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少年健康监测与常见病预防
- 格式:doc
- 大小:39.00 KB
- 文档页数:2
小学生常见疾病及预防措施方案范文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小学生常见疾病及预防措施方案范文篇1教学目标:1、了解小学生常见病的种类。
2、掌握常见病的预防措施及防治方法。
3、家校配合共同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教学重、难点:常见疾病的预防措施。
教学过程:一、导入:小学生处于童年期,也是人生中最健康的阶段,其患病率和死亡率都极低,但随着课业负担的加重,也难免会有些常见病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孩子的健康,因此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讨“小学生常见疾病的防治”。
现在我们可以简单的把常见病划分为两类:不传染和传染性疾病。
二、小学生不传染的常见病有哪些呢?近视眼、龋齿、单纯性肥胖、营养不良、贫血、蛔虫感染、脊柱弯曲异常。
下面我们就分别来谈谈它们防治方法。
1.近视(1)近视是青少年的一种常见病,是指看远看不清,看近清晰的屈光异常。
青少年近视多数是假性近视。
其主要原因是平时不注意用眼卫生,使睫状体过度紧张而逐渐形成近视眼。
如果不注意用眼卫生,久而久之,就会形成真性近视。
它的发生和发展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
(2)防治方法:a.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自觉做到“五要”、“五不要”。
五要是:光线要充足,姿式要端正(一拳一尺一寸),劳逸要结合,字迹要清楚,要认真做眼保健操。
五不要是:不要在光线太强、太弱和阳光照射下看书、写字;不要在走路或乘车时看书、写字;不要躺着或歪着看书;不要连续长时期看书、写字;不要近距离看书、写字。
b.药物治疗和配戴眼镜。
2.龋齿(1)龋病及牙周疾病是影响儿童青少年健康和生长发育最常见的口腔疾病。
我国学生的龋齿患病情况严重,而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学生牙周病患病尤为突出。
因此,我们要从学生口腔健康教育入手,提高学生口腔健康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龋齿是口腔中的食物残渣附着在牙齿上经过发酵产生酸形成牙菌斑。
可将龋齿分为三度即浅龋、中龋和深龋。
俗话说“牙疼不是病,痛起来要人命”。
(2)那么如何预防龋齿呢?a.注意口腔卫生,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习惯。
2024年儿童健康检查制度引言:儿童健康是国家未来的希望,而儿童健康检查制度是保障儿童身心健康的重要一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儿童健康的重视,2024年儿童健康检查制度将迎来新的改革和发展。
本文将对2024年儿童健康检查制度的内容和意义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儿童健康事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儿童健康检查制度的目标1. 管理儿童健康状况:通过定期的健康检查,了解和管理儿童的身体和精神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2. 促进儿童全面发展:通过健康检查的方式,全面评估儿童的身体、智力、社交和情感发展情况,提供个性化的教育和康复指导,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3. 预防儿童疾病:通过及时的健康检查和疫苗接种,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等各类儿童疾病的发生,保障儿童的身体健康。
4. 保障儿童权益:建立儿童健康档案和监护人教育培训制度,确保每个儿童都能获得平等和全面的健康服务,保障其身心发展的权益。
二、儿童健康检查制度的内容1. 建立健康档案:每个孩子出生后,建立相应的儿童健康档案,记录孩子的个人基本信息、家族病史、健康检查结果等内容。
2. 定期健康检查:根据儿童的年龄和发育情况,制定相应的定期健康检查计划,包括身高体重、视力听力、口腔牙齿等方面的检查。
3. 儿童疫苗接种:统一规划和推广儿童疫苗接种,加强对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确保每个儿童都能获得必要的疫苗接种。
4. 儿童心理健康评估:重视儿童的心理健康,建立心理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和干预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提供相应的心理辅导和支持。
5. 健康宣教和培训:开展儿童健康宣教和监护人培训,向家长普及科学养育知识和健康教育,提高家长的健康意识和能力。
三、儿童健康检查制度的意义1. 保障儿童健康权益:儿童是社会的未来,保障儿童的健康权益是社会责任,通过健康检查制度,可以提供平等和充分的健康服务,保障每个儿童的身心健康。
2. 提高儿童健康水平:通过定期健康检查,可以及早发现和干预潜在的健康问题,为儿童提供科学的治疗和康复服务,最大限度地提高儿童的健康水平。
幼儿常见疾病预防与管理制度幼儿由于年龄小,身体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对疾病的抵抗力相对较弱,因此容易感染各种疾病。
为了保障幼儿的健康成长,建立一套完善的幼儿常见疾病预防与管理制度至关重要。
一、常见疾病分类及症状1、呼吸道疾病感冒:流鼻涕、咳嗽、打喷嚏、发热等。
肺炎:发热、咳嗽剧烈、呼吸急促、精神不振。
哮喘:喘息、咳嗽、呼吸困难,尤其在运动或接触过敏原后。
2、消化道疾病腹泻:大便次数增多、性状改变(稀水样、蛋花汤样等)、腹痛、呕吐。
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胀、嗳气、口臭。
3、传染性疾病手足口病: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疱疹或溃疡,伴有发热。
水痘:全身出现红斑、水疱,瘙痒明显,发热。
麻疹: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皮肤上出现红色斑丘疹。
4、其他疾病贫血:面色苍白、乏力、易疲劳、食欲不振。
龋齿:牙齿出现龋洞,疼痛,影响咀嚼和进食。
二、预防措施1、环境卫生保持室内外环境清洁卫生,定期打扫教室、寝室、活动室等场所,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
定期对玩具、教具、餐具、寝具等进行消毒,防止细菌和病毒滋生。
2、个人卫生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勤洗脸、勤洗澡、勤换衣服。
指导幼儿正确的洗手方法,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尤其是在饭前便后、接触公共物品后。
3、饮食卫生提供营养均衡的饮食,保证幼儿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严格把控食品采购渠道,确保食品新鲜、卫生、安全。
做好食堂的卫生消毒工作,餐具要经过高温消毒,食物要煮熟煮透,防止食物中毒。
4、运动锻炼保证幼儿每天有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根据幼儿的年龄和身体状况,安排适当的体育活动,如跑步、跳绳、游戏等。
5、预防接种按照国家规定的免疫程序,按时为幼儿进行预防接种,预防各类传染病的发生。
向家长宣传预防接种的重要性,提高家长的配合度。
6、隔离措施一旦发现幼儿患有传染性疾病,应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将患儿隔离治疗,避免交叉感染。
对患儿接触过的物品和场所进行彻底消毒。
实用儿童保健学
实用儿童保健学是一门专门研究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健康维护以及疾病预防的学科,它涵盖了从胎儿期到青少年时期的全面保健内容。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包括体重、身高、头围等体格生长指标的监测,以及运动、语言、认知、情感与社会适应能力等心理行为发育评估。
2. 儿童营养与喂养指导:根据儿童不同阶段的营养需求,提供科学合理的膳食搭配和喂养方式建议,以保证其健康成长。
3. 预防接种与传染病防控:按照国家免疫规划,对儿童进行各类疫苗接种,降低儿童感染传染病的风险。
4. 常见病防治与健康管理:针对儿童常见疾病如呼吸道感染、消化系统疾病、过敏性疾病等进行预防和早期干预,同时关注口腔卫生、视力保护、听力保健等专项问题。
5. 疾病筛查与早期干预: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以及对特定年龄段儿童进行特定疾病的筛查,如先天性心脏病、听力障碍、发育迟缓等,及时发现并进行早期干预。
6. 健康教育与家庭保健指导:面向家长普及儿童保健知识,提升家庭护理能力和健康素养,营造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
实用儿童保健学旨在通过综合应用医学、营养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种学科知识,为保障和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小学生常见病防治计划(精选5篇)(975字)为加强学校卫生管理,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现根据《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条例》和《全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及技术规范的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现制定我校常见病防治计划:一、指导思想以《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条例》和《全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为依据,以全面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为目标,整体推进,突出重点,使学生的整体健康水平再上新台阶。
二、具体工安安排1、开展近视眼的防治工作,要求各班主任及任课教师要积极合,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按照学校的防治计划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措施,努力保护好每一位学生视力健康,要坚持按时准确的做好眼保健操落实检查,保证质量,扎实有效。
2、营养不良和肥胖的防治:在对全校学生营养状况分析、调查的基础上,掌握本校学生的营养状况。
加大在健康教育课上对学生进行营养与健康饮食知识的教育。
使其懂得什么是平衡的膳食,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提高自我保健的能力。
学校食堂向学生提供营养全面、合理的膳食,以保证学生们每天的营养需要。
广泛向家长、学生宣传不良饮食习惯和不合理膳食导致营养不良,给学生生长发育带来的严重后果。
并积极提高学生家长的营养知识水平,使其自觉为孩子们提供营养合理的膳食,让良好的家庭营养知识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增强学生的体质,也是防治营养不良的有效方法。
3、贫血的防治: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
但是由于人们的一些不良的饮食习惯以及营养的搭配不合理,因此,贫血仍是中小学生中不可忽视的疾病之一。
首先,利用健康教育课宣讲贫血的危害,贫血的防治,合理的营养膳食对预防贫血的重要性。
使学生自觉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饮食习惯。
并加强体育锻炼,以提高身体素质。
对在检查中发现有贫血的学生,及时通报家长,带其去医院治疗。
4、肠道寄生虫的防治:肠道寄生虫的防治措施关键是把住病从口入关。
通过健康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五章儿童少年健康监测与常见病预防
【参考答案】
选择题
名词解释
1.儿童少年健康监测。
是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对目标人群生长发育、健康状况等进
行长期的动态观察。
生长发育状况、患病率、检出率、死亡率是反映儿童少年群体健康状况的主要指标。
监测时间一般规定在每年同一时间(如每年5月至8月底)内进行。
2.弱视(amblyopia):凡眼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以功能性因素为主引起的远视力≤0.8(标准对数视力表4.9),且通过屈光矫正仍达不到正常的视力不良称为弱视。
3.Newbrum 认为,龋齿的发生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除了由细菌、食物和宿主(牙
齿的敏感性)三种因素共同作用外,时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因此,龋齿的发生离不开细菌、食物、宿主和时间四种因素。
填空题
1. 300
2. 因病缺课率平均因病缺课日数
3. 遗传环境
简答题
1.①环境因素。
主要包括视近工作的强度和时间、视近工作姿势、视近工作环境(采光、照明、课桌椅等)等。
②遗传因素。
高度近视(-6.0D以上)在我国约占总人口的2%,它基本上是由遗传决
定的。
大多数病例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③体质、营养和健康因素。
体质孱弱、营养缺乏等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是近视的
促发因素;体内某些微量元素(锌、铜、铬等)缺乏可能与近视发生有关。
近视的形成与发展
2.儿童高血压的诊断和筛查:儿童高血压的评定标准目前倾向于用百分位法。
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值超过其所在年龄性别第95百分位数者为高血压,在90~95百分位数者为正常血压偏高。
能否准确测量儿童血压至关重要。
血压计袖带的大小、测试时间、测试时儿童是否处于安静状态等对儿童血压均有重要影响。
3.Newbrum认为龋齿的发生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是细菌、食物、宿主和时间四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产物。
即四联因素理论。
细菌是龋齿发生必不可缺的因素,目前已公认的主要致龋是变形链球菌。
由粘附在牙面上的细菌和糖类食物残屑形成的斑垢(牙菌斑)是这些细菌生存和致病的环境。
食物以碳水化合物,尤其是蔗糖为主要致龋食物。
宿主抗龋能力(全身和局部)受营养、唾液质和量、遗传因素及牙齿本身(形态、结构、位置、部位等)等影响;龋齿的发生与时间关系密切。
分析题
①确定监测对象:如何选择有代表性的调查对象。
②确定监测时间
③监测内容:要根据不同年龄段选择不同的项目和仪器。
注意仪器的校正和使用方法。
④监测的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