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专题四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三人类对和平的追求人民版
- 格式:ppt
- 大小:539.50 KB
- 文档页数:5
【最新】2019年高中历史专题4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3人类对和平的追求1.酝酿(1)背景:法西斯给人类带来的深重灾难,昭示着创建新的国际组织来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性。
(2)过程①1941年的《大西洋宪章》最早提出这一设想。
后来苏联也提出了类似的想法。
②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苏等26国代表在华盛顿签订了《联合国家宣言》,第一次正式使用“联合国”一词。
③1945年4月25日,在美国旧金山,数十个国家的代表举行会议,讨论建立联合国的相关事宜。
2.成立1945年6月26日,来自50个国家的代表签署了《联合国宪章》,同年10月24日起生效,联合国正式成立。
3.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制止侵略行为、促成国际合作等。
4.原则(1)各会员国主权平等、不得干涉别国内政、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等。
(2)联合国安理会在一切实质性问题上,都遵守大国一致原则。
5.发展历程(1)1946年,建立原子能委员会,探讨对原子能的控制。
(2)1960年,第15届联大通过《给予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独立宣言》,加速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3)1974年,第六届特别联大通过的《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宣言》,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经济的独立和发展。
(4)1978年,成立裁军谈判委员会,裁军领域取得可喜进展。
(5)1981年,联合国通过《关于防止核浩劫宣言》,震慑了企图发动核战争的战争贩子。
(6)1988年,联合国维和部队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6.中国与联合国(1)1945年,中国成为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和安全理事会的常任理事国。
(2)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被台湾的蒋介石集团占据。
(3)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教材整理2 世界保卫和平大会的召开1.世界保卫和平大会(1)背景①冷战的兴起导致国际形势十分紧张,战争随时可能爆发,严重威胁着世界和平。
②社会主义国家和爱好和平的国际进步人士的推动。
(2)第一届①召开:1949年4月,在巴黎和布拉格两地同时举行。
三人类对和平的追求课时过关·能力提升一、基础巩固1.“联合国”一词首次出现于( )A.《大西洋宪章》中B.《联合国家宣言》中C.《联合国宪章》中D.《告世界人民书》中年1月,中、美、英、苏等26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第一次正式使用“联合国”一词。
2.1971年11月8日,周恩来再次登上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左上角写着“The Chinese Are Coming”(意为“中国人来了”)。
这里的“中国人来了”依据的重大历史事件应该是( )A.新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尼克松访问中国并签署《中美联合公报》C.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D.中国人可以自由出入美国1971年”这个时间,四个选项中发生于1971年的历史事件是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故A项符合题意。
3.硝烟散尽反思长存。
在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不断高涨的形势下,1950年召开了第二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
这次大会( )A.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发表了《罗素—爱因斯坦宣言》C.决定成立世界和平理事会D.确立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年,第二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在波兰首都华沙召开,会议通过了《告全世界人民的宣言》,并决定成立世界和平理事会,故C项符合题意。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3年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首次提出的,A项错误;1955年,《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发表,排除B项;D项出现于两极格局瓦解后。
4.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反战和平运动首先由青年学生拉开序幕,这是因为( )A.青年学生思想活跃B.美国青年民主意识强C.战争对青年的危害更直接D.美国青年是和平运动的先锋5.观察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矗立在联合国总部门前的雕塑(1)两座雕塑应冠以什么名称?其寓意分别是什么?(2)两座雕塑反映出联合国的宗旨是什么?铸剑为犁、弯曲的手枪(打结的枪管)。
铸剑为犁象征人类要求终结战争,把危害人类的武器变为创造的工具,以造福人类。
高中历史专题四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三人类对和平的追求自我小测人民版选修3一、选择题1 近代以来,人类对国际关系准则的认识不断深入。
“促成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之国际问题,且不分种族、性别、语言或宗教,增进并激励对于全体人类之人权及基本自由之尊重”的规定出自( )A.《国际联盟盟约》B.《联合国家宣言》C.《联合国宪章》 D.《万隆会议宣言》2下图是1971年11月8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上的周恩来,左上角写着“中国人来了”。
这里的“中国人来了”依据的重大历史事件应该是( )A.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尼克松访问中国并签署《中美联合公报》C.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D.中国人可以自由出入美国3联合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具普遍性、最有影响、规模最大和最重要的国际组织。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联合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宣告以维护世界和平为宗旨的国际组织B.《联合国家宣言》提出了成立联合国的构想C.联合国大会是唯一有权采取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行动的机构D.除政治外,联合国的活动范围还涉及经济、文化等领域4国际联盟和联合国分别是两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两个最大的国际政治组织,它们的共同之处是( )A.均为帝国主义世界大战的产物B.初期均为美国所操纵C.成员国都包括了所有大国D.都宣称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5 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利……”决议使用“恢复”一词的原因是( )①中国是《联合国家宣言》的签字国②中国是《联合国宪章》的签字国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长期被剥夺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6联合国成立后一度成为美国称霸的工具,20世纪70年代以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美苏争霸中,苏联处于优势B.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崛起C.西欧、日本不再对美国唯命是从D.世界经济发展出现多极化7英国著名的甲壳虫乐队主唱约翰·列侬创作的歌曲《I don't Want to be a Soldier》反映的主题是( )A.爱护地球环境B.热爱和平,反对战争C.反对种族歧视D.反对专制,争取民主8名画《和平鸽》出自著名画家毕加索之手,和平鸽成为爱好和平的人们心目中的美好象征。
专题四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考纲] 1.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
2.七八十年代美苏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
3.联合国的产生及其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主要活动。
4.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的高涨。
[课标] 1.了解美苏冷战局面形成的主要过程,认识冷战局面形成的原因和特点。
2.了解七八十年代美苏等国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的背景和过程,指出从中得到的启示。
3.了解联合国的产生及其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主要活动。
4.了解世界保卫和平大会、《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六七十年代美国反战运动等史实,分析战后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高涨的原因、特点和意义。
一、美苏对峙——冷战局面的形成1.背景(1)雅尔塔体制奠定了两极格局和冷战的基础。
(2)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形成。
(3)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形成2.序幕:1946年,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拉开冷战的序幕。
3.特征(1)除直接交战以外的全面对抗,涉及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意识形态各个领域。
(2)具有地缘政治与战略的特点,以及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
4.表现(1)政治:美国杜鲁门主义的提出——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苏联组织成立九国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来应对。
(2)经济: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苏联组织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3)组织:美国倡议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组织成立华约组织,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形成。
易混易错马歇尔计划是在二战后初期的国际形势下,美国称霸世界的经济扩张计划,其目的在于通过美国的“援助”来恢复和重建遭到战争重创的欧洲经济。
但实际上,它是杜鲁门主义的续篇,是杜鲁门主义的经济表现,真正目的在于以借复兴欧洲经济为名,利用西欧的经济困难,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
二、美苏争霸1.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的美苏关系(1)特征:既有紧张对峙,也有缓和,但战略优势在美国方面。
(2)表现:柏林墙的修筑、古巴导弹危机、赫鲁晓夫访美。
2.70年代的美苏关系(1)特征:由对峙走向缓和。
专题4.3 人类对和平的追求一、选择题1.根据《联合国宪章》的规定,主要负责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是( )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B.联合国大会C.联合国安全理事会D.联合国维和部队解析:联合国安理会的主要责任是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
答案:C2.联合国成员必须遵循的原则包括( )①会员国主权平等②以和平方法解决国际争端③避免危及国际和平、安全及正义④禁止各国使用武力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根据教材知识可知,①②③项正确,④项说法太绝对,且与教材说法不符。
答案:A3.联合国维和行动是指联合国向冲突地区派遣军事人员以恢复或维护和平的一种行动。
其根本目的在于( )A.防止局部地区冲突的扩大B.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C.维护冲突地区人民的人权D.将冲突地区置于国际社会的共管之下解析:维和行动固然能起到防止局部地区冲突扩大,维护冲突地区人民的人权作用,但其根本目的与联合国维护国际和平安全的宗旨是一致的,D项明显错误。
答案:B4.国际联盟总部设在日内瓦,联合国总部设在纽约。
这些事实表明( )①欧洲国家的综合实力下降②世界的中心从欧洲向其他地区转移③苏联的国际地位上升④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解析:如果不考虑自然环境的区位优势,最重要的国际组织应该设在世界中心势力最容易控制的区域。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国际联盟成立,还是联合国诞生,苏联都不是最主要的世界中心势力;世界多极化趋势也是在20世纪90年代才日益明朗化的,故排除③④项。
答案:A5.下图是被称为“和平鸽之父”的毕加索创作的《和平鸽》。
他创作的意图是( )A.为庆祝世界保卫和平大会的召开B.为庆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C.为庆祝联大在无反对票的情况下通过《世界人权宣言》D.为庆祝《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签订解析:毕加索于1949年、1950年和1952年先后为世界和平大会绘制了宣传画,画中的鸽子被称为“和平鸽”。
答案:A6.歌曲《随风而逝》唱道:“当权者还要再长几只耳朵,才能听到人民的哭声?还要有多少人死去,我们才会真正醒悟过来?”下列对歌曲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这首歌为反对越南战争而作B.歌曲反映出作者对和平的向往C.表明美国统治者意识到战争道义上的错误D.歌曲命名为《随风而逝》也反映出当权者对人民的反战呼声置若罔闻解析:解题时应把歌词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同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的反战运动结合起来,美国统治者并没有意识到战争道义上的错误,C项的理解显然不正确。
专题四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教案(人民版选修三)重点:美、苏冷战局面形成的原因、主要过程、特点和影响;二战后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高涨的原因、特点和意义难点:20世纪八十年代美苏关系的变化和特点,美苏关系发展变化提供的启示【主干知识整合】一、美、苏冷战局面形成的原因、主要过程、特点和影响1.原因(1)雅尔塔体制的建立:为“冷战"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美苏均势局面的形成:战后美国成为头号强国;英法等欧洲传统强国元气大伤;苏联成为惟一可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加之社会主义阵营形成,美苏渐成均势格局。
(3)矛盾激化:由于意识形态的分歧和国家利益的冲突,美苏矛盾激化,为了遏制社会主义国家,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推行“冷战”。
2.主要过程(1)美国:出台杜鲁门主义;提出马歇尔计划;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2)苏联:政治上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济上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军事上组建华约组织。
3.特点(1)二战后美苏间所进行的除直接交战以外的全面对抗,涉及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意识形态各个领域。
(2)在美苏双方争夺的重点地区未见热战,但局部热战并未避免。
4.影响(1)美苏冷战,大搞军备竞赛,严重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
(2)美苏控制的第三世界国家的地区局部冲突争端不断。
(3)因双方势均力敌,避免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二、二战后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高涨的原因、特点和意义1.原因(1)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世界各国人民渴望和平,反对战争。
(2)核武器的巨大破坏力,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安全。
(3)美苏“冷战”的威胁,造成世界不安宁。
(4)局部战争的存在,对地区和世界和平构成威胁。
(5)社会主义和各国共产党人的号召和组织推动。
(6)科学家们的努力。
2.特点(1)广泛性:从运动参加者看,知名人士、文化界人士、青年学生等社会各阶层广泛参加。
(2)民主性:反战和平运动以集会、游行示威等和平抗议活动为主,基本上是合法斗争。
高中历史专题四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三人类对和平的追求同步测控人民版选修3我夯基我达标1.最早表达战后成立国际组织意向的是()A.《大西洋宪章》B.《联合国家宣言》C.《开罗宣言》D.《联合国宪章》答案:A2.“联合国”一词首次出现于()A.《大西洋宪章》中B.《联合国宪章》中C.《联合国家宣言》中D.《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中解析:1942年1月,中、美、英、苏等26国代表签署共同宣言,定名为《联合国家宣言》,“联合国”一词即源于此。
答案:C3.在联合国筹建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四大国是()A.苏、美、英、法B.中、美、英、法C.中、苏、美、法D.中、苏、美、英解析:联合国筹建时法国尚未光复。
答案:D4.关于联合国的主要机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联合国大会由世界各国代表组成B.安理会理事国均拥有否决权C.安理会的主要责任是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D.联合国秘书长由安理会任命解析:联合国大会由会员国组成;只有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才拥有否决权;联合国秘书长由安理会推荐,并非任命。
答案:C5.安理会大国一致的原则体现为()A.常任理事国固定不变B.常任理事国拥有否决权C.非常任理事国定期选举更换D.常任理事国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解析:否决权可以防止其他常任理事国联合起来操纵联合国通过决议,使得所通过的决议更能体现大国一致原则。
答案:B6.联合国维和行动能否成功的关键是()A.维和部队的数量B.重建有效的政府C.对立各方的意愿与合作D.对反对势力的打击力度解析: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决定因素。
答案:C7.20世纪60年代,联合国一位代表说:“小国管理着东河岸边美丽的建筑物(联合国总部),两个大国管理着世界其他地方。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第三世界的力量尚不能限制大国行动B.大国和小国按实力有具体的、不同的分工C.第三世界拥有发言权,但霸权政治仍然存在D.小国对冷战无可奈何解析:从20世纪60年代起,大批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小国)加入联合国,使联合国出现了新的气象,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一系列支持民族独立和反对种族歧视等方面的宣言,但当时的国际局势特点则是美苏争霸。
第3课人类对和平的追求[目标导航] 1.了解联合国的产生及其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主要活动(重点)。
2.了解世界保卫和平大会、《罗素—爱因斯坦宣言》、美国六七十年代的反战运动等维护世界和平的活动(重点)。
3.分析战后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高涨的原因、特点和意义(重点、难点)。
一、风雨兼程联合国1.背景(1)法西斯给人类带来的深重灾难,使反法西斯国家日益感到必须要创建一个新的国际组织来维护世界和平。
(2)1941年的《大西洋宪章》最早提出这一设想,它的一些条款为后来制定《联合国宪章》提供了启示。
(3)1942年,中、苏、美、英等26国在华盛顿签订的《联合国家宣言》中首次正式使用“联合国”一词。
2.成立:1945年6月26日,50个国家的代表签署《联合国宪章》,10月24日,《联合国宪章》生效,联合国正式成立。
3.宗旨和原则(1)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制止侵略行为、促成国际合作等。
(2)原则:各会员国主权平等、不得干涉别国内政、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等。
另外,联合国安理会在一切实质性问题上,实行大国一致原则。
4.联合国的作用(1)防止发生战争,维护世界和平①1946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建立原子能委员会,探讨对原子能的控制。
②1978年,联合国召开第一次裁军特别联大,成立裁军谈判委员会。
以后,又多次召开裁军会议。
③1981年,联合国通过《关于防止核浩劫宣言》,对企图发动核战争的战争贩子具有很大的威慑作用。
④1948年以来,联合国维和部队多次出色完成维和任务。
(2)伸张正义,反对霸权主义,建立新的国际秩序①20世纪五六十年代,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入联合国,改变了联合国成立初期美国主导联合国的状况。
②1960年,第15届联大通过《给予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独立宣言》,加速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③对霸权主义的行径,第三世界国家给予严厉谴责,促使联合国通过决议,要求外国军队撤出阿富汗和柬埔寨。
④1974年,第六届特别联大通过《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宣言》,此后,发展中国家利用联合国的讲坛,就南北问题、南南合作等进行对话。
【2019最新】高中历史专题4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3人类对和平的追求教材整理1 风雨兼程联合国1.酝酿(1)背景:法西斯给人类带来的深重灾难,昭示着创建新的国际组织来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性。
(2)过程①1941年的《大西洋宪章》最早提出这一设想。
后来苏联也提出了类似的想法。
②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苏等26国代表在华盛顿签订了《联合国家宣言》,第一次正式使用“联合国”一词。
③1945年4月25日,在美国旧金山,数十个国家的代表举行会议,讨论建立联合国的相关事宜。
2.成立1945年6月26日,来自50个国家的代表签署了《联合国宪章》,同年10月24日起生效,联合国正式成立。
3.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制止侵略行为、促成国际合作等。
4.原则(1)各会员国主权平等、不得干涉别国内政、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等。
(2)联合国安理会在一切实质性问题上,都遵守大国一致原则。
5.发展历程(1)1946年,建立原子能委员会,探讨对原子能的控制。
(2)1960年,第15届联大通过《给予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独立宣言》,加速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3)1974年,第六届特别联大通过的《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宣言》,有利于发展家经济的独立和发展。
(4)1978年,成立裁军谈判委员会,裁军领域取得可喜进展。
(5)1981年,联合国通过《关于防止核浩劫宣言》,震慑了企图发动核战争的战争贩子。
(6)1988年,联合国维和部队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6.与联合国(1)1945年,成为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和安全理事会的常任理事国。
(2)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被台湾的蒋介石集团占据。
(3)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教材整理2 世界保卫和平大会的召开1.世界保卫和平大会(1)背景①冷战的兴起导致国际形势十分紧张,战争随时可能爆发,严重威胁着世界和平。
②社会主义国家和爱好和平的国际进步人士的推动。
高中历史专题四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3 人类对和平的追求课后训练人民版选修3一、选择题1.联合国成立初期一度受到美国的控制,20世纪70年代以后逐渐摆脱了被少数国家操纵的局面,但20世纪90年代末期又遭到美国的挑战。
联合国曲折发展的根本原因是()A.苏联从逐渐强大到解体B.美国一度衰落又重新强大C.第三世界崛起并逐渐强大D.国际力量对比的重大变化2.1988年安理会全年共召开55次正式会议,1992年突破了100次大关;现今,安理会每年的会议基本上都在150次左右。
安理会每年举行会议次数的增多,反映了()①国际局势的复杂化②安理会职权扩大③联合国的作用不断加强④安理会效率低下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④3.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政府的哪一项活动激起美国有史以来最广泛、最激烈的大学生抗议活动()A.美国侵略朝鲜 B.美军入侵柬埔寨C.美国侵略越南 D.美国干涉中东地区4.名画《和平鸽》出自著名画家毕加索之手,和平鸽成为爱好和平的人们心目中的美好象征。
《和平鸽》是献给()A.联合国成立大会B.世界人民反战运动C.世界人民和平大会D.国际和平年5.火能温暖人也能烧伤人。
现代武器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杀伤力促使有良知的科学家进行反思,《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就是其中的重要成果。
这份宣言敦促各国政府承诺()A.永远不再发动战争B.永远不再进行核试验C.不把他们的科学成就用于战争D.建立“国际战犯审判法庭”6.下图是17世纪以来出现的一系列重要文献。
它们()①反映了近代以来国际争端频繁②得到了各国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③展现了人类追求和平的持续努力④成为了解决国际争端的法律依据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二、非选择题7.国际联盟和联合国分别是在两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组织。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建立一个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参加的联盟(国联),一起合作来维持和平……联盟从来就没有取得它的创始人所期望达到的出色成就……在所有重大危机中,人们不是不听联盟的话,就是根本不理睬它。
三人类对和平的追求问题导学一、联合国的曲折发展活动与探究材料一有人认为,(联合国成立之初)《联合国宪章》是一部美国的文献。
……实际上美国有“隐蔽”的否决权……华盛顿运用它的多数席位可使控制票数不足的莫斯科屡次行使的否决权归于无效。
——《史学月刊》(1)材料一所说“《联合国宪章》是一部美国的文献”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这一时期美国能够拥有“隐蔽”的否决权?材料二早在20世纪60年代,非洲和亚洲的成员国已经占有联合国大会过半数的席位。
美国失去了原先能够组成对付苏联的多数。
第三世界国家尽管奉行不结盟政策,但却百般挑剔美国,他们大多数一贯在所有的问题上投票反对美国。
——R.帕尔默等《现代世界的历史》(2)材料二中20世纪60年代,第三世界国家“百般挑剔美国”说明了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材料三(3)八国角逐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反映了联合国在发展中的什么问题?二、战争与和平活动与探究材料一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背景的经典影片电影《魂断蓝桥》海报(1材料三……世界人民和平大会终于在1952年12月12日在维也纳胜利召开了。
到会国家85个,代表1 880名。
这里面正式代表1 627名,列席代表102名,来宾105名,国际组织代表46名。
代表性是非常广泛的,……这一盛大的会议,真可以说是不同种族、不同阶层、不同信仰、不同派别的人类大集会。
……讨论了三个中心问题:(一)关于民族独立与国际安全;(二)关于停止现行战争,首先是朝鲜战争;(三)关于缓和国际紧张局势。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二战后反战和平运动的特点,并谈谈你对战争的认识。
联合国与国际联盟的异同(1)相同点①都是世界大战的产物。
②都反映了战后世界要求和平的共同愿望。
③都是普遍性的国际组织。
④都具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
⑤其宗旨都宣称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2)不同点①国际联盟强调大会一致原则,联合国强调大国一致原则。
后者更具有现实合理性与权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