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奖获奖作品赏析
- 格式:ppt
- 大小:1.95 MB
- 文档页数:20
第八届学院奖铜奖作品命题项:重庆卫视作者:薛腾辉陈旭飞指导老师:吕月米院校:浙江工大 - 人文学院创意思想:通过不同的角度阐释中国红在中国年轻人心中的内涵,从中得出当下中国红的流行趋势。
点评:重庆卫视频道定位“中国红”,其内涵是表达频道所坚持的主流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对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传承,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崇和表达,并以中国人传统“尚红”的心理情节,与频道受众寻求情感共振。
该组作品以“长征”、“传承”、“盛世”三个主题,精炼而准确地表达了重庆卫视中国红的内涵,画面简洁明快,红意畅动,视觉冲击力强。
不足之处是创意的延展度不够,方案对创意的表达尚显单薄。
第八届学院奖铜奖作品命题项:重庆卫视作者:叶秀玲指导老师:陈倩院校:重庆交大 - 人文学院广告系创意思想:红色已成为中国人的文化图腾和精神皈依,代表勇敢、奋进、热忱、顽强、繁盛、爱、和谐、喜庆、忠诚等,长江是中国的母亲河之一,它孕育了华夏儿女,是中国人的血脉,中国红的精神深深地嵌入了中国人的灵魂。
作品一长江为基本形状,列举了近年长江流域的重要事件及个别企业,具体地表现了中国的红色文化、红色精神。
点评:从地理标志到重大事件再到从民族品牌,一条龙形的红色丝带将这些零散的红色元素串联,画面简介,表达清晰。
其文案“中国红华夏血”简单有力度,且具有对应关系,又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升华,是一件不错的作品。
如果能在选取的元素点之间再仔细斟酌,形成单个元素之间的内部关联,使其达到精神上的统一,则作品会更加完美。
——第八届学院奖铜奖作品命题项:重庆卫视作者:李嫔指导老师:张娜朱成实院校:沈阳化工 - 机械学院工业设计创意思想:通过有曲线美得女人来表现中国旗袍的亮丽富有华丽独特的感觉,女人都是感性动物,以此表现中国是一个有感情色彩,富有热情澎湃的红色情感的大家庭。
点评:这组系列平面作品借用了中国水墨画的处理手法,使得画面中的红灯笼、红福字、红旗袍与其他元素黑白化的处理形成对比,特别是“中国红”LOGO起到了焦点的作用。
碧生源;本系列作品采用手绘卡片、剪裁的表现方式,以独特的方式,清新、简洁、明晰地表现了“绿色,自然,健康,节能”……的思想,与碧生源品牌茶饮的企业理念相符。
作品在形式上的“苗条,精简,”却并不影响其“丰满”的主题思想的表达。
轻盈漂浮,冒着的暖暖热气是茶的梦,隐喻着人的梦想,巧妙地把茶的梦想与人的梦想合二为一,不觉间便拉近了碧生源品牌茶饮与“人”的距离,增强了其亲和力。
在当今这个快速消费,以内容为王的时代社会,人们一方面享受着丰富的信息带来的便利,一方面却不得不忍受着“信息爆炸”带来的困扰。
自然,新颖,简练却不单调乏味的画面会引起观者主观能动的体验欲望,增强观者对信息的注意力和理解,从而达到信息传播的目的。
太阳雨太阳能:本作品画面简洁,用一根立体的“条带”画出人形,寓意着单调乏味、失意的人生;中心的手绘花草,色彩清新、明丽,寓意着人的心灵、灵魂,在失意的季节,太阳雨太阳能的暖暖“爱心”让心灵绽放花朵,开出炫丽的色彩,绽出诗意的美好。
作品的特点就是其中所有元素都是常见的事物,观者的大脑会认为它们非常简单,容易被感知,并使人沉浸其中,因而在不自觉中增强了作品所传达的信息在其脑海中的保留时间,也就是增强了这些信息的记忆摩擦系数。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越是简单、不繁杂的东西越是容易获得认同、不至使人反感、容易引起共鸣,达到观者的某种心理期望。
七度空间:本作品采用传统手绘的方式,简单的线描容易拉近作品与人之间的距离。
从“不做笼中鸟”,“不做木头人”两个平易近人的主题出发,分别阐释七度空间区别于其他同类产品的特别优势。
“不做笼中鸟”,主要诉求点为“自由”,在青春如花的岁月,女生的清纯活力不应被“烦事”所困扰,自由自在,在自己的世界里、天空里畅快飞翔;“不做木头人”主要从柔软舒适方面考量。
例假期间,女生都知道,因为担心遗漏等危险、尴尬,而不敢随意活动,像个“木头人”一样,行动不便、受阻。
而“不做笼中鸟”“不做木头人”两个主题贴心地诠释了七度,超强、超大的容量和吸收力,使女生做回自己,在特别时期也能像平时一样,海量娱乐,随挑随选,快乐生活,无拘无束。
获奖作品赏析作者:来源:《流行色》2018年第01期《N先生S小姐》(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故事梗概]男孩和女孩因为有着不同的喜好,因而发生了争执。
两人开始互相逃离对方,去追求清静的生活。
似乎是命运的嘲弄,两个人无论到哪里总能相遇,两人之间似乎有着一条看不见得命运红线将两个人紧紧相连。
于是性格刚烈的女孩开始了与命运的抗争,准备尽全力打破这种宿命。
男孩也明白自己的心意——他不能失去女孩,开始了自己的追逐之旅……导演姓名:曹一佳编剧姓名:曹一佳、梁家蜜、焦晓鹏制片姓名:焦晓鹏后期剪辑姓名:焦晓鹏、姜南印技术制作姓名:韩蜀乔美术设计姓名:曹一佳角色表演姓名:梁家蜜、焦晓鹏造型设计姓名:曹一佳场景设计姓名:曹一佳音乐(配音):姜南印、王建安指导老师(中英文):孙聪、张丽《大漠深处姐弟情》(新疆金来数字传媒有限责任公司)编剧:瑞文导演:范吉明制作:范新龙监制:兵团宣传部制作单位:新疆金来数字传媒有限责任公司《祭敖包》(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导演:王芳雷角色设计:孔静原画:纪晓岚后期:康慧勇动画:丁瑞琪、罗鑫《茶·记》(四川师范大学电影电视学院)导演/剧本/分镜:赵志勇人物设计:赵志勇、宋佳钰、林柳场景设计:宋佳钰、林柳、张瑶动画设计:赵志勇、肖靖服装道具:郭耘希、陈希、宋佳钰原画:林柳、张瑶、宋佳钰、陈希、郭耘希音乐:郭耘希、赵志勇配音:戴嘉豪后期:赵志勇出品人:罗共和、黄元文监制:白山杉指导老师:林懿辅导员:刘发碧出品人:张会军制片人:李剑平、李亮、孙聪、黄勇指导老师:李剑平艺术指导:李剑平马华制片:陈叶子剧务:殷娜导演:吴子珺编剧:吴子珺美术设计:吴子珺、郑媛月人物设定:吴子珺、郑媛月场景设定:吴子珺、张肖肖分镜头:吴子珺分镜头剧本:吴子珺原画:吴子珺、张戈动画:吴子珺、张戈《毛猴与唐爷爷》(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故事梗概]故事结构分为三个时间节点,分别是清末明初,孩子们对毛猴最宠爱的阶段;改革开放,市场开放,各样玩具涌入中国,毛猴在孩子心目中地位开始改变的阶段;现代社会,物质文化膨胀,精神文化极度空虚的阶段,毛猴已变为精神遗产,孩子们不再关注的阶段。
奥斯卡最佳服装设计奖学院奖最佳服装设计奖(Academy Award for Best Costume Design)是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颁发一个专门针对电影中优秀服装设计成就的年度奖项[1]。
这一奖项首次颁发是在1949年初举办,针对1948年电影进行奖励的第21届学院奖颁奖典礼上。
起初时,服装设计奖也与当时的摄影、艺术指导两个奖一样,是按黑白片和彩色片分开颁奖的。
但到了1958年3月26日举行的第30届学院奖颁奖典礼上,这三个奖项都统一为一个奖。
不过这一做法仅持续了两届,到了第32届学院奖颁奖典礼又一次分开成了两个奖并一直保持至第39届时为止。
从第40届开始,三个奖项再也没有按黑白片和彩色片为开颁奖过[。
有意思的是,自第40届学院奖开始至今,服装设计奖仅有两次颁给了时代背景为当代的电影,其余获奖影片均为历史题材(古装片)。
熟面孔分类姓名次数附注获奖最多伊迪斯·海德8次共计35次提名提名最多伊迪斯·海德35次共有8次获奖从未获奖者中提名最多比尔·托马斯(Bill Thomas)9次获奖与提名影片列表1940年代年代分类获奖影片提名影片1948 黑白片《哈姆雷特》•《春花娇美可人儿》彩色片《圣女贞德》•《翠堤春晓》1949 黑白片《女继承人》•《狐狸王子》彩色片《剑侠唐璜》•《母女菀》1950年代年份分类获奖影片提名影片1950 黑白片《慧星美人》•《绛帐海棠香》•《神奇的美国佬》彩色片《参孙和达丽拉》•《黑玫瑰》•《云雨巫山枉断肠》自第30届学院奖起连续两届,奖项没有再按黑白片和彩色片分开颁奖。
自第32届学院奖起,奖项又一次分开按黑白和彩色片颁奖。
1960年代年份分类获奖影片提名影片1960 黑白片《从心所原》•《痴汉艳娃》•《钻石脚之起落》•《七个小偷》•《处女泉》彩色片《斯巴达克斯》•《坎坎舞》•《午夜蕾丝》•《小人物狂想曲》•《旭日东升》1961黑白片《甜蜜的生活》•《双姝怨》•《克劳黛尔·英格里希》•《纽伦堡的审判》•《用心棒》彩色片《西区故事》•《老瑞和哈迪之小兵进行曲》•《后街》•《花鼓戏》•《锦囊妙计》1962 黑白片《姐妹情仇》•《玫瑰与美酒的日子》•《双虎屠龙》•《奇迹缔造者》•《费德拉》彩色片《格利姆兄弟的美好世界》•《土包子游巴黎》•《玫瑰舞后》•《欢乐音乐妙无穷》•《我与艺妓》1963 黑白片《8½》•《陌生人之恋》•《荡女泪》•《阁楼上的玩具》•《太太与情人》彩色片《埃及艳后》•《红衣主教》•《西部开拓史》•《豹》•《新恋爱经》1964 黑白片《巫山风雨夜》•《屋不是家》•《最毒妇人心》•《给总统的吻》•《贵妇怨》彩色片《窈窕淑女》•《贝克特》•《玛丽·波平斯》•《翠谷奇谭》•《傻女十八变》1965 黑白片《亲爱的》•《破坏者号:代号莫里图里》•《玉女偷情》•《愚人船》••《细长的电话线》彩色片《日瓦戈医生》•《痛苦与狂喜》•《最伟大的故事》•《戴茜·克洛弗的内心》•《音乐之声》1966 黑白片《谁怕弗吉尼亚·沃尔夫》•《马太福音》•《曼德拉格拉》•《波德温先生》•《摩根》彩色片《四季之人》•《神偷艳贼》•《夏威夷》•《朱丽叶与魔鬼》•《奥斯卡》从第40届学院奖开始,这一奖项不再分黑白、彩色两类而统一合并为一个奖项。
《心中那颗星》作品赏析《心中那颗星》是一部令人深思的作品,它以独特的叙事手法和深刻的主题,吸引了读者的目光。
作品通过描绘一个追寻自我、寻找内心光芒的旅程,向我们展示了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颗璀璨的星,只要我们勇敢地去追寻,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光芒。
首先,作品的叙事手法独具匠心。
作者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同时,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比喻,作者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
例如,作品中对于星空的描绘,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了夜晚的美丽,还体现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和迷茫。
这种叙事手法不仅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还让读者更加容易产生共鸣。
其次,作品的主题深刻而引人深思。
通过主人公的追寻之旅,作品探讨了自我认知、勇气、信念等主题。
在这个过程中,主人公逐渐认识到自己内心的光芒,并勇敢地追寻自己的梦想。
这个过程充满了挫折和困难,但是主人公从未放弃,最终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光芒。
这个过程告诉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颗璀璨的星,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勇敢前行,就能找到自己的光芒。
此外,作品的描绘和表达方式也值得一提。
作者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
例如,作品中对于主人公内心的矛盾和挣扎的描写,让读者更— 1 —加深入地了解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同时,作者还巧妙地运用了意象和象征等手法,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心中那颗星》是一部令人深思的作品。
它通过独特的叙事手法和深刻的主题,向我们展示了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颗璀璨的星。
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勇敢前行,就能找到自己的光芒。
这部作品不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还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它告诉我们,无论生活中遇到多少困难和挫折,只要我们保持内心的光芒和信念,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并取得成功。
— 2 —。
《蝴蝶》钢琴曲简介及赏析《蝴蝶》是1884年挪威作曲家格里格创作的钢琴小品,它是格里格《抒情曲集》(作品43)的第一首。
格里格自21岁起,历经37年的时间,写成了66首钢琴抒情小曲。
这些乐曲都非常短小,长则5分钟,短则1分钟,是钢琴演奏家们争相表现自己演奏才能的钢琴经典小品,其中以《蝴蝶》最为流行,它的技术难度要求不太高,是钢琴进阶的必备曲目之一。
当时,挪威作为北欧的一个小国,尚未真正取得独立,处在异国的监管之下。
虽然挪威有着如画的风景、纯朴的人民,也有美妙的音乐,但是在国际上却尚未确立自己的音乐形象,缺乏真正的音乐巨人。
格里格自小便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他对于自己的祖国和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
他喜欢聆听故乡的声音,善于从挪威传统的民间歌舞曲调中汲取灵感,创作出脍炙人口的乐曲。
他和芬兰的西贝柳斯一样,被称为是北欧伟大的民族主义乐派的代表人物。
格里格钢琴作品里丰富的音乐画面,为人们展示出了一幅幅色彩瑰丽、风格质朴的北欧风情画。
《蝴蝶》赏析这是一首优美的快板乐曲,精彩地运用简短、紧凑的半音阶手法写成。
旋律优美,情感质朴,描绘了蝴蝶在阳光下、花丛中翩翩起舞、若隐若现的美丽景象。
蝴蝶的多姿多彩、轻盈舞动的影像和大自然的美丽风光,都被格里格收进了这首优美的乐曲里。
音乐中反映出大自然多样的变化和作曲家微妙的情感,曲中表现出的浪漫派风格和新奇的构想让人陶醉,仿佛让人身临其境地欣赏了一番挪威美丽的风情画面。
音乐一开始,格里格巧妙地运用几个音符,上上下下、长长短短不规则地滚动出现,描绘出了一只只蝴蝶在花丛中飞飞停停,阳光照射在蝴蝶扇动的翅膀上闪闪烁烁的美丽形象,人们仿佛被这轻巧、精致的音乐带进了优美、朴素的挪威风光里。
接着,旋律时而悠长地从高到低,舒展开来,仿佛带领人们深深地呼吸着新鲜的大自然气息;时而又化成一连串流畅、欢快的半音阶,至下而上滚动开来,竞相追逐、玲珑剔透地来回起伏,让我们联想到一群色彩缤纷的蝴蝶,它们时而停留在花瓣上展开美丽的翅膀,时而又在微风中翩翩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