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第17课_君主立宪制的英国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2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新编)《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新编)》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是本册的重点章节之一。
本课主要讲述了17世纪中期,英国通过资产阶级,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本课内容涉及到英国资产阶级的过程、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及其意义,以及英国制度的发展。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英国资产阶级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对英国社会制度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英国资产阶级的相关史实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分析历史事件、理解历史概念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历史事件、理解历史概念为主,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英国资产阶级的过程,掌握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及其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理解历史概念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资产阶级对英国社会制度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英国资产阶级的过程,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及其意义。
2.教学难点:英国资产阶级的历史背景,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曲折过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讲授法相结合的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英国资产阶级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英国资产阶级的过程,引导学生关注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及其意义。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英国资产阶级的历史背景,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曲折过程,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历史事件。
4.讲授法:教师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历史概念。
5.课堂互动: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主要讲述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君主立宪制在英国确立的过程。
教材内容详细,包括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过程以及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等方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以及君主立宪制在英国政治制度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君主立宪制这一主题,他们可能已经有所了解。
但在此基础上,学生可能对君主立宪制的具体内容和意义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历史事件中,理解君主立宪制的内涵和价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过程,掌握君主立宪制在英国政治制度中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正确认识,认识君主立宪制在政治制度发展中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过程,君主立宪制在英国政治制度中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学难点:君主立宪制的具体内容和意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相关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问题驱动法: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从而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3.案例分析法: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例,分析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君主立宪制的意义。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好教学方案。
2.学生准备:预习相关内容,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君主立宪制的初步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短视频,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六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建立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一、历史传统:议会与王权的斗争1.英国议会的诞生:(1)法律传统的形成:1215年颁布《大宪章》,规定没有经过协商,国王无权征税,逐渐确立了“王权有限”和“王在法下”的基本原则;(2)议会制度的确立:根据《大宪章》,13世纪末,英格兰基本确立议会制度,议会由上下两院构成,上院由贵族组成,下院由骑士和平民代表组成,税收权掌握在议会手中。
2.17世纪,王权与议会矛盾尖锐(1)詹姆士一世的专制统治:17世纪初,英国开始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
国王詹姆士一世狂热地推崇“君权神授”理论,渴望王权专断。
他认为,王权是上帝所赐,神圣不可侵犯。
詹姆士一世不经议会批准,强行征税,使议会与王权处于对立状态。
詹姆士一世的言行与英国的法律和政治传统严重不符。
(2)查理一世的专制统治:查理一世继续推行君主专断政策,无视议会的权力。
1628年,议会向国王呈递了一份《权利请愿书》,查理一世先是假意应允,在得到拨款后却解散了议会,议会和王权的矛盾激化。
二、革命的发生1.革命的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2.革命领导者:资产阶级和新贵族3.革命过程:A 开始标志:1640年议会重新召开1640年,英国议会重新召开,议员们抨击国王专权。
查理一世恼羞成怒,派军队闯入议会,企图逮捕反对他的议员,挑起了内战。
B 内战经过几年的反复斗争,克伦威尔率领议会军队打败国王军队C 处死国王,成立共和国1649年,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英国宣布为共和国。
D 克伦威尔的独裁:英国宣布为共和国后,权力却落在了以克伦威尔为首的军队手中,议会有名无实,克伦威尔被议会尊为“护国主”,大权独揽。
革命废除了君主制,却没有终结个人专制的统治。
E 王权复辟克伦威尔死后,军官们争权夺势,政局动荡不安。
1660年,查理二世接受议会有条件的邀请,做了英国国王。
英国恢复了君主制,但国王的权力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背景:①议会和王权的矛盾激化。
1215年《大宪章》,逐渐确立了“王权有限”“王在法下”的基本原则;詹姆士一世推崇“君权神授”理论,渴望王权专断,不经议会批准,强行征税,议会与王权处于对立状态;查理一世继续推行王权专断,无视议会权力,1628年,假意应允《权利请愿书》,得到拨款后解散议会,议会和王权矛盾激化。
②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新航路开辟后,英国积极开展对外贸易,进行殖民掠夺,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势力不断增强。
根本原因:17世纪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革命任务:推翻封建专制,发展资本主义性质:资产阶级革命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经过:开始:1640年新议会的召开。
查理一世挑起内战。
高潮:议会军打败国王军,1649年,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随后英国宣布成为共和国。
曲折:共和国权力落入以克伦威尔为首的军队中,克伦威尔就任“护国主”,实行独裁统治。
复辟:1660年,查理二世、詹姆士二世恢复专制制度,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结束:1688年,英国发生政变,议会废黜詹姆士二世,迎立玛丽和威廉入主英国。
史称“光荣革命”。
影响:(1)国内: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
(2)国际: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揭开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对欧洲乃至全世界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光荣革命的特点: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盟(最显著特征)、革命过程艰难曲折性、革命不彻底性(保留君主)《权利法案》时间:1689年背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内容:赋予公民一定权利,限制国王权力,确立了议会的立法权。
目的:限制王权,巩固资产阶级统治作用:以法律的形式对国王的权力进行明确制约;逐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君主立宪制:在这种政治体制下,议会行使国家最高权利,君主只是国家权力的象征。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建立知识点归纳第六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建立第17课 君主立宪制的英国一、历史传统:议会与王权的斗争1.英国议会的诞生:(1)法律传统的形成:1215年颁布《大宪章》,规定没有经过协商,国王无权征税,逐渐确立了“王权有限”和“王在法下”的基本原则;(2)议会制度的确立:根据《大宪章》,13世纪末,英格兰基本确立议会制度,议会由上下两院构成,上院由贵族组成,下院由骑士和平民代表组成,税收权掌握在议会手中。
2.17世纪,王权与议会矛盾尖锐(1)詹姆士一世的专制统治:17世纪初,英国开始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
国王詹姆士一世狂热地推崇“君权神授”理论,渴望王权专断。
他认为,王权是上帝所赐,神圣不可侵犯。
詹姆士一世不经议会批准,强行征税,使议会与王权处于对立状态。
詹姆士一世的言行与英国的法律和政治传统严重不符。
(2)查理一世的专制统治:查理一世继续推行君主专断政策,无视议会的权力。
1628年,议会向国王呈递了一份《权利请愿书》,查理一世先是假意应允,在得到拨款后却解散了议会,议会和王权的矛盾激化。
二、革命的发生1.革命的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2.革命领导者:资产阶级和新贵族3.革命过程:A 开始标志:1640年议会重新召开1640年,英国议会重新召开,议员们抨击国王专权。
查理一世恼羞成怒,派军队闯入议会,企图逮捕反对他的议员,挑起了内战。
B 内战经过几年的反复斗争,克伦威尔率领议会军队打败国王军队C 处死国王,成立共和国1649年,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英国宣布为共和国。
D 克伦威尔的独裁:英国宣布为共和国后,权力却落在了以克伦威尔为首的军队手中,议会有名无实,克伦威尔被议会尊为“护国主”,大权独揽。
革命废除了君主制,却没有终结个人专制的统治。
E 王权复辟克伦威尔死后,军官们争权夺势,政局动荡不安。
1660年,查理二世接受议会有条件的邀请,做了英国国王。
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一、议会与王权的斗争1.英国议会制度的确立:(1)法律传统的形成:1215年颁布《大宪章》,规定没有经过协商,国王无权征税,逐渐确立了“王权有限”和“王在法下”的基本原则;(2)议会制度的确立:13世纪末,英格兰基本确立议会制度,议会由上下两院构成,上院由贵族组成,下院由骑士和平民代表组成,税收权掌握在议会手中。
2.詹姆士一世的专断:(1)17世纪初,英国开始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
国王詹姆士一世狂热地推崇“君权神授”理论,渴望王权专断。
他认为,王权是上帝所赐,神圣不可侵犯。
(2)詹姆士一世不经议会批准,强行征税,使议会与王权处于对立状态。
詹姆士一世的言行与英国的法律和政治传统严重不符。
二、革命的发生1.革命爆发的背景:查理一世继续推行君主专断政策,无视议会的权力。
1628年,议会向国王呈递了一份《权利请愿书》,查理一世先是假意应允,在得到拨款后却解散了议会,议会和王权的矛盾激化。
2.爆发的时间、标志:1640年,英国议会重新召开,议员们抨击国王专权。
查理一世恼羞成怒,派军队闯入议会,企图逮捕反对他的议员,挑起了内战。
3.革命的发展:经过几年的反复斗争,议会军队打败国王军队,1649年,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
4.结果:英国宣布为共和国。
5.克伦威尔的独裁:英国宣布为共和国后,权力却落在了以克伦威尔为首的军队手中,议会有名无实,克伦威尔被议会尊为“护国主”,大权独揽。
革命废除了君主制,却没有终结个人专制的统治。
三、《权利法案》1.光荣革命(1)发生的背景:克伦威尔死后,军官们争权夺势,政局动荡不安。
1660年,查理二世接受议会有条件的邀请,做了英国国王。
英国恢复了君主制,但国王的权力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查理二世的继任者是他的弟弟----詹姆士二世。
他是个恢复天主教,他在英国恢复天主教和专制制度,进行反攻倒算,激起人民反抗。
(2)革命结局:1688年,英国发生政变,英国议会作出规定:废黜詹姆士二世,迎请他的女儿和女婿威廉入主英国,史称“光荣革命”。
第六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
【知识框架】
君主立宪制的英国
【重点梳理】
1.议会与王权的斗争
国
王
的专制统治17世纪初,英国开始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
国王詹姆士一世来自苏格兰,狂热地推崇“君权神授”理论,渴望王权专断。
他不经议会批准,强行征税,使议会与王权处于对立状态
议会
与王权斗争詹姆士一世的言行与英国的法律和政治传统严重不符。
英格兰曾在1215年颁布《大宪章》,维护教俗贵族的特权,逐渐确立了“王权有限”和“王在法下”的基本原则。
13世纪末,英格兰基本确立议会制度,征税权掌握在议会手中
2.
独裁
3.
【知识延伸】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并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前提。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而且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2.君主立宪制的含义。
君主立宪制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政权组织形式,是指资本主义国家的君主权力受到宪法制约和限制的君主制,是资产阶级同封建势力妥协的产物。
其与封建君主制的区别表现为后者是君主专制独裁,而前者是资产阶级民主制的一种形式。
在这种政体下,君主是名义上的世袭国家元首,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国家权力中心在议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