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87.50 KB
- 文档页数:13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小数的性质和意义》(第1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小数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能够换算小数与分数的关系。
3.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小数。
4.培养学生运用小数进行简单计算的能力。
5.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小数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小数与分数的换算。
三、教学难点1.小数的性质理解。
2.小数与分数的互换。
四、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2.教具:小数计数器、小数练习册、黑板、彩色粉笔。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知识•利用小数计数器进行示范,让学生了解小数的含义和基本性质。
学习小数的概念1.认识小数:请学生回答:“什么是小数?”。
2.讲解小数点的位置与读法。
3.示范用小数计数器表示小数,让学生感受小数的意义。
学习小数的性质1.小数的大小比较:举例让学生比较大小。
2.小数的进位:通过示范计算小数的加法,引导学生理解小数进位的规律。
小数与分数的互换1.讲解小数和分数的关系。
2.示范将小数转化为分数,让学生掌握换算方法。
3.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小数与分数的互换。
拓展应用•提出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小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强化学生对小数的理解。
六、课堂练习1.0.4和1/2哪个大?为什么?2.将0.75用分数表示。
3.请计算0.3 + 0.25。
七、作业布置1.完成小数练习册中的习题。
2.思考并写出5个实际问题,要求用小数进行解答。
八、教学反思•回顾教学过程,总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下节课改进提供参考。
以上就是本节课《小数的性质和意义》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概念和基本应用。
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教学目标1.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会读、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2.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3.会进行小数和十进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4.能够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数位,求出小数的近似数,并能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
单元教学重点1、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2、小数点位置移多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单元教学难点小数和复名数的改写单元教学建议:1.重视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教学。
本单元的一些概念、法则、性质非常重要,是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一定要让学生掌握好。
如小数的性质,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而且还是小数四则计算的基础。
再如,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既是小数乘除法计算的基础,同时也是学习小数和复名数相互改写的基础。
这些知识逻辑性比较强,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教学时要注意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适宜的措施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知识。
2.注意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促进知识的迁移。
学生在前面所学的小数的初步知识以及整数的有关知识和经验,都可能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
如,小数大小的比较就可以将整数大小的比较方法迁移过来。
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激活学生的相关知识基础促进学习的正迁移,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使学生在学会的同时,学习能力也得到提高。
课时安排 14课时第一课时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内容:P50例1及做一做和练习九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一)知识方面1.使学生了解小数的产生。
2.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
3.掌握小数的计算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
(二)能力方面1.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观察力。
2.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德育方面渗透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观点、实践第一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1、理解和抽象小数的意义。
2、抽象小数的意义。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投影片、直尺、教材相关主题图。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人教新版 (4)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性质,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小数进行表达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其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教学内容1. 小数的意义:介绍小数的定义,解释小数点的含义,以及小数与分数的关系。
2. 小数的性质:探讨小数的性质,包括小数的位值、小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近似值等。
3. 小数的应用:通过实例展示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测量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性质,能够运用小数进行计算。
2. 教学难点:小数的位值理解和四则运算,小数的近似值的处理。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数点模型、小数卡片、计算器。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小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授:讲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通过实例和练习加强理解。
3. 实践: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小数进行表达和计算。
5.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2. 提纲: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小数的应用3. 关键词:小数点、位值、四则运算、近似值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
2. 实践作业:观察生活中小数的使用,记录下来并分享。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课后作业和学生的反馈,评估学生对小数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改进措施: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
教学过程1. 导入生活实例:利用多媒体展示购物时价格标签上的小数,如1.99元,3.50元等,让学生初步感知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存在和应用。
问题引导:提出问题,如“这些数字和我们以前学的整数有什么不同?”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同课异构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小数的意义》是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小数的含义,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以及能够运用小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读写方法和加减法运算,对数学有一定的认识。
但小数的含义和读写方法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新的概念,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对小数的实际应用还不够了解,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小数的含义,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小数进行加减法运算的能力。
3.引导学生了解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小数的含义,小数的读写方法,小数的加减法运算。
2.教学难点:小数的含义的理解,小数的加减法运算的计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和操作,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总结小数的含义和读写方法。
同时,运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小数实例和图片,用于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含义。
2.准备小数的读写方法和加减法运算的PPT,用于讲解和演示。
3.准备小数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小数,如商品价格、身高、体重等,引导学生关注小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小数的含义,通过实例和操作,让学生理解小数是用来表示整数之间的数量的。
讲解小数的读写方法,如一位小数、两位小数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小数的读写练习,教师及时进行指导和纠正。
然后,让学生进行小数的加减法运算练习,引导学生掌握小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进行小数的读写和加减法运算的巩固练习,教师及时进行指导和纠正。
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第1课时小数的意义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会读,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保留小数,会名数的改写,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3、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培养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重难点: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三、教学流程:(一)复习导入:填空:(1)0.1是( )分之一。
0.7里有( )个0.1。
(2)10个0.1是( )。
10个0.01是( )。
(3) 写成小数是( )。
写成小数是( )。
(4)1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二)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小数,小数是怎样产生的?小数的意义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板书:小数的意义)2.教学小数的产生(1)引导学生动手量课桌的宽度,(用分米作单位)发现了什么?学生发言。
(2)总结:在测量和计算时,往往得不到整数的结果,这时也常用小数表示。
由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从而产生了小数。
3.教学小数的意义(1)填写教科书32页的填空题。
○1学生填完结果并订正②启发学生: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分米?3份呢?7份呢?③引导学生口述:1分米是10分之1米,还可写成0.1米。
3分米可写成0.3米。
7分米可写成0.7米。
(板书)④总结: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几位小数?(板书:一位小数)(2) 填写教科书33页最上的填空题。
○1这是把1米平均分成了多少份?根据以上学习你能知道什么?②学生以小组方式讨论,然后找同学回答,③教师板书:1厘米可写成0.01米。
3分米可写成0.03米。
12厘米可写成0.12米。
使学生知道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
④教师提问:5,12,45,20,50厘米可分别写成几米?(小数)(3)问: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每份长是多少?学生回答提问: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几位小数?(板书:三位小数)教师提问:1,3,10,21,36,100,158,269,400毫米可分别写成几米?(小数)(4)抽象、概括小数的意义①把1米看成一个整体,如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母是多少的分数表示?引导学生答出可以用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这样的分数表示。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小数的性质和意义》(第3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能够利用小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游戏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总结小数的性质和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小数的积极态度,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现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数学的实际意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小数的读写和简单计算。
•难点:小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材。
2.工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课件。
3.材料:小数的示例题和练习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小组游戏或趣味说唱等方式,引入小数的读法和意义。
2. 学习小数的基本性质(15分钟)•介绍小数的基本概念,如小数点的作用和小数的读法。
•通过示例让学生做简单的读写小数的练习。
3. 探究小数的意义(20分钟)•通过实际生活中的小数案例,让学生思考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回顾前几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总结小数的运用场景。
4. 小组合作练习(15分钟)•分为小组合作,让学生相互协助完成小数的计算练习题,鼓励他们交流和讨论解题思路。
5. 梳理总结(10分钟)•请学生回答一些小数的基本性质和意义的问题,进行小结梳理,巩固今天的学习内容。
五、作业布置•布置小数的相关练习题,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和复习,确保对小数的基本概念掌握。
六、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是围绕小数的性质和意义展开,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小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加深他们对小数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方案,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和意义。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包括小数的数位、计数单位、小数点的作用等。
教材通过实例和练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小数的概念,并能运用小数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解决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小数,对小数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巩固。
此外,学生需要掌握小数的数位和计数单位,以及小数点的作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数位和计数单位。
2.让学生掌握小数点的作用,能正确运用小数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数位、计数单位和小数点的作用。
2.教学难点:小数点的作用和小数的计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通过实例讲解,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意义和性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互动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小数实例和练习题。
2.准备小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
3.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和讲解。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小数的概念,如:“小明的身高是1.5米,小华的身高是1.2米,请问小明的身高比小华高多少?”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引发学生对小数的兴趣。
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展示小数的数位、计数单位和小数点的作用。
讲解小数的数位,如个位、十分位、百分位等,以及对应的计数单位,如个、十、百等。
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操练(10分钟)教师设置一些小数的计算题,如加减乘除等,让学生独立完成。
同时,教师可以挑选一些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解析,帮助学生巩固小数的计算方法。
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小数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小数的性质和意义》(第2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小数的性质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到小数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练习。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小数的零位的性质和意义。
2.难点:小数与百分数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小数的性质和意义》。
2.教具:小数的数学练习册,教师准备的小数示例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出主题,例如:“你们知道什么是小数吗?小数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展开讨论,激发学生对小数的认识。
2. 学习小数的性质和意义(15分钟)1.讲解小数的性质:小数位数不变。
2.举例说明小数的意义:小数是分数的一种形式,可用于表示部分数量、长短等概念。
3. 学习小数与百分数的关系(20分钟)1.引导学生比较小数与百分数的大小关系。
2.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理解小数和百分数的换算关系。
4. 练习与总结(15分钟)1.学生进行小组练习小数与百分数的换算题目。
2.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点评和总结,巩固学生对小数的掌握。
五、课堂作业完成课堂练习册中有关小数的作业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小数的性质:零位不变•小数的意义:表示部分数量、长短等概念•小数与百分数的关系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讲解和丰富的练习,让学生对小数的性质和意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未来教学中,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小数问题,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运用小数知识。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1 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会读、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2.使学生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说明与建议 本单元的内容主要有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意义、小数的读写)和性质(小数的性质)、小数的大 小比较(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这些内容是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 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今后学习小数四则运算打好基础。 简化小数的意义的叙述。小数实质上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其依据是十进制位值原则。 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教材淡化十进分数为什么可以依照整数的写法用小数来表示的道理,着重 从“小数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来说明小数的意义,使学生明确“分母是10、100、1000„„ 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3、重视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要涉及十进分数,由于学生没有系统学习分数的知识,理解分数的十进关系有困难, 为此教材除了在正式教学小数的意义时,借助计量单位的十进关系(如,长度单位)来帮助学生理解 外,在练习中还安排了很多根据十进制计量单位理解小数的实际意义的练习。 改变了“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中“扩大„„倍”“缩小„„倍”的说法。“扩 大„„倍”与“缩小„„倍”在小学数学阶段约定俗成的理解是:扩大几倍就是乘几。缩小几倍就是 除以几。但是一些人对此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数a扩大n倍,应是a+na倍,而不是na。也有 人认为:“倍”只适用于数的扩大,不适用于数的缩小。考虑到上述问题以及与中学的衔接,我们在 本套教材中进行了尝试性的改变。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中,将“扩大„„倍” “缩小„„倍”修改为“扩大到„„倍”“缩小到„„分之一。” 小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 1、在生活情境中了解小数的产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2、通过探究小数与分数、整数的内在联系,理解小数的意义。 3、通过分析、对比、概括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初步渗透对应思想和分类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2 在学生初步认识一位和两位小数的基础上,进一步把认数范围扩展到三位小数,使学生明确小数表示的是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并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 一、导入新 课 谈话引入: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有些数量不一定都能用整数表示,例如商品的价钱,就不一定都是整元钱,在进行测量的时候,往往不能正好得整数的结果,常常用小数表示.我们上学期已初步认识了小数,你能以元作单位,把下面数先写成分数,再写成小数吗? (1)1角=(——)元=( )元 (2)3角=(——)元=( )元 (3)9分=(——)元=( )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小数。(板书课题:小数的意义) 二、学习新课 师: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商品标价不够整元可以用小数外。在量屋子的高度时,它不够整米时,以米作单位也常用小数表示。 教学小数的意义。 (1)教学一位小数 把刚才的题目稍作更改:(出示米尺) 把一条长1米的线段平均分成10份,这样1份是 米,用小数表示是( )米。 板书: 1分米 3分米 7分米 1/10米 3/10米 7/10米 0.1米 0.3米 0.7米 小结:把1米平均分成1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写在小数点右面的第一位,表示十分之几。 小练:如果8分米呢?以米为单位,怎么写成分数和小数?9分米呢? (2)教学两位小数 把刚才的题目再做更改:(出示放大的1分米)题目和上面哪里不一样?答案一样吗? 把一条长1米的线段平均分成100份,这样1份是 米,用小数表示是( )米。 板书: 1cm 4cm 8cm 1/100m 4/100m 8/100m 0.01m 0.04m 0.08m 小结: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写在小数点右面的第二位,表示百分之几。 小练:如果28厘米呢?以米为单位怎么写成分数和小数?70厘米呢? (3)教学三位小数 把一条长1米的线段平均分成1000份,这样1份是 米,用小数表示是( )米。 板书: 1毫米 13毫米 123毫米 1/1000米 13/1000米 123/1000米 0.001米 0.013米 0.123米 小结: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写在小数点右面的第三位,表示千分之几。 小练:256毫米呢?999毫米呢?指名学生出题,全班化成分数和小数。 师:我们还可以照前面的方法继续分下去,可以得到四位、五位......小数。 启发学生根据前面3个问题的研究,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把1米平均分成10份,1份或几份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分成100份,1份或几份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分成1000份,1份或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3 几份可以用三位小数表示......) 2、小结:像上面这些分数也可以依照整数的写法来写,写在整数个位的右面,用圆点隔开,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 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等。(阅读课本) P34做一做 强化概念.启发性提问: ①十分之几的数用几位小数表示?一位小数表示几分之几?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多少? ②百分之几的数用几位小数表示?两位小数表示几分之几?两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多少? ③千分之几的数用几位小数表示?三位小数表示几分之几?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多少? ④每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三、巩固练习:练习九1——4
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一、教学目标 会正确读、写小数,并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会正确读、写小数 2. 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复习引入 1、0.2是( )位小数,它表示( )分之( ); 0.15是( )位小数,它表示( )分之( ); 0.008是( )位小数,它表示( )分之( )。 2. 0.4的计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计数单位;0.07的计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计数单位;0.138的计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新知学习 1.教学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师:前面我们看到的一些小数如0.2、0.15等,这些小数的小数点左边的数都是0。 其实小数点的左边也可以是其它的数,如1.8米、5.63米、12.378等。这样的小数可以分成两部分,小数点的左边是整数部分,小数点的右边是小数部分,小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的小数 部分中间被小数点隔开。教师同时在黑板上写出小数的数位顺序表的表头,如: 整数部分 小数点 小数部分 1 . 8 5 . 63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4 12 . 378 谁还记得整数的数位顺序? 每个数位的计数单位是什么? 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师:0.2表示十分之二,它表示有两个十分之一,十分之—是它的计数单位;0.05表示百分之五,它表示有五个百分之—,百分之一是它的计数单位;0.006表示千分之六,它表示有六个 干分之一,千分之一是它的计数单位。那么小数的计数单位有十分之—、百分之一、千分之一,还有万分之一等。 “这些小数的计数单位哪个最大?” “多少个十分之一是整数1?” “多少个百分之一是十分之一?” “多少个千分之一是百分之一?” 师:小数的这些计数单位十分之—、百分之—、千分之—、万分之—等,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这和整数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样的,都是10。因此一个小数的小数部分可以用小数点与整数部分隔开,排在整数部分的右面,像整数一样计数。 “10个十分之一是整数1,那么整数个位的右边应该是哪一位?” “把十分之一分成10等份,每一份是多少?” “那么十分位的右边应该是哪一位?” “把百分之一分成10等份,每一份是多少?” “百分位的右边应该是哪一位呢?” “十分之几的计数单位是多少?” “百分之几的呢?千分之几的呢?” 教师边在黑板上列出小数部分的数位顺序边说明:再往下还有万分位、十万分位、百万分位等,因为小数位较多的不常用,我们在数位表上就用“......”表示。前面我们讲过在整数的右边,用小数点隔开,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实际应用时常把整数和小数写在—起,这样的数也叫小数。再边说边在黑板上写如1.8、5.63、12.378等也都是小数。小数点左边的数叫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的数叫小数部分。教师指12.378提问: “这个小数的整数部分中的每一位分别是什么位?” “这个小数的小数部分的十分位是几?百分位是几?千分位呢?” P36做一做1 2.教学小数的读法。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下面的小数:0.58、3.5、41.47。 提问:谁能读出黑板上的小数?” 学生读出前两个小数后,教师说明:这样的小数是我们过去学过的,后面一个小数的数值比较多,它们的读法也是整数部分仍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点就读点,小数部分通常就按顺序读出每一位上的数字就可以了。 3.教学小数的写法。 师:写小数过去我们学过一些.下面我们大家一起来写一写。教师报出教科书第36页例4和“做一做”第2题中的小数,让两个学生在黑板上写,其余的学生写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写完后教师结合学生出现的问题再讲解。 小结:写小数的时候,整数部分仍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如果整数部分是零就写0;小数点写在个位的右下角,要写成小圆点;小数部分按顺序写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