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新课堂】2017高考(新课标)化学二轮专题复习-第三部分 回扣教材 Word版
- 格式:doc
- 大小:765.33 KB
- 文档页数:11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2017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模拟试卷三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7。
分子式为C5H10O2,既可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又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化合物有(不考虑立体异构)A. 12种 B。
10种 C。
8种 D. 14种8。
化学无处不在,下列与化学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可广泛用于食品的增白B。
可用蘸浓盐酸的棉棒检验输送氨气的管道是否漏气C. 碘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所以食盐中常加入适量KIO3D。
侯氏制碱法的工艺过程中应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9。
变黑的银器可根据电化学原理进行翻新,其方法如下:在铝制容器中加入食盐溶液,再将变黑的银器浸入该溶液中,一段时间后黑色会褪去,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3Ag2S+6H2O6Ag+3H2S↑+2Al(OH)3。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正极反应式:Al—3e-+3H2O Al(OH)3+3H+B。
放电过程中,Cl-向正极移动C。
每转移0.2 mol电子,理论上生成0.1 mol H2S气体D。
处理过程中银器一直保持恒重10。
W、X、Y、Z是四种常见的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变化如下图。
已知W的一种核素的质量为18,中子数为10;X和Ne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差1;Y的单质是一种常见的半导体材料;Z的非金属性在同周期元素中最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对应简单离子半径:X〉WB. 对应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Y>ZC. 化合物XZW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D。
Y的氧化物能与Z的氢化物和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溶液反应11。
实验:①0.1 mol·L-1AgNO3溶液和0.1 mol·L—1NaCl溶液等体积混合得到浊液a,过滤得到滤液b和白色沉淀c。
②向滤液b中滴加0。
1 mol·L—1KI溶液,出现浑浊.③向沉淀c中滴加0。
1 mol·L-1KI溶液,沉淀变为黄色.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 浊液a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AgCl(s)Ag+(aq)+Cl-(aq)B。
专题二基本理论第6讲化学反应与能量1.(2016·牡丹江模拟)美国研究人员将CO和O附着在一种钌催化剂表面,用激光脉冲将其加热到2 000 K,成功观察到CO与O形成化学键生成CO2的全过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CO2属于酸性氧化物B.CO与O形成化学键的过程中放出能量C.钌催化剂可以改变该反应的焓变D.CO与O形成化学键的过程中有电子转移解析:A.二氧化碳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说明二氧化碳是酸性氧化物,正确,不选A;B.形成化学键时放出热量,正确,不选B;C.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反应的焓变,错误,选C;D.一氧化碳转化为二氧化碳时碳的化合价升高,所以一氧化碳和氧形成化学键过程中有电子转移,正确,不选D。
答案:C2.(2016·海南卷)由反应物X转化为Y和Z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导学号58870026)A.由X→Y反应的ΔH=E5-E2B.由X→Z反应的ΔH>0C.降低压强有利于提高Y的产率D.升高温度有利于提高Z的产率解析:A.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由X→Y反应的ΔH=E3-E2,错误;B.由图象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即由X→Z反应的ΔH<0,错误;C.根据化学反应:2X(g)===3Y(g),该反应是气体体积增加的可逆反应,降低压强,平衡正向移动,有利于提高Y的产率,正确;D.由B分析可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Z的产率降低,错误。
答案:C3.实验测得,101 kPa时,1 mol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的热量;1 mol CH4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CO2,放出890.3 kJ 的热量。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导学号58870027)①CH4(g)+2O2(g)===CO2(g)+2H2O(l)ΔH=+890.3 kJ/mol②CH4(g)+2O2(g)===CO2(g)+2H2O(l)ΔH=-890.3 kJ/mol③CH4(g)+O2(g)===CO2(g)+2H2O(g)ΔH=-890.3 kJ/mol④2H2(g)+2O2(g)===2H2O(l)ΔH=-571.6 kJ/molA.②B.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甲烷的燃烧为放热反应,ΔH<0,①错误;1 mol甲烷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890.3 kJ的热量,③中生成的水为气态,②正确,③错误;2 mol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为285.8 kJ×2=571.6 kJ,④正确。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3节 氧化还原反应一、单项选择题Ⅰ(每小题1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1.以下变化中,没有电子转移发生的是( )A .Cl -―→Cl 2B .SO 2-4―→BaSO 4 C .MnO -4―→Mn 2+ D .H 2O ―→H 2答案:B 2.下列反应中不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3Cl 2+6KOH ―→5KCl +KClO 3+3H 2OB .CuO +H 2=====△Cu +H 2OC .2KMnO 4=====△K 2MnO 4+MnO 2+O 2↑D .2AgNO 3+BaCl 2===2AgCl ↓+Ba(NO 3)2答案:D3.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则下列化学反应属于阴影部分的是( )A .Cl 2+2KBr===Br 2+2KClB .2NaHCO 3=====△NaCO 3+H 2O +CO 2↑C .4Fe(OH)2+O 2+2H 2O===4Fe(OH)3D .2Na 2O 2+2CO 2===2Na 2CO 3+O 2(提示:Na 2O 2中的氧为-1价)答案:D4.某元素在化学反应中,由化合物变为单质,则该元素( )A .一定被氧化了B .一定被还原了C .既可能被氧化也可能被还原D .即未被氧化又未被还原答案:C5.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下列转化的是( )A .Cl 2―→Cl -B .H +―→H 2C .MnO 2―→Mn 2+D .Zn ―→Zn 2+答案:D6.从海水中可以提取溴单质,其主要反应为:2Br -+Cl 2=== 2Cl -+Br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溴离子具有氧化性B .氯气是还原剂C .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D .氯气的氧化性比溴单质强答案:D7.下列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CaO + H 2O===Ca(OH)2B .2Na 2O 2+2H 2O===4NaOH +O 2↑C .2Na +2H 2O===2NaOH +H 2↑D .4Fe(OH)2+2H 2O +O 2===4Fe(OH)3答案:A8.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D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答案:C9.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CO2+H 2O H 2CO 3B .H 2CO 3===CO 2↑+H 2OC .NaHCO 3+HCl===NaCl +H 2O +CO 2↑D .CO 2+C=====高温2CO答案:D10.下列变化需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A .Fe 3+→Fe 2+B .CuO →CuC .Br -→Br 2D .H 2SO 4→BaSO 4答案:C11.下列气体溶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SO 2溶解于水B .CO 2溶解于水C .NO 2溶解于水D .NH 3溶解于水 答案:C12.苹果汁中含有Fe 2+,是人们喜欢的一种补铁饮料,现榨的苹果汁在空气中会由淡绿色逐渐变为棕黄色。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2017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模拟试卷三7。
A 解析分子式为C5H10O2的有机物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含有醛基,同时能与金属钠反应,只能含有羟基,不能含有羧基,丁烷的二元取代产物,主链有4个碳原子时,二元取代产物共有8种,主链是3个碳原子时,二元取代产物共有4种,所以符合条件的同分异构体为12种。
8. A 解析二氧化硫有毒,不能用于食品添加剂,A错;氨气与氯化氢极易反应生成固体氯化铵,产生大量白烟,用玻璃棒蘸取浓盐酸的方法检验氨气的存在,B正确;碘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所以食盐中常加入适量KIO3,C正确;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度较小,但是在碱性环境条件下溶解性很大,所以在侯氏制碱法中应该先通入氨气然后再通入二氧化碳,D正确。
9。
C 解析根据电池反应式知,Al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3价,Al 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而作负极,Ag元素化合价由+1价变为0价,所以Ag是正极,负极反应式为Al—3e-+3H2O Al(OH)3+3H+,正极反应式为3Ag2S+6H++6e-6Ag+3H2S↑,A错;放电时,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所以氯离子向负极移动,B错;2Al+3Ag2S+6H2O6Ag+3H2S↑+2Al(OH)3中每生成3 mol硫化氢转移电子6 mol,则每转移0.2 mol电子,理论上生成0.1 molH2S气体,C正确;处理过程中硫化银转化为Ag,所以质量会减小,D错.10. C 解析质量数为18,中子数为10的原子为O原子,故W为O 元素;X的原子半径要比O大得多,且其核外电子数与Ne相差1,则X为Na元素;常用作半导体的材料是硅,则Y为Si元素;在同周期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为卤素,则Z为Cl元素;离子半径:O2-〉Na+,A 错;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Cl〉SiH4,B错;在NaClO中Na+和ClO-之间为离子键,ClO-中Cl原子和O原子间为共价键,C正确;SiO2只能与NaOH反应而不能与HCl反应,D错.11。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微专题三元素周期表1。
D 解析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如NaOH等,A错误;非金属单质不一定存在共价键,稀有气体中不存在化学键,B错误;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C错误;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如NaOH,D正确。
2。
C 解析A与C在周期表中位置上下相邻,则A、C同主族,B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A原子次外层电子数,则B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A、B、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则A、C最外层有4个电子,则A为碳、B为镁、C为硅。
碳与硅形成的碳化硅属于共价化合物,A正确;碳的非金属性强于硅,甲烷的稳定性强于硅烷,B正确;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从左到右依次减小,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从上到下依次增大,故原子半径Mg〉Si〉C,C错误;氧化镁属于离子晶体,二氧化碳属于分子晶体,离子晶体的熔点高于分子晶体的熔点,D正确。
3。
D 解析X与Y形成的化合物能与水反应生成酸且X、Y同主族,则X为O,Y为S;Y、Z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加,则Z为Cl;X、Y两元素核电荷数之和与W、Z的原子序数之和相等,可推出W为N。
Cl的最高价含氧酸HClO4是最强酸,A错误;Cl比O多一个电子层,因而原子半径Cl>O,B错误;O的非金属性大于N,因而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2O>NH3,C错误;(NH4)2SO4是离子化合物,同时含N和S,D正确。
4。
C 解析假设W、Z最外层电子数都为2,W、Z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4,4的6倍就是24,同周期元素X、Y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不可能达到24,假设不成立,则W、Z最外层电子数应该都为1,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2的6倍就是12,同周期元素X、Y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2,则W可能为H或Li,Z为Na,X、Y分别为N和F。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简单离子半径F—>Na+,A错误;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氢化物越稳定,氢化物的稳定性NH3<HF,B错误;原子失去电子能力Na>H或Li,C正确;N和F 可以形成NF3,为共价化合物,D错误.5. C 解析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的一种核素在考古时常用来鉴定一些文物的年代,则W为C;X原子核外M电子层的电子数为1,则X为Na;Y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则Y为Al;Z的单质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则Z为Cl。
高考题型4 物质结构与性质(选考)1。
(1)①O〉Cl>C ②3∶1sp2(2)>(3)①LaNi5②(4)①Ar]3d104s1②12(5)①CuCl②共价③××1010解析①化学方程式中涉及的非金属有C、O、Cl,其电负性由大到小依次为O>Cl>C。
②COCl2所有原子均满足8电子构型,则中心原子C原子与2个氯原子形成2个σ键,与O原子形成1个σ键和1个π键,因此σ键与π键的个数比为3∶1,C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2。
(2)NiO、FeO结构相同,离子所带电荷数相等,离子半径越小离子键越强,熔、沸点越高,Ni2+半径比Fe2+小,熔点NiO>FeO。
(3)该晶胞中,La原子位于晶胞的顶点,La原子个数=8×=1,Ni位于晶胞的面上与内部,晶胞中Ni原子数目=1+8×=5,该晶体的化学式为LaNi5;该晶胞的体积V==cm—3。
(4)②Cu原子堆积方式为面心立方最密堆积,每个铜原子周围最近的铜原子数为12。
(5)M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s23p5,可知M 为Cl原子,Cu原子位于晶胞内,其原子个数=4,Cl原子位于晶胞的顶点和面心,其原子个数为=8×+6×=4,该晶胞的化学式为CuCl.Cl元素与Cu元素电负性的差值=3.0-1.9=1.1<1.7,Cu原子与Cl原子之间为共价键,CuCl为共价化合物.CuCl晶胞中有4个Cu原子和4个Cl原子,设晶胞棱长为a cm,则=ρ,则a=,该晶胞中Cu原子与Cl原子之间的最短距离为以4个Cl原子为顶点、Cu原子为中心的正四面体的中心到顶点的距离,正四面体的棱长为面对角线的一半即a,利用数学知识可求正四面体的中心到顶点的距离=×a=×cm=××1010pm.2。
(1)1s22s22p63s23p63d84s2(2)3(3)制作安全气囊(4)sp N2O CNO—(或SCN—)(5)乙醇分子与水分子形成分子间氢键(6)解析根据题意可知,A、B、C、D、E、F、X、Y、Z分别为H(H-比H+多2个电子)、B(次外层和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2和3)、C(最高价为+4价最低价为—4价)、N(形成和N3-)、O、Na(原子序数小于12且Na2O是离子晶体)、Mg(原子序数为12)、Si(单质属于原子晶体且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2)、Ni(第4周期Ⅷ族元素).(2)第2周期元素中,由于N的最外层p轨道是半充满的稳定结构,故其第一电离能大于O;由于Be的2s轨道为全充满的稳定结构,故其第一电离能大于B。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高考题型1 化学综合实验高考主观大题题型突破1. (1) Na2CO3+2SO2Na2S2O5+ CO2(2) 漏斗玻璃棒(3)①E、C、D ②E中品红溶液褪色D中出现浑浊(4)①向NaHSO3溶液中通入CO2,并将逸出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若品红溶液不褪色,则证明H2SO3的酸性比碳酸强②向NaHSO3溶液中滴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振荡后溶液紫红色褪去,证明NaHSO3溶液具有还原性解析(1) A装置中生成SO2气体,通入到Na2CO3悬浊液中得到了Na2S2O5(S显+4价),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根据元素守恒就能写出化学方程式。
(2)应用过滤操作将晶体从B中分离,故用到过滤装置,需要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烧杯、玻璃棒。
(3)SO2常用品红检验,CO2常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但SO2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先检验SO2;利用SO2的还原性,用酸性KMnO4将其除去,再用澄清石灰水检验CO2的存在;最后用NaOH对尾气进行吸收。
2。
(1) 圆底烧瓶H2C2O4+H2SO4+2KClO3K2SO4+2CO2↑+2ClO2↑+2H2O制得ClO2的同时有CO2产生,可稀释ClO2,大大降低了爆炸的可能性(2) 防止倒吸冷凝并分离出ClO2(3) ①蒸馏②常温下,测定NaClO2溶液的pH,若pH〉7则证明HClO2为弱酸(4) 淀粉溶液滴入最后一滴Na2S3O3溶液后,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来的颜色解析(1) A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KClO3在酸性条件下将H2C2O4氧化成CO2,自身被还原为ClO2,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原子守恒配平化学方程式。
(2)C为安全瓶,可防止D中溶液倒吸入B中.ClO2沸点为11 ℃,故用冰水浴可将ClO2冷凝为液体而与CO2分离.(3) HClO4沸点为90 ℃,可用蒸馏法分离提纯。
(4) 根据离子方程式可得关系式2ClO25I210S2,n(ClO2)=n(S2)=cV2×10-3mol,ClO2的含量为= g·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