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药研发中药物分析方法建立与验证
- 格式:ppt
- 大小:160.50 KB
- 文档页数:10
新药开发中药物分析一般程序1.原料药质量标准的确定原料药的质量标准确定一般程序,这里将它分为三大阶段:合成工艺待确定期,合成工艺确定期,稳定性试验考察期。
1.1 合成工艺待确定期一个原料药首先由药物合成部进行合成工艺的确定,在其进行工艺确定期间,就已经与药分部门有了密切的联系。
协助合成部门的工作:帮助确定反应步骤的终点控制、反应产物的纯度监控,所能提供的分析方法可能有薄层色谱、液相色谱或熔点等。
做好自己的准备工作: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查阅有关该药品的各方面信息,比如该药的理化性质(性状、溶解度、熔点、旋光性质、紫外光谱、鉴别方法等)、检查项(一般杂质检查、有关物质检查)、含量测定方法和该药物的稳定性等等。
1.2 合成工艺确定期合成工艺路线打通后,合成部门将会提供试制的三批样品(已确定该药物结构)供分析部门质量研究及稳定性试验用,一般来说,所提供三批样品应该是成熟的工艺条件,以一定规模制备得到样品,此时我们的质量研究工作正式开始。
1.2.1 质量研究工作理化常数:性状(外观、臭、味)、溶解度、熔点、比旋度、紫外吸收系数鉴别:化学法、色谱法、光谱法检查:酸碱度、溶液澄清度与颜色、干燥失重或水分、炽灼残渣、重金属、无机盐、无菌、热原或细菌内毒素、有机溶剂残留、有关物质含量测定:容量法、光谱法、色谱法1.2.2 质量研究试验顺序安排1.3 稳定性试验考察期按照中国药典稳定性研究指导原则规定,我们的稳定性研究包括三大部分—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和长期留样试验。
考察项目:样品性状、有关物质和含量这三项必须考察(对于某些特殊药物可能无法考察有关物质),另外诸如:熔点(若质量标准中规定了熔点检查,或能测出准确熔点且熔点低于250℃的样品,稳定性研究中必须对其检查)、溶液颜色与澄清度(若为供注射用原料,稳定性研究中必须对其检查)、pH值(若为供注射用原料,稳定性研究中必须对其检查)等项目则根据各药物的性质而具体制定。
第1篇一、方案背景随着我国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药物分析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在药品研发、生产、质量控制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学生的药物分析实践能力,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特制定本药物分析教学实践方案。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药物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药物分析的基本技能。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药品的质量控制,提高药品质量。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实践内容1. 药物分析基本原理与实践(1)化学分析方法:滴定法、重量分析法、光谱分析法等。
(2)仪器分析方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等。
(3)药物分析实验操作技能:样品前处理、仪器操作、数据处理等。
2. 药品质量检测与控制(1)药品质量标准与法规;(2)药品质量检测方法:含量测定、杂质检查、稳定性试验等;(3)药品质量不合格案例分析。
3. 药物分析新技术与应用(1)新型药物分析技术:质谱联用技术、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等;(2)药物分析在药品研发中的应用;(3)药物分析在药品生产中的应用。
四、实践方法1. 实验室教学(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2)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3)教师讲解实验原理、操作技巧及注意事项。
2. 案例分析(1)教师提供药品质量不合格案例分析,学生分组讨论;(2)学生总结分析案例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3)教师点评并总结。
3. 专题讲座(1)邀请药物分析领域的专家进行专题讲座;(2)学生与专家互动,解答疑问;(3)教师总结讲座内容,拓展学生知识面。
4. 实习实训(1)学生到药品生产企业、药品检验机构等实习;(2)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参与药品质量检测、分析等工作;(3)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实习任务,总结实习经验。
五、实践评价1. 实验室操作技能评价:通过实验报告、实验操作考核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第1篇一、前言时光荏苒,转眼间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年终述职时刻。
在这一年里,我作为一名药物分析工作者,始终坚守岗位,认真履行职责,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进行总结,以便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借鉴。
二、工作回顾1. 药物分析实验操作(1)熟练掌握各类分析仪器的操作方法,如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等。
(2)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色谱柱、流动相、检测器等,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严格遵循实验规程,保证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2. 药物质量检验(1)对药品原辅料、中间体、成品进行质量检验,确保药品质量符合国家规定。
(2)对不合格产品进行追踪溯源,找出问题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3)对检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药品质量改进提供依据。
3. 药物分析方法研究(1)针对新药研发和药品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开展药物分析方法研究。
(2)研究新型色谱柱、检测器等,提高分析方法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3)撰写相关论文,为我国药物分析领域的发展贡献力量。
4. 团队协作与培训(1)积极参与团队协作,与同事们共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2)为新人提供指导和帮助,提高团队整体业务水平。
(3)参加各类培训,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三、工作成果1. 完成各类药品质量检验项目100余项,合格率100%。
2. 发现并解决药品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0余项,有效保障了药品质量。
3. 发表论文3篇,其中SCI论文1篇。
4. 获得公司优秀员工称号。
四、不足与改进1.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部分操作技能仍有待提高。
2. 在药物分析方法研究方面,对新技术、新方法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3. 在团队协作中,有时沟通不够及时,导致工作效率受到影响。
针对以上不足,我将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改进:1. 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2. 积极参加各类培训,拓宽知识面。
3. 加强与同事的沟通,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五、展望在新的一年里,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为我国药物分析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药厂检验研发岗位职责药厂的检验研发岗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职位,其职责涉及到药品的质量检验和研发工作。
下面是对这个岗位职责的详细描述:1. 药品质量控制:药厂的检验研发岗位负责对生产出的药品进行质量控制,确保产品符合国家药品质量标准和公司的内部标准。
他们负责建立药品质量控制体系,制定质量检验标准和相关操作规范,并监督执行情况。
2. 药物分析:药厂检验研发岗位的人员要进行药物样品的分析,以确定产品的成分和含量。
他们使用各种仪器和技术,如高效液相色谱、质谱、光谱等,对药品进行分析和检测,确保产品的成分和含量符合规定。
3. 方法验证:在药品质量控制过程中,药厂检验研发人员会进行方法的验证和验证,以确保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他们会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比较新方法与现有方法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以确保药品质量检验的可靠性。
4. 质量风险评估:药品的质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药厂检验研发部门中,人员需要对药品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风险进行评估。
他们会分析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评估并建议如何消除或减少质量风险,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5. 新药研发:药厂检验研发岗位还承担着新药的研发工作。
他们要参与新药的研发项目,进行药物活性评价、药代动力学研究、药物安全性评价等工作。
他们要设计实验方案、开展实验并分析实验结果,为新药的研发提供科学依据。
6. 监督检查:药厂检验研发人员还要参与监督检查工作,确保药品质量的监督工作得到有效实施。
他们要参与监督检查计划的制定、监督检查过程的监督以及监督检查结果的分析,确保检查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7. 合规性审查:药厂检验研发岗位人员还要进行合规性审查工作,查阅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内部标准,确保公司的生产和质量控制工作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总结起来,药厂检验研发岗位的职责主要包括药品质量控制、药物分析、方法验证、质量风险评估、新药研发、监督检查和合规性审查等方面的工作。
他们在公司内部扮演着一个保障药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角色,确保公司生产的药品符合质量标准,并积极参与新药的研发工作。
药物分析岗位职责药物分析岗位职责 1实施药品质量研究与稳定性考察研究、建立质量标准、研发样品检验、完成相关资料撰写、记录整理,提供本专业领域的技术支持。
工作内容:1、负责新药的质量方法的建立和验证,并制定相关方案;2、负责撰写相关的注册申报资料和原始记录;任职资格1、药物分析专业或者分析化学等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2、3 年以上医药企业分析岗位工作经验,热要药物分析,有系统的多步骤工艺分析方法开辟经验,能独立完成化学药品的质量研究及方法学验证;3、熟悉新药注册的法规和指导原则的技术要求,熟悉申报资料的撰写和整理工作,能够独立编写注册申报资料以及原始记录;4、熟练使用 hplc、gc、lc-ms、卡氏水分仪、滴定分析仪等分析仪器,并负责分析仪器的日常维护;5、诚实、朴重,具有优良的职业道德、敬业和团队协作精神。
药物分析岗位职责 2职位描述1、负责分析团队的组建,实验室建设,部门制度的建设;2、对本项目组的人员进行管理、协调和培训。
3、负责化学药品质量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参预整个药品研发过程,包括新药分析方法开辟与验证、质量标准制定、原始记录书写、药学研究部份申报资料撰写等工作;4、检索分析相关文献,对制剂和合成部门从质量分析角度进行指导,解决研究工作中的技术问题;5、独立完成药物研发过程中的分析检测;熟练使用各类常规分析仪器以及进行日常维护;任职条件1、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药物分析、药学、化学分析相关专业;3-4 年以上仿制药研究分析相关工作经验;2、熟悉药品研发及申报流程;作为主要人员参预过研发现场考核;3、熟练操作 hplc、gc、lc/ms 等仪器,具有药物分析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4、熟悉药品研究相关指导原则及法规;有撰写 ctd 资料申报资料经验;5、具有一定的文献检索能力,并对专业外文文献能够熟练翻译;6、工作积极主动、严谨和高效,具有独立精神和高度责任心药物分析岗位职责 3岗位职责:1、根据公司项目发展规划制定部门研发计划,负责部门专业管理制度与流程建设。
药学药物分析岗位职责岗位介绍药学药物分析岗位是医药行业中的重要职位之一,主要负责药物的分析和检测工作。
药物分析主要是通过仪器设备和化学分析等手段,对药物的质量、纯度、成分进行检测和分析,以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药物分析岗位需要具备扎实的药学和化学知识,并具备熟练的实验技巧和仪器操作能力。
岗位职责1. 药物样品分析与检测药学药物分析岗位的主要职责是对药物样品进行分析和检测。
具体包括:- 根据标准和检测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和仪器设备进行药物样品的分析和检测;- 制定样品检测计划和实验操作流程,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进行样品的样品制备、样品提取、试剂配置等实验操作;- 运用各种仪器设备进行样品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如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质谱仪等;- 对样品的纯度、质量、含量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估,并记录分析结果;- 评估和分析样品的稳定性和保存条件,提出合理建议。
2. 研发和优化分析方法药物分析岗位还需要参与到分析方法的研发和优化中,以满足新药研发和药品生产的需要。
具体职责包括:- 根据药物特性和研发要求,开发适用的分析方法和流程;- 优化现有分析方法,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研究新的分析技术和方法,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进行分析方法的验证和验证结果的解读,确保方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完成相关的研发文档和报告,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3. 仪器设备维护和管理药物分析岗位需要负责仪器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工作,以保证仪器的正常运行和准确性。
具体职责包括:- 负责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包括仪器的清洁、校准、维修等;- 定期检查仪器的性能,并记录相关信息;- 组织仪器设备的培训和操作指导,确保用户正确使用仪器设备;- 维护仪器设备的使用记录和维修记录,建立设备档案。
岗位要求药学药物分析岗位要求从事者具备以下专业知识和技能:- 药学和化学等相关专业的学士学位以上学历;- 扎实的药学和化学基础知识,熟悉分析化学的理论和方法;- 熟练掌握各种药物分析技术和仪器设备的操作;- 具备较强的实验技能,能独立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能与其他部门和团队合作完成工作;- 具备较强的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能解决分析过程中的技术难题。
新药IND申请中的CMC申报药品的化学、制造和控制,简称CMC,是产品成功开发并注册上市的关键要素之一,CMC 申报是药品申报资料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IND中CMC的信息一般包括原料药、制剂的组成、生产工艺、稳定性和生产控制、安慰剂的信息(特别是在临床期)、药品的外标签、环境评估信息,其目的是充分证明生产商可以连续生产和提供质量稳定和统一的测试样品。
美迪西药物分析提供全方位的药物分析服务,包括方法开发和方法验证,分析测试与放行,稳定性研究,大规模分离和CMC申报文件服务。
FDA对IND中CMC的信息作了限定要求:首先,应有足够的资料证明应试药物的性状、质量、纯度和剂量;其次在IND中需要有一个部分用以描述原料药和制剂的组成,生产和质量控制。
在IND的不同周期,需要提交的IND 资料是不一样的。
自2018年5月以后,所有到美国申报的IND需要遵循eCTD(电子通用技术文档)要求,eCTD对CMC信息的要求主要涉及资料格式和结构。
1、提交足够的CMC资料在CMC资料够与不够这个问题上,前FDA CMC审评专家、Advaxis公司法规事务监管杜新博士认为很难有明确的共识,如果将IND的CMC资料递交给两个FDA审评员,他们的意见也可能不统一。
提供的CMC资料是否足够要考虑以下因素:(1)IND在期还是期,是否含有未知或不纯的成分;(2)产品是否含有已知或极可能有毒性的化学结构,毒性高低与否;(3)产品在测试项目过程中是否能保持化学稳定性;(4)产品是否分布有杂质或有潜在的危害健康因素;(5)是否有杂质分布无法被有效检测出导致无法评估其潜在的健康危险,以及不适当的标签。
对这些做充分分析理解后,或许就明白CMC信息究竟多少是够的,另外,杜博士提到FDA有关Cross-reference(交叉引用),FDA将一个indication(适用症)为一个IND,不同的indication在临床报的时候IND可以不一样,但药是一样的,其中包含的CMC信息文件是一样的。
化学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化学作为一门科学,在药物研发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化学家们借助化学的原理和方法,通过分子的合成、组装和变化,开发出各种药物用以治疗疾病。
本文将探讨化学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并介绍其在新药研发、药物合成和药物分析等环节的重要性。
一、新药研发新药研发是药物研究的关键步骤之一。
化学在新药研发中扮演着决定性的角色。
首先,化学家通过对疾病的深入研究,找到可能的治疗靶点。
然后,他们使用化学手段设计分子结构,通过计算机模拟和实验筛选,获得具有潜在药效的化合物。
接下来,化学家对这些化合物进行结构修饰和优化,以提高其活性和选择性。
他们通过合成一系列类似物,通过药效评价和毒理学研究筛选出最有潜力的候选药物。
因此,化学在新药研发中是不可或缺的。
二、药物合成药物合成是将抗生素、抗肿瘤药物、心血管药物等有益的天然产物或有机化学化合物合成为新型药物的过程。
化学合成技术的进步使得越来越多的有机化合物可以在实验室中合成。
化学家们通过设计并合成分子,将化学反应应用于药物合成中,有效地提高了合成的效率和纯度。
化学合成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药物研发的进展,并且为大规模制药提供了可行的方法。
三、药物分析药物分析是对药物品质、纯度和稳定性的评价。
化学分析方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也是至关重要的。
化学家们利用各种分析技术,如质谱、红外光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对药物分子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这些分析方法不仅可以检测药物的化学性质,还可以检测可能的杂质或不纯物,以确保药物的品质和安全性。
药物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确保合成的药物符合药典规定的标准至关重要。
总结起来,化学在药物研发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化学家们利用化学原理和技术设计分子结构,合成新型药物,并通过药物分析技术评价药物的品质。
化学的快速发展将为新药的开发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并为人类健康带来福祉。
然而,我们也应该注意药物研发过程中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确保药物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以保护患者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