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绿叶的梦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4
绿叶的梦6篇嗨!我是一片叶子,生活在一棵青松哥哥的身上。
生存在这里的我十分幸福。
早上一醒来就听见杜鹃姐姐清脆悦耳的啼鸣;下午可以和鹿弟弟玩捉迷藏;晚上风爷爷唱着催眠曲伴我入眠。
好景不长。
一天下午,只见一群青松哥哥称为“人”的怪物闯入森林。
他们砍的砍,伐的伐,原本一切的和谐景象就这样被摧毁了,而我身处的家也在呻吟中倒下了。
一阵风吹来,满身伤痕的我飞上了天,飘向了这浩瀚无边的大千世界。
不记得飘荡了多久,只记得当我醒来时正位于一个灰蒙蒙的城市上方。
这时,风停了下来,我坠落在一位长胡子老板的肩上。
四周弥漫着废气的臭味,抬头一看,几杆直插云霄的烟囱傲然挺立,看得出臭味就是从这里发出来的。
听这几位商人说,他们还将要造出更多的机器!又是一阵风,我再次飞上了天,这次落的地方可比上次好多了。
我来到了一片无边无际的沙漠。
这里漫山遍野都是金灿灿的沙子,偶尔几处有一丝丝绿意。
远处,隐约有几个人在做着什么,我飘近一看,原来是几名义工在植树。
他们流出的汗水可以浇灌树木,他们付出的艰辛可以种满整个沙漠!我不明白,美好的城市里到处都是乌烟瘴气,恶劣的沙漠中却透露着一丝丝盎然春意。
两个截然不同的环境到底让我明白了什么?这是一片绿叶的梦。
绿叶的梦二:一片绿叶的梦虽是小小的绿,但它也有长成树的抱负题记叶,我是一片绿叶,我虽没有枫树那样高大,也没有玫瑰那样芬芳。
我就是我一片小小的绿叶。
我是生长在高高的大树上,同成千上万的同类一样,我们虽没有功成名就,但我们也有着完美的生活。
可我不甘,我不甘过这样枯燥无味的一生,‘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难道树生来就是那样高大吗?难道不是由一叶嫩芽长成参天大树的?我虽是一片小小的叶,但我始终相信我也将成为大树,我拥抱着阳光,吮吸着清风……秋天,那冷风吹来,我不甘地飘落,我痛苦地哭着,“为什么!为什么我连根小小的枝条也长不出!”我哀叹着,每天早上叶片上的晶莹的露珠是我哭泣的泪水。
秋天也被那满天的雪花赶走,我躺着,任凭寒风怎样吹弄我,我围着树旋绕,雪悠然而下。
第一课绿叶的梦会认字:会写字:汇瓢搜粱岗拼音拼音汇岗戒章枣刺陈毒li1ng pi1o s4u hu# g2ng ku3ng zh`ng t1n y#hu# g2ng ji-zh`ng z2o c# ch9n d% y#旷章痰忆忆li1ng高粱我们把高粱秆儿剥开来,做成马车、灯笼。
pi1o水瓢瓢泼大雨自然成熟的葫芦,对半剖开之后去掉葫芦子就成了葫芦瓢,很多地方用葫芦瓢做水瓢。
s4u搜集搜查老师教我们搜集标本。
hu#汇拢汇合我们采来各种绿叶汇拢在一起。
g2ng土岗站岗我们跑遍广阔的田野和一道道土岗。
ku3ng旷野旷工我们在旷野的课堂里寻找乐趣。
zh`ng乐章章程绿叶和野花谱写我们生活的乐章。
t1n祛痰吐痰羽状的山扁豆叶子可当茶,祛痰止渴。
y#记忆回忆祖辈传下来的民间药方留在我的记忆里。
hu#左右结构汇拢汇合我们采来各种绿叶汇拢在一起。
氵部g2ng上下结构土岗站岗我们跑遍广阔的田野和一道道土岗。
山部ji-半包围结构戒指戒律我们用金黄色的菟丝子草做成戒指和手镯。
戈部zh`ng上中下结构乐章章程绿叶和野花谱写我们生活的乐章。
立部z2o上下结构枣树红枣毛栗子、酸枣树的尖刺儿几乎在每人身上都留下过伤痕。
一部c#左右结构尖刺儿刺伤毛栗子、酸枣树的尖刺儿几乎在每人身上都留下过伤痕。
刂部ch9n左右结构陈列陈旧我们把珍宝一一陈列出来。
阝部d%上下结构中毒病毒细长的垂柳叶子可解酒毒。
母部y#左右结构记忆回忆祖辈传下来的民间药方都留在我的记忆里。
忄部。
【精品】四年级上语文同步备课资料包(同步练习及解析)语文S版1.绿叶的梦一、在下面加点的字的正确的读音下划横“”。
乐.(yuè lè)章薄.(bó bò)荷飘落.(luò là)搂.(lōu lǒu)树叶挑.(tiāo tiǎo) 选漂.(piāo piào)亮参考答案:乐.(yuè)章薄.(bò)荷飘落.(luò)搂.(lōu)树叶挑.(tiāo)选漂.(piào)亮二、辨字组词。
飘()柳()拢()缕()瓢()聊()笼()搂()参考答案:飘扬柳树汇拢一缕瓢子聊天灯笼搂住三、选词填空。
1.我永远()我的启蒙老师。
(感激感动)2.老师教我们搜集标本,采来各种绿叶()在一起。
(收拢汇拢)3.星期天,我们在()的田野上奔跑着。
(宽敞广阔)4.秋天的场院里()丰收的快乐。
(洋溢溢出)参考答案:感激汇拢广阔洋溢(解析:感激是指深深地感谢,感动是指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激动;收拢是指把散开的聚集起来,汇拢是指聚合、聚拢;宽敞是指宽阔、宽大,广阔是指广大宽阔;洋溢是指渗透着,充满着,溢出是指充满某个容器并向外流出。
)四、按要求改句子。
1.我把高粱杆剥开做成马车。
(改成被字句)参考答案:高粱杆被我剥开做成马车。
(解析:去掉“把”,换成“被”字,被动者“高粱杆”放在前边,“我”放在“被”字后边。
)2.落叶在风中飘落。
(改成比喻句)参考答案:落叶像蝴蝶一样在风中飘舞。
(解析:答案不唯一,只要符合比喻句特征即可。
)3.谁不想找到新奇少见的叶子呢?(改成陈述句)参考答案:谁都想找到新奇少见的叶子。
(解析:去掉“谁不”,改成“谁都”,把问号改成句号。
)4.我们要改正不好的缺点。
(修改病句)参考答案:我们要改正缺点。
(解析:“缺”在这里就是“不好”的意思,所以去掉“不好的”。
)五、课内阅读星期天,我们跑遍(biàn piàn)()的树林、()的河边、()的田野和()土岗。
《绿叶的梦》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绿叶的梦》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学生能够掌握和运用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
1.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能够通过思考和讨论,培养批判思维和创造力。
1.3 情感目标学生能够培养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学生能够培养对梦想和努力的积极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课文《绿叶的梦》的主要内容和情节的理解。
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的学习和运用。
2.2 教学难点对课文中的隐喻和象征的理解和解读。
对课文中的情感和价值观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方法3.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解释,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情节。
教师通过提问和回答,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2 互动法教师通过提问和回答,与学生进行互动,检验学生的理解程度。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自然环境的话题,引起学生对课文《绿叶的梦》的兴趣。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和保护意识。
4.2 课文阅读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和情感。
教师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情节,解释其中的隐喻和象征。
4.3 讨论和思考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课文中的情感和价值观,以及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五、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完成对课文《绿叶的梦》的阅读理解和思考。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环境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准备在下节课上分享。
六、教学评估6.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和小组讨论的积极性。
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和情节的理解程度。
6.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包括阅读理解和对环境问题的研究。
评估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以及对课文情感和价值观的理解。
七、教学反思7.1 课堂效果评估反思课堂教学的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课文《绿叶的梦》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绿叶的梦》。
(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绿叶的生长过程和梦想的实现。
(3)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合作意识。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发挥想象力,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2)懂得付出努力,才能实现梦想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词。
难点:发挥想象力,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绿叶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绿叶的特点。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绿叶的了解和印象。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绿叶的梦》。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练习。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绿叶的生长过程和梦想的实现。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讨论绿叶的努力和付出。
5. 小组活动:(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生字词,用它造句。
(2)教师选取优秀的句子进行展示和表扬。
四、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绿叶的梦》。
(2)家长签字确认。
2. 拓展作业:(1)观察身边的绿叶,记录下它们的特点和生长过程。
(2)发挥想象力,写一篇关于绿叶的梦想的故事。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反思教学方法和效果。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和朗读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家庭作业的完成质量和拓展作业的创新性。
3. 学生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自我反思,评价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和不足。
1 绿叶的梦
我的童年,是在大自然里度过的。
高粱杆儿剥开来,做成马车、灯笼;河边抓把泥,捏成碾磨、盆碗;柳条儿、苇叶儿做笛子,葫芦瓢做船,荷叶当伞······一双小手创造了多少可爱的玩具!然而,最使我着迷的还是绿叶。
我永远感激我的启蒙老师。
除了教我们读书以外,老师还教我们收集标本,采来各种绿叶汇拢在一起,并讲述他们的知识和趣闻。
那真是令人愉快的活动。
星期天,我们跑遍密密的树林、杂草丛生的河边、广阔的田野和一道道土岗。
爬大树,钻丛林,嬉笑,打闹,欢乐的笑声惊飞了觅食的小鸟。
【精品】1.绿叶的梦(教案)-S 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趣味导入1.播放视频歌曲:《童年》2.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许多童年的回忆,童年的生活多姿多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绿叶的梦》(板书课题),看看作者童年有什么美好的回忆,课题为什么又叫《绿叶的梦》。
3.作者简介:葛翠琳,1930年2月25日生于渤海边河北省乐亭县,燕京大学社会学系毕业。
她的作品很多,其中《野葡萄》、《少女与蛇郎》、《采药女》、《会唱歌的画像》、《翻跟头的小木偶》都非常有名,她的第一本童话集《巧媳妇》,首印14万册。
经历了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她坚持写童话至今,20世纪50年代小读者称她长辫子姐姐,后来叫她阿姨,现在小朋友们都叫她奶奶了。
小朋友们都非常喜欢她的书。
小读者喜欢她的书,是她最高兴的事。
二、初读感知1.自由阅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本课的生字、词。
3.出示生字卡,检查认读情况,指导难写或易错字。
指导“戒”和“刺”的写法;4.出示生词:汇拢土岗戒指乐章记忆酸枣尖刺陈列解毒祛痰(1)开火车读词语,齐读词语。
(2)同桌之间互读,互相检查记忆情况。
6. 再读课文,说说作者童年有什么美好的回忆?(老师教我们采集树叶做标本,并讲述他们的知识和趣闻。
)三、精读感悟1.自由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哪几个自然段是讲同一个意思的?2.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第一段。
(2)我的童年是在哪里度过的?(大自然)(3)大自然里有哪些有趣的事?(高粱秆儿剥开来,做成马车、灯笼;河边抓把泥,捏成碾磨、盆碗;柳条儿、苇叶儿做笛子,葫芦瓢做船,荷叶当伞……)(4)我最感着迷的是什么?(绿叶)(5)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3.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
这一自然段共几句话?(三句)(2)齐读第一句“我永远感激我的启蒙老师。
”我为什么“永远感激我的启蒙老师”呢?(3)齐读第二、三句,这两句话讲的是什么?(“我永远感激我的启蒙老师。
绿叶的梦阅读理解
题目:《绿叶的梦》阅读理解
一、阅读课文《绿叶的梦》,回答以下问题:
1. 文章主要讲述了什么?
答案:文章主要讲述了绿叶在梦想的驱动下,努力生长、奋斗,最终实现梦想的过程。
2. 作者通过绿叶的梦想要表达什么思想?
答案:作者通过绿叶的梦想表达了追求进步、不断努力、实现自我价值的精神。
3. 绿叶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答案:绿叶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遇到了阳光不足、雨水不足、土壤贫瘠等困难。
4. 绿叶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
答案:绿叶通过不断努力、积极向上,终于克服了阳光不足、雨水不足、土壤贫瘠等困难,实现了梦想。
5. 文章中的绿叶给你带来了哪些启示?
答案:绿叶勇敢面对困难,坚持不懈,最终实现梦想的故事给我们带来了以下启示:
(1)要有明确的梦想,驱动自己不断前进。
(2)在面对困难时,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勇敢地去克服。
(3)要坚持不懈地努力,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实现梦想。
二、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
1. 绿叶的梦想是成为一棵大树。
()
2. 绿叶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一直都很顺利。
()
3. 绿叶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实现了梦想。
()
答案:1. 正确;2. 错误;3. 正确。
通过以上阅读理解题,可以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以
及对课文中心思想的把握。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绿叶的梦》教案:启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文章自然,是人类最初的源头。
在这个现代化、快节奏的社会中,我们常常忽略了自然的存在与重要性。
我们忘记了我们的根源在哪里,忘记了我们的生命无法离开自然。
教师以《绿叶的梦》为例,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在教学中注重启发学生热自然的情感,帮助学生感受自然的美好与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珍惜、保护自然的意识,加深学生对自然的认识和理解,让学生在感性的认识中,形成理性的认识。
一、绿叶的梦《绿叶的梦》这本小说是由韩国的作家柳敬亭所写的。
这个小说主要讲述的是一个小女孩叫做“绿叶”,她热爱花草树木,对自然充满了好奇和喜爱。
但是,她的父母却非常忙碌,很少有时间陪伴她。
绿叶在寂寞的日子里,突然遇见了一只小猫,这只小猫想要带绿叶去探索自然,一起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小绿叶非常开心,她兴奋地跟着小猫的脚步,进入了一片茂密的森林。
在那里,她与小猫结识了很多好朋友,一起冒险、探险和收集植物。
绿叶学习了在自然中如何生存的技巧,也学习了如何保护并珍惜自然的重要性。
她身心畅快地呼吸了一口新鲜的空气,感受到了自然的美好和与之相伴的快乐。
二、热爱自然,享受自然的美好绿叶的故事既有趣又富有启发性。
孩子们在看这个故事时,会深深地感受到绿叶的天真和热爱自然的心情。
我们教师可以从中引导孩子们发现自然的美好与价值,提高孩子们对自然之美的敏感度。
我们可以邀请孩子们到户外散步,让他们更深刻地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
在班级中可以以视觉、触觉、味觉、嗅觉等多角度接触自然,让孩子们知道自然之美是不可取代也无法复制的。
三、保护自然自然界是我们共有的家园,我们需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保护好这个家园。
印度诗人泰戈尔曾经说过一句话:我们需要为我们忽视的每一寸土地付出代价。
教师可以从绿叶的故事中引导孩子们认识到自己是自然的一部分,为自然环境的保护出一份力。
我们可以通过让孩子们学会分类垃圾、节水、节能等方式对自然环境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在节日植树、清理公园等情境中帮助孩子们萌发珍惜自然的意识。
绿叶的梦课文原文及解析《绿叶的梦》是作家葛翠琳对自己丰富有趣的童年生活的回忆。
重点记叙了她和同学们在启蒙老师的引导下,采集绿叶,制作标本,并讲述这些绿叶的知识和趣闻的事情。
绿叶的梦课文原文我的童年,是在大自然里度过的。
高粱秆儿剥开来,做成马车、灯笼;河边抓把泥,捏成碾磨、盆碗;柳条儿、苇叶儿做笛子,葫芦瓢做船,荷叶当伞……一双小手创造了多少可爱的玩具!然而,最使我着迷的还是绿叶。
我永远感激我的启蒙老师。
除了教我们读书以外,老师还教我们搜集标本,采来各种绿叶汇拢在一起,并讲述它们的知识和趣闻。
那真是令人愉快的活动。
星期天,我们跑遍密密的树林、杂草丛生的河边、广阔的田野和一道道土岗。
爬大树,钻丛林,嬉笑,打闹,欢乐的笑声惊飞了觅食的小鸟。
篮子里装满了各种绿叶。
我们用元宝树叶串成项链,用金黄色的菟丝子草做成戒指和手镯,豆角花挂在耳朵上,野菊花插满了小辫儿……在旷野的课堂里,绿叶和野花谱写成我们生活的乐章。
我们每人都想找到一种新奇少见的叶子,因此少不了争强和探险。
我们常常有意外的发现,但也少不了刺伤手脚。
毛栗子、酸枣树的尖刺儿几乎在每人身上都留下过伤痕。
秋天,树叶在风中飘落,像一群群蝴蝶飞向我们。
我们背着筐,扛着筢,奔跑着,欢呼着,搂树叶,堆成垛,躺在上面打滚,翻跟头,坐下来挑选出那些漂亮的叶子。
鲜红的,金黄的,串成长长的彩色叶链挂在教室里,满屋洋溢着丰收的欢乐。
那许许多多留做标本的叶子,成了我们的珍宝:圆形的、条状的、桃形的、针状的、蛋形的、元宝狀的、叶面带茸毛的……一一陈列开来。
老师让我们观察并讲述这些叶子。
羽状的山扁豆叶子可当茶,祛痰止渴;细长的垂柳叶子可解酒毒,治皮癣;桑叶清热明目,治手脚麻木;薄荷叶医感冒头疼……祖辈传下来的民间药方,丰富有趣的生活知识,也随着一串串叶片,留在我的记忆里。
绿叶的梦课文解析第1自然段回忆了作者的童年是在大自然里度过的。
那些高粱秆儿、河边的泥巴、柳条、苇叶儿、葫芦瓢、荷叶都可以做玩具,从“一双小手创造了多少可爱的玩具”一句,就可以充分看出作者对童年生活充满了赞美之情,充满了幸福愉悦之感。
1.绿叶的梦
教材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是作家葛翠琳对自己丰富有趣的童年生活的回忆。
重点记叙了她和同学们在启蒙老师的引导下,采集绿叶,制作标本,并讲述这些绿叶的知识和趣闻的事情。
表达了作者对童年时代的快乐生活和有益活动的留恋之情。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读9个生字,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启蒙、汇拢、旷野、洋溢”等词语。
2、扫清文字障碍,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读、有感情地朗读,达到背诵本课的目的。
2、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体会文中句子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说说童年的“我”为什么对绿叶那样着迷。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说说你童年有趣的故事,跟同学们一起分享快乐。
教学重点:学会生字新词和1、自然段的内容。
教学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讲授法、观察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挂图、生字卡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老师在布置学生预习的时候,让学生去搜集各种树叶。
)
1、学生出示搜集的各种树叶。
2、你知道这些树叶的名称吗?(学生根据自己所知道的进行讲解。
)
3、板书:(1)《绿叶的梦》
(2)释题激趣: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思考?(从“绿叶”、“梦”、“绿叶的梦”三个角度谈均可)
[教师提示]①绿叶:哪里见过?象征什么?可以做什么用?等
②梦:可以让学生组词,体会“梦”的情感内涵。
③绿叶的梦:启发质疑。
小结:(整合学生发言,导入课文阅读)
3范读课文,初步感受:
⑴边听边思考:作者通过哪些事来反映自己的童年生活的?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⑵听读思考,交流感受:
4学习本课生字词:
⑴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出示生字卡,检查认读情况,指导难写或易错字。
⑵自读课文,画出新词,并把带新词的语句读一读;把自己喜欢的词语摘录到“词语花篮”中。
⑶解词:(根据学生掌握情况进行选择)
⑷小结:同学们都掌握了生字的认读,对新词也有了了解,希望通过学习课文,更好的掌握这些生字、新词。
二、学生按下面要求初读课文:
1、轻声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漏字。
2、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3、想想,课文的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三、反馈自学情况
1、课文的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第1自然段:写了我的童年是在大自然里度过的,而最使我着迷的是绿叶。
第2自然段:写了我永远感激我的启蒙老师,是他教我们搜集标本,讲述它们的知识和趣闻。
第3自然段:写了在密密的树林里,绿叶和野花谱写成了我们生活的乐章。
第4自然段:写了我们为了找到新奇少见的树叶,有了许多意外的发现和累累的伤痕。
第5自然段:写了秋天那美丽的彩色树叶链条,让我们的教室里洋溢着丰收的欢乐。
第6自然段:写了老师让我们观察并讲述这些叶子,那些祖辈传下来的民间药方,丰富有趣的生活知识,也随着一串串叶片,留在我的记忆里。
2、各组小组修改自然段的段意。
3、小组内互相朗读课文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喜欢的语句。
4、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作者小时候在老师的引导下,去搜集树叶,并把它们做成树叶标本,老师还让他们去观察并讲述这些叶子,那些祖辈传下来的民间药方,丰富有趣的生活知识,也随着一串串叶片,留在我的记里弄的事情。
四、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全班齐课文第1自然段。
2、你读懂了什么?
(小组内先互相交流,然后再集体纠正。
)
3、通过学习,你知道作者童年时候都有哪些玩具?
(马车、灯笼、碾磨、盆碗、笛子、船、伞……)
4、这些玩具是怎么来的呢?(是作者自己用一双小手创造出来的。
)
5、那么,在这么多玩具中,最使作者着迷的是什么呢?
6、你知道树叶为什么让作者那么地着迷呢?
五、布置作业:
⑴抄写本课生字词。
⑵继续熟读课文,特别是自己喜欢的段落。
⑶试着自己解决课上提出的问题。
小结: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作者童年时候有许许多多的玩具,有马车、灯笼、碾磨、盆碗、笛子、船、伞……然而,最使作者着迷的是绿叶。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听写本课生字。
2、听写词语。
3、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由发言。
)
二、学习课文,整体悟
1、指名朗读课文。
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2、学生评价朗读情况是否达到以上的要求。
3、学生自主学习课文。
4、反馈学习情况:你读懂了什么?你有哪些些质疑呢?(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本段的质疑问难,教师先让学生在自己的学习小组内进行互相帮助,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点拨。
)
5、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朗读给你的同桌听。
三、品析朗读,感悟语言,体会真情
1、作家围绕着自己的童年生活,选择了很多丰富的内容。
请你们默读课文,选择自己最喜欢,最感兴趣的部分进行朗读。
2、走进“绿叶的梦”在作家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中,你找到最喜欢,最感兴趣的那一幕了吗?(学生谈自己独特的感受。
)
例:星期天,我们跑遍密密的树林,荒凉的墓地,杂草丛生的河边,广阔的田野和一道道土岗子。
爬大树、钻丛林,欢乐的笑声惊飞了觅食的小鸟。
秋天,树叶在风中飘落,像一群群蝴蝶飞向我们。
我们背着筐,扛者筢,奔跑着,欢呼着,搂树叶,积成垛,躺在上面打滚,翻跟头,坐下来挑选出那些漂亮的叶子……(学生通过读这些内容,可以觉得生动有趣;这样的生活很快乐;还可以和自己的生活做一个比较,也许会有孩子产生对作家生活的羡慕之情……)
3、那许许多多留做标本的叶子,成了我们的珍宝:圆形的、条状的、桃形的、针状的、蛋形的、元宝状的、叶面带绒毛的……
4、羽状的山扁豆叶子可当茶,除痰止渴;垂柳叶子长如丝,解酒毒、治皮癣;桑叶清热明目,治手脚麻木;薄荷叶医感冒头疼……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朗读展示,师生共同评价,是否读出了孩子的快乐与喜悦,是否读出了热爱自然的情感。
)
四、总结全文
是呀!我们的生活当中不光有漂亮的玩具娃娃、变形金刚,不光有滑板车、卡通游戏,还有很多的快乐来自于我们生存的大自然,来自于我们熟悉的生活。
同学们,会创造快乐的孩子永远不会寂寞,我真心地希望你们有自己的快乐的生活,有一个美好的,难以忘怀的童年。
五、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第5自然段。
3、说说自己童年有趣的故事,跟同学们一起分享童年的欢乐。
附板书:1、绿叶的梦
增添乐趣
搜集标本→绿叶{谱写乐章}童年的梦想
丰富知识
教学后记:
李美冬——首先让学生充分、自由地读,感悟搜集绿叶活动的欢乐,感悟收获绿叶的喜悦,感悟获取知识的满足,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才能更好地与作者产生共鸣。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思考课后练习,引导学生从课文的重点句入手,根据课文的每一部分内容,特别是重点部分的内容去理解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