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装饰画的美感 雷喜桂
- 格式:doc
- 大小:43.00 KB
- 文档页数:6
课题第 6 课民间美术的奇葩——蜡染、扎染第 1 课时共 3 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蜡染、扎染,了解优秀的民族民间美术,尤其是少数民族美术文化。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演示、展示及多媒体等辅助手段使学生了解蜡染、扎染的技法及制作流程、原理、特点等,并制作蜡染、扎染创意树立自己动手美化生活的意识,掌握蜡染和扎染的知识和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蜡染、扎染艺术的制作过程中感受民间艺术的特色,弘扬民族文化,激发对我国蜡染、扎染艺术的兴趣,培养审美意识,培养勇于创新的精神。
并向勤劳智慧的先辈们学习,多观察生活,借助蜡染、扎染艺术这一媒介展现出来,培养热爱生活、美化生活的态度。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讨论和材料汇总等方式认识蜡染、扎染,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通过设计装饰画和染纸练习,体验蜡染、扎染的创作效果。
教学难点了解蜡染这种民间艺术形式的特点和意义;体验蜡染、扎染的创作效果。
教学准备教师教学准备:白布、蜡、绳子、毛笔、染料、蜡染和扎染制品、蜡染学生学习准备:白布、毛笔、颜料、绘图纸、笔具、画具、蜡烛、线、各种夹板、宣纸或毛边纸、蜡染和扎染制品等。
教学教程集体备课思路个人补充调整教学思路蜡染和扎染是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美术,历史悠久,蕴涵着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学生很感兴趣却又较为陌生。
本课设计有欣赏图片活动、分组讨论活动、设计实践活动、网上评比活动等。
采取学生活动为主,教师引导为辅的方式进行。
本课以欣赏活动导入,让学生欣赏教师课前准备的蜡染、扎染作品图片及蜡染、扎染制品。
然后,让学生围绕蜡染、扎染的历史、人文背景、功能以及工艺特点等展开讨论、交流,达到多角度了解蜡染、扎染的目的。
为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师应准备丰富的图片资料、实物及工具,进行蜡染、扎染的工艺流程示范,采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以保障大容量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要求学生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包括通过上网或其他方式收集蜡染、扎染的历史、人文背景,蜡染、扎染的民族特色及艺术特征,蜡染、扎染的工艺流程等资料,到商场调查蜡染、扎染的产品种类,找一找家中有哪些蜡染、扎染制品等。
6、装饰画的美感-桂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装饰画的种类和表现形式,理解不同装饰画所传达的信息和意义;2.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提高其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熟悉装饰画的创作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审美素养。
二、教学内容1.装饰画的种类和表现形式;2.不同装饰画所传达的信息和意义;3.装饰画的创作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流程1. 导入(5分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装饰画的美感。
让学生们讨论一下自己印象中的装饰画,认为它们具有什么美感,是否可以起到特定的装饰作用?引导学生们探究装饰画的艺术性和实用性的巧妙结合,形成一种特有的美感。
2. 知识讲解(25分钟)•装饰画的种类和表现形式:讲解装饰画的种类和表现形式,包括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绘画、书法、贴画等,并结合具体实例让学生理解。
•不同装饰画所传达的信息和意义:以具体例子为基础,让学生掌握装饰画所传递的信息和意义,了解它在各个领域中所发挥的作用。
•装饰画的创作方法和技巧:探究装饰画的创作方法和技巧,让学生了解装饰画的绘制过程、色彩搭配、构图等技巧和方法,为学生的创作能力提供指导和帮助。
3. 创作体验(30分钟)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装饰画的理解、对主题的感受和主题要求,自选一种装饰画形式进行创作,建议学生可以通过采用多种形式的材料创作,形式多样性,让学生在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意的同时更加锻炼能力,提高表现能力。
4. 作品评鉴(2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作品,并进行评鉴。
评鉴标准包括:主题表达是否清晰;色彩搭配是否协调;构图是否合理;技法是否熟练以及是否达到预期效果等。
5. 总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提醒学生注意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和创作只是初步的,需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的“美术知识库”。
四、教学评价本节课程结合具体实例,让学生对不同种类的装饰画有了更为全面、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同时通过学生的作品评鉴,检验了学生的学习品质和创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