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氟甲烷技术说明书
- 格式:doc
- 大小:89.00 KB
- 文档页数:9
二氟甲烷详细资料大全二氟甲烷,是一种卤代烃(化学式:CH2F2),简称R32。
在常温下为气体,在自身压力下为无色透明液体,易溶于油,难溶于水,是一种拥有零臭氧损耗潜势的制冷剂。
基本介绍•中文名:二氟甲烷•外文名:difluoromethane•分子量:52.02•分子式:CH2F2•CAS NO:75-10-5•化学分类:有机物•EINECS号:200-839-4基本信息,编号系统,物性数据,毒理学数据,分子结构数据,计算化学数据,性质与稳定性,贮存方法,合成工艺,用途,应急处理处置方法,安全信息,安全术语,风险术语,基本信息中文名称二氟甲烷 CAS NO. 75-10-5 中文别名 HFC-32 英文名称 difluoromethane 英文别名 R-32 分子式 CH 2F 2分子量 52.02 编号系统CAS号:75-10-5 MDL号:MFCD00039283 EINECS号:200-839-4 RTECS号:PA8537500物性数据1.性状:无色透明液化气体。
2.密度(g/mL,25℃):1.13.相对蒸汽密度(g/mL,空气=1):1.84.熔点(ºC):-136.05.沸点(ºC,常压):-51.66.气相标准热熔:42.887.折射率:1.198.Lennard-Jones参数(A):7.0609.Lennard-Jones参数(K):158.3 10.van der Waals面积: 11.van der Waals体积:21.670 12.临界压缩因子:0.243 13.偏心因子:0.276 14.临界温度(ºC):78.4 15.临界压力(kPa):5.808 16.油水(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2.0217.临界密度:0.427 18.临界体积:122 19.溶解性:它不溶于水,溶於乙醇。
20.气相标准声称热(焓):-452.3 21.气相标准熵:246.7 22.气相标准生成自由能:-424.7毒理学数据1、急性毒性:大鼠吸入LC:>52pph /4H 小鼠吸入LC50:1810毫克每立方米2、生殖毒性:大鼠吸入TCLo:50000ppm/6H。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二氟一氯甲烷≥99.5%75-45-6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如有可能,即时使用。
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
修复、检验后再用。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急性毒性:LD50:1000000mg/m3,2小时(大鼠吸入)
LC50:无资料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2.2 类不燃气体。
二氟甲烷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1部分产品概述产品名称:二氟甲烷英文名称:Difluoromethane化学名称:二氟甲烷分子式:CH2F 2代名称:Halocarbon-32,亚甲基氟化物第2部分主要组成与性状CAS号码:75-10-5暴露极限:OSHA:未建立ACGIH:简单的窒息剂NIOSH:未建立第3部分危害概述紧急情况综述:二氟甲烷是一种易燃、无色、无嗅的液化压缩气体。
它储存在钢瓶中,其存储压力为其蒸汽压--206.3psig(70°F)。
当它与空气混合且浓度大于>14%时,立即就会有火灾及爆炸的危险。
高浓度的二氟甲烷会导致快速窒息同时也在其燃烧范围内。
不要进入这样的区域。
接触它可能会造成冻伤。
急性潜在健康影响:暴露途径眼睛接触:接触其液体(或快速扩散的气体)会引起刺激和冻伤。
摄入:摄入不可能成为接触二氟甲烷的途径。
吸入:它能置换出空气中的氧气从而引起窒息。
暴露在氧气含量<19.5%的大气中会导致头晕、昏昏欲睡、恶心、呕吐、口水增多、反应迟钝、失去意识和死亡。
暴露在氧气含量<12%的大气中会无任何先兆的失去知觉,并失去自我救护的能力。
吸入高浓度的二氟甲烷会引起轻度的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及心率不齐(心率失常)。
皮肤接触:接触其液体(或快速扩散的气体)会引起刺激和冻伤。
多次暴露潜在健康影响:侵入路径:皮肤接触症状:长时间多次接触可能引起皮炎。
损害器官:心脏,中枢神经系统,皮肤过份暴露造成的病情恶化:以前患有心脏病及中枢神经系统紊乱的人会对过份暴露的影响更加敏感。
会使以有的皮炎加重。
致癌性:未被NTP、OSHA及IARC列为致癌物或潜在致癌物。
第4部分急救措施眼睛接触:接触它会引起冻伤。
如果怀疑被冻伤,用大量的温水冲洗几分钟。
迅速进行医疗处理。
摄入:摄入不可能成为接触二氟甲烷的途径。
吸入:将患者移到空气清新处,若已停止呼吸,采用人工呼吸,若呼吸困难,则吸氧,并迅速进行医疗处理。
二氟甲烷爆炸极限
摘要:
1.二氟甲烷的基本性质
2.二氟甲烷的爆炸极限
3.二氟甲烷的安全措施
4.结论
正文:
一、二氟甲烷的基本性质
二氟甲烷(也称为氟利昂22),是一种无色、无味、不燃的气体。
它具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但在一定条件下,如高温、高压或与活性物质接触时,可能发生化学反应或爆炸。
二、二氟甲烷的爆炸极限
根据实验数据,二氟甲烷的爆炸极限范围约为5.2%至85%。
这意味着在空气中的二氟甲烷浓度超过这个范围时,即使遇到火源,也不会发生爆炸。
然而,当浓度在这个范围之内时,只需微小的火花就可能引发爆炸。
三、二氟甲烷的安全措施
1.储存和使用二氟甲烷时,要确保容器密封良好,防止泄漏。
2.避免二氟甲烷接触热源、火源或活性物质,如金属粉末、还原剂等。
3.在操作二氟甲烷的设备时,应采取防爆措施,如使用防爆电机、电器等。
4.严禁在二氟甲烷储存和使用区域吸烟、使用明火等。
5.定期检查二氟甲烷储存设备,确保其安全可靠。
四、结论
二氟甲烷作为一种不燃气体,在正常条件下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然而,在特定条件下,如高温、高压或与活性物质接触时,可能存在爆炸风险。
因此,了解二氟甲烷的爆炸极限和安全措施,对确保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至关重要。
二氟甲烷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称:二氟甲烷化学品英文名称:Difluoromethane 企业名称:地址:邮编:电子邮件地址:联系电话:传真号码:应急服务电话:产品代码: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二氟甲烷是一种拥有零臭氧损耗潜势的冷却剂。
二氟甲烷与五氟乙烷可生成一种恒沸混合物(称为R-410A),用作新冷却剂系统中氯氟碳化合物(亦称为Freon)的代替物,主要是替代 HCFC-22 ,作复配中低温混合制冷剂。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物理化学危险:极易燃烧爆炸。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
遇火花或高热能引起爆炸。
健康危害:高浓度接触时可能引起窒息。
接触其液化气体时可能引起冻伤。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大气可造成污染。
GHS危险性类别:根据《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GB 13690-2009)及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系列标准(GB 30000),该产品属于易燃气体,类别1;压力下气体,低压液化气体;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单次接触,类别3。
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信息:极易燃气体; 含压力下气体,如受热可爆炸; 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可能引起昏昏欲睡或眩晕; 防范说明:预防措施:密闭操作,全面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按要求使用个体防护装备。
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避免与氧化剂接触。
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
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工作场所不得进食、饮水。
事故响应:如发生火灾,用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等灭火。
皮肤接触:如发生冻伤,将患部浸入温水中复温,使用清洁、干燥的敷料包扎。
就医。
眼睛接触:如发生冻伤,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彻底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二氟甲烷化学品英文名:difluoromethane;R32化学品别名:R32CAS No.:75-10-5EC No.:200-839-4分子式:CH2F2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气体。
极端易燃,有爆炸危险。
高压,遇热有爆炸危险。
GHS危险性类别根据GB30000-2013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系列标准(参阅第十六部分),该产品分类如下:易燃气体,类别1;高压气体,压缩气体。
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信息:极端易燃气体,内装高压气体;遇热可能爆炸。
防范说明预防措施:远离热源、热表面、火花、明火以及其它点火源。
禁止吸烟。
事故响应:漏气着火:切勿灭火,除非漏气能够安全地制止。
一旦发生泄漏,除去所有点火源。
安全储存: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
防日晒。
存放于通风良好处。
废弃处置:不适用。
物理化学危险极端易燃气体,有爆炸危险。
高压压缩气体,遇热有爆炸危险。
健康危害吸入该物质可能会引起对健康有害的影响或呼吸道不适。
由于本品的物理状态,一般没有危害。
在商业/工业场合中,认为本品不太可能进入体内。
通过割伤、擦伤或病变处进入血液,可能产生全身损伤的有害作用。
眼睛直接接触本品可导致暂时不适。
环境危害请参阅SDS第十二部分。
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第四部分急救措施急救措施描述一般性建议:急救措施通常是需要的,请将本SDS出示给到达现场的医生。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物。
用大量肥皂水和清水冲洗皮肤。
如有不适,就医。
眼睛接触:用大量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如有不适,就医。
吸入:立即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保持呼吸畅通。
如果呼吸困难,给于吸氧。
如患者食入或吸入本物质,不得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如果呼吸停止。
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立即就医。
食入:禁止催吐,切勿给失去知觉者从嘴里喂食任何东西。
立即呼叫医生或中毒控制中心。
对保护施救者的忠告:清除所有火源,增强通风。
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
避免吸入蒸气。
二氟甲烷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称:二氟甲烷化学品英文名称:Difluoromethane 企业名称:地址:邮编:电子地址:联系:传真:应急服务:产品代码: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二氟甲烷是一种拥有零臭氧损耗潜势的冷却剂。
二氟甲烷与五氟乙烷可生成一种恒沸混合物(称为R-410A),用作新冷却剂系统中氯氟碳化合物(亦称为Freon)的代替物,主要是替代 HCFC-22 ,作复配中低温混合制冷剂。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物理化学危险:极易燃烧爆炸。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
遇火花或高热能引起爆炸。
健康危害:高浓度接触时可能引起窒息。
接触其液化气体时可能引起冻伤。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大气可造成污染。
GHS危险性类别:根据《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GB 13690-2009)及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系列标准(GB 30000),该产品属于易燃气体,类别1;压力下气体,低压液化气体;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单次接触,类别3。
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信息:极易燃气体; 含压力下气体,如受热可爆炸; 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可能引起昏昏欲睡或眩晕; 防说明:预防措施:密闭操作,全面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按要求使用个体防护装备。
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避免与氧化剂接触。
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
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工作场所不得进食、饮水。
事故响应:如发生火灾,用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等灭火。
皮肤接触:如发生冻伤,将患部浸入温水中复温,使用清洁、干燥的敷料包扎。
就医。
眼睛接触:如发生冻伤,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彻底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发放编号: 文件编号:持有者: 控制性质: 版本号:F32装置操作规程编制:修订:核对:审核:批准:F32操作规程目录一、反应岗位操作规程1、岗位任务2、岗位生产原理及流程说明3、工艺指标与操作指标4、开车前的准备工作5、正常开车及操作6、正常操作7、停车注意事项及事故处理二、水碱洗岗位操作规程1、岗位任务2、生产原理3、水洗塔、碱洗塔开车4、水、碱洗停车5、水、碱洗操作指标6、异常现象、产生原因、排除方法三、精馏岗位操作规程1、岗位任务2、精馏原理及流程简介3、工艺指标和操作指标4、开车前的准备工作5、开车6、正常操作7、正常停车与操作8、异常现象及处理方法四、灌装岗位操作规程1、岗位任务2、工艺指标3、充装前准备工作4、充装5、安全注意事项五、AHF贮槽卸料操作规程六、AHF计量槽进料操作规程七、各岗位的有关制度一、反应岗位操作规程1、岗位任务将二氯甲烷和氟化氢在氟化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控制一定的温度90~105℃和一定的压力1.25~1.35MPa,在反应釜内连续进行氟化反应生成F32,反应气经水洗、碱洗后压缩冷淋成粗品供精馏。
氟化反应是F32生产的关键,反应正常、稳定与否将直接影响到产量、质量、消耗,因此必须按操作规程严格操作。
2、反应原理及流程说明2.1生产原理F32是以二氯甲烷和氟化氢为原料,以SbCL5为催化剂,按一定的配比在外加热的条件下反应,其主要化学方程式:2HF+CH2CL2→CH2F2﹢2HCL氟化反应的关键是催化剂,如果没有催化剂,反应是很难进行的,F32生产选用SbCL5作为催化剂,其氟化过程按下式进行的:2HF+SbCL5→SbCL3F2﹢2HCLSbCL3F2﹢CH2CL2→CH2F2﹢SbCL5上述反应要求原料中的水分及SO2含量要符合要求,因为水分含量高一方面使反应釜受到严重腐蚀,另一方面使SbCL5水解,而SO2含量高易使Sb5+还原Sb3+,使催化剂中毒。
二氟甲烷安全技术说明书
1. 引言
本安全技术说明书旨在提供有关二氟甲烷的基本信息、安全操作指引和应急处理方法,以确保使用者和环境的安全。
2. 产品描述
- 二氟甲烷,又称为Freon 32,是一种无色、无臭、无毒的气体。
- 二氟甲烷具有优异的绝缘和灭火性能,广泛应用于电气行业和消防系统。
3. 安全操作指引
为确保使用二氟甲烷的安全性,请遵循以下操作指引:
1. 进行充气和排气操作时,确保操作环境通风良好,避免气体积聚。
2. 使用适当的防护装备,包括手套、护目镜和防护服,以防止接触二氟甲烷。
3. 操作期间严禁吸烟、明火和静电产生源。
避免引发火灾或爆炸。
4. 使用专门设计的存储和携带二氟甲烷。
避免暴露于高温或阳
光直射下。
4. 应急处理方法
在发生意外情况或紧急情况时,请采取以下措施:
1. 如果意外泄漏二氟甲烷,请立即向周围人员发出警告,并迅
速撤离危险区域。
2. 关闭任何与气源相关的设备,并尽快切断气体供应。
3. 如果泄漏量可控,使用合适的防护装备进行泄漏控制和清除。
4. 如泄漏无法控制,请立即联系专业紧急救援机构以获得帮助
和指导。
5. 注意事项
- 本技术说明书中的信息仅供参考,请在使用二氟甲烷前仔细
阅读并理解相关安全操作指引。
- 在使用和处理二氟甲烷时,务必遵循当地法规和标准,以确
保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
以上为二氟甲烷安全技术说明书的简要内容,如有更多详细信
息需求,请参阅相关文件或咨询专业人士。
二氟甲烷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称:二氟甲烷化学品英文名称:Difluoromethane 企业名称:地址:邮编:电子地址:联系:传真:应急服务:产品代码: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二氟甲烷是一种拥有零臭氧损耗潜势的冷却剂。
二氟甲烷与五氟乙烷可生成一种恒沸混合物(称为R-410A),用作新冷却剂系统中氯氟碳化合物(亦称为Freon)的代替物,主要是替代 HCFC-22 ,作复配中低温混合制冷剂。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物理化学危险:极易燃烧爆炸。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
遇火花或高热能引起爆炸。
健康危害:高浓度接触时可能引起窒息。
接触其液化气体时可能引起冻伤。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大气可造成污染。
GHS危险性类别:根据《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GB 13690-2009)及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系列标准(GB 30000),该产品属于易燃气体,类别1;压力下气体,低压液化气体;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单次接触,类别3。
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信息:极易燃气体; 含压力下气体,如受热可爆炸; 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可能引起昏昏欲睡或眩晕; 防说明:预防措施:密闭操作,全面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按要求使用个体防护装备。
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避免与氧化剂接触。
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
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工作场所不得进食、饮水。
事故响应:如发生火灾,用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等灭火。
皮肤接触:如发生冻伤,将患部浸入温水中复温,使用清洁、干燥的敷料包扎。
就医。
眼睛接触:如发生冻伤,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彻底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安全储存: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库温不宜超过30℃。
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废弃处置:建议用控制焚烧法处置。
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物质□混合物危险组分含量,% CAS No.二氟甲烷99 75-10-5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如发生冻伤,将患部浸入温水中复温,使用清洁、干燥的敷料包扎。
就医。
眼睛接触:如发生冻伤,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彻底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无意义。
接触该化学品的主要症状和对健康的影响:高浓度接触时可能引起窒息。
接触其液化气体时可能引起冻伤。
对施救者的忠告:进入事故现场应佩戴携气式呼吸防护器。
医生的特别提示:如发生上述危害,施救者应按上述急救措施对患者进行急救,并及时就医,遵医嘱。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特别危险性:极易燃烧爆炸。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
遇火花或高热能引起爆炸。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切断气源。
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
喷水冷却容器,直至灭火结束。
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特殊灭火方法:无资料。
保护消防人员的防护装备:非相关人员撤离,灭火人员穿防火防毒工作服,佩戴空气呼吸器,从上风向灭火。
第六部分泄露应急处理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环境保护措施: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泄漏化学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所使用的处置材料:喷雾状水稀释、溶解。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
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
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穿防静电工作服。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避免与氧化剂接触。
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
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库温不宜超过30℃。
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职业接触限值:PC-TWA(mg/m3):100。
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
提供安全淋浴。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自给式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安全防护眼镜。
皮肤和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
避免长期反复接触。
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外观与性状: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
pH 值:无意义。
熔点/凝固点(℃):-136相对密度(水=1):无资料。
沸点、初沸点和沸程(℃):-51.7 相对蒸汽密度(空气=1):1.8 饱和蒸汽压(KPa):无资料。
燃烧热(KJ/mol):无资料。
临界温度(℃):71 临界压力(MPa):52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无资料。
闪点(℃):-89 爆炸上限%(V/V):27.2 自燃温度(℃):无资料。
爆炸下限%(V/V):8.1 气味阈值:无资料。
分解温度(℃):无资料。
溶解性:不溶于水。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性稳定性:稳定。
不相容的物质:氧化剂。
避免接触的条件:明火、高热。
危险反应: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
危险的分解产物:光气、氯化物。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急性毒性:无资料。
皮肤刺激或腐蚀:无资料。
眼睛刺激或腐蚀:无资料。
呼吸或皮肤过敏:无资料。
生殖细胞突变性:无资料。
致癌性:无资料。
生殖毒性:无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单次接触:高浓度接触可致麻醉症状。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无资料。
吸入危害:无资料。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生态毒性:无资料。
持久性和降解性:无资料。
潜在的生物累积性:无资料。
土壤中的迁移性:无资料。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废弃处置方法:—产品:废弃物用控制焚烧法处置。
—不洁的包装:建议与生产厂商联系,将空的容器返还给生产商。
废弃注意事项:废弃处置时,操作者与处置处应保持一定的距离,严禁携带烟火,以免发生误伤。
穿戴防静电工作服。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联合国危险货物编号(UN号):3252 联合国运输名称:二氟甲烷(制冷气体R32)。
联合国危险性分类:2.1 包装标志:易燃气体。
包装类别:Ⅰ类。
包装方法:钢质气瓶。
海洋污染物:否。
运输注意事项:采用钢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
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
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
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
严禁与氧化剂混装混运。
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
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
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法规信息:下列法律法规和标准,对化学品的安全使用、储存、运输、装卸、分类和标志等方面均作了相应的规定:《中华人民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国主席令第70号公布)、《中华人民国职业病防治法》(2001年10月27日第九界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11年2月16日国务院第144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自2011年12月1日起施行)、《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动部发423号)、《危险化学品登记管理办法》(国家安监总局令第53号令)、《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容和项目顺序》(GB/T 16483-2008)、《危险货物运输包装通用技术条件》(GB 12463-2009)、《危险货物包装标志》(GB 190-2009)、《危险货物运输包装类别划分方法》(GB/T 15098-2008)、《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 6944-201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有害因素》(GBZ 2.1-2007)。
《危险化学品名录》:列入。
《危险货物品名表》(GB 12268-2012):列入,将该物质划为第2.1类易燃气体。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填表时间:填表部门:数据审核单位:修改说明:本SDS按照国家标准《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容和项目顺序》(GB/T 16483-2008)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