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政地理概况2
- 格式:ppt
- 大小:5.64 MB
- 文档页数:45
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简介一.基本概况和政县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交汇地带,位于临夏盆地南部,古称“宁河”。
据古生物学家考证,在距今2400——520万年的中新世时,临夏盆地曾属亚热带——暖温带气候,盆地内湖泊星罗棋布,河流蜿蜒纵横,草原上草木茂盛,是各种古脊椎动物繁衍生息的乐园。
在4000年以前,和政这块土地就有人类生息繁衍。
自上世纪50年代,境内发掘出土了大量的远古时代的古动物化石:有距今约2000万年的爬行纲陆龟类化石;有距今约1300万年的剑齿虎、巨鬣狗等食肉类动物化石及同时期的铲齿象、犀牛、长颈鹿、羚羊等食草类动物化石。
二.已发现的化石种类及价值迄今为止,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存放的古动物化石有30000多件。
1998年11月,由著名古哺乳动物学家邱占祥先生等一批文物专家,对馆藏化石标本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鉴定,经专家鉴定:这批馆藏化石分属新生代晚期的4个不同哺乳动物群,分别埋藏于和政地区四种岩性不同的地质层中:底部红色砂砾岩中埋藏着距今3000万年的巨犀动物群;下部河湖相地层中,埋藏着距今1300万年前的铲齿象动物群;中部以红土为主,埋藏着距今1000万年左右的三趾马动物群;上部的黄土堆积中埋藏着200万年前的真马动物群。
占据了六项世界之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和政羊;世界上最大的三趾马化石产地;世界上最丰富的铲齿象化石——铲齿象头骨个体发育系列史;世界上最早的披毛犀头骨化石;世界上最大的真马——埃氏马;世界上最大的鬣狗——巨鬣狗。
其中一级品50多件,二级品180多件,三级品350多件,同时专家确认:“和政发掘的化石,是举世罕见的铲齿象和三趾马动物群化石,其数量远远大于整个欧亚大陆已知同时代的任何一个地点的采集数量,在全世界是少有的”,具有极高的科研、珍藏和展览价值。
1.科研价值生活在1300万年——1000万年前的古脊椎动物化石,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历史及古环境、古气候的重要物质依据和信息源,一直深受中外地质古生物学家的密切关注。
*欧阳光明*创编 2021.03.07甘肃地理基础知识欧阳光明(2021.03.07)1.甘肃地理概况:甘肃省位于我国黄土高原、内蒙高原与青藏高原的交汇处,分属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及内陆河流域。
境内地形复杂。
甘肃地形和地势特点,从西向东,全省大致可分为:河西山地、高原、走廊;陇东和陇中黄土高原;甘南高原;陇南山地等四类地形区。
河西走廊一带地势坦荡,绿洲与沙漠、戈壁断续分布,西南部横亘着高大的祁连山系,为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缘,地势高耸,气候寒冷,从山顶到山脚依次分布着现代冰川、多年积雪、森林、草原,为走廊和北部沙漠戈壁水资源形成区。
北部地面起伏不大,气候干燥,风力剥蚀作用显著,戈壁广布,为内蒙高原的西端。
除陇南部分谷地、疏勒河下游谷地较低外,大部海拔都在1000m以上。
总观全貌,本省地形实为一个山地型的高原。
“甘肃”的名称取自古代的“甘州”(张掖)和“肃州”(酒泉)两地首字,因甘肃大部分地区分布在陇山(六盘山)以西,所以也把甘肃简称为“陇”,如陇原大地就是指甘肃。
2.河西走廊:中国内地通往新疆的要道。
古“丝绸之路”和“第二欧亚大陆桥”都从这里通过。
东起乌鞘岭,西至古玉门关,南北介于南山(祁连山和阿尔金山)和北山(马鬃山、合黎山和龙首山)间,长约900公里,宽数公里至近百公里,为西北—东南走向的狭长平地,形如走廊,称甘肃走廊。
因位于黄河以西,又称河西走廊.河西走廊历代均为中国东部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
汉唐以来,成为“丝绸之路”一部分.15世纪以后,渐次衰落。
目前亦为沟通中国东部和新疆的干道,为西北边防重地。
地域上包括甘肃省的河西五市:武威(古称凉州)、张掖(甘州)、金昌、酒泉(肃州)和嘉峪关。
3.酒泉行政区划分为七个县、市、区:包括肃州区、金塔县、玉门市、瓜州县、敦煌市、肃北县(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阿克塞县(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
4.酒泉玉门市:是通往中亚、欧洲的咽喉要地,还是全国第一个石油基地。
5.张掖肃南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位于祁连山下,祁连山北麓,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终年积雪的祁连山。
政和县位于福建省北部,与浙江省南部相邻,北纬27°03′-27°32′,东经118°33′-119°17′。
境内东西最大距离72千米,南北最大距离46千米。
总面积1735平方千米。
人口22万人(2006年)。
通行闽北方言建瓯话。
全县辖1个街道、4个镇、5个乡:熊山街道、东平镇、石屯镇、铁山镇、镇前镇、星溪乡、外屯乡、杨源乡、澄源乡、岭腰乡。
全境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
资源丰富。
基本介绍政和县邮编:353600 代码:350725 区号:0599 拼音:Zhèng Hé Xiàn 英译:Zhenghe County 地貌属东南沿海丘陵区,东高西低。
全境中低山面积占82.8%,丘陵占9.5%,河谷盆地占7.7%。
东部为鹫峰山脉北段,河谷盆地主要分布在中部和西部。
最高峰香炉尖海拔1597米。
海拔最低的谷盆位于石屯乡王山口,海拔仅为129米。
主要河流有七星溪、松溪等。
年平均气温:西部18.3℃,中部17.4℃,东部14.7℃。
年平均无霜期:西部262天,中部252天,东部212天。
平均年降水量:中西部1609毫米,东部1926毫米。
平均年日照1907小时。
政建、小浦、安嵩公路过境。
有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闽东、闽北独立师洞宫山会师处、唐黄巢屯兵处黄念山、明银矿矿工起义旧址锦屏等纪念地。
古迹有佛子岩、宝岩。
政和概况邮编:353600 代码:350725 区号:0599 拼音:Zhèng Hé Xiàn 英译:Zheng 地图he County地貌属东南沿海丘陵区,东高西低。
全境中低山面积占82.8%,丘陵占9.5%,河谷盆地占7.7%。
东部为鹫峰山脉北段,河谷盆地主要分布在中部和西部。
最高峰香炉尖海拔1597米。
海拔最低的谷盆位于石屯乡王山口,海拔仅为129米。
主要河流有七星溪、松溪等。
全境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
政和县情县况一、行政区划1、县人民政府驻熊山街道。
全县辖5乡4镇1街道,124个行政村,7个社区。
熊山街道、东平镇、石屯镇、铁山镇、镇前镇、星溪乡、外屯乡、杨源乡、澄源乡、岭腰乡。
2、政和五年(1115),关隶县更名政和县。
3、1934年在西表村成立了建(瓯)松(溪)政(和)苏维埃政府。
二、资源概况(一)人力资源1、总人口23万,其中农业人口18万人。
劳动力资源较为充沛。
2、政和县为汉族聚居区,其它民族人口很少。
少数民族人口主要分布在铁山乡、石屯乡及熙山镇、东平镇,少数民族中畲族人口较多。
(二)山地资源1、县域面积1745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223万亩,耕地面积22万亩,基本呈“八山一水一分田”分布。
2、政和县境内山峰林立,1000米以上山峰共有400余座,最高峰为香炉尖,海拔1597米。
最低的谷盆位于石屯乡王山口,海拔仅为129米。
3、主要河流有七星溪、松溪、界溪、乐溪、蛟龙溪、赤溪、暖溪等。
(三)旅游资源1、佛子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
2、洞宫山是省级风景名胜区。
3、闽北创办最早的书院是梧桐书院。
4、熊山街道拥有七星公园、飞凤山、塔山和熊山森林公园等四个公园,还有为纪念朱熹而建成并展现政和历史文化的云根书院。
5、东平镇境内奖山是闽北八大佛教名山之一;凤头村有400多年历史“华东之最”的百亩千棵楠木林(品种为闽楠)。
6、铁山镇境内旅游景点众多:华东地区最大片的大岭古银杏群和“树抱竹”等景观;千年古刹宝福寺、护国寺;唐代古战场九战丘;宋代大理学家朱熹祖父朱森墓和明两淮都转盐运使司卢亮墓;朱子入闽首站。
7、岭腰乡有千年杉木王、冬暖夏凉的古银矿170洞18坑、百年古茶树、虎头际瀑布、千手观音柳、夕阳杜鹃、天池龙井、官印潭、松林岛等景观。
(四)文化资源1、杨源四平戏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
2、大理学家朱熹之父朱松曾任政和县尉,创办书院,兴学教民。
朱熹在此孕育生长,生前常来拜祖、讲学,自此文风昌盛,故政和有“先贤过化之乡”的美称。
河州志》的版本及其流传河州即今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
《河州志》是对河州进行专题研究的基本史料,河州自明代至于民国,共撰修有如下七部志书:(1) 明吴祯、刘卓《河州志》四卷;(2) 明朱捷《河州志》四卷;(3) 清张瓒《河州志》二卷;(4) 清王全臣《河州志》六卷;(5) 清张庭武、杨清《河州续志》( 或题《河州采访事迹》) 六卷;(6) 民国徐兆藩、黄陶庵《导河县志》八卷;(7) 民国马凯祥、马恕《和政县志》二卷、《志稿》二卷。
1993 年,方钰、张魁武、马志勇《临夏回族自治州志》上下册( 甘肃人民出版社) ,是新近出版的一部体例较新、内容丰富的志书。
就版本而论,上述志书有的从未刊印过,甚至是孤本、残本;有的虽有刻本,但流传甚少、错讹较多。
就内容而论,上述志书尤其是明、清《河州志》对明代河州的政治沿革、地理交通、宗教文化、番族风物等历史事项的记载十分丰富,对某些问题的记载极为集中鲜明,甚至可以补《明史》、《明实录》诸书之不足。
一、明吴祯《河州志》及清王全臣《河州志》由于明吴祯《河州志》、清王全臣《河州志》体例完备、传本精良,所载明代藏事远较其他志书丰富集中。
通过系统查检各类目录志书,现对其版本及流存情况作一梳理:1.吴祯《河州志》吴祯编写的志稿是河州有史以来第一部志书,王全臣《河州志- 序》日:“河之有志也,始于明孝廉吴桢。
”据吴祯《河州志》卷二“选举志?科第”、“人物志?乡隽”记载:吴祯字从善,号亦乐子,明河州人,生殁年月无考,自幼豪杰,后弃武就文,学问博洽,成化甲午(1474) 举人,仕至山海卫教授。
晚年潜心修志,传于世。
张维《陇右方志录》题此志为正德《河州志》,谓“祯为成化甲午举人,仕数年归,家居又三十余年,作志盖在正德时矣。
”看来吴祯在正统、正德年间在世,是大致可信的。
后来吴祯之子吴调元献出稿本,经临洮府通判刘承学斟酌增删,知州任官于嘉靖二十五年(1546) 刻成,此为第一次刊刻。
嘉靖三十九年至四十二年(1560〜1563)知州刘卓又作修饰,重行刻印,即为此志。
甘肃科技Gansu Science and Technology第36卷第17期2020年9月Vol.36 No.17Sep. 2020甘肃省和政县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调查研究苟斌,王汉卿(甘肃省临%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甘肃临% 730500)摘要:水资源开发利用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水资源问题上的体现,我国严峻的水资源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我们要充分地认识到,合理开发和保护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任重道远$本文是根据有关 资料对甘肃省和政县水资源状况、开发利用状况进行调查研究$通过调查分析得出该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及保护措施$关键词:和政县;水资源;社会经济;保护措施中图分类号:TV211.11地理概况及气候特征和政县在甘肃省中部,隶属临夏回族自治州,地理位置为东经103。
05'-103。
30',北纬35。
08'〜35。
32",海拔在1900〜4480m 之间。
东邻广河、康乐,南接夏、卓尼,西连临夏、东乡。
地, 长46.1km ,东西宽37.5km ,全县面积960km 2$地处青藏,总体地,平均海拔约2200m $和政县南边是秦岭山系向西扩展的石质山区,北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以太子山为主体的山地构成了由北向南伸延的4个山系和的 2 , 地区 分 4地 2地 $ 政县5.1#,极端最高气温32.8#,极端最低气温-25.7°C ,(7月)23.1#,最冷月(1月)月平均最低气温-14.5#。
年平均降水量639mm, 发 1067mm , 1.1,风速1.2m/s ,区内最大积雪深度23cm ,最大冻土深0.91m $2河流水系及水文特征和政县境内河流和支沟呈树枝状或网状,主要有6条河流属于黄河流域二%三级支流$二级支流 为广通河%牛津河,三级支流为牙塘河%新营河、大南岔河和小南岔河$多年平均总流量为19.45m 3/s ,多年平均总径流量为5034亿m 3$和政县主要河流 水系分布详如图1所示$图1和政县主要河流水系分布图广通河属二级支流,为跨境河,在县城南1km 处 由牙塘河、大小南岔合,至三合乡东端入广河县$ 长 5km , 9.8m 3/s , 径1.99亿m 3,比降0.8%。
2020年全国导游考试导游词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各位游客朋友,欢迎大家来到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参观游览。
我是大家的导游,接下来由我带大家进行游览。
各位游客朋友,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是以收藏展示晚新生代古哺乳动物化石为主的专题性博物馆,现为国家二级博物馆、国家4A级旅游景区,于2003年建成开放,占地面积135亩,建筑面积23085平方米,分为一、二、三号馆三个独立建筑,其中一号馆为临夏地质馆,二号馆为生命进化馆,三号馆为和政化石陈列馆。
馆藏各类化石标本3万多件,分三纲8目150个属种,其中一级品43件,二级品176件,三级品804件,分属新生代晚期的4个不同哺乳动物群:距今3000万年的巨犀动物群;距今1300万年前的铲齿象动物群;距今1000万年左右的三趾马动物群;距今200万年前的真马动物群。
其中和政羊化石、三趾马化石、铲齿象化石、披毛犀化石、埃氏马化石、巨鬣狗化石占据六项世界之最。
相继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二级博物馆;被命名为全国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甘肃省绿色单位建设环境教育示范基地、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政科研基地;荣获2012年度第十届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奖。
现实行免费开放政策,全年对外开放,无闭馆日。
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一号馆。
一号馆为临夏地质馆,展示了青藏高原隆盛变迁的原理,以及临夏盆地形成的地质历史发展延续的概况。
临夏盆地地处青藏高原的东北缘,亿万年来随着地壳的不断运动,历经板块裂解、造山运动、海洋变迁的地质作用,记录了本地区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地质演变,特别是晚新生代以来的完整沉积地层,为适应不同生态环境的古动物创造了绝佳的栖息环境。
通过展示代表性矿物、岩石标本以及临夏盆地独特的地质地貌的复原模拟,从而了解本地区的地质历史变迁和预防自然灾害的科普知识提供了绝佳的展示环境,并保存了新生代晚期不同地层环境的化石记录,从而为临夏盆地的地质变迁历史和青藏高原隆升过程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地质证据。
和政化石
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角的甘肃和政地区,包括广河县、和政县、东乡县和临夏部分地区,方圆约400平方千米,该地是我国乃至整个欧亚大陆晚新生代哺乳动物化石最为丰富的地区。
经考察,该地拥有新生代晚期的三个不同哺乳动物群,它们分别埋藏于不同的沉积层:最下部河湖相沉积中,埋藏着1300万年前的铲齿象动物群;中部以红土为主,埋藏着约1000万年前的三趾马动物群;上部则为黄土堆积,埋藏着200万年前的真马动物群。
1998年,中国科学院院士邱占祥等受和政县有关部门邀请对和政古生物化石标本进行全面、系统的鉴定。
鉴定结果表明,和政化石占据了六项世界之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和政羊;世界上最丰富的铲齿象化石;世界上最大的三趾马动物群化石产地;世界上最早的披毛犀化石;世界上最大的真马——埃氏马;世界上最大的鬣狗——世鬣狗。
和政县于2003年和2006年先后完成了古动物化石博物馆一期和二期工程,两期工程已建成和投入使用。
目前,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收藏有30000多件古动物化石标本,这些化石标本分属3纲、8目、150个属种。
2009年,和政古动物化石国家地质公园申报成功。
和政丰富的古动物化石及其地质遗迹对探讨和研究和政地区晚新生代的古地理、古气候、古生态环境和古动物群演化变迁,以及青藏高原的隆升历史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内外专家称,和政化石是见证新生代哺乳动物演化的“东方瑰宝”。
永靖县隶属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位于甘肃中部西南。
位于东经102°53′至103°39′,北纬35°47′至36°12′之间。
地理环境永靖县地处陇西黄土高原,地势东西高、中部低,海拔高度在1560~2851米之间,相对高差1291米,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从地貌上可分为河谷平原、黄土丘陵山地、山间盆地、石质山地四种类型。
因地处内陆,大陆性气候显著,属温带半干旱偏旱气候类型,平均日照时数2534.6小时,年均降水量260毫米左右,蒸发量1500毫米左右。
和政县位于北纬24.85″-35°20′,东经23.23″-103°17′,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南部,处于青藏高原与西北黄土高原交汇地带。
全县总面积960平方公里,县城距省城府兰州市100公里。
地貌地形和政县地势南高北低,南部是秦岭山系西延形成的石质高山区,北部为黄土高原特征的黄土丘陵沟壑区。
以太子山为主的山脉形成南北向伸延的4条山系和东西向伸延的2条山系将全境分割成4个河谷地带和2个沟谷地带。
和政县地势南高北低,平均海拔2200米,整个地貌特征是:层峦迭嶂,河流交错,沟壑纵横,水流湍急。
南部太子山系最高峰海拔4368米,北部最低处海拔1900米,县城附近的河谷开阔地带海拔在2200米左右。
全县地貌呈现出山丘起伏、沟壑纵横、山多川少的自然景观。
[3]气候和政县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又有“春迟秋早,冬长夏短”的高原气候特征。
春季多雨雪,夏季短而少高温,并多暴雨和冰雹,秋季降温快而又多连阴雨,冬季长而干燥,年降雨量639毫米,且集中在农历七、八月间,农作物易受秋涝灾害。
因南北地势高低悬殊,地域之间气候差异较大,往往出现南湿北旱或北湿南涝现象。
平均年日照为2457小时,无霜期为133天,年均气温5℃。
水文和政县自南至西有大南岔河、小南岔河、新营河、牙塘河、牛津河五条河流,年均径流量为3.623亿立方米,水能总蕴藏量3.72万千瓦,可开发量2.56万千瓦,水资源年平均径流量3.623亿立方米,人均占有1847立方米。
3.2项目区自然环境概况3.2.1地理位置本项目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境内,长江下游西岸,地处东经118°04`~118°29`,北纬31°22`~32°03`,东与南京、马鞍山、芜湖三大城市隔江相望、北与南京市浦口区一桥相隔、南临芜湖市区、西与含山县接壤、西北与全椒县毗邻。
3.2.2地形地貌项目所经区域为沿江平原,地势平坦开阔。
路线起、终点两段区域为长江及其支流的河漫滩平原,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南部及沿江一带地势较为平坦,为长江冲积平原,沟河港汊纵横交错,水库、坑塘星罗棋布,房舍,村镇相对密集。
沿江地区为平原圩区,圩田最低海拔5.8m。
西北部多为波状起伏的丘陵、岗地,最高山地海拔315 m(如方山)。
3.2.3气候根据《省道S206和县乌江至沈巷段改建工程水土方案保持报告书》,本项目所处的和县属于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足、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无霜期长等特点,适宜农作物生长。
项目区年平均气温15.8℃,≥10°积温5021°。
极端最高气温40.0℃,极端最低气温-13.2℃。
近30年平均降水量1067mm,最大年降水量1990mm(1991 年),10 年一遇最大24h 降水量为194.2mm,近30年平均无霜期259 天,全年日照时数2126h,历年平均≥10℃积温为5200℃,最大冻土深度9cm(1967 年1 月6 日)。
该区季风气候明显,冬季以偏北风为主,夏季以偏南风为主,春秋两季多偏东风,年平均风速3.3m/s,最大风速14m/s。
年平均蒸发量为1488mm,年内最大蒸发量在7 月份,平均月蒸发量204mm,最小蒸发量1 月份,平均月蒸发量352mm。
年平均相对湿度78%。
3.2.4土壤植被本工程所在区域主要土壤类型为黄棕壤,质地适中,PH 值一般在5.2~8.0 之间。
这些土壤理化性状良好,土体内水、肥、气、热四大肥力要求供贮协调一致,适应性广,适耕期长,缓冲能力大。
临夏和政中草药种植分布临夏地处中国甘肃省西北部,是一个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地区。
在临夏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下,草药种植有着独特的分布特点。
临夏的气候条件适宜草药的生长。
该地区属于温带干旱气候,冬寒夏热,年均降水较少。
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一些适应干旱环境的草药植物可以生长得很好,比如黄芪、甘草、白薇等。
临夏地区的日照充足,阳光辐射强烈,也有利于许多草药的生长。
在临夏的地理环境中,草药种植的分布也有一定特点。
临夏地势起伏,河谷和山地交错分布,形成了不同的生态环境。
在临夏的山地区域,一些耐寒的草药植物可以生长,比如枸杞、红景天等。
而在平原和河谷地带,一些耐旱的草药植物可以生长,比如甘草、黄连等。
因此,在临夏这样多样化的地理环境中,不同种类的草药可以找到自己适合生长的场所。
临夏地区的草药种植也与当地的农业发展密切相关。
农民们在进行传统农作物种植的同时,也开始尝试种植一些草药植物,以增加农产品的多样性和降低农民的生产风险。
临夏的农民们逐渐发现,草药种植可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因此逐渐将草药种植作为一个重要的农业产业。
目前,临夏的草药种植已经发展成为了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涉及到了种植、收获、加工和销售等环节。
临夏地区的草药种植主要集中在临夏市及周边的农村地区。
临夏市是临夏地区的中心城市,也是该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具有较好的基础设施和发展环境。
在临夏市的周边地区,一些传统的草药种植基地逐渐形成,比如黄芪的种植区、枸杞的种植区等。
同时,在临夏市及周边地区,一些农民也开始尝试种植一些新的草药品种,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这些基地和种植区不仅为当地提供了就业机会,也为临夏的农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临夏地区的草药种植与当地的政策和市场需求也有密切的关系。
临夏地区的政府对草药种植给予了一定的支持和鼓励,通过提供资金、土地资源和技术支持等方式,促进了草药产业的发展。
与此同时,临夏地区的市场需求也对草药种植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甘肃和政旅游景点
甘肃是中国的一个省份,拥有丰富的自然与文化景观。
以下是甘肃省和政旅游的一些著名景点:
1. 兰州:兰州是甘肃省的省会,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而闻名。
游客可以参观兰州的白塔山、黄河铁桥、兰州水车博物馆等。
2. 敦煌:敦煌是丝绸之路的起始点之一,以其著名的莫高窟而闻名于世。
莫高窟是一系列保存完好的古代佛教艺术石窟,是中国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
3. 嘉峪关:嘉峪关是明长城的一部分,也是中国最重要的关隘之一。
游客可以登上城墙,俯瞰周围的壮丽景色,同时了解历史上的军事防御。
4. 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这个地质公园是全球最重要的丹霞地貌地区之一。
游客可以欣赏到独特的火山喷发和侵蚀后形成的美丽景观。
5. 靖远石窟:靖远石窟位于平凉市,是中国北方最重要的佛教石窟之一。
这些石窟保存有大量的雕塑和壁画,体现了中国古代艺术的精湛技艺。
6. 莫家大院:位于甘肃陇南市的莫家大院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明清两代大家族宅院之一。
游客可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欣赏到古代建筑的魅力。
7. 青海湖: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之一,也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咸水湖。
湖水清澈,周围的山脉和草原景色美丽壮观,是一个理想的旅游胜地。
8. 天水麦积山石窟:麦积山石窟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石窟之一。
这些石窟镶嵌着大量的佛像和壁画,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以上只是甘肃和政旅游景点中的一部分,这个省份还有许多其他值得探索的地方,包括天水、庆阳、陇南等地的自然风景和历史文化遗迹。
神奇迷人的甘肃和政本文是关于高中作文的神奇迷人的甘肃和政,感谢您的阅读!有一个动人的传说,你或许未曾听说——王母娘娘的宫女金箫,下凡在风景秀美的松鸣岩,留下了民间文艺奇葩——花儿。
这是一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巍巍太子山,绵延数百里,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交汇地带。
境内古动物遗迹丰富,自然景观独特,文化底蕴深厚,素有“陇上绿色明珠”、“古动物化石之乡”、“中国花儿传承基地”之美誉。
这就是久负盛名的甘肃和政,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有些历史传说扑朔迷离,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巍巍太子山下秦太子扶苏镇守边关,家喻户晓;明朝大将邓愈征战吐蕃,血战万人泉;前凉时期的金剑古城遗址,历史久远,齐家文化、寺洼文化、马家窑文化遗址,为这块古老的土地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这是一块古生物的伊甸园,特殊的地理位置孕育了丰富的古动物化石,以和政为主体的和政地区,共发现80多处古动物化石出露点,出土的古动物化石分属距今3000万年——200万年之间的新生代晚期4个不同哺乳动物群。
迄今为止,馆藏各类化石标本达30000万多件,分3纲8目150多个数种。
占据了六项世界之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和政羊;世界上最大的三趾马化石产地;世界上最丰富的铲齿象化石;世界上最早的披毛犀化石;世界上最大的真马——埃氏马;世界上最大的鬣狗——巨鬣狗。
这批化石,种类之繁多,数量之丰富,保存之完好,世界罕见。
在古生物学界引起了强烈的震撼;中国现代史上第一位以活佛身份加入中国共产党,率领藏、汉、回民众反抗国民党□的肋巴佛的革命故事,为这块土地注入了红色的记忆。
走进和政,亲近和政,揭开神秘的面纱,感悟和政悠久而丰蕴的历史,感受和政深厚独特的文化,领略和政独具神韵的风情,饱览和政秀美多姿的风光,你定会惊喜的发现:这是一块神奇迷人的地方?选这块神奇的土地,将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紧紧连接在一起,成为中原农区和西部牧区的过渡带。
——这里是“古生物的伊甸园”。
和政是远古时期古生物繁衍栖息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