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_护理道德教育和修养
- 格式:ppt
- 大小:3.07 MB
- 文档页数:39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职业道德与药学伦理学》教学辅导(6)第十一章教育修养和评价辅导一、医学道德教育(一)医学道德教育的含义医学道德教育是指为了使医务人员自觉地履行医德义务,而对其进行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医学道德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系统教育活动。
(二)医学道德教育的意义医学道德教育是培养全面、合格的医学人才的重要手段,也是形成良好医德医风的重要环节和促进医学科学发展的重要措施,因此对医疗实践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三)医学道德教育的过程医学道德教育的过程是从提高医务人员的医德认识开始,进而陶冶其医德情操,锻炼医德意志,形成医德信念,最终养成良好的医德行为和习惯。
这一过程是符合人的认知规律的,下面予以具体说明。
1.提高医德认识:医德认识是对医德关系以及调节这些关系的原则、规范的认知、理解和接受。
认识是行为的先导,因此提高医务人员的医德认识水平是医德教育的首要环节。
2.培养医德情感:医德情感是对医疗卫生事业及病人所产生的爱恨、喜恶态度及其履行医德要求后的内心体验和自然流露。
医德情感是产生行为的内在动力,因此培养医务人员的医德情感是医德教育的重要环节。
3.锻炼医德意志:医德意志是指在履行医德义务过程中,自觉克服困难和障碍的毅力。
医德意志是行为的杠杆,因此锻炼医务人员的医德意志是医德教育的关键环节。
4.树立医德信念:医德信念是根据医德认识、医德情感和医德意志而确立起来的对医德理想、目标坚定不移的信仰和追求。
医德信念是推动医务人员产生医德行为的动力,是认识转化为行为的中介环节。
因此,着力于医务人员医德信念的树立是医德教育的中心环节。
5.养成良好的医德行为习惯:医德行为习惯是在医德认识、医德情感、医德意志和医德信念的支配下,形成的一种经常的、持续的、自然而然的行为活动习惯。
医德行为习惯是医德教育的目的,也是衡量一个医务人员医德水平的高低标志。
因此,使医务人员养成良好的医德行为习惯是医德教育的最终环节。
(四)医学道德教育的特点1.理论性与实践性2.同时性与多端性3.长期性与渐进性(五)医学道德教育的原则1.目的性原则:是指医德教育必须明确教育的目标和方向,即培养具有什么样医德品质的人的问题。
《护理伦理学》教学大纲Nursing Ethics课程代码:学时:学分:理论学时:32实验或讨论学时:0适用专业:护理学课程性质:必修撰稿人:审定人:一、课程说明(一)课程性质、地位与任务1.课程性质护理伦理学是一门护理学与伦理学相交叉的边缘学科,是研究护理职业道德的科学。
即运用一般伦理学的原理和道德原则,来解决与调整护理护理实践和护理科学发展中人们相互间、护理学写社会间关系的一门课程,是为培养和检验学生掌握护理伦理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基础课程。
2.课程地位护理伦理学课程是全国高等教育护理学专业必修课,是为培养护理从业者的护理伦理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护理伦理学是以伦理学的基本原理为指导,研究护理职业道德的一门科学。
护理职业道德具有全人类性与人道性、继承性与时代性、规范性与可操作性的特点。
因为护理伦理学是护理学与伦理学相交叉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所以它与护理学、伦理学既有相通的地方,而又有明显的区别。
因此,在教学及考核时应充分体现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3.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具备从事护理专业所必需的护理伦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和基本技能,理解和运用护理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规范和范畴,掌握护理职业活动中的具体伦理规范,并自觉在实践中进行伦理行为的正确选择和评价,接受护理伦理教育、监督和考核,进行护理伦理修养,从而树立起一切为人病人和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健康事业服务的崇高思想,把学生培养成品学兼优的高素质的应用型的护理工作者。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了解护理伦理学产生发展的概况,理解护理伦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及护理伦理学的基础理论,掌握护理伦理学的基本原则,具体原则、基本规范和基本范畴,以及具体护理职业活动中的伦理要求,自觉运用护理伦理学的基本理论来指导、调整自己的行为;掌握必要的人文科学知识,成为具有参与、竞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提高在医疗护理实践中的人际沟通能力,学会处理和调整各种护理关系;能对护理伦行为进行正确评价和选择,能自觉进行护理伦理修养,接受护理伦理教育、监督和考核。
《护理伦理学》理论课教学大纲【供护理学专业使用】一、前言护理伦理学是一门涉及范围广和整体性强的学科,主要研究护理伦理学的历史发展、理论基础,护理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规范、范畴,护士护理工作、科研道德临床医学伦理难题,护理道德教育、修养和评价的内容。
通过护理伦理学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护理道德新课题,掌握护理道德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规范,学会运用基本原理,对护患关系、护际关系及社会之间的关系能正确处理,形成良好的护理道德品质和较强的分析、解决临床护理伦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活动主要采用讲授、自修、电教、案例讨论、等方式进行。
采用理论考试、二、理论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章绪论[教学时数]2学时[目的和要求]掌握基本概念、熟悉护理伦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意义,了解护理伦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以及学习护理伦理学的方法。
[教学内容要点]1、背诵道德的涵义、构成要素及类型2、陈述职业道德的涵义、基本要素及特点3、复述伦理学的涵义、类型4、背诵护理伦理学的概念5、描述护理伦理学的研究内容6、区分道德现象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7、理解道德概念的几个方面8、总结道德的特征9、解释护理道德的本质及特殊性10、简述职业道德的形成和发展过程11、区分伦理学各类型之间的关系12、理解护理伦理学的研究内容13、区分护理伦理学与相关人文学科的关系14、举例说明学习护理伦理学的方法15联系个人护理实践、谈谈学习护理伦理学的意义第二章护理伦理学的历史发展[教学时数]2学时[目的和要求]掌握基本概念、熟悉古代护理道德的产生和概况、近现代护理道德的发展和护理伦理学的诞生、了解当代护理伦理学的现状与展望。
[教学内容要点]1、列出古代中国、印度、希腊、阿拉伯对护理道德形成贡献较大的代表人物。
2、陈述秋瑾、毛泽东对护理道德的论述。
3、背诵生命伦理学涵义。
4、复述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性质和作用。
5、总结中国古代的优秀医护道德传统。
6、列举南丁格尔对现代护理道德发展的贡献。
《护理伦理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2120051课程名称:护理伦理学学分:1.0总学时:20学时理论学时:16学时实验学时:4学时适应专业:护理学教材:1.护理伦理学,尹梅主编, 第一版, 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 人民卫生出版社参考教材:1.护理伦理学,马家忠主编,中国中医中药出版社2.医学与人文,钟明华主编,广东人民出版社3.生命伦理学,沈铭贤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护理伦理学课程是全国高等教育护理学专业必修课,是为培养护理从业者的护理伦理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护理伦理学是以伦理学的基本原理为指导,研究护理职业道德的一门科学。
护理职业道德具有全人类性与人道性、继承性与时代性、规范性与可操作性的特点。
因为护理伦理学是护理学与伦理学相交叉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所以它与护理学、伦理学既有相通的地方,而又有明显的区别。
因此,在教学及考核时应充分体现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本课程的总任务是: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护理伦理学地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了解护理道德发展中地难题,培养、提高职业道德品质和分析、解决临床护理伦理问题地能力,以便毕业后能够较好地适应护理工作和护理学发展的需要。
二、课程基本要求1.基本理论与知识(1)掌握护理道德规范体系,医德规范的建设及护理伦理素质的养成。
(2)熟悉护理伦理学的基本规范、护理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各科室病人的伦理要求,护理学前沿问题研究中的伦理、人体研究的伦理审查,护理管理的伦理原则、医院护理管理者的道德素质。
2.基本技能提高护生的道德素质,要求学生能运用护理伦理学知识应用到临床实践过程中。
三、考核1、考核方式:理论考试(笔试)2、成绩构成:理论考试100%四、实验要求实验课采取老师指导,学生练习的方法,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
五、课程的基本内容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护理伦理学的概念、护理伦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2.熟悉道德、伦理和伦理学的关系、护理道德和护理伦理学的关系;3.了解护理伦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以及学习护理伦理学的方法;[教学时数] 2学时[教学内容]1.道德与伦理学(1)道德、伦理学;2.护理伦理学概述(1)护理道德与护理伦理学;(2)护理伦理学的研究对象;3.护理伦理学与相关学科关系(1)护理伦理学与护理学;(2)护理伦理学与护理心理学;(3)护理伦理学与社会学;(4)护理伦理学与法学;(5)护理伦理学与美学;4.学习护理伦理学的意义和方法(1)学习护理伦理学的意义;(2)学习护理伦理学的方法;[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提问、讨论[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第二章护理伦理学的发展与展望[目的要求]1.掌握我国古代医护道德的传统和南丁格尔对护理道德的贡献;2.熟悉近现代护理道德的发展和护理伦理学的诞生;3.了解古代和欧洲中世纪护理道德的产生和概况,新时期护理伦理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教学时数] 2学时[教学内容]1.护理伦理的历史回顾(1)护理伦理的起源;(2)护理伦理思想的发展;(3)护理伦理体系的确立;2.我国护理伦理的现状(1)护理工作的特点;(2)我国护理伦理现状;(3)新时期护理伦理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提问、讨论[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第三章护理伦理学的理论基础[目的要求]1.掌握生命神圣、质量、价值论及医学人道主义含义和意义;2.熟悉义务论、功利论;[教学时数] 2学时[教学内容]1.生命论(1)生命神圣论;(2)生命质量论;(3)生命价值论;(4)生命三论的综合运用;2.义务论(1)义务论是什么;(2)义务论的特征及其现代价值;(3)医护实践中的义务论;3.美德论(1)美德论是什么;(2)美德论的历史命运;(3)医护实践中的美德论;4.人道论(1)人道论是什么;(2)人道论的历史发展;(3)医学人道论的核心思想;5.功利论(1)功利论是什么;(2)功利论的历史发展;(3)功利论的基本思想;(4)对功利论的评价;[教学方法]案例讲授、提问、讨论[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第四章护理伦理学的规范体系[目的要求]1.掌握伦理学的具体原则以及护士权利、义务、情感、审慎的内容和良心、义务、情感、审慎对护士行为的作用;2.熟悉护理伦理学的基本规范、护理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3.了解护理道德规范的作用、护理伦理学范畴的界定及其意义;[教学时数] 4学时[教学内容]1.护理伦理学的基本原则(1)护理伦理基本原则的概念;(2)护理伦理学的具体原则;2.护理伦理学的基本规范;(1)护理伦理学的基本规范;(2)护理道德规范的作用;(3)护理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3.护理伦理学的基本范畴(1)护理伦理学范畴的界定及其意义;(2)护理伦理学的基本范畴;[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提问、讨论[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第五章护理关系伦理(一)[目的要求]1.掌握护患关系的特征、护患冲突的调适原则;2.熟悉护患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护患沟通技巧、护患冲突的特征;3.了解护患关系的性质、沟通的概念及其类型;[教学时数] 1学时[教学内容]1.护患关系伦理概述(1)护患关系的性质;(2)护患关系的特征;(3)护患双方的权利与义务;2.护患沟通伦理(1)沟通的概念及其类型;(2)影响沟通的因素;(3)护患沟通的技巧;3.护患冲突及其调适(1)护患冲突的概念及类型;(2)护患冲突的特征;(3)护患冲突的调适原则;[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提问、讨论[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第六章护患关系伦理(二)[目的要求]1.掌握护医关系的模式、建立和谐护医关系的伦理原则、护际关系合作的道德要求;2.熟悉影响护医关系的心理因素、和谐护医关系的重要性、护医工作配合中的矛盾;3.了解护理人员与社会公关关系的伦理;[教学时数] 1学时[教学内容]1.护医关系伦理(1)护医关系的模式;(2)和谐护医关系的重要性;(3)影响护医关系的心理因素;(4)护医工作配合中的矛盾;(5)建立和谐护医关系的伦理原则;2.护际关系伦理(1)同科室护理人员关系及伦理;(2)科室间护理人员关系及伦理;(3)护理人员与护工之间的关系及伦理;(4)护理人员与实习护生的人际关系及伦理;3.护理人员与社会公共关系伦理(1)护理人员与社会公共关系的特殊性;(2)护理人员与社会公共关系的伦理准则;[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提问、讨论[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第七章护理实践伦理(一)[目的要求]1.掌握门诊、急诊、病房的伦理要求;2.熟悉社区、公共卫生护理的伦理要求;3.了解门诊、急诊、病房社区、公共卫生护理;[教学时数] 1学时[教学内容]1.门、急诊护理伦理(1)门诊护理伦理;(2)急诊护理伦理;2.病房护理伦理(1)病房护理的特点;(2)病房护理的伦理问题;(3)病房护理的伦理要求;3.社区护理伦理(1)社区护理的概念与特点;(2)社区护理的伦理问题;(3)社区护理的伦理要求;4.公共卫生护理伦理(1)公共卫生护理的任务与特点;(2)公共卫生的护理伦理问题;(3)公共卫生护理的伦理要求;[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提问、讨论[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第八章护理实践伦理(二)[目的要求]1.掌握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老年护理手术病人护理、癌症病人、临终病人的伦理问题;2.熟悉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老年护理手术病人护理、癌症病人、临终病人的伦理要求;3.了解熟悉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老年护理手术病人护理、癌症病人、临终病人的一般特点;[教学时数] 1学时[教学内容]1.妇产科病人的护理伦理(1)妇产科护理的特点;(2)妇产科护理的伦理问题;(3)妇产科护理的伦理要求;2.儿科病人的护理伦理(1)儿科护理的一般特点;(2)儿科护理中的伦理问题;(3)儿科护理的伦理要求;3.老年病人的护理伦理(1)老年护理的一般特点;(2)老年护理中的伦理问题;(3)老年护理的伦理要求;4.手术病人的护理伦理(1)手术病人的一般特点;(2)手术病人护理中的伦理问题;(3)手术病人护理的伦理要求;5.癌症病人的护理伦理(1)癌症病人的心理反应特点;(2)癌症病人的心理干预措施;(3)护士对癌症病人关系和支持的表达;(4)癌症病人的护理伦理;6.临终病人的护理伦理(1)临终病人护理的一般特点;(2)临终病人护理伦理;(3)临终关怀及其伦理要求;[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提问、讨论[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第九章护理科研伦理[目的要求]1.掌握人体试验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学的基本原则、知情同意伦理准则;2.熟悉护理学前沿问题研究中的伦理、人体研究的伦理审查;3.了解护理科研伦理概述、医学研究国际伦理准则的发展历程;[教学时数] 1学时[教学内容]1.护理科研伦理概述(1)护理科研的特点与护理科研伦理的意义;(2)护理科研伦理准则;2.人体试验的护理伦理(1)医学研究国际伦理准则的发展历程;(2)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学的基本原则;(3)知情同意伦理准则;(4)人体研究的伦理审查;3.护理学前沿问题研究中的伦理(1)整体护理伦理;(2)人工辅助生殖技术护理伦理;[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提问、讨论[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第十章护理伦理决策、评价、管理与伦理[目的要求]1.掌握护理伦理难题、医学道德评价的方式2.熟悉护理管理的伦理原则、医院护理管理者的道德素质3.了解护理道德评价的内涵和标准,护理道德评价依据,护理伦理决策,医院管理伦理在现代医院管理中地位和作用[教学时数] 4学时[教学内容]1.护理伦理决策(1)护理伦理决策(2)护理伦理难题(3)正确进行护理伦理决策2.护理道德评价(1)护理道德评价的内涵和标准;(2)护理道德评价的依据;(3)医学道德评价的方式;3.护理管理伦理(1)医院管理伦理在现代医院管理中地位和作用;(2)护理管理伦理原则;(3)医院护理管理者的道德素质;[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提问、讨论[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第十一章护理道德教育和修养[目的要求]1.掌握护理道德教育的过程、特点、原则及护理道德的理想和护理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掌握护理道德评价的意义、标准和依据;2.熟悉护理道德教育与护理道德修养的关系及意义;熟悉护士行为的道德责任和护理道德评价的方式;3.了解护理道德教育的方法和护理道德的境界;[教学时数] 4学时[教学内容]1.护士的道德行为与道德品质(1)德性的养成;(2)护士的道德行为与道德品质;2.护理道德教育(1)护理道德教育的含义;(2)护理道德教育的过程;(3)护理道德教育的原则;(4)护理道德教育的方法;3.护理道德修养(1)护理道德修养的含义;(2)护理道德修养的特点;(3)护理道德修养的必要性;(4)护理道德修养的内容;(5)护理道德修养的境界;(6)护理道德修养的方法;(7)护理道德修养的意义;[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提问、讨论[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护理伦理学》由护理伦理学的基础理论、护理实践中的伦理规范和护理实践中的伦理问题三部分组成,共分十一章。
其主要创新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体系结构新颖。
教材内容打破了传统的护理伦理学教材的编写体系,从理论与实践两个视角,分三篇分别就护理伦理学的基础理论、护理实践中的伦理规范以及现代临床护理实践中的现代生殖技术、器官移植、安乐死、脑死亡等护理伦理前沿问题集中展开论述。
二是内容富有时代特色和先进性。
本教材紧密结合当代医学发展和护理学发展以及卫生事业改革中呈现出的伦理问题进行探索,并积极吸收借鉴了国内外专家学者最新的研究成果,从而使教材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先进性特征。
三是逻辑结构严谨,目标设计明确。
本教材各篇及各章节之间都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从知识的掌握到能力的提高,从一般理论的学习到做到融会贯通并指导护理实践,重点难点设计明确、得当,增强了教材使用中的可操作性。
前言
上篇护理伦理学的基础理论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护理伦理学的基本理论
中篇护理实践中的伦理规范
第三章护理关系伦理
第四章基础护理、心理护理与整体护理伦理
第五章临床护理伦理
第六章公共卫生与康复护理伦理
第七章护理管理与护理科研伦理
第八章护理伦理评价、教育与修养
下篇护理实践中的伦理问题
第九章现代生殖技术应用中的伦理问题第十章器官移植与人体实验的伦理问题第十一章死亡与安乐死的伦理问题。
《护理伦理学》第一部分期末总结第一章绪论1.主要是指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规范,有时也指个人的思想品质,修养境界,善恶评价。
2.道德的起源:1)神启论2)天赋论3)情感欲望论4)动物本能论5)马克思主义道德起源论3.道德的特点:1)道德的阶级性2)道德的规范性3)道德的稳定性4)道德的社会性5)道德的层次性4.道德的功能:1)道德是人类前进的“目的地”,即道德具有导向功能。
2)道德是人类前进的“发动机”,即道德具有激励功能。
3)道德是人类前进的“行路标”,即道德具有约束功能。
4)道德是人类前进的“方向盘”,即道德具有调节功能。
5)道德是人类前进的“交通警”,即道德具有安全功能。
5.伦理与道德的关系:6.亚里士多德首次提出伦理学。
7.是研究护理道德的学科,是运用一般伦理学原理解决和调整护理实践与护理科学发展中护士之间、护士与他人之间、护士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应用伦理学,是护理学和伦理学相融合的交叉学科。
8.护理伦理学研究的对象是:护理道德。
护理道德包括护理道德现象、护理道德关系及护理道德的发展规律。
9.护理道德现象主要包括护理道德的意识现象、规范现象和活动现象三个部分。
10.在西方近代史上,对护理事业发展贡献最大的是护理鼻祖南丁格尔。
编著了《护理札记》。
11.英国医生托马帕茨瓦尔出版了《医学伦理学》一书,首次提出了医学伦理学的概念。
12.我国知名医学教授宋国宾先生在上海出版了《医业伦理学》一书。
第二章护理伦理学的理论基础1.中国传统哲学的主要特征表现为“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和伦理为本位的人道主义。
2.“仁爱、义利、诚信和慎独”等基本范畴对现代护理伦理思想影响较为深远。
3.是指人的生命具有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道德价值的一种伦理观。
生命神圣论强调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尊重人的生命。
4.是以人的自然素质(体能和智能)的高低、低劣为依据来衡量生命对自身、他人和社会价值的一种伦理观,是一种强调人的生命存在质量状态及其价值的伦理观。
《护理伦理学》第十一讲教案【授课章节】第十一章护理道德之实现——教育、修养与评价【目的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护理道德教育过程、修养和评价在本学科中的地位;熟悉护理道德教育的过程、护理道德评价的方式;掌握护理道德教育、修养和评价的基本概念,护理道德品质的构成要素和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领会护理道德教育与护理道德修养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式】理论讲授、案例分析讨论【教学手段】PPT课件演示【教学时数】4学时【课程内容】第十一章护理道德之实现——教育、修养与评价案例11 某医院护理部举行医学伦理研讨活动,就护理道德规范作用的发挥和护士护理品德的养成等问题展开讨论,有的护士认为,通过护理伦理学的学习,可以把握护理道德规范要求,现在国内外都非常重视护理伦理教育,护理伦理学已经成为护理专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只有把握护理道德规范并按照规范的要求开展护理工作,才能最终养成良好的护理品德。
有的护士对通过护理道德教育就能养成良好的护理品德表示怀疑,认为护理品德先天具有,后天的护理伦理教育作用甚微,“人之初,性本善”、“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只要选择了护理职业,护士一定会自觉讲求医德的。
有的护士认为,修养是一句空话,我觉得护士只要从内心中热爱你的病人,尊重他们,才是最根本的。
第一节护理道德教育一、护理道德教育的概念护理道德教育就是有计划有组织地向护士传授护理道德方面的知识、施加系统的道德影响、为塑造良好护理道德品质打下基础的道德活动。
护理道德教育的对象是护士,这里的护士不仅包括医学院校的护理专业学生,而且包括已经工作在护理战线上的护士。
二、护理道德教育的途径和过程为了使护士真诚接受和遵循护理道德,往往不仅需要传授“应该如何”的护理道德规范的内容,而且更要传授“事实如何”和“为什么如何”的内容。
既要注重HOW的教育,又要注重WHY的教育,否则学员就不会从内心真正认识到教育的内容的重要性,不会真正形成提高道德品质的动力。
护理道德教育是一种对护士施加护理道德影响的活动,这种活动显著的特点是有目的性、有计划性、有组织性。
护士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容
护士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尊重生命,关爱患者。
护士应该始终把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放在首位,关心患者的身心健康,尊重患者的人格尊严和隐私权。
2. 严谨治学,精益求精。
护士应该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努力成为医疗团队中的专业骨干。
3. 诚实守信,言行一致。
护士应该遵守法律法规,诚实守信,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对患者负责,对社会负责。
4. 团结协作,共同发展。
护士应该积极参与团队合作,与同事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协作关系,共同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5. 勤奋敬业,服务至上。
护士应该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勤奋工作,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努力提高患者满意度。
6. 以人为本,关爱社会。
护士应该关注社会公益事业,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传播健康知识,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
7. 自我反省,不断进步。
护士应该经常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反思和
总结,发现问题及时改正,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
8. 遵守医德医风,树立良好形象。
护士应该严格遵守医疗卫生行业的职业道德规范,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为社会传递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