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聆听(音乐与人生)
- 格式:docx
- 大小:22.54 KB
- 文档页数:4
第二课时学会聆听音乐与人生【课题】学会聆听音乐与人生第二课时【教学内容】一、《第六(悲怆)交响曲》二、《长江之歌》【教学目标】一、进一步认识和熟悉音乐的形式要素。
二、聆听《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通过与《草原放牧》的对比欣赏,感受音乐要素在这两部作品中所发挥的不同的艺术作用。
三、听赏《长江之歌》,探究音乐的各形式要素在这首作品中发挥的艺术功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聆听音乐的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对比欣赏,感受音乐要素在《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这两部作品中所发挥的不同的艺术作用。
【教学难点】:分析、探究音乐的形式要素在不同的作品中体现出的不同的特点。
【教学过程】导入:回顾第一课内容,转入本课教学。
1、课前播放《草原放牧》的音乐。
2、上课后提问刚才播放的乐曲的名字是什么?乐曲体现了什么样的情绪特点?让学生回答。
3、提问法复习音乐的形式要素, 通过“温故而知新”达到知识系统化的掌握,为下面将要学习的内容做一个铺垫。
新课:一、《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
1、用“讲授法”简介作者、背景。
2、用“视唱法”熟记主部主题。
3、完整地欣赏作品(1)提出问题:A乐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B听了音乐后能让你联想到些什么?(2)欣赏音乐,并将音响与解说有机结合。
1、有利于对作品的感受与理解2、主题是交响乐的灵魂,是乐曲发展的基础,熟记主题可加深对乐曲的理解和感受,同时,又培养了音乐的记忆力。
3、欣赏中依据教材分析,做适当提示,促使完成音乐语言在内心的释读。
对比听赏《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 1、听赏《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音乐片段),让学生比较两首作品的力度和速度有何不同?2、唱《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的第一主题,画出旋律线,与《草原放牧》的第一主题进行比较,感受两段音乐不同的旋律特点。
(《草原放牧》的第一主题的旋律线上节课已一画过。
)3、标出《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第一、二主题的节奏,拍击节奏,与《草原放牧》的节奏进行比较,体验两段音乐不同的节奏特点。
高中音乐:音乐与人生音乐与人生第一课时[基本思路]本单元的学习,既是学生学习音乐鉴赏的出发点,也是他们最终提高音乐审美能力的归宿点,是音乐鉴赏教学活动的“纲”。
这个时代的学生们,可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或歌星,或演唱组合,一开始就发自内心地喜欢听教材内容的人不多。
虽然第一节内容较多,但由于师生是第一次见面,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所以这些内容又上必要的。
为此第一节我们计划用两课时完成。
[课题]:学会聆听第一节音乐与人生第一课时[教学年级]:高中一年级[教学内容]:一、学习导言、格言、散文。
二、认识音乐基本要素、音乐形式要素。
三、鉴赏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第一部分《草原牧歌》。
[教学目标]:一、通过《草原小姐妹》小散文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的能力。
高质量的人生,应该用音乐美化自己人生的道理,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音乐鉴赏的兴趣和信心。
二、初步认识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
三、聆听《草原放牧》,感受形式要素。
[教学重点]:一、认识音乐要素、音乐形式要素的基本内容。
二、通过鉴赏作品《草原牧歌》认识部分音乐形式要素是怎样发挥作用的?[教学难点]:认识音乐形式要素节奏、力度、速度、旋律的艺术作用。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师生活动设计意图一、组织教学相互认识1、教师告诉自己姓名2、要求学生每次上课要带书、带笔。
3、进教室后不要高声喧哗。
不能在课桌上写画。
4、鼓励学生多参与。
培养上课习惯和欣赏音乐的习惯。
二、导入谈话导入问:音乐与人生有什么关系?引起注意和思考三、认识音乐鉴赏的相关知识(一)学习导言、格言和散文1、集体读导言2、语言科代表解释孔子格言:“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教师补充。
“兴于诗”,人的修养从学诗歌开始;“立于礼”,自立从学礼仪开始;“成于乐”,完美人生从音乐开始。
4、音乐科代表朗诵散文。
师:追求高质量生活情趣的人,应该用音乐来美化自己的人生。
也许我们不是作曲家、音乐家,但我们可以听、可以看、可以鉴赏。
学会聆听——音乐与人生授课人:教学年级:高一教学时间:40分钟设计意图:在进行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时,我们总是感觉到学生的鉴赏水平不高,没有养成良好的欣赏习惯,对音乐的基本要素也是一知半解。
这堂以音乐的基本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为重点的课程,把看似复杂的音乐简单化,让学生不会再认为音乐是不可琢磨的,为后面的鉴赏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音乐基本要素对音乐构成及功能的作用,能主动探索音乐基本要素的概念及其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能在聆听与感受音乐作品的过程中,体验音乐要素所带来的丰富的表现力;通过感受音强的拍手小游戏、打节奏等方式的师生互动环节,激发学生音乐探究的兴趣,通过共同协调合作,感受音乐基本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鉴赏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作品,感受音乐与人生的紧密联系,感受音乐折射人生、反映社会的独特艺术魅力;通过贴近学生实际及通俗易懂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音乐要素在表情达意中的不可或缺的作用,以便学生今后更好的体验音乐、感悟人生,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教学方法:对比、合作、探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师生问好导入同学们,欢迎走进音乐的艺术殿堂。
师设问:“大家喜欢音乐吗?喜欢什么类型的音乐?”生:各抒己见师:大家都有自己喜爱的音乐类型,音乐是人类历史上古老的艺术形式,仔细留意一下,我们就会发现:在现实生活中,音乐的节奏时常振动着我们的耳鼓:音乐的旋律时常拨动着我们的心弦,音乐是如何把我们生活中的一切融进了一个个音符之中,把我们的情感世界融入到一次次的震撼之中的呢?聆听音乐,思考这些音乐的作用?。
音乐(1)《喜洋洋》音乐(2)《婚礼进行曲》音乐(3)《运动员进行曲》音乐(4)《最炫民族风》生聆听回答贝多芬说: “音乐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音乐比一切智慧、一切哲理都具有更高的启示”。
通过音乐我们可以感受到什么是希腊人说的“数的和谐”,音乐带领我们直达宇宙的最后结构,生命之盛衰枯荣,人生之风云际会,无不在音乐的旋律和节奏中得到生动的暗示。
第一单元、学会聆听第一节、音乐与人生一、教学内容:1、《音乐与人生》导言。
2、《草原放牧》。
3、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
4、《长江之歌》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识目标,学习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及其艺术作用;怎样鉴赏音乐;音乐与人生的关系。
技能目标,掌握音乐要素、形式要素的意义作用,领会音乐鉴赏的基础性与指导性的意义,形成音乐鉴赏的一般技能,培养学生根据具体音乐作品的感性认识,理性的去启迪人生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导言引入新课,运用电子乐谱聆听音乐《草原放牧》、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长江之歌》。
讲解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及其艺术作用,引导学生在音乐中想象、即兴创作、表演,结合PPT课件、微课、电子乐谱,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理解音乐的人文艺术及人文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抓住音乐鉴赏的重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理解音乐与历史文化之间的关系,形成深层的、心理上的理性认识,突破音乐鉴赏的难点。
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去热爱音乐,学习音乐,理解音乐与人生的关系。
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3、情感与价值:通过学习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及其艺术作用;怎样鉴赏音乐;音乐与人生的关系。
引导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音乐生美观,形成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用音乐来提高生活质量、陶冶情操的价值观。
善于运用音乐思维去感知、体验、理解、表现、鉴赏音乐,从而形成科学正确的人生观。
三、教学重点1、基本知识:认识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及其艺术作用;分析《草原放牧》、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长江之歌》作品基本结构,了解作者基本信息与时代背景,鉴赏音乐。
理解音乐鉴赏的层次概念,结合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理解作者的音乐思想,感情抒发,艺术风格的体现。
2、基本技能:分析音乐作品《草原放牧》、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长江之歌》的音乐要素,认识音乐的主题,通过聆听,学习音乐的主题的发展、变化、升华。
进一步体会音乐作品的基本思想,结合实际挖掘音乐作品思想感情。
一、本节是第一单元第一节《音乐与人生》。
教材所选的欣赏内容是《草原放牧》、《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和《长江之歌》。
通过欣赏三首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初步认识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及其艺术作用;懂得怎样鉴赏音乐,通过音乐探索活动,初步认识音乐鉴赏课的目的。
二、初步认识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
三、聆听《草原小姐妹》、《第六(悲怆)交响曲》,感受形式要素。
1、充分预习,在熟读教材基础上认真研读学案内容。
2、规范书写,自主完成,小组合作积极,答疑解惑准确。
3、在预习过程中熟悉音乐的基本要素。
4、初步掌握鉴赏音乐的方法,体验音乐与人生的关系。
(一)自主学习:(结合课本)音乐的基本要素是指:构成音乐的各种元素,包括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和音色。
有这些基本要素互相结合,形成音乐中常用的“形式要素”,例如:节奏、旋律、和声、音色、力度、速度、调式、曲式、织体等。
1、旋律:也称曲调。
高低起伏的乐音按一定的节奏有秩序的横向组织起来就形成了旋律。
它的起伏变化主要有三种形式,一种为上行,常用于表现比较高兴或激动的情绪;一种为平行,常用于表现比较抒情柔和的情绪;一种是下行,常用于表现比较忧伤沉重的情绪。
2、节奏:是指音乐运动中音的长短和强弱。
3、速度:音乐进行的快慢称速度。
它大致可分为三大类:慢速、快速和中速。
速度是音乐节奏的一个重要内容。
同样是三拍子,用快速,会给人以活泼明快的感觉,而用慢速,就会获得优雅、闲适的效果。
通常快的节奏是比较令人兴奋的,它和我们激烈运动时的心跳、呼吸相对应,而慢的节奏则使人心态平和,情绪稳定。
一般说,表达激动、兴奋、欢乐、活泼的情绪,是与快速度相配合的;表现阳光明媚、春色满园的大自然风光时往往和适中的速度相配合,而宏大颂歌、沉痛的挽歌、深深的回忆等则多与慢速度相配合。
4、力度:音乐中音量的强弱程度。
力度层次变化常用的几种力度符号汉文术语意大利术语缩写很弱pp弱p稍弱mp稍强mf强f很强ff弱的方面还可以有pp(最弱)和pppp(极弱)等。
学会聆听,感悟音乐的真谛【摘要】音乐是一种神奇的力量,它能够触动人们内心最深处的情感,带来无限的感动和启迪。
聆听音乐并非一种简单的行为,而是一种需要用心去感知和体会的过程。
通过发现音乐中的情感,感受音乐的节奏与旋律,倾听音乐背后的故事,培养对音乐的理解力,我们可以领略到音乐的真谛。
音乐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心灵的治愈。
学会聆听,感悟音乐的真谛对心灵成长至关重要,每首音乐都是一段独特的旅程,通过聆听音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世界。
让我们用耳朵,用心去感受音乐的魅力,让音乐成为我们生命中最美的旋律。
【关键词】音乐的力量、聆听音乐的重要性、发现音乐中的情感、感受音乐的节奏与旋律、倾听音乐背后的故事、培养对音乐的理解力、音乐带来的心灵治愈、学会聆听、感悟音乐的真谛、心灵成长、独特的旅程、理解自己和世界。
1. 引言1.1 音乐的力量音乐的力量还表现在它对人们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上。
许多研究表明,聆听音乐可以帮助人们放松身心,减轻压力,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
有些音乐甚至被用于治疗心理疾病,具有一种疗愈的作用。
音乐的美妙旋律和动人旋律,可以在我们最需要时给予我们力量和鼓舞。
音乐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
它可以改变我们的情绪,启发我们的思维,引领我们走向内心深处。
通过学会聆听,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音乐的美妙之处,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己和这个世界。
愿我们在音乐中找到心灵的栖息地,感悟音乐的真谛。
1.2 聆听音乐的重要性在忙碌的生活中,我们常常忽略了音乐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聆听音乐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活动,更是一种精神享受和心灵沟通的方式。
聆听音乐对人们的心灵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音乐可以帮助人们释放情感,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
每首音乐都是艺术家对情感的表达,通过聆听音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使我们的内心得到宣泄和慰藉。
音乐的节奏和旋律能够影响人们的情绪和心境。
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我们会跟随着音乐的节奏和旋律进入一种特定的情绪状态,使我们更加投入和沉浸从而带给我们乐趣和愉悦。
学会聆听(音乐与人生)
课题:学会聆听(音乐与人生)课时:一课时年级:高中一年级教学内容:1.认识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及艺术作用。
2.鉴赏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第一部分《草原放牧》、《第六(悲怆》交响曲》。
教学目标:1.通过认识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形成喜爱音乐、学习音乐鉴赏方法及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2.聆听《草原放牧》,初步
课题:学会聆听(音乐与人生)
课时:一课时
年级:高中一年级
教学内容:1. 认识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及艺术作用。
2. 鉴赏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第一部分《草原放牧》、《第六(悲怆》交响曲》。
教学目标:1. 通过认识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形成喜爱音乐、学习音乐鉴赏方法及提高音
乐审美能力。
2. 聆听《草原放牧》,初步感受音乐感情:聆听《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通过与《草原
牧歌》的对比欣赏,感受音乐要素在这两部作品中所发挥的不同艺术作用。
3. 通过鉴赏,使学生认识到,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的能力。
高质量的人生,应该用音乐美化自己人生的道理,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音乐鉴赏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1. 通过鉴赏作品认识音乐要素的艺术作用。
2. 通过鉴赏作品,使学生初步掌握聆听音乐的方法。
教学难点:分析及探究音乐要素在不同的作品中体现出不同的特点。
教学用具:CD片、CD机、黑板等
教学方法:引导法、欣赏法、示范法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采用模拟谈话类电视节目现场的方式创设音乐课和谐、轻松的大环境,以及师生之间平等、
融洽的环境。
)
师:各位同学好。
今天是第一堂音乐课,也是《音乐与人生》谈话类节目的第一期,我是你们的音乐老师也是这个节目的主持人,雷森。
我很高兴能够给你们上课。
在这里我欢迎高一(X)班的全体同学来到音乐教室以及这个节目中来。
我希望高一(X)班全体同学都能积极参与到节目中来,也希望今后的音乐课能够和谐、不要高声喧哗,有问题请举手,共同创造一个美好的环境。
谢谢各位同学。
首先,我想问全体同学们:
①平常都听歌吗?②透过音乐,生活充满了什么?
③音乐与人生有什么关系?
生畅所欲言,师积极肯定。
二、导入
1. 互动
师:对音乐的感悟以及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素质。
每个同学有很多的丰富的知识积累,如果每个同学都能够添加音乐鉴赏知识,学会聆听,我们就会成为听懂音乐的人成为追求高质量生活情趣的人,并且用音乐来美化自己的人生。
也许我们不是作曲家、音乐家,但每个人可以听,可以看,可以鉴赏。
问:培养成一位能听动音乐的人需要哪些音乐素质?
鼓励学生回答并积极肯定和小结。
2. 学习音乐要素及内容
⑴学生阅读教材P8第一、第二自然段
⑵师生共同回忆所学知识:
音乐的“基本要素”有: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和音色
常用的“形式要素”有:节奏、旋律、和声、音色、力度、速度、调式、曲式和。
⑶根据教材运用教授法着重讲解节奏、力度和速度。
节奏:音乐运动的长短和强若,是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
力度:音乐中音量的强弱程度。
速度:音乐进行中的快慢程度。
1. 互动
师:用音乐来表达对人生中遇到的挫折,在许多作品中经常见到。
现在让我们共同欣赏琵琶协奏曲《草原放牧》,思考问题:
①音乐情绪怎样?是否变化着?
②联想、想象到了什么?
③运用了哪些音乐要素?
2. 师播放曲子,欣赏及师生讨论
师肯定学生回答,并小结。
(《草原放牧》是《草原小姐妹》协奏曲的显示性部分,这部分音乐由两个对X性主题组成。
每一个主题是整曲的主要主题,主要刻画“小姐妹”天真、活泼、乐观、富有朝气的的少年形象以及勤劳放牧的生活情景。
情绪上明朗、富有生机。
第二主题是草原人民的现实生活,对辽阔草原进行赞美,抒发着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
曲子通过了节奏、力度、速度、配器等要素来表现,力度、速度等其他要素的变化,按一定的关系连接起来为我们塑造了生动的画面,带来了美感。
《草原放牧》的音乐是在幽静、安谧的意境中结束,应来意犹未尽。
)
3. 演唱主题,深化节奏、粒度对曲子的艺术作用
4. 过渡
师简述《草原小姐妹》的历史背景,讲解音乐与历史的关系,阐述运用这些要素的艺术作用,同时引入欣赏另一曲子《悲怆交响曲》。
四、对比欣赏
1. 互动
师让学生自由回答了解悲怆交响曲有哪些?并给予肯定,并告诉学生今天欣赏的是柴可夫斯基的作品,并简介作者及本曲目的历史背景
师:柴可夫斯基是俄国作曲家,代表作有《悲怆交响曲》,、《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1812序曲》。
舞剧《天鹅湖》《睡美人》,钢琴套曲《四季》,歌剧《》《黑桃皇后》等。
这首《悲怆》是老柴最后一部交响曲,也是做钟爱的作品。
老柴生活的晚年,正是沙皇亚历山大三世血腥统治的时期,人民生活极端贫困,社会黑暗,动荡不安。
这作品就真实反
映了老柴的世界观。
2. 欣赏
师播放曲子前,引导学生思考:
⑴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
⑵让你联想到了什么?
⑶哪些音乐要素起了作用?
师生欣赏与讨论,让学生积极自由发言,教师对其回答肯定并小结。
师:这是一首缓慢的哀歌,透射出“安魂曲”一样的情绪,整首显得悲壮、沉重。
乐曲主题的基本内容是悲剧性的体验和不可幸免的死亡,含有抗议的激情。
音符下行、乐曲收尾处的渡音词、不稳定和声、弦乐器深沉音色,透出悲壮而富有激情。
让人感觉到困倦的心灵带着不可磨灭的创伤,在无法抚慰的恸哭和悲哀绝望中,投入了死神的回扳。
本曲子通过力度、节奏、调、和声的音乐要素来表现。
3. 演唱主题
4. 引导性对比讨论与思考
⑴两首曲子、作品力度和度有何不同?
⑵唱《草原放牧》主题,画旋律线条,与《悲怆交响曲》的主题比较旋律特点不同进行感受。
⑶拍击《第六(悲怆)交响曲》第一、第二主题节奏,与《草原放牧》做比较,体验两段音乐不同的节奏特点。
师引导学生,并积极肯定学生的所思所想,阐述不同音乐要素的艺术作用。
五、总结
1. 音乐鉴赏课秩序的养成。
2. 小结本堂课的主要内容、复习和巩固。
3. 不止作业及准备下课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