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速磁浮列车二系悬挂动力学分析_何灼馀
- 格式:pdf
- 大小:437.16 KB
- 文档页数:5
磁浮列车运行控制策略与性能分析磁浮列车是一种基于磁悬浮技术的高速交通工具,它通过利用磁力将列车悬浮在轨道上,并利用磁场的吸引和排斥力来推动列车前进。
磁浮列车的运行控制策略和性能分析对于确保列车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磁浮列车的运行控制策略和性能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首先,磁浮列车的运行控制策略需要考虑列车的加速、减速、换道、停车等操作。
在磁浮列车的加速和减速过程中,控制系统需要根据列车的速度、载荷、轨道曲线等因素进行实时调整。
例如,在列车加速过程中,控制系统需要增加磁力,使列车保持在安全范围内的加速度,并在达到预定速度后逐渐减小磁力。
同样,在减速和制动过程中,控制系统需要根据列车的速度和制动力的大小来调整磁力,保证列车的平稳停车。
另外,磁浮列车的运行控制策略还需要考虑列车的换道操作。
在列车需要换道时,控制系统会调整磁力的作用点,使列车在切换轨道时不会发生意外情况。
这需要对列车和轨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进行细致分析,并设计相应的控制算法来实现精确的换道操作。
除了运行控制策略,磁浮列车的性能分析也是非常重要的。
磁浮列车的性能表现包括列车的最大速度、加速度、和运行稳定性等方面。
性能分析可以通过模拟计算和实际测试来完成。
在模拟计算中,可以采用有限元分析等方法,建立列车和轨道的数学模型,并进行运行状态的仿真计算,以评估列车的性能表现。
在实际测试中,可以利用试验线路对列车进行全面的性能测试,收集列车在不同运行条件下的数据,以验证模拟计算的准确性,并获取更多真实的性能数据。
此外,磁浮列车的安全性分析也是非常重要的任务。
安全性分析主要包括列车与轨道之间的力学相互作用力的分析、列车的稳定性分析以及应急处理策略的制定等方面。
在力学相互作用力的分析中,需要综合考虑列车和轨道的质量、结构、材料等因素,以及外部环境对列车运行的影响,从而确定列车在不同运行状态下的力学特性。
在列车稳定性分析中,需要对列车的动力学特性进行研究,以确保列车在高速运行时不会发生逆向或侧翻等事故。
中低速磁浮列车的动力系统设计与性能研究摘要:本文研究了中低速磁浮列车的动力系统设计与性能,首先介绍了中低速磁浮列车的概念和特点,然后分析了磁浮列车的动力系统设计原理,包括线圈和磁轨的结构设计、能量传递和首要性能指标等。
接着,我们就动力系统设计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包括线圈和磁轨参数的选取、能量传递效率的优化以及动力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等。
最后,通过实例分析了动力系统设计与性能研究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从而得出结论并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中低速磁浮列车;动力系统设计;性能研究;线圈和磁轨;能量传递;可靠性和安全性1. 引言中低速磁浮列车是一种以磁悬浮技术为基础、适用于城市间交通的新型交通工具。
与传统的铁轨交通相比,中低速磁浮列车具有较高的速度、较低的能耗和较小的环境污染等优势,因此受到了广泛关注。
其中,动力系统设计和性能研究是中低速磁浮列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际运行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中低速磁浮列车的特点中低速磁浮列车作为一种新型的交通工具,具有许多独特的特点。
首先,它可以在较小的轨道半径上运行,因此适用于城市间交通。
其次,中低速磁浮列车的速度范围通常在120 km/h以下,因此相较于高速磁浮列车而言,其技术要求较低。
此外,中低速磁浮列车具有较低的能耗和噪音,对环境的污染也相对较小。
3. 磁浮列车的动力系统设计原理磁浮列车的动力系统设计原理主要包括线圈和磁轨的结构设计、能量传递和首要性能指标等。
线圈和磁轨的结构设计需要考虑到制造工艺、成本和稳定性等因素,以确保磁浮列车能够稳定运行。
能量传递是动力系统的核心问题,通过磁场能量传输,实现对列车的驱动和制动。
首要性能指标包括加速度、速度、效率和可靠性等,这些指标决定了磁浮列车的运行效果和性能。
4. 动力系统设计的关键问题动力系统设计中存在许多关键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是线圈和磁轨参数的选取问题,考虑到制造难度、磁场稳定性和安全性等因素,选取合适的参数是关键。
第9卷 第1期2009年2月交通运输工程学报Journal of Traffic and T ransport ation EngineeringVo l 9 No 1Feb.2009收稿日期:2008 10 20基金项目:教育部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项目(IRT0452)作者简介:何灼馀(1974 ),男,重庆江津人,西南交通大学工学博士研究生,从事车辆动力学研究。
导师简介:罗世辉(1964 ),男,江西赣州人,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工学博士。
文章编号:1671 1637(2009)01 0012 05低速磁浮列车二系悬挂动力学分析何灼馀1,罗世辉2,梁海清1(1 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 610031;2 西南交通大学磁浮技术与磁浮列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 610031)摘 要:分析了低速磁浮列车结构及其运动学关系,利用多刚体动力学建模方法,建立了低速磁浮列车的动力学模型,分析了曲线通过时二系悬挂各构件的运动情况,阐述了平行四边形机构在曲线通过中的重要作用。
仿真结果表明:二系悬挂系的平行四边形机构把横向力较平均地分配到各个模块上,使得各个模块沿着曲线达到合理分布;平行四边形机构减小了空气弹簧的横向力及纵向力,减小了模块的摇头角,有利于曲线通过与导向;运行速度对滑台横移量有一定影响,而轨道曲线半径是影响滑台滑动横移量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车辆工程;低速磁浮列车;平行四边形机构;曲线通过中图分类号:U 266.4 文献标志码:ADynamic analysis of secondary suspension for low speed maglev trainH E Zhuo y u 1,LUO Shi hui 2,LIANG H ai qing 1(1.T r action Po wer State Key L abo rato ry,Southwest Jiaot ong U niv ersity ,Cheng du 610031,Sichuan,China;2.M ag lev T echnolog y and M ag lev T r ain Key Labor ator y o f M inistr y of Education,Southwest Jiaoto ng U niver sity,Cheng du 610031,Sichuan,China)Abstract:Low speed m aglev train structures and kinem atical relationships w ere analy zed,its dynamics model w as developed by using m ulti rigid bo dy dynamics modeling m ethod,the movements of different com ponents of secondary suspension in curve nego tiation w ere analyzed,and the significance o f parallelogram mechanism in curve neg otiation w as ex plained.Simulation result show s that parallelo gram m echanism averagely distributes lateral forces among mo dules,so that m odules are distributed reasonably along the curv e.Parallelo gram mechanism decreases the lateral and longitudinal for ces of air spring ,and the y aw ing angles of modules,w hich is helpful for curve nego tiatio n and g uidance.Speed influences later al displacement to a certain ex tent,w hile the curve radius o f the track is the m ajor factor.1tab,15figs,11r efs.Key words:v ehicle eng ineering ;low speed maglev train;parallelog ram mechanism;curve nego tiationAuthor resumes:HE Zhuo yu(1974 ),male,doctoral student,+86 28 86465842,274966858@qq.com;LUO Shi hui(1964 ),male,professor,PhD,+86 28 86466203,shluo@.0 引 言随着低速磁浮列车技术的发展及其车辆动力学建模的日趋成熟,低速磁浮线路曲线参数设计及磁浮车辆曲线通过性能研究也开展得越来越广泛。
磁浮列车设计与动力学分析磁悬浮列车是一种以磁力为动力的高速列车,其运行原理是利用超导电磁力使列车浮在轨道上,并且可以利用这种力量推动列车运行。
而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磁浮列车的设计以及动力学分析。
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来探讨磁悬浮列车的实现。
一、磁浮列车的设计1.1 车体设计磁浮列车的车体设计必须满足一定的几何形状和机械性能要求。
在几何方面,设计者需要考虑整个车体的长度、高度和宽度等重要尺寸参数。
在机械性能上,车体的轨迹控制和稳定性是其中最为关键的部分,良好的轨迹控制和稳定性可以让列车运行更为舒适和稳定。
1.2 制动系统磁浮列车制动系统是其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它可以使列车在必要时随时停下,并且可以在制动时保持不变形的轨道。
但是如何实现在运行时的换向和制动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1.3 供电系统磁浮列车需要使用超级电容器等技术获得足够的电力,并且需要能够准确地控制电力的大小和时间。
这需要设计者能够具备专业的知识和经验以实现高效高精度的磁浮列车供电。
二、磁浮列车的动力学分析2.1 磁力定律磁浮列车的磁力定律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磁力跟随磁场变化而变化;2、磁力跟随磁场的强度、方向变化而变化;3、磁力的大小跟磁场强度的平方成正比;4、磁力的大小跟两铁磁极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2.2 磁浮列车的动力学模型列车的动力学模型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平衡模型,其基本原理是列车平衡模型的总体垂直速度应该等于零,即列车必须保持在轨道上平衡。
2、横向和垂直振动模型。
在列车高速行驶时,必须考虑轨道不规则性导致的横向和垂直振动。
3、刚体动力学模型,其中列车和其相关部件是由刚体组成的,并且所有运动、形变和变形均为刚性的。
2.3 磁浮列车的动力学分析磁浮列车的动力学分析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集电滑靴动力学分析,即确定集电滑靴和轨道之间的电学和机械特性,以实现更好的集电性能和更高效的运行。
2、磁悬浮驱动装置动力学分析,这主要包括磁悬浮驱动器的力、力矩、电机和控制系统的研究。
磁浮列车悬浮架垂向动力学建模与仿真刘希军;张昆仑;陈殷【摘要】建立了基于加速度反馈系统的中低速磁浮列车悬浮架垂向动力学模型.通过对悬浮架左右模块解耦分析,分别对悬浮架单侧及整个悬浮架系统进行受力分析,建立了悬浮架系统垂向动力学模型.采用经典PD控制结合加速度反馈控制的方法设计悬浮控制器.利用Simulink建立悬浮架动力学仿真程序,分析悬浮系统受到轨道接缝和外部扰动力影响下的动力学性能,以及悬浮架参数设计对悬浮系统性能的影响.【期刊名称】《城市轨道交通研究》【年(卷),期】2014(017)010【总页数】5页(P37-41)【关键词】中低速磁浮引车;悬浮架;加速度反馈控制;动力学建模;仿真【作者】刘希军;张昆仑;陈殷【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磁浮技术与磁浮列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610031,成都;西南交通大学磁浮技术与磁浮列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610031,成都;西南交通大学磁浮技术与磁浮列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610031,成都【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270.1+1;U266.4First-author's addressKey Laboratory of Magnetic Suspension Technology and Maglev,Ministry of Education,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610031,Chengdu,China磁浮列车行驶时脱离了与轨道的机械接触,因而具有较高的舒适性、快速性和安全性,具有较强的研究应用价值[1]。
悬浮架是磁浮列车运行和控制的关键单元,并承担列车运行过程中结构解耦的作用。
本文主要对中低速磁浮列车的悬浮架系统进行垂向动力学建模仿真,分析其在遇到轨道接缝、外部作用力等不同外部扰动情况下的动态性能;采用PD(比例微分)控制器结合加速度反馈控制方式设计,实时测得加速度信号实现加速度反馈,给出悬浮架具体设计参数及其方法;仿真验证悬浮传感器间距、空气弹簧纵向距离、抗侧滚梁纵向距离等悬浮架重要参数的选取对悬浮系统性能的影响。
TH E W ORLD O F INVER TER S《变频器世界》」anuary,2021中低速磁浮列车悬浮供电系统测试与分析Test and Analysis of Suspension Power Supply System for Medium and Low Speed Maglev Train湖南银河天涛科技有限公司王宁W ang N in g周章Zhou Z h a n g杨帆丫ang Fan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周源Zhou Yuan摘要:作为中低速磁浮列车的关键设备,悬浮供电系统是决定悬浮控制系统能否稳定可靠工作的前提。
通过介绍电磁型中低速磁浮列车的悬浮供电系统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以某型样车为研究对象,制定了多工况测试方案,对悬浮供电系统的主电源、蓄电池和超级电容组等的性能开展了详细测试。
为进一步开展中低速磁浮列车各主要功能模组的多工况性能测试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磁浮列车;悬浮系统;电源;蓄电池;超级电容A bstract: As the key equipm ent o f m edium and low speed m aglev, the suspension pow er supply system is the prem ise to determ ine w hether the suspension control system can w ork stably and reliably. By introducing the basic structure and w orking principle o f the suspension pow er supply system o f the electrom agnetic m edium and low speed m aglev train, the multi w orking condition te s t schem e is form ulated, and the perform ance o f the main pow er supply, storage battery and super capacitor bank o f the suspension pow er supply system is tested in detail fo r an Experim ental vehicle. It provides a reference fo r fu rth e r developing the multi condition perform ance te st o f the main functional m odules o f the medium and low speed maglev train.K eyw ords: Maglev train; S uspension system; Power supply; battery; S uper capacitor【中图分类号】U22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561-0330(2021)01-0063-051引言磁浮列车悬浮供电系统是重要的车载电气设备,功 能是将车载电网上的电能转化为适合悬浮控制器使用的电能。
磁浮列车悬浮系统的二次型最优控制
丁肇红
【期刊名称】《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11(011)003
【摘要】针对多变量、非线性的单磁铁悬浮系统,建立其线性化数学模型,讨论
了系统的能控性、能观性和稳定性问题。
采用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策略LQR方法
对磁浮列车悬浮系统进行控制系统设计。
MATLAB仿真研究了二次最优控制中加
权矩阵Q和R的问题。
通过改变Q和R的数值,得到不同的仿真图形,并根据仿真图形进行控制性能比较。
仿真结果表明磁浮间隙在二次最优控制下能回到额定值,获得了良好的控制性能。
【总页数】5页(P243-247)
【作者】丁肇红
【作者单位】上海应用技术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上海20023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273.1
【相关文献】
1.低速磁浮列车悬浮系统动力学建模及非线性控制 [J], 孙友刚;李万莉;林国斌;徐
俊起
2.磁浮列车悬浮系统的反步控制方法及实验研究 [J], 张文跃;佟来生;朱跃欧;徐俊起;荣立军
3.中低速磁浮列车悬浮系统预充电及起浮过程研究 [J], 周源
4.具有径向基网络加速度反馈的磁浮列车悬浮系统滑模控制 [J], 陈琛;徐俊起;林国斌;荣立军;孙友刚
5.二次型最优控制问题中的权矩阵与最优控制律 [J], 王进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EMS型磁浮列车驱动力和悬浮力的计算新方法
王桂荣;韦巍;屠旭永
【期刊名称】《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年(卷),期】2007(041)003
【摘要】针对电磁悬浮(EMS)型磁浮列车用凸极直线同步电机定子和转子齿槽不连续分布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解析的驱动力和悬浮力计算新方法.该方法在分析列车运行时所在位置处的定子和转子几何分布和载荷分布基础上,根据列车所在位置处的定子电流磁动势分布和磁场强度的分布,计算出所有驱动力的大小.通过研究列车所在位置处的定子与转子总的磁导率函数分布和励磁曲线分布,得出列车运行过程中所有悬浮力的大小.计算结果表明,驱动力和悬浮力的波动频率是定子电流变化频率的6倍.当转子极距大于定子极距时,可以获得较大的悬浮力和驱动力,驱动力和悬浮力的波动也相对较小.
【总页数】5页(P441-444,479)
【作者】王桂荣;韦巍;屠旭永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浙江,杭州,310027;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浙江,杭州,310027;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浙江,杭州,31002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M154.1;TP271.4
【相关文献】
1.EMS型低速磁浮列车U型电磁铁设计方法研究 [J], 李云钢;张晓;龙娟;刘恒坤
2.EMS型磁浮列车悬浮力分析 [J], 胡基士
3.EMS型磁浮列车悬浮斩波器输入电流波动分析 [J], 张鼎;王艳丽;王宁;李云钢
4.EMS型磁悬浮列车瞬态电磁场有限元分析及其悬浮力和牵引力特性研究 [J], 段志东
5.电磁永磁混合EMS型磁浮列车的吸死防护问题研究 [J], 张颖;陈慧星;李云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动力学的中低速磁浮转向架载荷特性分析孙晨;杨新斌【摘要】通过分析中低速磁浮车辆走形机构结构原理,对磁浮车的悬浮控制模块进行合理简化,利用SIMPACK动力学仿真软件,建立中低速磁浮车辆动力学仿真模型,对车辆在各工况下的载荷特性进行分析,并提出影响车辆动载荷特性的关键点,为磁浮车走形机构的参数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期刊名称】《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7(033)006【总页数】5页(P56-59,64)【关键词】中低速磁浮;走行机构;动力学;载荷特性【作者】孙晨;杨新斌【作者单位】同济大学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上海 201804;同济大学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上海 2018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266.4本文针对国内某型中低速磁浮车辆,利用SIMPACK大型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1],建立中低速磁浮车辆垂向动力学模型。
通过对车辆在不同工况条件下的动力学分析,得到在该工况下车辆转向架的载荷特性。
同时,对磁浮车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曾出现的不均载现象的分布状况进行模拟分析,并从车辆结构方面提出弱化载荷不均现象的研究思路。
中低速磁浮列车作为一种新型的地面交通工具,其具有速度快、爬坡能力强、能耗低、运行时噪音小、安全舒适、不燃油、污染少等优点,从根本上克服了传统列车轮轨粘着限制、机械噪音和磨损等问题[2]。
中低速磁浮列车采用EMS电磁悬浮原理,通过控制轨道下方的车载电磁铁的通电电流,产生可控的电磁力,与具有铁磁特性的F轨互相吸引,实现悬浮控制。
正常情况下,电磁铁与F轨间的悬浮间隙将被控制在8~12 mm范围内。
与传统轮轨交通系统相比,这种无接触式的工作状态使得中低速磁浮列车具有振动小、噪声低、无磨耗及机械维修量小的优点[3]。
然而,这种特殊的结构也使得中低速磁悬浮列车对于垂向载荷的过载能力变得更加有限。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车辆载荷不均、局部超载的现象时有发生,从而可能导致磁浮列车走形机构的部分悬浮失效、掉点和车轨撞击,影响车辆的正常运行和平稳性,甚至威胁到列车行车安全。
低速磁浮车辆限界计算方法探讨
梁海清;何灼馀;罗世辉;徐银光
【期刊名称】《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年(卷),期】2008(000)001
【摘要】合理的磁浮车辆限界计算方法有利于降低建筑工程造价,保证车辆运行安全.在此,就低速磁浮车辆限界计算方法进行研究,对车辆限界涉及的因素进行讨论和阐述.
【总页数】4页(P43-45,48)
【作者】梁海清;何灼馀;罗世辉;徐银光
【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2
【相关文献】
1.低速磁浮车辆水平曲线通过及磁浮铁间隙计算 [J], 黄志辉;孔彰名
2.中低速磁浮车辆道岔区设备限界研究 [J], 李经伟
3.中低速磁悬浮车辆限界分析与计算 [J], 郑宝奎;吴媚蕊;郑建坤;姚生军;黄翠英
4.低速磁浮车辆限界研究 [J], 梁海清;罗世辉;曲晶
5.中低速磁浮车辆限界及设备限界研究 [J], 司恩;胡伟;佟来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低速磁浮列车动力学特性测试方法初探尹力明;赵华;刘俊艳【摘要】磁浮列车由于没有轮付,其运行中的动力学特性无法通过国内的现有试验设备进行测试.为此,利用磁浮车的磁悬浮的支撑系统,采取外加气隙信号进行激扰的方式,也可以取得相应的效果.这种试验方式还可以对悬浮控制系统的参数调整和试验,提供一个检测平台.同时还可以得到二次系、悬浮支撑系和轨道系的固有频率,以及车体摇摆的阻尼系数,从而找到合理的固有频率分配的关系.【期刊名称】《上海电气技术》【年(卷),期】2011(004)001【总页数】5页(P1-5)【关键词】磁浮列车;中低速磁浮列车;动力学试验;检测技术【作者】尹力明;赵华;刘俊艳【作者单位】上海轨道交通设备发展有限公司,上海,200233;上海轨道交通设备发展有限公司,上海,200233;上海轨道交通设备发展有限公司,上海,2002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266.4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和研究,中国的实用型中低速磁浮列车分别在上海磁浮研究中心与上海电气集团共同组织、投资下,联合了国内的运营企业、大学、研究所和制造企业,组成了“产学研用”的联合体,先后研制了多种车型并建设了多条试验线路,如图1所示。
在各自的试验线上,开展了全面的车辆、线路和部件的试验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的应用成果。
图1 中低速磁浮列车试验线目前,几种试验列车,都完成了悬浮和导向、牵引和制动、网络和运行控制等试验,运行速度均超过了100km/h,试验运行里程也达到了5000km以上。
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的社会环境促进下,北京率先规划了一条示范性的运营线路,还有许多经济发达的城市,也在开始考虑采用中低速磁浮列车,扩大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模式。
中低速磁浮列车尽管具备噪声低、轨道的转弯半径小、爬坡能力强的优点,但毕竟是近代的轨道交通列车,到目前为止,只有日本的爱知线已经实现了载客运营。
中低速磁浮列车在我国轨道交通列车发展史上,才刚刚起步,要想达到设计的技术水平,对列车的运行条件和运行品质,还需要进行测试和考核,以检验悬浮控制、牵引和电制动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
低速磁浮车辆曲线通过动态响应仿真分析
赵春发;翟婉明;王其昌
【期刊名称】《中国铁道科学》
【年(卷),期】2005(026)003
【摘要】结合青城山磁浮列车示范线工程,开展低速磁浮车辆动态曲线通过性能研究.建立35个自由度的磁浮车辆空间模型,考虑主动电磁悬浮与导向,仿真分析低速磁浮车辆曲线通过动态响应.计算结果表明,低速磁浮车辆可以60 km·h-1速度安全通过半径300m的曲线,以90 km·h-1速度平顺通过半径1 100 m的无超高曲线.低速磁浮车辆小半径曲线通过能力主要受车/轨横向间隙的影响,大半径曲线可不设置超高,但最大通过速度主要受乘坐舒适性的制约.
【总页数】5页(P94-98)
【作者】赵春发;翟婉明;王其昌
【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列车与线路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31;西南交通大学,应用力学与工程系,四川,成都,610031;西南交通大学,列车与线路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31;西南交通大学,列车与线路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266.4;U237
【相关文献】
1.低速磁浮车辆水平曲线通过及磁浮铁间隙计算 [J], 黄志辉;孔彰名
2.常导中低速磁浮车辆竖曲线通过分析 [J], 黄志辉;高定刚
3.中低速磁浮车辆S形曲线通过性能分析 [J], 王泽汉;杨新斌
4.中低速磁浮车辆S曲线通过参数优化 [J], 王泽汉;杨新斌
5.四悬浮架中低速磁浮车辆曲线通过分析 [J], 李茂春;郭庆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