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第八章核外遗传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611.50 KB
- 文档页数:2
第八章核外遗传重点:掌握核基因和细胞质基因的遗传特点➢细胞质基因➢母性影响➢核外遗传的性质与特点➢细胞内敏感性物质的遗传➢线粒体的遗传方式及其分子基础第一节细胞质基因染色体以外的遗传因子所决定的遗传现象,在真核生物中称为核外遗传或细胞质遗传(extranuclear inheritance或cytoplasmic inheritnce)。
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叶绿体、共生体、游离体〔中心球〕、动质体〔某些鞭毛原生动物的线粒体很特殊,它与一个DNA的特异结构联系在一起,称之为动质体〕均含有DNA。
细胞质基因和核基因的异同点:相同点:1、二者都是以半保留方式进行自我复制。
2、蛋白质合成中,二者都是首先以mRNA形式进行转录,而后在核糖体上进行翻译的,并且线粒体本身具有独立的核糖体。
3、二者的基因都可能发生突变,而且诱变的因素也是相同的,并且二者产生的基因突变都是可能遗传的。
不同点:1、细胞质基因的遗传不遵守孟得尔定律。
2、细胞质基因人工诱变突变频率比核基因诱变突变的频率明显的高,并且有专一性。
3、胞质基因的遗传传递不通过雄性配子,而是由卵子传递的。
4、细胞质基因只有个别的游离基因能与核基因,在细胞分裂中同步分裂,而绝大多数细胞质基因是呈无规律的别离和重组的。
5、有些细胞质基因不但具有遗传属性,而且还有接触感染的属性。
第二节母性影响一、短暂的母性影响在正反交情况下,子代某些性状相似于其雌性亲本的现象,有的是由于细胞质遗传因子传递的结果,属于核外遗传的范畴。
但有的却是由于母体中核基因的某些产物积累在卵细胞的细胞质中,使子代表型不由自身的基因所决定而与母本表型相同的遗传现象,则称为母性影响(maternal inheritance)。
母性影响有两种:一种是短暂的,只影响子代个体的幼龄期;另一种是持久的,影响子代个体终生。
欧洲麦蛾(Ephestia kuhuniella)野生型幼虫的皮中含有色素,成虫复眼为深褐色由于基因A使幼虫着色,卵母细胞中有A基因存在,因而经减数分裂产生的卵,不管基因型是A或a它们的细胞质中都含有A基因产物,即色素的前体以及由前体所合成的色素。
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是生物学中一门十分重要的理论科学,直接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机理。
同时它又是一门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基础科学,是指导植物、动物和微生物育种工作的理论基础;并与医学和人民保健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
遗传:是指亲代与子代相似的现象。
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变异: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差异的现象。
如高秆植物品种可能产生矮杆植株,一卵双生的兄弟也不可能完全一样。
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染色质:是指染色体在细胞分裂的间期所表现的形态,呈纤细的丝状结构,含有许多基因的自主复制核酸分子。
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时期,在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色、具有一定数目和形态结构的的杆状体。
(染色体:指任何一种基因或遗传信息的特定线性序列的连锁结构。
)染色单体:由染色体复制后并彼此靠在一起,由一个着丝点连接在一起的姐妹染色单体。
姐妹染色单体:二价体中的同一各染色体的两个染色单体,互称姐妹染色单体,它们是间期同一染色体复制所得。
非姐妹染色单体:单体二价体的不同染色体之间的染色单体互称非姐妹染色单体,它们是同源染色体这些间期各自复制所得。
联会: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配对过程。
同源染色体:大小,形态和结构相同,功能相似的一对染色体。
非同源染色体:形态和结构不同的各对染色体互称为非同源染色体。
有丝分裂:包含两个紧密相连的过程:核分裂和质分裂。
即细胞分裂为二,各含有一个核。
分裂过程包括四个时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在分裂过程中经过染色体有规律的和准确的分裂,而且在分裂中有纺锤丝的出现,故称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又称成熟分裂,是在性母细胞成熟时,配子形成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
它使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
它含两次分裂,第一次是减数的,第二次是等数的。
双受精:授粉后,一个精核(n)与卵细胞(n)受精结合为合子(2n),将来发育成胚。
同时另一精核(n)与两个极核(n+n)受精结合为胚乳核(3n),将来发育成胚乳。
第一章绪论第一章 绪论1.遗传学: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
2.遗传与变异:遗传是亲子代个体间存在相似性。
变异是亲子代个体之间存在差异。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第二章第二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3.同源染色体:同源指形态、结构、大小和功能相似的一对染色体,他们一条来自父本,一条来自母本。
4.非同源染色体:指形态和结构等不同的各种染色体。
5.联会:在减数分裂前期I,同源染色体建立联系的配对过程。
6.染色质:染色质是指染色体在细胞分裂的间期所表现的形态,呈纤细的丝状结构,含有许多基因的自主复制核酸分子。
7.染色体组型分析:对生物细胞核内全部染色体的形态特征所进行的分析,称为染色体组性分析或核型分析。
8.胚乳直感:在3n胚乳(或2n花粉)上由于精核的影响而直接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这种现象称为胚乳直感或花粉直感。
9.果实直感:种皮或果皮组织在发育过程中由于花粉影响而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则称为果实直感。
10.减数分裂:在性母细胞成熟时,配子形成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种使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特殊分裂方式。
11.有丝分裂:又称体细胞分裂。
整个细胞分裂包含两个紧密相连的过程,先是细胞核分裂,后是细胞质分裂,核分裂过程分为四个时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最后形成的两个子细胞在染色体数目和性质上与母细胞相同。
12.二价体:各对染色体的对应部位相互紧密并列,逐渐沿着纵向连接在一起,这样联会的一对同源染色体,成为二价体。
13.受精:雄配子与雌配子融合为一个合子,称为受精。
14.双受精:授粉后,一个精核(n)与卵细胞(n)受精结合为合子(2n),将来发育成胚。
同时另一精核(n)与两个极核(n+n)受精结合为胚乳核(3n),将来发育成胚乳。
这一过程就称为双受精。
15.无融合生殖:雌雄配子不发生核融合的一种无性生殖方式,称为融合生殖。
16.生活周期:从合子到个体成熟和死亡所经历的一系列发育阶段。
17.世代交替:有性生殖的生物的生活周期大多数包括1个无性世代,这样二者交替发生,称为世代交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