钳工教案锯削
- 格式:doc
- 大小:661.50 KB
- 文档页数:5
钳工锯削教案第一篇:钳工锯削教案《锯削》教案教学课时:4学时。
教学目的:1、了解锯削相关知识,掌握锯削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安全责任意识。
教学重点:1、锯条的安装。
2、锯割过程中的运动方式和用力方法。
教学难点:锯割过程中的锯姿,锯割过程中运动的方式和用力的方法。
教学方法:现场实物教学。
教学过程:【组织教学】1、工具:手锯、港直尺、划针等。
2、材料:旧工件。
3、任务:在旧工件上划线,沿线锯割,断面平面度0.5㎜。
【讲解演练】一、讲解1、手锯的构造。
可调节式、固定式。
2、锯条的选用。
锯条锯齿的粗细应根据材料的性质及形状合理选用。
二、演示1、手锯的握法。
2、锯削姿势、压力及速度。
3、工件的夹持。
4、锯条的安装。
锯齿朝前,张紧度适宜。
5、起锯方法。
方法:近起锯、远起锯。
要领:压力小、行程短、速度慢。
6、锯弓的运动形式。
直线式、摆动式。
三、强调安全注意事项。
1、锯条装得松紧适当,锯削时不要突然用力过猛,以免锯条折断后弹出伤人。
2、工件装夹要牢固,在工件即将被锯断时要用左手扶住工件,以防断料掉下伤脚。
3、工件即将锯断时,应减小压力,避免使工件突然断开,造成身体前冲发生事故。
4、操作时要避免用力过大,以防手碰到工件或台虎钳上受伤。
【巡回指导】学生练习,教师指导、纠正错误。
【检查评分】根据姿势、动作及断面情况评分。
【清理小结】整理现场,小结实习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
第二篇:钳工锯教案讲授、实习钳工实习锯削掌握正确的锯削姿势和动作,学会锯条的安装、正确的起锯方法,能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锯削锯削姿势和动作,锯削方法。
同上锯弓﹑锯片、角尺、钢板尺Ⅰ 组织教学Ⅱ 复习引入Ⅲ 讲授新课及演示锯削Ⅳ 组织练习Ⅴ 巡回指导Ⅵ 小结Ⅰ、组织教学1、整队进入实习场;2、检查出勤情况;3、检查学生着装是否符合要求;Ⅱ、复习引入划线时出现的主要问题Ⅲ、讲授新课及演示一、基础知识用手锯把材料切削开或在工件上锯出沟槽的操作。
钳工锯削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钳工锯削的基本概念以及其在机械加工中的作用;2.技能目标:掌握正确使用钳工锯削工具的方法和技巧;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精细工作的认真、细致和耐心。
二、教学重点1.针对钳工锯削的基本概念进行讲解;2.重点讲解正确使用钳工锯削工具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难点1.学生掌握正确使用钳工锯削工具的技巧;2.培养学生对精细工作的认真、细致和耐心。
四、教学准备1.钳工锯削工具和材料;2.实物和图片资料。
五、教学过程1.导入介绍钳工锯削在机械加工中的重要性,如:钳工锯削是一种重要的机械加工工艺,它可以将工件按照设计要求切割成所需形状和尺寸,并保证切割面的精度和质量。
2.讲解钳工锯削的基本概念通过实物和图片资料讲解钳工锯削的基本概念,如:钳工锯削是指利用机械锯将工件切割成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加工方法。
其主要特点有:切割速度快、切割面光滑、切割加工量大等。
3.讲解正确使用钳工锯削工具的方法和技巧(1)材料准备:将所需要切割的工件固定在工作台上,并注意保持工件的稳定。
(2)选择合适的钳工锯削工具:根据工件的材料和尺寸选择合适的钳工锯削工具,并确保工具的刀齿锋利。
(3)正确操作钳工锯削工具:握住钳工锯削工具的手柄,将工具的刀齿轻轻放置在工件上,并用一定的力量向前推进,使工具能够顺利地切割工件。
在切割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力度均匀,以免工件断裂。
(4)切割结束后的处理:切割结束后,应注意工件表面的清理和对切割工具的保养。
4.示范操作和学生练习教师进行示范操作,并要求学生按照示范方法进行练习。
(1)示范操作:教师选择一个合适的工件进行示范操作,并在操作过程中重点说明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2)学生练习:教师要求学生按照示范操作进行练习,并对学生的操作进行指导和纠正。
5.反馈和总结(1)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检查和评价,纠正学生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2)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钳工锯削在机械加工中的重要性以及正确使用钳工锯削工具的方法和技巧。
锯削教学课题:锯削基本操作教学目标:完成本课题后让学生掌握锯削操作工艺,并达到相应的要求;培养学生规范操作的安全意识教学重难点:起锯与运锯操作要领的掌握程度,锯缝产生歪斜的原因分析教学方法:讲授法及操作演示教材:钳工工艺及技能训练授课班级:班课时:讲授45分钟、操作演示及实习训练5小时授课时间:2008年3月10日地点:多媒体教室、及B座二楼实训室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实训室外整队,查看劳保用品的穿着,清点人数,依次进入实训室。
二、复习提问:(5分钟)1.锉削时的站位姿势?(为后面引出锯削的姿势动作做铺垫)2.锉削时推锉姿势及压力控制?(在讲授锯削的姿势与压力时作比较,锉削姿势与锯削姿势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导入新课:我们不仅应该明确锯削的定义,更主要应该掌握锯削的基本操作方法。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锯削的操作工艺。
简单的讲,锯削可分成起锯、运锯和锯断三个过程。
具体的工艺就是本节内容,作为本节的重点部分,我分别采用了口诀的方式帮助大家记忆,所以,当我们讲到一夹、二安、三起锯的地方请同学们重点记一下。
四、新授内容:(入门指导)锯削(在讲课以前,首先提问如何将材料分割?让同学们踊跃发言选择能分割材料的方法,最后引导学生回忆钳工的基本操作内容,从而引出锯削的定义)1、锯削的定义:(40分钟)用手锯对材料或者工件进行切断或切槽的操作称作锯削。
2、手锯的构造(在这里发给每个学生一把锯弓,再讲解使学生对锯弓有了具体的印象)手锯是由锯弓和锯条组成,可调式锯弓1-固定部分;2-可调部分;3-固定拉杆;4-削子;5-锯条;6-活动拉杆;7-蝶形螺母(1)锯弓:锯弓的作用是用来装夹并张紧锯条。
有活动式(可调式)和固定式两种。
(可调式锯弓通过调整可以安装几种不同长度的锯条,并且它的锯柄形状便于用力,目前被广泛应用。
(2)锯条:经渗碳钢冷轧后,再经热处理淬硬才能使用。
锯条长度:以两端装夹孔的中心距表示。
常用规格300mm 1)锯路:锯条在制造时,锯齿按一定的规律左右错开,并排成一定的形状称为锯路。
课前问题:1、锯削常用的工具是什么?2、锯削的工作范围有哪些?新课环节:〈一〉、分析锯弓的结构:1、检查学生的前置作业:(锯弓的结构图)2、由学生说出各零件部件名称3、由学生指出不正确的名称4、老师给出正确答案〈二〉锯条的分析:1、提出学生讨论的问题;①、锯条的长度是怎么确定的?②、什么是锯路?它的作用是什么?2、学生说出解答各问题答案3、老师分析各问题1锯条长度是以锯条安装孔距来确定的2 锯路:锯齿按一定规律左右错开排列成一定的形状作用:锯缝宽度大于锯条背的厚度,从而减少夹锯〈三〉锯条的选择:1、提出学生讨论问题:①、我们要进行锯削时,要选用锯条,根据锯齿的规格,分哪几种?那么要怎么选用锯条?②、各小组说自组答案,(由一组说,其它小组作补充)③、老师解答问题〈四〉基本操作:1、锯条的安装:①、各组派一名学生参加安装锯条演示②、提问学生怎样安装的锯条才是正确?请给予检查③、老师作说明锯条的安装2、锯削的动作示范①、各组派一名代表参加示范,锯一条约15mm深的锯路②、各同学请认真观察示范同学出现的错误,结,结束后请给予正确的批示(各小组的互检查①—⑤②—⑥③—⑦④—⑧并在黑板记录下)①、各小组再派一名同学参加正规示范②、老师指出容易出现的几个问题:a、工件的夹持 b 、锯削的姿势 c 、锯弓的握法d、终锯 e 、起锯的方法〈五〉、分析锯条损坏的形式和原因:①、各组将自组讨论的结果写在黑板上②、分析各结果〈六〉课堂小结:1、锯条的选择2、锯条的安装、姿势3、锯削的注意事项〈七〉作业:锯削直角块麦锦胜。
模块二基本操作技能项目6 锯削【课题设计】(两课日)第一天,了解锯削的相关理论基础知识,并进行锯削姿势训练。
第二天,根据前一天的掌握情况,补充讲解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
通过观摩教学、测试以及各种工件锯割练习,进一步巩固锯削基本功,掌握锯削操作的技能与技巧。
【课前准备】1.工、卡量具:锯弓、锯条、卡尺等。
2.材料:废旧圆钢、板料、管子、角铁等。
3.生产实习挂图、相关光盘。
【理论教学组织】1、检查学生出勤情况并做好记录。
2、调整学生的注意力,为上课作准备。
【复习提问】(通过提问锉削知识,回顾锉削姿势,为学习锯削奠定基础)【作业讲评】(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讲评)【导入新课】请同学们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见过那几种锯?锯是谁发明的?锯削是钳工的重要操作之一,它是我们生产实习的重点课题。
尽管锯削是一种手工操作,效率不高,劳动强度大,但锯削它具有操作方便、简单、灵活的特点,应用较广。
因此,是现代化工业及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零件加工是钳工的重要工作之一,是我们提高操作技能技巧重要手段。
【讲授新课】锯削相关工艺知识一、概念:用手锯把金属材料分割开,或在工件上锯出沟槽的操作方法称为锯削。
二、手锯的组成(展示实物)⎪⎩⎪⎨⎧⎩⎨⎧锯条可调式(常用)固定式锯弓锯条一般用渗碳软钢冷轧而成,经热处理淬硬,锯削时起切削作用。
锯条的长度规格是以两端安装孔中心距来表示,常用的锯条长度为300mm。
三、锯齿的几何角度锯齿的切削角度如下图所示。
前角γo=0°,后角αo=40°,楔角βo=50°。
如图所示:(讨论:推锯方向改变,几何角度有何变化?)四、锯条的粗细老标准是以每英寸多少个齿来表示。
新标准是以锯齿的牙距来表示的。
分细(1.1㎜)、中(1.4㎜)、粗(1.8㎜)三种。
五、锯路锯条在制造时,将锯齿按一定的规律左右错开,排列成一定形状,称为锯路。
锯路有交叉形、波浪形和薄背锯路三种,常用波浪形。
(用图示法讲解)锯路的作用是:使工件上的锯缝宽度大于锯条背部的厚度,从而减少了锯削过程中的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