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内磨玻璃密度影
- 格式:pdf
- 大小:3.73 MB
- 文档页数:32
肺磨玻璃密度贺文该征象表现为肺的密度升高,但没有掩盖肺血管的轮廓和支气管壁。
由于小病灶在5-10mm 层厚的CT扫描上可表现为磨玻璃密度,所以磨玻璃密度应定义在用薄层(1-2mm)HRCT 的图像上,并用宽的窗位观察。
作为征象,还应与正常人在坠积部位的生理性肺密度增高相鉴别。
在呼气位扫描,肺的密度也升高。
所以,此征象应在充分吸气的胸部扫描层面上寻找。
磨玻璃密度在分布上可以弥漫、多灶,或局限于一个区域,当磨玻璃密度弥漫分布,而且密度也仅轻度增高时,没有正常的肺实质做为对照,发现病变是困难的。
这时唯一能提示病变存在的征象是肺实质与支气管内气体的反差加大。
对磨玻璃密度的确认在病灶限局分布,或多灶性分布,或呈不均匀程度的弥漫分布时易于辨认。
由于病灶的分布及与正常肺组织的界面不同,磨玻璃密度表现为不同的形态特点,多发灶性分布由于边界不清,常表现出融合的趋势,与正常肺组织边界锐利者表现为地图样分布。
有时分布是按支气管树分布的。
即,肺叶、肺段、亚肺段或肺小叶。
还有,病灶也可分布于中央髓质区,或相反,分布于周边一部。
磨玻璃密度可以是在HRCT上看到的唯一异常征象,或伴随有其它异常征象,如小结节或囊变。
有时肺气肿加上周围的磨玻璃密度可有类似的蜂窝肺的表现。
1.1 发生机理磨玻璃密度有多种病理意义。
这是由于肺的密度与肺部的血液量、气体含量、血管外液体含量和肺组织含量有关。
此征象可由三种机理形成:1、肺胞腔的部分填充。
2、肺间质成分的增厚部分累及肺泡的充气状态。
3、肺毛细血管床血流量增加。
当磨玻璃密度是由肺血流量增加所造成时,在病变区域的动脉及静脉的口径较正常密度区或低密度区为大。
1.2病理意义磨玻璃密度的病理意义应该结合临床资料和其它CT征象共同考虑。
在急性或亚急性的肺浸润病变中,磨玻璃密度是肺泡的部分填充的表现,可见于感染性肺炎肺出血、过敏性肺炎、急性放射肺炎,当按肺叶和肺段分布时,应想到最近作过支气管肺泡冲洗的可能,尤其是在中叶分布时。
肺部磨玻璃结节影是怎么回事?肺部结节这种疾病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发病率更高,相比之下,中国人患有该疾病的概率是比较低的,这种疾病具有性别差异,女性患者比男性患者要多,但直到今天,人们还不完全了解导致肺部出现结节的原因,有时候通过科学检查会出现肺部磨玻璃结节影这样的结果,背后的原因可能是什么呢?★肺部磨玻璃结节影怎么回事?肺部磨玻璃影与肺部小结节、肺癌是三个不同概念,三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影与结节的概念区别在于,影是泛指影像学检查发现的阴影,大小不限,形状不限,而结节则是指3厘米以内、边界清晰的类圆形病灶。
早期肺癌的影像学表现就是肺部小结节病灶,但肺部小结节不等于肺癌。
在临床上,一般肺部小结节通常是指影像检查(X线或者CT)中发现的直径≤2cm的类圆形病灶,≤3cm的称为结节,>3cm的称为肿块。
也有学者认为,分得太细并无意义,例如2.2cm的结节与1.9cm的小结节,临床上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这里为了叙述方便,把≤3cm的结节统称为肺部小结节,统一叙述它们的特点。
在肺部小结节中,60%~70%为良性结节,30%~40%的结节方为恶性结节,所以,发现肺部小结节万勿惊慌。
那么,肺部小结节有哪些特征呢?在薄层CT上,根据其密度大小不同分为三种。
一是纯磨玻璃小结节,影像表现像磨砂玻璃一样,纯磨玻璃结节术后病理经常是原位癌或者是不典型增生。
二是部分实性磨玻璃小结节,往往是浸润性癌,恶性程度较高。
三是纯实性结节,是一个密度较高的病灶,相对来说恶性概率低,但一旦为恶性则生长迅速。
区分肺部小结节的性质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一般类圆形病灶外形光滑、密度均匀、没有分叶和毛刺的多为良性,反之外形不规则、有毛刺的多为恶性。
临床医生根据影像检查结果,一般都能给出明确诊断或建议,不必纠结于有无肺部小结节。
肺部磨玻璃样密度阴影改变的CT研究进展肺内磨玻璃样密度阴影改变(ground-glass opacity, GGO)是指CT图像上表现为密度轻度增加,但其内的支气管血管束仍可显示,见于各种炎症、水肿、纤维化及肿瘤等病变,此征象为非特异性的一种CT表现,产生因素相对复杂[1],及时发现并诊断对临床正确处理及预后的判断有重要意义。
本文就近年来对肺部磨玻璃样密度阴影改变的CT研究现状予以综述,以提高对该影像的认识。
1磨玻璃影的定义和CT检查技术要求1993 年, Remy-Jardin 等[2]和Engeler 等先后提出肺磨玻璃样阴影密度改变(ground-glass opacity, GGO) 的概念及其诊断意义。
1996 年美国专业词汇命名委员会将毛玻璃样阴影密度改变定义为: 在高分辨力CT上呈现出的模糊致密阴影,其中可见肺部血管或者是支气管的构成。
因为对肺部结构呈现出毛玻璃样阴影密度改变的识别还需要结合主观估计肺部结构的衰减值, 缺少相应的客观指标, 所以对CT 检查时的技术参数必须严格标准化, 使病灶的显示可靠且可重复(reproducible), 避免误诊或漏诊。
通常,CT检查的管电流取200~450mA, 管电流如果过低会造成过度的噪音, 导致肺磨玻璃样阴影密度不能正确显示。
外国学者[3]同时用200mA和20mA管电流对10例GGO患者进行检查,其中2例在低剂量检查时漏诊。
Li等曾研究报道,使用低剂量对患者行胸部CT检查发生漏诊的肺癌患者中,约有69%属于肺磨玻璃样阴影密度改变。
管电压值调整在120~140kV, 矩阵512×512,层间距在1.0~1.5mm, 若层间距距离较远, 部分可能会发生容积效应, 导致GGO的遗漏或者是假性GGO。
扫描时间应限定≤1s,并如果扫描处于患者吸气后屏气阶段。
我们可以以气管的结构形态为依据, 对进行CT扫描时的气位进行判定,当患者处于吸气位的时候气管的形态呈圆形,当患者处于呼气位的时候气管的形态呈现出新月状或者是扁平形。
伴磨玻璃影的早期肺癌的影像学进展发表时间:2015-09-06T14:36:23.270Z 来源:《医师在线》2015年6月第12期供稿作者:汪梦娜[导读] 浙江萧山医院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居全身恶性肿瘤之首。
汪梦娜浙江萧山医院 311200【摘要】在HRCT上,磨玻璃密度影是一种具有特征性的影像表现,表现为肺密度轻度增加,但仍可显示血管和支气管影。
有报道显示局限性磨玻璃密度影是细支气管肺泡癌的早期表现,从病理、影像和临床等方面综述,探讨局限性磨玻璃密度影的病因、影像特点及鉴别诊断。
【关键词】肺肿瘤;影像学;进展【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2-0036-02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居全身恶性肿瘤之首,虽然肺癌的治疗手段如手术切除、放化疗以及生物治疗等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患者5年生存率仍为12 %左右[1]。
改善肺癌预后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和及时手术切除。
近年来,采用低剂量螺旋CT扫描普查早期无症状肺癌,被证实为一种有效的检测手段,该方法可检出X线胸片上不易显示的周围型小肺癌。
这是由于其含磨玻璃影,CT值可低达-65 HU,这类肿瘤有独特的影像病理学特征,现综述如下。
1 肺部CT图像上磨玻璃影的定义磨玻璃影(ground-glass opacity,GGO)是指CT图像上表现为肺密度轻度增加,但仍可显示血管影和支气管的区域,此征象常为早期肺部疾患的表现,缺乏特异性,可见于各种炎症、水肿、纤维化及肿瘤等病变,这种特征表现是由气腔不完全充盈、间质轻度增厚、肺泡部分萎陷、正常呼气末或肺血容量增加造成,由于其密度浅淡,仍可见血管影,可与肺实变鉴别。
GGO按照分布范围分为弥漫性和局限性两大类:(1)弥漫性GGO常见于过敏性肺炎、肺水肿、皮肌炎、风湿性关节炎、放射性肺炎等疾病的早期阶段,也可见于肺出血和肺炎消散期。
(2)局限性GGO多为肺纤维化及肿瘤性病变所致,肿瘤性病变包括细支气管肺泡癌和不典型腺瘤样增生,影像表现分为:完全磨玻璃影和混有磨玻璃密度的结节影,前者由均质的半透明影组成,后者在磨玻璃影中混有不均质的实性成分,镜下的实性成分为纤维化或萎陷的肺泡伴有成纤维细胞增生。
肺磨玻璃结节到底严不严重,如何妥善处理?发布时间:2023-06-12T05:29:59.137Z 来源:《医师在线》2023年2月4期作者:辜强[导读]肺磨玻璃结节到底严不严重,如何妥善处理?辜强(仁寿县人民医院;四川眉山620500)肺磨玻璃结节(GGN)属于影像学检查中肺部常见的征象,通过薄层CT检查可发现局灶性云雾状密度增高影,在阴影中支气管和血管清晰。
结合其成分的差异,又可以将其分为纯磨玻璃结节和伴实行成分的混合性磨玻璃结节。
在病理上也可以将其分为恶性和良性。
目前,肺癌作为临床中发生率较高的恶性肿瘤,其疾病特点在于高发生率、高死亡率,而早期明确诊断肺癌是早期治疗的可靠依据,也是改善患者预后的有效措施。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医学影像学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在薄层CT检查中GGN的情况并不少见,而肺部GGN和肺癌的联系成为了当下的研究重点。
一、肺部磨玻璃影和肺磨玻璃结节的定义在我国的专家共识中,将肺部磨玻璃影(GGO)定义为:经薄层CT检查直径≤30mm,边界清楚或不清楚的肺内密度增高影,但病变密度无法掩盖其中的血管和支气管影。
若为局限病变,可将其称为局灶性磨玻璃影(fGGO),若病灶边界清晰且为圆形,同时以结节状为主即为肺磨玻璃结节(GGN)。
而GGO和GGN还可以分为纯磨玻璃影或结节(pGGO,pGGN)以及伴实性成分混合的磨玻璃影或结节(mGGO,mGGN),其中pGGN、mGGN统称为亚实性结节。
在我国,GGN主要以直径<15mm的小结节为主,并且GGN的检出率随着受检者年龄的上升而上升,尤其是在60~80岁年龄的群体中。
在性别分布方面,GGN多发生在女性群体中,至今尚不明确原因,但总体可知,正常人群的健康体检中,薄层CT检出的GGN的人群逐年增多,且女性居多,高龄患者检出率更高。
二、GGN和肺癌的关系在亚实性结节中,如果是潜在恶性或恶性病变,其病理可分为肺泡上皮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原位腺癌(AIS)、微浸润性腺癌(MIA)、浸润性腺癌(IAC)等多个腺癌演进阶段。
磨玻璃影密度
磨玻璃影密度是一个肺部CT征象,指肺密度轻度增高,但其内仍可见血管纹理的病变阴影。
它的密度低,CT值通常为负值,这是一个非特异性术语。
磨玻璃影即磨玻璃样不透光影,主要分为弥漫性肺内磨玻璃密度影(GGO)和局限性GGO,后者形似结节又称为磨玻璃结节(GGN)。
如果磨玻璃影小于5mm多为慢性炎症改变,属于良性范围,不需要特殊治疗,只需要1年随访1次胸部高分辨CT就可以。
如果磨玻璃的密度影在6-8mm之间,尤其大于8mm,伴有短毛刺、分叶状、胸膜牵拉征、胸膜凹陷征等,需要进一步给予胸部增强CT检查。
必要时给予经皮肺穿刺细胞组织活检,以明确是否为早期肺癌。
如果为早期肺癌,可以请胸外科医生早期行手术切除治疗。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建议咨询专业医生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智汇大家·诊疗-130 - Family life guide廖勇(四川大学望江医院)前几天,某医院的某个医生值班室内匆匆跑进来一位患者,这位患者拿着胸部CT 报告问医生“检查结果显示我有肺磨玻璃结节,这个到底严不严重?是不是癌症啊?”同时患者还向医生介绍了其个人的基本信息,医生了解到患者已有二十年的烟龄,年轻的时候抽烟很凶,现在虽然好一些了但是仍然需要一天一包烟,患者怀疑自己肺内的结节与抽烟有关。
想必大家对肺磨玻璃结节这个词都不陌生,但是对它的了解却少之又少,其实长期以来肺磨玻璃结节都困惑着不少的人群,原因在于,相关研究证实约有95%的体检者在体检过程中发现的磨玻璃结节为早期肺癌,另外,因磨玻璃结节型肺癌越来越多见于传统肺癌的低危人群中,比如非吸烟者、女性等,故让人更加闻之色变,而很多人对肺磨玻璃结节的疑惑之处在于它到底严不严重,换言之,肺磨玻璃结节是不是肺癌。
本文对此将展开详细的讲解。
什么是肺磨玻璃结节?肺磨玻璃结节属于低密度亚实性肺结节的一种类型,在肺内可呈现出一个边界模糊或清楚的无一定形状的密度增高影,其内部可见血管纹理和支气管壁,因其样子与磨砂玻璃十分相似,故被称之为磨玻璃影,根据磨玻璃结节的病变范围可分为局灶性与弥漫性。
而以磨玻璃影为主要特点的肺部结节即可称之为磨玻璃结节,它是一种在肺部CT 薄层扫描下发现的病变,临床可根据结节的透明度分为三个类型,即单纯性肺磨玻璃结节,该类型病灶在医学影像上呈现的表现较为均匀;混合型肺磨玻璃结节,此类病灶在医学影像上的表现为透明度不均,简单来说就是存有少许实性成分;实性磨玻璃结节,这类病灶在医学影像上的表现几乎不透明。
临床中多种肺部疾病的CT 影像均为此类表现,而最常见的就是炎症和部分早期肺癌,而透明度不同治疗效果也不尽相同,上述三种类型的早期肺癌患者五年生存率分别可达到100%、87.6%和73.2%。
另外,肺磨玻璃结节也有良性与恶性之分,若胸部CT 结果表示肺磨玻璃结节直径在十毫米以上,则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长越大,且可逐渐形成实性成分,呈分叶状或出现毛刺。
磨玻璃密度小结节影
磨玻璃密度小结节是一种在胸部影像学中常见的病变,其特征是磨玻璃样模糊阴影,密度较正常肺组织略高,且呈结节状。
磨玻璃密度小结节的病因多种多样,可能是炎症、感染、肿瘤等多种疾病的表现。
最常见的病因包括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PF)、肺炎支原体感染、结节性硬化症、非典型肺炎、间变性肺炎以及肺部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
磨玻璃密度小结节在胸部CT上的表现多种多样,包括单发或多发结节、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边缘模糊等。
此外,CT 检查还可以显示结节的位置、分布、胸腔积液、脱气等情况,有助于进一步明确病因。
对于磨玻璃密度小结节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和病理检查结果。
首先,医生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以及体征,排除其他肺部疾病的可能性。
然后,通过胸部CT检查可以发现病灶的形态、分布和密度等信息。
最后,通过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等方式获取病理标本,明确病因。
最后,根据病因确定适当的治疗方法。
对于不同的病因,治疗方案也有所不同。
例如,对于特发性间质性肺炎,可采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对于感染性病因,应选择适当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对于肿瘤,可能需要手术切除、放疗或化疗等方式。
总之,磨玻璃密度小结节是胸部CT中常见的一种病变,其病
因多种多样。
对于这种病变的诊断和治疗,需要综合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和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判断,以确定适当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