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旅游资源保护

浅谈旅游资源保护

浅谈人为因素对旅游资源的破坏及其应对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是旅游业的基础。旅游资源主要包括自然风景旅游资源和人文景观旅游资源。自然风景旅游资源包括高山、峡谷、森林等,可归纳为地貌、水文、气候、生物四大类。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包括历史文化古迹、古建筑等,可归纳为人文景物、文化传统、民情风俗、体育娱乐四大类。旅游资源理论的核心是吸引力。存在形式既有有形的物质资源,如山川、河流,也有无形的非物质资源,如神话传说。更多的则是有形的物质资源和无形的非物质资源的结合体。如长城与孟姜女哭长城、故宫与历朝王朝的故事等。

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快速发展,中国旅游业得到持续快速发展,国际国内收入已超过4000亿元,旅游业已成为中国的重要产业。由于旅游资源保护立法的滞后、管理体制的弊端,伴随着迅速增长的旅游需求,在经济中心论的思想指导下,很多地方出现了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破坏了旅游业赖以存在的自然资源基础,对生物多样性和传统文化的保护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旅游资源因受自然灾害和人为因素的影响破坏严重,自然灾害如火山、地震、风蚀、日照等,目前我们并没有太好的保护措施,但是我认为人为因素我们完全可以靠政府制定相关规定、游客提升个人素质来减少旅游资源的破坏。

人为因素方面入手对旅游资源的破坏,主要有以下四点:

第一,战争破坏。2003年伊拉克战争时期,伊拉克国家博物馆

1.5万件藏品被劫,至今只找回约1/3。今年三月,IS公开了一段破坏摩苏尔历史博物馆的视频,该博物馆保存的文物可追溯至亚述王朝。视频中,IS武装分子用大锤及电动工具摧毁巨型雕塑。摩苏尔自去年6月份被IS攻占以来遭到极大破坏,有千年清真寺被夷为平地,大量有价值的历史遗迹遭到损毁。伊拉克国家博物馆始建于1926年,坐落于伊拉克首都巴格达,拥有28个展厅,汇聚伊拉克两河流域古代文明的结晶,最早的馆藏品可追溯至一万年以前。藏品主要展现苏美尔文明、阿卡德王国、亚述王朝、巴比伦文明和伊斯兰文化。藏品种类有玻璃制品、陶制品、金属制品、象牙制品、古代手稿等。伊拉克国家博物馆命途多舛,1991年因海湾战争闭馆,直至2000年才为庆祝伊拉克时任总统萨达姆的生日重新开馆。2003年伊拉克战争期间,国家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被要求全部撤离,在这期间,该馆1.5万件馆藏品被抢掠。据法新社报道,该博物馆有可能曾作为伊拉克军方的据点。战争结束后,调查人员曾在博物馆发现不少废弃弹药、军队制服和狙击点。通过伊拉克当局多年努力,国家博物馆已找回约4300件藏品。如今,伊拉克仍在全世界的文物市场以及拍卖会上追查另外一万多件馆藏的下落。

第二,政治因素破坏。文化大革命从1966年5月开始,一直持续到1976年10月,10年间,对对中国文物古迹的破坏旷古未闻、令人发指,对中华文明的摧毁在人类历史上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东晋书圣王羲之曾作《兰亭集序》,1600年间去浙江绍兴瞻仰兰亭的人从未间断。文革中王羲之墓地被砸不说,兰亭亦被毁坏。宋代文

豪欧阳修,在安徽滁县的醉翁亭写了名篇《醉翁亭记》,由苏东坡手书刻石立碑于醉翁亭,至今已近千年。红卫兵认定欧、苏都是“封建文人”,不仅将碑砸倒,还将碑上的苏氏字迹凿去了近一半。山东人挖了《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的墓。掘开蒲氏古墓,除了一管旱烟筒、一迭书外,只发现四枚私章,白忙了一场。文革中,全国共有约1千万户人家被抄,其中北京市有11万4千多户。多数被抄家的藏书、字画、工艺品销毁殆尽。

第三,经济建设不当。近些年,一些知名景区屡遭破坏,北岳恒山遭到采矿者无序挖掘,陕西延安中央旧址被地产商进驻,北京地坛昔日皇家园林变地摊,景区被商业侵蚀,这些问题的源头,其实就是追逐利润的贪婪没有边界,而相关的监管疲弱法规不全,以致形成了对景区破坏式的开发。这些景区和遗址,是我们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历史不能割断,发展需要借鉴,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只有继承自己的优秀文化遗产,才能创造出新的民族文化。而景区的历史建筑则具有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属性。许多文化遗产,历经人间和自然的无数次劫难,是我们的祖辈一代又一代付出巨大代价后才留存下来的。保护好这些珍贵遗产,使之世代传承,是我们应尽的历史责任。然而,现实中为发展经济而漠视甚至破坏文化遗产的行为却屡屡发生。

第四,游客的不良行为。网友“空游无依”在其微博上发了一张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被人用中文刻上“丁锦昊到此一游”的照片。

浮雕遗迹是3500年前的文物,与中国兵马俑等文物一样,都是全人类的共同文化遗产。埃及神庙事件,并不是“到此一游”第一次走出国门。早在2007年,就有新闻曝出,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上写满了“中国式的涂鸦”,广州市人大代表曾德雄说:有一次他去美国,在自由女神像脚下竟然看到“XXX到此一游”等字。

旅游景区全体员工应加强旅游环境环保意识。以美国黄石公园为例,黄石公园员工自己引以为傲的是他们保持国家公园系统的优良传统,即:公园的所有工作人员都参与公园资源的保护工作。在黄石公园,所有的雇员都被鼓励参与对游客的教育活动,尤其是教育的内容涉及到资源保护时。

通过制度完善及国家法律干预等手段对游客行为进行管理。例如,意大利佛罗伦萨市的警察提醒坐在圣玛利亚教堂台阶上的游人站起来,否则将被罚款。为了维护着名历史古迹的环境卫生,佛罗伦萨和威尼斯两个城市规定禁止游人在教堂和中心广场上坐卧,不听警察劝说者将处以50欧元的罚款。

旅游景区在旅游行程设置和活动项目的安排中要重点强调对环境和景区景观保护内容的宣传及介绍。如,美国黄石公园在进入景区时,首先就对游客进行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讲解,旨在唤醒游客的生态环保责任意识。通过种种措施和手段在旅游景区内造就一种保护环境和景观的良好氛围,使游客时时意识到旅游景区对其文明行为的期待,从而能够约束游客的不文明旅游行为。

加强对旅游景区内居民的环保教育在我国,许多旅游景区的建设

为了保持自然环境的和谐与原生态,并没有将景区区域内的居民迁移至景区之外,这样,就使景区中出现了炊烟升起,生活垃圾随处可见等现象。针对此类现象,景区在管理和建设过程中,也应重点下大力气进行居民环保教育的宣传。

旅游景区应充分发挥旅行社导游员的作用旅行社的导游员在带领游客参观时,应当随时向游客介绍注意事项,并确保他们了解应遵守的规范,并能转化为实际行动。以国际南极旅游联盟的实际作法为例,工作人员会事前对潜水人员进行免费课程讲习,告诉潜水人员潜水时如何避免伤害珊瑚礁,另外对船具操作者进行讲习,传授如何减少对海洋生态的干扰。在墨西哥的洞穴参观时,指导人员会发给游客特殊的胶鞋,以减少游客对岩石表面的冲击与破坏。

旅游资源的保护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对于政府来说,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历史文化的保护与发扬,不随意拆迁损毁文物。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加强旅游资源的保护,不随意破坏文物,刻写到此一游;不乱扔垃圾,污染环境。除此之外,还应完善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相关部门的执法力度,对违规破坏旅游资源的人或组织加以惩戒。从各方面入手,保护旅游资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