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知识结构图
- 格式:docx
- 大小:22.90 KB
- 文档页数:4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各单元新授课知识结构图第一单元:数一数方法 整体到部分 观察有序数数具体数量:表示物体有多少个(数和合适的单位名称)符 对号 应 体会用圆点表示数 圆点的数量表示物体或人的数量 作用第二单元:比一比数一数第三单元:分一分什么是分类:把不同物体分开观察分类思想为什么分类交流怎样分类选择标准分类,检查分类结果(不重复不遗漏)分类方法唯不日常积累物体分一分一唯分类的经验一不同的分类标准分类结果也不同(分类标准决定分类结果)积累会分类:自己确定标准第四单元:认位置关于物体第五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第1课时:“认识认数 写数认识1—5第3课时:“认识0”一个也没有 0的含义认识0表示起点 0的读写:起笔、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0的应用第4课时:“认识=、>和<”×和×同样多 数量关系 ×比×多×比×少比较两数大小:一一对应抽象 “=”“>”“< 符号 名称 读法、写法 应用认识=、>、<第5课时:“认识认数写数:写“8”比较大小第6课时:“认识10” 认识6—9第六单元:认识图形建模第七单元:分与合第1课时:“2—5的分与合”“分”联系“合”4的分与合4的分与合的完整表述一种分法的两种表述(推想)5的分与合分实物5的分与合的完整表述认识102—5的分与合抽象出2,3的分与合2,3 分与合的完整表述积累图形的排列规律数学规律的感性认识第2课时“6、7的分与合”6的分与合由一种表达推想另一种表达理解6的分与合的完整表述体会有序操作、思考数的分解式2-5、7的分与合分与合的关系体会体会7的分与合的完整表述7的分与合应用:解决实际问题第3课时:“8、9的分与合”8体会形成有序的分解式8,9的组成、记忆2-7、9的分与合体会9的分与合应用:解决实际问题第4课时:“10的分与合”涂一涂形成2-9的分与合10的分解式10的分与合的完整表述有序操作体会应用记忆分与合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第八单元: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第1课时:“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数量关系:原来的+后来的=总共的一图一式原来的-走了的=剩下的5以内的分与合认识加号、减号,加、减法算式的读、写数形结合思想 5 算理:加、减法的意义以内的加法▲分与合与相应的减法算法数数法摆小棒应用第2课时:“有关0的加减法”数量关系:原有的-走了的=还剩的第一盆的+第二盆的=一共的0有关0的加、算理:加、减法的意义(0的含义)减法分与合算法数数法操作法应用数量关系:一部分+另一部分=总共的一图两式总共的-一部分=另一部分6、7的分与合数形结合思想得数是6 算理:加、减法的意义看图列式的经验的加法▲分与合与相应的减法算法数数法摆小棒应用:提问题第4课时:“得数是8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数量关系:一部分+另一部分=总共的一图四式总共的-一部分=另一部分8的分与合数形结合思想得数是8 算理:加、减法的意义看图列式的经验的加法▲分与合与相应的减法算法数数法摆小棒应用:有序思考、发散思维第5课时:“得数是9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数量关系:一部分+另一部分=总共的总共的-一部分=另一部分9的分与合数形结合思想得数是9 算理:加、减法的意义看图列式的经验的加法▲分与合与相应的减法算法数数法摆小棒应用:有序思考、发散思维数量关系:一部分+另一部分=总共的总共的-一部分=另一部分10的分与合数形结合思想得数是10 算理:加、减法的意义看图列式的经验的加法▲分与合与相应的减法算法数数法摆小棒应用:一一对应、有序思考、发散思维第7课时:“加法与减法的应用”数量关系:一部分+另一部分=总共的总共的-一部分=另一部分10以内的分与合数形结合思想加法与算理:加、减法的意义看图列式的经验减法▲分与合的应用算法数数法摆小棒应用:填写未知数第8课时:“连加、连减”数量关系:一部分+另一部分+第三部分=总共的总共的-一部分-另一部分=第三部分10以内的分与合数形结合思想连加算理:加、减法的意义看图列式的经验连减▲分与合算法数数法(从左至右依次分步计算)摆小棒应用:有序思考第9课时:“加减混合运算”数量关系:原有的-下车的+上车的=现有的10以内的分与合数形结合思想加减算理:加、减法的意义看图列式的经验混合▲分与合运算算法数数法(从左至右依次分步计算)摆小棒应用:有序观察、细致思考第九单元:认识11~20各数第1课时:“数数、读数”1个十和几个一1是二十10进12个十1根1根地数)10以内的数组成11~20各数一、十10个一是一个十10里有10个一数法数数排列规律→有序→数感第2课时:“数的组成、写数”摆一摆拨一拨十几的组成组成二十的组成十进制计数法说一说读法写法20和读写数位的名称、顺序↓十进制计数法↓数轴(有序数数)↓生活中的数↓数感第3课时:“10加几与相应的减法”加法算理:相同计数单位相加减10加几数的组成与相应的减法减法算法“一图四式”推算十几减一位数加、减法的联系相邻数的含义(有序思考、填写未知数)第十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第1课时:“9加几”数量关系:一部分+另一部分=总数 10以内的加减法 9加几 算理:加法的意义一个一个的数算法▲凑十法 拆小数凑大数应用第2课时:“8、7加几”数量关系:一部分+另一部分=总数9 加几 十几减8、7 算理:加法的意义算法 ▲凑十法应用第3课时:“6、5、4、3、2加几”数量关系:一部分+另一部分=总数算理:加法的意义算法:▲凑十法应用9、8、7加几。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结构图一、教材分析:1、《比一比》:本课展示了美丽的农家小院,美丽的生活场景。
主要通过对小院里具体事物的比较,展现农家生活的一个侧面。
韵文押韵上口,节奏感强,很适合儿童朗读。
这课课题为“比一比”,充分说明了这课教材的特点,提示了学法,要让学生在比较中达到学习要求。
2、《自选商场》:本课是看图归类识字课,通过图画帮助学生了解自选商场,根据情境图配备有关介绍自选商场的售货方式及其优点的短文。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凭借自己的经验认识更多的字,了解更多的知识。
3、《菜园里》:本课也是看图归类识字。
通过看图,帮助学生认识一些蔬菜及蔬菜的名称,在朗读中丰富学生对图中蔬菜名称的认识,巩固生字新词。
4、《日月明》:本课通过三字一顿的韵文,揭示了一些会意字的构字特点。
帮助学生了解会意字的构字规律,让学生感受识字的乐趣,激发学生更大的识字热情。
5.、语文园地四:有五项内容,分别是:认带有相同偏旁的字,已复习巩固认过的字;读标牌,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识字;比较形近字,巩固写过的字;读句子,让学生感知“越……越……”这种句式;读背古诗。
6、我会拼图(口语交际):本课是一次制作交流。
图中一个小学生正坐在桌前用圆形纸片拼图,还有三个已经拼成的图画,这些图既提示学生圆片的使用方法,又启迪学生开动脑筋用圆片拼出各种图形。
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单元53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
认识“竖钩”、“卧钩”两种笔画,“提土旁”、“女字旁”、“竹子头”、“风字框”三个偏旁。
3、掌握“多——少、”“大——小”两组反义词。
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能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4、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情感。
5、生活中识字,感受识字的乐趣,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1、识字和写字。
2、使学生初步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能让学生感受识字的乐趣,激发学生更大的识字热情。
四、教具学具准备;生字卡片投影挂图五、教法学法运用:1、激趣识字。
一年级知识结构图
本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课文、语文园地、口语交际”六个部分。
入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了解学习常规。
接下来是汉语拼音,学拼音的同时认识70个常用字。
而后是识字(一),10篇课文,识字(二),又10篇课文。
两个识字单元各4课,每课认字12~14个。
20篇课文分做4个单元,大体按由浅入深的顺序编排,每个单元的课文在内容上有一定的联系。
每个单元之后设语文园地,以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
此外,全册设6个口语交际话题,安排在每个单元后面,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识字的编排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
教材的编写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和基本精神,教材内容具有综合性、科学性、时代性、趣味性、广泛适用性等特点。
本学期教学目标
1. 汉语拼音。
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
2. 识字与写字。
认识常用汉字400个,其中100个会写。
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
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3. 阅读。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朗读课文。
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 口语交际。
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本册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
1、汉语拼音是学生学习汉语的工具,因此汉语拼音的教学是重点。
2、认识常用汉字400个,其中会写100个汉字。
3、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二)、难点:
1、汉语拼音比较抽象又容易混淆,因此学生掌握起来就比较困难,因此,拼音教学是难点。
2、识字量的增加,是学生“回生率”很高,因此400个汉字教学是难点,如何巩固汉字更是一个难点。
3、如何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在阅读教学中是个难点。
提高教学质量主要措施:
1、帮助学生了解学校常规,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吃透新教材,深入了解学生,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
3、充分利用多媒体,利用教材优美的情境图,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加强语文和儿童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留意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
5、设立学习小组,让学生自主合作地开展学习,培养合作探究精神。
6、认真批改每课作业,及时作好反馈、小结。
7、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导优辅差。
8、变学会为会学,教给学生学习的灵活方法,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尽量注重教材和整合,整体地运用教材,并力求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进行整单元备课,在备课时注重单元内每个教点的联系。
9、识字教学遵循识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情况之下,使他们能够尽早阅读。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引导学生借助拼音和字典学习生字,发现生字与熟字的联系,提倡学生运用记忆规律,将已经学过的部件、识字方法迁移到新的认记生字的学习当中。
尊重学生的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积极提倡同学之间交流识字的方法、经验和感受,一起玩识字、组词的游戏或一同制作生字、词语卡片,促进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分享识字的乐趣。
10、重视学生写字习惯的培养,要加强写字教学的指导。
在指导写字的时候,板书示范,指导不容易写好的笔画、容易写错的笔顺,要求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在一节课中写字不宜太多,为避免学生疲劳,写字要分散到每一堂课中去。
在写字的量的把握上,注意写字的质量。
11、在口语交际教学之前,要提早布置准备工作。
在教学时,重视情境的创设,通过多种方式引起话题、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
在交际过程当中,积极参与到学生的交流中去,为学生提供可以模仿的对象,同时关注交流的状态,对交际的过程予以调控,形成有效的师生、生生互动。
还要善于发现学生交流过程当中富有创意、充满童趣的精彩语言,还要注意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
对于前者,要给予肯定,使其感受到交际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对于后者,则在适当的时机予以纠正,一般不打断学生,以免打断交际进程,影响他们的情绪和交际的顺利进行。
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除了通过专门设计的口语交际课,在很大的程度上还要依赖于各
种语文实践活动。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通过回答问题、讨论交流,对学生进行交际训练。
此外,还要多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大胆地与人进行交流,从而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