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经典诵读知识竞赛试卷(含答案)
- 格式:pdf
- 大小:889.80 KB
- 文档页数:5
中华经典诵读知识竞赛试题(小学高段)一、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共30分)1、在下面带点字的正确读音上打“√”(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
与其不孙也,宁固。
”( sūn xùn)(2)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 kuìɡuì)(3)知.者创物。
( zhī zhì)(4)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
( cánɡ zānɡ)(5)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 xī shěn)(6)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fū fú)(7)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 zhōnɡ zhînɡ)(8)子曰:“仁者,其言也讱.。
”( rěn rèn)(9)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 jī qī)(10)颜渊死,子哭之恸.。
( tînɡ dînɡ)2、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诗句的作者是()A、司马光 B、司马迁 C、李商隐 D、杜甫(2)相传,古蜀国的都城叫做()A、鱼凫城B、益州C、锦城D、成都(3)下面关于“季文子行俭”的故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季文子是个吝啬的人。
B、季文子身居高位而生活俭朴。
C、作为国家重臣,季文子俭朴的生活有损国家体面。
D、像季文子那样身居高位而过俭朴生活的情况,只会出现在他所生活的春秋时期。
(4)立秋节气一般在公历()。
A、8月上旬B、8月下旬C、9月上旬D、9月下旬(5)文翁讲堂是汉代蜀郡太守文翁设在成都的()。
A、石室学宫B、锦江书院C、成都书院D、尊经书院(6)“不可无一,不可有二”是讲南齐著名的书法家、文学家()自信的故事。
A、毛遂B、张融C、优孟D、晏子(7)“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这段话,颜渊是在赞美()。
1、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A.朱蕤冒紫茎B.岁华尽摇落C.芳意竟何成2、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A.无计留春住B.寂寞开无主C.帘幕无重数3、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
A.海客无心随白鸥B.玉箫金管坐两头C.楚王台榭空山丘4、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A.如日月之代明B.道并行而不相悖C.辟如四时之错行5、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A.春眠不觉晓B.花落知多少C.夜来风雨声6、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A.动息如有情B.为君起松声C.去来固无迹7、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A.遥怜故人思故乡B.心怀百忧复千虑C.愧尔东西南北人8、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A.问影疏香暗B.一夜鱼龙舞C.灯火阑珊处9、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A.畏君主B.畏道法C.畏圣人之言10、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A.物有本末,事有始终B.在亲民,在止于至善C.先城其意,致知格物11、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A.高卧沙丘城B.日夕连秋声C.我来竟何事12、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
A.因思杜陵梦B.槲叶落山路C.凫雁满回塘13、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A.宁为百夫长B.心中自不平C.风多杂鼓声14、《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A.说五经B.号六经C.号四书15、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A.白日依山尽B.黄河入海流C.更上一层楼16、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A.床前明月光B.低头思故乡C.疑是地上霜17、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A.二十七B.八十二C.久亲师18、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A.望其项背也B.见不贤而内自省也C.仁者安仁19、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
A.兄则友B.兄则有C.哥则友20、小德川流,大德敦化_。
A.大德敦化B.上律天时C.下袭水土21、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
A.秋日平原好射雕B.破虏将军夜渡辽C.白草连天野火烧22、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小学经典诵读知识竞赛题一、填空与问答1.中国神话传说中人类的始祖是。
2.是中华名族的图腾。
3.“夏大也”这句话中,夏指的是。
4.中国古代的别称有、、、(至少说四个)。
5.唐尧虞舜指是和。
6.五岳分别是东岳、西岳、南岳、北岳和中岳。
7.中国十大名胜古迹是万里、桂林、杭州、苏州、安徽、长江、台湾、承德、西安。
8.“虎视何雄哉!诸候尽西来。
”这里的诸候指当时的、、、、、等国的国君.9.“鼎”在以前代表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
“鼎”字含有“显赫”“尊贵”的意义。
含“鼎”字的成语有、。
10.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指的是、、和。
11.子曰:“,。
大车无车儿,小车无轩,其何以行之哉?”是说一个不讲诚信的人很难得到他人的尊重的认可。
12.“言必行,行必果”告诉我们。
13.信,,。
得原失修,何从庇之?所之滋多。
14.商鞅“”变法终获成功。
始国如此,做人也如此。
我们要从小事做起,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15.生无伪言行,与人约,虽千里外,不失刻。
“伪”的意思是。
16.、;壁之千仞,无欲则刚。
17.、。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18.两岸猿声啼不住,。
19.儿童相见不相识,。
20.停车坐爱枫林晚,。
21.当我们感恩母亲,要报答母亲,深思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涌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
22.洛阳亲友如相问,。
23.,桂树何团团。
24.故人西辞黄鹤楼,。
25.,野渡无人舟自横。
26.不论平地与山尖,。
27.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经常用唐代李冲的诗句来教育我们:锄禾日当午,。
28.彼之理是,我之理非,;彼之理非,我之理是,。
告诉我们得理也饶人,才能显示出真正的胸怀。
29.己所不欲, 。
就是当自己要做对他人做什么事时,先想自己是否愿意,如果自己不愿意就不要强加给他人。
30.生无伪言行,与人约,,不失期得。
31. 岳飞率领的“岳家军”军纪严明,英勇善战号称“”。
32. 花中四君子指的是、、、。
33.江南三大名楼指的是、和。
经典诵读试题及答案第一篇:经典诵读试题及答案• o o o • o o o 1.对“经典诵读”的理解正确的是:A.好文章B.名家名篇C.国学经典和名著经典2.“国学经典”的是指:A.只是指“三百千”。
B.只是指“大学”“中庸”。
C.浓缩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多方面智慧结晶的古书。
• o o o • o o o • o o o • o o o 3.提出“经典诵读”的依据:A.积累语言。
B.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C.弘扬世界优秀文化。
4.“经典诵读”的内容:A.表现智慧结晶的古书。
B.从古至今的名家名篇。
C.一切表现智慧结晶的书。
5.“经典诵读”的教学是指:A.让学生不加理解地随意诵读课文。
B.不需要老师讲解。
C.需要老师指导学生诵读。
6.“经典诵读”教学具体是:A.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诵读。
B.课外的自由诵读。
C.在老师指导下有理解、有步骤的诵读。
• o o o • 7.对“经典诵读”的目的理解比较正确的是:A.弘扬优秀文化。
B.为将来的写作服务。
C.弘扬核心价值观。
8.“经典诵读”有效的途径是:o o o o oA.单一的高声诵读B.不出声的静静默读C.多种形式的诵读D.有理解的诵读E.老师指导下的有意训练诵读第二篇:经典诵读试题1、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历来是中国文人的理想,这句话出自(C)。
A、《论语》B、《庄子》C、《孟子》D、《大学》2.我国古代的很多事物都有自己的雅称,请问我们常说的“润笔”指的是(A)。
A、文章书画稿费B、替人研磨墨汁C、为人作序D、清洗毛笔 3.“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指(D)。
A、《周易》、《论语》、《孟子》、《大学》B、《老子》、《庄子》、《孟子》、《墨子》C、《老子》、《庄子》、《孟子》、《孙子》D、《论语》、《孟子》、《大学》、《中庸》4.“床前明月光”是李白的千古名句,其中“床”指的是(C)。
A、窗户 B、卧具 C、井上的围栏 D、门5.“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的“屠苏”指的是(C)。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悠然自得(yōu rán zì dé)B. 息息相关(xī xī xiāng guān)C. 源远流长(yuán yuǎn liú cháng)D. 一帆风顺(yī fāng fēng shùn)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热心帮助同学。
B. 我希望我国早日实现共产主义。
C. 为了庆祝国庆节,学校举行了丰富多彩的联欢晚会。
D. 他的歌声悠扬,仿佛把我们带到了美丽的乡村。
3. 下列词语中,意思与“孜孜不倦”相近的一项是:A. 持之以恒B. 慢条斯理C. 不屈不挠D. 一心一意4. 下列诗句中,描写春天景色的一项是:A.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B.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C.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D.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5. 下列词语中,属于成语的一项是:A. 雪中送炭B. 风雨同舟C. 轻车熟路D. 一帆风顺6. 下列诗句中,表达了诗人思乡之情的一项是:A.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B.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D.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那里的风景美极了,就像一幅画。
B. 他学习非常努力,像一块磨刀石。
C. 她的笑容像阳光一样温暖。
D. 这本书非常有趣,读起来让人如痴如醉。
8. 下列词语中,属于四字成语的一项是:A. 满载而归B. 一举两得C. 水滴石穿D. 一丝不苟9. 下列诗句中,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的一项是:A.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B.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D.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10. 下列词语中,属于对仗工整的一项是:A. 绿水青山B. 日出东方C. 红梅白雪D. 月明千里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__________。
中华经典诵读知识题中华经典诵读⼤赛综合知识题⼀、选择题1、新⽯器时代的⽂化是黄河流域影响最⼤的原始⽂化。
古遗址被誉为“长江⽂明之源”。
BA、半坡蓝⽥B、仰韶三星堆C、蓝⽥半坡D、三星堆仰韶2、汉字约产⽣于公元前14世纪的,这时期形成的⽂字叫。
CA、周朝前期⾦⽂B、周朝前期甲⾻⽂C、殷商后期甲⾻⽂D、殷商后期⾦⽂3、《岳阳楼记》的作者是,⽂中的⼀句被传诵千古。
DA、⽂天祥“先天下之忧⽽忧,后天下之乐⽽乐”B、范仲淹“⼈⽣⾃古谁⽆死,留取丹⼼照汗青”C、⽂天祥“⼈⽣⾃古谁⽆死,留取丹⼼照汗青”D、范仲淹“先天下之忧⽽忧,后天下之乐⽽乐”4、我国古典⼩说四⼤名著之⼀的是中国古典⼩说的巅峰之作,被后⼈称之为中国封建社会百科全书。
AA、《红楼梦》B、《三国演义》C、《⽔浒传D、《西游记》5、仅次于亚马逊河与尼罗河的世界第三长河是我国的,我国第⼆长河是,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中华民族⽂明的摇篮。
BA、黄河长江黄河B、长江黄河黄河C、黄河长江长江D、长江黄河长江6、我国古代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先提出了“有教⽆类”的教育思想,是他的学⽣记载他及其弟⼦⾔⾏的⼀部著作。
AA、孔⼦《论语》B、孟⼦《孟⼦》C、⽼⼦《道德经》D、屈原《九歌》B、⽥汉聂⽿《义勇军进⾏曲》C、聂⽿⽥汉《黄河⼤合唱》D、⽥汉聂⽿《黄河⼤合唱》8、“青,取之于蓝,⽽青于蓝;冰,⽔为之,⽽寒于⽔。
”出⾃(A )。
A、《荀⼦》B、《孟⼦》C、《论语》D、《⼤学》9、我们今天所说的长城⼀般是指代的长城,它西起于⽢肃省的嘉峪关,东达辽宁省的。
DA、秦庐⼭B、宋泰⼭C、唐华⼭D、明虎⼭10、我国第⼀部字典是,第⼀部词典是。
AA、《说⽂解字》《尔雅》B、《中华⼤字典》《辞海》C、《说⽂解字》《辞海》D、《中华⼤字典》《尔雅》11、我国明朝时编写的⼀部世界上最⼤的百科全书是。
BA、《四库全书》B、《永乐⼤典》C、《资治通鉴》D、《⽔经注》1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求索”这个名句出⾃。
四年级经典诵读比赛试题(答案)一、选择(20分)1、在《农夫和猴子》中;猴子学习农夫(B )A、耕地B、摘果子C、不知道2、在《驮盐的驴》中;驴子驮棉花的时候( A )A、变重了B、变轻了C、不变3、在《两个仇人》中;两个仇人最终( A )A、都死了B、化解了仇恨C、其中一个死了4、在《捕鸟人和鹳鸟》中;捕鸟人张开了一面捕鹤的大网;结果捕到(C )A、只捕到了鹤B、捕到了鹳鸟C、捕到了一只鹳鸟和几只鹤5、在《农夫的孩子们》中;农夫使他的孩子们团结的办法是( B )A、找金子B、折树枝C、分果子6、在《蚂蚁和麦粒》中;蚂蚁怎样处理自己发现的麦粒(A )A、种麦粒B、把麦粒搬回蚂蚁洞过冬 C 、自己半路上吃了7、在《蚂蚁与鸽子》中;先是谁救了谁( B )A、蚂蚁先救鸽子B、鸽子先救蚂蚁C、不知道8、在《钻石和鹅卵石》中;钻石被用来(A )A、镶在皇帝的王冠上B、用来铺路C、当成工艺品卖了9、在《鹰、乌鸦和牧羊人》中;乌鸦把自己当成( A )A、老鹰B、鸽子C、野鸭10、在《小偷和公鸡》中;小偷偷了(A )A、公鸡B、鸭子C、鹅11、《狮子、驴子与狐狸》中(A)被狮子吃了?A、驴子B、狐狸12、一天;有个老人砍了不少柴;十分吃力地挑着走了很远的路。
一路上他累极了;实在挑不动了;便将担子放下;叫喊起死神来。
老人是想让死神把他带走吗?( B )A、是B、不是13、一只狐狸渡过湍急的河水时;被冲到一个深谷中。
他遍体鳞伤;躺在地上一动也不能动。
一群饥饿的吸血蚊蝇叮满了他的全身。
这时;一个刺猬走了过来;十分可怜他的痛苦;问需不需要赶开这些害他的蚊蝇。
(B )A、要B、不要14、狼老老实实地跟随着羊群;一点坏事也没干。
牧羊人开始一直把他当作敌人一样小心防范;提心吊胆;十分警惕地看护着羊。
狼却一声不吭地跟着走;丝毫没有想抢羊的迹象。
后来牧羊人不再提防狼;反而认为这是一头老实的护羊犬。
一次;牧羊人因事须进城一趟;便把羊留下交给狼守护。
经典诵读大赛中华传统文化常识问答题2一、问:说说《论语》中的“仁”是什么意思?答:《论语》是中国古代文化经典之一,其中的“仁”是指一种道德伦理观念,也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之一。
在《论语》中,孔子多次提到“仁”,将其视为人的核心美德和行为准则。
在《论语·述而》中,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这句话表明了“仁”的含义,即以义为本位,关注他人的利益和福祉。
孔子认为,只有具备“仁”的品德才能成为真正的君子,尤其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仁德原则,要求人们能够以同情心和爱心对待他人,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论语》中的其他篇章中也有很多关于“仁”的探讨,其中讨论了“仁者爱人、恶人为事”,“不仁者不可与联也”等等。
这些篇章进一步强调了“仁”的重要性,并将之视为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基本原则。
通过修养自己的品德,学习和实践“仁”的行为准则,人们可以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并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问:谈谈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对人类发展的影响。
答:中国古代造纸术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伟大发明之一,它对人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造纸术的出现,使文字记录和传播变得更加容易和广泛,对教育、文化和科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首先,造纸术的出现使得书写和记录变得更加方便。
在造纸术之前,人们使用竹简、木牍等材料进行书写,而这些材料有限、不耐久,难以保留大量的文字。
而借助造纸术,人们可以将大量的文字记录在纸上,实现了更加高效和长久的信息记录。
其次,造纸术的发明也促进了教育和文化的发展。
纸的普及使得书籍的制作和传播变得更加容易,助力于知识的普及和教育的发展。
更多的人可以接触到知识,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从而促进了人的思想和文化的繁荣。
此外,造纸术的出现对科技和科学的进步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纸作为一种工具,可以记录实验和观察的结果,为科学家和研究者提供了更好的工具,促进了科学研究的发展。
造纸术的发明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经典诵读知识大赛试题(一二年级组)薄b ?荷h ?台t ái 乡xi ān ɡ中zh ōn ɡ心x īn 小xi ǎo 学xu ?“中zh ōng 华h u á经j īng 典di ǎn 诵s ?ng 读d ú”知z h ī识s h i 大d à赛s ài 试sh ì题t í (一y i 二e r 年nian 级j i 组z ǔ)一、选xu ǎn 择z ?题t í。
(60分)1、《百b ǎi 家ji ā姓x ìn ɡ》里l ǐ第d ì一姓xìng 是sh ì( C )。
A 、王w án ɡB 、李l ǐC 、赵zh ào2、“上shàng 德d ?不b ù德d ?,是s h ì以y ǐ有y ǒu 德d ?;下x i à德d ?不b ù失s h ī德d ?,是s h ì以y ǐ无w ú德d ? ”是s h ì( B )里l ǐ的d e 句j ù子z i 。
A 、《三s ān 字z ì经jīng 》B 、《道d ào 德d ?经jīng .德d ?》C 、《道d ào 德d ?经jīng .道d ào 篇piān 》3、历l ì史s h ǐ人r ?n 物w ù“武w ǔ松s ōng ”出c h ū自z ì( B )名m íng 著z h ù。
A 、《三s ān 国g u ?演y ǎn 义y ì 》B 、《水shuǐ浒h ǔ传zhuàn 》C 、《西x ī游y ?u 记j ì》4、世s h ì界j i a上shàng 最z u ì大d à的d e 皇huáng 宫gōng 建jiàn 筑z h ù群q ún 是s h ì( C )。
国学经典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化中的经典作品,也是中华⽂化的代表,在历史的长河中经久不衰,是⼈类应该不断保护和传承的⽂化珍宝。
那么你对国学经典知识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国学经典知识竞赛题库的内容,希望⼤家喜欢! 国学经典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选择题 1、先秦时代,教育内容以“六艺”为主,下列不属于“六艺”的是(D )。
A、射B、御C、礼D、武 2、经魏晋多名⼠,有著名的⽵林七贤,《与⼭巨源绝交书》是⽵林七贤中的谁写给⼭涛的(B )。
A、阮籍B、嵇康C、刘伶D、向秀 3、科举制在中国影响深远,乡试录取者称为“举⼈”,会试录取者称为“贡⽣”,那么殿试录取者称为(C )。
A、“⼤元”B、“解元”C、“进⼠”D、“榜眼” 4、“⽣当做⼈杰,死亦为⿁雄,⾄今思项⽻,不肯过江东。
”为哪位诗⼈的作品?( D )A、李⽩B、杜甫C、李商隐D、李清照 5、“⾖蔻”是指( A )岁。
A、⼗三B、⼗五C、⼗⼋D、⼆⼗ 6、中国的书院制度⾃唐代始,有官⽅和私⼈设置的两类,下列各书院属于官⽅创办的是( C )A、岳麓书院B、嵩阳书院C、集贤书院D、⽩⿅洞书院 7、友谊的深浅,由下列那⼀个成语可以看出情义最为深重?(C )A、莫逆之交B、⾦兰之交C、刎颈之交D、点头之交 8、⼀提到书法中的草书,⼈们便会想到“颠张醉素”,请问下列属于颠张的作品的是( B )A、⾃叙帖B、⾃⾔帖C、中秋帖D、黄州寒⾷帖 9、鲁迅先⽣称( A )为“史家之绝唱,⽆韵之离骚”。
A、史记B、汉书C、三国志D、资治通鉴 10、郑⾕有诗⽈:“何事⽂星与酒星,⼀时钟在李先⽣。
⾼吟⼤醉三千百,留着⼈间伴⽉明。
”诗中的李先⽣指的是( C )A、李商隐B、李贺C、李⽩D、李煜 11、“四⽺⽅尊”是哪个朝代的⽂物:( C )A、周B、元C、商D、夏 12、张渭《别韦郎中》⼀诗中有“不知郎中桑落酒,教⼈⽆奈别离何”⼀句,句中所提到的“桑落酒”原产地在( A )A、永济B、桑落C、汾阳D、绵⽵ 13、“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