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 格式:pdf
- 大小:75.21 KB
- 文档页数:2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案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起源1.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背景1.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1.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体系第二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2.1 唯物史观的创立2.2 剩余价值理论的提出2.3 阶级斗争与社会主义革命第三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3.1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苏联的发展3.2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实践3.3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其他国家的发展第四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4.1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社会的适用性4.2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的发展4.3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第五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未来展望5.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挑战与机遇5.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与发展5.3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未来的地位与作用第六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的应用6.1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应用6.2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与实践6.3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全球资本主义体系中的批判与启示第七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作用7.1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科学技术发展的理论指导7.2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科技革命中的实践应用7.3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科学技术伦理问题中的指导作用第八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文化领域的传承与发展8.1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当代文化的影响8.2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文艺创作中的应用8.3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教育领域的推广与实践第九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社会问题中的指导作用9.1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当代社会矛盾的分析9.2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解决当代社会问题中的指导意义9.3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社会改革与发展中的指导作用第十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承与创新10.1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新时代背景下的传承10.2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理论与实践中的创新10.3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未来发展中的使命与责任重点和难点解析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补充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唯物史观为核心,强调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他哲学体系的本质区别。
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案
教学内容: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教学目的:
1.了解历史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和发展;
2.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和思想,学会批判性思考;
3.加深对人类思想史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历史和文化素质。
教学内容: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和发展
1.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的历史背景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和内容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阶段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和思想
1.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2.辩证法的基本原则
3.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他哲学思潮的比较
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古代哲学的比较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哲学的比较
教学方法:
1.课堂讲解和分组讨论相结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
2.借助多媒体技术和图表分析法,直观生动地展示历史变迁和哲学原理;
3.组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哲学思想的自我理解和探寻。
教学材料:
1.马克思《资本论》、《哲学的贫困》、《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等著作;
2.相关学者的研究论文和评论;
3.历史和社会文化资料,如各时期的哲学思潮、社会制度和经济发展。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1836-1848)问题1: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和理论来源?(1)时代背景(2)思想背景(1)时代背景(实践条件)•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资产阶级要求进一步的政治权利,资产阶级革命蓬勃发展•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无产阶级作为新兴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2)思想背景(理论条件)1.马克思主义的德国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费尔巴哈: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者2.马克思主义的英国理论来源:英国政治经济学3.马克思主义的法国理论来源:法国社会主义学说圣西门、傅利叶等人的思想的影响问题2:马克思博士论文的基本内容和哲学史意义?(参见:教材16页到17页)1)基本内容:1.论述人与现实环境的关系时,强调通过改变环境来实现人的自由。
2.把自我意识看作世界发展的决定力量,强调哲学在改造现实世界中的作用。
(同青年黑格尔派一样)3.反对黑格尔调和哲学和宗教的思想,反对宗教神学就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4.马克思十分重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高度赞扬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同时也揭露了黑格尔哲学的保守性、妥协性及其根源。
2)哲学史意义:马克思的博士论文中的思想,不仅同黑格尔哲学有重大差别,而且也开始越过青年黑格尔派。
问题3:名词解释物质利益难题参见:教材16页到17页问题4:简答在黑格尔那里,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思想?(参见:教材22页到23页)回答:黑格尔把国家看作自在自为的现实的理念,他认为,家庭和市民社会在国家之前只是现象和经验关系,本质的关系则是家庭和市民社会从属于国家。
问题5:马克思、恩格斯如何在莱茵报时期开始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转变的?回答:在《莱茵报》期间,马克思的基本倾向仍然属于辩证唯心主义,但开始由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的转变,特别明显地表现在他对国家、法和社会现实的关系问题的认识的发展上。
在马克思参加《莱茵报》工作期间,恩格斯在思想趋向上和马克思一致,同急剧转向主观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青年黑格尔派发生了日益深刻的分歧。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纲要绪论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对象1、马哲史涉及的代表人物(1):中国传统的教科书中论述的经典作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与毛泽东。
(2):改革开放时期,除了承认以上的人物还给予狄慈根、梅林、考茨基、拉法格与普列汉诺夫等人以一定的地位(3):社会主义国家之外的一些被称为“异端”的马克思主义者,主要指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与东欧新马克思主义者。
2、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1):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指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以马克思的实践哲学和异化理论为根据的人本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3):以现代科学主义为基础的反形而上学的科学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4):实践唯物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分化的基本格局1、 19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这个时期涉及的问题有:(1):青年马克思与晚年马克思的问题(2):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区别(3):第二国际的经济决定论2、 20世纪的马克思主义1945年以前的20世纪的马克思主义的内容包括:(1):列宁主义(2):第二国际的马克思主义(3);以卢卡奇等人为代表的非正统的马克思主义1945年之后马克思主义出现了分化的格局,主要分为这样的几个大的方面:(1):正统的马克思主义(2):西方人本主义的马克思主义(3):西方科学主义的马克思主义(4):东欧新马克思主义(5):欧洲共产主义三中国近年哲学研究的热点1、第一时期:文革前(1):关于“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的争论(2):关于“一分为二与合二为一“的争论(3):关于“经济综合基础论与单一经济基础论”的争论2、文化大革命时期:哲学的泛政治化3、改革开放以来(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关于异化与人道主义的争论(3):关于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关系的争论(4):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命运争论(5):关于哲学观念与哲学体系的争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1836——1848)参考文献:列宁:《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命运》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织部分》列宁:《卡尔·马克思》科拉柯夫斯基:《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流派》莱文:《辩证法内部对话》张一兵:《回到马克思》张奎良:《马克思的哲学历程》思考题:1、概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形式的主要条件2、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主要条件中的不同因素对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否有不同的影响3、如何把握马克思和恩格斯作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基本素质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一、社会条件:政治经济状况1、教科书中的基本论点(1):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发生了新的变化,产业革命导致了阶级关系的尖锐化和无产阶级的觉醒。
考研《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名师黄楠森讲义和考研真题解析绪论0.1复习笔记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研究对象和特点1研究对象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是一门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变化和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研究对象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变化和发展的历史。
它反映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及其概念、范畴和原理的产生、变化和发展的过程。
2特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是一门历史学科。
(1)侧重从运动变化的形态上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概念、范畴、原理以至整个理论体系形成、变化和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性。
(2)依据当代社会实践和科学事实,对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思想做出实事求是的分析和评论。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分期1分期依据(1)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历的各个历史时期经济、政治、科学文化和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特征。
(2)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发展的特点。
2分期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中期,至今约有170年的历史,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发展及其在欧洲传播的时期,大致从19世纪40年代中期至19世纪末期。
(2)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世界各国传播、发展的时期,大致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40年代中期。
(3)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世界各国的研究和曲折发展的时期,大致从20世纪40年代中期至今。
三、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意义和方法1意义(1)有助于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及其精神实质。
(2)有助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3)有助于正确地开展对各种反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潮的斗争。
(4)有助于提高理论思维水平。
(5)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方法(1)要把“史”和“论”结合起来,通过“史”的研究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及其精神实质的理解,并挖掘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发展中具有现实意义的思想,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2)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不仅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发展变化的过程同它所处的历史环境结合起来加以考察,而且要结合当代的社会实践和科学事实,对历史上的哲学思想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笔记嘿,朋友,今天咱们来唠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
这可不是个枯燥的事儿,就像一场跨越时空的奇妙旅程,充满了智慧的碰撞和思想的火花。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可不是凭空而来的。
在马克思之前,德国古典哲学可是热闹得很。
康德就像一个严谨的建筑师,精心构建着他的哲学大厦。
他提出的那些概念,什么先验感性论、先验知性论之类的,就像一块块形状独特的砖块,试图拼凑出对世界和人类认识的完整解释。
可是康德的哲学就像一座半完工的建筑,有些地方还透着神秘和模糊。
这时候黑格尔登场了。
黑格尔就像一个魔法大师,他的辩证法就像魔法棒一样,把整个世界看作是一个不断发展、充满矛盾的过程。
他的绝对精神像一个巨大的幕后操控者,世间万物都在这个绝对精神的自我发展中演变。
我和我的哲学伙伴聊天的时候,有个小伙伴就打趣说:“黑格尔这绝对精神,是不是有点像一个看不见的超级导演,指挥着所有的剧情发展呢?”不过黑格尔的哲学也有让人头疼的地方,太抽象了,普通老百姓看着就像看天书一样。
费尔巴哈就像一阵清风,吹进了这有些沉闷的哲学氛围。
他说要把哲学从天上拉回人间,关注现实的人。
这可太对胃口了。
费尔巴哈强调感性直观,就像他在告诉大家:“嘿,别老在空中楼阁里想事儿,看看身边实实在在的人啊。
”可费尔巴哈也有不足,他对人的理解还是有点片面。
马克思呢,他就像是一个超级智慧的融合者。
他吸收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又拿过来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然后开始了一场哲学革命。
马克思觉得,哲学不能只是在书斋里空谈,得用来改变世界。
我记得在一次讨论会上,有人问:“马克思的哲学到底和以前的有啥本质区别呢?”我就激动地说:“这区别可大了去了。
以前的哲学很多时候是解释世界,马克思的哲学可是要用来改造世界的。
这就像你知道房子哪里坏了,马克思不是光分析这坏的原因,而是要拿起工具去修房子,去建新房子。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发展过程中,列宁也是一个重要人物。
俄国当时的社会状况那叫一个复杂。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练习题1、为什么说实践观点对马克思实现哲学变革具有根本意义?答:对马克思来说,实践的观点是其哲学思想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的原则是其哲学思想的建构原则。
可以说,实践是马克思哲学的来源和活力、目的和归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和核心,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整个理论体系的一条主线。
因此,实践观点也可以说是马克思哲学变革的根本动力。
马克思的哲学是对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是实践精神的精华,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马克思的哲学活动基本是围绕实践展开的。
他从实践出发去反观、透视和理解现存世界,把对象、现实、感性当做实践去理解。
他把自己的哲学对象规定为作为现存世界基础的人类实践活动,把哲学的任务规定为解答实践活动中的人与世界、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从而为改变世界提供方法论。
马克思第一次把实践提升为哲学的根本原则,转化为哲学的思维方式,从而创立了以实践为核心和基础的崭新形态的现代唯物主义。
这种科学的实践观是马克思创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机制。
实践观点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唯心主义的锐利武器,而且是同旧唯物主义的分界线,并由此终结了传统哲学。
马克思的哲学是与时俱进的,是随着实践的变革而不断处于变革之中。
因此,实践观点在马克思实现哲学变革的过程中具有根本意义。
2、如何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世界历史的思想?答:马克思、恩格斯世界历史思想的基本内容有:1)生产力的发展和交往的扩大是世界历史形成的动力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人们为了生存,必然要进行生产,产生共同的活动,形成一定的交往关系。
这些交往关系随着生产力发展而发展,又对生产力的发展有重大的反作用。
“人们所达到的生产力的总和决定着社会状况,因而,始终必须把‘人类的历史’同工业和交换的历史联系起来研究和探讨。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95年版,P80)“某一个地域创造出来的生产力,特别是发明,在往后的发展中是否失传,完全取决于交往扩展的情况。
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笔记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是一门历史科学,它侧重从运动变化的形态上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概念、范畴、原理以至整个理论体系的形成、变化、和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性,并依据当代社会实践和科学事实,对历史发展过正中的思想做出实事求是的分析和评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哲学、实践的哲学,从根本上说,它是在无产阶级解放斗争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又是为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实践服务的。
同时也是无产阶级、劳动人民实践经验和科学成果的理论升华和结晶。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有客观条件和历史必然性的,它是社会历史发展和理论思维发展的合乎逻辑的结果。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是通过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活动和实践活动实现出来的。
表面上看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史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个人思想发展史,实际上它是由历史发展必然性决定的理论思维的发展史。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史就是历史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是历史发展和理论思维发展内在逻辑和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活动、实践活动的统一。
马克思和恩格斯从黑格尔转向费尔巴哈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曾经参加青年黑格尔运动,是辨证的唯心论者。
他们离开黑格尔走向费尔巴哈和他们从革命民主主义走向共产主义是同步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的发展,是和他们批判研究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特别是黑格尔的辨证法思想密切相关的,也是他们深入实际斗争参加革命实践密切相关的。
他们用批判研究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特别是黑格尔哲学所获得的新认识,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推动实际斗争的深入,又参加实际斗争所取得的新认识来检验和发展自己的理论成果。
他们能够离开黑格尔走向费尔巴哈,正是他们的理论斗争和实践斗争相互作用的结果。
马克思和恩格斯从费尔巴哈走向历史唯物主义1844年至1845年马克思和恩格斯都离开了费尔巴哈转向历史唯物主义,这为他们共同创立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共产主义原理奠定了基础。
对哲学和经济学文献的批判研究在马克思向历史唯物主义转变中起了重要作用;对英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及其后果的研究则在恩格斯转向历史唯物主义转变中起了重要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自19世纪中叶开始形成,至今已有近200年的历史。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是指研究和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形成过程,包括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背景、思想演变和重要概念等内容。
本文将按照时间顺序,介绍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重要阶段和思想家,以及他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贡献。
1. 列宁主义阶段(1870年-1924年)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帝国主义时代的发展阶段。
列宁认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
他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理论和策略,为马克思主义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列宁的《帝国主义论》是对帝国主义经济和政治本质的深入分析,成为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著作。
2. 斯大林主义阶段(1924年-1953年)斯大林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苏联全盛时期的发展阶段。
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国家要实现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必须进行无产阶级专政下的快速工业化。
他提出了“社会主义在一个国家内的建设”理论,并通过五年计划等政策推动苏联的迅速发展。
斯大林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争议。
3. 毛泽东思想阶段(1949年至今)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阶段。
毛泽东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成功领导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斗争并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毛泽东思想强调人民群众的力量,强调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
毛泽东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也存在一些理论和实践上的争议。
4. 邓小平理论阶段(1978年至今)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阶段。
邓小平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提倡经济改革和开放政策,推动了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
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也存在一些理论和实践上的争议。
5. 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当前,随着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继续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一、简答题
1、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条件?
2、 马克思、恩格斯是如何转向黑格尔主义并超越黑格尔哲学
的?
3、 马克思、恩格斯是如何超越费尔巴哈走向黑格尔哲学的?
4、 如何评价《关于费尔巴哈德提纲》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
意义?
6、 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标志是什么?为什么?
7、 马克思主义哲学公开问世的标志是什么?为什么?
8、 马克思早期对人的本质的认识是如何深化和发展的?
9、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1848年欧洲革命和1871年巴黎公社运动中
是如何得以验证和发展的。
10、《资本论》对唯物史观的意义如何?
11、简述《资本论》中的生产力思想。
12、《资本论》中马克思是如何发展社会形态理论的?
13、《反杜林论》在马哲史上的地位如何?
14、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是如何阐述唯物史观和辩证法思想的?
15、分析《反杜林论》中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构想。
16、分析马克思晚年理论研究是基本特点及其方法论意义。
17、《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在马哲史上有何独特的地位与意义?
18、《费尔巴哈论》中, 恩格斯是如何分析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及其方法与体系的矛盾的?如何分析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及其局限性的?
19、恩格斯是如何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史上的革命性变革?
20、《费尔巴哈论》中对唯物史观基本理论的阐述有何特点?
21、阐述19世纪90年代恩格斯对唯物史观的发展。
22、普列汉诺夫在马哲史上的地位如何?
23、说明普列汉诺夫对唯物史观的重大贡献。
24、列宁是如何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思想的?
25、哲学基本问题理论在经典作家那里是如何深化发展的?
26、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是如何发展唯物史观的?
二、论述题
1、如何理解和评价异化劳动理论?
2、述评《资本论》中关于人的学说。
3、如何理解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所规定的“现代唯物主义”?
4、阐述《反杜林论》中恩格斯关于认识发展辨证发的思想。
5、恩格斯的如何阐述自然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
6、列宁是如何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
7、如何评价《唯物主义河经验批判主义》、《哲学笔记》在马哲史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