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种子的萌发
- 格式:ppt
- 大小:3.66 MB
- 文档页数:28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知识梳理本文介绍了植物种子的生长变化。
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新生命的。
种子是由完成了受精过程的胚珠发育而成的,包括种皮和胚,部分种子还有胚乳。
种子在一定条件下能萌发成新的植物体。
观察种子的外部特征可以综合运用感官并用比较的方法。
种皮是坚韧的,保护种子的内部结构。
胚包括子叶、胚根、胚芽、胚轴。
胚乳储藏着营养物质。
虽然种子的形状是各种各样的,但是它们的内部结构基本相同。
实验探究可以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有什么不同。
最后提到了一些关于种子内部结构的说法,其中有一个说法是错误的。
胚芽会发育成为叶和茎。
为了保证凤仙花种子的发芽率,我们需要挑选饱满、没有受过伤的种子进行种植。
在准备花盆和土的时候,我们需要先放一块小石头在花盆的出水孔上,然后放入多半盆土。
接着,我们可以用手指在土中按2~3个洞,深度约1厘米,每个洞里放一粒凤仙花种子,再用土盖住洞口。
浇适量的水,直到土壤湿润,然后将它放在温暖的地方。
如果凤仙花种子不够饱满,可以将种子放入水中观察其沉浮,把浮在水面上的种子挑出去,这样可以保证种子的发芽率。
播种通常在春天进行,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和充足的空气,而光照不足并不影响种子的萌发。
观察种子在土壤中的变化可以使用种植杯,先在透明玻璃杯的内壁垫几层卫生纸,装进一些土壤,使卫生纸贴住杯壁,然后把种子放在杯壁和卫生纸之间,向土壤中浇适量的水,不要让种子浸在水里。
我们可以根据凤仙花的生长时间,记录植株高度、叶的数量、整体的样子、每日的变化及我们为植物做的事情,以做一个植物生长变化的观察计划。
除了凤仙花种子,选带芽眼的土豆、红薯块或天竺葵的枝条种到花盆里也可以观察到它们的生长变化,这说明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来繁殖后代。
种子萌发时,先长出根,然后根迅速向下生长,最终都是向下生长的。
根、茎、叶是植物的三个重要部分。
在这三者之中,根的生长速度最快,也是种子萌发时最先长出来的部分。
(1)看:用肉眼观察种子的颜色、大小、形状及其他显著特征;然后用放大镜观察颗粒较小的种子的特征。
(2)摸:用手摸摸种子的软硬、光滑程度。
(3)闻:用鼻子闻一闻种子的气味。
(4)测量:了解种子的重量、体积等。
(5)观察记录:观察不同植物的种子,可以发现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各不相同。
将观察到的结果记录下来。
颜色种子名称形状大小(厘米)1.2~1.5青绿色至棕褐色蚕豆肾形椭圆形0.5~1.5浅红色、淡褐色花生0.5~1黄、白、黑、紫色玉米楔形小麦黄色6~8卵圆形0.9~2白色、褐色或有花斑菜豆肾形4.种皮:坚韧,保护种子的内部结构。
5.胚包括子叶、胚根、胚芽、胚轴。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知识梳理(2021春季版)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1.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新生命的。
2.种子:显花植物所特有的器官,是由完成了受精过程的胚珠发育而成的,种子包括种皮和胚,部分种子还有胚乳。
种子在一定条件下能萌发成新的植物体。
3.观察种子的外部特征:综合运用感官并用比较的方法能观察到种子更多的特征。
蚕豆种子的结构 玉米种子的结构(1)子叶:储藏或转运营养物质。
有的种子有一片子叶,有的种子有两片子叶。
(2)胚芽:将来发育成茎和叶。
(3)胚根将来发育成根。
(4)胚轴:连接胚芽和胚根的部分,将来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位。
6.胚乳:储藏着营养物质。
(1)胚乳不是胚的结构。
(2)有些种子没有胚乳,如蚕豆种子、菜豆种子等。
7.虽然种子的形状是各种各样的,但是它们的内部结构基本相同。
实验探究:取一粒干的蚕豆和用水浸泡一天的蚕豆,观察它们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有什么不同。
1.用眼睛直接观察两粒种子外部的颜色、大小、形状及其他显著特征;然后用放大镜观察两粒种子的内部结构。
2.用手摸一摸两粒种子的外部,感觉种皮的软硬、光滑程度。
3.用鼻子闻一闻两粒种子是否存在特殊气味。
4.轻轻地剥去种皮,将“豆瓣”分开,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
教科版科学四下2.5《种子的萌发》教案一. 教材分析《种子的萌发》这一节内容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的一个重要课题。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结构、萌发的条件以及萌发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材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设计了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对于生活中的植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种子内部的结构以及萌发的过程对他们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式自主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种子的结构,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观察并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种子的结构,种子萌发的条件,种子萌发的过程。
2.难点:种子内部结构的观察,种子萌发的条件的探究。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观察法:指导学生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实验法:学生进行种子萌发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4.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种子、放大镜、实验器材等。
2.学具:观察记录表、实验报告单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颗种子,引发学生对种子的好奇心和兴趣,进而提出本节课的主题《种子的萌发》。
呈现(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种子的结构示意图,让学生初步了解种子的组成。
接着,教师用实物展示种子,让学生观察种子的外部特征,并用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
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种子萌发实验。
实验步骤如下:1.每组取一颗种子,观察种子的外部特征。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种子萌发》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种子萌发》这一章节中,详细探讨种子结构、种子萌发条件以及种子萌发过程。
具体内容包括:解种子基本组成,探究种子在适宜环境下萌发过程,观察并记录种子萌发过程中变化。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种子基本结构,解种子萌发条件,认识种子萌发过程。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分析问题能力,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和实验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生命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种子萌发条件及种子萌发过程中变化。
2. 教学重点:种子基本结构,种子萌发条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种子模型、实物种子、显微镜、实验器材等。
2. 学具:记录本、画图工具、实验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实物种子,引导学生关注种子结构,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种子基本结构,引导学生认识种子组成。
3. 实践探究:(1)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种子萌发条件。
(2)实验操作: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动手进行种子萌发实验,观察并记录种子萌发过程中变化。
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讲解种子萌发条件及种子萌发过程中变化。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种子结构2. 种子萌发条件3. 种子萌发过程4. 实验观察记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种子基本结构。
(2)列举种子萌发条件。
(3)描述种子萌发过程。
2. 答案:(1)种子基本结构包括种皮、胚乳、胚芽、胚轴和根。
(2)种子萌发条件有:适宜温度、湿度、充足空气和完整种子结构。
(3)种子萌发过程包括:吸水膨胀、种皮破裂、胚芽伸长、胚轴和根生长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对种子结构和种子萌发过程有更深入解,但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部分学生观察不够仔细,需要加强引导。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 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案一. 教材分析《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这一课是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以及种子萌发的过程。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种子是植物生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种子的结构和成分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有着直接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习了植物的基础知识,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种子的结构和成分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对种子萌发的过程的了解也相对较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直观的教具,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以及种子萌发的过程。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知道种子是植物生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2.让学生理解种子萌发的过程,能够观察和描述种子萌发的现象。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种子的结构和成分。
2.种子萌发的过程。
五. 教学方法1.实物观察:让学生观察种子的实物,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
2.实验操作: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4.归纳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种子的结构和成分,以及种子萌发的过程。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类型的种子,如菜籽、豆籽等。
2.准备放大镜、镊子等观察工具。
3.准备实验用的培养皿、水、土壤等。
4.准备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各种类型的种子,引导学生观察种子的外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种子的结构和成分,让学生了解种子主要由种皮、胚乳和胚三部分组成。
3.操练(10分钟)教师指导学生用放大镜观察种子,用镊子轻轻剥开花生种子,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种子的内部结构有哪些部分?它们的作用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种子萌发需要什么条件?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五课
《种子的萌发》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课题是《种子的萌发》。
一、教材分析
《种子的萌发》是教科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五课,属于科学教材中的“新的生命”版块。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植物的种子能够孕育新的生命,条件适宜时种子就会萌发,新的生命就会开始生长。
(2)认识植物种子的构造,知道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
(3)认识到种子的各个部分在种子的萌发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比较认识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充分体会探究种子奥秘的乐趣。
从而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坚持观察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重点:认识种子(双子叶)的基本构造
难点:预测种子各部分的作用并指导落实课后实验
四、教学准备
第1 页共4 页。
1.3. 种子长出了根知识梳理+同步练习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学习目标1.能描述种子发芽的过程,分析部分种子没有萌发的原因。
2.能通过实验探索根的作用。
3.能和同学们合作探究,乐于分享自己的观点。
知识梳理1.种子在萌发的过程中,先长出根,再长出茎和叶,而且不同方向放置的种子, 萌发出的根都是向下生长的,芽都是向上生长,而且根的生长速度是很快的。
2.凤仙花的种子在遇到水的浸泡后,种皮会变软,种子的呼吸和代谢作用就会增强,种子的体积变大,然后长出胚芽、胚根,接着逐渐长出根、茎、叶,形成幼苗。
3.种子在萌发的过程中,先长出来的是植物的根。
4.种子萌发的过程图5.探究植物根的作用的实验凤仙花的根实验材料:一棵带根的植物、盛有水的试管、植物油、塑料滴管、马克笔等。
实验方法:①将这棵带根的植物装入有水的试管中,将植物的根浸泡在水中。
②在水面上滴一些植物油,使试管中的水不会被蒸发到空气中,并在水面处做好标记。
③观察几天后试管中的水位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经过一段时间后,同学们会发现试管中的水量减少了。
实验结论:植物的根具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6.植物的根主要有两大作用,第一是吸收水分,第二是固定植株。
7.不同的植物,根的形态特征不同,8.是什么能使植物固定在土壤中?是植物的根使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9.根除了能吸收水分,还有固定植物的作用,生活中哪些现象可以作为证据呢?大树的根、玉米的根有固定植株的作用,在刮风下雨的时候,强大的根可以固定植株,使它们不至于倒下。
我们试着从土壤中连根拔出一棵植物是非常困难的,就算是想连根拽出像蒲公英那样的小草也不那么容易。
在种植过程中,会发现植物的根因为抓住卫生纸或是抓住土壤,在取出时都不那么容易了。
10.为什么种下的种子有些没有萌发,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原因1:可能是因为太干燥,没有适宜的水分,也有可能是水分太多,也会有影响种子的萌发。
原因2:可能是温度不够,有的植物喜欢温暖,温度达不到,种子不会萌发,而有些植物喜欢寒冷,太过温暖的地方,也不适合植物种子的萌发。
5.种子的萌发【教材简析】种子是由前一代植物开花后的胚珠发育而来的,是绿色开花植物特有的繁殖器官,能孕育植物新的生命。
植物的种子获得适宜的条件,胚便由休眠状态进入到活动状态,开始生长,这个过程叫做种子的萌发。
种子萌发过程需要一段时间,故本课内容的实际研究需要持续10天左右。
本课内容共分为三部分:1.“浸泡种子”,准备三种不同的种子,进行浸泡实验,旨在了解不同的种子在浸泡过程中都需要吸收水分;2.“种子的内部构造”,将浸泡后的蚕豆种子剥开,观察并记录种子的内部结构。
3.“发芽的蚕豆”,对浸泡的种子进行持续观察,记录种子发芽的变化过程,结合种子内部结构的研究,发现种子各个部分的功能。
【学情分析】学生对于植物种子并不陌生,在三年级《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中,学生对各种植物的种子已经有所了解。
但学生对种子的内部构造缺乏细致观察,很多孩子都认为子叶最终会成长为植物的根和叶,对于胚根和胚芽的特点和功能,学生并不笃定。
四年级学生具有天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于种子如何成长为植物有着浓厚的兴趣,愿意参与到相关的探究活动中去。
但对种子发芽过程的观察需要持续10天左右,对于四年级学生而言,持续多日的观察有一定的难度,教师需要做好提醒和督促工作,确保学生对种子发芽的全过程有整体认知。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植物的种子能够孕育新的生命,条件适宜的时候,种子就会萌发,新的生命就会开始生长。
2.了解植物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
3.知道种子的各个部分的名称,了解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各个部分的功能。
科学探究目标运用感官及工具研究种子的内部结构。
科学态度目标能认真、细致并且持续对物体进行观察。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通过种子萌发体会到生命的珍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种子的基本结构及各部分在种子萌发过程的作用教学难点:通过持续观察了解种子各个部分在萌发过程的作用【教学准备】分组材料:未浸泡的油菜种子、黄豆种子、蚕豆种子,浸泡变软的油菜种子、黄豆种子、蚕豆种子,观察记录表,小刀,镊子,放大镜演示材料:课件,带有刻度的烧杯(备用: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教学过程】一、聚焦(预设2分钟)1.导入:[PPT2出示]种子是植物用来繁殖后代的,遇到合适的环境会发芽、生长,变成一株新的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