锥套式终端锚固线夹检修作业指导书
- 格式:pdf
- 大小:1.05 MB
- 文档页数:11
承力索中心锚结安装作业指导书编制:审核:批准:2023年9月10日发布2023年9月20日实施承力索中心锚结安装作业指导书一、适用的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广铁职院铁道供电技术综合实训中心项目接触网专业承力索中心锚结安装。
二、作业准备1、内业技术准备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应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时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外业技术准备(1)承力索架设落锚已完成,补偿装置工作正常;(2)中锚下锚拉线及下锚底座已安装,锚柱顺线路倾斜度符合设计要求。
三、技术要求(1)承力索中心锚节应在承力索架设后尽快安装;(2)承力索中心锚结绳的最低点应不低于该跨承力索的最低高度,张力应严格按中心锚结安装设计图表中的张力安装;(3)中心锚结柱的腕臂应垂直于线路中心线,施工允许偏差为±10mm;(4)承力索中心锚结线夹至腕臂中心距离为200mm;(5)承力索中心锚结线夹(固定承力索与承力索中锚绳)的螺栓由线路侧穿向田野侧,长螺栓在上,短螺栓在下;固定承力索与接触线中锚绳的螺栓从上向下穿向;螺栓紧固力矩符合设计要求及产品安装说明书要求。
四、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5.1施工程序施工程序为:施工准备→安装中心锚结绳→结束。
5.2工艺流程五、施工要求1、施工准备提前测量辅助承力索绳,剪断盘好,并将起锚侧承力索锥套式终端锚固线夹按《承力索锥套式终端锚固线夹安装(拆卸)》作业指导书安装好,为安装做好准备,如下图所示:将承力索依次穿入锥筒螺栓和楔子孔内,线头露出楔子大端面约2~3mm。
将锥筒螺栓轴向移动并使楔子外锥面与锥筒螺栓内锥面贴合,轻轻敲击楔子大端面,以迫使楔子握紧承力索,承力索端头露出楔子大端面 2~3mm。
当紧固力矩达到80N.m时,锥筒螺栓有部分螺纹裸露在外属于正常情况。
分段绝缘器安装19.1.1适用范围适用于简洁链型悬挂及弹性链型悬挂接触网分段绝缘器安装调整。
19.1.2作业内容测量安装位置、测量安装高度、安装悬挂装置、安装分段绝缘器、模拟冷滑。
19.1.3施工技术标准1安装分段绝缘器悬挂装置绝缘棒时,连接的承力索锥套式终端锚固线夹应严格按承力索锥套式终端锚固线夹安装〔拆卸〕作业指导书工艺要求安装。
安装连接后,承力索张力和腕臂偏移值下锚补偿 b 值等均应保证原参数不变。
2承力索、接触线应在同一垂直平面内,并位于线路轨平面中心垂直位置施,工允许偏差为±100mm。
3接触线应平直,不得有任何弯曲扭面现象。
4安装时严禁踩踏接触线或给接触线施加外力,以保证接触线的平直度。
5连接螺栓紧固力矩应符合设计〔作业指导书〕要求,必需用力矩扳手检测达标。
6分段绝缘器安装后,应保证吊弦、定位器偏移值及坠砣b 值等原参数不变。
7分段绝缘器安装高度,严格按设计行车速度及表 1 中所要求的抬升力,用钢尺测取所安装的高度值,施工严格按此值施工,施工允许偏差为±5mm。
8分段绝缘器滑轨固定线夹的螺栓应装在长孔中。
9受电弓与分段绝缘器的接触面应与轨面平行。
10滑轨下缘应低于绝缘棒终端金具下缘 4mm,以保证接触线到滑轨和从滑轨到绝缘棒的平稳过渡,受电弓不应与滑轨端部发生撞击。
同时,受电弓滑板至少与一个滑轨始终接触。
19.1.4施工预备序号项目单位数量备注序号名称规格单位数量备注1 2 3 4分段绝缘器承力索终端锚固线夹接触线终端锚固线夹设计型号设计型号设计型号设计型号套套套盘数量按工程所需数量按工程所需数量按工程所需胶带21人员配置表1施工负责人人1全面负责2作业人员人43作业车司助人员人24防护人22材料要求3设备机具配置序号1名作业车称规格单位台数量1备带有检测弓注2作业凳0.9m 个1自制3链条葫芦3t 个14紧线器个2承力索用〔带铜丝套〕5紧线器个2接触线用〔带铜丝套〕6梅花扳手13、17 把1/17呆扳手13、17 把1/18带直套筒力矩扳手13、17 套1100N.m9激光测量仪套110 水平尺把111 断线钳弧口把112 弹簧秤20kg 个113 电工工具套514 铜槌把115 硬木块块2(1)对操作人员进展技术交底和培训,使作业人员生疏把握操作方法和技术标准,清楚安全留意事项。
棘轮补偿装置检修作业指导书1、目的:本指导书规定了北京南至天津间棘轮补偿装置的检调及更换作业程序和质量标准。
2、适用范围:本指导书适应于棘轮补偿装置的检调、更换作业。
3、所需人员、工机具、材料3.1 所需人员3.2 主要工机具3.3 主要材料设备3.4所需资料:棘轮补偿装置设备安装说明书、温度安装曲线表。
4、检修作业程序4.1 流程图4.2 作业程序及方法4.2.1 作业准备按规程要求填写工作票并交付工作领导人,工作领导人向作业组全体成员宣读工作票、分工并进行安全预想,检查工具、材料。
4.2.2 完成安全措施做好安全措施,工作领导人确认完成安全措施后,通知各作业组开工。
棘轮补偿示意图 8WL5070-11、轮体2、摆动杆3、补偿竖轴4、制动卡块 6、M24x600 螺栓7, 8, 9、M12x50六角螺栓、垫片、M12六角螺母 10, 11、垫片、M24螺母12、5x40销钉 16、防脱螺栓(两侧) 17a、带专用楔子的终端楔型线夹4.2.3 测量检查①测量a、b值是否符合标准用钢卷尺测量b值和a值:如高处不能直接测量或读数不方便,用皮尺测量棘轮轮至地面的距离d和坠砣串的高度c,计算a=d-b-c。
②补偿绳a检查是否存在散股、断股;b是否卡在轮体上或者叠加;③棘轮检查转动是否灵活。
④限制架、棘轮补偿制动装置各零部件a检查是否按规定涂油;b螺栓力矩;⑤制动装置a棘轮补偿制动卡块到棘轮的距离是否符合规定(一般为48mm);b安全抱箍距补偿绳距离是否符合规定,(一般为3mm)。
⑥坠坨a检查是否破损;b块数、叠码是否规范;c上下移动是否灵活。
4.2.4 调整4.2.4.1 a、b值过大或过小:按照安装曲线重新做回头,调整。
a、操作人员攀登上支柱中部,打好安全带,在适当的高度打上多功能紧线器并在其下方安装一个钢线卡子,防止紧线器打滑。
b、将另一装有钢丝套子的紧线器装在坠砣杆上,必要时可卸掉1—3块坠砣,挂在手扳葫芦。
附件:全面检查作业指导书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 本指导书按照状态修的管理方法而制定。
1.2 本指导书规定了接触网全面检查作业程序和质量标准。
1.3 本指导书适用于接触网全面检查作业。
2 全面检查目的全面检查具有巡视检查和保养维护的双重职能。
巡视检查内容包括不易通过间接测量手段掌握设备运行状态的所有项目,如接触悬挂、附加悬挂及支撑装置的内在质量,螺栓是否紧固等。
保养维护内容主要是在巡检过程中必要的防腐处理、注油和零部件的紧固、更换等。
全面检查可以在轨道作业车的作业平台上、车梯或支柱上进行。
3 全面检查安全措施3.1 高空作业必须设专人监护。
作业时必须把安全带扎到可靠位置。
3.2 车梯、安全带、工具应按规定检修、试验,妥善保管,使之经常保持良好状态。
冰、雪、霜、雨等天气条件下,接触网作业用的车梯、梯子以及检修车应有防滑措施。
3.3 车梯、安全带、工具在使用前应进行检查,确认良好方可使用。
3.4 车梯作业时,应指定车梯负责人,工作台上的人员不得超过2名,所有零件、工具等均不得放置在工作台台面上。
使用的小型工具、材料应放置在工具材料袋内。
作业中应使用专门的用具传递工具、零部件和材料,不得抛掷传递。
3.5 推动车梯要服从工作台上人员的指挥,作业台上有人时,车梯推行速度不得超过5km/h,并不得发生冲击和急剧起、停车。
3.6 车梯在曲线上、坡道上或遇大风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倾倒、滑移。
人员不得位于线索受力方向的反侧,并采取防止线索滑脱的措施。
在曲线区段进行接触网悬挂的调整工作时,要有线索滑跑的后备保护措施。
作业结束后,车梯不得就地存放,须稳固在建筑限界以外不影响了望信号的地方。
3.7 各部螺栓应按标准力矩紧固(见附件)。
3.8 使用接触网作业车进行巡检的要求:3.8.1车辆在运行期间,人员不得飞上飞下。
乘坐轨道车平板时,应坐好扶稳,不得将身体超出平板车以外。
作业平台严禁向未封锁的线路侧旋转。
3.8.2检修作业车移动或作业平台升降、转向时,严禁人员上、下。
第十二章中心锚结检修作业指导书一、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接触网中心锚结检修作业。
二、作业准备1.人员准备(1)梯车作业人员不少于6人(2)作业车作业组不少于3人2.仪器、仪表准备3.工具、材料准备6 可调式力矩扳手20-100N.m 套 27 钢丝钳200 把 18 大绳16m 根 19 滑轮 1.5T 个 110 接触线中心锚结线夹H型套 111 承力索中心锚结线夹各种型号套 212 接触线中锚辅助绳JTMH-70 米213 承力索中锚辅助绳各种型号米12014 中锚压接套装套 13.劳保用品:序号工具名称型号单位数量备注1安全帽-顶62安全带双钩根2三、技术标准两跨式防断中心锚结安装示意图1——接触线中心锚结线夹,2——承力索中心锚结线夹,3——中锚绳钳压管,4——接触线中锚辅助绳,5——承力索中锚辅助绳,6——双槽承力索座,7——吊弦软横跨两跨式防窜中心锚结安装示意图1——接触线中心锚结线夹,2——承力索中心锚结线夹,3——中锚绳钳压管, 4——接触线中锚辅助绳,5——悬吊滑轮,6——承力索中锚辅助绳,7——吊弦三腕臂两跨式防窜中心锚结安装示意图1.承力索中心锚结(1)承力索中心锚结辅助绳应安装在平腕臂上的双槽承力索座内,承力索在悬挂点必须安装有承力索预绞式保护条,在悬挂点两侧各安装2个承力索中锚线夹,线夹距悬挂点中心距离为200mm ,两线夹间距100mm 。
承力索中心锚结线夹腕臂 支撑装置 接触线承力索 中锚辅助绳承力索承力索中心锚结线夹承力索中心锚结辅助绳承力索双槽承力索座(2)承力索中心锚结线夹螺栓穿向:承力索座处螺栓由线路侧穿向田野侧。
(3)承力索中心锚结辅助绳不得有断股、散股现象,应与中心锚结范围内承力索同型号,该区段处承力索不得有接头和补强,(4)承力索中心锚结辅助绳驰度应略高于该处承力索的驰度,同时弛度应满足在最低温度时不致使腕臂存在抬高趋势,与附加导线绝缘距离满足要求。
强风区接触网锥套式终端锚固线夹安装工艺及质量控制要点徐开文【摘要】Taking the Sanshili wind zone OCS in the Lanzhou-Xinjiang railway electrification project as an example,con-sidering the stringent requirements of OCS critical stress parts for electrified railway in strong wind area,this paper studies and analyses the installation technology and quality factors of cone-type terminal anchor clamp of high tension catenary wire in actual construction situation for strong wind environment,and systematically summaries the main quality control points from raw material,organization management,construction technology etc.%以兰新铁路电气化工程三十里风区接触网工程为研究对象,基于强风地区恶劣气象条件对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关键受力零部件的苛刻要求,对强风环境下大张力接触网承力索锥套式终端锚固线夹的施工安装工艺和质量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分析,并结合现场具体施工实践,从原材料、组织管理、施工工艺等几个方面系统地总结了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期刊名称】《铁道建筑技术》【年(卷),期】2015(000)006【总页数】4页(P83-86)【关键词】强风区;接触网;锥套式终端锚固线夹;质量控制【作者】徐开文【作者单位】中国铁建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004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225接触网锥套式终端锚固线夹近年来在国内铁路电气化工程(京郑线、湘黔线、武广线、株六线等)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积累了较多的施工和运营维护经验。
锚段关节式分相检修作业指导书1、目的:本指导书规定了锚段关节式分相的检修作业程序、检修标准。
2、适用范围:本指导书适用于京津城际的锚段关节式分相绝缘器的检修作业。
3、所需人员、主要工机具、材料3.1组织3.2 主要工机具3.3 主要材料、设备4、检修程序4.1流程图4.2方法4.2.1 作业准备按规程要求填写工作票并交付工作领导人,工作领导人向作业组全体成员宣读工作票、分工并进行安全预想,检查工具、材料。
4.2.2 完成安全措施做好安全措施,工作领导人确认完成安全措施后,通知各作业组开工。
4.2.3测量检查①转换柱、中心柱处承力索的垂直、水平间距。
用接触网多功能检测仪,测量转换柱、中心柱非工作支承力索高度H1和工作支承力索高度H2,计算出非工作支承力索抬高量:△H=H1-H2。
用接触网多功能检测仪,测量转换柱、中心柱非工作支承力索拉出值a1和工作支承力索拉出值a2,计算出两支承力索的水平间距:△a=a1-a2。
②转换柱、中心柱处接触线的垂直、水平间距。
用接触网多功能检测仪,测量转换柱、中心柱非工作支接触线高度H1和工作支接触线高度H2,计算出非工作支接触线抬高量:△H=H1-H2。
用接触网多功能检测仪,测量转换柱、中心柱非工作支接触线拉出值a1和工作支接触线拉出值a2,计算出两支接触线的水平间距:△a=a1-a2。
③两中心柱间接触线等高位置、等高值及偏移值。
用接触网多功能检测仪,在两中心柱跨中位置测量两工作支接触线高度H1、H2,计算出两接触线的等高值:△H=H1-H2。
用接触网多功能检测仪,在两中心柱跨中位置测量两工作支接触线拉出值a1、a2,保证两支接触线在最大风偏时跨中偏移值符合标准值。
顺线路方向水平移动接触网多功能检测仪,找出实际等高位置。
④定位器坡度。
1)用水平尺测量定位器坡度:将水平尺放在定位器上方,调平同时用钢卷尺测量出高度差,计算出定位器坡度(mm/m)=两点高度差/水平尺长度。
编号:版本号:高速铁路接触线终端锚固线夹检修作业指导书编制:××审核:××批准:××××××-××-××发布××××-××-××实施××供电段(章)修订记录高速铁路接触线终端锚固线夹检修作业指导书1 适用范围1.1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高速铁路接触线终端锚固线夹检测、全面检查保养。
1.2 检测、检查保养:36个月。
2 编制依据2.1《高速铁路接触网安全工作规则》(铁总运[2014]221号)2.2《高速铁路接触网运行维修规则》(铁总运[2015]362号)2.3《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铁总科技[2014]172号)2.4《上海铁路局供电处关于公布供电系统班组专业台账样张的通知》(供安设函[2016]47号)2.5设计文件、设备说明书和安装图3 检测、检查保养项目3.1 外观检查3.2参数测量3.3检调及更换4 关键安全风险卡控根据作业现场实际情况落实好触电伤害、高空坠落、物体打击、车辆伤害、作业车运行安全、道路交通安全等风险项点的防控措施,对该设备检修过程中存在的关键安全风险提示如下:4.1作业人员不宜位于线索受力方向的反侧,并采取防止线索滑脱的措施。
4.2在拆卸手扳葫芦时,不能一步拆除到位,松开手扳葫芦后,让终端锚固线夹带上工作张力后,一定要对线夹进行检查,并进行复紧,避免在手扳葫芦完全拆卸后接触线从线夹中抽脱。
5 作业流程图1 接触线终端锚固线夹检修作业流程图6 工具、材料和人员要求表1 人员要求注明:其它作业人员根据现场实际需要配置。
表2 携带工具表3 材料准备序号名称规格单位数量备注1 接触线终端锚固线套2 依现场实际选用2 开口销个若干依现场实际选用3 铁线φ4.0 kg 若干7 作业内容及标准7.1 外观检查7.1.1终端线夹本体检查(1)检查接触线终端锚固线夹本体是否有裂纹,连接处线索是否受损、是否变形。
分段绝缘器安装19.1.1适用范围适用于简单链型悬挂及弹性链型悬挂接触网分段绝缘器安装调整。
19.1.2作业内容测量安装位置、测量安装高度、安装悬挂装置、安装分段绝缘器、模拟冷滑。
19.1.3施工技术标准1安装分段绝缘器悬挂装置绝缘棒时,连接的承力索锥套式终端锚固线夹应严格按承力索锥套式终端锚固线夹安装(拆卸)作业指导书工艺要求安装。
安装连接后,承力索张力和腕臂偏移值下锚补偿 b 值等均应保证原参数不变。
2承力索、接触线应在同一垂直平面内,并位于线路轨平面中心垂直位置,施工允许偏差为±100mm。
3接触线应平直,不得有任何弯曲扭面现象。
4安装时严禁踩踏接触线或给接触线施加外力,以保证接触线的平直度。
5连接螺栓紧固力矩应符合设计(作业指导书)要求,必须用力矩扳手检测达标。
6分段绝缘器安装后,应保证吊弦、定位器偏移值及坠砣 b 值等原参数不变。
7分段绝缘器安装高度,严格按设计行车速度及表 1 中所要求的抬升力,用钢尺测取所安装的高度值,施工严格按此值施工,施工允许偏差为±5mm。
8分段绝缘器滑轨固定线夹的螺栓应装在长孔中。
9受电弓与分段绝缘器的接触面应与轨面平行。
10滑轨下缘应低于绝缘棒终端金具下缘 4mm,以保证接触线到滑轨和从滑轨到绝缘棒的平稳过渡,受电弓不应与滑轨端部发生撞击。
同时,受电弓滑板至少与一个滑轨始终接触。
19.1.4施工准备1人员配置表(1)对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培训,使作业人员熟悉掌握操作方法和技术标准,清楚安全注意事项。
并进行样板安装,作业人员应通过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2)提前向线路临管单位运输部门提报封闭要点施工计划。
施工前应将作业车停放在需作业区间的邻近车站。
(3)根据施工计划,从库房领取所需安装材料,并进行外观质量及规格型号检查确认。
(4)将施工所需材料和工具提前装在安装作业车上。
19.1.5施工程序图 19.2.5-1 工序流程图2 操作要点(1)测量安装位置1)安装人员在封闭线路施工当天提前 20 分钟到达车站并上作业车做好准备。
第二章承力索检修作业指导书一、适用范围适用于普铁承力索检修作业。
二、作业准备:(一)人员:作业车作业8人,车梯作业12人。
(二)工、机具:激光接触网检测仪、钢卷尺、力矩扳手、扭面器、钢丝套、滑轮、手锤、橡胶锤、绝缘绳、紧线器、手扳葫芦、断线钳、螺丝刀、钢丝钳、安全用具、防护用具、照明用具、通讯工具等(根据具体项目需要携带相应工、机具)。
(三)材料:终端锚固线夹(2个)、连接板、螺栓型电联结线夹(2个)、电联结线、铜绑扎线(根据具体项目需要携带相应的材料)。
(四)资料:接触网平面图。
三、检修标准(一)承力索位置标准值:直链型悬挂,位于接触线正上方。
曲线区段承力索与接触线之间的连线垂直于轨面连线。
安全值:直线区段允许误差150mm;曲线区段允许向曲线内侧偏移100mm。
限界值:标准值±200mm。
(二)承力索损伤程度承力索不允许有断股(承力索断股或损伤3股及以下时,可进行补强,超过3股时,做接头)、散股。
承力索损伤后不能满足该线通过的最大电流时,若系局部损伤,可以加电气补强线,若系普遍损伤则应更换;承力索损伤后不能满足规定的机械强度安全系数时,可以加补强线或切除损坏部分重新接续,若系普遍磨损伤则应更换;一个锚段内承力索接头和断股补强的总数量为:锚段长度800m以下时接头数量2个,锚段长度800m以上时接头数量4个(不包括分段、分相及下锚接头)。
接头距悬挂点应不小于2m,同一跨距内不允许有两个接头。
(三)极限温度条件下交叉跨越线索间距不足200mm的处所应加装等位线,等位线应与被连接线索材质相同,截面积不小于25mm2;定位管吊线与另一支接触悬挂线索的空间距离不得小于100mm。
四、作业程序(一)检查内容1. 检查承力索悬挂点处线索固定情况。
2. 检查承力索有无断股、散股、锈蚀、烧伤。
3. 检查承力索位置是否符合规定。
4. 检查承力索接头是否符合规定。
5. 检查两悬挂间线索与线索(或零部件)的空间距离是否符合规定。
文件编号:作业指导书( 锚具检测)编写: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受控状态:持有者姓名:分发号:持有者部门: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省交通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目录一、锚具、夹具硬度试验(ZY02-1001-2008)1、检测设备及开展项目2、主要技术要求3、仪器设备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4、试验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5、检测数据处理6、测量不确定度报告7、原始记录8、检测报告二、锚具锚固系数试验(ZY02-1002-2008)同上三、锚具疲劳性能试验(ZY02-1003-2008)同上四、锚具周期荷载试验(ZY02-1004-2008)同上五、锚具辅助性试验(ZY02-1005-2008)同上一、锚具、夹具硬度试验(ZY02-1001-2008)1.检测设备及开展项目2 主要技术要求2.1环境要求试验一般在10~35℃室温进行。
对于精度要求较高的试验,室温应控制在23±5℃。
2.2硬度试验要求1.被测试件的表面应平整光洁,试件的支承面与试台保证良好密合。
2.试件应稳定地放在试台上,试验过程中试件不得移动,确保试验力垂直加于试件上。
3.在每个试样上的试验点数应不少于四点(第一点不记)。
4.被测试件最小厚度的确定取决于预期硬度值,试样或试验层厚度:洛氏硬度试验应不小于e的十倍,维氏硬度试验至少应为对角线长度的1.5倍。
试验后试件背面不得有显著变形痕迹。
5.在试验过程中,试验装置不应受到冲击和震动。
6.维氏硬度压痕对角线长度范围为0.020~1.400mm。
2.3其它要求1.应从每批中抽取5%的锚具零件且不应少于5套,按产品设计规定的表面位置和硬度范围做硬度检验。
2.有一个零件不合格时,则应另取双倍数量的零件重做检验;仍有一个不合格时,则应对本批产品逐个检验,合格者方可进入后续检验组批。
3.仪器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3.1 HBRVU—187.5型布洛维光学硬度计操作规程1.接通电源,调整开关至所需位置。
架空地线终端锚固线夹检修工艺1 前言1 前言本标准由沈阳地铁运营分公司机电中心供电部接触网专业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沈阳地铁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机电中心供电部接触网专业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本标准版本号为第1版、第0次修订本标准2010年X月XX日首次发布本标准从2010年X月XX日起实施2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沈阳地铁一号线柔性接触网架空地线终端锚固线夹(CJL27(T120))的检修作业相关流程、工艺标准等。
3 引用标准本工艺标准除采用了沈阳地铁一号线牵引供电系统、接触网系统技术规格书、施工设计图纸和验收标准外,还遵守以下标准:《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Q/SDYJ.O-Ⅲ-YY.JD.GD.005-2010.A同时参考以下文件:《架空地线终端锚固线夹安装使用说明书》4 架空地线终端锚固线夹检修流程及工艺标准4.1准备工作4.1.1人员:6-8人。
4.1.2工具:450mm活动扳手、扭矩扳手、手钳、钢锯、3吨、6吨手扳葫芦、楔形紧线器、煨弯器、3吨或6吨拉力带、3m钢卷尺、断线钳、平锉刀。
4.1.3材料:架空地线终端锚固线夹(CJL27(T120))如图一所示、白棉布、砂纸。
4.2检修标准4.2.1检查架空地线终端锚固线夹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螺栓销等连接件是否牢固可靠。
架空地线与线夹间有无滑移。
画线标记是否明显。
4.2.2测量锥筒螺栓六方内端面与终端双耳螺口端面之间的距离不大于6mm。
4.2.3检查锥筒螺栓六方端头的架空地线标记线位置是否与安装记录一致。
4.3检修方法若架空地线与线夹间有滑移、锥筒螺栓六方内端面与终端双耳螺口端面之间距离大于6mm,或锥筒螺栓六方端头的架空地线标记线位置与安装记录不一致,应拆开检查,重新安装。
4.3.1安装前准备工作⑴根据安装示意图或装配图材料表检查架空地线终锚线夹各零部件是否齐全;检查零件是否有影响使用的质量缺陷或变形;紧固件之间的配合是否灵活,各零部件规格是否一致。
终锚线夹内、外表面应无金属屑,无毛刺。
锚具检验作业指导书1、检验频次每批不大于2000套同厂家、同品种、同规格、同批号锚具2、检测项目⑴、外观、硬度、锚固效率系数、极限拉力总应变、锚口摩阻、喇叭口摩阻⑵、外观检查每批抽检10%且不少于10套,从每批中抽10%的锚具检查外观质量和外形尺寸并按产品技术条件确定是否合格,当有一套表面有裂纹时,则本批应逐套检查,合格才能进入后续检验组批。
硬度试验每批抽检5%且不少于5套,按产品设计规定的表面位置和硬度范围做硬度检验,有一个零件不合格时,则应另取双倍数量的零件重做检验;仍有一件不合格时,则应对本批产品逐个检验,合格者方可进入后续检验组批委外检测,其余指标委外检测3、检测仪器洛氏硬度计4、检测评定依据《预应力混凝土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14370-2007)5、外观检验如表面无裂纹,影响锚固能力的尺寸符合设计要求,应判断为合格,如尺寸有1套超过允许偏差,则应另取双倍数量重做检验,如仍有1套不符合要求,则应逐套检查,合格方可使用,如发现一套有裂纹,即应对全部产品进行逐件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6、硬度试验⑴、试样:①试样表面应光滑平坦,无氧化皮及外来污物,尤其不应有油脂,建议试样表面粗糙度Ra不大于0.8μm,产品或材料标准另有规定除外。
②试样的制备应使受热或冷加工等因素对表面的影响减至最小。
③试验后试样背面不应出现可见变形。
,对于用金钢石圆锥压头进行试验,试样或试验厚度应不小于残余压痕深度的15倍。
⑵、洛氏硬度标尺⑶、试验方法①试验一般在10℃~35℃室温进行,对于温度要求严格的试验,应控制在(23±5)℃之内。
②试样应平稳地放在刚性支承物上,并使压头轴线与试样表面垂直,以避免试样产生位移。
③使压头与试样表面接触,无冲击和振动地施加初试验力F0,初试验力保持时间间不应超过3S。
④无冲击和振动地将测量装置调整至基准位置,从初试验力F0施加至总试验力F的时间不小于1S且不大于8S。
北京供电段
承力索终端锚固线夹安装作业指导书
2009-01-01 发布 2009-01-01 实施
承力索终端锚固线夹安装作业指导书
1 检修标准
1.1 铁运[2007]69号文件《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
1.2 京铁机[2007]233号文件《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补充细则》、《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实施细则》
2 准备工作
2.1 人员:10—12人
2.2 工具:轨道作业车(梯车)、断线钳(钢锯)、活口扳手(450mm)、扭力扳手、安全用具、防护用具
2.3 材料:承力索终端锚固线夹、绑线、钢锯锯条
3 安装步骤
3.1 将承力索用绑线绑固后,用锯(断线钳)整齐锯断。
3.2 将终端锚固线夹拆散。
3.3 将锥筒螺栓套入承力索断头,有丝扣端向外。
3.4 仔细剥开承力索外层12根钢丝(铜线绞线),剩中间7根组成内心,内心不得散股。
3.5 将楔子由细端开始穿入承力索内心,内心不能出头,距宽端口距离约2-3mm。
外12根剥开线均匀布置在楔子外锥形面上,但不能嵌入楔子的两个沟槽。
3.6 握住楔子及线索,使不再变动,将锥筒螺栓轻推,套住楔子,受力后用小锤慢慢均匀敲打,直至嵌紧不再滑脱。
3.7 将终端双耳拧到锥筒螺栓上,拧紧到末端,紧固力矩为80N.M。
3.8 确认承力索未抽出,无异常,将终锚线夹与其它下锚件连接,装销钉、开口销。
附件:接触网连接螺栓紧固力矩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