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小户型公寓研究分析全解
- 格式:pdf
- 大小:2.24 MB
- 文档页数:12
日本集合住宅的全生命周期研究作者:暂无来源:《中国住宅设施》 2014年第9期摘要:日本集合住宅的全生命周期的研究体现了当下日本对于“都市再生“的关注,再生,即通过各种现代化技术手段,对旧有建筑、环境、街区进行保护性的整治,使其焕发新的生命力,体现新价值。
住宅的全生命周期研究,给发展的城市解决发展问题提供了辅助之道。
关键词:集合住宅,全生命周期,都市再生,KSI系统,UR住宅研究所日本普通住宅以小户型为主,其中集合住宅户型面积一般在90m2以下,居住着工薪阶层和青年家庭。
由于特殊的区位和建筑物资短缺等原因,日本在住宅设计和产品研发上追求精益求精,形成了长期坚持开发小户型、注重细节且舒适、灵活的开发理念。
1 日本集合住宅的发展历史日本集合住宅的开发起源于1955年,当时日本住宅公团刚刚设立,以开发郊外住宅为主。
集合住宅的开发促使日本人生活方式和家庭结构发生了改变,对日本人居住意识的现代化影响深远。
(1)第一阶段大量建设时期 1950年~1970年。
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可谓日本集合团地的实验时代,展开了大规模的集合团地开发运动。
最早的是大阪的千里新城,在大阪近郊的千里丘陵约1160公顷的范围内,配置了新干线和两条铁道线与大阪相连,在新城内设置公园、污水处理中心、大学、医院等都市设施,以英国的新城计划为范本,按照邻近住区理论和人车分离理论等详细地规划了新城,实现了日本第一个以居住为中心的都市。
(2)第二阶段以多样化为城市目标的建设时期 1970年~1990年。
在原有普通住宅的基础上增加一个住宅内功能不固定的可变空间。
1990年竣工的由坂仓建筑研究所设计的东京多摩新城集合住宅中,这种增设了可变空间的住宅平面形式首次出现。
根据住户各自的需求,有各种不同的形式,有的与起居室结合起来,类似太阳房,作为起居室空间的补充和延伸;有的从住户中独立出来,作书房、琴房、画室,任居住者自己确定。
(3)第三阶段解决全面性居环问题的建设时期 1990年至今。
万科极小户型研究发布者: 万科集团字体大小:极小住宅概念来源于日本和香港的超小城市公寓,在极有限的空间内通过室内设计、智能科技和可变家具等元素,结合社区公共配套和物业服务,实现舒适、时尚、便捷的居住感受。
由于极小住宅具有节约土地、高品质的特点,深受都市现代青年客群的喜爱。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大型城市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加剧。
致力于专业城市住宅研发的万科地产已关注到“85后”都市新青年群体的居住需求,希望整合国内外建筑专家、网络运营商、知名家电/家具/智能通讯/PC制造商等各领域优秀合作方,共同研发一种针对城市新青年的多元化生活方式——极小空间+极致功能+极便利网络+极轻松购买,尝试探讨一种新的居住可能。
项目信息:西安·万科城项目位于长安区大学城教育产业核心位置,比邻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汇集20余所高校和高新区数千家企业的年轻消费群体。
一期总建筑面积62万平米,其中住宅面积48万平米,商业13.7万平米。
小户型公寓位于商业裙楼之上,主力产品包括:18平米、38平米、45平米三类户型,提供全装修入住、代租管物业服务、高速上网,以及会议、洗衣、健身、简餐等公共配套服务。
西安·万科城的18平米精装公寓,是万科集团建筑研究中心进行极小住宅研发的首个面市产品,将于2011年6月全国同步发售。
为什么是18平米?根据设计经验,18平方米能满足日常生活的各种基本需求。
通过空间共享,在18平米内提供客厅、卧室、卫生间、厨房、书房等多种功能的复合空间。
目标用户:大学生和刚毕业的学生,年龄在18岁—25岁之间,追求时尚个性,偏好电子产品的消费,各种娱乐占据业余生活的大部分时间。
功能需求:1、客厅年轻人喜好与朋友交往,交往的两个特点:一是多朋友聚会一般选择在餐厅、舞厅、酒吧、俱乐部等公共场所;二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通过互联网的社交网站进行交流。
调查数据显示,年轻人最长去的十个网站中有九个是社交网站。
关于日本小筱邸住宅的分析安藤忠雄作为当代最具影响力的日本建筑师。
他不仅将传统与现代结合,更是将日本建筑與西方建筑相结合,取其精华的一位建筑大师。
本文从小筱邸的建筑设计中探讨安藤的独特建筑理念,以及在小筱邸建筑中所展现的安藤建筑哲学理念。
标签:安藤忠雄;小筱邸;建筑哲学;清水混凝土近年来,安藤忠雄作为当代建筑设计大师活跃在人们的视线当中,一座座安藤忠雄式建筑拔地而起的同时,也见证了他走向辉煌的历程。
在世界建筑师大师中,安藤忠雄实实在在是当代建筑大师的异类,未曾受过任何建筑科班系统的学习,但却获得了“普利茨克奖”,这是天赋与努力的结果。
安藤的建筑将其建筑哲学和建筑手法展现的淋漓尽致。
本次以小筱邸为案例,探究安藤对于现代建筑的理解及建筑手法。
一、日本建筑鬼才安藤忠雄1941年出生于日本大阪,平生堪称是曲折而又传奇。
年少时从日本传统古建筑中亲身感受到那种自然材质感和限制装饰手法的谦逊抑郁美学,而后来在赖特所设计的帝国饭店中体验到看不可名状的空间感受,两次建筑意识的觉醒,不断激励并坚定了安藤成为建筑师的梦想。
每一次建筑意识的转变都不断激励着安藤在建筑中寻找真正的自我。
现代建筑基于的几何形式、光线、表面都轻而易举的在安藤建筑设计作品中体现的淋漓尽致,而日本建筑“低调、朴实”的特性又在其建筑中重获新生。
安藤忠雄正是将这两种建筑手段结合起来形成自己对建筑独特的理解。
二、小筱邸建筑特性安藤忠雄常常被世人称为“体验的建筑、清水混凝土世人、光线运用大师、日本建筑鬼才”,人们赋予安藤众多的标签,这更是人们对于其建筑的总结和提炼,这些标签也正是在建筑中所能看到。
“小筱邸”更是将其自身的建筑理念得到了更好的展现。
1.小筱邸地理环境小筱邸是小筱弘子在日本芦屋市的国立公园内所拥有的一套住宅。
住宅处于一个倾斜的坡地上,四周绿树成荫,远离闹市区,十分适合居住休息。
小筱邸住宅初期修建是在1984年,并于2006年进行改造,初期只有两个方盒子的的住宅,在后期改造中增添了一个半圆柱的工作室供主人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