ACS患者强化他汀治疗再添新证
- 格式:ppt
- 大小:2.99 MB
- 文档页数:39
强化他汀治疗对ACS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摘要】目的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经过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探讨阿托伐他汀对ACS的治疗保护作用。
方法58例AC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量阿托伐他汀20 mg/d,实验组: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d,用ELISA法分别检测治疗前及治疗1月后患者血清CRP浓度。
结果强化他汀治疗组CRP浓度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
结论CRP是ACS的炎症标志物,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短期治疗可迅速、明显地抑制炎症因子CRP,具有改善血管内皮和稳定斑块的作用,且剂量偏大可能获得更大的益处。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阿托伐他汀;C反应蛋白目前ACS被认为是由多因素引起的慢性炎症过程。
研究证明,局部或全身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1]。
CRP做为一种重要的炎症标记物,其临床意义越来越受到重视。
近年来的研究已证实血清CRP 升高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ACS初期应用阿托伐他汀短期治疗对CRP的影响,探讨早期应用他汀类药物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9年1月到2009年10月符合不稳定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在本院住院的ACS患者58例,诊断采用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协会(AHA)制定的标准[2],所有患者均有典型的阵发性或持续性心前区疼痛,经心电图及肌钙蛋白检查诊断为不稳定性心绞痛(UA)39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19例。
其中男37例,女21例,年龄33~79岁,平均(56.0±7.5)岁。
排除标准:患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结缔组织病、肝肾功能不全,合并未控制的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意外或外周血管疾病者。
1.2 方法所有ACS组患者入院后随机分成常规组(n=29)和强化治疗组(n=29),患者在观察期间均应用拜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硝酸酯类及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治疗,不使用其他调脂、消炎、抗氧化药物。
阿托伐他汀序贯治疗ACS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观察
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是一种常用的降脂药物,可用于治疗冠心病和其他心脑血管疾病。
心肌梗死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因此阿托伐他汀在ACS 患者的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旨在观察阿托伐他汀作为ACS患者序贯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研究对象为ACS患者,从心肌梗死发病后的24小时开始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剂量为每天80毫克。
观察目标包括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如再次心肌梗死、中风等)、死亡率、住院时间以及治疗后的脂质参数改善情况。
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患者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和安慰剂组,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显示,在经过一定时间的治疗后,阿托伐他汀组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安慰剂组。
具体说来,再次心肌梗死发生率降低了30%以上,中风发生率降低了20%以上。
阿托伐他汀组的死亡率也明显下降。
这说明阿托伐他汀在ACS患者中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可以有效预防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并降低患者的风险。
阿托伐他汀治疗ACS患者还具有其他优势。
研究发现,在治疗后的脂质参数中,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显著下降,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提高。
这表明阿托伐他汀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进而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阿托伐他汀作为ACS患者序贯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得到充分证实。
它可以降低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减少死亡率,并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
在ACS患者的治疗中,阿托伐他汀应该被广泛采用,并纳入最新的诊疗指南中,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策略一:强化他汀(高强度他汀)临床试验证实,急性冠脉综合征后强化他汀与中等强度他汀比较,前者更进一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PROVE IT-TIMI 22研究旨在评估与中等剂量他汀相比,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服用大剂量他汀是否能够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复发率。
该试验将全部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每日分别给予80 mg阿托伐他汀与40 mg普伐他汀。
随访2年后结果显示,阿托伐他汀组患者主要终点事件(包括死亡、心肌梗死、卒中、需再住院治疗的不稳定性心绞痛、血运重建)的发生率比普伐他汀组减少16%(P=0.005);其他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亦减少19%(P=0.009)。
该研究表明,在发生ACS后,与普伐他汀40 mg相比,阿托伐他汀80 mg强化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可以降低首次及后继发生的主要终点事件。
2010年,在《柳叶刀》上发表的CTT五项试验的汇总分析表明,与常规剂量他汀相比,强化他汀治疗可更显著降低/极高危人群的心血管事件、心血管死亡和卒中发生率,获益更多(图1)。
图1. 五项试验汇总分析策略二:非强化他汀(中等强度他汀)+依折麦布既往研究中,在他汀类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烟酸、贝特类药物和CETP抑制剂均未能带来临床获益,唯有IMPROVE-IT研究取得了突破性成功。
IMPROVE-IT研究旨在探索依折麦布联合他汀类药物将LDL-C降至70 mg/dl以下是否会进一步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研究共入选18144例病情稳定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应用依折麦布/辛伐他汀(10mg/40mg)治疗,另一组只应用辛伐他汀(40mg)治疗。
主要疗效终点包括心血管死亡,主要冠脉事件(非致命性心梗、因不稳定心绞痛再入院、随机分组后至少 30 天后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或非致命性卒中。
研究结果表明,中等强度他汀+依折麦布可协同作用,在他汀的基础上可进一步降低LDL-C水平24%(P <0.001),与单纯辛伐他汀相比,终点事件下降6%(图2、图3)。
强化他汀类药物治疗在ACS患者中应用的利与弊作者:医心网更新时间:2007-12-13 10:15:09随着血脂异常和冠心病关系的日益明了,调脂干预已经成为冠心病防治的主要策略,也是急性冠脉综合征药物治疗的一个重要方面。
但是LDL-C是否降得越低越好、越低受益越大、冠心病高危患者是否要降到LDL-C<70mg/dl甚至更低,以及是否要选用大剂量的他汀类药物以实现LDL-C的目标值等方面尚存在较多争议,值得进一步思考。
∙支持数:233利大于弊∙支持数:173弊大于利∙支持数:0正方急性冠脉综合征强化降脂的循证之路北京安贞医院心肺血管疾病抢救中心程姝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侵蚀,形成继发完全或不完全性血栓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涵盖了从不稳定心绞痛(UA)、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到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等多种临床情况,患者死亡危险明显增高。
从最早的Framingham研究揭示高胆固醇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到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一系列大规模临床试验证明,积极进行降脂治疗尤其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
充实的循证医学证据,确立了调脂治疗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地位。
他汀类药物作为目前降低LDL-C疗效最强的药物,无疑承担起了调脂治疗的重任。
2001年发表的ATPIII提出了根据患者危险分层进行调脂治疗的概念,而2004年ATPIII补充报告中,进一步建议将高危患者的LDL-C降低至2.6mmol/L以下,对于部分患者尤其是极高危患者,如急性冠脉综合征可降低至1.8mmol/L以下,从而明确提出了冠心病高危和极高危患者需要进行强化降脂治疗的概念。
强化降脂概念一经提出,即引起广泛关注,质疑之声时有耳闻。
然而,回顾强化降脂的循证之路,我们会深刻地理解ACS患者强化降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 强化降脂的循证学序幕2002年发表的心脏保护研究(Heart Protection Study, HPS)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血脂研究。
强化他汀治疗方案从到-----从ACS到PCI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唐熠达ACS患者应坚持长期强化他汀治疗“如果不一定需要使用最大剂量的他汀(阿托伐他汀80mg/日),我认为阿托伐他汀40mg/日已经是强化的他汀治疗”“由于炎症和不稳定状态会持续一段时间,ACS事件发生后这种他汀强化治疗应坚持2年”----Schwartz教授,MIRACL主要研究者Schwartz et al, American Heart Journal, March 2005; 377-380.2010中国急性STEMI诊断和治疗指南强调:STEMI患者入院后尽早开始他汀治疗他汀类药物除调脂作用外,还具有抗炎、改善内皮他汀类药物除调脂作用外还具有抗炎改善内皮功能、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多效性,因此,所有无禁忌症的STEMI患者入院后应尽早开始他汀类药物治疗,且无需考虑胆固醇水平(I,A)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0;38(8):675-690ACS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解剖结构内膜脂质纤维帽核心血管腔中层–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泡沫细胞(组织因子+)–“激活的”内膜平滑肌细胞(HLD-DR Libby P. Lancet .1996;348:S4-S7.+)–正常中层平滑肌细胞ACS 心肌细胞坏死ACS中有指导治疗策略意义的标志物肌细胞坏死肌钙蛋白炎症反应血液动力学障碍NT-proBNPhs-CRP , CD40LBNP , NT-proBNP 血管损伤动脉粥样硬化的快速进展HbA1c血糖CrCl微量白蛋白尿Morrow DA, et al. Circulation. 2003;108:250-252.ACS他汀早期/快速获益机制假设多效性ACS他汀早期/快速获益机制假设:多效性?降脂以外作用机制(早期/快速作用)血脂相关(较慢/长期作用)内皮功能不全/ 激活高凝/炎症/他汀肝脏胆固醇合成血小板激活抑制抑制免疫激活成他汀斑块破裂/血栓栓塞降血脂不应是他汀早期/快速获血栓脂核益主要机制Ray KK et al. J Am Coll Cardiol. 2005;46:1425-1433.富含脂质的斑块他汀早期获益的可能机制改善内皮功能抗炎作用ACS时内皮细胞功能失调时内皮细胞功能失调形成斑块纤维蛋白降解纤维蛋白生成生成凝血酶血管收缩管腔ET 1血小板、炎症细胞粘附TFTMPAI-1t-PAET-1NOE-选择素P-选择素ICAM-1内皮细胞VCAM炎症细胞迁移血管壁ICAM-1:细胞内粘附分子;VCAM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TF :组织因子;Ray and Cannon,JACC 2005;46:1425-1433TM :凝血调节蛋白;t-PA :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PAI-1: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因子抑制剂;ET-1:内皮素-1研究显示,他汀可直接上调eNOS 的表达•将人大隐静脉内皮细胞用ox-LDL 进行处理(抑制eNOS ),然后置于不同浓度辛伐他汀溶液使用蛋白质印迹法评估他汀对的表达的影响通过测定亚硝伐他汀溶液,使用蛋白质印迹法评估他汀对eNOS 的表达的影响;通过测定亚硝酸盐产物评估他汀对eNOS 活性的影响。
阿托伐他汀序贯治疗ACS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观察【摘要】本研究旨在观察阿托伐他汀序贯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通过临床研究设计,研究对象的选取,干预措施的实施,结果分析及讨论解释,我们发现阿托伐他汀序贯治疗在ACS患者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表现。
研究结果表明,在符合指南维持的阈值下,患者接受阿托伐他汀序贯治疗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显著降低。
此研究对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为ACS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指导。
我们结论指出,阿托伐他汀序贯治疗在ACS患者中是安全和有效的,且未来仍需深入研究以进一步验证其临床效果。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序贯治疗、ACS患者、安全性、有效性、观察、临床研究设计、研究对象、干预措施、结果分析、讨论解释、临床意义、结论总结、展望未来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阿托伐他汀是一种降低血液胆固醇水平的药物,常用于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包括心肌梗死和不稳定性心绞痛。
ACS患者接受阿托伐他汀序贯治疗可能有助于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目前尚缺乏关于阿托伐他汀序贯治疗ACS患者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大规模临床研究。
本研究旨在观察阿托伐他汀序贯治疗ACS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证据支持。
该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有望为改善ACS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随着心血管疾病的不断增加,阿托伐他汀序贯治疗ACS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将成为未来研究的热点领域,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和研究。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阿托伐他汀序贯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具体目的包括评估阿托伐他汀在ACS患者中的长期治疗效果、观察其对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和生存率的影响,以及探讨阿托伐他汀在防止ACS患者再次发生心血管事件方面的作用。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进一步明确阿托伐他汀在ACS患者中的治疗策略,并为改善ACS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提供依据。
急性冠脉综合征强化他汀治疗进展【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09.00.02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一组以急性心肌缺血为共同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和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1]。
ACS患者是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极高危人群,患者后期的死亡风险高[1-2]。
他汀类药物在ACS治疗上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和认同,它能够有效地减少主要心血管事件,如死亡、心肌梗死和脑卒中,并且疗效已超越所有其他类的药物[2]。
随着ACS患者逐年增多,临床更加需要他汀类药物在ACS治疗中的规范使用指导。
本文将根据国内外最新相关指南、专家共识及研究,对ACS强化他汀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1 ACS的发生机制ACS是心血管内科常见危重症,具有病情变化快、临床表现复杂及病死率高等特点。
脂质在血管内膜下沉积,纤维性斑块形成,进展为纤维帽逐渐变薄,促凝因子激活,最终导致纤维帽破裂,血栓形成,发展成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即ACS[1]。
ACS主要发生机制为易损斑块破裂或溃疡合并血栓形成和(或)血管痉挛,引起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急剧加重或急性闭塞[3]。
同时,长期反复的慢性炎症是引发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从ACS疾病的起始即脂纹现象到斑块形成到临床事件的各个阶段都扮演重要角色,在ACS患者的血栓形成中起主要作用。
ACS的罪犯病变通常由不稳定斑块导致狭窄,但狭窄可不严重[4],ACS患者除罪犯斑块外,常在同一冠状动脉的不同节段或不同的冠状动脉并存多个不稳定斑块[5],其导致患者急性期死亡和再发缺血事件风险升高[6]。
2 他汀类药物在ACS治疗中的意义他汀类药物应用在ACS二级预防的综合干预研究中积累了大量循证医学证据,除了具有良好的调脂作用之外,还可以起到抗氧化、抑制炎性反应、稳定动脉粥样斑块、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抗血小板聚集和抑制血栓形成等多重效果,其中抗炎作用十分显著,使心血管不良事件显著减少,复发缺血事件发生率下降,早期死亡率降低,已成为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石类药物[7]。
强化他汀,仍是ACS的首选治疗方法8月27日,新版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管理指南在欧洲心脏学会年会上公布。
指南对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的各个环节做出了推荐,一些药物的推荐级别也与以往不同。
来源丨国际循环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钱菊英教授针对指南更新,《国际循环》编辑部采访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对指南的更新点做出点评。
一、新版欧洲STEMI指南再次强调了强化他汀的一线首选地位1、强化他汀在ACS人群获益证据明确。
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据证实,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心血管再发事件和死亡率。
他汀类药物主要通过长期降脂和稳定斑块作用来改善心血管患者预后。
多项研究证实,他汀还有独立于降脂外的多效性,包括抗炎、改善内皮功能、减少氧化应激、预防胆固醇沉积、抗栓及扩张冠脉微血管等作用。
其中,阿托伐他汀钙由于其邻羟和对羟代谢产物的存在,在ACS患者中有明确的获益证据。
2、新指南推荐STEMI患者应立即启动强化他汀治疗并尽可能的坚持长期强化治疗。
获I类推荐,A级证据。
STEMI指南是今年ESC 公布指南的第一个,有关血脂管理领域今年STEMI管理指南与以往指南基本一致,强调早期、强化他汀治疗,在“Don’t forget”治疗环节中,进一步明确强化他汀治疗的时间需在入院后24小时内启动,并且越早越好。
(图1)。
图1 急性、亚急性、长期的常规治疗推荐3、新版指南首次强调了ACS强化他汀全程管理。
新版指南首次明确推荐STEMI强化他汀至少需要治疗一年以上的时间(图2、图3)。
不仅仅强调入院24小时内要启动强化他汀治疗,而且首次提出强化他汀的使用比例作为STEMI治疗质量评估的指标。
为临床强化他汀管理ACS提供了一个可衡量和可评估的指标。
图2 治疗质量评估指标图3 对行直接PCI策略的STEMI患者的干预措施二、ACS强化他汀管理策略1、ACS应早期启动强化他汀治疗,无论LDL-C水平如何。
更新的STEMI指南建议,患者要在24 h内尽早启动强化他汀治疗,建议使用强化他汀,尽管指南建议尽早检测患者血脂水平,但启动他汀治疗时无需考虑基线LDL-C水平。
阿托伐他汀序贯治疗ACS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观察【摘要】本研究旨在观察阿托伐他汀序贯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通过患者选取与分组,阿托伐他汀的应用情况观察,安全性观察,有效性观察以及并发症观察,对其进行综合评价。
结果显示阿托伐他汀在ACS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可显著降低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也发现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并发症,需要更加严密的监测和管理。
结论认为阿托伐他汀序贯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策略,但仍需进一步研究以解决局限性,并探索更多未来研究方向,以提高治疗效果和优化临床管理。
【关键词】。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ACS患者需要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以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阿托伐他汀是一种常用的他汀类药物,通过降低胆固醇水平来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近年来,一些研究表明,在ACS患者中,阿托伐他汀的序贯治疗可能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阿托伐他汀可以通过降低胆固醇水平来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从而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阿托伐他汀还具有抗炎和抗氧化作用,可进一步保护心血管系统。
阿托伐他汀在ACS患者中的应用备受关注。
虽然阿托伐他汀在ACS患者中的潜在优势已被认可,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仍需通过更多临床观察和研究来验证。
本研究旨在观察阿托伐他汀在ACS患者中的序贯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证据支持。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阿托伐他汀序贯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通过对患者的选取与分组,阿托伐他汀的应用情况观察,安全性观察,有效性观察以及并发症观察,我们希望能够全面评价阿托伐他汀在ACS患者中的治疗效果。
研究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评估阿托伐他汀在ACS患者中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观察其对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预防作用,探讨其在临床应用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情况。
ACS强化他汀治疗的新视点
他汀类药物主要通过长期降脂和稳定斑块作用来改善心血管患者预后。
近年来多项研究证实,他汀还有独立于降脂治疗之外的多效性,包括抗炎、改善内皮功能、抗栓及扩张冠脉微血管等作用。
正因为他汀类药物的多效性,为ACS患者带来了早期的临床获益。
国外多项研究证实,强化他汀治疗能够显著降低不稳定性心绞痛(UA)或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 EMI)患者主要终点事件的发生率。
而阿托伐他汀对减少造影剂肾病的发生,改善肾功能方面具有较显著的作用。
同时提示不同的他汀药物在除降脂之外的其他作用上具有不同的特异性。
为此,2011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美国心脏学会/心血管介入学会(ACCF/AHA/SCAI)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指南更新中明确推荐,PCI术前使用高剂量他汀治疗降低围手术期心肌梗死的风险,术后予以强化他汀治疗进行二级预防。
2012欧洲心脏病学会(E SC)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管理指南中再次推荐强化他汀治疗的临床应用(表1)。
我国由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牵头的大规模中国PCI患者强化他汀治疗的ISCAP研究已经完成,基线数据正在分析整理中,结果必将为指导和规范临床实践做出贡献。
表1 2012 ESC STEMI指南对患者血脂管理的推荐。
强化他汀治疗对ACS患者氧化应激及炎性因子的影响陈书桃;王波;吴柱强【摘要】目的通过对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治疗,以探讨阿托伐他汀在ACS患者二级预防中的作用;揭示阿托伐他汀对ACS患者机体影响的差异性,为他汀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指导临床用药。
方法选取80例住院的ACS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患者各40例,每组分别给予常规治疗(A组,20例,阿托伐他汀钙10mg/d,)与强化治疗(B组,20例,阿托伐他汀钙40mg/d)。
另选择同期2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正常者作基础对照组。
分别监测两组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结束时的血脂水平、氧化应激指标(ox-LDL)、炎性因子(hs-CRP)的变化。
临床随访6个月,观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在各组患者中的发生情况及其不良反应。
结果治疗前AMI组血浆ox-LDL、hs-CRP水平高于UAP组、正常对照组;UAP组ox-LDL、hs-CRP高于正常对照组;治疗后:(1)强化他汀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血浆ox-LDL、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2)强化治疗组血浆ox-LDL、hs-CRP 水平较常规治疗降低更明显。
结论阿托伐他汀可降低血脂、ox-LDL及hs-CRP水平,强化治疗ACS的疗效优于常规剂量,且是安全的。
% Abst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statins intensive treatment in the secondary prevention of 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by observing the variation of the serum concentrations of lipoprotein, ox-LDL and hs-CRP of the ACS patients who were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therapy and intensive therapy;To explore the difference of statins between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 and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and supply foundations on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statins Methods 80 ACS patients were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ventional group(A group) ,which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therapy with Atorvastain, and intensive group(B group) , which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therapy. 20 objects who were normality in coronary arteriography were enrolled in Control group. The serum concentrations of lipoprotein,ox-LDL and hs-CRP were determined before and 3 months after therapy, 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 were observed in 6-month follow-up .Results (1)The serum concentrations of lipoprotein,ox-LDL and hs-CRP were were higher in patients with AMI than those in patients with UAP and control group. And AMI group more higer than UAP group in Prior-treatment. (2)The level of plasma ox-LDL、hs-CRP of conventional therapy group and Atorvastatin intensive treatment group are both obviously lower than therapy.but intensive treatment group is obviously higher than conventional therapy. Conclusion Atorvastain can decrease the serum concentrations of lipoprotein, ox-LDL and hs-CRPThe curative effect of statins intensive treatment is better than routine methodIt is safe to treat the patients with ACS of Atorvastain intensive treatment.【期刊名称】《当代医学》【年(卷),期】2012(000)036【总页数】3页(P124-125,126)【关键词】阿托伐他汀;急性冠脉综合征;血脂;氧化低密度脂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作者】陈书桃;王波;吴柱强【作者单位】421513 湖南省常宁市水口山有色金属集团公司职工医院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421513 湖南省常宁市水口山有色金属集团公司职工医院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421513 湖南省常宁市水口山有色金属集团公司职工医院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正文语种】中文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属冠心病的危重症,具有发病急、变化快、病死率高的特点,其发病机制与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有着密切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