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写作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26.62 KB
- 文档页数:10
2019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三教学设计标点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构成部分,《考试纲领》对本能力点的要求是: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这是一种以识记、理解和剖析综合为基础的表达应用能力。
本考点要修业生熟习标点符号的种类 , 掌握各样标点符号的用法、作用及书写地点 , 侧重掌握冒号、分号、破折号、引号、问号的用法及标号与点号的连用;能给现代文、文言文加标点;对错、漏标点能加以更正或补出, 做到书写规范 , 使用正确应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功之一 , 高考对于标点符号使用的测试 , 一般都带有较高程度的综合性和技巧性 , 分值在 2-5 分之间。
近几年来 , 考试频次最高的知识点有: ①问号的使用。
②引号与有关点号的地点关系。
③用句号、冒号、分号、逗号、顿号显示文章的层次“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是语言知识运用部分要点题型,但拥有交错考察的特色。
高考命题点聚焦在“应用”“易混”处,且“标点”拥有综合考察,全息考察,与现实当下整合密切特色。
详细有:引语后标点不明;对标号功能认识混杂;标号与点号错位;加引范围不清;破折号与括号混用等。
考察主要题型为:一单项选择题;二是填空改正题;三是表达社交题;四是文言文断句题;五是评点写作题,与作文整合考察。
常用的辨析方法有,审读语境、剖析构造、创建情形、图示构造等。
此中以选择题与表达题最为重要依据 XX年、XX年、XX年部分省市高考试卷命题状况看,本考点需要掌握常用的12种标点符号的用法、作用及书写地点,重点掌握问号、冒号、分号、引号、括号、书名号的用法及标号与点号的连写;能给现代文、文言文加标点;对错、漏标点能加以更正或补出,做到书写规范,使用正确. 本考点命题特色是着眼应用。
①主要考学生对标点符号使用正确与否的判断,不考对标点符号作用的剖析;②侧重考常用的易错的标点。
1990 年至1998 年以及 XX年后考察频次最高的是问号、括号的使用,引号及有关点号的地点关系。
2019 届高考语文第二轮古文专项复习教学设计第五单元古文阅读 (下)(五)阅读下边的文言文,回答23—26 题。
申屠丞相嘉者,梁人,从高帝击项籍,迁为队率。
从击黥布军,为都尉。
孝文时,嘉迁御史医生。
张苍免相,孝文帝欲用皇后弟窦广国为丞相,曰:“恐天下以吾私广国。
”广国贤有行,故欲相之,念久之不行,而高帝时大臣又皆多死,馀见无可者,乃以御史医生嘉为丞相,因故邑封为故安侯。
嘉为人廉直,门不受私谒。
是时太中医生邓通方隆爱幸,恩赐累巨万。
文帝尝燕饮通家,其宠如是。
是时丞相入朝,而通居上傍,有怠慢之礼。
丞相奏事毕,因言曰:“陛下爱幸臣,则荣华之。
至于朝廷之礼,不能够不肃!”上曰:“君勿言,吾私之。
”罢朝坐府中,嘉为檄召邓通诣丞相府,不来,且斩通。
通恐,入言文帝。
文帝曰:“汝第往,吾今令人召若。
”通至丞相府,免冠,徒跣,顿首谢。
嘉坐自如,故不为礼,责曰:“夫朝廷者,高皇帝之朝廷也。
通小臣,戏殿上,大不敬,当斩。
吏今行斩之!”通顿首,首尽出血,不解。
文帝度丞相已困通,使使者持节召通,而谢丞相曰:“此吾弄臣,君释之。
”邓通既至,为文帝泣曰:“丞相几杀臣。
” 嘉为丞相五岁,孝文帝崩,孝景帝即位。
二年,晁错为内史,贵幸用事,诸法律多所请更改,议以谪罚侵削诸侯。
而丞相嘉自绌①所言不用,疾错。
错为内史,门东出,不便,更穿一门南出。
南出者,太上皇庙堧垣②。
嘉闻之,欲所以以法错擅穿宗庙垣为门,奏请诛错。
错客有语错,错恐,夜入宫上谒,自归景帝。
至朝,丞相奏请诛内史错。
景帝曰:“错所穿非真庙垣,乃外堧垣,故他官居此中,且又我使为之,错无罪。
”罢朝,嘉谓长史曰:“吾悔不先斩错,乃先请之,为错所卖。
”至舍,因欧血而死。
谥为节侯。
太史公曰:“申屠嘉堪称坚毅守节矣,然无术学,殆与萧﹑曹﹑陈平异矣”。
[注]①绌:不足,此处指不满。
② 堧垣:宫外的墙。
23.对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恐天下以吾私广国私:独爱b.汝第往,吾今令人召若第:姑且 c.此吾弄臣,君释之弄臣:帝王亲密狎玩之臣 d .晁错为内史,贵幸用事用事:凭感情做事 2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样的一组是()a.①文帝尝燕饮通家,其宠如是②其意常在沛公b.①不来,且斩通②固不如也,且为之何如c.①而丞相嘉自绌所言不用②山峦为晴雪所洗34567891011132019-07-30第五单元古文阅读(下)(五)阅读下边的文言文,回答23—26 题。
2019-2020 年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第四部分写作第三节结构完整严谨巧妙讲义Word 版含解析模板:并列呈现并列式,是横向论证结构的一种。
这种形式,就是在确立中心论点之后,首先从道理或逻辑上把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并列的分论点,然后再考虑如何论证分论点,既可以用事例论证,也可以用因果分析、假设推理或比喻说理等方式展开论证。
具体写作时,可以将分论点放在每一段的开头,也可以用小标题的形式点出分论点,还可以在每一个主体段的结尾自然引出分论点。
模板结构:引论(开篇提出中心论点)——本论(分论点①,分论点②,分论点③ )——结论(深化中心论点)模板2:对比照应对比式结构,就是指文章在开头提出中心论点,然后从正反两方面提出分论点或摆出正反两方面的论据,加以分析议论,最后进行总结。
具体写作时,可以通过对两个论点进行对比,来突出其中一个方面的正确性。
巧妙地运用对比,会丰富文章的内容,更会增加文章的深度。
当然,具体运用时也要注意:对比必须鲜明、强烈,突出其中的一个方面;在字里行间要渗透作者的褒贬、爱憎之情,而不能模棱两可,莫衷一是。
模板结构:引论(开篇提出中心论点)——本论[正面(或反面)论证+反面(或正面)论证] ——结论(进一步升华中心论点)模板3:层层深入层进式结构,是指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按照事物的内在逻辑关系确立与中心论点相关的分论点,再层层深入地加以论述,证明中心论点的正确性。
具体安排时,首先,同类内容要相对集中。
即要体现由因到果,由小到大,由轻到重,由浅到深,由现象到本质的过程。
有考生虽然能够安排递进式的结构,但各段之间往往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其次,不同类内容要巧妙联系,即抓住各部分之间共同体现中心论点的角度,将各段内容有机地连缀成一个具有鲜明递进层次的整体,形成一种环环相扣、前后协调的写作思路。
模板结构:引论(开篇提出中心论点)——本论(以分论点层层深入地分析中心论点)——结论(归纳出中心论点)模板4:反转升华反转式论证方式,就是在论述过程中,不断对话题进行反向思考,进而表达对社会问题的深刻认识。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18人物传记教案 Word版含解析教学目标1.明确高考考纲要求、命题特点,探究总结实用类文本解题技巧。
2.能快速阅读文本,概括内容大意,在探究中获得搜集资料和研究问题的方法。
3.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难点1.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有效地提高传记的阅读质量。
2.揣摩命题者的意图,把握规律,学会传记理解、筛选、探究的策略,从而有效地提高正答率。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考情探究1.传记以写人为中心,作者通过人物的言行和典型事例来塑造人物形象。
传记是记载人物事迹的文章,它可以由别人叙述,也可以由自己叙述,可以记载一个人的一生,也可以记载一生中的某一段,但必须忠于史实,并刻画出人物性格和形象,通过人物再现历史。
好的传记应该透出历史的价值,有时代的气息,让读者经历传主的成功、失败、起伏。
2.特点:传记的文体特点是真实性和文学性。
其中,真实性是传记的第一特征,因为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名实姓、居住地点、活动范围等,写作时不允许任意虚构。
但传记不同于一般的枯燥的历史记录,它具有文学性。
它是写人的,有人的生命、情感在内;它倾注了作者爱憎的情感;它需要用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以达到传神的目的。
此外,还具有概括性和通俗性。
二、考纲要求《考试说明》要求必考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1.分析综合C⑴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⑵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⑶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2.鉴赏评价D⑴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⑵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⑶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3.探究F⑴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⑵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⑶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三、考点透视(一)阅读人物传记必须明确的问题1.人物(一个主要的人物及其他次要人物,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2.事迹(一般是用叙事来表现这个人物的,有时候写了几件事。
古诗鉴赏定势思维-送别诗适用学科语文适用年级适用区域全国通用课时时长(分钟)2课时知识点送别诗、诗歌鉴赏知识点全覆盖。
教学目标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提高古诗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教学定势思维法,掌握鉴赏送别诗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提高送别诗的综合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人的一生注定充满了聚合离散,这也让送别成为古代诗词的重要主题之一。
早在先秦《诗经•小雅•采薇》中便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名句。
到了唐这个诗风鼎盛的时代,更是一路送别一路歌。
从古至今,送别之情唱之不尽,一如长江之水源远流长。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送别诗,去感受诗歌优美的文字中流淌出的悠长韵味和蕴含的深沉魅力。
二、复习预习请鉴赏下面的送别诗。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鉴赏提示:首句写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离别的黯淡气氛。
那寒意不仅在满江风雨中也在离人的心头。
次句意境开阔,孤——衬心境,即景生情,情蕴景中,令人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
含蓄、蕴藉、余味无穷。
三、知识讲解考点1了解常见意象标志性意象杨柳(柳、杨)——“柳”者,“留”也,柳枝依依——缠绵悱恻,离愁别绪——送别怀人。
常见意象长亭——古代大约每十里设一亭,负责给驿传信使提供馆舍、给养等服务。
后来也成为人们郊游驻足和分别相送之地。
杨花(柳絮)——飘忽不定——离愁别绪——游子思妇、好友相别。
夕阳(斜阳、落日)——凄凉失落,苍茫沉郁,怀古幽情——游子、思妇、壮士、思乡怀古。
流水——流水不返,延绵不绝——时光易逝,情意绵绵——怀古思念、爱恨情长。
月——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游子思妇。
秋——秋天萧瑟景物。
考点2主要情感1.伤感型。
这类诗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
如柳永的《雨霖铃》、王勃的《别薛华》、宋之问的《送别杜审言》、柳宗元的《重别梦得》等。
限时规范训练(五)语言文字运用+论述类+古代诗歌+名篇名句建议用时33分钟,实际用时________ 赋分:33分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会不会抓落实、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彰显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办事能力和工作作风。
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既要________,也要冲锋陷阵,切实解决好思想认识不到位、体制机制不健全、工作措施不落实等突出问题。
贫富差距大会影响经济增长、社会稳定,所以解决贫困问题________。
脱贫目标艰巨繁重,到2020年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需要每年减贫1000多万人,( ),也面临不少新情况新挑战。
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所面对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采用常规思路和办法、________推进难以完成任务,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________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敢不敢抓落实、想不想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彰显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办事能力和工作作风。
B.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检验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办事能力和工作作风。
C.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彰显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办事能力和工作作风。
D.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会不会抓落实、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检验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办事能力和工作作风。
解析:选B。
第一处语病是语序不当,应改为“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第二处语病为搭配不当,“彰显”与“状态”“作风”不搭配,“彰显”应改为“检验”。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脱贫攻坚既面临着一些多年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B.脱贫攻坚既面临着一些深层次的多年未解决的矛盾和问题C.脱贫攻坚还面临着一些多年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D.脱贫攻坚还面临着一些深层次的多年未解决的矛盾和问题解析:选A。
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写作三【例11】(XX?山东卷)以“春来草自青”为话题自命题作文,文体不限,字数800左右。
【思路点拨】此题需先弄清题目的含义。
“春来草自青”出自佛语,有“静坐无所为,春来草自青”之意蕴,也有“秋来黄叶落,春来草自青”之内涵。
佛语中,此句有崇尚自然,领悟自然,而后豁然开朗的意思。
由题可以看出,自然规律是不可抗拒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只有了解自然,利用其规律。
这和高中政治中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论述是相配合的。
具备了以上认识,这篇话题作文就明朗起来,考生可以将话题发散为以下几个方面:1.结合时事,谈自然之力的不可抗拒,例如汶川大地震的突然而致。
但不可只停留在此点上,通过全国人民对汶川地震的关注,各种英雄人物事迹的介绍,来说明在党和政府正确的领导下,我们必定能战胜灾害,这也是一种“春来草自青”的意义。
2.结合自身谈感悟,例如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和对童年的怀念。
那些迷茫和伤感都是暂时的。
通过各种事例来展现对未来的希望和美好憧憬。
毕竟人的成长是不可抗拒的。
此类文切忌空洞乏味的抒情,需以事件切入。
3.通过某些自然景色来抒发积极向上,崇尚自然的感悟,转化写景文,以物言志。
4.如果有阅读积累较多的考生,还可以就“春来草自青”的意义写一篇议论文,直接阐述自己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总之,本话题的发散空间很大,但务必注意挖掘其内在的含义,并结合自身实际渗透进作文的内容之中。
【立意角度】1.功到自然成。
2.尊重成长规律,不苛求。
3.坚持,不放弃。
4.事物发展总要经历磨难5.信心。
6.心中有希望。
7.好的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10.爱的回报。
【高分作文】梦想在现实中起舞我要抬头仰望星空,那似乎没有纤瑕的星辰在银河中闪耀,而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想。
那不染纤尘的星空里,放飞了多少人美丽的梦想。
飞上星星的人知道,那里像地球一样,也有灰尘和石渣,于是他们失去了幻想的自由和权利。
我们不能一味沉溺于自己的幻想之中,也不能让自由飞翔的思想湮没在无情的现实里。
2019届高考语文第二轮古文专项复习教案(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小学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单元作文、话题作文、体裁作文、读后感、英语作文、作文素材、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imary school composition, junior high school composition, senior high school composition, unit composition, topic composition, genre composition, post-reading feeling, English composition, composition material,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2019届高考语文第二轮古文专项复习教案第五单元古文阅读(下)(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23—26题。
限时规范训练(十一)语言文字运用+论述类+古代诗歌+名篇名句建议用时33分钟,实际用时________ 赋分:33分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薜荔”是古诗文中________的意象,古代文人仕途困惑,怀才不遇,身处逆境,常借薜荔抒情,以解心愁,中唐诗人柳宗元被贬柳州时写道“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晚唐诗人沈彬亦有诗云“薜荔惹烟笼蟋蟀,芰荷翻雨泼鸳鸯”,诗中因薜荔而生出凄楚的意味。
有趣的是,薜荔也有另外一面,薜荔不________,在寂寞中生长,延伸着碧绿的藤蔓,任密雨侵,依然绿意盎然,活出自己的精彩。
屈原《离骚》中就有“揽木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的诗句,借薜荔这种芳草来表达清高芳洁之意,夏天来了,薜荔更显出一片生机,藤条坚韧地攀缘吸附于墙壁,________,构成一扇天然的绿壁,任凭风雨雷电轰击,也不能撕扯分离它们。
( )。
待到挂果时,薜荔藤叶丛里挂满了青果,煞是可爱,初唐宋之问“薜荔摇青气,桄榔翳碧苔”,描写了蔓生浓绿的薜荔、亭亭玉立的桄榔与碧苔相映成趣的景致,令人________。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司空见惯同流合污青云直上心驰神往B.层出不穷随波逐流青云直上爽心悦目C.司空见惯随波逐流扶摇直上心驰神往D.层出不穷同流合污扶摇直上爽心悦目解析:选C。
“司空见惯”,指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
文中指“薜荔”意象在古诗文中常见,用“司空见惯”更恰当。
“随波逐流”,随着波浪起伏。
跟着流水漂荡,比喻自己没有主见,随着潮流走。
“同流合污”,随着坏人一起做坏事。
根据下文“活出自己的精彩”等可知,用“随波逐流”更恰当。
“扶摇直上”,形容地位、名声、价值等迅速往上升。
“青云直上”,形容官职升得很快很高。
前者可用于事物也可用于升职;后者只用于升官又快又高。
根据语境,用“扶摇直上”更恰当。
“心驰神往”,心神飞到(向往的地方)形容非常向往。
2019届高三二轮复习 写作 教案 学会选择和使用论据 第一课时 选择论据 目标导引 1、明确论据的类型 2、训练学生判断并选择论据的能力 基础导学 基础问题 1. 你知道论据和论点的关系吗? 2、你知道选择论据的要求吗? 探究问题 1. 阅读下面的例子,你能总结出选择论据应该避免哪些问题吗? 例一、材料:德国马普学会日前发布新闻公告介绍说:马普学会与奥地利格拉茨大学合作设计的两个实验表明,在各自的学科领域里,智力因素并非决定性因素。而且,通过后天的学习可以弥补先天智力的缺陷。 有同学立论为“勤能补拙”,并选了这四个论据。大家讨论,他的选择合适吗? 姚明作为世界体坛冉冉升起的巨星,已成为全世界年轻人的偶像。与其他NBA球员相比,姚明身体条件偏差,在弹跳、肌肉方面跟没法和黑人比。但姚明相信勤能补拙。每次训练前,他都要自己先练上两个小时的体能。负责给他们洗衣服的师傅说:姚明训练可真刻苦。大冬天,也出那么多汗,鞋子里倒得出水来。 我第一个电子学女博士韦钰在西德进修期间,没有空暇到繁华的街头漫步,没有精力去剧场、影院欣赏艺术,她一心扑在专业学习上,就连生病也拒绝休息。正是刻苦,才使她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王羲之经常在自己的衣服上写字,将衣服划破,终于成为一个有名的书法家。 梅兰芳小时候口吃,为了弥补这一缺陷,他坚持每天早上含沙练唱,最终改掉了口吃的毛病,成为一位闻名中外的艺术大师。 例二、以“我们可以不欢迎挫折,但不应该回避挫折,畏惧挫折”为话题,以“挫折铸造成功”为中心,选了下面的论据,大家思考合适吗? 挫折铸造成功。我们学校一个女孩在学校踢足球,因表现很不理想而遭到老师的训斥。大家都说她并不适合这项运动,但她并没被挫折吓倒,更加发奋努力,终于考进了专业球队。 例三、……勤奋学习的是爱因斯坦,淡泊名利的是居里夫人,助人为乐的是雷锋,不畏死亡的是刘胡兰,身残志坚的是张海迪,鞠躬尽瘁的是周恩来,就这么几个死定的例子,光荣地造就了上海乃至全国这么多考试和比赛里的作文高手。 这是近几年深受大家欢迎的小作家韩寒的《三重门》里的句子。大家都知道他应该是一个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家,那么,他在这里讽刺什么呢? 例四、古今中外,多少英雄豪杰、风流人物丧失理智,拜倒在感觉之中,铸成千古遗恨!秦王赢政,开创了大秦帝国,何其壮哉!然而,令人痛心的是他利令智昏,认为基业已固,企望恩蒙万世,自号“始皇”,对人民实行野蛮残酷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丧心病狂地“焚书”、“坑儒”、“以愚其黔首”,及至传至二世,终致“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多么可叹!被誉为世界物理界“伟人”,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杰出科学家牛顿,晚年为“感觉”所左右,一味信奉神学,走了与科学背道而驰的道路,令人扼腕。当代著名作家周而复声名显赫,身为共产党员,却为“感觉”左右,竟然丧失理智,不顾民族尊严凭吊靖国神社。跪倒在犯下滔天大罪的日本战犯的脚下,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奇耻大辱,他本人也因此声名狼藉。 课堂实练: 假如以“只有懂理又懂文,成为全面发展之才,才能在事业上获得丰硕的成果”为论点,请在下面的论据中选出最好的,并说明理由。 A、数学巨匠华罗庚,从小喜欢文学。他写过几百首词,还写过散文和许多通俗、生动的科普读物。他19岁,还是个初中毕业生,就写出了有独到见解又颇有文采的数学论文,引起了当时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的注意。 B、李时珍到35岁时,已读了几千种书,其中医药书籍800多种,单摘下的笔记就装满了好几个柜子。 C、天文学家张衡,是一个极为罕见的通才。他在我国文学史上也有极高的地位。他的《二京赋》是汉赋名篇。另外还有23篇赋作传世。 拓展训练 阅读下面材料,请总结本文论据选择的特点: 是爱迪生吧?他一手持蛋,一手持表,准备把蛋下锅煮五分钟,但是他心里想的是一桩发明,竟把表投在锅里,两眼盯着那个蛋。 是牛顿吧?专心做一项实验,忘了吃摆在桌上的一餐饭。有人故意戏弄他,把那一盘菜肴换为一盘吃剩的骨头。他饿极了,走过去吃,看到盘里的骨头叹口气说:“我真胡涂,我已经吃过了。” 这两件事其实都不能算是健忘,都是因为心有所旁鹜,心不在焉而已…… 人老了,常易忘记人的姓名。范成大诗:“僚旧姓名多健忘,家人长短总佯聋。”僚旧那么多,有几个能令人长相忆?即使记得他的相貌特徵,他的姓名也早已模糊了,倒是他的绰号有时可能还记得。 不过也有些事是终身难忘的,白居易所谓“老来多健忘,惟不忘相思。”当然相思的对 象可能因人而异。大概初恋的滋味是永远难忘的,两团爱凑在一起,迸然爆出了火花,那一 段惊心动魄的感受,任何人都会珍藏在他和她的记忆里,忘不了,忘不了。“春风得意马蹄 急”的得意事,不容易忘怀,而且惟恐大家不知道。沮丧、窝囊、羞耻、失败的不如意事也 不容易忘,只是捂捂盖盖的不愿意一再的抖露出来。 忘不一定是坏事。能主动地彻底地忘,需要上乘的功夫才办得到。孔子家语:“哀公问于孔子曰:‘寡人闻忘之甚者,徙而忘其妻,有诸?’孔子曰:‘此犹未甚者也,甚者乃忘其身’。”徙而忘其妻,不足为训,但是忘其身则颇有道行。人之大患在于有身,能忘其身即是到了忘我的境界。(梁实秋《健忘》有删节) 第二课时 学会使用论据 目标导引 1.了解使用论据的方法 2.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论据的习惯,培养学生作文的能力 基础导学 基础问题 1. 你知道论据使用时的要求吗? 2. 你知道怎样分析论据吗? 探究问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你能总结出使用论据的方法吗? 例一、如果我们用下面的例子来论证“失败是成功之母“该怎样叙述呢? 化学家诺贝尔为减轻工地上挖土工人的繁重劳动,决心发明炸药。 四年里,诺贝尔废寝忘食,一丝不苟做了数百次实验,换来的却只是数百次失败,但是,他毫不气馁。因为他心中始终有一个坚定信念。一定要发明“炸药”,减轻工人们繁重的负担。 最后一次实验时,他聚精会神地盯着延燃的导火线,一声巨响,“炸药”爆炸产和了极大的威力,在旁边一不禁惊叫:“诺贝尔完了!” 然而,正当人们为失去一位伟大的化学家而悲痛的时候,诺贝尔神奇般的从浓烟中跳出来,他面孔乌黑,身上带着血,兴奋地狂呼:“成功了”。 就这样,诺贝尔发明了炸药,从那时起,大大减轻了挖土工人的劳动强度。 例二、公子小白曾被管仲箭射衣带钩,自是对其痛恨无比。然而,当他认识到管仲的才识时,放下心里的厌恶,重用管仲,终成一代霸主。 刘邦不喜韩信的出言无忌,却委其以重任,让韩信统兵作战,征讨四方,终于灭了西楚霸王,成了天之骄子。 房玄龄曾为李建成出谋暗害李世民,李世民又岂能不恨?然而李世民不计前嫌,重用房玄龄为相,遂有“贞观之治”之盛世。 一一山东考生《勿以好恶论断之》 试想,从古到今,有多少帝王因为选贤授能、“兼听”,而开创了一个个太平盛世。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刘备三顾茅庐求贤才,终有三国鼎立;萧何月下追韩信,方有后来刘邦的强兵壮马。而又有多少帝王因为轻信谗言、“偏听”,而使国家走向衰落、灭亡。楚怀王亲小人远贤能,怒疏屈原,楚国不久就走上了亡国之途。 ——浙江考生《情感与理智》 例三、例如,在论述“环境与成才”的关系时,引用了“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这一论据,随后作阐释分析: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楚国大夫要他儿子学齐国方言,让一个齐国人教他,而生活环境中的许多楚国人都在干扰他。这样,即使每天鞭打他,要他说齐地的方言,还是办不到。可见,环境对人的影响确实很大。 例如论证“弄虚作假行不通”这一观点时,先引述南郭先生的事例,然后进行分析: “滥竽充数”四个字概括得好,好就好在点出了南郭先生的要害——“充”。南郭先生不会吹竽,本来无可厚非,但他不该不会装会,弄虚作假,冒充内行,而且一味装下去,靠蒙骗过日子,以致落是个逃之夭夭,贻笑大方的结局。 例如,在论“节俭”时,引用了“曾国藩以俭戒子,其子曾纪泽终成出色的外交家;方志敏居官不贪,一生清贫,千古留名”的事实后,接着进行分析: 是的,“俭者心常富”,节俭能培养人同困难作斗争的勇气和意志,而这正是一个人立业最重要的素质。从这个意义上说,有人说饥饿是人生的佐料,吃苦是一种资本也不无道理,而自觉和戒奢尚俭则更是促人修身养性,磨炼意志的有效途径。 例如《近墨者黑》一文中引用“孟母三迁”这一事例手的一段分析: ……为什么孟母初居墓旁,孟子便每天只会学哭呢?这是因为人有社会属性,一个人的发展方向与他所处的环境有直接联系,一个人的性格行为,不可避免地要烙上周围环境的印记。所以说,近墨者黑是一种很自然的现象。 如《说问》中的一段分析: 假如司马迁不从人民群众中采访史实,怎能名垂千古,“著成信史照尘寰”?如果白居易不愿意向老婆婆请教,哪能写出那么多脍炙人口、深受人民喜爱的诗句?假如达尔文耻于下问,又怎能完成《物种起源》,提出生物进化论的理论呢? 课堂实练: 1.围绕“挫折磨砺人生”这个中心,用简洁的文字,把以下材料作为论据叙述出来。 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他的丈夫居里先生因为车祸不幸去世,这给居里夫人带来了家庭和事业上的双重打击。在居里先生不幸因车祸而去世后,居里夫人虽然内心万分悲痛,但她以坚强的意志力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她决心化悲痛为力量,加倍努力,完成两个人共同的科学志愿。于是她更加起早贪黑,勤奋工作,经过数千次实验,她终于成功地制取了金属镭。并且,她放弃了对镭的专利权的申请,将镭的提炼方法无偿公布于世,更显示出了她高尚的品德。在1911年,居里夫人又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成为世界上唯一两次获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
2.在以上文字后补上一段说理的文字: 拓展训练 以《挫折磨砺人生》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论据选择精当丰富,表述富于表现力。 他山之石 写作文要有素材,怎样灵活运用已积累的素材,怎么将一则素材有效用到立意不同的作文中呢?高考优秀作文为我们做了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