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智力残疾人康复训练的内容与技巧(共五则范文)

智力残疾人康复训练的内容与技巧(共五则范文)

智力残疾人康复训练的内容与技巧(共五则范文)

第一篇:智力残疾人康复训练的内容与技巧

智力残疾人康复训练的内容与技巧

1.感知能力训练

借着感觉能力,了解事物的外形,分辨声音和颜色,然后作出反应,并能将对外界的体验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以便更能适应环境。进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范围的训练。

2.运动能力训练

包括大运动训练和精细动作训练。大运动是指身体姿势或全身的动作而言,如俯卧、抬头、竖颈、翻身、仰卧、爬行、独坐、独站、行走、跑步、跳跃等训练。从儿童的发展来看,有很明显的顺序性(弱智儿童也按这个顺序发展),并在一定的月龄范围出现(弱智儿童就不一定按同龄正常儿童同样的月龄范围出现),这是因为运动的发展与生理成熟有密切关系。要求:能逐渐做到感官与功能配合,动作协调,适当地控制动作的力度和速度,操纵物件和运用工具。精细动作是指手和手指的动作,如大把抓、手指捏、穿珠、写字等训练,这些动作较小,也较精巧,精细动作训练是康复训练中必要的训练领域。要求:能逐渐做到依据视觉指示做精细而准确的动作。精细技巧训练时必须由大到小,由易到难,逐步加深。

3.语言与交往能力训练

语言是思维的手段,是与人交往的工具,对于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小孩来说极为重要,弱智小孩绝大多数都有言语障碍,因此康复训练中。言语训练占极其重要的位置。要求:能逐渐做到会用目视、点头、摇点、微笑、动作等表示理解他人的说话,并能用别人能理解的声音、单词、句子、问题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

4.认知能力训练

认知能力主要是指认识事物的能力,弱智小孩这方面的能力很差,主要原因是认知能力建立在概念上。而概念要用语言来表达,弱智小孩言语差,不能用语言表达概念,因而认知能力就很差。要求:能逐

渐做到利用视和听认知外界事物,懂得生活常识、自然常识等,并作出正确反应(语言或动作均可)。学习的范围有:

(1)身体主要部位名称。

(2)衣物、日常用品的名称及用途。(3)室内物品,小家电的名称及用途。

(4)认识周围环境,包括通道、楼梯、街道、公厕(男、女标志)、公共场所、交通标志等。(5)自然环境的知识,包括天气、温度、动、植物名称、习性等;方位、时间、颜色、形状、数量、是非好坏等生活自理能力训练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小孩在不依赖他人的帮助下,每日必须进行5的最基本动作,主要包括穿衣、进食、个人清洁、如厕等自理能力。自理训练和认知、体能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的,因而应根据每个孩子的实际发育水平选择时机,训练越及时,效果越明显。要求:能逐渐做到会运用基本的生活自理技巧和步骤。照料个人每日的起居饮食及个人卫生;并能配合环境,运用已有的自理常识,应付生活上的需要。

6.社会适应能力训练

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与他人(包括儿童与成人)交往的能力,作为社会的一名成员,小孩必须适应他所处社会的文化背景或要求,因此必须结合年龄教会小孩一些生活常识,以便被社会所接受。主要掌握礼貌用语、与人交往的称呼、交通规则、公共场所规则、与同伴应友好相处等。要求:能逐渐做到与别人友善合作,建立和维系良好的关系,掌握一般社会认可的行为,以便适应社会。7.通过游戏进行训练和学习

儿童之需要游戏,犹如成人之需要工作,儿童从游戏中学习,“游戏”就成为儿童学习的媒介,是儿童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成长伴侣。游戏能增进儿童身体的发育,增加受教育的机会.启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协助儿童的心理发展和社会化发展。听力语言残疾康复.婴幼儿和小儿时期法生听觉障碍的儿童,由于听不到声音和语言,无法学会说话,因而发生言语障碍 8.教育干预

教学着重形象思维。主要利用挂图、投影幻灯片、录音、录像等方式进行直观教学,同时采取启发式,参与式教学方式。特殊训练:主要利用在校午餐、午睡机会在老师的指导下刷碗、叠被、打扫卫生。帮厨师摘菜、洗菜、做凉菜。4年级以上的学生设有编织、缝纫机及手工制作工艺品课等。此外还安排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集体上街购物,参加运动会、体操文艺表演等活动,从中培养和加强他们生活自理、经济活动,劳动技能、社会责任等能力的发展。

弱智儿童根据智力的高低选择进入正常教育机构随班就读,或进入特殊学校学习。在正常小学上学:较轻的可接受正常儿童同样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但家长还需做许多辅导工作。随班就读:与正常儿童一起学习、生活,但教师根据他的缺陷有的放矢地进行个别教学。在特殊学校学习:专为弱智儿童开设的特殊学校。

9.职业康复培训

轻度智力低下儿童,生活完全能够自理,适应性行为能力低于一般人的水平,只表现在读、写、算等基本的文化学习和人际交流上存在缺陷。通过及时的康复训练和个人努力,能够使他们获得社会交往和职业技巧。通过职业培训,可以部分或完全自食其力。中度智力低下,生活可以半自理,通过训练可从事简单的手工操作。

第二篇:残疾人康复训练

残疾人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我国的残疾人大约有6000多万,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5%左右,平均每五个家庭就有一个家庭有残疾人,为了全面提高全国人口的综合素质,促进社会全面发展,残疾人的康复训练显得尤为重要。

康复训练是指针对残疾人的功能障碍的情况,采取现代康复技术和传统康复技术相结合的方法,以康复机构为指导、社区为基础、家庭为依托,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康复训练,以恢复或补偿功能,增强其生活能力和参与社会的能力。在康复训练的同时,应该通过谈心、劝说、开导等方式,解除或减少残疾人的焦虑、抑郁、恐惧、自卑等心理。全社会应多理解关心残疾人,对待他们要做到“五心,”即“热心、关心、细心、耐心、贴心。”

如何做好残疾人康复训练工作?通过读书学习,我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

1、向残疾人介绍康复训练的知识,并加大宣传力度。

2、悉心为残疾人讲解康复训练指导的内容与具体过程。

3、建立规范的康复训练档案,及时填写康复服务记录和评估。

4、分类比较研究,总结成功经验与不足之处,加以改进和完善。

残疾人的人生中如何才能保持心理健康?发挥个人的优势,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要点是什么,什么是心理情绪的问题,如何才达到良好的心理状态? 1.要有正确的人生态度。

正确的人生态度来源于正确的认识,正确的世界观。抱有正确人生态度的人,对周围的事物有清醒的认识与判断,又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且头脑清楚,眼界开阔,立场坚定,即不保守,也不冒进……总之,正确的人生态度使他们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时比较客观、稳妥,与时代共同进步,心态始终保持健康水平。

2要有满意的健康心境心理。

有了满意的心境是健康心理的重要内容,心理健康的人,对自己、对他人、对工作、对学习、对生活都比较满意,没有心理障碍。满意的心境来源于正确的认识,由于他们能一分为二地论人论事,因而既能接受自己,又能悦纳他人。他有自知之明,对自己的外貌、德才学识有正确的分析。他们在别人的议论包围中既不会被赞扬、歌颂冲昏头脑,又不会因批评、责备而烦恼,因为他们对自己心中有数,能从别人的议论中吸取有益的东西。不自骄自傲,也不自轻自贱。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不会淹没在别人的议论中无所适从,总是处于一种独立自主的状态。对别人也有一种客观的、全面的评价,不会忽冷忽热,不会苛刻地要求别人。对工作、生活、学习也有正确的标准,既不好高骛远,也不急功近利,因而心境总是愉快的。

3、和谐的人际关系

乐于交往的人往往能在相互交往中得到尊重、信任和友爱。这是因为他们以同样的态度对待别人,因而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矛盾。与人为善的人能够与大家互相理解、彼此感情融洽,协调一致,相互配

合默契。人际关系和谐,心情就会舒畅,心理会处于健康状态中。

4、良好的个性,统一的人格

良好的个性是健康心理的重要标志,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保持统一的人格,做到自信而不狂妄,热情而不轻浮,坚韧而不固执,礼貌而不虚伪,灵活而不油滑,勇敢而不鲁莽,既有坚持到底的精神,又不顽固执拗,始终保持坚强的意志,诚实、正直的作风,谦虚、开朗的性格。

5、适度的情绪,充分的理智

健康心理必须有自我控制能力,有适度的情绪,不过悲、过喜、过忧、过怒。要用积极的情绪战胜消极情绪,不使消极情绪、过激情绪维护较长的时间。要始终保持热情饱满、乐观向上的情绪,而不低下猥琐、泪丧悲观的情绪,更不会反复无常。

家长在智力残疾儿童早发现、早干预、早康复的作用是什么(1)关注孩子生长、发育的状况,通过对儿童的外表、早期的异常行为表现、发育速度等方面进行观察和比较,发现孩子在某些方面存在发育迟缓或能力不足的情况,主动向医疗、康复等机构的专业人员寻求帮助;

(2)主动向康复人员报告孩子的相关情况,包括家族病史、孩子的出生史、病史、孩子和家庭遇到的困难以及特殊需要等等,为医疗和康复人员提供信息上的支持;

(3)参与孩子的评估和鉴定过程,了解孩子目前的状况和应有的发展水平,与康复人员共同为孩子制定适当的康复目标和康复训练计划;

(4)配合专业人员对孩子进行康复训练,及时向专业人员反映孩子在生活和康复训练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为专业人员提供修订康复计划所需的信息。

好了,今天我要讲的内容暂时告一段落,有什么疑问大家可提出来,咱们共同学习,一起来进步。

第三篇:残疾人康复训练

《残疾人康复训练》读书体会

我本人是一名残疾人,在社区负责残疾人工作,最近读了一本关

于残疾人康复训练指导的书,让我对残疾人的康复训练有了全面的了解。

我国的残疾人大约有6000多万,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5%左右,平均每五个家庭就有一个家庭有残疾人,为了全面提高全国人口的综合素质,促进社会全面发展,残疾人的康复训练显得尤为重要。

康复训练是指针对残疾人的功能障碍的情况,采取现代康复技术和传统康复技术相结合的方法,以康复机构为指导、社区为基础、家庭为依托,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康复训练,以恢复或补偿功能,增强其生活能力和参与社会的能力。在康复训练的同时,应该通过谈心、劝说、开导等方式,解除或减少残疾人的焦虑、抑郁、恐惧、自卑等心理。全社会应多理解关心残疾人,对待他们要做到“五心,”即“热心、关心、细心、耐心、贴心。” 《残疾人康复训练》这本书对我从事残疾人工作,更好地为残疾人服务帮助很大,如何做好残疾人康复训练工作?通过读书学习,我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

1、向残疾人介绍康复训练的知识,并加大宣传力度。

2、悉心为残疾人讲解康复训练指导的内容与具体过程。

3、建立规范的康复训练档案,及时填写康复服务记录和评估。

4、分类比较研究,总结成功经验与不足之处,加以改进和完善。

友谊街道康乐社区张翼翔

第四篇:智力残疾儿童早期康复训练的基本原则和内容有哪些智力残疾儿童早期康复训练的基本原则和内容有哪些智力残疾儿童早期康复训练的基本原则包括:(1)趣味性原则。要求康复人员了解智力残疾儿童的心理特点,调动智力残疾儿童的兴趣,寓教于乐,创造一个和谐、愉快的训练环境,以利于儿童的主动参与和全面发展。

(2)动态性原则。强调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以发展变化的观点看待每一名智力残疾儿童,采取相应的措施,主动地适应这种变化。(3)生活化原则。日常生活中的训练往往能发挥最好的效果,把康复训练融入日常生活活动,充分调动智力残疾儿童的各项感觉功能(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4)个别化原则。智力残疾儿童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必须根据儿童

的身心特点安排不同的训练内容,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制定适合智力残疾儿童个性发展的最佳方案。(5)融合原则。融合原则强调在为智力残疾儿童提供个别化的、专门的康复服务的同时,要为他们提供一个融合的环境,使他们能够尽早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环境,为将来融入社会打下基础。(6)小步子、多重复原则。智力残疾儿童的康复训练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应坚持循序渐进、重复练习、综合训练的原则,才能取得好的效果。(7)充分发挥潜能原则。要注意发现智力残疾儿童身上潜在的优势,充分利用积极的方面加强训练,帮助他们扬长补短。

智力残疾儿童早期康复训练的内容包括:(1)感知能力:主要是训练视、听、嗅、味、触觉、平衡觉和动觉。(2)认知能力:主要是学习认识常见的物体、分辨常见的关系、形成简单的数字概念和基本的时间概念等。(3)运动能力:包括大运动——人类活动的基本动作和技巧性动作和精细运动——抓握、翻揭、搓揉、折叠等手眼协调能力。(4)语言交往能力:包括语言的表达能力(说或写)以及语言的理解能力(听或读);(5)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主要是进食、盥洗、穿着、排便、睡眠等的基本能力;(6)基本的社会适应能力:包括学会适应所处的社会环境、学会与人相处,从参与日常生活活动逐步过渡到参与社会活动,直至适应社会

第五篇:智力残疾儿童的家庭康复训练

智力残疾儿童的家庭康复训练

上传: 彭琅

更新时间:2012-12-28 12:27:15

智力残疾儿童的家庭康复训练

各位学员大家好,今天很高兴和大家一起来学习智力残疾人的康复知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残疾人的康复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党中央提出:到2015年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就拿我们学校的智残教育来说,也推行了“ 医教结合,综合康复”的教育模式。早期康复对智残孩子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智残孩子的康复场所最理想的莫过于家庭,而家长则是最适合的康复师。今天在座的

各位大多数来自社区康复协调员,你们的职责就是指导好家长如何进行家庭康复,为家长提供必要的康复知识和技能。所以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智力残疾儿童的家庭康复知识和技能。

一、智力残疾的概念

(一)智力残疾的定义

智力残疾是指人的智力明显低于一般人的水平,并显示适应行为障碍。智力残疾是智力落后于普通人的一种症状。说它是症状,因为它不是疾病,而是由各种病因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损伤,或神经系统的发展发生停滞,而表现出的大脑功能障碍。智力残疾包括:在智力发育期间(18岁之前),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精神发育不全或智力低下;(儿童)智力发育成熟以后,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智力损伤;(成人)老年期的智力明显衰退导致的痴呆。(老人)(二)认识智力残疾

1.智力发展的不平衡:任何一个智力残疾在他生长发育的过程中,组成智力的各个方面的残疾程度和发展速度并不完全相同,这就是个体智力发展的不平衡性。了解智力残疾在不同方面,表现出的不同残疾程度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以根据他们在不同方面的能力和需要为他们设计个别康复训练方案。

2.智力的高低没有绝对界线:轻度智力残疾与普通人之间确实没有一条明显的界限。有许多智力残疾人,需要人们稍稍的帮助就可以走上健全人的生活道路。尤其在他们年幼的时候,这种帮助就更为重要。但若残疾程度很重,则终生需要帮助。

(三)智力残疾的分级及各级特征

每个智残儿童彼此之间各不相同,根据儿童的智力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我们将智残儿童分成4级。现分述如下:

一级智力残疾(极重度)

极重度智残儿童的智商在20分以下。适应行为极差。他们往往有严重的脑损伤,常伴有多种残疾和癫痫。缺乏基本的自我保护能力,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必须有人照顾。

二级智力残疾(重度)

重度智残儿童的智商在20~35之间,适应行为差。他们往往有先天性的疾病和较重的脑损伤。有简单的交往能力,但生活不能自理。情感幼稚,情绪反应容易过头。

三级智力残疾(中度)

中度智残儿童的智商在35~50之间,适应行为不安全,这些儿童中的大部分有脑损伤或其它神经障碍。可以与他人进行基本的交往,但是语言简单。生活可以半自理,能够学习一些简单的手工技能。四级智力残疾(轻度)

轻度智残儿童的智商在50~70之间,适应行为低于一般人的水平,由于他们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读、写、算等基本的文化学习和人际交往上,所以往往在上了小学以后,问题才暴露出来。二.智力残疾儿童的诊断

1、早发现①观察

最先是动作方面发育迟缓,如不会抬头、翻身,坐立不稳,不会爬行等,手部动作笨拙,协调能力差,手眼不配合等。然后是其它方面发育缓慢,如不会说话,词汇贫乏,不能与儿童一起玩耍,不会自己上厕所,穿衣,吃饭等。②比较

与别的同龄儿童比较,发现存在异常。应该全面进行比较,如果较多方面异常,应引起重视。③咨询

当发现孩子存在异常,应该及时向专科医生或心理咨询医生或是特殊教育教师和康复训练员进行咨询,并进行必要的检查和诊断。

2、筛查

是指对可疑的儿童作初步的认定,以便决定是否作进一步诊断。其目的是将确定不是智力残疾的儿童排除。

3、诊断

智力残疾儿童的诊断必须在县级以上的医院和康复机构进行,由专业人员诊断鉴定。早期诊断一般采用正式的智力测验工具和社会适应量表,从智力和日常社会适应能力两个方面进行诊断。同时还需要进行必要的医学检查,如染色体、神经发育、大脑病理等。

4、早期干预

一、什么叫早期干预

“早期”从年龄来讲,是指从出生0岁到上学6-7这段时间,也就是人生最初阶段。“干预”包括医疗与保健,教育与训练,社会心理咨询。其中为儿童提供康复训练为主。

二、早期干预的效果

儿童在生长发育的早期,就是0-7岁即人生的初几年,是大脑、智力、社会适应能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学东西最容易,最快的时期。这个时期儿童的可塑性很大,不失时机地从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角度对儿童进行干预,可以促进儿童运动能力,感知能力、认知能力,语言交往能力,社会生活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以及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受过早期干预的智障儿童可以进入普通小学或培智学校。

三、智力残疾儿童的康复训练(一)家庭康复训练的基本要素

1、康复训练的内容

主要有六个领域:运动能力、感知能力、认知能力、语言交往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

2、制定个别化训练计划

由于智障儿童存在着显著的个别差异,每一个智障儿童在上述六个领域发展情况各不相同,各有自已的特殊需要,因此需要为每个儿童制定个别训练计划来指导康复训练进程。训练计划的制订是非常重要的,计划的制定要根据孩子的实际能力来制订,过高,孩子达不到,容易产生挫败感,过低,起不到应有的效果,也耽误了康复时间。制定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

我们将六个领域的内容叙写成康复训练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通过对儿童的评量,得到符合每个儿童康复需要的长期目标,再从康复训练活动中找出相关的短期目标,形成一个儿童的个别训练计划。

3、实施康复训练活动

家庭的康复训练活动,一是个别训练活动,二是情景训练活动。(1)家庭个别训练活动

家庭个别训练需要在固定时间中进行。例如,每天训练时间:下

午:6:00—6:30,晚上:8:00—8:30。两次共用1小时左右比较适宜。另外,周六周日两天时间家长应拟定出简单的训练内容来。家长将安排在个别训练时间的目标进行分析,设想用什么活动去完成。家庭康复随时随地,尽可能利用家庭现成的一些玩教具和生活用品,条件允许的家庭可以给孩子创造一个比较丰富的游戏、娱乐环境,并有目的地购置、制作玩教具;条件有限的家庭,因地制宜,自行制作,比如:1个旧纸盒、一把小豆子、一双筷子,就可以训练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个别训练的教具应提前准备好。

(2)情景训练活动

情景训练是家庭康复的主要的训练方式。如起床、入厕、盥洗、吃饭、购物和社区活动等生活情景都是情景训练的良好机会。情景训练也需要有计划安排,按照康复计划,在一定的阶段有意识地安排必须目标。由于情景训练看似随意,因此特别需要有目标的引导。在情景训练中要注意安排休闲娱乐活动、户外活动和人际交往方面的情景。与个别训练相区别,情景训练主要运用日常生活中物品,在自然的生活状况下训练。情景训练的关键是家长要培养起在日常生活中按一定目标训练儿童的意识。

4、做好康复效果评估

康复训练始终伴随着评估。主要有三类,训练中的评估、阶段评估、总结评估。

目前主要是依据活动的独立程度,评估训练效果。评估标准分为四级:

第一级,自己独立完成,给最高分3分。

第二级,口头协助完成,给2分。

第三级,身体协助完成,给1分。

第四级,完全由他人代替完成,记0分。

每一个训练目标在训练前有一次评估,在训练后又有一次评估,通过比较训练前后的分数,从中看出训练的效果。

(一)训练中的测评

每次训练完成后应有对训练目标的测评,应作好测评记录。家长

可以根据测评的结果分析训练的情况,调整训练的重点,以便得到更好的康复结果。

(二)阶段测评

一个阶段训练完成后,家长应与训练员一起对智残儿童的训练效果进行测评。按康复目标一项一项地分析,哪些目标已达成,哪些目标还需要进一步训练,在测评分析的基础上才能看出经过一阶段的康复训练,儿童有了哪些进步,效果如何,在此基础上调整,制定出适合儿童情况的新的阶段计划。

(三)总结评估

总结评估是在完成若干阶段康复训练后进行的评估,它对智障儿童的康复训练过程和成效作出全面总结。

(二)家庭康复训练中坚持的原则

家庭康复训练是系统康复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康复训练有利于智力残疾儿童早期干预的开展,决定着康复训练的成败。常言道:“家庭是儿童学习的第一个学校”“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这两句话表明家庭在智残儿童系统康复训练中具有特殊地位。家长在康复训练中应掌握好以下原则。

1、建立良好的家庭康复训练环境

建立良好的家庭康复训练环境是实施系统家庭康复的必要条件。家庭应该是干净、整洁、安全的。对家庭康复环境的要求首先是安全。居家的阳台、门窗、不可让孩子随便攀爬,家中的电器、药品、食品的放置与食用要安全,锐器的使用与放置如:剪刀、刀子等应放妥当等。

家庭应有一个适合智残儿童康复训练的身心环境。这要靠家庭成员去创造,家庭的成员都应该关心、爱护孩子,让他感受到亲人的爱。如果家人争吵、打架,相互埋怨或互不理睬会给智残儿童造成心理创伤,易使他们变得冲动、易怒、粗暴、多疑或沉默,拒绝与他人交往。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家长就没有为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身心健康的环境。也有些家长对智残儿童训练时碰到了挫折,产生了不耐烦的情绪,大声责骂儿童,使他产生了畏惧、怕学习的不良心理,最后也会影响

到训练的效果。当然过度溺爱、放纵的家庭更不是真爱,也不算是良好的身心环境。例如:他已经长大了,但母亲还是一直把他抱在手中;家长在孩子应该处理生活以后的很长时间,仍然继续给他喂食、穿衣、梳洗;家长怕儿童出去玩耍受到欺侮,限制他与小伙伴接触等。这些过度保护方法,会使儿童养成依赖家长的惰性,在人际交往和社会生活中也就会处处碰壁。儿童本身对环境适应就差,家长这种看似“保护”的做法对智残儿童,只能助长了他对别人的依赖。

在家庭康复训练中家庭成员的态度应当一致。

2、有计划、有测评的原则

系统家庭康复训练强调个别训练计划,家庭训练计划的拟定促使家庭训练有目标、有步骤、有阶段地进行,并且强调对训练全局的掌握。测评将使家庭康复效果得到证明,并且为以后的训练提供依据,变随意的、难于坚持的家庭训练为较为规范的、有明确目的、有检查督促的、真正有效的康复过程。

3、循序渐进、逐步引导的原则。特殊儿童的发展一般要低于同年龄儿童的水平,尤其是接受能力,因此,在干预中一定要制定适合个人的干预计划,不能横向比较,更不能用粗暴的态度指导孩子,要允许他们有反复。

4、坚持一贯要求,持之以恒的原则。特殊儿童的训练,是一项艰苦的工程,它需要我们既耐心细致,又要严格要求,尤其是家长和一起生活的其他成员,有时看到孩子的训练遇到困难,家长会包办一下,特别是祖辈,因此,家长要坚持要求,持之以恒。

5、小步递进,适当协助的原则。特殊儿童在训练中要注意小步递进,要把训练的项目尽可能分解到最简单,便于儿童操作和掌握。同时,也要注意在必要的时候适当给予帮助。比如,在指导孩子学习自己扣纽扣或拉拉链时,我们可以先让孩子把衣服脱下来练习,等掌握一定方法后,再穿在身上练习,当孩子不能完成时,教师或家长可以手把手指导孩子帮他完成。

6、多给孩子表扬和奖励,帮助孩子成功的原则。训练孩子时,要注意正面鼓励,及时表扬。表扬的方式可以亲亲、拥抱,也可以伸伸

大拇指、鼓掌等。经常给孩子表现自己的机会,并且帮助他们成功,可以增加孩子的训练兴趣。作为指导教师或家长,要重视孩子的进步,有些成功可能在成人的眼里是微不足道的,但对特殊儿童来说,却是付出了很多努力,要珍视他们,只有这样才会使孩子不断进步。

7、充分利用生活情景进行训练

利用生活情景训练是家庭康复训练的一个特点,也是正确实施家庭康复训练必须遵循的原则。家庭康复是在家庭自然的生活条件下和环境中进行,有很多内容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训练,这就需要家长善于利用情景,随时随地地对孩子进行训练。例如“礼貌”作为社会交往的一个方面,是必须要对孩子进行训练的内容,切不能正襟危坐对孩子说上半天,孩子不知所云,而是利用客来客往遇见熟人打招呼等不同的场合,教会或提醒孩子做到与人交往时要在礼貌,并且不断反复强化。再如带智残儿童外出的时候,可以教给他许多东西,如认识交通工具,商品、建筑物等认知方面的内容,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到很多东西。在这种状态下学习,也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儿童无意注意占优势,基于这些特点,家长应随时利用各种机会、场合,有意识地对智残儿童提出要求,进行训练,他们往往会记得住、说得出。当然这些知识的掌握也都需要家长进行不断的重复。

(三)康复训练的内容和方法

———运动能力训练

1、翻身侧卧位翻到仰卧位,仰卧位翻到侧卧位,侧卧位翻到俯卧位。

2、坐保持长坐位3分钟,保持端坐位3分钟。

3、爬用双手、双膝支撑爬行3米。

4、站两脚全脚掌着地站立2分钟。

5、步行在平地上连续走20单步。

6、上下台阶连续上下6台阶。

7、跑向前跑5米。

8、伸手取物伸手够玩具或物品。

9、捏取用拇指和食指捏取物品。

10、拧盖将瓶盖拧开再将瓶盖拧紧,反复两次。

11、系扣子把上衣的扣子系住。

12、穿珠子将5颗珠子穿到绳子上。

13、折纸将纸对折,抹平。——感知能力训练

1、注意物体注视前方物体5秒钟以上。

2、追视移动物体用目光追随移动的物体。

3、分辨味道分辨酸甜咸苦辣等常见味道。

4、分辨气味分辨香皂。

5、分辨常见生活环境中的声音,分辨3种以上经常听到的声音。

6、触觉分辨触摸物体,分辨冷热、干湿、软硬

感觉统合

人类生存所需要的最基本且最重要的感觉是听知觉、前庭平衡觉、本体感觉、触觉和视知觉。感觉统合是将各神经系统传来的不同的感觉在脑干部份做适当的组织统合,如此中枢神经的各部位才能整体工作,使个体能顺利地与环境接触,并感到满足。感觉统合训练基于儿童的神经需要,引导对感觉刺激作适当反应的训练。

——认知能力训练

1、认识物体的存在说出从眼前消失的东西。

2、物品归类将相同的物品归在一起。

3、认识物体之间的常见关系分辨大小、长短、高矮。

4、认识颜色分辨3种以上的颜色。

5、认识方位分清里外、上下、前后。

6、认识形状认识图形、方形、三角形。

7、分辨有无分辨容器中有无东西。

8、认识蔬菜、水果认识3种以上常见蔬菜、水果。

9、知道天气情况知道晴天、阴天、雪天、雨天。

10、知道因果关系知道吃了脏东西会肚子痛,知道天冷了要多穿衣服,知道饿了要吃东西,知道下雨天出门要打雨伞。

11、点数点着实物数出1到10.12、认识时间知道上午、下午、早、中、晚。

13、认识钱币知道用钱买东西。

——语言交往能力训练

1、知道自己的名字听到叫自己的名字时有反应。

2、服从简单的指令明白别人的手势或语言表达的意思,有恰当的反应。

3、表达需求用语言表达,用手势或体态表达,用交流板或者用图画指出。

4、说简单的短句正确说出5个常用的词语和3个简单的短句。

5、语言交流有问有答,简单对话。

6、书写的基本能力持笔、画线、写自己的名字。

——生活自理能力训练

1、拿着食物吃拿着食物送到口中咀嚼、咽下。

2、用餐具吃使用两种常用餐具,如筷子、勺。

3、用餐具喝先学自己抱着奶瓶喝,再学拿着杯子喝。

4、小便自理表达要小便的意思,到指定的厕所,对着便池排尿。

5、大便自理表达要大便的意思,到指定的厕所蹲坑排便,便后自己擦干净。

6、脱衣服摘帽子、解围巾、脱衣服、脱鞋袜。

7、穿衣服分辨衣服上下、前后、穿好。先穿一条胳膊,再穿另一条胳膊,按顺序系好扣子。

8、穿鞋袜认识自己的鞋袜,对准左脚与右脚,先穿一只脚,再穿一只脚。

9、刷牙用杯子盛水,含一些漱口,把牙刷蘸湿,挤上牙膏,上下刷遍每一颗牙。

10、洗脸将毛巾在水中洗洗,拧干,用毛巾擦脸。

11、洗手把手蘸湿,擦些肥皂,反复搓洗,洗掉肥皂沫,擦干。

12、洗脚坐在矮凳上,把两脚泡在水中,先洗一只脚,再洗另一只脚,分别擦干,穿上鞋。

13、盖被子认识自己的床和被子,躺在床上,打开被子盖住身体。

14、叠被理床叠好被子,放好被子,放到指定的位置。

15、认识家庭的内部环境认识房间、厕所、厨房的位置。

——社会适应能力训练

1、知道自己知道自己的姓名、性别、年龄。

2、认识熟悉的人认识家庭成员、亲密接触者三人以上。

3、认识家庭的外部环境从离家不很远的地方找到家,知道家庭住址与周围环境。

4、知道居家安全不把他人带进家,随手关好房间门,不给陌生人开屋门,不跟着陌生人走。

5、认识公共设施认识附近的商店、邮局。

6、参加集体活动与小朋友一起游戏、娱乐。

7、懂得安全知识知道水、电、火等对人有危害,躲着汽车。

(四)、常用的家庭训练器具

智力残疾人康复训练的主要领域有运动、感知、认知、语言、生活自理、社会适应等六大领域。常用的康复训练器具主要有以下12类。

1.各种规格的球类

(1)应用:锻炼智残儿童大运动能力,上、下肢肌力,平衡反应和协调能力。

(2)注意事项:直径在8~25cm的比较合适,宜选择耐用的橡胶质的,充气的小皮球,乒乓球质地较薄,易碎,不应选择。原则上应为小孩或智力差的孩子玩大球,大孩或智力较好的孩子玩小球。

2.积木

(1)应用:质地为塑料或木头的,可搭成图案。训练精细运动,手眼协调能力,空间知觉,数的概念,颜色形状的认识,以及对大小、多少的感知练习。

(2)注意事项:积木块不能太小.以防儿童误食。要着色均匀,不脱色。

3.穿珠子、绳

(1)应用:质地塑料或木头的均可,也可用大算盘珠。训练精细运动,敷的概念,加减法,对颜色的认识。

(2)注意事项:珠子不能太小,以防儿童误食。要着色均匀,不脱

色。

4.带盖的瓶子

(1)应用:训练精细运动和手指协调能力。

(2)注意事项:为防止玻璃瓶口划伤手指,应选用塑料瓶。

5.儿童用剪刀(1)应用:训练精细运动,手眼协调能力。

(2)注意事项:应选择儿童用剪尖钝圆的小剪刀,以确保安全,防止扎伤。

6.布口袋(内装软硬、大小不同的物件)(1)应用:训练触觉分辨.以及对大小、形状的认识。

(2)注意事项:袋内物件不要锐利,防止扎、划伤皮肤。7.看图识字的图片

(1)应用:训练认知及分类配对能力。

(2)注意事项;图、字要鲜艳、醒目易于辨认。

8.钟或表

(1)应用:认知训练,认识时间。

(2)注意事项:为了辨认方便表面应大,并要有1~12个数字。

9.彩色笔、纸

(1)应用:精细运动,手眼协调能力。

(2)注意事项:彩色笔尖要粗圆、钝些。

10.日常生活用品(分别准备有尼龙搭扣的、拉锁的、扣子的衣服;有尼龙搭扣的和系带的鞋、毛巾、杯子、牙刷等)(1)应用:训练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2)注意事项:拉锁、扣子要钉牢,以免误食伤人。

11.各种玩具娃娃(应有男有女,大小不限)(1)应用:训练社会适应能力,知道性别、年龄及人身体各个部位的名称。

(2)注意事项:制作物要结实,不易损坏。

12.家居玩具(锅、碗、厨具等)(1)应用:训练认知能力、精细运动。

(2)注意事项:玩具最好是塑料的,要结实、耐用,以防易碎伤人。

结束语:

智残儿童的康复训练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工作,需要大家有充足的康复知识、百折不挠的决心和信心。最后要提醒是:

一、康复训练一定要始终如一。

二、早期干预。

三、加强康复知识学习,交流经验。

智力残疾儿童的家庭康复训练

智力残疾儿童的家庭康复训练 上传: 彭琅更新时间:2012-12-28 12:27:15 智力残疾儿童的家庭康复训练 各位学员大家好,今天很高兴和大家一起来学习智力残疾人的康复知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残疾人的康复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党中央提出:到2015年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就拿我们学校的智残教育来说,也推行了“医教结合,综合康复”的教育模式。早期康复对智残孩子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智残孩子的康复场所最理想的莫过于家庭,而家长则是最适合的康复师。今天在座的各位大多数来自社区康复协调员,你们的职责就是指导好家长如何进行家庭康复,为家长提供必要的康复知识和技能。所以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智力残疾儿童的家庭康复知识和技能。 一、智力残疾的概念 (一)智力残疾的定义 智力残疾是指人的智力明显低于一般人的水平,并显示适应行为障碍。智力残疾是智力落后于普通人的一种症状。说它是症状,因为它不是疾病,而是由各种病因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损伤,或神经系统的发展发生停滞,而表现出的大脑功能障碍。 智力残疾包括: 在智力发育期间(18岁之前),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精神发育不全或智力低下;(儿童) 智力发育成熟以后,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智力损伤;(成人) 老年期的智力明显衰退导致的痴呆。(老人) (二)认识智力残疾 1.智力发展的不平衡:任何一个智力残疾在他生长发育的过程中,组成智力的各个方面的残疾程度和发展速度并不完全相同,这就是个体智力发展的不平衡性。了解智力残疾在不同方面,表现出的不同残疾程度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以根据他们在不同方面的能力和需要为他们设计个别康复训练方案。 2. 智力的高低没有绝对界线:轻度智力残疾与普通人之间确实没有一条明显的界限。有许多智力残疾人,需要人们稍稍的帮助就可以走上健全人的生活道路。尤其在他们年幼的时候,这种帮助就更为重要。但若残疾程度很重,则终生需要帮助。 (三)智力残疾的分级及各级特征 每个智残儿童彼此之间各不相同,根据儿童的智力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我们将智残儿童分成4级。现分述如下: 一级智力残疾(极重度) 极重度智残儿童的智商在20分以下。适应行为极差。他们往往有严重的脑损伤,常伴有多种残疾和癫痫。缺乏基本的自我保护能力,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必须有人照顾。 二级智力残疾(重度) 重度智残儿童的智商在20~35之间,适应行为差。他们往往有先天性的疾病和较重的脑损伤。有简单的交往能力,但生活不能自理。情感幼稚,情绪反应容易过头。 三级智力残疾(中度) 中度智残儿童的智商在35~50之间,适应行为不安全,这些儿童中的大部分有脑损伤或其它神经障碍。可以与他人进行基本的交往,但是语言简单。生活可以半自理,能够学习一些简单的手工技能。 四级智力残疾(轻度) 轻度智残儿童的智商在50~70之间,适应行为低于一般人的水平,由于他们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读、写、算等基本的文化学习和人际交往上,所以往往在上了小学以后,问题才暴露出来。 二.智力残疾儿童的诊断

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及常用的康复器具

智力残疾儿童xx及常用的xx器具 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的主要领域有运动、感知、认知、语言、生活自理、社会适应等六大领域。常用的康复训练器具主要有以下12类: (1)各种规格的球类 应用: 锻炼智残儿童大运动能力,上、下肢肌力,平衡反应和协调能力。 注意事项: 直径在8-25cm的比较合适,宜选择耐用的橡胶质的,充气的小皮球,乒乓球质地较薄,易碎,不应选择。原则上应为小孩或智力差的孩子玩大球,大孩或智力较好的孩子玩小球。 (2)积木 应用: 质地为塑料或木头的,可搭成图案。训练精细运动,手眼协调能力,空间知觉,数的概念,颜色形状的认识,及对大小、多少的感知练习。 注意事项;积木块不能太小,以防儿童误食。要着色均匀,不脱色。 (3)穿孔珠子、绳 应用: 质地塑料或木头的均可,也可用大算盘珠。训练精细运动,数的概念,加减法,对颜色的认识。 注意事项: 珠子不能太小,以防儿童误食。要着色均匀,不脱色。 (4)带盖的瓶子

应用: 训练精细运动和手指协调能力。 注意事项: 为防止玻璃瓶口划伤手指,应选用塑料瓶。 (5)儿童用剪刀 应用: 训练精细运动,手眼协调能力。 注意事项: 应选择儿童用剪尖钝圆的小剪刀,以确保安全,防止扎伤。 (6)布口袋(内装软硬、大小不同的物件) 应用: 训练触觉分辨,及对大小、形状的认识。 注意事项: 袋内物件不要锐利,防止扎、划伤皮肤。 (7)看图识字的图片 应用: 训练认知及分类配对能力。 注意事项: 图、字要鲜艳、醒目易于辨认。 (8)钟或表 应用:

认知训练,认识时间。 注意事项: 为了辨认方便表面应大,并要有1-12个数字。 (9)彩色笔、纸 应用: 精细运动,手眼协调能力。 注意事项: 彩色笔尖要粗圆、钝些。 (10)日常生活用品(分别准备有尼龙搭扣的、拉锁的、扣子的衣服;有尼龙搭扣的和系带的鞋、毛巾、杯子、牙刷等) 应用: 训练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注意事项: 拉锁、扣子要钉牢,以免误食伤人。 (11)各种玩具娃娃(应有男有女,大小不限) 应用: 训练社会适应能力,知道性别、年龄及人身体各个部位的名称。 注意事项: 制作物要结实,不易损坏。 (12)家居玩具(锅、碗、厨具等) 应用:

智力儿童康复教学工作总结(共9篇)

智力儿童康复教学工作总结(共 9篇) 智力障碍儿童康复训练方法 1.感知训练(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要求:理解事物的形状,辨别声音和颜色,然后做出反应,将外界的经验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 2、运动能力训练,包括大运动训练和精细动作训练大运动(如俯卧、抬头、竖颈、翻身、仰卧、爬行、独坐、独站、行走、跑步、跳跃等)训练要求:能逐渐做到感官与机能配合,动作协调,适当地控制运作的力度和速度,操纵物件和运用工具。精细运动(如大把抓、手指捏、穿珠、写字等)训练,是康复训练中必要的训练领域。要求:能逐渐做到依据视觉指示作精细而准确的动作。精细技巧训练时必须由大到小,由易到难,逐步加深。 3、语言与交往能力训练要求:能逐渐做到会用目视、点头、摇头、微笑、动作等表示理解他人的说话,并能用别人能理解的声音、单词、句子、问题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 4、认知能力训练要求:能逐渐运用视觉和听觉理解外界事物,认识生活常识、自然常识,并做出正确反应(语言或动作)。 5、生活自理能力训练(主要包括穿衣、进食、个人清洁、入厕等自理能力),应根据每个孩子的实际发育水平选择时机,训练越及时,效果越明显。要求:能逐渐做到会运用基本的生活自理技巧和步骤,照料个人每天的起居饮食及个人卫生;并能配合环境,运用已有的自理常识,应付生活上的需要。

6、社会适应能力训练要求:能逐步实现与他人的友好合作,建立并保持良好的关系,掌握一般社会认可的行为,以适应社会。 7、通过游戏进行训练和学习。"游戏"是儿童学习的媒介,它能增进儿童身体的发育;增加受教育的机会;启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协助儿童的心理发展和社会化发展 第2篇:智力残疾儿童康复服务方案 智力残疾儿童康复服务方案 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是《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提出的一项重点工程。为了康复训练工作科学、规范的开展,有效的改善残疾人功能状况,特定此方案。本方案服务对象为高密市有康复需求的9岁(含)以下智力残疾儿童,针对其运动、感知、认知、精神、言语、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等领域的康复治疗。 一、服务要求 (一)每名儿童在医院内训练时间至少6个月,每日至少2个小时,每周至少一次对家长进行家庭康复指导,对智力残疾儿童进行科目的讲解培训与康复的认知程度的提高,每月至少一次集中家长培训和社会融合活动,提高患儿家长对康复训练的认知。 (2)康复训练包括运动、感知、认知、言语、精神、自理和社会适应等领域的能力训练,通过创作主题、音乐游戏、体感活动、多屏互动等活动组织训练。 (3)康复训练的形式包括个别教学、小组教学、小组教学与训练、家庭与社区整合活动。

残疾人康复服务内容

残疾人康复服务内容 1、康复医疗服务;为偏瘫、脑瘫、截瘫、中风后遗症等残疾人提供康复治疗,白内障、肢体矫治手术等转诊服务,康复护理、家庭康复病床等; 2、康复训练指导服务;立足残疾人家庭,充分利用社区康复设施,指导各类残疾人开展康复训练、制定计划、传授方法、制作训练器具、矫形器使用、评估效果等;具体如下: 肢体残疾:对偏瘫病人开展以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为主的康复训练,指导训练器具的使用;对脑瘫病人开展“运动功能、姿势矫正、语言训练、日常活动”四个方面的康复训练; 智力残疾:对智力残疾人开展“运动、感知、认知、语言交往、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六个方面的康复训练; 听力残疾:指导听语障碍者或聋儿家长开展听力语言训练、耳聋预防、选配助听器转介服务等; 视力残疾:指导视力残障者视功能训练和盲人定向行走训练,做好低视力配镜后随防工作及转介服务等; 精神残疾:利用多种形式对精神病患者进行精神卫生知识宣传教育,督促指导药物治疗、用药安全监测,开展生活技能、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康复服务; 3、心理支持服务;通过了解、分析、鼓励和指导等方法,帮助他们树立康复

信心,正确面对自身残疾,鼓励亲友理解关心残疾人,支持配合康复训练; 4、知识普及服务;为残疾人及家属、亲友举办健康等知识讲座,开展康复咨询活动,发放康复知识小册子、普及读物等,传授残疾预防知识和康复训练方法; 5、用品用具服务;根据残疾人的状况和需求,提供用品用具的信息,提出选用用品用具的意见、实施转介服务等; 6、咨询转介服务;根据残疾人在康复医疗、康复训练、心理支持及用品用具等方面不同的康复需求,联系有关机构和人员,对本社区暂时无法进行康复服务的残疾人,提供有针对性的转介,做好登记和跟踪服务;

残疾人康复服务内容

残疾人康复服务内容(总2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残疾人康复服务内容 1、康复医疗服务。为偏瘫、脑瘫、截瘫、中风后遗症等残疾人提供康复治疗,白内障、肢体矫治手术等转诊服务,康复护理、家庭康复病床等。 2、康复训练指导服务。立足残疾人家庭,充分利用社区康复设施,指导各类残疾人开展康复训练、制定计划、传授方法、制作训练器具、矫形器使用、评估效果等。具体如下: 肢体残疾:对偏瘫病人开展以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为主的康复训练,指导训练器具的使用。对脑瘫病人开展“运动功能、姿势矫正、语言训练、日常活动”四个方面的康复训练。 智力残疾:对智力残疾人开展“运动、感知、认知、语言交往、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六个方面的康复训练。 听力残疾:指导听语障碍者或聋儿家长开展听力语言训练、耳聋预防、选配助听器转介服务等。 视力残疾:指导视力残障者视功能训练和盲人定向行走训练,做好低视力配镜后随防工作及转介服务等。 精神残疾:利用多种形式对精神病患者进行精神卫生知识宣传教育,督促指导药物治疗、用药安全监测,开展生活技能、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康复服务。

3、心理支持服务。通过了解、分析、鼓励和指导等方法,帮助他们树立康复信心,正确面对自身残疾,鼓励亲友理解关心残疾人,支持配合康复训练。 4、知识普及服务。为残疾人及家属、亲友举办健康等知识讲座,开展康复咨询活动,发放康复知识小册子、普及读物等,传授残疾预防知识和康复训练方法。 5、用品用具服务。根据残疾人的状况和需求,提供用品用具的信息,提出选用用品用具的意见、实施转介服务等。 6、咨询转介服务。根据残疾人在康复医疗、康复训练、心理支持及用品用具等方面不同的康复需求,联系有关机构和人员,对本社区暂时无法进行康复服务的残疾人,提供有针对性的转介,做好登记和跟踪服务。

残疾人康复服务内容

残疾人康复服务内容 1、康复医疗服务。为偏瘫、脑瘫、截瘫、中风后遗症等残疾人提供康复治疗,白内障、肢体矫治手术等转诊服务,康复护理、家庭康复病床等。 2、康复训练指导服务。立足残疾人家庭,充分利用社区康复设施,指导各类残疾人开展康复训练、制定计划、传授方法、制作训练器具、矫形器使用、评估效果等。具体如下: 肢体残疾:对偏瘫病人开展以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为主的康复训练,指导训练器具的使用。对脑瘫病人开展“运动功能、姿势矫正、语言训练、日常活动”四个方面的康复训练。 智力残疾:对智力残疾人开展“运动、感知、认知、语言交往、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六个方面的康复训练。 听力残疾:指导听语障碍者或聋儿家长开展听力语言训练、耳聋预防、选配助听器转介服务等。 视力残疾:指导视力残障者视功能训练和盲人定向行走训练,做好低视力配镜后随防工作及转介服务等。 精神残疾:利用多种形式对精神病患者进行精神卫生知识宣传教育,督促指导药物治疗、用药安全监测,开展生活技能、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康复服务。 3、心理支持服务。通过了解、分析、鼓励和指导等方法,帮助他们树立康复信心,正确面对自身残疾,鼓励亲友理解关心残疾人,支持配合康复训练。 4、知识普及服务。为残疾人及家属、亲友举办健康等知识讲座,开展康复咨询活动,发放康复知识小册子、普及读物等,传授残疾预防知识和康复训练

方法。 5、用品用具服务。根据残疾人的状况和需求,提供用品用具的信息,提出选用用品用具的意见、实施转介服务等。 6、咨询转介服务。根据残疾人在康复医疗、康复训练、心理支持及用品用具等方面不同的康复需求,联系有关机构和人员,对本社区暂时无法进行康复服务的残疾人,提供有针对性的转介,做好登记和跟踪服务。

残疾人康复案例

残疾人康复案例 案例一:骨折康复 一位年轻男子在车祸中受伤,造成双腿多处骨折。经过手术治疗后,他开始进行康复训练。康复师根据他的情况制定了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包括物理治疗、运动训练和康复辅助器具的使用。在几个月的康复训练中,他逐渐恢复了双腿的功能,可以独立行走和进行日常活动。 案例二:脑卒中康复 一位中年女性患上了脑卒中,导致右侧肢体瘫痪和语言障碍。她接受了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言语治疗和认知训练。通过持续的康复训练,她的肢体功能逐渐恢复,能够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语言能力也有所提高。 案例三:听力障碍康复 一位年轻女子患有听力障碍,导致她无法正常交流和听取他人对话。她接受了听力康复治疗,包括听力设备的使用和言语矫正训练。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她的听力得到了改善,能够与他人进行正常的交流。 案例四:视力障碍康复 一位老年人患有黄斑变性,导致她的中央视力丧失。她接受了视力康复治疗,包括佩戴辅助视力器具和视觉训练。通过康复训练,她

学会了利用周围视野进行日常活动,提高了生活质量。 案例五:截肢康复 一位年轻男子因为交通事故而截肢,失去了一条腿。他接受了康复治疗,包括康复辅助器具的使用和肢体训练。通过康复训练,他逐渐适应了假肢的使用,恢复了行走和日常活动的能力。 案例六:脊髓损伤康复 一位年轻男子在意外事故中受伤,导致下半身瘫痪。他接受了脊髓损伤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肢体训练和康复辅助器具的使用。在康复训练的帮助下,他能够通过轮椅独立移动,并且学会了通过辅助器具进行日常活动。 案例七:自闭症康复 一位孩子被诊断出患有自闭症,表现出社交障碍和沟通困难。他接受了自闭症康复治疗,包括行为疗法、认知训练和社交技能培养。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他的社交能力和沟通能力得到了显著改善。 案例八:肌肉萎缩康复 一位年轻女性患有肌肉萎缩症,导致肢体无力和运动功能障碍。她接受了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肌肉训练和辅助器具的使用。通过康复训练,她的肌肉力量得到了增强,能够进行一些日常活动。

残疾人生活技能培训内容

残疾人生活技能培训内容 残疾人比普通人更需要积极地应变、面对困难,以适应他们特殊的生活状态,并实现生活的自立。残疾人生活技能培训,就是让残疾人掌握生活技能,达到自立的目的。 一、残疾人的自我服务能力培训 一方面,残疾人的自我服务能力培训包括一般的自我服务能力,如自我调节、时间管理等,残疾人掌握这些能力可以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另一方面,还包括特殊的自我服务能力,如如何正确使用辅助器具、残疾人特有的自我帮助技术,以及如何合理排练自己的功能以提高效率等,个性化的训练有助于残疾人适应他们的特殊状况,并且能够自力更生。 二、残疾人的智力发展和学习能力培训 残疾人的智力发展和学习能力培训,主要针对残疾人普遍存在的智力潜力开发问题,应激能力较弱、自主性不强、学习障碍、智力低下、记忆力不足等,进行智力开发、注意力训练、认知能力培养、记忆力提高等方面的培训,以改善他们的智力水平,提高学习能力,促进他们能够很好地学习、应用知识。 三、残疾人的社交交流能力培训 社交交流能力培训,也是残疾人自立的重要组成部分。残疾人的社会能力比较薄弱,他们的社交交流能力不足,对社会问题缺乏把握。因此,残疾人的社交交流能力培训,就是要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提高他们的社交交往能力,提升他们的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以及增强他们与社会的联系,最终促进他们的自我实现。 四、残疾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培训 社会适应能力培训,主要是开发残疾人的社会技能和职业能力,以便他们能够拥有更好的适应社会、实现职业目标,从而解决就业、收入等问题,最终实现自立。这就要求残疾人不但要掌握有效的社会技能,更要掌握一些特殊的职业能力,例如社会道德规范、经济伦理原则等。 本文综上所述,残疾人生活技能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残疾人的自我服务能力培训、残疾人的智力发展和学习能力培训、残疾人的社交交流能力培训、残疾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培训。残疾人掌握这些生活技能,可以提高他们的自理能力和社会能力,提升他们的社会地位,实现自身的自立。

残疾人康复指导站康复服务内容

残疾人康复指导站康复服务内容 残疾人康复指导站康复服务内容: 一、残疾人康复服务概述 1.1 服务目标:为残疾人提供全面、专业、个性化的康复服务,促进其身心功能的康复和社会融合。 1.2 服务对象:本服务针对各类残疾人群体,包括肢体残疾、 视觉残疾、听觉残疾、智力残疾等。 1.3 服务范围:康复咨询、评估和治疗、康复训练、康复辅助 器具配置、社会支持等多方面内容。 二、康复咨询和评估 2.1 咨询服务:提供残疾人及其家庭关于康复的咨询服务,解 答相关问题并提供指导性建议。 2.2 评估服务:通过专业评估工具对残疾人的身心功能进行评估,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 三、康复治疗 3.1 物理治疗:运用物理因素和手法,针对肌肉、关节、神经 等方面进行康复治疗,提升功能恢复和疼痛缓解。

3.2 言语治疗:通过言语矫正和沟通技巧训练,提高残疾人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3.3 职业治疗:通过培养残疾人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能力,促使其实现工作自理能力和社会融入。 3.4 心理治疗:通过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帮助残疾人调整心理状态,提高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四、康复训练 4.1 肢体康复训练:通过物理活动和运动训练,促进残疾肢体的功能恢复和力量增强。 4.2 视觉康复训练:通过视觉训练和辅助器具,提升视觉残疾人的观察能力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4.3 听觉康复训练:通过听觉矫正和听觉训练,改善听觉残疾人的听力和语言能力。 4.4 智力康复训练:通过智力开发和认知训练,提高智力残疾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 五、康复辅助器具配置 5.1 评估需求:根据残疾人的康复评估结果,确定所需的康复辅助器具类型和规格。

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参考计划范文5篇

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参考计划范文5篇 残疾人包括肢体、精神、智力或感官有长期损伤的人,这些损伤与各种障碍互相作用,可能阻碍残疾人在与别人平等的根底上充分和实在地参与社会。下面是关于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打算范文5篇,希望对您有所协助。 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打算一 一、康复工作:依照残联康复部的工作打算的要求积极的配合残联的各项康复工作,在原有的康复工作中根底上到达创新、稳固和提高。把办证残疾人的康复档案全部建立起来完善2022年的康复档案的填写工作。对低视力、聋儿、白内障等残疾人做好摸底工作及时上报给残联好对他们有针对性的进展康复。积极的做好残疾人的用品器具的供给工作。 掌握他们所需求的各种用品和器具,及时的汇报给残联经行配置。同时和市三院联络争取在助残日到来之际对全社区的残疾人经行一次大型体检工作。对个别残疾人有针对性的介绍到康复中心进展康复训练。 二、就业工作:积极配合残联抓好残疾人的就业工作。掌握好本社区的失业人员,一旦有就业时机,及时向他们提供,处理他们的就业征询题。并配合好残联和各个部门对残疾人经行职业技能培训。使每个残疾人都能有一技之长,才能扩大就业面。鼓舞更多的残疾人自主创业和个体从业。针对我社区的盲人多的特点和残联积极配合开展“盲人按摩妙手兴业:的二期工程。 三、宣传文体、信息化建立工作:依照残联的工作要求,积极开展好助残日活动争取在社区搞好两个新颖的大型活动。来丰富残疾人的文化生活和精神生活。 积极配合残联做好第四届残疾人的职业技能竞赛和残疾人运动会的人员的摸底调查工作发觉人才及时上报给残联。市残疾人有展示本人的才能的时机。 在信息化建立中积极做好信息化治理工作,做好博客的撰写工作及时的把社区的残疾人活动和工作情况发表在博客上,及时精确的做好残疾人的信息录入工作。并做好社区残疾人活动的手写记录和影像留存工作。积极精确的做好各项工作报表。不定期的打给残疾人理解他们的生活和家庭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残疾人康复服务内容三篇

残疾人康复服务内容三篇 残疾人康复服务内容三篇 篇一:残疾人康复服务内容 1、康复医疗服务。为偏瘫、脑瘫、截瘫、中风后遗症等残疾人提供康复治疗,白内障、肢体矫治手术等转诊服务,康复护理、家庭康复病床等。 2、康复训练指导服务。立足残疾人家庭,充分利用社区康复设施,指导各类残疾人开展康复训练、制定计划、传授方法、制作训练器具、矫形器使用、评估效果等。具体如下: 肢体残疾:对偏瘫病人开展以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为主的康复训练,指导训练器具的使用。对脑瘫病人开展“运动功能、姿势矫正、语言训练、日常活动”四个方面的康复训练。 智力残疾:对智力残疾人开展“运动、感知、认知、语言交往、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六个方面的康复训练。 听力残疾:指导听语障碍者或聋儿家长开展听力语言训练、耳聋预防、选配助听器转介服务等。 视力残疾:指导视力残障者视功能训练和盲人定向行走训练,做好低视力配镜后随防工作及转介服务等。 精神残疾:利用多种形式对精神病患者进行精神卫生知识宣传教育,督促指导药物治疗、用药安全监测,开展生活技能、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康复服务。 3、心理支持服务。通过了解、分析、鼓励和指导等方法,帮助他们树立康复信心,正确面对自身残疾,鼓励亲友理解关心残疾人,支持配合康复训练。 4、知识普及服务。为残疾人及家属、亲友举办健康等知识讲座,开展康复咨询活动,发放康复知识小册子、普及读物等,传授残疾预防知识和康复训练方法。 5、用品用具服务。根据残疾人的状况和需求,提供用品用具的信息,提出选用用品用具的意见、实施转介服务等。

6、咨询转介服务。根据残疾人在康复医疗、康复训练、心理支持及用品用具等方面不同的康复需求,联系有关机构和人员,对本社区暂时无法进行康复服务的残疾人,提供有针对性的转介,做好登记和跟踪服务。 篇二:残疾人康复服务内容 一、元旦:新年开始以和残疾人见面交谈为主,一方面对上年开展 的工作进行小结,一方面对今年工作进行鼓励、布置,动员其训练、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了解其困难情况,作出对策,针对不同类型的残疾人情况,判定适合残疾人个体的全年计划,重点抓好肢体残疾人、脑瘫儿童、智力残疾儿童的训练工作,对其他残疾人做好康复服务。b5E2RGbCAP 二、二月、春节:春节是我国人民最重要的传统节目。 节前:1)访贫问苦,掌握残疾人的困难 2)参与慰问活动 3)为残疾人办实事,如办低保,办年货,处理家务活里的重活 4)电话访谈,嘘寒问暖 5)鼓励残疾人走出家门,参与社区活动 节日期间:1)组织小型的社区活动 2)鼓励残疾人走出家门,参与社区及市区内方便参 与的文化娱乐活动 3)参与拜年活动 4)进一步安排一下残疾人社区康复有关工作,多交流多沟通,取得残疾人及其家庭的参与与支持 三、三月:3.3为全国爱耳日,三月是学习雷锋、做好事月。 1.组织动员社区志愿者(各行各业以学生、医务人员,残疾 工作人员为主),为各类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如打扫卫生、做家务、力所能及的助残活动、义诊、健康知识普及宣传、防残治残知识等。p1EanqFDPw 2.爱耳日,组织为听力语言残疾人的康复服务,防聋,治聋,

残疾人康复

康复知识 一、视力残疾康复知识 (一)什么是白内障?有几种类型?晶状体浑浊比较明显或达到影响视力的程度者,称为白内障。白内障包括老年性白内障、先天性(发育性)白内障、并发性白内障(由其它眼病所引起)、代谢性白内障(如糖尿病性白内障等)和外伤性白内障。 (二)白内障的发病原因有哪些?引起白内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外伤性白内障、放射性白内障、先天性白内障、糖尿病性白内障等有比较明确的病因外,白内障形成过程可能有多方面的因素,情况相当复杂。常见的老年性白内障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揭示,可能与年龄老化、紫外线长期过度照射、遗传因素、中毒、眼内某些炎症、营养不良等有关。在我国经调查证实,高原地区以及阳光辐射较多的地区,白内障的发病率相对增高。这是因为长期暴露在阳光下受到紫外线的照射,紫外线可影响晶状体的氧化--还原过程,使晶状体蛋白质发生变性、混浊形成白内障。另外,临床上常见的糖尿病、半乳糖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等也都可以引起白内障。 (三)什么是白内障复明手术 在正常人的眼睛内部,虹膜的后面有一个双凸形透明体,这就是晶状体。晶状体浑浊比较明显或达到影响视力的程度者,称为白内障。引起白内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外伤性、放射性、先天性、糖尿病性白内障等有比较明确的病因外,其他白内障的形成过程情况相当复杂,还没找到明确的病因。临床上白内障可分为老年性白内障、先天性白内障、外伤性白内障、并发性白内障及全身性疾病引起的白内障等几种类型。白内障可导致视力残疾,但只要通过手术摘除浑浊的晶体,代之以其他相应的透明体就可以使视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四)白内障病人在手术前应做哪些检查?白内障患者大都年老体弱,全身合并多种慢性疾病,为保证手术安全成功,预防术后并发症出现,手术前应作眼部及全身两方面详细的检查。 (五)白内障常用的手术方法有哪些?(1)白内障囊内摘除术。(2)白内障囊外摘除术。(3)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六)植入人工晶状体后应注意哪些问题老年性白内障病人在做了现代显微囊外白内障摘除术并同时植入人工晶状体,视力可马上恢复提高,“重见光明”,病人非常高兴,但仍需要经常观察,以免出现了并发症没有及时处理,而造成严重后果,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思想上要重视,不能放松警惕,认为手术后就万事大吉了,人工晶状体植入眼内毕竟是个异物,有时也能产生一定的并发症,故应加强观察,注意保护,以免导致严重后果。(2)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应注意术眼有无疼痛、人工晶状体位臵有无偏斜或脱位,眼前节有无炎症渗出,虹膜及瞳孔是否发生粘连等。(3)术后每周去医院检查1次,包括视力、眼前节、人工晶状体及眼底情况。1个月后遵医嘱定期复查。(4)术后3个月应避免剧烈运动,尤其是低头动作,避免过度劳累,防止感冒。(5)术后1个月内每日数次滴用激素及抗生素眼药,并且遵医嘱滴用作用较弱的扩瞳眼药,以防止瞳孔粘连。对长期滴用激素类眼药者,应注意眼压情况,避免产生激素性青光眼。(6)保持大便通畅,少吃刺激性食物,忌烟酒,多吃水果及蔬菜。(7)术后3个月应到医院常规检查,并作屈光检查,有屈光变化者可经验光后配镜加以矫正。一般1个月后可参加正常的工作和学习。

残疾人康复训练

残疾人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的内容: 一、视力:盲人定向行走训练、低视力视功能训练、日常生活技能训练、社会适应训练等。 二、听力语言:听觉语言能力训练、语言矫治、双语训练、手语指导等。 三、肢体:运动功能训练、生活自理训练、社会适应训练等。 四、智力:运动能力训练、感知能力训练、认知能力训练等。 五、精神:社会适应训练、作业训练、娱(体)疗等 盲人定向行走训练 一、视力残疾的有关概念 1.视力残疾的定义:视力残疾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眼视力低下并且不能矫正或视野缩小,以致影响其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视力残疾包括盲和低视力。 第一章基本概念及康复基本知识 2.视力残疾的分级(此为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残疾标准) 类别级别最佳矫正视力 盲一级无光感~<0.02;或视野半径<5度二级≥0.02~<0.05;或视野半径<10度低视力三级≥0.05~<0.1 四级≥0.1~<0.3 二、什么是定向与行走 1.定向:是指个人运用感觉信息确定自己在环境中的位置以及确认自己与其他物体之间关系、物体与物体之间关系的心理过程。 2.行走:是个人在定向的基础上依靠肢体在环境中空间位置的变化移动即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 3.定向通常与行走密切相关 因为定向的主要目的即为行走服务,定向是行走的前提,是行走方向性、正确性的根本保证,没有定向的行走是典型的“瞎撞”,所以,定向也为行走服务;但是如果没有行走,定向得再精确个体也不能达到目的地,所以,行走也通常是定向的目的之一,二者相辅相成。 4.定向行走目的 使学员形成正确的时间和空间概念,初步掌握定向行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基本做到在室内、学校、常用公共交通设施等环境中安全、有效、自然、独立地行走。 三、视力残疾人学习定向行走的必要性 行走的基础是定向。而对视力残疾人而言,独立行走对促进个体的发展意义除了上述意义之外,还具有特别的意义: 1.心理方面:促进其认识到自己的存在;促进其他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拓展个体活动范围及认知的广度和深度,使其获得更多的信息;形成个体的自尊与自信心。 2.身体方面:促进其身体各方面机能的发育、发展,强化身体的机能,提高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 3.社会化方面:为其创造更多的社会交往机会,促进个人的社会学习,丰富其的社会阅历,提高其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为其将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4.日常生活技能方面:促进并改进个人的日常生活技能,提高生活质量。 5.此外,定向行走对视力残疾人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也意义重大:只有自己能够走向社会、融入社会,才能奉献于社会。

个训课训练教案

个训课训练教案 精品文档 个训课训练教案 抚顺市残疾人康复中心 康复训练课个训教案 个训对象: 教师: 教学内容:感知红色 个训对象基本情况:女,9岁。唐氏综合征,典型的发育迟缓,右手是6指,手上操作比较迟钝。 她的障碍主要表现在 1)运动障碍:身体协调能力差,上下楼梯时小心谨慎害怕摔倒,平衡性差。 2)姿势障碍:姿势的稳定性差,习惯于偏向一侧,有时候坐着会僵硬的摔倒。 3)智力障碍:智力低于一般儿童。 4)语言障碍:语言表达困难,时常是说出重点词,但是不能连续表达自己的意思。同时对语言的理解能力也有待提高。 5)情绪和行为障碍:固执、情绪波动大,不能够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 6)学业困难:学习能力差。 本堂课的设计缘由: 本课是以认知训练为主线,贯穿注意力训练和精细动作训练。由于孩子动手能力缺陷,所以本堂课除了知识技能 1 / 15 精品文档

要求之外还对孩子的精细动作进行练习。同时课堂引入阶段以游戏带入,既能提升孩子的注意力,同时也能将孩子引入课堂教学。本堂课要求语言能够简练,方便孩子理解。 训练目标: 1、通过“杯中寻物”和“串珠子”的游戏教学,锻炼学生手眼协调的能力。 2、认知表达红色,能按指令将物体分类,同时加强语言表达的训练。 3、感受个训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 区别不同颜色的物体并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具准备: 两个塑料碗和动物小模型;大小各异的塑料珠子和绳子;糖果教学过程: 一、问好,请坐 二、注意力训练“杯中寻物”——找一找。 过渡:小朋友看,老师给你带来了什么,学生跟说。碗能够干什么呀,看看还有谁来了,学生一起跟说。现在老师要把玩具藏在碗里,移动碗的位置,看看你能不能把它找出来。 2 / 15 精品文档 三、按颜色分类 1、首先,在桌子上放好两个盒子,并拿出大小相同的红色和绿颜色的雪花片放到桌面上。这时,可以先把珠子在桌面上转一转、滚一滚或放到孩子身体上,跟她玩一下,目的是把她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并且叫她在这个玩的过程中对雪花片产生一定的兴趣。当她的目光在跟随时,我拿起一个绿色的雪花片,

肢体残疾人康复训练方案

肢体残疾人康复训练方案 肢体残疾人康复训练方案(通用8篇) 为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一份好的方案一定会注重受众的参与性及互动性。那么你有了解过方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肢体残疾人康复训练方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肢体残疾人康复训练方案篇1 为推进社区志愿者活动的深入进展,充分发挥志愿服务在构建和谐社区中的作用,提高本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的综合素质,结合社区实际,特制定社区志愿者培训及活动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和谐社区主题,以创建文明社区为契机,以满足居民群众需求、为群众提供服务为宗旨,大力开展社区志愿者活动,发展壮大社区志愿者队伍,激发社区居民参与志愿者的热情,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健全社区志愿者服务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推进我辖区社区志愿者服务事业蓬勃发展。 二、活动内容 (一) 围绕四大关爱群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者培训,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活动。 1、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家政培训及阳光月嫂培训活动,开展爱心助老志愿活动。以社区享受居民养老服务的.孤寡空巢老人为主要对象,开展精神慰籍、保健指导、家政服务、文化娱乐、权益维护等志愿服务,弘扬敬老助老传统美德,为老年人创造健康优质的生活条件。 2、爱心助残志愿活动。发扬“理解、尊重、关心、帮助”的精神,为残疾人及家庭开展医疗保健、技术培训、心理咨询和日常生活照料等方面服务,创造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条件,增强残疾人自立自强、参与社会、服务社会能力。 3、开展形式多样的技能培训,展开爱心助困志愿活动。针对辖区

困难群众、困难家庭不同情况,开展捐款捐物、结对助学和送医疗、送岗位、送信息、送技术志愿服务,建立长期的,实实在在的扶贫对子,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使他们感到社会关怀和温暖,逐步使困难群体脱贫致富。 4、开展党员志愿者学习培训,利用社区教师、学生资源,展开爱心爱心助学志愿活动。引导社区热心未成年人教育的各界人士,特别是发挥社区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的作用,开展宣讲、辅导、教育、关爱等志愿服务,关心未成年人的学习、生活,促进健康成长,让他们享受“同一片蓝天”。 (二)围绕四项工作,开展四项志愿行动 1、文明社区志愿行动。围绕创建文明社区,组织社区志愿者开展文明礼仪、法律法规、职业技能、卫生知识、营养保健、科普知识等为内容的宣讲培训活动,在社区举办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不断提高居民的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提高和谐文明城区建设水平。 2、共建共享志愿行动。定期到小区开展文明劝导活动,形成良好社会风尚。 3、文明交通志愿行动。集中开展文明交通志愿行动和文明路口志愿服务竞赛活动,宣传交通知识,协助民警值勤,维护交通秩序,劝导和影响广大社区居民自觉遵守交通规则,革除出行陋习,提高个人文明素质,营造有序、安全、畅通的交通环境。 肢体残疾人康复训练方案篇2 一、指导思想 围绕残疾人的康复需求,以康复机构为龙头,以村为基础,以家庭为依托,充分整合资源,推进康复服务,促使残疾人康复工作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工作原则 1、坚持政府主导和村卫生室参与相结合的社会化工作方式。以政府为主导,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积极探索新形式下做好康复工作的有效方式,共同

儿童康复个人总结

儿童康复个人总结 篇一:XX年度儿童康复工作总结 XX年度儿童康复工作总结 在市、县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市、县残联的直接指导下,经院领导不断拓宽康复工作的领域,为康复工作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我院康复中心按照市残疾人联合中心的要求,本着以残疾儿童的切身利益为根本,克服康复工作人员不足、康复工作经费短缺等困难,本着让更多的残疾儿童获得更多康复服务的理念,积极进取,扎实工作,较好的完成了康复工作任务。康复工作取得新进步,既让残疾儿童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康复服务,同时在社会上也产生了良好反响。现具体总结如下: 一、项目康复工作开展 1、残疾儿童的康复工作我们首先完善了机构,健全了制度,落实了人员,使残疾儿童康复工作制度化,康复训练个性化,并着力构建残疾儿童康复网络。 2、通过作业疗法,物理疗法,个别化训练,音乐疗法,感觉统合疗法,肢体运动训练,针灸等疗法积极开展残疾儿童康复工作,为残疾儿童的康复提供了更好的帮助。 3、开展残疾儿童康复工作宣传,把握契机,向每位家

长,向广大社区居民宣传残疾残疾康复的重要性及意义,残疾预防知识和早期干预的重要性,把康复知识宣传到每个残疾人家中,让更多的残疾人享有康复服务。 4、多次评估,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每一位残疾儿童的综合康复训练计划 及个别化训练计划,为残疾儿童及家长做好家长培训,家庭训练指导与督促工作。 5、开展了家长培训,家庭康复指导,让家长更好的了解早期干预,早期教育,脑瘫,智障等残疾儿童综合康复训练的重要性,更好的掌握并执行家庭康复训练;予以亲子同训,户外活动等以促进亲子感情,提高残疾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 6、省儿童医院康复中心覃荣主任等;市、县残联沈理事长,周科长等领导均于康复中期亲临我康复中心义诊、调研、指导工作,指出了我们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我们立即整改。后期我院领导将更进一步重视康复工作的软件及硬件配备,以更好的为残疾儿童服务,XX年在完成好项目康复任务的同时,确保残疾儿童康复任务指标按计划实施,圆满完成。现我院整个康复工作进展顺利,圆满结束。 二、康复任务完成情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