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损伤患者的护理
- 格式:docx
- 大小:19.79 KB
- 文档页数:7
神经源性膀胱护理常规【概念】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是指各种原因导致自主神经受损,使膀胱排尿功能紊乱或丧失。
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可分为无抑制性膀胱、反射性膀胱、自主性膀胱、感觉麻痹性膀胱、运动麻痹性膀胱等。
【一般护理】1.保持会阴部清洁。
2.保留导尿期间按保留导尿护理常规。
3.每1-2周行尿常规检查一次,注意有无尿量感染。
4.保护患者的隐私。
【专科护理】1.和患者共同制定饮水计划。
2.合理安排间歇导尿时间,避免影响日常生活及日间其它康复治疗,避免影响夜间睡眠。
3.准确记录残余尿量,根据残余尿量安排导尿次数。
4.膀胱功能磨练每日1-2次。
5.指导并教会患者或照顾者行自家清洁导尿。
【健康指导】1.膀胱功能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鼓励患者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
2.保留导尿期间适当多饮水,达到自动冲洗膀胱的目的。
3.定时开放尿管,每次排尿时有意识的做正常排尿的动作,同时叩击耻骨上区。
4.行间歇导尿期间,严格按要求饮水(饮水计划)、以保持每次膀胱残余尿量不超过500ml。
5.导尿前先自排小便。
神经源性大肠护理常规【概念】神经源性大肠功能障碍是指与排便相关的神经损伤后,由于排便中枢与高级中枢的联系中断,缺乏胃结肠反射,肠蠕动减慢,肠内容物水分吸收过多,最后导致排便障碍。
神经源性大肠功能障碍分为反射性大肠和弛缓性大肠。
【一般护理】1.保持床单整洁,保持会阴部清洁,预防压疮发生。
2.营造一个适合排便的环境。
3.肠鸣音恢复后,不论损伤平面如何,都应鼓励患者行排便训练。
4.尽量少用药物,可使用大便软化剂,用量个体化。
【专科护理】1.行直肠功能训练:腹式呼吸、腹部按摩、穴位刺激、肛周刺激、肛门内外括约肌刺激等,坚硬的大便应该用手抠出。
2.使用栓剂(如开塞露)时应越过括约肌,贴近肠壁上,注意勿损伤肠壁。
3.每日1-2次模拟排便。
4.如果患者能坐直到90°,应让患者坐在便池或坐便椅上,让重力协助排便。
【健康指导】1.指导患者进饛高纤维、高容积和高营养的食物。
神经源性膀胱护理专业指南
简介
神经源性膀胱是指由神经系统损伤或疾病引起的膀胱功能障碍。
本专业指南旨在为患有神经源性膀胱问题的患者提供护理建议和指导,以改善其生活质量和膀胱功能。
护理建议
以下是针对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护理建议:
1. 协助排尿:患有神经源性膀胱的患者可能无法自主排尿,因
此需要护理人员的协助。
定期安排排尿时间,使用适当的器具(如
导尿管)协助排尿,并确保膀胱完全排空。
2. 监测膀胱状况:定期检查患者的膀胱状况,包括膀胱容量、
尿液量和排尿频率。
记录这些数据,以便及时发现任何异常情况并
调整治疗计划。
3. 饮食控制:适当的饮食控制对维持膀胱健康至关重要。
建议
患者遵循均衡饮食,避免过度饮水和摄入过多刺激性食物和饮料,
如咖啡、辣椒和酒精。
4. 膀胱训练:通过膀胱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改善膀胱功能。
建议
定期进行膀胱训练,逐渐延长排尿时间间隔,以增加膀胱容纳尿液
的能力。
5. 应对并发症:神经源性膀胱可能伴随其他并发症,如尿路感
染和尿失禁。
及时识别并处理这些并发症,以避免进一步的健康问题。
6. 心理支持:患有神经源性膀胱的患者可能面临心理压力和困扰。
提供心理支持和咨询,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增加生活质量。
总结
本专业指南提供了神经源性膀胱护理的基本建议和指导。
患有
神经源性膀胱的患者可以通过协助排尿、监测膀胱状况、饮食控制、膀胱训练、处理并发症和心理支持等措施来改善自身状况和生活质量。
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膀胱情况,并及时调整护理方案。
膀胱损伤急救标题:膀胱损伤急救引言概述:膀胱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一旦受到损伤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健康问题。
因此,对于膀胱损伤的急救措施至关重要。
一、急救前的准备1.1 确认膀胱损伤的症状:包括尿液中浮现血丝、尿液颜色异常、尿频等症状。
1.2 确保安全:在进行急救前,要确保周围环境安全,避免二次伤害。
1.3 保持镇定:在面对膀胱损伤时,保持镇静有助于做出正确的急救决策。
二、急救措施2.1 即将就医:膀胱损伤属于严重的伤害,需要即将就医,及早进行治疗。
2.2 住手进食和饮水:在怀疑膀胱损伤的情况下,应住手进食和饮水,以免加重伤势。
2.3 避免过度活动:患者应保持平静,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损伤。
三、处理伤口3.1 清洁伤口:膀胱损伤后,应及时清洁伤口,避免感染。
3.2 用干净的纱布包扎:用干净的纱布包扎伤口,避免细菌感染。
3.3 避免碰触水:伤口包扎后,应避免碰触水,以免引起感染。
四、注意事项4.1 饮食调理:膀胱损伤后,应遵医嘱调整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
4.2 定期复查:膀胱损伤后,应定期复查,确保伤势得到有效控制。
4.3 遵医嘱用药:在医生的指导下,按时按量服用药物,促进伤口愈合。
五、预防措施5.1 避免剧烈运动:避免剧烈运动,减少膀胱受伤的风险。
5.2 注意安全: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伤害。
5.3 定期体检:定期体检有助于早发现膀胱问题,及时进行治疗。
结语:膀胱损伤虽然是一种严重的伤害,但只要及时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并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通常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和治愈。
希翼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安全,预防膀胱损伤的发生。
膀胱损伤护理
【概念】是指膀胱壁在受到外力的作用时发生的膀胱浆膜层、肌层、黏膜层的破裂,引起膀胱腔完整性破坏、血尿外渗。
【护理评估】
1、生命体征,有无休克的临床表现。
2、受伤处皮肤有无破裂、出血、瘀斑以及范围;局部有无肿胀及尿液渗漏;有无继发出血、感染。
3、评估患者对膀胱损伤认知程度及心理承受能力。
4、评估家庭支持力度。
【护理措施】
1、观察病情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观察腹痛及腹膜刺激症状,判断有无再出血发生。
2、预防感染
(1)观察体温,每日测4次体温,至3天平稳为止。
体温超过38.5度,应给予物理降温。
(2)遵医嘱给予补液,应用抗生素。
(3)加强营养,鼓励病人多饮水。
3、引流管的护理
(1)妥善固定导尿管及连接管,避免扭曲折叠,定时挤压,观察尿液引流情况,保持留置导尿管通畅。
(2)记录24小时引流尿液的颜色性状及颜色。
(3)每天清洁檫拭尿道口及尿管周围2次,预防泌尿系感染。
(4)10—20天拔除导尿管,拔管前应夹管,训练膀胱排尿动作1—2天后,再拔除。
(5)观察拔管后排尿情况,如有异常可再重复放置导尿管。
(6)鼓励病人多饮水,增加内冲洗作用。
【健康教育】
1、向病人说明膀胱损伤的情况,注意护理的配合。
2、留置导尿管,防脱落及保持通畅的意义。
3、多饮水和拔除留置导尿管前闭管训练排尿的意义。
膀胱损伤患者的护理作者闫莉膀胱为囊状器官,能够储存和排泄尿液,其大小、位置和形状随储尿量而变化。
在婴幼儿时期,膀胱高出耻骨联合位于下腹部,易受到损伤。
成人的膀胱空虚时位于骨盆深处,不易被外界暴力所损伤,但充盈时膀胱壁紧张而薄,膀胱超出耻骨联合至下腹部,若下腹部受到暴力作用,则容易遭受损伤。
1 临床表现1休克骨盆骨折合并大出血,膀胱破裂致尿外渗,可导致休克。
2排尿困难和血尿膀胱破裂后。
尿液流入腹腔和膀胱周围,患者有尿意但不能自行排尿或排出少量血尿。
3疼痛膀胱外破裂时,尿外渗可引起耻骨上疼痛。
膀胱内破裂时,尿液流至腹腔导致急性腹膜炎,可引起下腹剧痛。
4尿瘘贯通性损伤可引起伤口漏尿、膀胱直肠瘘或膀胱阴道瘘。
2 辅助检查21导尿检查膀胱损伤时,导尿管可以顺利插入膀胱,但无尿流导出或仅导出少量血尿。
经导尿管时注入09无菌氯化钠溶液200——300,片刻后重新抽出。
如液体进出量有明显差异,提示膀胱破裂。
22线检查腹部平片可了解骨盆骨折情况。
膀胱造影可由造影剂是否外溢来判断有无膀胱破裂。
23可发现膀胱周围血肿。
3 治疗31紧急处理对严重损伤、出血合并休克者,首先积极抗休克治疗,如输液、输血、镇静及止痛等。
同时,积极处理出血及其他危急生命的合并伤。
32保守治疗轻度膀胱挫伤或较小的膀胱破裂,在严密观察下可经尿道插入导尿管持续引流尿液7——10天,并保持通畅,合理使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可自行愈合。
33手术治疗膀
胱破裂伴有出血和尿外渗者,应尽早进行手术,修补膀胱壁缺损,引流外渗的尿液。
4 手术治疗的护理措施41术前护理1病情观察及护理1监测生命体征观察血压、脉搏、呼吸及心率的变化,观察有无发生休克。
2观察患者腹部体征若有腹膜刺激症状,给予相应处理。
3出血患者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尿色、尿量、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的变化,遵医嘱使用止血药物并观察疗效。
2心理护理1向患者解释手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帮助患者了解手术方式、术前、术后注意事项及其预后,取得患者的配合。
2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
3指导患者自我放松的方法。
4保证患者的充分休息,减轻焦虑心情。
5针对不同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
6与患者的家属或朋友进行沟通,使其给予患者必要的关心和支持。
3生活护理创造良好的病房环境,使患者感到舒适。
满足患者的基本生活需要。
4术前准备1饮食术前进食易消化食物,保持排粪通畅。
指导患者合理补充水分及营养,使其能较好地接受手术治疗。
2评估患者膀胱损伤的表现及程度,有无合并感染、尿外渗等情况。
3完善术前常规检查及心、肺、肝、肾功能检查,对其功能做出判断,评估患者能否耐受手术。
4术前给予相应的抗生素皮试并记录结果。
5术前根据手术方式给予相应区域的备皮。
6肠道准备术前晚清洁肠道,根据手术方式选择相应的肠道准备方式。
术前禁食12小时,禁饮4小时。
7术晨贴身穿上清洁的病员服,取下金属物品,取下活动性假牙。
8术晨根据手术室安排,进
行患者、药物核对后,将患者送入手术室。
42术后护理1术后评估1患者的意识情况、生命体征。
2伤口引流管及留置导尿管引流情况。
3切口情况。
4患者及家属的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
5评估有无出血、尿瘘、腹膜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2外科术后护理常规了解医学专用方式和手术方法,了解术中的情况,出血量,补液补血量、血压变化等;根据医学专用方式旋转相应的体位根据需要给与持续低流量吸氧;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根据需要给与持续心电监护;切口敷料是否干燥,切口引流情况;床档保护防止坠床。
3体位根据医学专用方式选择合适的体位,一般取去枕平卧位6小时,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6小时后取半卧位。
由于膀胱破裂后,尿液进入腹腔,可能引起腹膜炎。
半卧位可以使尿液和腹腔渗液积聚在盆腔,可利于引流,同时减轻腹壁张力,利于伤口愈合。
术后患者若留置导尿管或膀胱造瘘管,躯体移动受限,可协助翻身,并保证冲洗管有足够的长度,以防翻身时脱出。
在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以防止肠粘连的发生。
4饮食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选择相应的饮食指导,膀胱造瘘术患者术后6小时可进食流质饮食,膀胱破裂修补术患者应在肠蠕动恢复后方能进食。
给予高能量饮食,由流质饮食逐步恢复至半流质和普食,适当增加纤维素的摄入,保持排粪通畅。
5疼痛的护理1使用疼痛评分量表评估患者疼痛程度。
2做好心理疏导,使患者精神放松,转移和分散患者的注意力。
3根据医嘱合理使用止痛药物并评估效果。
4使用自控镇痛泵时做好相应护理自控镇痛泵可有效抑制膀胱痉挛、减少渗血、促进伤口愈合。
用药期间应注意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情况发生,并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5膀胱痉挛痛护理由于膀胱内手术创面以及留置导尿管气囊牵引压迫的刺激,可引起膀胱痉挛。
患者精神紧张、烦躁恐惧也是诱发膀胱痉挛的因素。
应密切观察膀胱痉挛的出现,若患者自诉下腹坠胀,有便意,给予心理疏导。
合理调整留置导尿管的气囊,保持导尿管引流通畅。
遵医嘱应用一般解痉止痛药,如山莨菪碱、吲哚美辛等,并注意观察用药后反应及其疗效。
6管道的护理1留置导尿管的护理
①定时挤捏导尿管,妥善固定,避免折叠、受压,保持有效引流。
②更换引流袋每周1——2次,引流袋不能高于耻骨联合。
③观察尿液的颜色、量及性质并进行记录。
④每日两次会阴护理,保持尿道口及会阴部清洁干燥。
⑤恢复饮食后指导患者多饮水,每日尿量达2000——3000⑥若行膀胱持续冲洗时,应注意调节膀胱冲洗液的速度。
膀胱冲洗的速度不可过快,以防止冲洗液快速进入膀胱,会引起膀胱过度充盈,冲洗液从膀胱破裂缝合处渗出,影响伤口愈合。
一般采用持续低压冲洗,避免压力过大。
应注意观察腹部有无腹胀、腹痛等不适。
观察进出量是否平衡。
2胱造瘘管的护理①保持膀胱造瘘管引流通畅,定时挤捏导尿管,妥善固定,避免折叠、受压。
②引流袋不能高于尿液引流部位,防止尿液倒流。
③观察尿液的颜色、量及性质并进行记录。
④保持造瘘口周围皮肤的清洁干燥观察敷料有无渗液,若有应
及时进行更换。
⑤膀胱造瘘管一般在术后10天可拔除,在拔管之前应进行夹管试验,若排尿通畅2——3天后,方可拔除。
⑥长期留置者,应定期更换,一般首次换管时间为术后3——4周,之后可根据患者情况每4——6周更换一次。
参考文献[1]裘法祖。
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888,125 [2]金蓉蓉,叶琴。
120例膀胱损伤的护理体会。
工企医刊,1998,11585 [3]陈桂玲,刘艳,金艳红。
介苗膀胱灌注的护理[]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6,37672
将叶片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再放入大烧杯内隔水加热,叶片颜色逐渐由变成。
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洗掉碘液。
这时可以看到,叶片遮光部分呈色,没有遮光的部分呈色。
)步骤①的作用是:。
)步骤④中酒精的作用是:。
)这个实验说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