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6
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
案
一、教学内容
本课时主要介绍了英国在19世纪实行君主立宪制的历史过程及其特点。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君主立宪制的概念;
2.掌握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的历史背景和基本过程;
3.了解君主立宪制下英国政治体制的主要特点。
三、教学重难点
1.君主立宪制的概念及其实行过程;
2.君主立宪制下政治体制的主要特点。
四、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组内小组合作;
3.问答互动。
五、教学步骤
1. 热身
通过谈论政治体制中权利的分配,引出君主立宪制的概念。
2. 导入
介绍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定义及历史背景。
3. 讲授
1.君主立宪制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君主立宪制下政治体制的主要特点。
4. 练习
小组合作,完成以下问题:
1.君主立宪制的定义是什么?
2.英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3.君主立宪制下英国政治体制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5. 总结
请各位同学谈一谈对于本节课的收获,以及君主立宪制的现实意义。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方式多样化,对于不同的学生都有相应的安排。
在讲授环节,教师让学生对主要内容进行了总结,有助于学生加深对于相关事物的理解和记忆。
在训练环节,小组合作的形式增强了同学之间的互动性和团队合作能力。
经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于君主立宪制的概念及其前因后果都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主要讲述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君主立宪制在英国确立的过程。
教材内容详细,包括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过程以及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等方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以及君主立宪制在英国政治制度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君主立宪制这一主题,他们可能已经有所了解。
但在此基础上,学生可能对君主立宪制的具体内容和意义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历史事件中,理解君主立宪制的内涵和价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过程,掌握君主立宪制在英国政治制度中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正确认识,认识君主立宪制在政治制度发展中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过程,君主立宪制在英国政治制度中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学难点:君主立宪制的具体内容和意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相关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问题驱动法: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从而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3.案例分析法: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例,分析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君主立宪制的意义。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好教学方案。
2.学生准备:预习相关内容,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君主立宪制的初步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短视频,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过程,掌握两次内战,共和国与护国政治,封建王朝复辟和“光荣革命1”等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权利法案》的学习分析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进步性,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走向,逐渐树立民主与法治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革命过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一种新社会制度的确立过程,具有曲折性;通过对权利法案的了解与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由人治到法治、专制到民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权利法案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教学难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性和保守性【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假如你是生活在17世纪英国的一位手工工场主,你有着大片的牧场和农场,雇佣了成百上千的工人,并借助国家独特的地理位置(岛国),开拓了广阔的海外市场,通过海外贸易、殖民掠夺,迅速获得了大量的财富,但国王却收取繁重的税收,还常说“君权神授,我就是上帝”,并让你把你的商品交给国王专卖。
在这种情况下,你会怎么办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1.教师提问:从提供的导入新课材料中引导学生概括关于英国的几个关键词。
提示:手工工场主(资产阶级)君权神授商品专卖2.问题思考:阅读教材并结合上述问题,思考: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1)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主要商路和贸易中心的转移对英国资本主义成长非常有利,新兴资产阶级在经济上的发展必然要求在政治上的地位。
(2)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获得长足的发展,具体从英国毛纺织业手工工场的情况可以说明,“圈地运动”中形成的一些新贵族与资产阶级利益相通,要求发展资本主义,反对封建专制。
(3)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发生激烈的冲突。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新编)《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述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过程。
教材通过英国历史的重要事件,如大宪章、英国议会的产生和发展、光荣革命等,使学生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起源、发展和完善。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英国政治制度的演变,以及君主立宪制对英国社会政治生活产生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于英国历史可能有一定的了解。
但君主立宪制这一概念较为复杂,需要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来引导学生理解。
同时,学生可能对英国政治制度与我国政治制度的异同产生好奇,需要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比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过程,掌握相关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君主立宪制对英国社会政治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对政治的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过程。
2.难点:君主立宪制的内涵和在英国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君主立宪制在英国政治生活中的作用,以及与我国政治制度的异同。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历史事件,使学生深入理解君主立宪制的内涵。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新编)。
2.辅助材料:相关历史事件的图片、视频等。
3.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标志——英国议会的产生和发展,引导学生思考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2.呈现(10分钟)介绍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历史背景,通过展示大宪章、光荣革命等重要事件,使学生了解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君主立宪制的内涵和在英国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7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介绍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过程、特点以及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起源、发展及其在英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英国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君主立宪制的具体内容和影响,可能还存在着一定的模糊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事例和详实的资料,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君主立宪制的内涵,并将其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过程、特点及其影响,掌握相关历史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英国历史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认识到制度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过程、特点及其影响。
2.难点: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历史上的意义和价值。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以英国君主立宪制为例,分析其在我国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启示。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
2.资料: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相关历史资料、图片等。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君主立宪制?英国是如何实现君主立宪制的?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过程,如《大宪章》、英国议会的产生等。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如国王的权力受到限制、议会制度的确立等。
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了解议会与王权的斗争,探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原因、经过、结果、特点。
准确简述《权利法案》颁布的目的、基本内容、作用。
2.正确看待英国的“光荣革命”,能从中得到启示。
【教学重难点】重点:《权利法案》。
难点:认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性。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史论结合法。
【教学过程】情景引入(出示英国女王接见英国首相照片)上面照片中,一个是英国现任的女王,一个是英国现任的首相。
哪位同学知道在英国,她们二人谁掌握着行政权力呢?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它和一种什么制度有关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下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
自主学习请同学们自己看书,尝试解决以下问题: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经过、结果。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阶级。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
4.《权利法案》颁布的时间、机构、内容、意义。
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
探究新知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学生总结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
1.1215年的《大宪章》确立了“王权有限”“王在法下”的原则。
13世纪末确立的议会制度,使议会掌握来征税权。
但英国的国王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却宣扬“君权神授”的理论,并擅自强征新税。
议会和王权的矛盾激化。
这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重要原因。
2.苏格兰人民起义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直接原因。
老师点拨:新航路的开辟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壮大自由发展资本主义矛盾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受到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经过1.学生总结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经过。
1640年议会重新召开(开始标志)内战爆发 1649年处死国王查理一世共和时代(克伦威尔独裁统治) 1660年复辟君主专制 1688年光荣革命(结束)2.学生回答《权利法案》颁布的时间、机构、目的、内容、意义。
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新编)《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述了君主立宪制的英国的历史背景、过程以及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详细的历史资料,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发展过程,认识君主立宪制对英国社会政治制度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英国的历史和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君主立宪制的具体内容和影响可能还不够深入,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君主立宪制的英国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
2.掌握君主立宪制的具体内容和特点。
3.认识君主立宪制对英国社会政治制度的影响。
4.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君主立宪制的具体内容和特点。
2.君主立宪制对英国社会政治制度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君主立宪制的英国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影响,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具体的君主立宪制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和影响。
3.小组讨论法: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新编)》2.课件: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制作课件,包括插图、历史资料等。
3.讨论材料:教师准备相关的讨论材料,包括君主立宪制的案例和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英国历史,引出本课的主题——君主立宪制的英国。
2.呈现(15分钟)教师使用课件呈现君主立宪制的英国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影响,同时进行讲解。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君主立宪制的具体内容和特点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学生可以参考教师提供的讨论材料,进行小组讨论。
4.巩固(5分钟)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强调君主立宪制的英国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影响的重要性。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君主立宪制对英国社会政治制度的影响,并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精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7课,主要介绍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发展过程。
教材内容涉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权利法案、责任制内阁的确立等关键史实,旨在让学生理解君主立宪制对英国政治制度的影响,以及英国资产阶级政治的特点。
二. 学情分析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分析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发展过程中,学生可能对一些具体史实和概念理解不深。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教材内容,理解君主立宪制的实质和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发展过程,掌握相关史实和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君主立宪制对英国政治制度的影响,理解英国资产阶级政治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发展过程,权利法案、责任制内阁等关键史实。
2.教学难点:君主立宪制的实质和影响,英国资产阶级政治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史实,让学生深入理解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发展。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源。
2.相关史实和案例资料。
3.投影仪、计算机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课内容,引导学生回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权利法案、责任制内阁等关键史实,让学生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发展过程。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君主立宪制的实质和影响,以及英国资产阶级政治的特点。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总结,强调君主立宪制的核心内容和英国资产阶级政治的重要性。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7课,主要内容是君主立宪制的英国。
本课通过讲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以及革命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使学生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认识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关知识,对英国历史的发展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君主立宪制的概念和意义可能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加以巩固。
此外,学生可能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和细节有所遗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复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掌握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认同感,认识君主立宪制对英国历史发展的积极意义。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学难点:君主立宪制的概念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君主立宪制的概念和意义,分享学习心得。
3.案例分析:分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具体案例,加深对君主立宪制的理解。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不易理解的部分,进行详细讲解和解答。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
2.课件:制作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3.资料:收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关资料,用于案例分析和拓展环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回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引导学生思考革命后的英国如何确立君主立宪制。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君主立宪制的概念和意义。
教师随机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合作探讨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了解议会与王权的斗争,探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经过、结果;准确简述《权利法案》颁布的目的、基本内容、作用。
2.通过小组讨论,归纳总结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
3.正确看待英国的“光荣革命”,了解君主立宪制的政治体制。
【教学重点】《权利法案》【教学难点】认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多媒体展示英国议会大厦图片教师向学生讲解英国的制度。
提问:你知道这是怎么形成的吗?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
(二)讲授新课一、议会与王权的斗争教师出示两则材料教师提问:阅读课本,回答问题。
(1)17世纪初,英国处在哪一封建王朝的统治之下?(2)这一时期,议会与王权关系怎样?这一关系集中体现在什么方面?1.17世纪初,英国开始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
国王詹姆士一世狂热地推崇“君权神授”理论,渴望王权专断。
议会和王权处于对立状态。
集中体现在税收方面。
詹姆士一世不经议会批准,强行征税,与英国法律政治传统严重不符,议会与王权之间斗争不断。
詹姆斯一世(英文:James I,1566年6月19日—1625年3月27日),名詹姆斯·斯图亚特(James Stuart),苏格兰的詹姆斯六世(James VI)。
苏格兰斯图亚特王朝国王及英格兰斯图亚特王朝首位国王。
2.英国传统:议会制度的形成:(1)英格兰曾在1215年颁布《大宪章》,维护教俗贵族的特权,规定没有经过协商,国王无权征税,逐渐确立了“王权有限”和“王在法下”的基本原则。
(2)13世纪末,英格兰基本确立议会制度。
议会由上下两院组成,上院由贵族组成,下院由骑士和平民代表组成。
征税权掌握在议会手中。
英国议会内部场景二、革命的发生问题:(1)英国革命发生的背景是什么?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学生回答:背景:1628年,英国议会通过了限制王权的《权利请愿书》;1629年,英国国王查理一世解散议会,以后的11年里没有召开议会,从而加剧了议会和国王之间的矛盾。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九年级历史上册的第十七课,主要内容是君主立宪制的英国。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以及革命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教材通过丰富的史料和生动的图片,使学生了解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背景、过程以及其对英国社会政治制度的影响。
教材还引导学生思考君主立宪制的优越性,以及它对世界政治制度发展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资产阶级革命的概念和过程有一定的了解。
但君主立宪制作为比较陌生的概念,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其具象化。
学生的思维活跃,对于历史事件有自己的看法,乐于探讨和分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史料分析和思考,理解君主立宪制的内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掌握君主立宪制的概念及其在英国的确立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分析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君主立宪制的优越性,理解它对英国及世界政治制度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难点:君主立宪制的内涵及其优越性。
五. 教学方法1.史料教学法:通过展示丰富的史料,使学生直观地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问题驱动法: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君主立宪制的内涵。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历史史料和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2.设计好讨论问题和思考题,准备小测验题目。
3.安排好课堂活动的时间和顺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的社会状况,引导学生思考革命的必然性。
2.呈现(15分钟)展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通过史料和图片使学生了解革命的过程和影响。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一课,主要讲述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的过程。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以时间为线索,介绍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过程和结果,以及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发展。
本课内容对于学生了解英国政治制度的演变,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君主立宪制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但在分析历史事件、解读历史资料等方面,还需加以引导和培养。
学生应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和合作讨论的能力,为更好地开展本课教学,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英国历史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过程和结果,掌握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过程及其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培养学生解读历史资料、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理解英国政治制度的演变,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过程和结果,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过程及其特点。
2.教学难点:《权利法案》的颁布及其意义,君主立宪制在英国政治制度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过程。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2.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课件,辅助教学。
3.历史资料:搜集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君主立宪制相关的资料,用于拓展学生知识面。
4.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九年级上册的历史课程,主要介绍君主立宪制的英国。
教材通过生动的叙述,揭示了英国从君主专制到君主立宪制的演变过程,以及这一变革对英国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深远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历史事实的描述,也有对英国政治制度的分析,旨在让学生了解英国历史的发展,认识君主立宪制的意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对英国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君主立宪制这一概念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和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英国政治制度的认识可能较为模糊,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明确君主立宪制的基本原则和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过程,掌握君主立宪制的基本原则和特点;认识君主立宪制对英国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君主立宪制与君主专制的区别。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英国历史的兴趣,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制度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过程,君主立宪制的基本原则和特点。
2.教学难点:君主立宪制与君主专制的区别,君主立宪制对英国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历史事件,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过程。
2.比较教学法:引导学生比较君主立宪制与君主专制的区别,加深学生对君主立宪制的理解。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历史事件、政治制度等图片和文字资料。
2.视频:准备相关历史事件的视频资料,以便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历史。
3.教材:准备九年级上册的历史教材,以便学生课堂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英国的君主制度会发生变化?2.呈现(15分钟)展示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过程中的重要历史事件,如《大宪章》、英国工业革命等,引导学生了解君主立宪制的演变过程。
统编中学历史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一、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7课的内容,这一节课包含三个部分:议会与王权的斗争、革命的发生、《权利法案》三部分,我在讲本课的时候重新整理了课本的内容,在议会与王权的斗争这一部分我引导学生理解了英国的传统,为第二部分革命的发生奠定基础。
革命的发生我用时间轴的形式带学生了解整个革命的过程。
《权利法案》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我着重带领学生一起分析内容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英国权利的变化,最后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
本节课作为“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初步确立”的开篇,主要讲述了英国民主制度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英国通过本次资产阶级革命抢占先机,为工业革命的发展提供政治前提,另外本课上承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下启美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因此本课地位举足轻重,学好本课为之后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九年级的学生已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并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具有丰富的求知欲和探知欲,但是他们抽象逻辑思维仍然欠缺,分析、比较、归纳问题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二、教学目标1.了解议会与王权的斗争过程以及发生的主要事件。
2.掌握《权利法案》的主要内容。
3.通过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及其特点的分析、和理解,培养学生历史概括的能力。
4.客观看待英国的“光荣革命”,了解君主立宪制的政治体制,它是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相互妥协的结果,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
三、教学准备学生需要提前查阅和英国有关的历史,了解英国的传统和议会与王权斗争的内容。
我要提前分好小组选好小组组长,以便于小组合作探究问题的顺利进行。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英国谁掌握实权,是女王还是首相。
在英国议会处于核心地位,但这一政治格局是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斗争才取得的,本课我们将学习这些内容(二)讲授新课:探究一:议会与王权的斗争1.通过《大宪章》以及图片的分析知道英国的传统是“王权有限”“王在法下”,了解在英国议会分别为上院下院。
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出示课件,引导学生思考议会与王权的斗争原因。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议会与王权的斗争原因。
教师活动解释议会与王权的斗争原因,即国王想要独断专行,而议会则想要维护自己的权利和利益。
学生活动学生了解议会与王权的斗争原因。
教师活动探究第二部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1)出示情景二:权利法案的颁布1701年,XXX去世,他没有儿子,王位继承人应该是他的姐姐XXX。
但是,XXX的丈夫XXX王子是一位天主教徒,所以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规定只有信奉英国国教的人才能继承王位。
2)思考:《权利法案》的颁布意义是什么?3)出示课件,让学生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原因、经过和结果。
同时,让学生准确简述《权利法案》颁布的目的、基本内容、作用。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权利法案》的颁布意义。
学生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和《权利法案》的目的、基本内容、作用。
教师活动探究第三部分:君主立宪制的政治体制1)出示课件,让学生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政治体制,包括君主、内阁、议会和选举等。
2)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英国的“光荣革命”,了解君主立宪制的政治体制。
学生活动学生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政治体制,正确看待英国的“光荣革命”。
课堂小结教师活动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议会与王权的斗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君主立宪制的理解。
学生活动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对议会与王权的斗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君主立宪制的理解。
教师讲述:1603年,由于XXX没有子嗣去世,作为女王的表外孙苏格兰国王XXX继承了英国王位,开始了XXX王朝在英国的统治。
然而,XXX却主张君权神授,认为国王创造法律,而非法律创造国王,因为国王是派到世间的最高权威,拥有无限的权力。
这导致国王XXX不经过议会批准,强行征税,使议会和王权处于对立状态。
研究第二部分:革命的发生情景二:XXX一家的不幸XX后,增加了很多苛捐杂税。
XXX的父亲和姐夫拼命赚钱,但是拿到手的却寥寥无几。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通过1640 年革命和其后的“光荣革命”,初步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一)通过讲述英国议会与王权的较量过程,了解关于英国经过反复斗争,最终资产阶级建立了自己的统治的历史;(二)通过研读《权利法案》的具体内容,知道以《权利法案》为基础,英国开始逐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确立了英国式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相关知识;(三)知道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过程。
知道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开辟了道路,认识其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进步性。
三、教材分析《君主立宪制的英国》本课内容按照时间发展顺序,用三个子目讲述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及过程、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以及其历史意义,通过讲述《大宪章》《权利请愿书》《权利法案》三部文件出台,说明君主立宪制确立是一个历史的进程和历史的进步,既有对历史的传承,也有适应时代的发展。
四、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为九年级学生,九年级学生思维活跃、表现力强,以逻辑思维为主,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学习方法,但是历史学科思维尚未完全形成,特别是对于世界史的了解比较片面,对于教材资料的充分解读能力有待提高。
五、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君主立宪制在英国的确立过程。
难点:理解君主立宪制确立的历史意义。
六、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史料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七、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教师讲述:假如你是生活在17 世纪英国的一位手工工场主,你有着大片的牧场和农场,雇佣了成百上千的工人,并借助国家独特的地理位置(岛国),开拓了广阔的海外市场,通过海外贸易、殖民掠夺,迅速获得了大量的财富,但国王却收取繁重的税收,还常说“君权神授,我就是上帝”,并让你把你的商品交给国王专卖。
在这种情况下,你会怎么办呢?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理解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后需要政策的支持。
(二)新授1.议会与王权的斗争教师活动 1:君主立宪制的源头:英国的政治传统16 世纪伊丽莎白仪式主持议会教师讲述:英国议会是世界上最早的议会,有“议会之母”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