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近现代教育法案与学制
- 格式:doc
- 大小:168.50 KB
- 文档页数:3
法国近代教育制度的发展
法国近代教育制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法国大革命后的时期。
以下是法国近代教育制度的发展概述:
19世纪初:
1802年,《拿破仑法典》发布,其中包括了对教育制度的规定,确立了教育的普及性和义务性原则,并创立了一系列学校和大学。
19世纪中期:
1833年,建立了中等教育委员会,负责管理和监督中等教育,推动了中等教育的发展。
1850年,建立了普通小学教育,从而开始了普及初等教育的
工作。
1879年,通过了“费尔巴斯法案”,将小学教育变为义务教育,并加强了国家对教育的控制和监督。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
1902年,通过了“康布法案”,重新组织了中等教育,包括普
通中学和职业中学。
1905年,法国实行了教育与宗教分离政策,开始了政教分离
的进程。
20世纪中叶:
1959年,推行了全日制普通中学的改革,实行了3年初中和3年高中的教育模式。
1975年,通过了《杰兹热法案》,进一步扩大了义务教育的范围,并提出了“同一的国民学校”理念,强调教育的普遍性和平等性。
1985年,实行了大学自治制度的改革,使法国大学获得了更多的自主权和管理权。
21世纪:
2005年,通过了“美凯龙法”,确立了法国的初级教育目标,加强了初等教育的质量保障。
2013年,进行了教育改革,重点关注基础教育,增加了对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视。
近年来,法国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包括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开展教育国际化合作等。
近代欧洲国家学制主要有以下类型:
1.多轨学制:这是一种将教育体系分成多个独立部分的制度,每
个部分都有自己的入学标准和课程设置。
这种学制的特点是高
度灵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不同的课程和学
习路径。
2.双轨学制:这种学制将教育体系分为两个轨道,一个是学术轨
道,另一个是职业轨道。
学术轨道通常包括大学预备教育和高
等教育,而职业轨道则更注重职业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3.单轨学制:在这种学制下,所有的学生都接受同样的基础教育,
然后根据兴趣和能力选择不同的课程和学习路径。
这种学制强
调学生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同时也要求学校为学生提供更多的
选择和机会。
4.分支型学制:这种学制的特点是在基础教育阶段之后,学生可
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不同的专业课程,而这些课程通
常是与职业相关的。
这种学制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专业选择和
职业发展机会。
总之,近代欧洲国家的学制呈现出多元化和灵活性的特点,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机会,同时也要求学校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培训。
第六章外国近代教育制度世界近代史是从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至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前。
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看,它是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并逐步形成世界体系以及向帝国主义过渡的历史,从生产力的角度看,它是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的历史。
各资本主义国家几乎都在这一历史时期确立了本国的资本主义教育制度。
当然,由于各国社会条件以及各自的教育历史传统不同,它们的资本主义教育制度的发展水平、速度、特色也各不相同,但总的发展趋势是完全一致的。
根据教育发展自身的特点,我们把这一时期的教育又细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17世纪中期到18世纪中期,第二个阶段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期,第三个阶段从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期。
下面要介绍的是这一时期英、法、德、美、俄(苏、俄罗斯)、日本六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教育制度概况。
第一节英国近代教育制度一、17世纪中期到18世纪中期英国的教育制度在人类由封建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的过程中,英国是领先的。
通过16世纪圈地运动以及以后的殖民掠夺和海上争霸,英国的资本主义生产事业得到迅速发展。
1640年终于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使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成为了统治阶级。
由于封建势力根深蒂固,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对革命力量进行了疯狂的反攻倒算,革命一度夭折。
1688年发生政变,资产阶级和土地贵族订立长期同盟,建立了君主立宪的国家,实现了两者联合专政的资本主义制度,史称“光荣革命”。
英国17世纪中期到18世纪中期的教育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发展的。
总的来说,这一阶段英国教育的发展是缓慢向前的。
因为英国是一个素重传统而趋于保守的国家,革命后新生力量软弱,又逢内战起伏,难以顾及教育事业的发展。
因此,学校教育主要还是沿袭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形成的传统。
英国一向以牛津、剑桥两大学和少数公学为教育精华的看法、以英才教育相夸耀的习尚、视教育为家庭职责的信念、通过教会和私人团体办理学校的方式等等,在革命之后并无根本变化。
法国近现代教育制度
法国的教育制度自法国大革命时期开始逐步建立,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和改进。
以下是法国近现代教育制度的主要特点和发展历程:
1. 教育制度分层
法国的教育制度被分为四个层次:小学、中学、高中和大学。
小学包括幼儿园和小学一至六年级,中学包括初中(七至九年级)和高中(十至十二年级),大学包括大学本科和研究生阶段。
2. 免费、义务、普及的教育
法国教育制度强调免费、义务、普及的原则,保障每个公民平等获取教育资源的权利。
所有公民都可以接受国家提供的义务教育,而且在法国,学校和学生家长没有缴纳任何学费。
3. 严格考试制度
法国的教育制度非常重视考试和评估,学生需要经历一系列的标准化考试,如Brevet、Baccalauréat等,以便于评估他们的知识和技能水平。
这些考试通常会对其未来的教育和职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4. 多元化的教育形式
法国的教育制度非常多元化,为学生提供了多种选择。
除传统的学科教育外,还有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等不同类型的教育形式。
同时,法国还有很多具有特定特色的学校,比如艺术学校、军校、研究生院等,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机会。
5. 教育权力下放
近年来,法国政府逐渐将教育权力下放给地方政府和学校。
地方政府可以自主管理和组织教育资源,学校也可以自主招生和设置课程。
总的来说,法国的教育制度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强调求知的热情和创造力,一直是世界教育界的一股重要力量。
近代学制制度近代学制制度是指近代以来各个国家建立的教育体系和学校制度。
近代学制制度的出现和发展,是现代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和变革的产物。
近代教育制度的形成起源于欧洲,尤其是17世纪的荷兰和德国。
当时的教育主要是由宗教机构负责,传授宗教知识,培养宗教信仰。
但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以及启蒙思想的传播,人们开始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普及教育的呼声。
英国的1820年教育法是近代教育制度的里程碑。
该法案规定要设立公立学校,并以税收资助这些学校。
这一举措使得贫穷家庭的子女也能接受基本教育,从而改善了社会的文化水平,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随着近代教育思想的传播,世界各国纷纷建立起相应的学制制度。
这些制度对于教育的内容、形式和目标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和调整,以适应当地的实际情况和教育需求。
近代学制制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近代学制制度注重普及教育。
在过去的封建社会里,只有少数人能接受教育,而近代学制制度的出现使得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教育。
通过设立公立学校并提供免费或低价教育,让贫穷的孩子也能上学,进一步缩小了社会的教育差距。
其次,近代学制制度倡导素质教育。
以前的教育注重灌输知识,培养人的记忆和机械能力,而近代学制制度则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制制度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上引入了更多的自主性和实践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次,近代学制制度注重学校管理和规范。
学制制度从师资培养、招生制度、教学计划到考试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和管理,确保学校和教育质量的稳定和统一性。
同时,学制制度也鼓励学校和家长之间的合作,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
最后,近代学制制度注重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结合。
现代社会对不同领域的人才需求多样化,学制制度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特长,提供不同类型的学校和专业选择。
通过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推动国家繁荣和进步。
总之,近代学制制度的出现和发展,促进了教育的普及、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
英国近代教育制度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后的教育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前,其教育就已具有悠久的历史。
从历史上看,英国教育具有明显的宗教性和贵族性的特点。
英国有组织的教育是从基督教的传入时开始的。
从公元6世纪到宗教改革近千年的时间里,教会垄断了英国教育。
除了学徒训练和贵族教育外,一切有组织的教育都由教会提供,宗教影响和干预教育成为英国教育发展的重要特色。
最初,英国的学校设在寺院或大教堂内,以后逐步分为文法学校和歌咏学校。
文法学校具有普通教育的性质,教授拉丁语文,进行一定的基础教育。
歌咏学校具有职业训练的性质,培训教堂唱诗班成员。
中世纪后期,随着英国牛津大学(1168年)和剑桥大学(1209年)的先后建立,以及各类学院的出现,英国传统学校的性质和作用也发生了改变。
文法学校与大学相联系,成为大学的预备学校。
歌咏学校和后来出现的教本国语的读写学校,成为文法学校的预备学校。
英国的教育开始形成具有一定等级的制度。
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的文法学校和歌咏学校又得到较快的发展,一些著名的大学也附设文法学校。
同时,在这一时期,在文法学校的基础上,英国又出现了公学,著名的温彻斯特公学(1387年)和伊顿公学(1440年)等便是这一时期的产物。
宗教改革时期,英国国王亨利八世与罗马教廷决裂,自立国教,集政权与教权于一身,又创办了许多公学。
同时,国教会也积极干预教育,教育成了教会的责任。
16世纪后期,英国的封建制度逐步衰落,资本主义得到发展,培养资产阶级新人的需要,促使有识之士开始思考和批判英国的封建教育制度。
这时,对教育的批判主要集中在对教育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关系、学校的发展与现实关系的认识上。
培根当时指出,英国的学校只注重学习文宇,而不注重研究事物,缺少与现实的联系。
弥尔顿也指出,传统的学校教育只局限于古典的语言文字,脱离现实,应该加强近代科学和实用学科的地位。
这些新的思想的提出,对于英国近代学校的改革和学制的建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法案背诵一、英国法案(近代)(1)1870年《初等教育法》又称为《福斯特法案》★法案规定:①国家对教育有补助权和监督权;②地方设立委员会管理地方学校;③在没有学校的地方,允许私人一年内校,过期后由地方委员会设公立学校;④对5—12岁儿童实行强迫初等教育;⑤普通教学与宗教分离,凡公款补助学校不得强迫学生上宗教课。
该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国民教育制度的正式形成,从此英国出现了公立与私立学校并存的局面。
二、英国法案(现代)(1)1902年《巴尔福法案》(无)★基本内容:1 设立地方教育局,给予当地小学物质供应和教学监督。
2地方教育局有权兴办和资助中等学校、中等专门学校和职业学校。
3地方教育局支付教师的工资,有权否定学校管理委员会选拔的不合格校长和教师。
4地方教育局对私立和所有的教会学校由资助的权利,以进一步较强控制。
该法案的颁布促成了英国政府教育委员会和地方教育局相结合,形成了以地方教育当局为主体的英国教育教育行政管理体。
(2)初等教育法案:1918年《费舍教育法》★★(无)基本内容:1加强地方当局发展教育的权力和国家教育委员会制约地方当局的权限。
2、地方当局为2—5岁儿童开办“幼儿学校”。
3规定5—14岁为义务教育阶段。
4地方当局建立和维持继续教育学校,向14—16岁的青年人免费提供适当的学习课程。
(3)《1944年教育法》又称为《巴特勒教育法》★★★1944年,英国政府通过了以巴特勒为主席的教育委员会提出的教育改革法案,即《1944年教育法》,又称为《巴特勒教育法》。
法案的基本内容有:1较强国家对教育的控制和领导,设立教育部统一领导全国的教育。
2加强地方行政管理的权限,设立由初等教育、中等教育、继续教育组成的公共教育系统。
3实施5—15岁的义务教育,同时地方教育当局应向义务教育超龄者提供全日制教育和业余教育。
4提出宗教教育、师范教育和高等教育改革等要求。
《巴特勒教育法》是英国教育制度发展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法令,形成了初等、中等和继续教育相衔接的教育制度,扩大国民受教育机会,对英国之后教育发展的基本方针和政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第五章近代教育制度近现代西方主要国家的教育制度,这是一个从形式化教育向制度教育的转变的时期。
在这部分内容的介绍中,重点阐述了自英国工业革命以来西方主要发达国家教育发展的演变历程、特点与规律,总结了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发展近代教育,实现教育现代化,从而通过教育现代化对实现整个社会的现代化,或称早期现代化的意义和影响。
重点分析了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着力分析人类的发明创造对世界面貌的巨大影响,人类对自然科学和文化知识的普遍信仰如何推动学校教育的变革,如何推动教育制度、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与手段的变革。
第一节英国近代教育制度导学:经过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工业革命的兴起、18世纪的启蒙运动和19世纪的近代科学革命繁荣,英国的近代教育管理体制、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
反映了英国17世纪教育家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和19世纪教育家斯宾塞的“科学教育”思想。
知识网络: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启蒙运动――近代科学革命――教育管理制度――学校教育制度思考题:1.英国近代初等教育特点2.英国近代中等教育特点英国教育的历史渊远流长。
其有组织的教育实践的开端,可以追溯到罗马统治时期,是与基督教的传入同时兴起的。
尽管在基督教被奉为罗马帝国的国教以前,英格兰可能已有学校存在,但英格兰学校主要产生于公元5、6世纪。
教育的动因是宗教的,教育的重心在教会和修道院,平民教育的水平甚为低下。
到了16世纪后期,英国封建制度日趋没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这时,文艺复兴时期创办的文法学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逐渐趋于狭隘、繁琐和形式主义。
1534年,英国宗教改革以后,学校受到国家教会方面严格的控制,当时科学技术的进步、工商业的发展、哲学上新的觉醒、伟大作品的出现,对学校都很难产生影响。
教育与时代的要求严重脱节。
一、教育管理制度教育管理上--由教会控制教育转为国家开始干预教育。
外国教育史法国的近现代教育制度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一、教育制度概况。
近现代法国的教育制度经历了多次改革和发展,是世界上较为完善和成熟的教育体系之一。
第1篇一、引言教育法作为国家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规范和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西方近代教育法在历史长河中涌现出许多经典案例,其中美国《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本文将以该法案为例,分析其产生背景、主要内容、实施效果及对我国教育立法的启示。
二、案例背景20世纪90年代,美国教育改革呼声高涨,旨在提高教育质量、缩小贫富差距、促进教育公平。
在此背景下,美国总统克林顿于2001年签署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No Child Left Behind Act,简称NCLB)。
该法案旨在通过提高教育质量、改善学生学业成绩,确保每个孩子都能获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三、法案主要内容1. 教育问责制:NCLB要求各州制定学生学业成绩标准,并建立相应的问责机制。
各州必须每年对学生进行阅读和数学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对学校进行评级。
评级分为四个等级:达到、接近、未达到和严重未达到。
对于连续多年未达到标准的学校,政府将采取干预措施,如更换校长、教师或提供额外资源等。
2. 资源分配:NCLB要求联邦政府向教育质量较差的学校提供更多资源,以支持学校改进教育质量。
这些资源包括资金、专业指导和培训等。
3. 家庭参与:NCLB强调家庭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要求学校定期向家长提供孩子的学业成绩报告,并鼓励家长参与孩子的学习过程。
4. 教师质量:NCLB要求各州制定教师资质标准,并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培训。
此外,法案还鼓励教师参与继续教育,提高自身素质。
四、实施效果1. 提高教育质量:NCLB实施以来,美国学生的阅读和数学成绩有所提高。
根据美国教育部的数据,自2003年以来,学生在阅读和数学测试中的表现逐年提升。
2. 缩小贫富差距:NCLB通过向教育资源较差的学校提供更多支持,有助于缩小城乡、贫富之间的教育差距。
3. 促进教育公平:NCLB强调每个孩子都有权获得高质量的教育,有助于提高教育公平。
五、对我国教育立法的启示1. 强化教育问责制:我国教育立法应借鉴NCLB的经验,建立健全教育问责制度,确保教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