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教育组织机构《新编教育管理学》课件,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
- 格式:pdf
- 大小:4.70 MB
- 文档页数:22
第4章教育组织机构4.1 复习笔记一、组织及组织理论概述(一)组织的含义1.从静态角度分析组织是社会集团,是一个集团内各种关系系统的总和。
组织将与该组织的生长体有密切关联的人、财、物、时间、信息、环境等因素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而形成一个开放的社会技术与社会信息系统。
2.从动态角度分析组织是人与人之间的行为构成模式,是人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而彼此分工合作、相互影响的活动系统。
即组织是一个人际关系的网络,它不仅限定了人与人之间的权责关系,同时也要求成员根据自己特定的地位去扮演一定角色,形成一定等级体系,并在这一体系中以自己特定的行为方式去从事某些活动。
3.从生态学角度分析组织是一个有着生命活力的生长体,它随着历史和社会环境的演变而不断进行自动调整,以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
(二)组织的功能1.组织功能的含义所谓组织的功能,就是组织所具有的功效以及实现这些功效的能力。
2.组织功能的内容(1)实现组织机构的目标任何组织都有其特定目标,组织就是通过共同的目标,才把本来互不相干的人集中在一起的。
(2)满足成员物质和精神的需要①组织机构要使组织中的每个成员都认识到自己的工作对实现组织目标的重要作用,从而鼓励和促进成员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自己的任务。
②组织机构要满足每个成员的物质和精神的合理需要,使他们在付出自己的才智和努力之后得到相应的报酬。
(3)确定每个成员的位置组织通过分工、建立权力等手段,使组织中每个成员清楚认识自己在组织中所处的地位、职责、权利和义务。
(4)及时调整和完善自身的结构有效的组织总是根据所处环境的变化及自身的发展需要,及时地调整机构设置和人员关系的,没有自我调整的功能,组织就会被时代所淘汰。
(三)组织的分类1.组织的类型(1)按照社会功能所作的划分①以解决生存和供应问题为目标的生产经营性组织;②以解决社会适应和平衡问题为目标的政治团体或政府机构组织;③以解决社会统一问题为目标的法院、政党等利益团体;④以维护和发展社会文化形态为目标的文化组织,如学校、教会、博物馆等。
第4章教育组织机构一、单项选择题1.行政组织中上下级层级关系是一种()的分配关系。
A.任务和职位B.权力和利益C.权力和责任D.责任和义务【答案】C【解析】行政组织的层级结构一般是按纵向分为许多层次,上下层为领导与服从的关系。
行政组织不同,其层级多寡也不同。
共同点是即上级的任务偏重于原则的制定与决策方面,所需人数较少,下级任务偏重于具体执行,所需人数较多。
可以说上下层级关系是一种权力和责任分配的关系。
2.提高教育管理效率的首要因素是()。
A.充足的经费B.现代化的设备C.充分调动起积极性的人D.良好的环境条件【答案】C【解析】提高教育行政组织的效率和效益的措施之一是提高教育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素质,即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
这是因为制约行政组织效率和效益的诸因素中,人的因素,即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素质是最主要的因素。
3.教育管理的行政组织机构是以()为主进行设置的。
A.功能B.服务对象C.工作性质D.工作程序【答案】C【解析】按照业务工作性质来划分行政组织部门,即把性质相同或业务相似的工作进行归类,形成一个行政组织单位或部门,由该单位或部门全权负责该类工作。
这是被广泛采用的划分行政组织部门的基本方法。
4.教育行政组织机构中所设置的监督部门、信息反馈部门实质上是组织机构中的()部门。
A.控制B.决策C.质检D.功能【答案】A【解析】教育行政组织机构中所设置的监督部门、信息反馈部门实质上是组织机构中的控制部门。
监督控制是指为了保证计划顺利进行而采取的适当措施,以免出现偏差,偏离目标。
5.在一个组织中,管理的层次与幅度之间的关系是()。
A.递增关系B.递减关系C.正比关系D.反比关系【答案】D【解析】行政组织的层次与管理幅度之间成反比关系,即行政组织的层级多,管理幅度则小,行政组织层级少,管理幅度则大。
6.学校的组织可分成两大类:一类是行政组织机构,另一类是非行政组织机构。
下列不属于学校的行政组织机构的是()。
教育管理第四章(共5篇)第一篇:教育管理第四章•第四章教育组织机构•内容目录•第一节组织及组织理论概述•第二节教育行政组织机构及其建设•第三节学校组织机构及其变革•第四节学校校本管理•【学习目标】•了解组织的涵义、分类和基本形式•知晓教育行政组织的性质与设置原则•掌握学校组织机构及其变革策略•第一节组织及组织理论概述•一、组织的含义•二、组织的功能•三、组织的分类•四、组织的管理幅度和层次•五、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六、组织的基本形式•一、组织的含义组织的多重含义:•组织的静态观:“组织”是指一种实体,是指一个集团内各种关系系统的总和。
•组织的动态观:•“组织”是指一种活动,是人与人之间的行为构成模式,是人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而彼此分工合作、相互影响的活动系统。
(权责、地位、行为方式)•组织的生态观:“组织”是有着生命活力的生长体,随着历史和社会环境的演变而进行自动调整。
•二、组织的功能•组织具有的功效以及实现这些功效的能力实现组织机构的目标;满足其成员物质和精神的需要;确定每个成员的位置;及时调整和完善自身的结构。
•三、组织的分类•学校不是生产和盈利性组织,要继承和发展人类的文化遗产•学校是服务性组织,必须处处重视学生的利益•学校的组织和管理主要依靠规范化的手段•四、组织的管理幅度和层次•组织的管理幅度主要是指组织结构的层次及管辖范围。
•(一)管理范围管理范围与效率:P=7, 是一个上司所能保持彼此间有效沟通的最大数目。
•管理范围过宽过窄的缺点•管理范围过宽:监督不严;下级等上级;浪费时间;下级感到不被重视;上级劳累过度•管理范围过窄:管理层次增加;费用增加;信息流通慢,效率低;管理太严,下属不满;可做的事太少、无聊•管理范围的定性分析方法•工作内容与性质独立性:独立性越强,管理范围就可以越大复杂性:工作的复杂性越强,管理范围越小协调工作量:协同性越差,管理范围越小•上下级的能力•授权程度•地区间隔•其他•(二)管理层次•管理层次: 指从企业最高一级管理组织到最低一级管理组织的各个组织等级。
第一章教育管理学概论第一节教育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第二节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性质第三节教育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历程第二章教育管理学的理论基础第一节教育管理学的哲学基础第二节教育管理学与现代教育科学理论第三节教育管理学与现代管理学理论主要流派第三章教育管理体制第一节教育管理体制概述第二节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教育管理体制第三节我国教育体制及其变革第四章教育发展战略规划第一节教育发展战略概述第二节教育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第三节教育规划和学校发展规划第五章教育法律第一节教育法概述第二节教育法律形式和教育立法第三节教育法与教育管理第六章教育政策第一节教育政策概述第二节教育政策的制定与执行第三节我国教育政策发展历程第七章教育经费与教育财政第一节教育经费概述第二节教育经费的筹措、分配和管理第三节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第八章教育领导与决策第一节教育领导第二节教育决策第三节教育领导者的管理第九章课程管理第一节课程管理概述第二节课程目标与内容第三节课程实施第十章教学管理第一节教学管理概述第二节科学的教学管理的观念和制度建设第三节教学管理的基本环节第四节教学管理的基本内容第十一章教师管理第一节教师管理概述第二节教师的任用第三节教师的评价和激励第四节教师的培训第十二章学生管理第一节学生管理概述第二节学生班级管理第三节学生课外活动管理主要参考书目《新编教育管理学》吴志宏,冯大鸣,周嘉方主编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第1版前言第一篇教育管理学总论第一章管理、教育管理和教育管理学第一节管理的意义和特性第二节教育管理活动概述第三节教育管理学学科分析第二章教育管理实践和思想的历史轨迹第一节我国历史上的教育管理实践和思想第二节西方国家历史上的教育管理实践和思想第三节现代管理理论和教育管理发展第二篇教育管理体制和机构第三章教育管理体制第一节教育管理体制第二节从宏观层面看教育管理体制第三节从学校层面看教育管理体制第四章教育组织机构第一节组织及组织理论概述第二节教育行政组织机构及其建设第三节学校组织机构及其建设第三篇教育政策和法律第五章教育政策和教育管理第一节教育政策概述第二节教育政策制定的理论模式第三节建国以来的教育管理政策第四节教育政策与教育管理第六章教育法律与教育管理第四篇教育人员和教育对象管理第七章教育领导者及其管理第八章老师管理第九章学生管理第五篇教育务实管理(上)第十章教学管理第十一章德育管理第十二章体育卫生管理第六篇教育实务管理(下)第十三章教育科研管理第十四章教育经费管理第十五章教育设施管理第十六章社会工作管理目录前言1第2版前言1第一篇教育管理学总论第一章管理、教育管理和教育管理学(3)第一节管理的意义和特性(3)管理是人类社会最普遍的现象(3)管理和行政(4)管理活动的意义(5)管理活动的特性(6)第二节教育管理活动概述(7)教育管理活动的意义(7)教育管理活动与其他管理活动的比较(8)从经验管理走向科学管理(10)教育管理的元价值(12)教育管理:蓬勃发展的事业(13)第三节教育管理学学科分析(14)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14)教育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15)教育管理学与相关学科领域(18)教育管理学的研究范围(19)教育管理学的研究方法(21)教育管理学的未来发展(23)第二章教育管理实践和思想的历史轨迹(25)第一节我国历史上的教育管理实践和思想(25)稷下学宫:古代教育管理实践的典范(25)《学记》:历史上最早的教育管理文献之一(26)先秦诸子的管理思想(27)隋唐的教育管理体制和学校管理(28)宋代教育家朱熹的教育管理思想(28)书院的教育管理实践(29)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时期的教育管理(29)近代教育督导制度的创设(30)蔡元培的教育管理思想(30)陶行知的教育管理实践(31) 第二节西方国家历史上的教育管理实践和思想(32)古希腊:西方教育的起点(32)古代贤哲的教育管理思想(32)人文主义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33)夸美纽斯的教育管理观(34)赫尔巴特的儿童管理思想(36)杜威及其实验学校的管理实践(37)欧美新教育运动中的学校管理(38)第三节现代管理理论和教育管理发展(39)管理理论的发展阶段(39)古典管理理论:提倡制度化的教育管理(40)人际关系学说:改善学校中的人际关系(42)结构主义:学校组织性质的再认识(43)行为科学:教育管理学从经验走向科学(44)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的教育管理思想(46)第二篇教育管理体制和机构第三章教育管理体制(5l)第一节教育管理体制概述(51)教育管理体制的含义(51)教育管理体制的制约因素(52)教育管理体制的功能(53)正确认识教育管理体制的意义(54)第二节从宏观层面看教育管理体制?(54)教育管理体制的基本类型(54)建国以来我国基础教育管理体制的演进(57)我国现行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及其改革(59)进一步完善我国基础教育的管理体制(61)第三节从学校层面看教育管理体制(62)校长负责制: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62)教职工聘用合同制: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65)学校分配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保障(66)第四章教育组织机构(69)第一节组织及组织理论概述(69)组织的含义(69)组织的功能(70)组织的分类(71)组织的管理幅度(72)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73)组织的基本形式(73) 第二节教育行政组织机构及其建设(75)教育行政组织的性质(75)教育行政组织设置的原则(76)教育行政机构的管理及其意义(78)教育行政机构的改革策略(78)第三节学校组织机构及其变革(79)学校组织机构设置的原则(79)学校行政组织机构(81)学校行政组织机构的架构模式(81)学校非行政组织机构(83)学校组织机构需要变革(84)学校组织机构的变革要素(84)学校组织机构的变革策略(86)学校组织变革的过程(86)学校组织机构的变革模式(87)学校变革的阻力及其克服(89)第三篇教育政策和法律第五章教育政策和教育管理(95)第一节教育政策概述(95)什么是教育政策(95)教育政策的特点(96)教育政策与教育法律(97)教育政策的社会制约基础(97)第二节教育政策制定的理论模式(98)教育政策制定的过程(98)政策制定模式的含义(99)第三节建国以来的教育管理政策(102)建国初期的教育管理政策(10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教育管理政策(103)“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教育管理政策(103)全面恢复与改革开放时期的教育政策(103)第四节教育政策与教育管理(104)教育管理的政策导向(104)教育管理实践检验和完善教育政策(107)教育政策与校长工作(108)教育政策与教育管理的错位(109) 第六章教育法律与教育管理(11l)第一节教育法概述(11l)教育的法治化(111)教育法的体系(112)教育立法的意义(113)教育管理:走向法治(114)第二节教育法与教育行政114国家教育权与教育行政(114)教育行政机关(115)教育行政行为(117)教育行政行为的形式(117)教育行政法律责任(118)第三节教育法与学校管理(119)学校的设置(120)学校的权利和义务(120)教师的权利与义务(121)教师管理的基本法律制度(122)学生的权利和义务(123)学校收费管理(124)学校事故预防与安全管理(125)第四篇教育人员和教育对象管理第七章教育领导者及其管理(131)第一节领导者与教育领导者(131)领导的界说(131)领导者的角色(132)教育领导者的分类与领导环境的差异(133)第二节领导理论与教育领导者(135)领导特质理论(135)领导行为理论(136)领导权变理论(138)道德领导理论(139)第三节教育领导者的决策和沟通行为(141)教育决策的含义和分类(141)古典决策理论和西蒙的决策理论(142)员工参与决策的原则与方式(143)教育领导者与组织沟通(144)第四节教育领导者的管理145教育领导者的甄选(145)评价教育领导者的取向(147) 我国教育领导者的培训制度(148)校长职级制的试行(150)第八章教师管理152第一节教师管理概述152教师管理的基本功能(152)教师管理的基本内容(153)教师管理理念的基础(153)教师管理的基本特点(154)第二节教师的任用与评价155师资来源的多样化(155)教师任用着眼点的变化(156)教师评价与教师考核(158)教师评价的多维性与发展性(159)教师评价中的三对关系(160)第三节教师专业发展的管理16l教师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61)从教师培训到教师专业发展(161)校本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162)校本教师专业发展的保障(165)第四节教师的激励166激励理论与教师管理(166)激励理论的贡献与局限(167)教师激励的策略(168)教师的群体激励(169)教师激励中的骨干与全员兼顾(170)第九章学生管理(172)第一节学生管理概述(172)学生管理:一个需要认真审视的概念(172)学生管理的价值揭示(173)学生管理的目标、任务与内容(174)各具特色的学生管理(176)让学生管理走向科学化(178)第二节学生常规管理(179)学习常规管理:学习活动的基础性工作(179)生活常规管理:为人处世的奠基性工程(181)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管理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183)第三节学生组织管理185纷繁复杂的管理对象(185)从班级管理走向班级经营(186)班集体的建设(188)学生的自我管理和参与管理(189)第五篇教育实务管理(195)第十章课程与教学管理(195)第一节课程与教学管理概述(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