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现代学制
- 格式:ppt
- 大小:1.09 MB
- 文档页数:21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
现代学制主要有三种类型:
一是双轨学制,二是单轨学制,三是分支型学制。
原来的西欧学制属双轨学制,美国的学制属单轨学制,苏联的学制则是分支型学制。
(一)双轨学制
18、19世纪的西欧,形成了欧洲现代教育的双轨学制:
一轨自上而下,其结构是——大学(后来也包括其他高等学校)、中学(包括中学预备班);另一轨自下而上,其结构是——小学(后来是小学和初中)及其后的职业学校(先是与小学相连的初等职业教育,后发展为和初中连接的中等职业教育)。
(二)单轨学制
北美多数地区最初都曾沿用欧洲的双轨学制。
从1870年起,逐步形成了美国的单轨学制。
美国单轨学制自下而上的结构是:
小学、中学,而后可以升入大学。
其特点是一个系列、多种分段,即六三三、
五三四、四四四、八四、六六等。
单轨学制最早产生于美国,后被世界许多国家所采纳。
(三)分支型学制
沙皇俄国时代的学制属欧洲双轨学制。
“十月革命”后,苏联型学制前段(小学、初中阶段)是单轨,后段分叉,是介于双轨学制和单轨学制之间的分支型学制。
苏联型学制的中学,上通(高等学校)下达(初等学校),左(中等专业学校)右(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畅通,这是苏联型学制的优点和特点。
1/ 1。
我国现代学制我国现代学制是指中国现行的教育体系,它包括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各个阶段。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教育制度经历了多次改革,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下面将详细介绍我国现代学制的主要特点和各个阶段的内容。
首先,我国现代学制的主要特点是以九年义务教育为基础,扩大高等教育普及率,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九年义务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核心,由小学和初中两个阶段组成,通常为6-15岁的学生提供教育。
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包括基础知识、道德品质、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等。
此外,我国政府还大力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不断提高普及率和教育质量。
其次,我国现代学制在各教育阶段设置了不同的学科和课程,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在学前教育阶段,主要注重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小学阶段,学科内容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社会和艺术等。
初中阶段,学科内容进一步扩展,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等。
高中阶段,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文科或理科,学科内容更加专业和深入。
第三,我国现代学制强调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
除了传授学科知识外,教育机构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这包括学生的道德品质、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
信仰培育、思想品德教育和体育艺术等方面也得到相应的关注,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感、审美能力和身心健康。
第四,我国现代学制注重贯彻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
传统的应试教育评价方式正在逐渐被改变,学生成绩不再是唯一的评价标准。
我国政府鼓励和推行多种评价方式,包括综合素质评价、能力测试、实践成果展示等。
这些评价方式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潜力,鼓励学生全面发展。
最后,我国现代学制还注重建立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改善师资队伍。
教育的发展需要良好的学校设施、教育资源和教育管理。
政府不断提高教育经费的投入,并加强师资培训和管理,提高教师职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自清末废科举、兴学校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巨大变革。
如今,我国已经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善的现代学校教育制度,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推动社会进步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现代学校制度的演变1. 旧中国的学制沿革(1)壬寅学制(1902年):以日本学制为蓝本,是我国首次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但未实行。
(2)癸卯学制(1904年):主要承袭日本学制,是我国第一个实行的现代学制,突出特点是教育年限长。
(3)壬子癸丑学制(1912年):以日本学制为蓝本,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
(4)壬戌学制(1922年):又称新学制或六三三学制,以美国学制为蓝本,强调适应社会进化的需要,发扬平民教育精神。
2. 新中国的学制沿革(1)1951年:《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颁布,明确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新学制。
(2)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规定地方承担九年义务教育责任,有计划、有步骤地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
(3)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颁布,确定了20世纪末教育发展的总目标。
二、现代学校制度的特点1. 分级分类:我国现代学校制度分为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等不同层次,满足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教育需求。
2. 学科体系:我国现代学校制度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等基础学科,以及各类专业学科。
3. 教育自主权:我国现代学校制度强调学校办学自主权,包括自主开展教学活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自主设置和调整学科、专业,自主制定学校规划并组织实施等。
4. 绩效管理:我国现代学校制度注重绩效管理,通过完善学校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机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5. 校务公开:我国现代学校制度健全校务公开制度,接受师生员工和社会的监督,保障教育公平。
三、现代学校制度的发展趋势1. 信息化: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现代学校制度将更加注重信息化建设,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我国学制的发展历史进程壬寅学制1902年癸卯学制1904年壬子癸丑学制1912-1913年壬戌学制1922年名称:《钦定学堂章程》地位:第一个颁布① 体育课程首次登上历史舞台② 首次规定职业教育体系 【实业教育】③ 首次确立师范教育体系 ④ 首次把小学纳入义务教育⑤ 首次以法定形式确立班级授课制并在全国推广⑥ 首次把学前教育纳入学制体系 ⑥ 修业年限最长【三段七级】壬寅学制1902年癸卯学制1904年壬子癸丑学制1912-1913年壬戌学制1922年名称:《奏定学堂章程》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特点:六一、最长地位:第一个实施壬寅学制1902年癸卯学制1904年壬子癸丑学制1912-1913年壬戌学制1922年人物:蔡元培指导思想:养成健全人格,发展创造精神内容:第一次规定男女同校,将学堂改为学校;设补习科,增设补习学校地位:第一个资本主义性质壬寅学制1902年癸卯学制1904年壬子癸丑学制1912-1913年壬戌学制1922年指导思想:发扬平民教育精神,谋求个性发展,注重生活教育借鉴:美国内容:首次以身心发展规律作为划分教育阶段的依据以职业代替事业,标志着教育体系正式确立蒙养院改为幼稚园,首次将幼稚园纳入学制体系地位:延用时间最长易错点-对比点别称《钦定学堂章程》《奏定学堂章程》最长修业年限最长延用时间最长地位中国近代第一个颁布的现代学制中国近代第一个实施的现代学制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第一个学制壬寅学制癸卯学制壬子癸丑学制壬戌学制别称时间借鉴学制系统修业年限特点女子义务学前师范职业其他地位。
简述现代教育学制的类型当今社会,教育体系发展得非常迅速,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教育制度。
随着教育体系发展到现代,世界各地出现了多种不同的教育学制,可以将这些现代教育学制分为几类:一、共和制学制共和制学制是一种整体的学制,它的特点是长期的课程讦程,以及同一的教育规则。
在这种学制中,学生接受普世性的教育,而且他们被要求遵守课程讦程中规定的学习要求和学科要求。
这种教育学制主要用于学院和大学,主要是进行理论型教育。
二、自由制教育学制自由制教育学制是一种较自由的学制,它的特点是没有严格的课程讦程,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教育课程,也可以在不遵守课程讦程的情况下接受教育。
这种学制的教育形式主要包括在线教育、自学教育等。
这种学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灵活性和创造能力,开拓学生的学习领域。
三、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学制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学制是一种把理论教育与实践结合起来的教育学制。
它的特点是学生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还要接受实践性教育,在实践中学习。
这种学制一般用于职业技术教育,如大学理工、财会、农业等相关专业教育。
四、全日制学制全日制学制是一种比较完整的学制,它的特点是教育课程完整,学生必须接受全日制的学习,每天有8个小时的上课时间,学习课程涵盖人文、历史、数学、物理等学科。
全日制学制一般用于小学、初中、高中教育,是为了提供学生健全的基础教育而设置的。
以上就是现代教育学制类型的主要分类。
在当今社会,现代教育学制类型涵盖了所有学习阶段,满足了不同学习者的不同学习需求,确保了不同学习者能够得到全方位且完善的教育。
只有通过完善的现代教育学制结构,才能让学习者得到全面深入的教育,从而发展出良好的社会公民情况。
我国现代的学制
我国现代的学制经历了几个重要阶段的发展和改革,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
1.学校制度的确立(1902-1911年)
在这一时期,我国开始废除旧有的科举制度,引进西方的学校教育体系。
1902年,清政府正式确立了"小学、中学、大学"的现代学校制度。
1905年,又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明确规定了学校的教育目标、课程设置、学制年限等。
2.学制改革(1912-1949年)
1912年,中华民国政府继续沿用清代学制,并于1922年进行了第一次学制改革。
1932年,又进行了第二次改革,将小学学制由6年改为5年,中学由7年改为6年。
3.全面推行新学制(1949-1966年)
新中国成立后,教育事业得到迅速发展。
195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确立了"学前教育、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新学制。
1958年,又提出发展职业教育,建立"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和"小学、职业中学、职业大学"两条教育渠道。
4.学制调整(1977年至今)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国教育事业重新步入正轨。
1986年,国务院颁布《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确立了"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教育
制度。
此后,学制也进行了相应调整,形成了现行的"3+"(3年学前教育+年义务教育)的基础教育体系。
我国现代学制经历了由无到有、不断完善的过程,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背景与历程我国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源于清末时期面对外来侵略和国内变革的背景。
鸦片战争后,我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内资本主义势力兴起,封建教育制度已无法适应时代发展需求。
在此背景下,清政府采取废科举、兴学校的措施,开启了中国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
1. 壬寅学制(1902年):这是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以日本学制为蓝本,由管学大臣张百熙起草。
虽然正式公布,但未及实施。
2. 癸卯学制(1904年):这是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主要承袭了日本学制,并保留了封建科举制度的残余。
该学制标志着我国现代学制开始正式确立。
3. 壬子癸丑学制(1912-1913年):这是辛亥革命后颁布的学制,规定全部学校教育年限为18年,分3段4级。
该学制为我国现代学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 壬戌学制(1922年):即六三三制,受美国实用主义教育的影响,强调适应社会进化的需要,发扬平民教育精神,谋求个性发展,注重生活教育。
在学校系统上,将全部学校教育分为三段五级。
5. 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颁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明确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新学制。
这是我国学制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吸收了解放区的经验,发扬了我国单轨学制的传统,保证了劳动人民子女受教育的平等权利。
二、现代学校制度的特点1. 独立性:现代学校制度具有相对独立性,不受政治、经济等因素的过度干预,有利于学校自主办学。
2. 全面性:现代学校制度涵盖了从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各个阶段,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学校教育体系。
3. 公平性:现代学校制度注重保障所有学生接受教育的权利,特别是劳动人民子女的受教育权利。
4. 开放性:现代学校制度积极吸收国内外先进教育理念,不断改革和发展,以适应时代需求。
5. 科学性:现代学校制度注重教育科学研究,以科学的教育方法培养人才。
三、现代学校制度的发展趋势1.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
2. 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待遇。
现代学制的主要类型大家都知道小学是六年学制,初中和高中是三年学制,大学一般为四年学制,也有三年和五年学制的,学制说起来可能大家都非常熟悉,但是要具体说出学制的意思又有点模糊。
那么学制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呢?现代学制有几种类型呢分别是什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吧!学制指的就是学校教育制度,又称“学校系统”,是国家根据教育方针、政策,对各级各类学校的任务、学习年限、入学条件等所作的规定。
学制是教育制度的主体,是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内容。
学制有时候也专指各级各类学校的学习年限。
学制规定了不同教育类型之间的关系、学校的设置原则和组织办法。
另外,学制也指学校的制度。
学制的要素包括现代学校教育机构和组织系统、幼儿教育机构和组织系统、校外儿童教育机构和组织系统、成人教育机构和组织系统。
现代学制有三种基本类型:双轨学制(一轨是普通学术教育,另一轨是职业教育)、单轨学制、分支型学制。
具体如下:双轨学制双轨学制以英国为代表。
一轨自上而下,其结构是大学(后来也包括其他高等学校)、中学(包括中学预备班、独立学校),此外在中学以下还有家庭教育;另一轨从下而上,其结构是小学及其后的职业学校(早期主要是与小学相连的初等职业教育,后来增加了初中,形成了与初中连接的中等职业教育)。
后来随着社会改革的深入,英国尝试在初中高中进行融合,允许双规之间进行一定程度的交流。
单轨学制单轨学制以美国为代表。
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各级各类学校相互衔接,但是艺术教育、体育教育等独立于这个体系之外。
分支型学制分支型学制以苏联为代表。
在初等教育阶段和中等教育阶段由单一的学校系统构成,此后(初中或高中)开始分化,形成多种学校系统(普通学术教育和职业教育)与之衔接。
这样构成的整个学校体系就像一把叉子,所以这种学制类型又被称为分叉型学制。
我国现行学制是从单轨学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
在现代我国学制主要就是国家对各级各类学校的组织系统和课程、学习年限的规定。
比方说小学是固定的六年学制,初中和高中是三年学制,大学的话有三年、四年和五年学制等等.不过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学制已经不只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而是各种教育机构系统的总称,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纵向和横向关系。
中国现代学制中国现代学制是中国教育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中国教育发展和变革的历程。
中国现代学制是指20世纪初以来中国教育体系中的一系列教育制度改革和调整。
这些改革旨在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率,逐步让中国教育走向现代化。
中国现代学制的发展历程20世纪初,中国开始接触西方的现代教育,思考如何将其引入中国。
此后,中国历经了数次教育制度的变革,每一次变革都具有不同的背景和目的。
下面是中国现代学制的重要历程:1.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变革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倡导自由思想和文化独立,呼吁彻底革新中国传统教育,创立民主和科学的现代教育。
于是,创建了具有现代教育特色的学校,如“广州中山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使中国的学制向世界接轨。
2.解放后的教育改革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新政府改革教育体制,实施普及教育的政策,推广“五年制初中”、彻底改革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等,让更多人受到高质量的教育。
3.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教育破坏1966年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教育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和摧残。
大学被关闭,教学停滞不前,中小学教育遭到长达十年的破坏。
4.改革开放后的教育变革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时期,教育体制继续得到改革和完善。
推行12年制义务教育、加强素质教育、建设高水平大学等,使得中国教育逐渐走向世界前列。
中国现代学制的四大层次现代学制是由各级教育机构按照不同类型、层次组成的,最高的是博士研究生教育,最低的是幼儿园,每个层次都有完整的教育体系,如下:1.幼儿园教育幼儿园教育是中国现代学制最低的一级教育,为3-6岁儿童提供游戏和学习的场所。
幼儿园的课程为中国传统文化、语言、美术等,教育目的是培养幼儿的习惯,发展其智力和创造性。
2.小学教育小学教育是中国现代学制的第一层次,为6-12岁儿童提供小学课程。
小学课程包括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等,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养成良好的习惯和严谨的思维模式。
现代学制的类型现代学制是指在当代社会中,各个国家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教育体系的快速发展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制度。
现代学制的类型因国家而异,要根据国家的教育目标、社会文化、政治制度等因素来进行制定和改革。
在世界范围内,可以根据教育制度的分类、教育阶段的划分、学制的长度和学位的类型等方面对现代学制进行分类。
一、根据教育制度的分类根据教育制度的分类,主要包括两类:1.统一学制:即教育制度中的不同学段统一使用同一学制,如中国的12年制学制,这种学制可以维持教育的连续性,减少升级的难度。
2.分段学制:即教育制度中的不同学段使用不同的学制,如美国的K-12学制,GCE的高中、初中、小学多段式学制。
这种学制的灵活性比较高,能够满足不同年龄群体的教育需求。
二、根据教育阶段的划分1.基础教育学制:基础教育学制指的是最基本的受教育阶段,包括小学和初中阶段。
该学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思想和发展方向。
2.高等教育学制:高等教育学制是建立在基础教育之上的教育阶段,包括本科、硕士、博士等阶段。
该学制对于提高人才素质、促进国家科技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根据学制的长度1.短学制:短学制所占时间比较短,如短期职业培训学制、暑期班学制等,这种学制通常被用于增加知识、技能和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2.长学制:长学制所占时间相对较长,如大学本科学制、博士学制等,这种学制通常准备学生在特定领域的教育,帮助其成为专业人士,并实现职业目标。
四、根据学位的类型1.学士学位:学士学位是大学本科学制的毕业证书,是对学生所掌握知识、技能和能力的一种认证,常常是进入职场的必要条件。
2.硕士学位:硕士学位是大学研究生学制的毕业证书,普遍认为是深化学生知识、提高学生技能和能力的重要途径。
3.博士学位:博士学位是大学博士学制的毕业证书,代表着对学术研究和创新的最高评价,通常是晋升教授、担任高级学术职位的必要条件。
综上所述,现代学制是社会对教育所做的规范和制度安排,他与国家的经济、社会及其文化背景紧密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