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问题综合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55.87 KB
- 文档页数:2
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问题分析摘要:在土木工程结构发展过程中,钢筋和混凝土是一种重要的技术变革,二者的结合达到了充分利用,钢筋不仅能提高混凝土的抗弯曲、抗拉伸能力,而且能优化混凝土的韧性,在碱性环境下,水工钢筋混凝土能保证钢筋表面更加锐利,与外界隔离,特别能避免钢筋腐蚀。
在这种情况下,钢筋混凝土就成了建筑界最常用的结构形式。
关键词: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前言在建筑物的建造过程中,最常用的是混凝土,而在长期的使用中,钢筋混凝土结构会出现耐久性问题。
钢筋混凝土结构在现阶段耐久性问题比较突出,分为北方冻裂、南方锈蚀。
据资料显示,因耐久性问题而产生的经济损失可达千亿元,带来安全问题,因此,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应进行评价与分析。
对于水工钢筋混凝土的耐久性问题,我国很早就对钢筋混凝土进行了分析,设计出耐久性结构,以减少因水工钢筋混凝土耐久性引起的事故。
文章分析了建筑混凝土耐久性产生的原因,同时提出了耐久性设计。
1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重要性就耐久性而言,是指由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处于特殊环境中,内部结构在较长的时间内,由于自身的问题,会产生抗性,从而受到自然环境和化学腐蚀的影响。
当前的建筑工程施工中,钢筋混凝土已将钢筋的优点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它不仅成本经济,而且稳定,已成为建筑结构的重要形式,但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性能下降,此外,气候的影响,使我国沿海地区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受到氧化破坏,耐久性丧失,维修费用偏高,经济损失较大,为此,必须针对耐久性进行设计。
2影响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原因2.1钢筋混凝土水灰比由于水工钢筋混凝土的抗冻性,它更多的是内部结构、含水率、冻融时间、强度等因素引起的,其中内部孔洞结构影响最大。
确定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有以下几个方面:水工钢筋混凝土水灰比、养护和添加剂。
在一定程度上,水灰比限制了钢筋混凝土的孔隙结构及其数量。
若增大水灰比,则随之增大饱和水开孔面积和孔径,当冻融时,则增加冻胀和渗透压力,使水工钢筋混凝土抗冻能力大大降低。
钢筋混凝土结构缺陷分析与整改方案引言钢筋混凝土结构是现代建筑中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设计、施工等环节的问题,一些钢筋混凝土结构存在着缺陷。
本文将从缺陷的形成原因、分析方法和整改方案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缺陷的形成原因钢筋混凝土结构缺陷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设计不合理、施工工艺不规范、材料质量差、使用环境恶劣等。
1.1 设计不合理在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如果荷载计算有误、梁柱配筋不合理或者受力条件估计不准确等,都会导致结构强度不足或者承载能力不稳定,从而形成缺陷。
1.2 施工工艺不规范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混凝土搅拌比例不精确、振捣不充分或者养护时间不足等,会导致混凝土强度不够,出现裂缝等缺陷。
1.3 材料质量差选材不当、材料质量不合格是导致钢筋混凝土结构缺陷出现的重要原因。
例如,使用低强度钢筋、劣质混凝土等,都会降低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1.4 使用环境恶劣部分钢筋混凝土结构所处的环境条件恶劣,例如强酸、强碱等腐蚀性介质的侵蚀,会导致结构金属锈蚀、混凝土膨胀等问题,从而造成缺陷。
二、缺陷分析方法针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缺陷的检测与分析,可以采用非破坏检测方法和破坏性检测方法两种途径。
2.1 非破坏检测方法非破坏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声波检测、超声波检测、雷达检测、热红外检测等。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测量结构中的声波或超声波传播速度、热红外辐射等参数,判断结构是否存在缺陷,并对缺陷的性质和位置进行初步评估。
2.2 破坏性检测方法破坏性检测方法主要通过对结构进行破坏性试验,如钢筋拉力试验、混凝土压碎试验等,来获取结构的强度和性能参数,从而判断结构是否存在缺陷。
三、整改方案的制定一旦发现钢筋混凝土结构存在缺陷,需要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整改方案的制定应综合考虑缺陷的性质、程度以及使用情况等因素。
3.1 补强加固对于结构强度不足或者承载能力不稳定的缺陷,可以采用补强加固的方式进行整改。
例如,在梁柱连接处添加钢板、钢筋加固柱子等。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耐久性探析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耐久性是指结构在设计使用寿命内,能够维持其原有的功能和性能,不受外界环境和荷载的影响,具有长期稳定使用的能力。
耐久性是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重要指标之一,直接影响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从材料的选择、构件设计和结构维护等方面进行探析,以阐述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耐久性。
首先,在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中,材料的选择是影响结构耐久性的关键因素之一、对于混凝土材料而言,应选择具有足够的强度、耐久性和耐久性的材料,以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根据结构使用环境的不同,可以采用高强度混凝土、耐久性混凝土或特殊环境下的耐腐蚀混凝土等。
此外,还应对混凝土材料进行充分的试验和实测,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其次,在构件的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结构的使用条件和加载情况,合理选择断面尺寸和受力区域。
同时,要注意避免轻微的应力集中和局部裂缝的形成,以提高结构的耐久性。
对于受力部位,可以通过增加梁和柱的截面尺寸,设置钢筋箍等措施来提高构件的抗震性能和耐久性。
在构件连接的设计中,应选择适当的连接方式和连接材料,确保连接的刚度和稳定性。
此外,结构的维护和保养也是保证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重要因素。
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修,及时发现和修复存在的问题,防止进一步的损坏和腐蚀。
尤其对于暴露在潮湿和腐蚀环境中的结构,如桥梁、海洋工程等,应加强防腐蚀措施,定期进行防腐修复和保养。
此外,结构的设计应满足相关的设计规范和标准要求,以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例如,对于混凝土结构,应满足国家相关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要求,确保结构在使用过程中不受损坏或失效。
综上所述,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耐久性是保证结构安全和可靠使用的重要因素。
在设计过程中,应合理选择材料,设计合理的构件尺寸和连接方式,同时加强结构的维护和保养,以确保结构在设计使用寿命内具有长期稳定的使用性能。
在实际工程中,还需注意结构的施工质量、材料存储和运输等方面的问题,进一步提高结构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
钢筋混凝土耐久性定义及现状钢筋混凝土是现代建筑中广泛应用的结构材料,其耐久性对于建筑物的长期性能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简单来说,钢筋混凝土的耐久性就是指其在使用环境中抵抗各种破坏因素,保持其结构性能和功能的能力。
这一性能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维护成本。
耐久性的定义涵盖了多个方面。
从材料角度来看,它包括混凝土自身的抗渗性、抗冻性、抗化学侵蚀性等;对于钢筋,则涉及到其抗锈蚀能力。
从结构整体而言,耐久性还体现在结构抵抗疲劳、徐变等长期荷载作用下的性能保持。
混凝土的抗渗性是耐久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如果混凝土的孔隙较大或连通性较好,水分就容易渗透进去。
这不仅会导致混凝土内部的钢筋锈蚀,还可能在冻融循环时造成混凝土的破坏。
抗冻性则对于寒冷地区的建筑物尤为关键。
在反复的冻融作用下,混凝土可能会出现开裂、剥落等现象,严重影响其结构强度。
化学侵蚀也是威胁混凝土耐久性的常见因素。
例如,酸雨、硫酸盐等化学物质会与混凝土发生反应,导致其性能逐渐劣化。
钢筋的锈蚀则是影响钢筋混凝土耐久性的核心问题之一。
当钢筋表面的钝化膜被破坏,在氧气和水分的作用下,钢筋就会发生锈蚀。
锈蚀后的钢筋体积膨胀,会导致混凝土开裂,进一步加速钢筋的锈蚀和混凝土的破坏。
在实际应用中,钢筋混凝土的耐久性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环境因素的影响不可忽视。
在沿海地区,空气中的氯离子会加速钢筋的锈蚀;在工业污染严重的区域,酸雨和化学污染物对混凝土的侵蚀较为严重。
气候变化也给钢筋混凝土的耐久性带来了新的考验。
极端天气的增多,如暴雨、高温、严寒等,都可能加剧混凝土的老化和破坏。
设计和施工质量也是影响钢筋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因素。
不合理的设计可能导致结构受力不均匀,局部应力过大,从而加速混凝土的破坏。
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如混凝土搅拌不均匀、振捣不密实、养护不当等,都会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和耐久性。
此外,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的维护管理也对其耐久性有着直接的影响。
如果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没有得到及时的维护和修缮,一些小的缺陷可能会逐渐发展成严重的病害。
钢筋混凝土房屋结构的耐久性设计与评价钢筋混凝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房屋建筑中的结构材料,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使其成为现代建筑领域的主要选择。
钢筋混凝土房屋结构的耐久性设计与评价是确保房屋持久性和安全性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介绍钢筋混凝土房屋结构耐久性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评价方法。
首先,钢筋混凝土房屋结构的耐久性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合理选择材料。
钢筋混凝土的主要材料包括水泥、砂、骨料和钢筋等。
设计者应根据工程需求和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材料,确保其品质符合要求。
第二,要合理设计结构。
结构设计应考虑到房屋的使用功能、所处环境和荷载条件等因素,保证结构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第三,要进行有效的结构维护。
定期检查和维护结构是保证房屋耐久性的重要手段,以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
其次,在评价钢筋混凝土房屋结构耐久性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第一,要评估结构的质量。
这包括验收材料、施工工艺和结构施工的质量等方面,确保结构的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第二,要评估结构的耐久性能。
这包括结构对于环境因素的抵抗能力、抗震性能、抗风性能等方面,以保证房屋结构在设计寿命内保持稳定和安全。
第三,要评估结构的维护状况。
这包括结构的定期维护和检修工作,以及维护工作对结构影响的评估,以确保结构的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
钢筋混凝土房屋结构的耐久性设计与评价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首先,要符合国家和地方规范的要求。
钢筋混凝土房屋结构的设计和评价需要根据相关规范进行,以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其次,要考虑环境因素。
钢筋混凝土房屋结构所处的环境条件会对结构的耐久性产生影响,设计和评价应考虑到环境因素的影响,采取相应的措施。
再次,要进行全面的结构分析。
钢筋混凝土房屋结构的设计和评价需要进行全面的结构分析,包括静力分析、动力分析、温度变形分析等,以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此外,要关注结构的使用需求。
钢筋混凝土房屋结构的设计和评价需要考虑到结构的使用功能和需求,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并确保结构的使用寿命。
钢筋混凝土耐久性定义及现状关键信息项:1、钢筋混凝土耐久性的定义2、钢筋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因素3、目前钢筋混凝土耐久性的研究现状4、提高钢筋混凝土耐久性的措施5、钢筋混凝土耐久性在不同环境下的表现11 钢筋混凝土耐久性的定义钢筋混凝土耐久性是指钢筋混凝土结构在预定的使用年限内,在正常维护条件下,抵抗各种环境因素的作用,保持其预定的安全性、适用性和外观完整性的能力。
耐久性设计的目的是确保结构在其设计使用年限内,能够满足预定的功能要求,而不需要进行大规模的维修或重建。
111 耐久性涵盖的方面耐久性包括抗渗性、抗冻性、抗侵蚀性、抗碳化性、抗碱骨料反应性以及钢筋的锈蚀等多个方面。
这些性能的综合表现决定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
12 钢筋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因素影响钢筋混凝土耐久性的因素众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21 材料因素混凝土的原材料质量和配合比直接影响其耐久性。
例如,水泥的品种和强度等级、骨料的种类和级配、水灰比的大小等。
低质量的原材料和不合理的配合比会导致混凝土内部结构疏松,孔隙率增大,从而降低其抗渗性和抗侵蚀性。
122 环境因素环境条件对钢筋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至关重要。
例如,在潮湿、寒冷的环境中,混凝土容易遭受冻融破坏;在沿海地区,混凝土结构会受到海水侵蚀和氯离子渗透的影响;在工业环境中,混凝土可能会受到化学物质的侵蚀。
123 施工因素施工质量对钢筋混凝土耐久性有着重要影响。
施工过程中的振捣不密实、养护不当、模板拆除过早等问题都会导致混凝土内部出现裂缝和孔隙,从而降低其耐久性。
124 设计因素结构的设计不合理也会影响钢筋混凝土的耐久性。
例如,结构的配筋不足、保护层厚度不够、构件的截面尺寸过小等都会加速钢筋的锈蚀和混凝土的劣化。
13 目前钢筋混凝土耐久性的研究现状近年来,随着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工程中的广泛应用,对其耐久性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国内外学者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131 耐久性评估方法的研究建立了多种耐久性评估模型和方法,如基于概率的评估方法、基于经验的评估方法和基于性能的评估方法等。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缺点钢筋混凝土结构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和基础设施工程中的结构形式,具有许多优点,如强度高、耐久性好等。
然而,与其优点相对应的是一些缺点,这些缺点在特定情况下可能会对结构的性能、维护和环境等方面产生影响。
本文将分析和探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一些常见缺点,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法。
1. 重量问题钢筋混凝土结构相对较重,这主要是由于混凝土材料的密度较高以及钢筋的使用导致的。
这将增加基础的负荷,使得结构设计和施工过程更加复杂和昂贵。
解决方法:- 在设计过程中应合理考虑结构的负荷分布,减小结构重量。
例如,采用中空板或轻质混凝土等轻质材料替代常规混凝土。
- 精确计算结构负荷,以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 脆性问题钢筋混凝土结构在经受剧烈外力后容易产生脆性破坏。
这是由于混凝土的低拉强度和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不足所引起的。
脆性破坏会导致结构的失效,增加人身安全和财产损失的风险。
解决方法:- 加强混凝土的拉强度,可以通过使用高性能混凝土或添加纤维材料等方法来提高混凝土的韧性和抗拉强度。
- 优化钢筋的布置和尺寸,以提高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性能。
3. 开裂问题钢筋混凝土结构容易出现开裂问题,尤其是在温度变化或荷载变化较大的情况下。
这些裂缝不仅影响结构的美观性,还可能导致水分和气体渗入结构内部,从而加速结构的腐蚀和老化。
解决方法:- 采用适当的控制裂缝的技术和材料。
例如,使用预应力钢筋可以减小结构的裂缝宽度。
- 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查,及时修复和处理已经出现的裂缝。
4. 环境影响钢筋混凝土的制造过程和废弃物处理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钢筋的生产需要大量能源,而混凝土的制备过程则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排放。
此外,混凝土结构在拆除后会产生大量废弃物,这会给环境带来一定的压力。
解决方法:- 采用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材料和技术,如使用再生混凝土,降低碳排放。
- 推广建筑结构的可回收性和可重用性,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综上所述,钢筋混凝土结构存在一些缺点,如重量问题、脆性问题、开裂问题和环境影响等。
钢筋混凝土的耐久性分析
引言
钢筋混凝土是广泛应用于建筑和基础设施的一种重要材料,其
耐久性对于建筑物的寿命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钢筋混凝土
的耐久性进行分析,并讨论一些可能的影响因素和保护措施。
钢筋混凝土的耐久性问题
钢筋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可能面临的耐久性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混凝土的龟裂、钢筋锈蚀、碳化、氯盐侵入和冻融损伤等。
这些问
题都可能导致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下降,甚至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
影响因素
影响钢筋混凝土耐久性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环境条件:包括气候、温度、湿度等;
2. 混凝土质量:如水灰比、骨料等;
3. 钢筋保护措施:如钢筋与混凝土的覆盖层、防腐措施等;
4. 使用和维护:如荷载、震动、维修等。
保护措施
为了提高钢筋混凝土的耐久性,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保护措施:
1. 控制环境条件:合理设计排水、防潮、防水等系统,保持结构内部的湿度和温度稳定;
2. 优化混凝土配合比:合理控制水灰比、骨料粒径分布等,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和抗冻融性;
3. 提高钢筋保护层的厚度和质量:合理设置钢筋与混凝土的覆盖层,采用防腐措施等;
4. 定期检测和维护: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定期检测,修补龟裂、修理锈蚀等问题。
结论
钢筋混凝土的耐久性分析是确保建筑物安全可靠的关键一步。
通过了解耐久性问题的影响因素和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我们可以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以上是对钢筋混凝土耐久性分析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文献引用1
2. 文献引用2 ...。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分析在现代建筑领域中,钢筋混凝土结构因其出色的强度、稳定性和成本效益而被广泛应用。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问题逐渐凸显,成为影响其长期性能和安全性的关键因素。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简单来说,就是指在规定的使用年限内,在各种环境作用下,结构能够保持其功能和安全性的能力。
这一性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也关系到维修成本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影响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因素众多,其中最为常见的包括混凝土的碳化、钢筋的锈蚀、冻融循环、化学侵蚀以及碱骨料反应等。
混凝土的碳化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在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作用下,混凝土逐渐中性化,降低了其对钢筋的保护作用。
原本呈碱性的混凝土环境,能够在钢筋表面形成一层钝化膜,防止钢筋锈蚀。
但碳化会破坏这一保护膜,使得钢筋更容易受到腐蚀。
钢筋的锈蚀则是耐久性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钢筋表面的钝化膜被破坏后,钢筋与水、氧气等发生化学反应,产生锈蚀产物。
这些锈蚀产物的体积往往比原来的钢筋大,会导致混凝土开裂、剥落,进一步加速钢筋的锈蚀和结构的破坏。
冻融循环对于处于寒冷地区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在反复的冻结和融化过程中,混凝土内部的水分发生相变,产生膨胀压力和渗透压力,导致混凝土结构的损伤和破坏。
化学侵蚀也是影响耐久性的因素之一。
例如,工业环境中的酸、碱、盐等化学物质会侵蚀混凝土,降低其强度和耐久性。
碱骨料反应则是由于混凝土中的碱与骨料中的某些活性成分发生化学反应,产生膨胀,导致混凝土开裂。
为了提高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在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结构所处的环境条件,合理确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保护层厚度等参数。
例如,在腐蚀性环境中,应增加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选用抗腐蚀性能好的水泥品种和外加剂。
施工质量对于耐久性也至关重要。
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搅拌、浇筑和养护等环节,确保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均匀性。
钢筋混凝土结构缺陷或损坏的原因钢筋混凝土结构是现代建筑中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具有良好的强度和耐久性。
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钢筋混凝土结构可能会出现一些缺陷或损坏。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原因。
首先,设计和施工质量不合格是导致钢筋混凝土结构缺陷或损坏的主要原因之一。
不良的结构设计或施工工艺会导致结构承载力不足、连接不牢固等问题。
例如,设计中没有正确估计荷载的大小,导致结构超载;施工中未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操作,造成混凝土质量不达标、钢筋未正确布置等。
其次,长期使用和维护不当也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损坏的原因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结构可能会受到自然环境的侵蚀和老化,以及使用过程中的维修不及时或不合理。
例如,地下水位的变化、气候的影响、化学腐蚀等因素可能导致钢筋锈蚀、混凝土开裂或剥落。
同时,如果结构发生损坏后得不到及时的修复与维护,也会加速损坏的进程。
再次,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缺陷以及材料质量问题也会导致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缺陷或损坏。
设计和施工中可能存在的缺陷包括墙体厚度不均匀、梁柱连接不牢固、开孔位置错误等;而材料质量问题可能包括混凝土强度不符合要求、钢筋的质量不达标等。
最后,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外力作用也是导致钢筋混凝土结构损坏的原因之一。
地震、风灾、火灾等自然灾害,以及车辆碰撞、爆炸等外力作用,都可能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产生严重破坏。
为了预防和减少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缺陷和损坏,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在结构设计前,需要进行全面的结构分析和认真的荷载估算,确保结构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其次,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操作,确保施工质量。
同时,要加强对材料质量的监控和检验,保证材料符合标准。
第三,加强结构的维护与修复,在结构使用过程中及时发现和修复缺陷,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
最后,针对不同的自然环境和外力作用,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提高结构的抗灾能力。
综上所述,钢筋混凝土结构缺陷或损坏的原因非常复杂,涉及设计、施工、材料、维护等多个方面。
广东建材2005年第9期
“耐久性”是混凝土结构应具有的一项基本功能。
混凝土结构因耐久性不足而未能达到设计使用年限就提前损坏,势必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严重社会影响。
经调查,我国已经使用30~40年的大量工业建筑,尤其露天工业建筑,几乎都进行了加固大修,甚至拆除重建;港口码头建筑一般只能使用不足20年就因钢筋锈蚀严重而加固大修。
在海边盐渍地上建设的房屋、厂房、地下建筑,甚至包括混凝土电线杆,使用不足10年就严重破损或断裂。
大量研究结果表明,钢筋混凝土结构破坏(失效)除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外,其耐久性降低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或其复合作用:钢筋腐蚀、混凝土碳化、冻融循环、碱-骨料反应、机械磨损、温湿度变化、腐蚀性化学品(硫化物、氯化物)等。
笔者认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降低的实质是其组成材料在使用过程中经受(抵抗)各种破坏因素的作用(破坏力)而未能保持其功能。
结构耐久性性能降低都必然会体现在结构的基本材料即钢筋和混凝土上。
本文试着从材料自身的角度出
发,分析影响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因素。
1钢筋
⑴钢筋锈蚀。
一般情况下,混凝土中的高碱性溶液(PH值一般在12.5~13.5之间)可以使钢筋表面形成一层惰性的水化氧化铁薄膜,该惰性薄膜可以阻止钢筋的锈蚀。
当该保护层完整时,腐蚀就不会发生。
通常,钢筋表面氧化铁薄膜的破坏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因混凝土碳化,使钢筋混凝土结构保护层的PH值降低,进而破坏氧化铁薄膜;二是氯离子与氧离子的作用而破坏氧化铁薄膜。
氧化铁薄膜破坏后,铁原子与水和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铁锈,包括Fe(OH)
3
、Fe(OH)
2
、Fe
3
O
4
・H
2
O、Fe
2
O
3等,造成钢筋的锈蚀。
⑵预应力钢筋的应力腐蚀。
应力腐蚀是指金属和合金在腐蚀介质和拉应力的同时作用下引起的金属破裂。
这种裂缝不仅可以沿着晶界发展,而且也可穿过晶粒。
由于裂缝向金属内部发展,使金属结构的机械强度大大降低,严重时能使金属设备突然损坏。
出现应力腐蚀的条件如下:存在一定的拉应力;金属本身对应力腐蚀具
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问题综合分析
车龙兰罗嗣海(核工部东华理工学院344000)
孟少平(南京东南大学330029)
摘要:材料的耐久性是指材料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的行为特征及其在时间上的反映,其耐久
性必定会体现在结构的耐久性能上。
本文从材料自身角度出发综合分析了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降
低的原因,并介绍了相应的防护措施。
关键词:材料钢筋混凝土耐久性
应该指出,当前有关耐久性的研究中,混凝土材料学和工程结构学常常是脱离的,对同一个问题的习惯思路往往有很大区别,甚至有时连定义都不相同。
材料专家对材料劣化在结构上造成的后果常常难以分析,而工程结构专家不熟悉如何在材料上下工夫改善结构的耐久性。
混凝土施工是运用混凝土材料实现设计意图的中间环节,同时也是混凝土材料生产过程的最终环节。
因此,施工既是结构设计得到充分体现的必要保证,也是混凝土材料使用性能得以正常发挥的重要保证。
由此看来,从事施工管理的工程师不仅要熟悉结构设计,也要十分熟悉混凝土材料,才能做好管理工作。
目前,许多学者呼吁,混凝土技术的发展,需要既懂结构又懂材料的新型高级技术人才。
混凝土科研人员必然要从事密切结合重大工程项目的研究,这些项目的完成又必须与设计和施工人员合作。
值得指出的是,我国“九五”期间,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重点工程混凝土安全性的研究”所取得的科技成果及经济效益,就是我国水泥混凝土材料方面的科研人员,通过跨行业的联合攻关而作出的贡献。
材料学与工程学共同倡导的“混凝土安全性专家系统的研究”已在全国兴起。
21世纪的混凝土工程不仅要符合可持续性发展,而且需要安全性和耐久性。
●
!!!!!!!!!!!!!!!!!!!!!!!!!!!!!!!!!!!!!!!!!!!!!!!!
水泥与混凝土
19
--
广东建材2005年第9期
有敏感性;存在能引起该金属发生应力腐蚀的介质,这
种介质主要有NaOH溶液、硝酸盐溶液、含H
2
S和HCl溶
液、沸腾浓MgCl
2
溶液、海水、海洋大气和工业大气等。
应该注意的是当预应力钢丝发生锈蚀时,并不像非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钢筋锈蚀会在表面产生锈斑,引起混凝土保护层的剥落、层裂等外在现象,而极有可能在无任何预兆的情况下导致结构的突然破坏,更加剧了危险,因此加强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研究就显得极为重要。
⑶氢脆。
钢筋在腐蚀过程中,表面可能有少量的氢原子产生,通常情况下,氢原子会结合成氢分子,在常温下是无害的,但这一过程受阻时,氢原子会向钢筋内部扩散而被吸收到金属晶格中,如钢筋内部有缺陷存在,氢原子会在空穴重新结合成氢分子,产生很大的压力,出现“鼓泡”现象,使钢筋变脆。
在超过临界拉力作用下,会发生断裂,这就是氢脆现象。
硫化氢是引起氢脆的介质之一。
2混凝土
⑴混凝土的碳化。
混凝土是以水泥砂浆为基体,以骨料为加劲材料的复合材料,水泥砂浆体的主要成份CHS凝胶是一种结晶不完整的蜂窝形或错综复杂的网状结构,骨料与水泥砂浆间有微孔隙、微裂纹,因而混凝土材料具有一定的渗透性。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混凝土中与水作用生成碳酸,碳酸与水泥水化过程中产生的氢氧化钙、硅酸二钙、硅酸三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在自由水的作用下碳酸钙沉淀在混凝土内部的孔穴中,这就是混凝土碳化。
混凝土碳化的结果使混凝土的pH值降低,如果碱损失发生在钢筋附近,当混凝土的PH值小于11.5时,就能引起钢筋表面惰性氧化铁薄膜的破坏,在空气中的水和氧的作用下,还可以引起平行于钢筋的裂纹和混凝土的崩裂。
碳化有初始期和传播期,在初始期二氧化碳渗透进入混凝土保护层,最终导致钢筋表面惰性薄膜的破坏,在传播期钢筋锈蚀导致混凝土保护层开裂或崩裂。
混凝土的碳化程度与水灰比有关,随水灰比的增加而碳化速度加快,随空气温度和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加,混凝土的碳化速度加快。
混凝土的碳化速度随养护时间的增加而减小。
增加单位混凝土中水泥的用量,会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和抗渗透性,可以减小混凝土的碳化速度。
增加保护层的厚度,使混凝土碳化到达钢筋表面的时间增加,也有利于混凝土结构抗碳化的能力。
⑵冻融循环。
混凝土是多孔隙的复合材料,外部的水份可以通过毛细作用进入这些孔隙。
当温度降至冰点以下时,孔隙中的水冻结膨胀,其体积大约可增加9%,只有当至少有91.7%的孔隙充满水时,水里结冰才产生内应力。
孔隙体积膨胀,孔壁受压变形,冰融化后,就可能使孔壁产生拉应力,反复冻融,当作用于孔壁的拉应力大于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时,即可以产生微裂缝,持续冻融的结果使混凝土开裂,甚至崩裂。
混凝土的密实性不好,则其抗渗性能就差,可导致更多的水份进入混凝土内部,加快混凝土结构的冻融破坏。
因而降低混凝土的水灰比,提高单位混凝土中水泥的用量,对混凝土结构抗冻融破坏都是有利的。
此外,应避免采用吸水率较高的集料,加强排水以免混凝土结构水过分饱和。
⑶碱-骨料反应。
碱-骨料反应是指混凝土中的氢氧根离子与骨料中的活性二氧化硅之间的反应,混凝土中的碱离子主要是由水泥引入的,当集料中含有二氧化硅时,在有水的条件下,碱离子与二氧化硅反应生成一种含碱金属的硅凝胶(具有强烈的吸水膨胀能力),其形成和成长常常造成混凝土内部的膨胀,这种膨胀所产生的内部应力,使混凝土内部形成微裂缝,甚至造成混凝土的严重开裂。
碱集料反应需要有三个条件:活性集料;混凝土碱的含量达到一定程度;有水或潮湿的环境。
为了避免碱集料反应,混凝土应采用非活性集料,采用低碱水泥或控制混凝土中其他组份碱的引入,掺入混合料,如粉煤灰和硅灰,以降低混凝土中碱的含量。
3结语
为了提高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应该从材料自身特点出发,尽可能地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
例如,为防止钢筋的腐蚀,主要采取以下措施:阻锈剂;阴极保护;防渗涂层;环氧涂层钢筋;非金属筋;采用低渗透性的高性能混凝土技术等。
对于防止混凝土碳化,主要采用防碳化涂层和采用高性能混凝土来实现杜绝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侵入。
对于混凝土的防冻融循环破坏,最有效的是采用引气混凝土技术。
即通过在混凝土拌和时加入引气剂,产生适量的微小气泡来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标号。
对于混凝土的碱—骨料反应破坏,主要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实现:不采用有碱活性的骨料;采用低碱活性骨料时,掺加适量矿物掺合料,如粉煤灰、磨细矿渣、硅灰等;加入化学外加剂。
要想提高钢筋混凝土的耐久性,巧妙的材料设计和结构设计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同时也应该对及时到位的维修养护给予充分的重视。
●
水泥与混凝土
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