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委婉语在英语教学中应用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54.54 KB
- 文档页数:4
浅谈英语委婉语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影响英语委婉语,指的是在表达中使用含蓄、委婉的语言形式,以使表述更加得体、礼貌、明晰。
它反映了英语社交文化的一种特殊现象,体现了人们在交往中所表现出的一种语言修养。
英语委婉语的种类繁多,主要包括:陈述委婉语、请求委婉语、建议委婉语、批评委婉语等。
其中,陈述委婉语最为常见,例如在谈论他人的缺点时,可使用“could improve on”、“not strong suit”等词语代替“bad at”、“weakness”等词汇;请求委婉语则常用“would you mind”、“could you”等形式,表达相对委婉,礼貌的请求;建议委婉语则常用“perhaps”、“maybe”等表示委婉或推测的词语,使建议更加明晰而不失礼貌。
英语委婉语的运用对英语教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英语委婉语的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加重视语言修养的培养。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详细讲解委婉语的种类和运用,引导学生了解英语社交文化对于委婉语的重视程度,从而激发学生学好语言、修养人文素质的学习热情,提高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其次,英语委婉语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文化素质。
英语委婉语的运用需要敏锐的文化嗅觉,它源于英语语言文化的深厚底蕴,反映了社交礼仪、人情味和文化博大精深。
因此,通过委婉语的教学,可以将英语教学与文化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和文化自信。
最后,英语委婉语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沟通能力。
委婉语的运用与沟通息息相关,它不仅可以使表述更加得体、礼貌、明晰,而且还可以帮助减轻交际中的矛盾和冲突。
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注重语言的教学,还应该将委婉语的教学与交际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掌握使用委婉语进行交际所需要的技巧和策略,从而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交际效果。
综上所述,英语委婉语作为英语语言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不仅反映了英语社交文化的特点,也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委婉语在英语教学中的功能及应用作者:秦莹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17年第08期摘要:委婉语是语言交际中的一种非常的普遍现象,对委婉语的了解可以减少尴尬语言交际中的困惑和尴尬。
本文通过分析委婉语在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探究委婉语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功能。
关键词:委婉语;教学应用;使用策略【中图分类号】G42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236-1879(2017)08-0030-011定义16世纪80年代早期,英国作家George Blunt首次使用了“委婉语”(euphemism )的字样,并将其定义为“对冒犯性词语的善意或讨人喜欢的解释”[1]。
美国语言学家 Mencken在一本关于美国语言的著作中,专门分析了数百个委婉语在美国社会和历史文化背景下的用法[2]。
2教学中使用委婉语的必要性2.1教师运用委婉语能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对自己能力和知识水平的肯定看法和自信。
具有高度自信心和良好的个人印象的学生学习成功率相对较大。
自信心强的学生在学习上不怕犯错误,能大胆地用英语进行交际,不为语言错误而感到难堪。
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充分运用委婉语,有针对性地使用肯定性评价[3]。
正确对待学生的语言错误。
对学生所犯的语言错误只要不影响正常交际的顺利进行,教师应采取宽容的态度减轻学生运用语言时的压力确保学生大胆使用英语。
2.2运用委婉语,抑制受挫感,消除焦虑情绪。
使用委婉语能帮助营造愉快、生动、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
这种课堂气氛是克服学生心理障碍,降低焦虑的有效途径。
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决不能轻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引起学生情绪的对立,造成师生间的紧张关系,磨灭他们内在的学习力量[4]。
2.3了解掌握委婉语和禁忌语的关系。
委婉语一种重要的修辞方法是语言交际中维系人们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人们交际的需要委婉语的产生和应用与语言禁忌(taboo)有着直接的关系禁忌是古代社会中原始宗教信仰的遗存,是由于人们对不理解的神秘力量的恐惧而约定组成的一些消极防范措施。
浅谈英语委婉语的特点及应用
英语委婉语是指在不破坏意思的前提下,使表达比较客气、含蓄的语言,在日常交流中可以用来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态度和想法,帮助交流双方更好的相处。
英语委婉语的特点有几点:
一、适当的委婉语避免了表达上不契合当下客观语境的直接表达,从而彰显着出说话者有提这样特殊表达方式的礼仪与敏感性。
二、英语中的委婉语一般是头高尾低的表达方式,以逐渐进入主题。
口语交流中以更多的特定的软语避免敏感话题,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三、英语委婉语还可以使用多种虚拟、让步的句型以及谦词如bettered、kind of以及other words等等,这些构成了说话者有技巧的表达方式,令人耳目一新。
应用时要注意:
一、言语委婉语只能根据当时的社会环境、人物关系以及双方背景自然而然的出现。
二、根据对方的情绪、接受能力、心理状态等情况,选择合适的委婉语及表达方式,使之更加顺畅,淡化双方尴尬或苦涩的气氛,催发出有效的交流反应。
三、尽量使用比较友好、平和的语气,注重方式与特征的准确把握,以免拖垮双方欢快的心情,造成更多的误会。
英语委婉语给人以亲切、和蔼、客气的感受,因此在正式的职场沟通中很多时候也有被运用的。
尤其是在正式的措辞上,多多少少会有些谨慎,但考虑到委婉语的表现力,可以用来表达更整和的结果。
总而言之,英语委婉语在日常交流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和运用,有助于降低交流过程中苦涩和沉闷的气氛,以及营造良好的交流环境。
浅谈英语委婉语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英语委婉语是一种在日常交流中广泛使用的语言表达方式,它可以用来掩饰某些事实或意图,以避免直接和冲突性的表达方式导致不必要的冲突或伤害。
英语委婉语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作用和影响,因此在英语教学中也需要加以重视和掌握。
英语委婉语的种类和表达方式非常丰富,例如表示委婉的口吻的词语、表述含蓄的句子、使用比喻和幽默等等。
委婉语可以在很多情境下使用,例如表示同情、婉拒、道歉、询问、提醒等等。
使用委婉语可以提升交际效果,并且在跨文化交流中更为必要。
对于英语教学而言,委婉语的使用和掌握显得尤为重要。
在掌握基本的英文表达能力的基础上,学习者逐渐应该开始学习如何运用委婉语,从而更好地应对各种场景和人际关系。
此外,英语教学中的委婉语具有以下几点影响:
第一,提升学习者的交际能力。
不同的场景和人际关系需要不同的表达方式,使用委婉语可以更好地适应这种要求,同时也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意图和说话方式。
第二,加深学习者对英语社交文化的了解。
委婉语与英语社交文化密切相关,了解委婉语的使用要求和背后的文化价值可以更好地融入英语社交文化。
第三,提升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委婉语在不同文化中也有不同的使用方式和含义,学习者可以通过学习委婉语增进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更好地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人进行交流。
委婉语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摘要:英语委婉语作为英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一直受到语言学家和学者的关注。
关于这一课题的研究涉及许多不同的领域,包括语言学、语用学、社会语言学及心理学等诸多方面。
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作者试图从语用学角度就委婉语在英语教学方面的应用作初步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委婉语英语教学教学应用一、委婉语的定义及来源委婉语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段,在英语中极为常见。
当说话者感到直率地说话可能会引起读者、听话者某种程度的厌恶时,出于忌讳或礼貌,就通过遣词的调整来克服上述心理障碍,这种特殊的雅语就叫委婉语。
委婉语euphemism源于希腊语的前缀eu-(=good,sounding well,好的,好听的)和词根pheme,字面上的意义就是“用好听的话或令人愉快的方式表达”。
美国门肯称其为gilded words(镀金词),还有人把它说成cosmetic words (化妆词)(李国南,1989),这无疑是对委婉语含义和作用的形象描述。
二、英语委婉语的构成原则束定芳认为委婉语的构造都要遵循距离、相关、动听三原则。
根据Grice和Leech的理论,他提出了委婉语在使用中的三原则:合作原则、礼貌原则、自我保护原则(束定芳,1995)。
以下就讨论一下委婉语的构造遵循的几条原则。
1.合作原则Grice于1975年提出了“合作原则”,以解释言语交际中人们通过相互合作来达到交际顺利进行的目的。
而且提出了“四准则”,即言语交际中人们应遵守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联准则、方式准则。
然而,在实际交流中,人们并不总是遵守合作原则。
2.礼貌原则理论英国语言学家利奇(Geoffrey Leech)提出了人们语言交际活动的六项礼貌准则。
概括地说,就是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把不礼貌的表达减弱到最低限度,即“尽量缩小不礼貌的表达”、“尽量扩大礼貌的表达”。
3.束定芳的自我保护原则国内学者束定芳提出了委婉语使用的自我保护原则,认为人们在交际过程中更多地考虑自己的身份与社会地位。
英语委婉语在英语教学中应用研究瞿丽(安徽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合肥230601)摘要:委婉语来自禁忌语,并与之共存于包括英语文化的各种文化中,是一种常用的营造和谐气氛、确保语言交际顺利进行的言语手段。
本文从英语委婉语的定义、特点和社会功能角度提出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该注重委婉语的教学和应用。
关键词:委婉语社会功能英语教学应用一、委婉语的定义在一定的文化中,参与交际的人们都会不约而同地回避谈论某些话题或避免使用某些词语,人们不愿、或不能、或不敢随便谈及那些话题或使用那些词语,于是就用一些模糊的或听起来顺耳的说法或词语来代替,这些词语或表达法就是委婉语(euphemism)。
委婉语的应用非常广泛,美国学者休﹒劳森(Hugh Raw son)曾说:委婉语如此深深地嵌入我们的语言,以致我们中间没有谁——即使是些自诩言谈直截了当的人——能够在不使用委婉语的情况下过完一天的。
euphemism源于希腊语的前缀eu-(=good,sounding w ell,好听的)和词根pheme(=speech or saying,话语或说话)。
euphemism字面意义就是“用好听的话或令人愉快的方式表达”,即to speak with good words o r in a pleasant manner。
《The Random House College Dictionary》(1979)对euphemism定义为:the substitution of a mild,indirect,o r vague expression for one though t to be offensive,harsh o r blunt.《语言与语言学辞典》认为委婉语是:用一种不明说,能使人感到愉快或含糊的说法,代替具有令人不悦或不够尊敬的表达法。
二、委婉语的特点1.时代性。
同一个事物,同一个意思,在不同时代往往有不同的委婉表达法。
几百年前,英国上流社会可能是神经过于敏感,也可能是假正经,一般不直接提及“裤子”一词,以避免想入非非,或想到某些行为。
于是他们在交际中就用了如下一些关于“裤子”的委婉语:indescribables(不能够描写的东西);one-must-not-mention-’em s(决不可以提及的东西);unspeakables(别说出来的东西)或sit-upon’s(供你垫着坐的东西)。
如今看来,这些表达荒唐可笑,是不会有人再如此这般使用了。
“怀孕”一词在许多文化中都有避免直接提及的委婉表达法。
据有关学者统计,英语中曾先后有如下一些委婉表达法。
She has canceled all her social engagements.(她取消了她所有的社会交际。
)She is in an interesting condition.(她处在很有兴味的情况中。
)She is in a delicate condition.(她处在很微妙的情况中。
)She is knitting little booties.(她正在编织小囡的袜子。
)She is in a family way.(她快要当家了。
)She is expecting.(她快生[孩子]了。
)She is p regnant.(她怀孕了。
)说了100年,最后才说到真实事物上。
这可能由于现代生活节奏加快,或思想的开放,人们不喜欢冗长罗唆的表达吧。
上述例子说明,委婉语或委婉表达法具有很强的时代性。
2.地域性。
不同地域的历史文化不同,其风俗、禁忌也不同。
这种差异体现在语言中就表现为语言的地域差异。
例如,沿海和江河沿岸,人们忌讳“沉”字,其同音字也在忌讳之列,要委婉表达之。
船家姓“陈”,有人问其姓,答曰“耳东”。
在天津,过年时给炉子添煤,要说“添火”。
因“煤”与“霉”同音。
人们比赛前忌说与“输”同音或谐音的字,如“书”、“梳”等。
男用避孕套,英国人把它们叫做“一种法国的东西”(French letter),法国人把它叫做“一种英国的东西”(Capo tenglise)。
同是一个社会习惯要回避的事物,各地域的说法不同。
3.语域性。
在不同的语境中,即使在同一语境中不同年龄、身份、地位或受教育程度不同的人,他们用的委婉表达也不尽相同。
例如,上厕所,女士可能说to powder one’s noise,to freshen up;男士则可能说to go to the toilet,to relieve oneself或because nature calls;而小孩则可能说make number one,go to the pot。
4.社会性。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不同的社会有不尽相同的表达方式,即使同一社会内的不同阶级、阶层,甚至同一阶级、阶层内部不同行业以及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使用委婉语也是不尽相同的。
例如“死”一词,各个社会、各个文化中都有不同的表达法。
据有关学者统计,汉语中有关“死”的委婉语达300多个,根据笔者手中资料不完全统计,英语中就大约有230多个。
如果考虑到那些临时性的委婉说法,其数量则远超过以上数据。
一些人说某人“死”了为“去见阎王”,“翘辫子”;一些人则说“去世”;有些人会说“千古”,“仙逝”等;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会说“去见马克思”;信仰基督教的人会说“be with God”,中国信佛教的人会说“去极乐世界”。
总之,委婉用法是社会中人们交际时不可避免地要使用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它具有普遍的社会性。
三、英语委婉语的社会功能1、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词作为语言的建筑材料具有褒、贬等语义特征。
当一个词带有令人不悦的语义时,才会被委婉语所替代。
委婉语在语义上与被其替代的词相接近,但并不具有贬义或消极语义特征,这就有可能借助委婉语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例如,在军事对抗中,死亡的威胁对军人来说是客观存在。
死亡的提及会影响到军人的作战心理,成为作战的消极因素。
随着get iced和get waxed之类的委婉语在军事领域中的使用,使得“死亡“似乎成了动物界的行为,与人类无缘,因为只有dead fish才会get iced,只有mannequins才会get waxed。
这些委婉语在军事中的使用使人巧妙摆脱了死亡在心理上的阴影,可以鼓舞军队士气,使之积极作战,克敌制胜。
2、掩盖事实真相委婉语的使用常常具有一定欺骗性。
它就像一层艳丽、诱人的保护膜使人们不能一下看清事物内在的本质。
它能使丑隐匿于美中,假隐匿于真中,恶隐匿于善中,坏隐匿于好中。
例如,把murder说成是executive action,把break-in说成是a black bag job,把imprisonment变为to be put into protective custody。
美国国防部常用second strike capability作为委婉语去指一个国家在遇到核打击时的核报复能力,用first strike capability去指一个国家首战时可以公开调集部署的核力量。
无论是first strike capability还是second strike capability都隐瞒了一个残忍的客观事实,即所有的strike都是用核武器进行的。
把核战争的内容隐于中性词strike都是用核武器进行的。
把核战争的内容隐于中心词strike之中,掩盖了核战争的残酷中。
3、增加幽默感委婉语的使用可以使人的言语妙趣横生、诙谐幽默,把严酷的事实寓于幽默之中。
例如,英语中,人们常用委婉语去描述军用飞机失事导致某人遇难的客观事实。
这一委婉语的幽默之处就在于把飞机坠毁一事归咎于地心引力的发现者“牛顿”的身上。
这类委婉语很多人们常用bought the farm来形容阵亡的将士。
这一短语的幽默在E.E.Cummings的诗歌“Nobody Loses All The Time”中得到充分的表现。
在这首诗歌中,Uncle Sol生前所经营的每个农场都以失败而告终,而在死后他却”成功地办起经营“蛆虫的农场”。
这种幽默移至战场上阵亡的将士,说明他们毕竟以死作为代价拥有了一块永远属于他们的土地,使他们永远成为成功的“农场主”。
4、具有讽刺性委婉语虽然语义婉转、温和,但是婉转中可见坦直,温和中可见刚毅,使得委婉语具有一定的讽刺性。
例如,英语中常用live upon nothing作为委婉语去描述那些生活中视财如命的守财奴。
Thackeray在他的名作《名利场》中用“Live Upon Nothing A Year”作为其中一个章节的标题。
这一委婉语的背后暗藏着Becky Sharp荒唐的生活逻辑,就是通过欺诈、借用和拒绝偿还的手段达到live Upon nothing a year的目的。
这一委婉语的使用,不仅揭示了名利追逐者的人虚伪性,同时也对不顾忌他人,一味追名逐利的守财奴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四、英语委婉语在英语教学中应用英语教学是语言的教学,所以我们要在教学中注意在语言和文化的密切关系上的差别。
英语教学当然也要将国家的文化深入到课堂中。
委婉语是文化教学的一部分,所以我们在课堂中,同时也要注意委婉语的教学方式。
通过委婉语的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跨国文化的学习和交流交际能力。
同时还要注意一点,教师在教授委婉语的教学中,本身应该注意对委婉语的正确使用,既能如实地反映真实情况,也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引导学生正确地使用委婉语。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喜好,丰富学生对文化的理解,促进学生交际能力的增长。
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内心,适当地使用委婉语也是很有必要的。
譬如a stupid student(愚蠢的学生)被称为a slow learner or underachiever(未充分发挥潜力的学生);谈到学习成绩差的学生(below average student)时说:She/He is working at her/his own level(她/他在根据自己的水平学习);说can do better work with help(有别人帮助可以学得更好些)比直接说学生slow(迟钝)或stupid(笨)更好些;还有:depend on others to do his/her work=cheat in class(依靠别人做作业=课堂上考试作弊)。
而对那些爱说谎的学生我们可以称之为he has a tendency to stretch the truth(他有言过其实的趋向)。
用这些委婉语来批评学生既能起到教育功能,又能维护学生的自尊,从而缩小了师生间的距离,融洽了课堂气氛;而学生对老师崇敬之情也会油然而生,从而真正起应有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