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学生管理 《新编教育管理学》课件,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
- 格式:ppt
- 大小:578.00 KB
- 文档页数:24
第9章学生管理一、名词解释学生管理学生管理是学校对学生在校内外的学习和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的总称,它是学校教务管理者组织、指导学生,按照教育方针所规定的教育标准,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各种教育,使学生在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的过程。
二、简答题1.如何理解学校组织的性质?根据这种性质你认为对学校组织的管理中应注意哪些问题?答:(1)学校组织的性质学校组织的权力结构是行政、学术二元化结构。
各级学校的学术层次越高,二元化的特征越明显。
这种特征一方面有利于加强学术组织的力量,强化民主机制,但也可能导致行政组织与学术组织的矛盾和冲突,可能削弱对必要的制度与纪律的建设。
(2)学校组织建设的原则①精兵简政,与学校目标、任务相一致的原则这一原则是指学校组织机构和工作岗位的设置,必须以提高效能和效率为指导思想,坚持因事设岗,组织建设围绕学校目标和任务进行,不设冗员。
贯彻这一原则,应该做到:a.对校内机构和职位的设置一定要进行科学论证,以追求效能和效率为目标。
b.打破狭隘的专业分工观念,坚持各岗位人员满工作量,以此确定人员总体编制,以此为基础,倡导工作人员一专多能,最终实现“高效率、高质量、高工资”的组织建设目标。
②统一领导的原则这一原则是指在学校工作中,只能有一个指挥中心,每个下属只接受一个直接上级的领导并且对他负责,管理者不可越级指挥。
贯彻这一原则要注意以下几方面:a.正确处理校内的党政关系,在中小学落实校长负责制,建立健全民主决策机制和监督保障机制,确立校长行政指挥中心的地位。
b.建立严格的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职责和工作关系,保证指挥到位。
c.领导者要敢于授权,善于授权,避免工作中越俎代庖。
③分工协作的原则这一原则是指学校组织建设中要根据开展业务工作的需要进行专业分工,规模较大的学校要建立专业部门开展专门领域的管理工作,从而提高工作的科学性和效率;但同时要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使各个专业部门和人员分工不分家,彼此互相合作,紧密配合,以组织的内在联系保证工作有系统地进行。
第9章学生管理9.1 复习笔记一、学生管理概述(一)学生管理1.学生管理的概念有研究者将学生管理定义为:学生管理是学校对学生在校内外的学习和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的总称,它是学校教务管理者组织、指导学生,按照教育方针所规定的教育标准,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各种教育,使学生在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的过程。
2.学生管理的主体(1)学校管理学校是学生管理的重要主体,但不是唯一主体。
(2)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教育行政部门通过制定法律、法规以及各种规章制度,对学生的学习和活动作出明确的规定,以此在宏观层面上对学生进行管理。
(3)学生自主管理学生并不只是管理的客体。
正如有的研究人员指出,学生是学校中不容忽略的管理主体之一。
因为学生是管理活动的参与者,参与管理活动的过程正是其主体性不断形成的过程。
学生也是管理活动结果的建构者,学生既要认识管理对象,又要认识自身,逐步形成科学的精神与态度,将自己建构成认识主体。
从这个意义上讲,在学生管理中,不仅要发挥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作用,而且要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主体作用。
3.学生管理的时空范围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教育教学途径与方式的多样化,以及高科技对人类生活的改变,学生的学习与活动在空间上不再局限于教室之中,在时间上不再限定在课堂教学的时间里。
这就是说,学生管理已经超出了课堂的范围,越过了校门的界限,突破了在校的时限。
4.学生管理与教学管理的关系学生管理中有许多属于教学管理的内容,如学籍管理、学生成绩和档案的管理等。
但是,学生管理中也有许多教学管理所不能涵盖的内容,如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管理、学生社团的管理等。
可见,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不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从分类标准上看,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所依据的标准是不同的,前者以任务为分类标准,后者以人员为分类标准。
因此,学生管理和教学管理、德育管理等在内容上会有部分交叉,但彼此之间并非从属关系。
学生管理第一节学生管理概述学生管理是学校对学生在校内外的学习和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的总称,它是学校教务管理者组织、指导学生,按照教育方针所规定的教育表准,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各种教育,使学生在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的过程。
值得商榷之处:其一:教育行政部门是学生管理的重要主体,学校往往负责具体实施教育行政部门颁布的各种规定。
学生不单纯是一个管理的客体,他也是一个管理的主体。
在学生管理中,不仅要发挥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作用,而且要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主体作用。
其二:随着教育教学途径与方式的多样化,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在空间上不再局限于教室之中,在时间上不再限定在课堂教学的时间里。
就是说,学生管理已经超出了课堂的范围,越过了校门的界限,突破了在校的时限。
因而,将学生管理的范围确定为“校内外”,而不是限定在校内。
然而,“校内外”的规定过于宽泛,实际上使学生管理失去了明确的时空界限。
这就意味着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在学生管理上要承担无限度的责任,这既不合理也不现实,同时也限制了其他方面(如:家长、社会各界)在学生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其三:学生管理中有许多属于教学管理的内容,如学籍管理、学生成绩和档案的管理等。
但是,学生管理中也有许多教学管理所不能涵盖的内容,如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管理、学生社团的管理等。
因此,学生管理和教学管理、德育管理等在内容上会有部分交叉,但彼此之间并非种属关系。
第二节学生常规管理一、学习常规管理:学习活动的基础性工作从时间流程上看,学习常规管理覆盖了从招生入学到毕业离校的整个学习过程,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来实施管理:1、开端管理招生和编班时开端管理的两项主要工作,这两项工作的完成意味着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开始。
2、过程管理过程管理主要包括对学生出勤于积累情况的考查、课堂学习常规于课外学习常规的执行、对作业与考核的管理等。
3、终端管理经过一个学年的学习,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其他出不同的安排。
第一篇教育管理学总论第一章管理、教育管理和教育管理学第一节管理的意义和特性管理是人类社会最普遍的现象管理:在组织中,有关人员对各种资源进行适当领导、组织和安排,以完成预定的目标和任务。
管理的要素:一组织。
二目标。
三资源。
四效率。
管理和行政很多情况,两者是交替使用的。
管理活动的意义1、管理是一个组织能够正常运转,并最终完成组织任务的根本条件,缺乏管理的组织不过是一盘散沙。
2、有效的管理是提高工作绩效的最主要的手段。
3、通过有效管理能够提高众人的士气,这对维护组织生存至关重要。
4、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能使组织成员职责分明,减少扯皮和推诿。
管理活动的特性1、管理活动更多地受到一定社会条件的制约。
2、管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是多方位的。
3、管理活动是一种过程。
4、管理活动的技术手段和方式,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第二节教育管理活动概述教育管理活动的意义1、现代教育已构成一个规模庞大的事业2、为了协调教育的发展3、为了合理规划和利用教育资源4、为了服务于教育教育管理活动与其他管理活动的比较共同点:教育管理活动也要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教育管理的对象,同样是人、财、物、事、时间、空间等成分;教育管理也表现为一个过程,并有其专门的管理职能;其管理方式也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等。
不同点(教育管理活动的特殊一面即特性):一教育领域中很多东西人们难以定论或把握,如教育目的、教学技能、学习态度、学术氛围等。
二教育完全是一种培养人的事业,而人的发展要受多种因素制约,这就导致教育管理的很多方面难以量化,并直接影响到评判的标准。
三教育是价值高度涉入的事业,所以教育管理活动常常会碰到伦理、道德、价值观方面的问题。
四在教育系统中,教学有日趋专业化的迹象。
五对教育管理工作成效的评价,比对其他管理工作的评价要复杂得多。
六教育涉及千家万户,容易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从经验管理走向科学管理教育管理的元价值(是效率和效果的统一)元价值就是超越其他一切价值的价值,是最基本的价值。
教育管理学第九章第九章学生管理内容第一节学生管理概述第二节学生常规管理第三节学生组织管理【学习目标】明确学生管理的意义、目标和内容了解国外学生管理的主要特色熟悉学生常规管理的基本内容掌握学生组织管理的对象与方法第一节学生管理概述一、学生管理:一个需要认真审视的概念二、学生管理的价值揭示三、学生管理的目标、任务与内容四、各具特色的学生管理五、让学生管理走向科学化一、学生管理:一个需要认真审视的概念(一)学生管理的主体:学校(当然主体)教育行政部门(重要主体)学生(二)学生管理的时空范围问题超出了课堂的范围越过了校门的界限突破的在校的时限(三)学生管理与教学管理的关系问题有交叉学生管理的定义学生管理是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学生按照教育方针所规定的教育标准,对学生在校内外涉及学校权力和义务关系的学习和活动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的总称,以促使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二、学生管理的价值揭示个体价值:促使学生个体健康成长社会价值: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和发展工具性价值:为教育教学服务本体性价值:教育管理不可或缺的部分;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能够为教育管理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三、学生管理的目标、任务与内容(一)目标:服务学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与行为习惯,使学生具有基本的自理能力、自治能力和独立生活的能力,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
(二)任务: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是进行学生管理的主要机构,两者在根本目的是一致的,但在任务上各有侧重教育行政部门偏重于宏观调控(间接管理),而学校偏重于微观管理(直接管理)(三)学生管理的内容入教育活动离学管理活动校生学籍管理社活团管编考考奖升管理班勤核惩留理级四、各具特色的学生管理英国的学舍制日本的生活指导美国的家长参与法国的教师监护制度1.英国的学舍制与学级制副校长(学生工作)学舍长学舍长学舍长小组辅导员小组辅导员小组辅导员副校长(学生工作)低年级长中年级长高年级长年级年级年级年级年级年级辅导员辅导员辅导员辅导员辅导员辅导员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组组组组组组组组组组组组辅辅辅辅辅辅辅辅辅辅辅辅导导导导导导导导导导导导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员 2.日本的生活指导日本学校教育十分重视两种职能:一是以教材为媒介,使学生掌握将来作为一个社会成员必备的能力和态度,即学习指导;二是培养每个学生根据个人素质和所处环境条件,谋求自我实现的能力和态度,即生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