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六单元第17课 君主立宪制的英国(速记宝典)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doc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2
第六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课程标准:讲述英国1640年革命和其后的“光荣革命”。
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历史意义。
知识提纲:一、议会与王权的斗争1、议会的权力:1215年颁布《大宪章》,逐渐确立了“王权有限”和“王在法下”的基本原则;13世纪末,英格兰基本确立议会制度,税收权掌握在议会手中。
2、专制统治:17世纪初,英国开始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国王詹姆士一世推崇“君权神授”,使议会与王权处于对立状态。
二、革命的发生3、背景:1628年的《权利请愿书》,表达了议会限制王权的意图,查理一世解散了议会,激化了议会和王权的矛盾。
4、革命爆发:1640年,英国议会重新召开,议员们抨击国王专权,查理一世挑起了内战。
5、发展:1649年,议会军队打败国王军队,查理一世被处死,英国建立共和国。
克伦威尔大权独揽,被议会尊为“护国主”。
三、光荣革命6、背景:1660年,詹姆士二世成为国王,恢复天主教和专制制度,激起人民反抗。
7、革命结束:1688年,英国议会作出规定:废黜詹姆士二世,玛丽和威廉入主英国,史称“光荣革命”。
8、意义:推翻了英国的封建君主专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四、《权利法案》9、颁布文献:1689年,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
10、内容:(1)重申英国人“自古就有的权利”,如议会定期召开,享有讨论国事和言论自由的权利、征税权属于议会、国民可以自由请愿等。
(2)国王不经议会许可,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不得征收捐税。
11、历史意义:以《权利法案》为基础,英国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逐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
第六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权利法案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教学难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性和保守性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假如你是生活在17世纪英国的一位手工工场主,你有着大片的牧场和农场,雇佣了成百上千的工人,并借助国家独特的地理位置(岛国),开拓了广阔的海外市场,通过海外贸易、殖民掠夺,迅速获得了大量的财富,但国王却收取繁重的税收,还常说“君权神授,我就是上帝”,并让你把你的商品交给国王专卖。
第六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建立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一、历史传统:议会与王权的斗争1.英国议会的诞生:(1)法律传统的形成:1215年颁布《大宪章》,规定没有经过协商,国王无权征税,逐渐确立了“王权有限”和“王在法下”的基本原则;(2)议会制度的确立:根据《大宪章》,13世纪末,英格兰基本确立议会制度,议会由上下两院构成,上院由贵族组成,下院由骑士和平民代表组成,税收权掌握在议会手中。
2.17世纪,王权与议会矛盾尖锐(1)詹姆士一世的专制统治:17世纪初,英国开始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
国王詹姆士一世狂热地推崇“君权神授”理论,渴望王权专断。
他认为,王权是上帝所赐,神圣不可侵犯。
詹姆士一世不经议会批准,强行征税,使议会与王权处于对立状态。
詹姆士一世的言行与英国的法律和政治传统严重不符。
(2)查理一世的专制统治:查理一世继续推行君主专断政策,无视议会的权力。
1628年,议会向国王呈递了一份《权利请愿书》,查理一世先是假意应允,在得到拨款后却解散了议会,议会和王权的矛盾激化。
二、革命的发生1.革命的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2.革命领导者:资产阶级和新贵族3.革命过程:A 开始标志:1640年议会重新召开1640年,英国议会重新召开,议员们抨击国王专权。
查理一世恼羞成怒,派军队闯入议会,企图逮捕反对他的议员,挑起了内战。
B 内战经过几年的反复斗争,克伦威尔率领议会军队打败国王军队C 处死国王,成立共和国1649年,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英国宣布为共和国。
D 克伦威尔的独裁:英国宣布为共和国后,权力却落在了以克伦威尔为首的军队手中,议会有名无实,克伦威尔被议会尊为“护国主”,大权独揽。
革命废除了君主制,却没有终结个人专制的统治。
E 王权复辟克伦威尔死后,军官们争权夺势,政局动荡不安。
1660年,查理二世接受议会有条件的邀请,做了英国国王。
英国恢复了君主制,但国王的权力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背景:①议会和王权的矛盾激化。
1215年《大宪章》,逐渐确立了“王权有限”“王在法下”的基本原则;詹姆士一世推崇“君权神授”理论,渴望王权专断,不经议会批准,强行征税,议会与王权处于对立状态;查理一世继续推行王权专断,无视议会权力,1628年,假意应允《权利请愿书》,得到拨款后解散议会,议会和王权矛盾激化。
②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新航路开辟后,英国积极开展对外贸易,进行殖民掠夺,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势力不断增强。
根本原因:17世纪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革命任务:推翻封建专制,发展资本主义性质:资产阶级革命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经过:开始:1640年新议会的召开。
查理一世挑起内战。
高潮:议会军打败国王军,1649年,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随后英国宣布成为共和国。
曲折:共和国权力落入以克伦威尔为首的军队中,克伦威尔就任“护国主”,实行独裁统治。
复辟:1660年,查理二世、詹姆士二世恢复专制制度,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结束:1688年,英国发生政变,议会废黜詹姆士二世,迎立玛丽和威廉入主英国。
史称“光荣革命”。
影响:(1)国内: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
(2)国际: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揭开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对欧洲乃至全世界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光荣革命的特点: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盟(最显著特征)、革命过程艰难曲折性、革命不彻底性(保留君主)《权利法案》时间:1689年背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内容:赋予公民一定权利,限制国王权力,确立了议会的立法权。
目的:限制王权,巩固资产阶级统治作用:以法律的形式对国王的权力进行明确制约;逐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君主立宪制:在这种政治体制下,议会行使国家最高权利,君主只是国家权力的象征。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知识点总结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必考知识点一、争取民主: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 原因(1)经济:17世纪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政治: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独裁,损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
(3)思想:洛克、霍布斯等早期启蒙思想家的思想影响(4)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2. 过程(1)1640年爆发资产阶级革命(2)1649年处死国王查理一世(3)1649-1660,共和国时期(4)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查理二世、詹姆斯二世)(5)1688年光荣革命3. 意义(1)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
(2)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3)使英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二、确立民主:《权利法案》1. 目的:以法律的权力限制国王的权力2. 内容:(1)以法律限制国王的权力(2)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军事权等。
3. 意义:(1)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政体)(2)资产阶级通过议会对国家实行集体统治,有利于防止专制独裁;(3)资产阶级的权益之争,在议会得以和平方式实现,有利于避免暴力冲突。
三、发展民主:责任制内阁形成1. 形成:1721年,沃波尔是第一位首相2. 组成:内阁的首脑是首相,内阁成员是各部大臣。
3. 内阁:(1)内阁成员集体负责,要与首相共进退。
(2)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其实对议会负责。
(3)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垮台,但首相也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4. 首相:①议会多数党领袖;②被国王任命为首相;③首相组建内阁,掌握国家行政权;④集体负责和对议会负责;⑤首相掌握行政权,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从而掌握国家大权;⑥遭议会不信任案,要么垮台要么解散议会。
中国内阁与英国内阁的比较中国内阁是非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而英国内阁则是法定的中央行政机构。
中国内阁不能对皇权起到真正的限制作用,而英国内阁掌握实权,国王统而不治。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速记宝典)知识点总结新人教版.doc第六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知识框架】君主立宪制的英国【重点梳理】1.议会与王权的斗争国王的专制统治17世纪初,英国开始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
国王詹姆士一世来自苏格兰,狂热地推崇“君权神授”理论,渴望王权专断。
他不经议会批准,强行征税,使议会与王权处于对立状态议会与王权斗争詹姆士一世的言行与英国的法律和政治传统严重不符。
英格兰曾在1215年颁布《大宪章》,维护教俗贵族的特权,逐渐确立了“王权有限”和“王在法下”的基本原则。
13世纪末,英格兰基本确立议会制度,征税权掌握在议会手中爆发1640年,议会重新召开,议员们不断抨击国王专权。
查理一世恼羞成怒,企图逮捕反对他的议员,挑起了内战内战经过几年的反复斗争,议会军队打败国王军队。
1649年,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
随后,英国宣布为共和国克伦威尔独裁共和国的权力落在了以克伦威尔为首的军队手中,议会有名无实,议会尊他为“护国主”3.《权利法案》背景(1)王朝复辟:1660年,查理一世的儿子查理二世接受议会有条件的邀请,做了英国国王。
查理二世的继任者是他的弟弟——詹姆士二世,他在英国恢复天主教和专制制度,进行反攻倒算,激起了人民的反抗(2)“光荣革命”:1688年,英国发生政变,议会做出决定:废黜詹姆士二世,迎请他的女儿玛丽和女婿威廉入主英国,这次政变史称“光荣革命”主要内容1689年,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重申英国人“自古就有的权利”,如议会定期召开、议员享有讨论国事和言论自由的权利、征税权属于议会、国民可以自由请愿等。
《权利法案》还规定,国王不经议会许可,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不得征收捐税作用以《权利法案》为基础,英国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逐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知识延伸】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并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前提。
君主立宪制的英国中考知识点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背景:1、13世纪,英国议会制度基本形成,以《大宪章》为依据,要求限制王权。
2、新航路开辟以后,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控制了议会,17世纪初斯图亚特王朝的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宣扬君权神授,和议会发生矛盾。
根本原因:封建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直接原因:斯图亚特王朝奉行“君权神授”,并宣称议会权力来自国王,和议会发生矛盾。
爆发:1640年革命爆发。
过程:1640年—1688年,英国发生资产阶级革命。
二、《权利法案》1、背景:1688年,英国议会邀请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和她的丈夫荷兰执政威廉承袭英国王位,并统治英国。
这场不流血的政变,历史上称为“光荣革命”,标志着议会取得胜利。
2、内容: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确立议会主权,从立法权、司法权、税收权、军事权等方面限制了国王权利。
3.意义:议会的主权以法律的形式确立,国王的权利受到议会的明确限制,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4、影响:“光荣革命”后,英国的贵族地主阶级与资产阶级实行集体统治,统治方式从人治走向法治,英国社会从此进入第期稳定发展时期。
三、责任内阁制的形成1.内阁的含义:内阁原指国王召集亲信商议的秘密小房间,后指决定国家事务的最高行政班子。
2、首相制度的形成。
18世纪,“首相”产生,国王逐渐退出内阁,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
第一任首相:1721年沃波尔。
3、确立内阁对议会负责的制度。
4、国王权力的逐渐削弱。
5.维多利亚女王时期,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席位的政党被允许组阁,该政党的领袖理所当然是首相。
6.19世纪中期,责任内阁制度确立。
四、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1、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国王是“统而不治”的虚君,是礼仪性的国家元首,首相是最高行政首脑,即政府首脑;内阁对议会负责,内阁与首相由议会选举中取得多数席位的政党组建内阁及多数党领袖担任首相;以代议制为基础,议会掌握国家主权;实行分权原则。
第六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
【知识框架】
君主立宪制的英国
【重点梳理】
1.议会与王权的斗争
国
王
的专制统治17世纪初,英国开始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
国王詹姆士一世来自苏格兰,狂热地推崇“君权神授”理论,渴望王权专断。
他不经议会批准,强行征税,使议会与王权处于对立状态
议会
与王权斗争詹姆士一世的言行与英国的法律和政治传统严重不符。
英格兰曾在1215年颁布《大宪章》,维护教俗贵族的特权,逐渐确立了“王权有限”和“王在法下”的基本原则。
13世纪末,英格兰基本确立议会制度,征税权掌握在议会手中
爆发1640年,议会重新召开,议员们不断抨击国王专权。
查理一世恼羞成怒,企图逮捕反对他的议员,挑起了内战
内战经过几年的反复斗争,议会军队打败国王军队。
1649年,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
随后,英国宣布为共和国
克伦威尔
独裁共和国的权力落在了以克伦威尔为首的军队手中,议会有名无实,议会尊他为“护国主”
3.《权利法案》
背景(1)王朝复辟:1660年,查理一世的儿子查理二世接受议会有条件的邀请,做了英国国王。
查理二世的继任者是他的弟弟——詹姆士二世,他在英国恢复天主教和专制制度,进行反攻倒算,激起了人民的反抗
(2)“光荣革命”:1688年,英国发生政变,议会做出决定:废黜詹姆士二世,迎请他的女儿玛丽和女婿威廉入主英国,这次政变史称“光荣革命”
主要内容1689年,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重申英国人“自古就有的权利”,如议会定期召开、议员享有讨论国事和言论自由的权利、征税权属于议会、国民可以自由请愿等。
《权利法案》还规定,国王不经议会许可,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不得征收捐税
作用以《权利法案》为基础,英国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逐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
【知识延伸】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并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前提。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而且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2.君主立宪制的含义。
君主立宪制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政权组织形式,是指资本主义国家的君主权力受到宪法制约和限制的君主制,是资产阶级同封建势力妥协的产物。
其与封建君主制的区别表现为后者是君主专制独裁,而前者是资产阶级民主制的一种形式。
在这种政体下,君主是名义上的世袭国家元首,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国家权力中心在议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