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文库的构建精
- 格式:ppt
- 大小:3.38 MB
- 文档页数:7
第八章 DNA文库的构建和目的基因的筛选第一节 概述基因工程主要是通过人工的方法分离、改造、扩增并表达生物的特定基因,从而深入开展核酸遗传研究或者获取有价值的基因产物。
通常将那些已被或者准备要被分离、改造、扩增或表达的特定基因或DNA片段,称为目的基因。
因目的基因片段需插入载体,导入宿主细胞内复制,所以对宿主细胞DNA而言,又称它为外源性基因。
目的基因主要是编码蛋白质(酶)的结构基因,诸如抗逆性相关基因、生物药和保健品相关基因、毒物降解相关基因以及工业用酶相关基因等。
随着生物长期的进化,生物界积累了大量对人类有用的基因。
它是大自然恩赐于人类的宝贵资源,等待人们去开发利用。
目的基因用途很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研究该基因的全貌与内涵,如详细分析其结构、功能及调控。
②与正常基因对比,寻找异常基因的异常点,进而探索疾病发生的分子生物学机理及治疗对策。
③研究生物种系进化与相关同源性。
④应用某种基因大量表达,生产所需要的蛋白质或多肽(如胰岛素、干扰素等药物)。
⑤在农、林、牧、副、渔业中,改造某些目的基因,以改良品种,促进经济发展。
⑥建立基因疗法院,选用某种正常基因,引入患者体内,对某些先天性遗传疾病进行治疗。
根据研究对象的研究目的不同,目的基因可来自原核细胞或真核细胞。
原核生物基因组较简单,较易获得目的基因。
哺乳动物真核细胞基因组庞大复杂,可根据不同的要求选择适宜方法,从中获得目的基因。
要从数以万计的核苷酸序列中挑选出非常小的所感兴趣的目的基因,是基因工程中的第一个难题。
欲想获得某个目的基因,必须对其有所了解,然后根据目的基因的性质制定分离的方案。
目的基因的制备是基因工程研究和应用的关键内容之一。
根据实验需要,待分离的目的基因可能是一个完整的有功能的基因,除了编码区,还包含转录启动区和终止区序列,或者是一个完全的操纵子或基因簇,也可能是只具有编码序列的基因区,甚至是只含启动子或终止子等部件的DNA片段。
基因⽂库构建的过程、原理及⽅法基因⽂库构建的过程、原理及⽅法1 cDNA ⽂库的构建1.1 cDNA ⽂库构建的基本原理与⽅法cDNA ⽂库是指某⽣物某发育时期所转录的全部 mRNA 经反转录形成的 cDNA ⽚段与某种载体连接⽽形成的克隆的集合。
经典 cDNA ⽂库构建的基本原理是⽤ Oligo(dT) 作逆转录引物,或者⽤随机引物,给所合成的 cDNA 加上适当的连接接头,连接到适当的载体中获得⽂库。
其基本步骤包括:RNA 的提取(例如异硫氰酸胍法,盐酸胍—有机溶剂法,热酚法等等,提取⽅法的选择主要根据不同的样品⽽定),要构建⼀个⾼质量的 cDNA ⽂库,获得⾼质量的 mRNA 是⾄关重要的,所以处理 mRNA 样品时必须仔细⼩⼼。
由于RNA 酶存在所有的⽣物中,并且能抵抗诸如煮沸这样的物理环境,因此建⽴⼀个⽆ RNA 酶的环境对于制备优质 RNA 很重要。
在获得⾼质量的 mRNA 后,⽤反转录酶 Oligo(dT) 引导下合成 cDNA 第1链, cDNA 第2链的合成(⽤ RNA 酶 H 和⼤肠杆菌 DNA 聚合酶 I,同时包括使⽤ T4 噬菌体多核苷酸酶和⼤肠杆菌 DNA 连接酶进⾏的修复反应),合成接头的加⼊、将双链DNA 克隆到载体中去、分析 cDNA 插⼊⽚断,扩增 cDNA ⽂库、对建⽴的 cDNA ⽂库进⾏鉴定。
这⾥强调的是对载体的选择,常规⽤的是λ噬菌体,这是因为λ DNA 两端具有由12个核苷酸的粘性末端,可⽤来构建柯斯质粒,这种质粒能容纳⼤⽚段的外源 DNA。
1.2 cDNA 全长⽂库经典 cDNA ⽂库的构建虽然⾼效、简便,但⽂库克隆的⽚段⼀般较⼩,单个克隆上的 DNA⽚段太短,所能提供的基因信息很少,⼤多需要⼏个克隆才能覆盖⼀个完整的全基因的 cDNA。
为了克隆到真正的 cDNA 全长,建⽴富含全长的 cDNA⽂库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必须克服仅⽤ mRNA 的 PolyA 尾合成以及由普通逆转录酶作⽤特点所导致的局限性。
BAC文库构建技巧基因组DNA文库构建实验技巧基因组DNA文库有十分广泛的用途,如用于分析、分离特定的基因片段,用以基因表达调控、人类及动植物基因组工程的研究。
通常情况下,基因组文库构建的基本流程可以归为4大步骤:分离基因组DNA、对基因组DNA作相关的处理、将基因组DNA片段连接入载体、将重组载体转入宿主细胞。
一、分离基因组DNA(gDNA)毫无疑问,优质的基因组DNA对于基因组文库构建是至关重要的。
研究者需要查阅文献,通过经验来选择合适的基因组DNA 分离方法,在分离过程中保证DNA不被过度剪切或降解,同时也要尽量保证DNA的纯度。
二、处理基因组DNA根据研究目的,研究者需要选择合适的载体。
不同的载体对基因组DNA的长度有不同的要求,研究者必须选择合适长度的基因组DNA来构建基因组文库。
比如,对于黏粒载体(比如Epicntre的pCC1FOSTM、pEpiFOSTM-5、pWEB-TNCTM、pWEBTM),合适的片段长度大约为40kb;对于BAC载体(比如Epicentre 的pIndigoBAC-5、pCC1BACTM),平均来说,合适的片段长度为120kb-300kb。
构建黏粒基因组DNA文库,研究者需要将基因组DNA用注射器抽打来随机剪切DNA;接着用末端修复酶修复DNA,可以提高DNA连接入载体的效率;然后通过脉冲场电泳或者普通电泳来找到40kb左右的DNA片段,随后使用Epicentre GELase 胶回收试剂盒回收DNA。
构建BAC基因组DNA文库,研究者需要将基因组DNA用限制性内切酶(常用EcoR I、BamH I或者Hind III)来消化基因组DNA,然后通过脉冲场电泳找到合适长度的DNA片段(比如100kb-150kb),随后透析回收DNA。
需要注意:(1)电泳时,要选用合适的DNA Ladder,以保证电泳后可以准确定位所需分子量的DNA。
用Epicentre试剂盒构建黏粒文库时,就可以直接采用文库试剂盒内的Control Insert DNA来做marker,既方便又准确。
基因组文库构建的程序
基因组文库构建的程序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 DNA提取:从样品(比如细胞、组织、血液等)中提取DNA,并对其进行质量控制。
2. DNA片段化:将DNA样品通过不同的方式(比如随机切割、酶切等)分解成小片段,一般为200-800bp。
3. 处理DNA片段:对DNA片段进行多个步骤的处理,包括末端修复、加上适配器、文库大小筛选等。
4. PCR扩增:使用PCR技术通过适配器扩增DNA片段,以获得足够多的文库。
5. 纯化文库:对PCR扩增产生的文库进行纯化,以去除杂质。
6. 测序: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文库进行测序,生成原始测序数据。
7. 数据处理:对原始测序数据进行序列质控、序列拼接、比对等处理,最终生成基因组序列。
常用的基因组文库构建程序有:TruSeq DNA Sample Preparation Kit(Illumina)、Nextera DNA Flex Library Prep Kit(Illumina)、KAPA HyperPlus Library Preparation Kit (Roche)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