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嘉俊桥梁转体法施工技术创新与展望XX1920
- 格式:ppt
- 大小:14.23 MB
- 文档页数:63
《转体施工法2010年9月30日》《转体施工法》简介:第五节转体施工法桥梁转体施工是本世缆4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架桥工艺。
它是在河流的两岸或适当的位置.利用地形成使用简便的支架先将半桥预制《转体施工法》正文开始>> ---第五节转体施工法桥梁转体施工是本世缆4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架桥工艺。
它是在河流的两岸或适当的位置.利用地形成使用简便的支架先将半桥预制完成,之后以桥梁结构本身为转动体,使用一些机具设备,分别将两个半桥转体到桥位轴线位置合拢成桥。
转体施工一般适用于单孔或三孔的桥梁。
转体的方法可以采用平面转体、竖向转体或平竖结合转体.目前已应用在拱桥、梁桥、斜拉桥、斜腿刚架桥等不同桥型上部结构的施工中。
用转体施工法建造大跨径桥,可不搭设费用昂贵的支架,减少安装架设工序,把复杂的、技术性强的高空作业和水上作业变为岸边的陆上作业,不但施工安全、质量可取,而且在通航河道或车辆频繁的跨线立交桥的施工中可不干扰交通、不间断通航、减少对环境的损害、减少施工费用和机具设备,是具有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和我国研究转体施工始于1975年。
1977年四川省公路部门首创拱桥使用四氟板平面转体施工,建成了净跨70m的箱形肋拱桥,转体重力12000kN。
1979年四川阿坝地区第一次用砼球面铰和钢滚轮的转体装置建成了曾达独塔斜拉桥。
1985年在山东和江西用转体法建造了立交桥和跨越铁路的立交桥,拓宽了转体施工的使用范围。
1989年四川省建成跨度达200m的钢筋砼箱形拱桥,采用天平衡重水平转体,并采用双箱对称同步转体施工,给转体施工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近年由于钢管砼拱桥在国内快速发展,为钢管砼拱桥转体法施工创造了有利条件。
1994年建成的浙江省新安江大桥,采用竖向转体施工。
1996年建成的三座对外公路上三座钢管砼拱桥,莲花大桥采用竖向转体施工,黄柏河大桥和下牢溪大桥均采用水平转体施工。
1997年建成的江西省索都大桥,采用竖向转体施工。
跨线转体桥施工抗倾覆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 段海松;刘旭;姚利军;吴红刚;赵建秋;关伟;朱兆荣 【期刊名称】《铁道标准设计》 【年(卷),期】2024(68)5 【摘 要】在我国交通强国战略背景下,伴随公共交通建设力度的进一步提升,交叉线路变得越来越频繁。在跨越既有铁路开展桥梁工程建设时,为不影响铁路线路的正常运营,大多选用桥梁转体施工方案。为保障转体桥梁施工的安全,亟需系统梳理和总结桥梁转体施工抗倾覆难点及现有抗倾覆关键技术。通过调研国内外平转型转体桥工程实例及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与研究,分别从桥梁结构不平衡因素、转体结构所受外荷载影响及转体桥梁的施工工艺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现有跨线转体桥梁施工技术抗倾覆难点,结合当前最新研究成果及较为先进的施工工法,总结专家学者提出的桥梁转体施工抗倾覆关键技术。最后对桥梁转体施工抗倾覆新技术进行展望,提出基于北斗技术下桥梁转体姿态实时动态监测技术与基于机器学习算法下,对转体桥梁的动态位移及结构损伤快速且精确识别的构思,为平转型桥梁转体施工抗倾覆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研究思路,对平转型桥梁转体工程建设抗倾覆具有一定参考与借鉴意义。
【总页数】9页(P97-105) 【作 者】段海松;刘旭;姚利军;吴红刚;赵建秋;关伟;朱兆荣 【作者单位】中铁隧道集团二处有限公司;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U24;U445;U448.17 【相关文献】 1.跨铁路既有线转体桥施工技术研究2.跨既有线桥梁转体施工控制要点分析——以陕西省安康市长春路跨襄渝铁路转体桥为例3.跨线桥水平转体法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研究4.上跨既有线铁路转体桥施工技术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桥梁转体施工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前景作者:刘芳来源:《科技视界》2014年第30期【摘要】桥梁转体施工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桥梁施工技术,相比于传统的桥梁施工技术,转体施工能够保证桥梁承载更重的负荷,而且适用于多类型桥梁工程的建设。
本文对于我国桥梁转体施工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探讨,结合施工实践分析工程施工难点以及关键技术,并且就桥梁转体施工的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桥梁;转体施工技术;前景0 前言对于桥梁工程而言,转体施工技术拓展了建桥的范围,而且创新了建桥的思路,对于桥梁工程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桥梁工程的转体施工是一种无支架的施工方式,通过将桥梁从跨中分成两个半跨,并且半跨施工完成后再通过旋转在跨中合龙,从而完成桥梁工程的建设。
桥梁转体施工技术具有滑到摩擦力小的特点,对于横跨大江大河的桥梁的建造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从20世纪40年代以来,桥梁转体施工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于发展,当前主要采用的水平转体法与竖直转体法,而且逐渐形成一个桥梁工程体系,在平原地区、山区、公路、铁路等工程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本文对于桥梁转体施工的技术发展现状、施工要点进行探讨,对于桥梁状体施工技术的未来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1 我国桥梁工程转体技术发展概况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究转体施工技术,1977年首次再用平转技术建成四川遂宁建设桥,而且此后的平转发施工的拱桥跨径均在100mm以下,自从1979年四川省交通厅研究“拱桥双箱对称同步转体施工工艺”后,我国的转体施工技术得到较大的发展。
随着钢管混凝土拱桥技术的发展,轻型化、大跨度的桥梁逐渐成为可能,而状体施工技术也广泛的应用于钢管混凝土拱桥中,使桥梁状体施工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1993年,郑州铁路局采用首次采用竖转与平转相结合的转体施工工艺,建成跨径为150m的安阳钢管混凝土拱桥,2006年广东佛山东平大桥也采用转体施工技术,对于我国桥梁转体工程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截止到2012年底,我国采用桥梁转体施工的桥梁共119座,其中平转法105座,竖转法9座,平竖转相结合5座,其中苏传、湖南多山多河的地区应用相对广泛,转体质量最大的为2010年建成的沪杭客运专线钢筋混凝土拱桥,达16800t。
桥梁转体施工方案工艺及技术一、桥梁转体施工方案1.桥梁转体计划:根据桥梁设计和施工的要求,确定转体的起始时间和转体的完成时间。
这需要考虑到现场的施工条件、施工设备的可用性以及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2.桥梁支撑和转体方案:根据桥梁的设计要求,确定桥梁的支撑方案和转体的方式。
支撑方案需要保证桥梁在转体过程中的稳定性,同时转体方案需要考虑到施工现场的条件以及施工设备的限制。
3.施工设备和材料:确定桥梁转体所需的施工设备和材料,并进行相应的采购和配备工作。
这些设备可能包括大型起重机、滑移模板、支撑系统等。
4.施工安全方案:考虑到桥梁转体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制定相应的施工安全方案。
这包括对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措施、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和监督等。
二、桥梁转体工艺桥梁转体工艺是指桥梁转体施工过程中所采用的具体工艺方法。
以下是桥梁转体的一般工艺流程:1.确定支撑系统:在开始转体之前,需要先确定支撑系统。
支撑系统需要满足转体过程中的稳定性要求,并能够承受转体过程中的应力和荷载。
2.安装施工设备:在施工前,需要安装起重机等相应的施工设备。
这些设备需要能够满足桥梁转体施工的要求,并且在施工过程中能够保持安全和稳定。
3.桥梁转体:通过起重机等设备,将桥梁构件进行旋转移位。
转体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对桥梁的支撑和稳定,同时也需要控制转体的速度和角度。
4.检查和调整:在桥梁转体完成后,需要对转体后的桥梁进行检查和调整。
这包括检查桥梁的构件是否受损,调整桥梁的位置和角度问题等。
5.完成施工:当桥梁转体和调整完毕后,即可完成桥梁的施工工艺。
三、桥梁转体技术1.滑行转体技术:将起重机通过滑行模板或者液压缸,在桥墩或者支座上滑行,并将桥梁构件转移到指定位置。
2.回转转体技术:利用起重机在桥墩上进行回转操作,将桥梁构件进行旋转移位。
3.悬吊转体技术:将桥梁构件悬挂在起重机上,并将其转移到指定位置。
这种技术需要保证桥梁构件在转体过程中的稳定性。
桥梁施工中的新技术与创新应用桥梁,作为连接两地、跨越障碍的重要交通设施,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一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桥梁施工领域也涌现出了众多新技术和创新应用,为桥梁工程的建设带来了更高的效率、更好的质量和更多的可能性。
一、预制拼装技术预制拼装技术是桥梁施工中的一项重大创新。
传统的桥梁施工往往在现场进行大量的混凝土浇筑和钢筋绑扎工作,不仅施工周期长,而且受天气等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
而预制拼装技术则是将桥梁的构件在工厂中预先制作完成,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拼装。
这种技术的优势十分明显。
首先,预制构件在工厂中生产,可以实现标准化、规模化和精细化的生产,从而保证构件的质量和精度。
其次,由于大部分工作在工厂中完成,减少了现场施工的时间和工作量,大大缩短了施工周期。
再者,预制拼装技术对施工现场周边环境的影响较小,减少了施工过程中的噪音、粉尘等污染。
在实际应用中,预制拼装技术已经在许多桥梁项目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例如,_____大桥采用了预制箱梁的拼装技术,成功地在短时间内完成了桥梁主体结构的施工,并且桥梁的质量和外观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二、高性能材料的应用高性能材料的出现为桥梁施工带来了新的突破。
高强度钢材、高性能混凝土等材料的应用,使得桥梁的承载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同时也减轻了桥梁自身的重量,降低了施工成本。
高强度钢材具有更高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可以用于制作更轻薄但更坚固的桥梁构件,如钢梁、钢索等。
高性能混凝土则具有更好的耐久性、抗裂性和工作性能,能够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减少维修成本。
以_____斜拉桥为例,其主塔采用了高性能混凝土,不仅提高了主塔的抗压强度和抗渗性能,还有效地减少了主塔的裂缝产生,增强了桥梁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
三、桥梁施工中的信息化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桥梁施工也逐渐走向信息化和智能化。
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应用,为桥梁施工提供了全方位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浅议桥梁施工的技术创新摘要: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的公路桥梁建设速度也得以迅猛发展;然而在桥梁建设的过程中,难度最大的桥梁施工一直都是探索的焦点问题。
本文根据知识经济时代桥梁工程建设的特征,提出桥梁施工技术创新应坚持的原则,并就加强桥梁施工技术创新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桥梁施工技术创新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路桥梁建设以令世人惊叹的规模和速度迅猛发展并取得了巨大成就。
桥梁建设的成就和技术进步,是广大桥梁科技工作者才华、智慧和汗水的结晶,充分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改革开放的成果,标志着我国桥梁建设技术总体上进入国际先进水平。
虽然我国桥梁建设日新月异,设计、施工、科研单位的实力有所增强,水平普遍有所提高,但地区、单位之间并不平衡。
我国桥梁技术的总体水平同世界领先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理念和设计、材料、工艺技术创新上。
其中通过施工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可以实现在桥梁建设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同时保证施工安全、提高施工质量、促进施工进度、节约施工成本的目标得以实现。
因此,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加强桥梁施工技术创新,至关重要。
1.知识经济时代桥梁建设的特征21世纪以后,以信息为核心的知识产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了知识经济的新时代。
知识经济时代实质上是一个智能化和高效率的社会。
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使社会高度信息化,从而也使家庭生活、办公室工作、工厂企业生产、交通运输、工程建设、教育培训、医疗保健、国家管理等活动都可利用可视通讯网络和多媒体,“信息高速公路”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
知识经济时代赋予桥梁工程建设新的特征,具体有以下特征:(1)在桥梁的规划和设计阶段,人们将运用高度发展的计算机辅助手段进行有效的快速的优化和仿真分析,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使业主可以十分逼真地事先看到桥梁建成后的外型、功能,在模拟地震和台风袭击下的表现,对环境的影响和昼夜的景观等以便于决策。
(2)在桥梁的制造和架设阶段,人们将运用智能化的制造系统在工厂完成部件的加工,然后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和遥控技术,在离工地千里之外的总部管理和控制桥梁的施工。
桥梁转体施工(定稿)第一篇:桥梁转体施工(定稿)桥梁转体施工是指将桥梁结构在非设计轴线位置制作(浇注或拼接)成形后,通过转体就位的一种施工方法。
它可以将在障碍上空的作业转化为岸上或近地面的作业。
根据桥梁结构的转动方向,它可分为竖向转体施工法、水平转体施工法(简称竖转法和平转法)以及平转与竖转相结合的方法,其中以平转法应用最多。
本文论述了桥梁施工工艺的特点、工艺流程及施工方法,认为此工艺为东北地区填补了桥梁转体施工的空白。
0 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桥梁无支架施工不断出现新工艺,转体施工就是其中的一种。
桥梁转体施工适用跨越深谷急流、难以吊装的特殊河道,具有节省吊装费用,安全、可靠、整体性好等特点。
1桥梁转体施工工艺的工作原理所谓桥梁转体施工工艺的工作原理,就像挖掘机铲臂随意旋转一样,在桥台(单孔桥)或桥墩(多孔桥)上分别预制一个转动轴心,以转动轴心为界把桥梁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整体旋转,下部为固定墩台、基础,这样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上部构造可在路堤上或河岸上预制,旋转角度也可根据地形随意旋转。
2桥梁转体施工工艺的特点2.1 桥梁转体施工工艺适用于跨径较大的单孔或多孔钢筋混凝土桥梁施工。
尤其适用于跨越深谷、水深流急和公铁立交、风景胜地、自然保护区等施工受限制的现场。
2.2 由于桥梁转体施工是靠结构自身旋转就位,不用吊装设备,并可节省大量支架木材或钢材。
2.3 采用混凝土轴心转体施工,转体工艺简便易行,转体重量全部由桥墩(或桥台)球面混凝土轴心承受,承载力大,转动安全、平衡、可靠。
2.4 可将半孔上部结构整体预制,结构整体性强,稳定性好,更能体现结构的力学性能的合理性。
2.5 施工工艺和所用施工机械简单,转体时仅需两盘绞磨、几组滑轮即可使上部结构在短时间内转体就位,简便易行,易于掌握,便于推广。
3转体施工法的关键技术转体施工法的关键技术问题是转动设备与转动能力,施工过程中的结构稳定和强度保证,结构的合拢与体系的转换。
桥梁创新技术范例论文桥梁是连接两个或多个地点的重要交通工具,它们不仅能够连接人们的交通需求,还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
随着时间的推移,桥梁的设计、建造和维护也在不断发展创新。
本文将介绍一些目前应用于桥梁工程中的创新技术,并分析其优势和应用情况。
首先,现代桥梁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创新技术是预应力技术。
预应力技术是将桥梁结构中的钢筋或钢缆施加预先确定的应力,以抵消自身重力和外界荷载产生的应力。
预应力技术可以提高桥梁的承载力和抗震能力,减小结构变形和裂缝的产生。
该技术广泛应用于高速公路、铁路和城市桥梁等领域,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其次,纳米材料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也是一项创新技术。
纳米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抗腐蚀性能,可以在桥梁结构中起到增强和保护作用。
例如,石墨烯纳米材料可以用于加固混凝土和钢结构,提高桥梁的强度和耐久性。
此外,纳米颗粒还可以用于修复混凝土表面的裂缝和缺陷,增强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纳米材料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实践。
第三,无人机技术在桥梁监测和维护中的应用也是一种创新。
传统的桥梁监测方法通常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无人机技术可以实现快速、精确和经济的桥梁检测。
无人机搭载的摄像头、热成像仪和激光扫描仪可以实时获取桥梁结构的图像和数据,从而及时发现潜在的结构问题。
此外,无人机还可以用于桥梁维护工作,如清洁表面、喷涂防腐涂层等。
这种技术不仅提高了桥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还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人员安全。
最后,人工智能在桥梁设计和施工中的应用也是一种创新。
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分析大量的数据和模拟实验,帮助工程师预测桥梁的结构和性能。
例如,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可以预测桥梁的振动响应、疲劳寿命和抗震能力,从而优化桥梁的设计方案。
此外,人工智能还可以在桥梁施工过程中实时监测和调整结构,提高施工的精度和效率。
综上所述,桥梁创新技术在促进桥梁工程发展和提高交通安全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桥梁施工新技术与新材料应用桥梁作为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工程实践的不断积累,桥梁施工领域涌现出了一系列新技术和新材料,为桥梁的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桥梁施工新技术1、预制拼装技术预制拼装技术是将桥梁的构件在工厂中预先制作好,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拼装。
这种技术具有施工速度快、质量易于控制、对交通影响小等优点。
例如,预制箱梁、预制墩柱等在许多桥梁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采用高精度的模具和先进的生产工艺,可以确保预制构件的尺寸精度和质量,从而提高桥梁的整体性能。
2、顶推施工技术顶推施工是在桥台后方设置预制场地,分节段预制梁体,然后通过水平千斤顶施力,将梁体逐段向前顶推就位。
该技术适用于跨越河流、山谷等障碍物的桥梁施工,能够减少对桥下交通和环境的影响。
在顶推过程中,通过合理的控制顶推力和梁体的姿态,可以确保施工的安全和质量。
3、转体施工技术转体施工是将桥梁结构在非设计轴线位置制作成形,然后通过旋转使其就位。
这种技术在跨越铁路、公路等既有线路的桥梁施工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转体施工可以大大减少对既有交通的干扰,同时降低施工风险。
例如,一些大跨度的拱桥和斜拉桥采用了转体施工技术,成功地实现了桥梁的合龙。
4、悬臂施工技术悬臂施工常用于连续梁桥、刚构桥等的施工。
施工时从桥墩或桥台开始,对称地向两端逐段施工。
悬臂施工可以充分利用已建成的结构部分来承担施工荷载,具有受力合理、施工灵活等优点。
在悬臂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挂篮的设计和施工进行精心控制,以确保施工的安全和质量。
5、智能监测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监测技术在桥梁施工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通过在桥梁结构上安装各种传感器,如应变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等,可以实时监测桥梁的受力状态和变形情况。
这些监测数据可以为施工过程中的决策提供依据,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桥梁施工的安全和质量。
连续刚构桥梁水平转体施工技术指南一、1.1 连续刚构桥梁水平转体施工技术的发展历程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建筑行业也在不断地发展。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连续刚构桥梁作为一种新型的桥梁结构,以其独特的优势在工程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而水平转体施工技术作为连续刚构桥梁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
在早期,水平转体施工技术主要是通过人工操作来进行的,这种方法效率低下,施工质量难以保证。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开始尝试使用机械设备来辅助施工,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设备成本高、操作难度大等。
直到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才逐渐出现了一种全新的水平转体施工技术,即采用计算机控制的自动化设备进行施工。
这种方法不仅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而且降低了施工难度,使得水平转体施工技术得以迅速发展壮大。
二、2.1 连续刚构桥梁水平转体施工技术的基本原理连续刚构桥梁水平转体施工技术是一种利用计算机控制的自动化设备,将桥梁在水平方向上旋转一定角度,使其与预定位置对齐的技术。
这一技术的核心在于精确控制桥梁的旋转角度和速度,以确保桥梁在旋转过程中不发生变形或损坏。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连续刚构桥梁水平转体施工技术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法:一是利用计算机程序预先计算出桥梁旋转过程中所需的各个参数,然后通过自动化设备进行精确控制;二是利用传感器实时监测桥梁的旋转状态,根据实际情况对控制系统进行调整。
这两种方法相互补充,共同确保了连续刚构桥梁水平转体施工技术的顺利进行。
三、3.1 连续刚构桥梁水平转体施工技术的优缺点分析与其他施工技术相比,连续刚构桥梁水平转体施工技术具有一定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该技术具有很高的精度和效率。
通过计算机控制的自动化设备,可以精确地控制桥梁的旋转角度和速度,从而确保桥梁在旋转过程中不发生变形或损坏。
由于该技术采用的是全自动化作业方式,因此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缩短了工期。
连续刚构桥梁水平转体施工技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大跨度桥梁平转法施工技术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交通运输行业也取得了不错的发展和成绩。
大跨度桥梁作为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而受到关注,其中针对大跨度桥梁平转法施工技术的研究比较多。
本文主要针对平转系统施工关键技术、转体施工、完成转体后上下盘封固等技术工艺措施进行总结、分析,及时调整优化工工艺和参数,顺利完成桥梁转体施工。
关键词:大跨度转体桥;转体施工;精度控制引言随着目前钢结构加工技术的不断进步,桥梁转体施工工艺日趋简单,融合多种技术,令转体桥施工技术变得越来越成熟。
具体来讲就是转动体重量剧增,转体更加灵活。
本文主要结合沪昆铁路云南段沾益特大桥施工实例简述大跨度桥梁平转法施工技术。
1转体施工关键技术本联转体连续梁位于曲线上,曲线曲做。
转体施工对转体系统、梁体配重及施工监测要求较高,其控制精度直接影响转体效果。
为保障转体施工顺利完成,前期应做好过程控制及准备工作。
1.1转体系统精度控制该桥转体系统由上盘、下承台、上下球铰、撑脚、滑道、牵引系统组成,以球铰支承为主,撑脚起控制转体稳定的作用,转体系统设计承载力85000KN,设计最大偏心0.2m,采用牵引系统施加转动力矩。
球铰安装:骨架安装完毕后,进行下球铰安装,球铰安装时,测量人员对球铰中心精确放样,球铰中心纵、横向位移误差ξ≤1mm,下球铰精平由螺母调整校平,精平后球铰平面相对高差?≤0.5mm,混凝土浇筑前要对下球铰进行及时的覆盖保护。
滑道安装:滑道由8块2.4cm厚环形钢板通过螺栓与滑道骨架连接,骨架与滑道钢板在安装前进行螺栓连接整体吊装。
吊装前由测量单位进行精确放样,吊装完成后进行调平,调平分为粗调和精调两部分,精调时利用滑道可调螺栓进行精平,滑道顶面平整度要求高差小于1mm。
转动试验:上球铰吊装完成后,进行转体试验,即采用人工进行上球铰转动,模拟转体转动,将上、下球铰间的多余黄油、四氟粉混合剂挤出,使得上球铰与聚四氟乙烯板密贴,观察转动效果,以做及时处理。
转体桥工艺技术转体桥是一种可以转动的大型桥梁,通过转动实现桥身的打开与合并。
它主要用于通航河流等需要保障航运顺畅的地方。
转体桥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工程,它需要运用多种工艺技术来实现。
首先,转体桥的建设需要选取合适的材料。
由于转体桥需要承受大的负荷,所以钢材是常用的材料之一。
钢材具有高强度和韧性,能够满足转体桥的各种强度和耐久性要求。
在选择钢材时,还需要考虑桥梁的重量和成本,以及抗腐蚀性能等因素。
其次,转体桥的建设需要进行桥梁设计。
设计师需要考虑桥梁的长度、宽度、高度以及通航要求等因素。
同时,设计师还需要进行结构设计,确保转体桥能够承载重量并实现转动。
为了提高桥梁的稳定性,设计师还需要进行风洞试验和地震力计算等工作,确保桥梁可以在各种环境条件下安全运行。
转体桥的建设还需要进行施工工艺技术的选择。
为了保证转体桥的质量和安全,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各种先进的技术设备。
例如,施工人员需要使用大型起重机来安装桥梁构件,使用钻孔设备来进行桩基施工,并使用混凝土喷射技术来进行桥墩施工。
此外,为了确保桥梁的转动灵活性,还需要进行润滑作业,使用合适的润滑材料和设备。
最后,转体桥的施工还需要进行安装和调试。
安装阶段主要包括桥梁构件的拼装和定位,也需要使用各种专业设备。
在调试阶段,施工人员需要针对桥梁的转动机构进行调整和测试,确保桥梁的转动顺畅和灵活。
总的来说,转体桥的建设是一项非常复杂而繁琐的工程。
在建设过程中,需要运用多种工艺技术来确保桥梁的质量和安全。
只有通过精心设计和施工,才能够建设出安全可靠的转体桥,为航运提供便利和保障。
大跨度桥梁施工技术的创新与挑战摘要: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大跨度桥梁作为连接城市间的重要交通纽带,其施工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显得尤为关键。
大跨度桥梁工程不仅要求结构稳定、安全耐久,还需考虑施工效率、成本控制以及环境保护等多方面因素。
传统的桥梁施工方法在面对大跨度桥梁时,往往存在施工周期长、安全风险高、环境影响大等问题。
因此,针对大跨度桥梁施工技术的创新与挑战进行研究,对于提升我国桥梁建设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此,本文章对大跨度桥梁施工技术的创新与挑战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大跨度桥梁;施工技术;创新;挑战引言大跨度桥梁是连接城市、跨越河流等自然障碍物的重要交通建筑,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交通条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交通需求的增长,大跨度桥梁的建设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由于大跨度桥梁的工程规模巨大、技术难度高,其施工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难题。
一、大跨度桥梁施工技术面临的挑战(一)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挑战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桥梁工程建设的规模和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这给环境带来了严重影响。
大规模的桥梁施工需要占用大量土地资源,会导致生态系统破坏和土地资源浪费。
施工活动会产生大量废水、废气和噪音,污染周边环境,对周围居民的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桥梁建设过程中涉及对植被、动物栖息地的破坏,引发生物多样性下降等问题。
(二)安全与风险管控的挑战桥梁工程往往需要在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中进行如河流、峡谷、高海拔地区等,施工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和潜在风险。
高空作业是大跨度桥梁施工的主要特点之一,工人需要在高空架设脚手架、安装构件等,存在坠落、高空作业不慎、安全带使用不当等风险。
大跨度桥梁施工需要使用大型机械设备,如果操作不当也会产生安全隐患;对于特殊地质条件和气候环境,也存在着地质灾害、天气突变等风险。
交通安全问题也是大型桥梁施工必须面对的挑战,施工期间增加了临时交通管理的难度,存在着建设期内交通事故的风险。
桥梁转体施工方案、工艺及技术在桥梁建设过程中,桥梁转体施工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涉及到桥梁的承载能力、安全性以及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为了确保桥梁转体施工的顺利进行,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并且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和技术。
本文将针对桥梁转体施工进行详细介绍。
1. 施工方案1.1 施工前准备工作在进行桥梁转体施工前,首先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包括但不限于: - 完善的施工计划,明确施工流程及时间节点; - 确定施工人员及设备配备; - 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措施; - 对桥梁结构进行全面检查,确保转体过程中的安全性。
1.2 施工过程控制桥梁转体施工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和进度,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 组织安全有效的施工作业流程; - 控制施工过程中的各项参数及数据; - 对桥梁结构进行实时监测和调整。
1.3 施工后工作桥梁转体施工完成后,需要做好相关的收尾工作,包括: - 对施工过程进行总结及评估,查找问题并改进; - 对转体部位进行检测,确保桥梁结构安全可靠; - 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及整理。
2. 施工工艺2.1 钻孔凿孔在桥梁转体施工中,常常需要进行钻孔和凿孔的工作。
这是为了确保各个部件之间能够顺利连接,并且提供必要的承载能力。
2.2 预制构件调整桥梁转体施工中,预制构件的调整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只有通过精确的调整工艺,才能确保桥梁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3 安装合拢安装合拢是桥梁转体施工中的最后一个步骤,需要精密操作。
只有通过正确的工艺和技术,才能确保桥梁结构的正常运行和使用。
3. 施工技术3.1 3D建模在桥梁转体施工中,3D建模技术可以提供可视化的施工方案,帮助施工人员更好地理解整个施工过程,提高工作效率。
3.2 激光测量激光测量技术可以提供精准的施工数据,帮助施工人员进行准确的施工操作,确保桥梁结构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3 监测系统监测系统可以实时监测桥梁结构的变化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和质量可控。
桥梁转体施工工艺与技术研究党万涛张博范新浩程相旭郑文浩杨田赵瑜隆发布时间:2023-06-16T01:14:58.953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3年7期作者:党万涛张博范新浩程相旭郑文浩杨田赵瑜隆[导读] 桥梁转体施工技术是一种在桥梁建设广泛应用的技术山东交通学院交通土建工程学院山东济南 250357摘要:桥梁转体施工技术是一种在桥梁建设广泛应用的技术,它旨在通过旋转整个桥梁来改变其位置或方向。
目前主要有筒体滑移、吊装、远距离控制和变形模拟等多种转体技术。
总体而言,桥梁转体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每种技术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限制,应该在具体项目中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工艺与技术。
关键词:桥梁工程、转体施工、工艺与技术0前言近年来,桥梁转体施工已成为大型桥梁建设中的重要环节。
其意义不仅在于提高桥梁建设的效率,更是保障了施工质量和安全。
桥梁转体施工是指将完全预制好的桥梁主体部分进行整体转移并安装到预先设计好位置上的一种施工方法。
在传统施工方式下,工地现场拼装及浇筑桥梁需要数月时间,且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而采用桥梁转体施工可以使施工周期缩短至数天或数周,大幅减少劳动力需求、降低施工风险和成本,并提高工程的整体质量。
总之,桥梁转体施工技术具备优异的施工效率、建设质量和安全性,是现代桥梁建设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桥梁转体施工的工艺桥梁转体施工是目前大型桥梁建设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它采用完全预制的桥梁主体部分,在临时垫底和支撑下整体转移并安装到预先设计好位置上,缩短了施工周期、提高了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
下面将为您详细介绍当前桥梁转体施工的工艺。
(1)设计阶段桥梁转体施工的第一步是进行设计,并在这个过程中确定施工方案、材料使用及施工时间表等关键因素。
设计团队需要对地形、环境、技术条件、交通流量以及周边构筑物等进行详细评估,并结合相关标准和规范制定出可行和安全的施工方案。
(2)施工准备阶段在开始实施桥梁转体施工之前,需要进行施工准备。
第1篇摘要: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桥梁工程作为交通动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技术的优化与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从桥梁工程施工技术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当前桥梁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桥梁工程施工技术的优化与创新策略,以期为我国桥梁工程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桥梁工程;施工技术;优化;创新一、引言桥梁工程是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交通的安全与效率。
近年来,我国桥梁工程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施工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然而,在施工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因此,对桥梁工程施工技术进行优化与创新,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对于推动我国桥梁工程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桥梁工程施工技术现状及问题1. 施工技术现状目前,我国桥梁工程施工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施工组织与管理: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确保施工进度、质量和安全。
(2)施工材料:采用高性能、环保、节能的建筑材料。
(3)施工工艺:采用先进、成熟、可靠的施工工艺。
(4)施工设备:选用高效、稳定、可靠的施工设备。
2. 存在的问题(1)施工技术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桥梁工程施工技术相对落后,施工质量难以保证。
(2)施工组织管理不到位:施工过程中,部分施工单位管理混乱,导致施工进度、质量和安全难以控制。
(3)施工材料质量参差不齐:部分施工单位为了降低成本,采用劣质建筑材料,影响桥梁工程的使用寿命。
(4)施工设备陈旧:部分施工单位设备老化,影响施工效率和质量。
三、桥梁工程施工技术优化与创新策略1. 提高施工技术水平(1)加强技术创新:鼓励施工单位开展技术创新,引进和研发先进施工技术。
(2)加强人才培养: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桥梁工程施工技术人才。
2. 优化施工组织管理(1)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方案,确保施工进度、质量和安全。
(2)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严格执行施工规范和操作规程。
3. 严格施工材料质量控制(1)选用高性能、环保、节能的建筑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