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教案1
- 格式:docx
- 大小:17.33 KB
- 文档页数:12
智力康复训练小游戏教案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智力康复训练。
智力康复训练是通过一系列的训练方法和小游戏来帮助患有智力障碍或者受到脑部损伤的人恢复正常的智力功能。
在智力康复训练中,小游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训练方法,它能够激发患者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帮助他们更快地恢复正常的智力功能。
在进行智力康复训练小游戏教案之前,首先需要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他们的智力水平、注意力集中能力、记忆力等方面的情况。
只有了解了患者的具体情况,才能够有针对性地制定合适的训练计划。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智力康复训练小游戏,以及针对不同情况的训练方法和注意事项。
1. 记忆力训练。
记忆力是智力康复训练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因为很多患者在受到脑部损伤后都会出现记忆力减退的情况。
为了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记忆功能,可以通过一些记忆力训练小游戏来进行训练。
比如,可以利用一些记忆卡片游戏来进行训练,将一些图片或者文字分别印在两张卡片上,然后将这些卡片翻面,让患者翻开两张相同的卡片。
这样的训练方法既能够锻炼患者的记忆力,又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更愿意参与训练。
2. 注意力训练。
注意力集中能力是智力康复训练中另一个重要的方面,因为很多患者在受到脑部损伤后都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
为了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注意力功能,可以通过一些注意力训练小游戏来进行训练。
比如,可以利用一些找茬游戏来进行训练,让患者在两幅看似相同的图片中找出不同之处。
这样的训练方法不仅能够锻炼患者的注意力集中能力,还能够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3. 逻辑思维训练。
逻辑思维能力是智力康复训练中另一个重要的方面,因为很多患者在受到脑部损伤后都会出现逻辑思维能力减退的情况。
为了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逻辑思维功能,可以通过一些逻辑思维训练小游戏来进行训练。
比如,可以利用一些填字游戏来进行训练,让患者根据一些提示词来填写空缺的单词。
智力残疾儿童的实用康复训练方法智力残疾儿童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和关爱的群体。
他们在认知、语言、社交等方面面临着各种挑战,但通过适当的康复训练,他们的能力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生活质量也能够得到改善。
以下将为您介绍一些实用的康复训练方法。
一、认知训练认知能力是智力残疾儿童发展的基础。
对于这类儿童,可以通过一些简单有趣的游戏和活动来进行认知训练。
1、图形认知准备各种形状、颜色的卡片,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红色、蓝色、黄色等,让孩子指认、配对。
随着孩子能力的提高,可以增加图形的复杂程度和数量。
2、数字认知从简单的数字 1、2、3 开始,通过实物对应,如 1 个苹果、2 个香蕉、3 个橙子,让孩子理解数字的概念。
之后逐渐进行数字的书写、计算练习。
3、分类训练将不同的物品,如水果、蔬菜、文具等放在一起,让孩子按照类别进行区分。
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归纳和分析能力。
4、记忆训练可以通过玩记忆卡片的游戏,先让孩子观察一组卡片,然后将卡片翻面,让孩子凭记忆找出相同的卡片。
二、语言训练语言是交流的重要工具,对于智力残疾儿童来说,语言训练至关重要。
1、发音练习从简单的元音、辅音开始,如“a”“o”“e”“b”“p”“m”等,让孩子观察口型,模仿发音。
可以借助镜子,让孩子看到自己的发音动作。
2、词汇积累通过图片、实物,让孩子学习常见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如“苹果”“跑”“漂亮”等。
在日常生活中,不断重复和运用这些词汇。
3、句子表达从简单的短句开始,如“我要喝水”“这是书包”,鼓励孩子完整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想法。
逐渐增加句子的长度和复杂度。
4、故事讲述给孩子讲简单的故事,然后让他们复述。
也可以让孩子自己编故事,培养他们的语言组织和创造能力。
三、社交技能训练智力残疾儿童往往在社交方面存在困难,需要专门的训练来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
1、情绪认知通过表情图片或角色扮演,让孩子认识不同的情绪,如高兴、生气、悲伤等,并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
智力残疾送教上门教案第一章:认识智力残疾1.1 教学目标:了解智力残疾的定义和特点认识智力残疾的分类和程度掌握与智力残疾相关的术语和概念1.2 教学内容:智力残疾的定义和特点智力残疾的分类和程度智力残疾的相关术语和概念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智力残疾的定义、特点、分类和相关术语互动法:提问和回答,加深对智力残疾概念的理解1.4 教学评价: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智力残疾的分类和程度,分享学习心得知识测试:进行智力残疾相关术语的测试,检验学习效果第二章:智力残疾的成因和预防2.1 教学目标:了解智力残疾的成因和预防方法认识遗传、环境和其他因素对智力残疾的影响掌握预防智力残疾的措施和注意事项2.2 教学内容:智力残疾的成因和预防方法遗传因素对智力残疾的影响环境因素和其他因素对智力残疾的影响预防智力残疾的措施和注意事项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智力残疾的成因、预防方法、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加深对智力残疾成因和预防的理解2.4 教学评价: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遗传和环境因素对智力残疾的影响,分享学习心得知识测试:进行智力残疾成因和预防的测试,检验学习效果第三章:智力残疾的评估和干预3.1 教学目标:了解智力残疾的评估和干预方法掌握智力残疾评估的工具和指标认识智力残疾干预的原则和策略3.2 教学内容:智力残疾的评估方法智力残疾评估的工具和指标智力残疾干预的原则和策略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智力残疾的评估方法、工具和指标、干预原则和策略角色扮演:模拟智力残疾评估和干预的场景,提高实践能力3.4 教学评价: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智力残疾评估和干预的方法,分享学习心得实践操作:进行智力残疾评估和干预的模拟练习,检验学习效果第四章:智力残疾的特殊教育4.1 教学目标:了解智力残疾特殊教育的原则和方法掌握智力残疾特殊教育的内容和教学策略认识智力残疾特殊教育的资源和辅助工具4.2 教学内容:智力残疾特殊教育的原则和方法智力残疾特殊教育的内容和教学策略智力残疾特殊教育的资源和辅助工具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智力残疾特殊教育的原则、方法和内容小组合作:分组讨论智力残疾特殊教育的教学策略和资源利用4.4 教学评价: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智力残疾特殊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分享学习心得知识测试:进行智力残疾特殊教育的内容和教学策略的测试,检验学习效果第五章:智力残疾的康复训练5.1 教学目标:了解智力残疾的康复训练方法和技巧掌握智力残疾康复训练的计划和实施认识智力残疾康复训练的辅助工具和资源5.2 教学内容:智力残疾的康复训练方法和技巧智力残疾康复训练的计划和实施智力残疾康复训练的辅助工具和资源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智力残疾的康复训练方法、计划和实施实践操作:进行智力残疾康复训练的模拟练习,提高实践能力5.4 教学评价: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智力残疾康复训练的方法和技巧,分享学习心得实践操作:进行智力残疾康复训练的模拟练习,检验学习效果第六章:智力残疾家庭支持与咨询6.1 教学目标:了解智力残疾家庭的支持需求掌握智力残疾家庭支持与咨询的基本原则认识智力残疾家庭支持与咨询的方法和技巧6.2 教学内容:智力残疾家庭的支持需求智力残疾家庭支持与咨询的基本原则智力残疾家庭支持与咨询的方法和技巧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智力残疾家庭的支持需求、基本原则和方法角色扮演:模拟智力残疾家庭支持与咨询的场景,提高实践能力6.4 教学评价: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智力残疾家庭支持与咨询的方法,分享学习心得实践操作:进行智力残疾家庭支持与咨询的模拟练习,检验学习效果第七章:智力残疾社会融合与倡导7.1 教学目标:了解智力残疾社会融合的意义和重要性掌握智力残疾社会融合与倡导的基本原则认识智力残疾社会融合与倡导的方法和技巧7.2 教学内容:智力残疾社会融合的意义和重要性智力残疾社会融合与倡导的基本原则智力残疾社会融合与倡导的方法和技巧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智力残疾社会融合的意义、基本原则和方法小组合作:分组讨论智力残疾社会融合与倡导的实践案例,分享学习心得7.4 教学评价: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智力残疾社会融合的意义和方法,分享学习心得知识测试:进行智力残疾社会融合与倡导的测试,检验学习效果第八章:智力残疾权益保护与法律支持8.1 教学目标:了解智力残疾权益保护的重要性掌握智力残疾权益保护与法律支持的基本原则认识智力残疾权益保护与法律支持的方法和技巧8.2 教学内容:智力残疾权益保护的重要性智力残疾权益保护与法律支持的基本原则智力残疾权益保护与法律支持的方法和技巧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智力残疾权益保护的重要性、基本原则和方法案例分析:分析智力残疾权益保护的案例,提高实践能力8.4 教学评价: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智力残疾权益保护的方法,分享学习心得知识测试:进行智力残疾权益保护与法律支持的测试,检验学习效果第九章:智力残疾心理辅导与情绪支持9.1 教学目标:了解智力残疾者的心理特点和需求掌握智力残疾心理辅导与情绪支持的基本原则认识智力残疾心理辅导与情绪支持的方法和技巧9.2 教学内容:智力残疾者的心理特点和需求智力残疾心理辅导与情绪支持的基本原则智力残疾心理辅导与情绪支持的方法和技巧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智力残疾者的心理特点、基本原则和方法角色扮演:模拟智力残疾心理辅导与情绪支持的场景,提高实践能力9.4 教学评价: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智力残疾心理辅导与情绪支持的方法,分享学习心得实践操作:进行智力残疾心理辅导与情绪支持的模拟练习,检验学习效果第十章:智力残疾送教上门服务综合实践10.1 教学目标:掌握智力残疾送教上门服务的流程和步骤培养智力残疾送教上门服务的能力和技巧提升智力残疾送教上门服务的综合实践能力10.2 教学内容:智力残疾送教上门服务的流程和步骤智力残疾送教上门服务的能力和技巧智力残疾送教上门服务的综合实践案例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智力残疾送教上门服务的流程、能力和技巧小组合作:分组讨论智力残疾送教上门服务的实践案例,分享学习心得实践操作:进行智力残疾送教上门服务的模拟练习,提高实践能力10.4 教学评价: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智力残疾送教上门服务的实践经验和心得实践操作:进行智力残疾送教上门服务的模拟练习,检验学习效果综合报告:提交智力残疾送教上门服务的综合实践报告,评估学习成果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一章至第五章的内容理解:这些章节主要介绍了智力残疾的基本概念、成因、评估、特殊教育和康复训练。
智障儿家庭童康复训练(写写帮整理)第一篇:智障儿家庭童康复训练(写写帮整理)在家庭康复训练方法艾比布拉。
阿布力孜 10090520119特殊教育目的:智障儿在日常生活活动方面需要很多的帮助,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来发展该方面的技巧与能力,通过患儿在有指导下的反复练习、模仿和逐步学习以实现日常生活中最大程度的功能独立。
更衣作业训练:正常孩子约在一周岁时开始配合穿衣,如将脚伸出穿鞋子,胳膊伸出穿袖子。
约在一周岁半时开始有意识地脱鞋、脱袜,两岁时会脱宽松的衣服,3岁时能穿上宽松的衣服。
5岁时除了困难的步骤如系鞋带,一般能够完成穿脱衣服的动作。
脑性瘫痪患儿由于运动功能障碍,穿脱衣服常很困难,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耐心对患儿进行更衣训练。
1)更衣时的体位:在对一个痉挛性脑性瘫痪患儿进行更衣训练时,身体的体位很重要,因仰卧位时易使患儿身体僵硬、后挺,增加穿衣的难度,所以,在给此类患儿穿衣时,可采用侧卧位或让患儿爬在治疗师的腿上进行。
也可让患儿采取坐位,或让患儿坐于墙角,以帮助其保持髋部屈曲,身体前倾,而由患儿自己完成穿衣动作。
用做更衣训练的衣服要宽大、简单容易穿脱。
训练时可利用辅助用具或给予一定的帮助。
多利用胶带、拉锁或按扣来代替扣子、带子。
尽量鼓励患儿自己做。
2)更衣训练的方式:因脑性瘫痪患儿障碍的情况千差万别,不宜采取统一的训练方法,需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但有一些原则应该遵守。
如对偏瘫型脑性瘫痪患儿,宜先穿偏瘫侧。
应将衣物放在患儿能看见或易取到的地方。
如上肢有屈曲痉挛,应先对上肢进行缓慢的牵伸,然后再将其带人衣袖内。
遇下肢伸直痉挛时,治疗师可将双手置于患儿的下腰部并轻轻用力,使其上身前倾,髋、腿屈曲,然后,再进行衣物的穿着。
对于经常将衣服穿倒或穿错左右鞋的患儿,应在衣服或鞋子上做其能够识别的提醒标记。
必要时,可使用辅助用具或对衣服进行改良,如用松紧带代替裤带,尼龙搭扣代替纽扣等以提高患儿在穿衣方面的独立能力。
智力残疾人康复训练的内容与技巧(共五则范文)第一篇:智力残疾人康复训练的内容与技巧智力残疾人康复训练的内容与技巧1.感知能力训练借着感觉能力,了解事物的外形,分辨声音和颜色,然后作出反应,并能将对外界的体验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以便更能适应环境。
进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范围的训练。
2.运动能力训练包括大运动训练和精细动作训练。
大运动是指身体姿势或全身的动作而言,如俯卧、抬头、竖颈、翻身、仰卧、爬行、独坐、独站、行走、跑步、跳跃等训练。
从儿童的发展来看,有很明显的顺序性(弱智儿童也按这个顺序发展),并在一定的月龄范围出现(弱智儿童就不一定按同龄正常儿童同样的月龄范围出现),这是因为运动的发展与生理成熟有密切关系。
要求:能逐渐做到感官与功能配合,动作协调,适当地控制动作的力度和速度,操纵物件和运用工具。
精细动作是指手和手指的动作,如大把抓、手指捏、穿珠、写字等训练,这些动作较小,也较精巧,精细动作训练是康复训练中必要的训练领域。
要求:能逐渐做到依据视觉指示做精细而准确的动作。
精细技巧训练时必须由大到小,由易到难,逐步加深。
3.语言与交往能力训练语言是思维的手段,是与人交往的工具,对于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小孩来说极为重要,弱智小孩绝大多数都有言语障碍,因此康复训练中。
言语训练占极其重要的位置。
要求:能逐渐做到会用目视、点头、摇点、微笑、动作等表示理解他人的说话,并能用别人能理解的声音、单词、句子、问题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
4.认知能力训练认知能力主要是指认识事物的能力,弱智小孩这方面的能力很差,主要原因是认知能力建立在概念上。
而概念要用语言来表达,弱智小孩言语差,不能用语言表达概念,因而认知能力就很差。
要求:能逐渐做到利用视和听认知外界事物,懂得生活常识、自然常识等,并作出正确反应(语言或动作均可)。
学习的范围有:(1)身体主要部位名称。
(2)衣物、日常用品的名称及用途。
(3)室内物品,小家电的名称及用途。
智力障碍康复训练小组课教学计划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引言智力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发展障碍,影响着个体的认知和学习能力。
智力残疾儿童康复服务方案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是《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提出的一项重点工程.为了康复训练工作科学、规范的开展,有效的改善残疾人功能状况,特定此方案。
本方案服务对象为高密市有康复需求的9岁(含)以下智力残疾儿童,针对其运动、感知、认知、精神、言语、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等领域的康复治疗。
一、服务要求(一)每名儿童在医院内训练时间至少6个月,每日至少2个小时,每周至少一次对家长进行家庭康复指导,对智力残疾儿童进行科目的讲解培训与康复的认知程度的提高,每月至少一次集中家长培训和社会融合活动,提高患儿家长对康复训练的认知。
(二)康复训练内容包括运动、感知、认知、言语、精神、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等领域的能力训练,并通过创立主题、音乐游戏、体感活动、多屏互动等活动方式组织展开训练。
(三)康复训练形式包括个别教学、小组教学、集体教学与训练和家庭社区融合活动等。
①个别教学与训练:要求康复人员与儿童1:1或1:2,进行针对性训练.②小组教学与训练:要求一名康复人员,3—6名儿童,儿童融入小组。
注:如果是外出小组课或是能力低下/小年龄段儿童则需2名康复人员,主辅分工。
③集体教学与训练:要求两名康复人员,主辅分工,6-12名儿童.④家庭社区融合活动:根据个别化康复训练计划,提供社区和家庭康复指导和跟踪随访,帮助家长完成在家庭和社区的康复目标。
以上个别教学、小组教学、集体教学与训练活动和家庭社区融合活动均要求对儿童的能力分析准确,目标制定适当,康复方案规范,有互动评价表,康复教学与训练组织实施顺畅,方法手段多样,每名儿童康复训练目标实现75%以上。
(四)智力残疾儿童初入院评定及制定详细康复训练计划。
(五)训练每个月时进行阶段性功能评估(包括儿童的运动、感知、认知、精神、言语、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等领域),总结康复效果和现状,对比前测做出阶段性康复效果报告,提出进一步干预意见和建议,并制定下个月康复治疗计划。
培智康复训练教案教案标题:培智康复训练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培智康复训练的目的和重要性。
2. 掌握培智康复训练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 设计适合不同智力水平学生的培智康复训练活动。
教案步骤:步骤一:介绍培智康复训练1. 向学生解释培智康复训练的定义和目的,即通过针对智力障碍的个体提供的一系列训练活动,促进其智力水平的发展和提高。
2. 引导学生思考培智康复训练对智力障碍学生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训练活动来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步骤二:讲解培智康复训练的基本原则和方法1. 解释培智康复训练的基本原则,包括个体化、系统性、渐进性和循序渐进性。
2. 介绍培智康复训练的常用方法,如认知训练、感知训练、语言训练、社交技能训练等。
3. 强调培智康复训练的重要性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社交能力和学习能力。
步骤三:设计培智康复训练活动1. 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和个体差异,设计适合不同学生的培智康复训练活动。
2. 以认知训练为例,可以设计一些智力开发游戏,如拼图、记忆游戏、逻辑推理等,以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和注意力。
3. 以感知训练为例,可以设计一些感官刺激活动,如触觉、听觉、视觉等,以促进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反应能力。
4. 以语言训练为例,可以设计一些口语表达练习,如角色扮演、情景对话等,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5. 以社交技能训练为例,可以设计一些合作游戏或团队活动,如小组合作拼图、角色合作扮演等,以培养学生的社交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
步骤四:总结和评估1.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培智康复训练的目标和方法。
2. 进行学生的评估,可以通过小组讨论、个人反思或小测验等形式,以检查学生对培智康复训练的理解程度。
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或困惑,并进行解答和指导。
教案扩展:1. 针对不同智力障碍类型的学生,可以进一步设计更具体和个体化的培智康复训练活动。
2. 结合其他学科内容,如数学、科学等,设计跨学科的培智康复训练活动,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智力障碍儿童教案教案标题:智力障碍儿童的语言发展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智力障碍儿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培养智力障碍儿童的沟通技巧和交流能力。
3. 促进智力障碍儿童的社交能力发展。
教学内容:1. 语音训练:通过发音练习和模仿,帮助智力障碍儿童正确发音,改善其语音能力。
2. 词汇扩充:通过游戏和图片等教具,帮助智力障碍儿童学习和记忆常用词汇。
3. 句子构建:通过示范和练习,教授智力障碍儿童如何正确构建和组织句子。
4. 对话练习: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让智力障碍儿童参与真实对话,提高其交流能力。
5. 社交技巧培养:通过小组合作和团队活动,帮助智力障碍儿童学习如何与他人合作和交流。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播放相关视频,激发智力障碍儿童的兴趣,并引导他们表达相关主题。
2. 语音训练:通过示范和练习,教授智力障碍儿童正确的发音技巧,并进行口语练习。
3. 词汇扩充:使用游戏和图片等教具,帮助智力障碍儿童学习和记忆常用词汇,并进行词汇练习。
4. 句子构建:通过示范和练习,教授智力障碍儿童如何构建和组织简单的句子,并进行句子练习。
5. 对话练习: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让智力障碍儿童参与真实对话,提高其交流能力。
6. 社交技巧培养:通过小组合作和团队活动,帮助智力障碍儿童学习如何与他人合作和交流,并进行相关练习。
7. 结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鼓励智力障碍儿童继续努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评估:1. 课堂观察:观察智力障碍儿童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估其语言发展和交流能力的进步情况。
2. 作业评估:布置适当的作业,如听力练习、口语练习或书面作业,评估智力障碍儿童的学习成果。
3. 小组合作评估:观察智力障碍儿童在小组合作和团队活动中的表现,评估其社交能力的发展情况。
教学资源:1. 图片和图片卡片:用于词汇和句子构建练习。
2. 视频素材:用于导入和情景模拟。
3. 游戏和教具:用于词汇扩充和社交技巧培养。
县送教上门智力残疾学生康复训练大纲 xx县《送教上门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大纲》是根据智力残疾儿童康复机构训练计划,主要为7--15岁中度智力残疾儿童编写的,轻度和重度智残儿童可参照执行。
适用于送教上门智力残疾儿童、特殊教育学校、随班就读学校、康复机构、社区学园等机构。
送教上门智力残疾儿童家庭可参考使用。
送教上门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大纲(试行)一、运动能力训练(一)目标:发展儿童基本的动作技能,保持正确的身体姿态,矫正儿童的动作缺陷。
(二)范围:全身运动、力量训练、平衡训练、眼手协调能力、手抓握物体、手指对捏。
(三)内容:1、大动作能力(1)全身运动:能抬头、会翻身、前后爬行、会独坐(必要时可借助辅助器具)、会站立、会独自行走、会跑步、会双脚原地或向前跳跃、会蹲起。
(2)力量训练:手指拧螺旋帽、提拿有一定重量的物体、单手举或双手举哑铃、挤气球、踩气球、爬楼梯。
(3)平衡训练:会独脚站立、会双脚前后直线站立、左右脚交替上楼梯、能双手平举行走、能双手侧举行走、能头顶物体行走、能过宽窄独道。
2、精细动作(1)眼手协调能力:眼睛和手的配合,眼睛追踪物体与手指触碰或抓握物体的时间一致、翻书页、串珠子、叠纸、剪纸。
(2)手抓握物体:抓握物体、抓住近处物体、两手同时拿握两个物体、两手对换物体、用积木搭高、用积木搭各种常见形状物体。
(3)手指对捏:把弄到小物体、拇指与其他指对捏。
二、认知能力训练(一)目标:通过本领域的训练,初步启迪智力残疾儿童的认知能力,增加其生活常识。
(二)范围:认识颜色、形状、自然常识;认识自己及周围的人和事;认识室内用品;认识环境;分辨、因果点数。
(三)内容:1、颜色、形状:认识各种颜色,如红、白、黑、黄等;认识各种形状,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
2、自然常识:认识动、植物,如鸡、鸭、猫、狗等,草、树、花等;认识天气,如晴天、阴天、雨天、雷电等;认识方位,如:上、下、里外、地上(下)、桌上(下)、窗台上、椅子上(下)、门前(后);认识时间,如昨天、明天、今天、上下午、白天、黑夜等。
培智四年级康复训练学科教学计划(2016 —— 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要求1、以智障儿童得到康复,回归社会主流,成为自食其力的人为目标。
2、通过训练,提高智障儿童的感受能力,身心协调动作的能力,增加对大脑刺激的频率和大脑本身的分析、综合调节锻炼活动的,以促进大脑机能的补偿。
3、训练在游戏中,激发智障儿童积极性,主动性。
使受训儿童参与其中,乐在其中。
4、培养学生听课专心、学习认真、书写整洁等较好的学习习惯,教育学生在学习中、生活中和同伴和谐相处。
教材简析《康复训练》是为了提高智障学生技能使用的选修课程教材。
本套教材中每个游戏活动设有五大环节,分别是康复童谣、教学建议、拓展练习、沟通桥、我能行。
除康复童谣外,每一个环节都有图标做标识。
针对四年级现有水平,来教授基本的康复知识,本学期共包括粗大运动篇和运动篇两部分内容。
力求通过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对学生进行康复训练,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训练的兴趣和积极性。
本学期的康复训练课程设置体现了先进的特殊教育思想,符合特殊教育的基本规律和特点,遵循智力残疾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为智力残疾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学生情况分析本班共有学生9人,其中男生5人,女生4人。
这些孩子都属于智力障碍,年龄悬殊比较大,学习能力也有较大的差异,其中杨前前是程度较好的,学习能力相对较强,基本常识较清,感知觉能力较好。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可看出,赵博然等程度较深,只有基本的本体感觉,与他交流时风马牛不相及。
姜畅学习常规最差,课堂上乱走乱动,胡言乱语,扰乱课堂教学秩序,听觉理解能力较差。
因此,在本学期地教学中,要通过游戏方式协助儿童充分发挥感官功能,形成敏锐的感知反应,协助儿童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的概念和技能,提高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
教学措施1.注意稳定孩子情绪,保证训练质量。
2.训练时保持适当节奏,避免孩子不适应,出现反复。
3.训练时使用的指令,语言要简单、明确。
4.给予孩子语言提示及指令时声音要宏亮,有力度。
康复训练教案
训练时间
2018 - 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
训练班级 五年级
学生姓名及情
况分析
马菊兰 中轻度智残
训练内容
口部活动训练:口部运动、舌部运动、下颌 运
动。
训练目标
训练舌头、嘴巴运动灵敏度。
场地及器械 教室
训练步骤
⑴口部运动有噘起嘴、咧开嘴、鼓起腮和咂 咂唇
四节。
⑵舌部运动,有伸收舌、舔嘴唇、舔嘴角、 弹响
舌、舔绕唇和顶两腮六节。
(3)下颌运动有四节,张口闭口、左右移动、 前
后移动和上下扣齿。
效果
2
康复训练教案
训练时间
2018 - 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
训练班级 五年级
学生姓名及情
况分析
马菊兰 中轻度智残
训练内容
口部活动训练:口部运动、舌部运动、下颌 运
动、发音儿歌、口部按摩。
训练目标 训练舌头、嘴巴运动灵敏度。
场地及器械 教室
训练步骤
发音儿歌,根据发音时舌的位置编写了一首 儿
歌,儿歌中涉及了舌尖音、舌面音、舌根 音及卷
舌音等。
口部按摩有六节,抹口轮、捏下颜、擦下巴、 弹
颧腮、揉面颊和轻拍面部。
效果
康复训练教案
3
训练时间
2018 - 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
训练班级 五年级
学生姓名及情 况分析 马菊兰 中轻度智残
训练内容
口语训练:练习各种语气声调讲话。
训练目标
体会不冋语调的口语所表示意义。
场地及器械 教室
训练步骤
孩子们练习各种语气声调讲话:生气、高兴、 欢
呼、请求、讨厌、评批、赞扬、招呼、命 令、愤
怒、悲伤等,能够体会出不同语调所 表示的意
义。
效果
4
康复训练教案
训练时间
2018 - 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
训练班级 五年级
学生姓名及情
况分析
马菊兰 中轻度智残
训练内容
讲故事训练《鲸鱼的户口》
训练目标 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
场地及器械 教室
训练步骤
孩子们先听故事,找出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 再
用自己的语言理解来叙述,不要怕错误, 要敢于
发言,能力差的孩子可以提出问题要 大家来思
考。
效果
康复训练教案
5
训练时间
2018 - 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
训练班级 五年级
学生姓名及情 况分析 马菊兰中轻度智残
训练内容
组词、扩词、词语填充。
训练目标 丰富学生词汇。
场地及器械
教室、词卡、小黑板
训练步骤
组词、扩词:美一一美丽、美容、美发、美 国、
美貌、健美、美好、美满等;词语填充: 我们正
在(上课),树上结满了 (红红)的苹 果,我
们要爱护(花草树木)或(小同学) ,
上课时要(认真)听讲,(伟大)的祖国……
效果
6
康复训练教案
训练时间
2018 - 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
训练班级 五年级
学生姓名及情
况分析
马菊兰 中轻度智残
训练内容
找反义词、近义词、添量词
训练目标 丰富学生词汇。
场地及器械 教室
训练步骤
找反义词:远一一近,有一一无,白天一一黑夜, 喜欢 讨
厌,赞扬 批评……;找近义词:美
丽 漂亮……;量词练习:一(棵)树,一(本)
书,一(支)笔,一(匹)马,一(条)毛巾一
(张)桌子,一(把)椅子……
效果
康复训练教案
7
训练时间
2018 - 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
训练班级 五年级
学生姓名及情 况分析 马菊兰 中轻度智残
训练内容
单韵母练习1、坡上立着只鹅,坡下就是 一条
河。宽宽的河,肥肥的鹅,鹅要过河, 河要渡鹅
不知是鹅过河,还是河渡鹅?
2、山前有只虎,山下有只猴。 虎撵猴,猴斗
虎;虎撵不上猴,猴斗不了虎。
训练目标 锻炼“舌”,“唇”,“齿”相互配合的技巧。
场地及器械 教室
训练步骤
孩子们表现出很高的热情,个别生唇齿配合
较好,能极其熟练地说出绕口令,多数生能 较流
畅地说出绕口令,孩子们的“舌”、“唇”、
“齿”得到很好的锻炼。
效果
8
康复训练教案
训练时间
2018 - 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
训练班级 五年级
学生姓名及情
况分析
马菊兰 中轻度智残
训练内容
鼻韵母练习1、扁担长,板凳宽,扁担没有 板凳
宽,板凳没有扁担长。扁担绑在板凳上, 板凳不
让扁担绑在板凳上。 2、任命是任命,
人名是人名,任命不能说成人名,人名也不 能说
成任命。
训练目标 锻炼“舌”、“唇”、“齿”相互配合的技巧。
场地及器械 教室
训练步骤
孩子们都表现出很高的热情,个别生喜欢听 大家
说,自己说出绕口令存在困难,多数生 能较流畅
地说出绕口令,孩子们的“舌” 、
“唇”、“齿”得到很好的锻炼。
效果
康复训练教案
9
训练时间
2018 - 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
训练班级 五年级
学生姓名及情
况分析
马菊兰 中轻度智残
训练内容
舌尖中音练习:1、有个面铺门朝南,门上挂 着
蓝布棉门帘,摘了蓝布棉门帘,面铺门朝 南;挂
上蓝布棉门帘,面铺还是门朝南。
2、大刀对单刀,单刀对大刀,大刀斗单刀, 单
刀夺大刀。
训练目标 锻炼“舌”、“唇”、“齿”相互配合的技巧。
场地及器械 教室图片
训练步骤
孩子们唇齿配合能力明显增强,个别不爱言 语的
孩子出现了主动表达的愿望,这是一个 可喜的进
步。
效果
10
康复训练教案
训练时间
2018 - 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
训练班级 五年级
学生姓名及情
况分析
马菊兰 中轻度智残
训练内容
大肌肉群活动训练:爬行训练
①伏卧匐行,手腹支持体重。
② 手足爬行。用手、膝盖着地支撑身体。
训练目标 动作功能训练
场地及器械
感统室
训练步骤
孩子们对这种原始的训练方式开始似乎表现 出一
种不适应,后逐渐在游戏活动中进入角 色,手、
足、膝盖能够很好的配合,较协调 地完成游戏。
效果
康复训练教案
11
训练时间 2018 - 2019 学年度第 一 学期
训练班级 五年级
学生姓名及情
况分析
马菊兰 中轻度智残
训练内容 大肌肉群活动训练:行走训练
蹭步、碎步、八字步
训练目标 异常步态矫正
场地及器械
感统室软体运动器材
训练步骤
纠正碎步运用滑梯,强调前脚掌着地;纠正 蹭步
做加大摆臂运动的原地踏步练习;纠正 八字步可
使用脚步器。孩子们在饶有趣味的 活动中矫正异
常步态。
效果
12
康复训练教案
训练时间
2018 - 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
训练班级 五年级
学生姓名及情
况分析
马菊兰 中轻度智残
训练内容
拍球、传球、掷沙包、贴人游戏
训练目标 反应速度训练
场地及器械 操场
训练步骤
孩子们能够遵守规则,在指定场地游戏。拍 球、
传球、掷沙包、贴人游戏活动积极主动, 发挥出
孩子好动好玩的天性,反应速度训练 得到锻炼。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