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类有毒和感染性物质
- 格式:pdf
- 大小:258.32 KB
- 文档页数:55
危化品的概念区分危化品是指具有爆炸、燃烧、腐蚀、放射性、毒性、感染性等致害性能,并且在储运、使用、生产过程中可能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者对环境造成污染的物质。
按照不同的性质和危害程度,危化品可以分为多个概念区分。
1. 根据危险性,危化品可以分为六类:炸药、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易燃液体、易燃固体、气体、有毒物质和感染性物质。
每一类危化品都有其特定的危险性质和危险程度。
2. 根据化学性质,危化品可以分为酸、碱、有机物、无机物、有机溶剂、重金属、放射性物质等。
不同类型的化学物质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和危害性。
3. 根据运输方式,危化品可以分为液体、固体和气体。
液体危化品包括易燃液体、腐蚀液体等;固体危化品包括易燃固体、氧化剂、有毒物质等;气体危化品包括压缩气体、毒性气体等。
不同的运输方式会对危化品的安全运输提出不同的要求。
4. 根据作用对象,危化品可以分为人体危害物质、环境危害物质和设备危害物质。
人体危害物质包括有毒物质和感染性物质,对人体健康产生直接威胁;环境危害物质包括对土壤、水资源和大气造成污染的物质;设备危害物质包括腐蚀性物质、放射性物质等,在使用或储存过程中对设备产生腐蚀或破坏作用。
5. 根据储存方式,危化品可以分为液体危化品、固体危化品和气体危化品。
液体危化品储存需要注意温度、通风等因素;固体危化品储存需要注意腐蚀性、爆炸性等特殊性质;气体危化品储存需要注意压力、容器强度等。
6. 根据管理要求,危化品可以分为剧毒品、易制毒品、麻醉药品等。
这些物质具有特殊的法律管理要求,必须遵守相关政策和规定。
总结起来,危化品可以根据危险性、化学性质、运输方式、作用对象、储存方式和管理要求等方面进行概念区分。
一个物质可能同时属于多个概念区分,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和管理。
在生产、储运和使用危化品过程中,必须充分认识危化品的概念区分,合理规划和实施安全措施,确保人员安全和环境安全。
危险品的分类第一类:爆炸品一类货物按其危险性分为五项:1、第1类第1项,具有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
2、第1类第2项,具有抛射危险,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
3、第1类第3项,具有燃烧危险和较小爆炸或较小抛射危险,或两者兼有,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
4、第1类第4项,无重大危险的爆炸物质和物品。
(本项货物危险性较小,万一被点燃或引爆,其危险作用大部分局限在包装件内部,而对包装件外部无重大危险。
)5、第1类第5项,非常不敏感的爆炸物质。
(本项货物性质比较稳定,在着火试验中不会爆炸.)第二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二类货物按其化学性质分为三项:1、第2类第1项:易燃气体.在常温常压下遇明火、高温即会发生燃烧或爆炸,燃烧时其蒸气对人畜具有一定的刺激毒害作用。
2、第2类第2项:不燃气体。
是指无毒、不燃气体、包括助燃气体。
但高浓度时有窒息作用.助燃气体有强烈的氧化作用,遇油脂能发生燃烧或爆炸.3、第2类第3项:有毒气体。
本项货物的毒性指标与第6类毒性指标相同。
对人畜有强烈的毒害、窒息、灼伤、刺激作用,其中有些还具有易燃、氧化、腐蚀等性质。
第三类:易燃液体第三类物品按其闪点高低(闭杯试验)分为三项:1、第3类第1项,低闪点液体:指闭杯试验闪点低于-18℃的液体。
2、第3类第2项,中闪点液体:指闭杯试验闪点在-18℃至低于23℃的液体。
3、第3类第3项,高闪点液体:指闭杯试验闪点在23℃至61℃的液体。
第四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第四类货物按其燃烧条件不同的特点分为三项:1、第4类第1项,易燃固体,本项货物燃点低(低于400℃),对热、撞击、摩擦敏感,易被外部火源点燃,燃烧迅速(燃烧速度大于0。
5cm/s),并可能散发出有毒烟雾或有毒气体的固体,但不包括已列入爆炸品的物质。
2、第4类第2项,自燃物品,本项货物是指自燃点低(自热自燃点低于200℃),在空气中易于发生氧化反应,放出热量,自行燃烧。
危险化学品安全培训一、基本信息化学品:指各种化学元素、由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及其混合物,无论是天然的或人造的。
危险化学品:化学品中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及有腐蚀特性,对人员、设施、环境造成伤害或损害的化学品属危险化学品。
根据国家标准,危险化学品可以分为八大类:1、爆炸品2、压缩、液化、加压溶解或冷冻的气体3、易燃液体4、易燃固体、易于自燃的物质、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5、氧化性物质、有机过氧化物6、有毒和感染性物质7、放射性物质8、腐蚀性物质危险化学品安全标签:第1类爆炸品本类化学品指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受摩擦、撞击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时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使周围压力急骤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的物品,也包括无整体爆炸危险,但具有燃烧、抛射及较小爆炸危险的物品。
如:叠氮钠、黑索金、2,4,6-三硝基甲苯(TNT),三硝基苯酚。
第2类压缩气体、液化气体本类化学品是指压缩、液化的气体,并应符合下述两种情况之一者:临界温度低于50℃时,或在50℃时,其蒸气压力大于294kPa的压缩或液化气体;温度在21.1℃时,气体的绝对压力大于275kPa,或在54.4℃时,气体的绝对压力大于715kPa的压缩气体;或在37.8℃时,雷德蒸气压大于275kPa的液化气体或加压溶解气体。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分为三类:易燃气体:如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不燃气体:如氮气等不燃、无毒气体有毒气体:如一氧化氮、氯气等第3类易燃液体本类物质在常温下易挥发,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按闪点分为以下三项:低闪点液体:闪点<-18℃如:乙醚(闪点为-45℃)、乙醛(闪点为-38℃)等;中闪点液体:-18℃≤闪点<23℃如:苯(闪点为-11℃)、乙醇(闪点为12℃)等;高闪点液体:23℃≤闪点≤61℃如:丁醇(闪点为35℃)、氯苯(闪点为28℃)等。
第4类易燃固体、易于自燃的物质、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易燃固体:指燃点低、对热、撞击、摩擦敏感,易被外部火源点燃,燃烧迅速,并可能散发出有毒烟雾或有毒气体的固体。
危险货物共划分为九大类和其是否属海洋污染物:第1类爆炸品(Explosives);第2类气体(Gases), 压缩、液化或加压溶解的气体;第3类易燃液体(Flammable Liquids);第4类易燃固体、易自燃物质和潮湿时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Flammable solids, substances liable to spontaneous combustion;substances which, in contact with water, emit flammable gases);第5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Oxidizing substances and organic peroxides);第6类有毒物质和感染性物质(Toxic and infectious substances);第7类放射性物质(Radioactive material);第8类腐蚀品(Corrosive substances);第9类其它危脸货物(Miscellaneous dangerous substances and articles).及海洋污染物- Marine Pollutant分别叙述如下:第 1 类爆炸品(Explosives)注:标志的底色是橙色爆炸物质是指能通过本身的化学反应产生气体,其温度、压力和扩散速度对周围环境具有破坏作用的固态或液态物质(或混合物质),以及能产生烟火化学反应(产生热、光、声响、烟气等)的物质。
一. 特性1) 爆炸(化学爆炸) 性和燃烧性:爆炸品当受热、点燃、摩擦、撞击等或与其它不兼容的物质接触时,易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间即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而引起周围可燃物的燃烧。
同时由于高温气体急剧膨胀,形成具有高压的气浪和冲击波,从而产生巨响并使周围环境遭受冲击或破坏。
2) 毒性或窒息性:大多数爆炸品本身具有不同程度的毒性。
爆炸品爆炸时,往往由于部分未反应的毒性粉尘弥散空中,或由于高温气体膨胀造成空间暂时缺氧,或爆炸生成物中含有窒息性气体(如二氧化碳、氮气等)或毒性气体(如一氧化碳、一氧化氮等),而使人畜窒息或中毒。
危险品九个分类危险品是指具有一定危害性的物质或物品。
根据国际危险品运输规则(International Regulations for the Transportation of Dangerous Goods)的定义,危险品被分为九个主要分类。
1. 爆炸品(Class 1):包括爆炸物质和爆炸装置,如炸药、火药和雷管等。
这些物质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具有极高的爆炸性。
爆炸品(Class 1):包括爆炸物质和爆炸装置,如炸药、火药和雷管等。
这些物质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具有极高的爆炸性。
2. 压缩气体(Class 2):这一分类包括可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例如,液化石油气(LPG)和氯气属于该分类。
这些物质需要特殊的储存和运输措施,以避免泄漏和安全事故。
压缩气体(Class 2):这一分类包括可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例如,液化石油气(LPG)和氯气属于该分类。
这些物质需要特殊的储存和运输措施,以避免泄漏和安全事故。
3. 易燃液体(Class 3):该分类包括易燃液体,如汽油、酒精和溶剂等。
这些物质具有较低的闪点,易燃易爆,需要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特别小心。
易燃液体(Class 3):该分类包括易燃液体,如汽油、酒精和溶剂等。
这些物质具有较低的闪点,易燃易爆,需要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特别小心。
4. 易燃固体和自燃物质(Class 4):包括易燃固体和可自燃物质,如火柴、火灾催化剂和镁粉等。
这些物质容易因摩擦、热量或自我反应而引发火灾。
易燃固体和自燃物质(Class 4):包括易燃固体和可自燃物质,如火柴、火灾催化剂和镁粉等。
这些物质容易因摩擦、热量或自我反应而引发火灾。
5. 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Class 5):该分类包括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如过硫酸铵和氯酸等。
这些物质能引发或助长火灾,需要谨慎储存和运输。
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Class 5):该分类包括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如过硫酸铵和氯酸等。
这些物质能引发或助长火灾,需要谨慎储存和运输。
危险化学品的类别及分类依据《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 13690—92),我国将危险化学品按照其危险性划分为8类21项。
第1类,爆炸品;第2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第3类,易燃液体;第4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第5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第6类,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第7类,放射性物品;第8类,腐蚀品。
1、爆炸品本类化学品指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受磨擦、撞击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时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使周围压力急骤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的物品,不包括无整体爆炸危险,但具有燃烧、抛射及较小爆炸危险的物品。
把爆炸品分为五项:1.整体爆炸物品:具有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2.抛射爆炸物品:具有抛射危险,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3.燃烧爆炸物品:具有燃烧危险和较小爆炸或较小抛射危险,或两者兼有,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4.一般爆炸物品:无重大危险的爆炸物质和物品,万一被点燃或引爆,其危险作用大部分局限在包装件内部,而对包装件外部无重大危险;5.不敏感爆炸物品:非常不敏感的爆炸物质,比较稳定,在着火试验中不会爆炸。
2、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指压缩、液化或加压溶解的气体,并符合下述两种情况之一者:(1)临界温度低于50℃,或在50℃时,其蒸气压力大于294kpa的压缩或液化气体;(2)温度在21.2℃时,气体的绝对压力大于257kpa,或在54.4℃时,气体的绝对压力大于715kpa 的压缩气体;或在37.8℃时,雷德蒸气压力大于275kpa的液化气体或加压溶解气体。
本类物品当受热、撞击或强烈震动时,容器内压力会急剧增大,致使容器破裂爆炸,或导致气瓶阀门松动漏气,酿成火灾或中毒事故。
按其性质分为以下三项:①易燃气体;②不燃气体(包括助燃气体);③有毒气体。
3、易燃液体指闭杯闪点等于或低于61℃的液体、液体混合物或含有固体物质的液体,但不包括由于其危险性已列入其它类别的液体。
危险货物的分类凡具有燃烧、爆炸、腐蚀、毒害以及放射性的性质,在运输、装卸和保管过程中,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引起人身伤亡或财产损毁的物质或物品,统称为危险货物。
《国际海上危险货物运输规则》将危险货物分为9大类,即爆炸品、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易自燃物质和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氧化物质(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的(毒性的)物质和感染性物质、放射性物质、腐蚀品、杂类危险物质。
一、第1类—爆炸品爆炸品包括爆炸性物质、爆炸性物品以及为产生爆炸或烟火效果而制造的物质和物品。
所谓爆炸性物质是指通过其本身的化学反应产生气体,其温度、压力和速度能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的某一固态、液态物质或混合物。
爆炸品按其危险性,又分为五类:1.1项:具有整体爆炸危险(即实际上同时影响全部货物的爆炸)的物质和物品;1.2项:具有喷射危险,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1.3项:具有燃烧危险和较小爆炸危险,或者兼有此两种危险,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1.4项:无重大危险的物质和物品;1.5项:具有整体操作危险但极不敏感的物质。
爆炸品的危险特性主要有爆炸性、燃烧性、毒性或窒息性。
爆炸品如在一起能安全积载或运输而不会明显增加事故率或在一定量的情况下不会明显增大事故后果,可以认为是“相容的”或“可配装的”。
根据这一标准,本类物质又可分成十二个配装类,用英文字母A-L(不包括I)和S表示,其相应的配装类类别符号见附录一。
二、第2类—气体本类包括永久性气体(指在环境温度下不能液化的气体)、液化气体(指在环境温度下经加压能成为液体的气体)、可溶气休(包括经加压后倍解在溶剂中的气体)及深度冷却的永久性气体(指在低温下加低压液化的气体)。
气体按其危险性可分为:2.1项:易燃气体。
这类气体自容器中溢出与空气混合,当其浓度达到极限爆炸时,如被点燃,能引起爆炸及火灾。
2.2项:非易燃气体。
这类气体中有的本身不能燃烧,但能助燃,一旦和易燃物品接触,极易引起火灾;有的非易燃气体有窒息性,若处理不当,会引起人畜置息。
危险化学品的分类是根据GB13690——1992《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和GB6944——2005《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分为以下9个类别:第一类——爆炸品,第二类——气体,第三类——易燃液体,第四类——易燃固体、易于自燃的物质、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第五类——氧化性物质和有机过氧化物,第六类——毒性物质和感染性物质,第七类——放射性物质,第八类——腐蚀性物质,第九类——杂项危险物质和物品。
对于那些具有多种危险属性的化学品,一般按照“择重入列”的原则进行分类,即按照危险化学品的主要危险属性进行分类。
在“类别”下面又细分有“项别”。
一、爆炸品是指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受压、撞击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时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使周围压力急剧上升并产生高压冲击波(发生爆炸)对周围物体造成破坏的化学品。
又分为6各项别,其爆炸危险性依序降低。
1、有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如:雷管、炸药、苦味酸、硝化甘油等。
2、有迸射危险、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如:燃烧弹、催泪弹等。
3、有燃烧危险并有局部爆炸危险或局部迸射危险或两种危险都有,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如非起爆导火索、点火引信、苦胺酸钠等。
4、无重大危险的物质和物品如安全导火索、爆炸式铆钉等。
5、有整体爆炸危险但非常不敏感物质本项包括有整体爆炸危险性,但非常不敏感以致在正常运输条件下引发或由燃烧转为爆炸的可能性很小的物质。
6、无整体爆炸危险的极端不敏感物品本项包括仅含有极端不敏感起爆物质、并且其意外引发爆炸或传播的概率可忽略不计的物品。
但是该项物品的危险仅限于单个物品的爆炸。
其危害:人有生命危险和物体被破坏。
对这类危险品,只有做好事故的预防工作;一旦发生爆炸,是无法扑救的。
对于扑救爆炸品火灾,禁用酸碱灭火器,切忌用沙土覆盖,以免增强爆炸物品爆炸时的威力。
可用水或其他灭火器灭火,施救人员应配备防毒面具。
二、气体指在50度时,蒸气压力大于300KPa的物质。
危险品等级1. 介绍危险品等级是对各种危险物质进行分类的一种方式。
根据危险品的性质和潜在风险,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等级,以便于识别和管理。
危险品等级的确定有助于提高危险品的安全性,并有效减少事故的发生。
在国际上,危险品等级的划分和标识往往遵循联合国制定的《联合国危险货物规则》(United Nations Dangerous Goods Regulations)。
2. 危险品等级的分类根据《联合国危险货物规则》,危险品等级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类别:1.危险品等级1:爆炸品和物品这一等级包括可导致爆炸的各种物质和器件,如炸药、火药、雷管等。
爆炸品等级1下分为以下六类:1.1、1.2、1.3、1.4、1.5和1.6,等级1.1的爆炸品危险性最高。
2.危险品等级2:压缩气体这一等级包括被压缩成液体或溶剂形式的气体,例如液化石油气(LPG)、液化天然气(LNG)等。
压缩气体等级2下又分为以下三类:2.1、2.2和2.3,其中2.1表示易燃气体。
3.危险品等级3:易燃液体这一等级包括易燃性和极易燃性的液体,在标准温度下能释放出易燃蒸汽。
例如汽油、酒精、丙酮等。
4.危险品等级4:易燃固体、自反应物质和遇水可燃物质这一等级包括易燃性的固体、自反应物质和遇水可燃物质,如含有硝酸的纸张、可燃金属粉末等。
5.危险品等级5: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这一等级包括具有氧化性质的物质,如高氯酸等。
6.危险品等级6:有毒品和感染性物质这一等级包括对人体有毒、致癌、致畸效应的物质,如氰化物、有毒气体等。
7.危险品等级7:放射性物质这一等级包括具有放射性的物质和设备。
8.危险品等级8:腐蚀性物质这一等级包括会对其他物质造成损害的物质。
9.危险品等级9:其他危险物质这一等级包括其他未被上述等级包括的危险物质,如气体、有毒物质混合物等。
3. 危险品等级的标识与管理根据危险品等级的不同,需要进行相应的标识和管理措施。
1.危险品标识根据《联合国危险货物规则》,危险品需要在包装上进行标识,以便于从外表上识别。
危险化学品的类别及分类依据《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 13690—92),我国将危险化学品按照其危险性划分为8类21项。
第1类,爆炸品;第2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第3类,易燃液体;第4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第5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第6类,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第7类,放射性物品;第8类,腐蚀品。
1、爆炸品本类化学品指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受磨擦、撞击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时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使周围压力急骤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的物品,不包括无整体爆炸危险,但具有燃烧、抛射及较小爆炸危险的物品。
把爆炸品分为五项:1.整体爆炸物品:具有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2.抛射爆炸物品:具有抛射危险,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3.燃烧爆炸物品:具有燃烧危险和较小爆炸或较小抛射危险,或两者兼有,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4.一般爆炸物品:无重大危险的爆炸物质和物品,万一被点燃或引爆,其危险作用大部分局限在包装件内部,而对包装件外部无重大危险;5.不敏感爆炸物品:非常不敏感的爆炸物质,比较稳定,在着火试验中不会爆炸。
2、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指压缩、液化或加压溶解的气体,并符合下述两种情况之一者:(1)临界温度低于50℃,或在50℃时,其蒸气压力大于294kpa的压缩或液化气体;(2)温度在21.2℃时,气体的绝对压力大于257kpa,或在54.4℃时,气体的绝对压力大于715kpa的压缩气体;或在37.8℃时,雷德蒸气压力大于275kpa的液化气体或加压溶解气体。
本类物品当受热、撞击或强烈震动时,容器内压力会急剧增大,致使容器破裂爆炸,或导致气瓶阀门松动漏气,酿成火灾或中毒事故。
按其性质分为以下三项:①易燃气体;②不燃气体(包括助燃气体);③有毒气体。
3、易燃液体指闭杯闪点等于或低于61℃的液体、液体混合物或含有固体物质的液体,但不包括由于其危险性已列入其它类别的液体。
危险货物共划分为九大类和其是否属海洋污染物第1 类爆炸品(Explosives) ;第2 类气体(Gases), 压缩、液化或加压溶解的气体;第3 类易燃液体(Flammable Liquids) ;第4 类易燃固体、易自燃物质和潮湿时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Flammable solids, substances liable to spontaneous combustion ;substances which, in contact with water, emit flammable gases) ;第5 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Oxidizing substances and organic peroxides) ;第6 类有毒物质和感染性物质(Toxic and infectious substances) ;第7 类放射性物质(Radioactive material) ;第8 类腐蚀品(Corrosive substances) ;第9 类其它危脸货物(Miscellaneous dangerous substances and articles). 及海洋污染物- Marine Pollutant分别叙述如下:第1 类爆炸品(Explosives)注:标志的底色是橙色爆炸物质是指能通过本身的化学反应产生气体,其温度、压力和扩散速度对周围环境具有破坏作用的固态或液态物质(或混合物质),以及能产生烟火化学反应(产生热、光、声响、烟气等)的物质。
一. 特性1)爆炸(化学爆炸)性和燃烧性: 爆炸品当受热、点燃、摩擦、撞击等或与其它不兼容的物质接触时,易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间即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而引起周围可燃物的燃烧。
同时由于高温气体急剧膨胀,形成具有高压的气浪和冲击波,从而产生巨响并使周围环境遭受冲击或破坏。
2)毒性或窒息性: 大多数爆炸品本身具有不同程度的毒性。
爆炸品爆炸时,往往由于部分未反应的毒性粉尘弥散空中,或由于高温气体膨胀造成空间暂时缺氧,或爆炸生成物中含有窒息性气体(如二氧化碳、氮气等)或毒性气体(如一氧化碳、一氧化氮等),而使人畜窒息或中二. 爆炸品就其危险性分为6 个组: 第1.1 组具有整体爆炸危险性的物品或者物质,具有整体爆炸(是指一经引发,瞬间即影响到全部货载的爆炸)危险的物质或物品。
危险货物的分类及特性第一类:爆炸品(Explosives)按照爆炸品的危险程度可细分为6个小类1.1类:具有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或物品,如起爆药、爆破雷管、黑火药、导弹等。
1.2类:具有抛射危险,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或物品,如无引信炮弹、照明弹、枪弹、火箭发动机等。
1.3类:具有燃烧危险和较小爆炸或较小抛射危险两者之一,或者两者兼有但无同时爆炸危险的物质或物品,如导火索、燃烧弹药、烟幕弹药、C型烟火等。
1.4类:无重大危险的物质或物品,如演习手榴弹、安全导火索、礼花弹、烟火、爆竹、手操信号装置等。
1.5类:具有整体爆炸危险但极不敏感的物质或物品,如E型或B型引爆器、铵油、铵沥蜡炸药等。
1.6类:不具有整体爆炸危险的极不敏感的物质或物品。
注1:1.1→1.5→1.2→1.3→1.6→1.4注2:《水路危规》中的分类为1.1~1.5类第二类:气体1、定义:在50℃时蒸汽压力大于300kPa或在20℃和101.3kPa的标准压力下完全呈气态,经压缩或降温加压后,贮存于特殊容器中的物质。
2、分类按液化方式●永久性气体:指在常温下加压不能液化的压缩气体。
●液化气体:在常温下加压液化的气体。
●可溶气体:经加压后溶解在溶剂中的气体。
●深度冷冻的永久性气体:在低温下加压液化的气体。
按性质分类(IMDG-code)2.1类:易燃气体;2.2类:非易燃、无毒气体;2.3类:有毒气体按性质分类(《水路危规》)2.1类:易燃气体;2.2类:不燃气体;2.3类:有毒气体第三类:易燃液体1、闪点Fp:在试验条件下,易燃液体的蒸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遇明火发生不连续闪火现象的最低温度。
2、定义:闭杯闪点等于或低于61℃c.c(开杯闪点65℃o.c)时放出易燃蒸气的液体、混合液体、含有溶解固体或悬浮物的溶液。
3、分类3.1类:低闪点类液体(闭杯闪点<-18℃)如汽油、乙醚、丙酮、二硫化碳、稀释剂等。
3.2类:中闪点类液体(-18℃≤闭杯闪点<23℃)如石脑油、工业酒精、苯等。
危险货物的分类凡具有燃烧、爆炸、腐蚀、毒害以及放射性的性质,在运输、装卸和保管过程中,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引起人身伤亡或财产损毁的物质或物品,统称为危险货物。
《国际海上危险货物运输规则》将危险货物分为9大类,即爆炸品、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易自燃物质和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氧化物质(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的(毒性的)物质和感染性物质、放射性物质、腐蚀品、杂类危险物质.一、第1类—爆炸品爆炸品包括爆炸性物质、爆炸性物品以及为产生爆炸或烟火效果而制造的物质和物品。
所谓爆炸性物质是指通过其本身的化学反应产生气体,其温度、压力和速度能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的某一固态、液态物质或混合物.爆炸品按其危险性,又分为五类:1。
1项:具有整体爆炸危险(即实际上同时影响全部货物的爆炸)的物质和物品;1。
2项:具有喷射危险,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1.3项:具有燃烧危险和较小爆炸危险,或者兼有此两种危险,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1.4项:无重大危险的物质和物品;1.5项:具有整体操作危险但极不敏感的物质。
爆炸品的危险特性主要有爆炸性、燃烧性、毒性或窒息性.爆炸品如在一起能安全积载或运输而不会明显增加事故率或在一定量的情况下不会明显增大事故后果,可以认为是“相容的”或“可配装的”.根据这一标准,本类物质又可分成十二个配装类,用英文字母A—L(不包括I)和S表示,其相应的配装类类别符号见附录一。
二、第2类—气体本类包括永久性气体(指在环境温度下不能液化的气体)、液化气体(指在环境温度下经加压能成为液体的气体)、可溶气休(包括经加压后倍解在溶剂中的气体)及深度冷却的永久性气体(指在低温下加低压液化的气体)。
气体按其危险性可分为:2.1项:易燃气体。
这类气体自容器中溢出与空气混合,当其浓度达到极限爆炸时,如被点燃,能引起爆炸及火灾.2。
2项:非易燃气体。
这类气体中有的本身不能燃烧,但能助燃,一旦和易燃物品接触,极易引起火灾;有的非易燃气体有窒息性,若处理不当,会引起人畜置息.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