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科学研究是一种特殊的职业
- 格式:doc
- 大小:55.50 KB
- 文档页数:10
专题三专业技术人员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与基本原则任何人在社会生活中都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角色。
在当前我们国家强调科学发展的大环境中,专业技术人员所担负的社会角色已经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科学发展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而人之根本,则以德为先。
在《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无论是“坚持以国家发展需要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创新能力为核心,完善现代国民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注重在实践中发现、培养、造就人才,构建人人能够成才、人人得到发展的人才培养开发机制”的人才培养开发目标,还是“建立以岗位职责要求为基础,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科学化、社会化”的人才评价发现机制,都将社会人才的职业道德素质放在非常核心的位置。
我国专业技术人员是国家人才大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职业道德素养的高低,直接关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
所谓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道德,一般来说,是指在一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条件下,人们在长期的职业活动中逐步形成和不断加以完善的,用来引导、约束及规范自身相关职业行为的各种思想观念、人生信仰和行为习惯的综合。
就其存在形式而言,它往往体现为较为具体的道德规范与道德原则,并以较为概括和凝练的道德信条的形式表现出来,以导引和调节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行为。
本专题将主要围绕我国专业技术人员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和基本原则展开阐述。
第一讲专业技术人员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一)职业道德规范是彰显职业特点的社会道德在人们现实生活中的表现形式。
作为一种职业规范,它受到全社会的普遍认可与尊重,是一种深入人们灵魂深处的行为律令。
当然,职业道德规范之所以具有这种深远而巨大的社会影响力,主要可以归结于其本身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从本质上说,职业道德规范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它是在人类社会数千年文化与文明的演进过程中所逐渐形成的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们之间以及人与自身之关系的富有理性的认知和感悟的结晶。
《专业技术人员职业发展政策法规学习》第二讲作业考核答案1单选题第 1 题广州市对于专业科目的认定,原则上要求参加()以上继续教育基地或市级以上行业主管部门组织的相应专业科目的学习。
(2分)A.省级B. 市级C. 县级D. 镇级答题情况:正确选项:B单选题第 2 题专业技术人员是指按照国家规定取得专业技术资格或者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以及专业技术类公务员。
(2分)A. 在职B. 离职C. 业余D. 退休答题情况:正确选项:A单选题第 3 题从()年起继续教育验证工作全部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管理系统”中完成。
(2分)A.2009B. 2010C. 2011D. 2012答题情况:正确选项:A单选题第 4 题从2013年起,专业技术人员未通过继续教育年度验证的,当年年度考核不得评为()等次。
(2分)A. 优秀B. 良好C. 合格D. 不合格答题情况:正确选项:A单选题第5 题其他符合规定的继续教育方式包括(),论文、专利、专著。
(2分)A. 接受远程教育 B. 在职学历教育 C. 参加学术会议 D. 参加培训班答题情况:正确选项:B单选题第 6 题继续教育的主要内容是()。
(2分)A. 公需科目B. 专业科目C. 其他选修科目D. 在职学历教育答题情况:正确选项:B单选题第7 题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时间每年不少于()天。
(2分)A. 10B. 11C. 12D. 13答题情况:正确选项:C单选题第8 题“十五”期间的公需科目有《宽带网络与电子政务》、《当代高新科技》和()。
(2分)A. 《专业技术人员权益保护》B.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推进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C. 《专业技术人员职业发展政策法规学习》D. 《幸福广州低碳广州》答题情况:正确选项:A单选题第9 题《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的管理办法》规定: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时间,其中,专业课不少于()天或()学时。
科学研究的定义名词解释科学研究是指通过系统性、有计划的方法,获取、整理、分析和解释关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现象、规律和原则的活动。
它是一种追求真理,通过观察、实验、推理和验证来揭示事物本质和运行规律的过程。
科学研究是人类探索认知世界、改善生活的重要手段之一。
科学研究的特征之一是系统性。
科学研究需要有一套严谨的研究方法和流程,以确保获得可靠的结果。
科学研究过程中,研究者需制定明确的研究目标,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并采集和整理数据进行分析。
这种系统性的方法可以帮助人们从复杂的现象中找出关键的关联和规律。
科学研究的另一个特点是有计划性。
科学研究需要有清晰的计划和目标,以确保研究工作的高效性和有效性。
在进行科学研究之前,研究者通常需要做一些背景调查和文献研究,了解已有的研究成果和领域的发展趋势。
随后,他们需要提出研究问题或假设,并选择适当的实验方法和数据收集工具。
这些计划性的措施有助于科学研究的顺利进行和成果的达成。
观察是科学研究的基础。
观察是指用人的感觉器官或科学仪器对对象进行有目的、有系统的感知与记录。
观察的结果可以形成一些初步的发现,为科学研究提供数据基础。
科学研究者通过观察可以了解现象的外部特征、形态及其变化规律,这是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基础。
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
科学研究者通过实验来验证或推翻他们的研究假设,并得出结论。
实验需要精确地控制实验条件,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科学研究者还需要选择合适的实验设计和统计分析方法,以确保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推理是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之一。
科学研究者通过逻辑推理和归纳演绎等方法,从已有的事实和信息中获取新的知识。
推理可以帮助人们从具体的观察现象或实验结果得出普遍性的结论,并构建科学理论体系。
而逻辑推理的合理性和准确性是科学研究成果的重要保证。
验证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环节。
科学研究者需要通过验证来检验他们的研究结果和理论的可靠性。
验证可以通过多次实验的重复或其他研究者的独立确认来进行。
第二讲科学研究的职业化进程回顾在竞争中的成功只有通过极端的专门化实现。
为了在科学共同体中得到和保持一定地位,人们在实际中必须把自己的研究集中在某个学科中的非常有限的领域内,集中在非常狭小的问题上。
科学的高度专门化是常常是人感到遗憾的熟悉事实;然而,这是从每个科学家的处境的逻辑自然地得出的。
——齐曼《元科学导论》第一节科学的职业化进程科学的真正职业化只有百年的历史。
直到19世纪末,很多著名的科学家原本是业余科学家。
例如,微生物的发现者列文虎克(A.Leeuwenhoek 1632-1723)是市政大厅的看门人;氧气燃烧学说的创立者拉瓦锡(voisier,1743-1794)是地方政府的财税官员,遗传学的奠基人孟德尔(G.J.Mendel,1822-1884)是修道士,爱因斯坦创立狭义相对论时是瑞士伯尔尼专利局的审查员。
而到了今天,每一年的诺贝尔科学类奖项获得者无一不是职业科学家。
他们要么来自于大学的研究室,要么来自于政府支持或者其他资金赞助的科研院所,要么来自于企业的研究院。
一、非职业化时期的科学发展研究科学的历史和科学家的历史总是要追溯到古希腊。
那时,科学与哲学没有分家,没有专门从事科学的人。
科学只是一些有闲阶级以及政治家、哲学家、宗教的首脑们凭自己的兴趣在工作之余进行某些科学方面的思考、辩论和研究;或者说科学只是他们工作的一部分。
这些人广泛涉猎关于人、神、政治、伦理、社会、道德、自然等各个领域。
泰勒斯首先是橄榄油商人、政治家、技师,其次才是哲学家、天文学家。
亚里士多德是一个百科全书似的人物,在哲学、政治学、伦理学、逻辑学和科学等方面均有著述。
后来的情形要好一些,因为从哲学家中有一部分人分化出来专门研究某种知识,例如阿基米德研究工程、欧几里得专门研究几何、托勒密研究天体运动,类似于现在的科学研究院的博学院也已经出现。
可惜好景不长,在短暂的繁荣后是长期的衰落。
到了中世纪,欧洲的科学、文学和艺术进入黑暗时期。
这时科学中心转移到阿拉伯、印度和中国。
6~12世纪是阿拉伯文化的全盛时期,科学昌盛的中心在大马士革、巴格达和西班牙。
如大马士革在公元700年建立了天文馆,巴格达在829年建立了天文馆,埃及在955年建立了科学院。
阿拉伯从事科学的主要有政府供养的从事天文学的人和御医、炼金术士。
但是,阿拉伯、伊斯兰国家的科学与宗教迷信的紧密相连和中国重经验轻理论的文化传统使得它们失去了超过欧洲的机会,科学仍然没有成为有保障的职业。
文艺复兴时期,科学活动开始重新抬头,回到古希腊的传统。
这时的科学家也是集手工艺者、工程师、艺术家(画家、雕塑家)和学者于一生的人,比如画家达·芬奇绘制了无数精美的机械。
这时的科学中心在意大利。
二、科学由业余向职业过渡17世纪是近代科学的起点,也是科学体制化的起点,或者说是科学从业余向职业过渡的起点。
1662年成立的皇家学会是欧洲第一个获得官方承认的科学组织,这时英国是世界的科学中心。
1666年法国成立了巴黎科学院,开始出现以科学为职业的专业科学家。
受法国的影响,1700年德国建立柏林科学院,1725年俄国成立帝国科学院。
尽管科学得到广泛的尊重和官方的鼓励,直到18世纪后期,大多数科学家还是业余的。
这些业余科学家主要来自中上层阶级和医生、牧师等自由职业者,他们有一定的时间和设备进行私人研究,尝试进行一些科学实验,如当时最像职业科学家的拉瓦锡也不得不当一个包税人,每周只有一个全天做科学工作,其余的时间都是边搞研究边搞商业。
而这时某些学会却开始成为达官贵族炫耀的地方,如英国皇家学会的500名会员中最多只有100名称得上是科学家。
18世纪后期,科学中心开始向法国转移。
这一阶段的著名科学家有培根(F.Bacon,1561-1626)、伽利略(G.Galileo,1564-1642)、开普勒(J.Kepler,1571-1630)、笛卡尔(R.Descartes,1596-1650)、波义耳(R.Boyle,1627-1671)、帕斯卡(B.Pascal,1623-1662)、牛顿(I.Newton,1642-1727)、莱布尼兹(G.W.Leibniz,1646-1716)、拉普拉斯(place,1749-1827)等。
三、职业化科学家的出现到了19世纪,实验科学开始全面繁荣,许多科学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科学家人数开始剧烈增加,科学研究大规模进入大学(其标志为科学家以教授身份从事研究、大学开始授予科学学位、技工学校和理工学院出现、教学研究实验室建立等),研究生教育制度开始建立(如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先后建立研究生院),工业实验室开始出现(如爱迪生1876年建立发明工厂、贝尔1887年建立实验室),一大批专业科学学会等学术团体开始改组或者陆续建立,科学家从此踏上了职业化道路。
19世纪科学的中心从法国转移到德国。
在德国,几乎所有的科学家不是大学教师就是大学里的研究学者,实验科学中的研究工作大多在研究所里有组织地进行。
研究所成为永久性的科研组织,尽管通常附属于大学,但它有自己的全套设备、科研人员和辅助人员。
这时我们已经无法用一张表列出科学家的名字了。
20世纪20年代后,随着科学中心从德国转移到美国,科学作为一种成熟职业在美国完成了定型。
美国的高等院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成为从事基础研究的当代科学家最活跃的舞台,而大型企业则是从事应用性研究的科学家的集聚地。
四、科学活动中心的转移在一个历史时期内,如果某个国家对科学技术的贡献,超过了该时期全世界科学成就的 25 %,就认为科学活动中心己转入该国。
科学中心的转移与科学家人数的变化有很大关系。
大凡科学中心的国家,都是杰出科学家云集的地方,而科学落后的民族一般都缺乏这样杰出的科学家队伍。
例如、十七世纪的英国皇家学会。
又如单只 1950 年统计,美国就有 189 名杰出的科学家,占全世界同年总数 (452 名 ) 的 42 %。
这些科学家为美国做的贡献约占全世界总数的 57 %。
第一个科学活动中心在意大利 (1540 一 1610 年 )。
那里是文艺复兴时代的第一个大舞台,需要巨人也产生巨人。
随着列奥纳多、维萨留斯和哥白尼而来的力学、解剖学和天文学上的创新。
以达·芬奇和伽里略为代表的意大利科学家,继承和发展了古希腊的科学文化,开创了实验科学的传统,使自然科学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
但是,随着教会把布鲁诺送上火刑柱 (1600 年) ,意大利的光荣就成了明日黄花。
第二个科学活动中心在英国。
英国大革命期间,伦敦成了世界科学的中心。
从培根、伽里略和笛卡尔开始,到牛顿告终的;建立了一种新的、数学—力学的世界模型。
标志是 1662 年英国皇家学会的成立,在皇家学会周围,云集了一大批科学家,他们之中有物理学家牛顿、虎克和波义耳,有天文学家哈雷和布拉德雷,有数学家瓦利斯、哈克和麦克劳林等等。
在 1660 年——1730 年间,英国共有六十余名杰出的科学家,约占当时全世界科学家总数的36%以上,他们的科学成果占总数的40%。
英国成为世界科学活动的中心,与牛顿有很大的关系,他的名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于1687年,被认为是近代科学臻于成熟的里程碑。
在牛顿 (1727年) 死后,英国科学急骤衰落。
第三个科学活动中心在法国。
法国大革命促进了法国科学的崛起。
以工业的不列颠和革命的巴黎为中心,法国科学的全盛时期在法国革命的百科全书时代和拿破仑一世时期。
1792 年,法国创办了欧洲最早的一批技术专科学校,建立了国家的综合教育体制,此后有了专职的科学家。
这时期,法国为世界贡献了一大批卓越的科学家和出色的科学成果,著名的数学家拉格朗日和拉普拉斯又是伟大的《力学教程》和《天体力学教程》的作者。
此外,还有一大批出色的工程师。
可以说,是法国革命使法国的科学得到繁荣。
第四个科学活动中心在德国。
1848 年革命使德国科学的天空群星灿烂。
德国科学的兴隆,是随着柏林大学成立的1809 年开始的,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失败,绵延 110 年。
由国家组织科学研究数德国最早。
1873 年德国建立“ 国立物理研究所” , 1877 年建立“ 国立化工研究所” , 1879 年又建立了“ 国立机械研究所” 。
德国科学发展虽然起步较晚,但有一支基础扎实、训练严格的科技队伍,在国家组织下,大力抓应用研究,从煤焦油化学方面取得了突破。
十九世纪后半叶,德国不但成为科学活动中心,也成为最强的资本主义帝国。
第五个科学活动中心在美国。
美国科学的兴起,也是南北战争以后的事情。
现代科学的革命,改变了旧工业并创造了新工业和渗透了生活每一方面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科学活动的中心转移到美国。
在十九世纪,美国主要是搞技术发明,并且努力引进和推广欧洲的技术。
这时代表美国科学精神的当属爱迪生。
第一次大战后,美国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开始转移到科学技术全面发展的轨道上来。
正当希特勒德国排犹之际,美国大量引进人才,使美国云集第一流的科学家。
爱因斯坦、弗兰克、费米等,都是被迫流亡美国的。
这些人到美国后,为美国的科学事业作出了宝贵的贡献。
处于科学中心国家的科学家平均年龄:意大利,在 1530 一 1570 年,平均年龄在 30—45 岁之间;英国在 1640—1680 年,平均年龄在 38—45 之间;法国 1760 一 1800 年,平均年龄在 43—50 岁之间;德国在 1780 一 1840 年,平均年龄在 41—45 岁之间;美国在 1860 一 1920 年,平均年龄始终保持 50 岁左右科学发现的最佳年龄:在一生之中,总有一个记忆力方兴未艾、而理解力却没有明显衰退的时期,即记亿力和理解力都好的时期。
这个时期,就是一个人创造力最好的“黄金时代”,或者说是科学发现的“最佳年龄区” 。
通过将历代 1249 名杰出的科学家和 1928 项重大科学成果按其发现那年的年龄,做成统计曲线,不难发现,最佳年龄区在 25—45 岁之间,其最佳峰值年龄为 37 岁左右,而首次贡献的最佳成名年龄为 33 岁左右。
诺贝尔科学奖统计结果表明,科学创造的最佳年龄段:物理学的平均年龄是 35.3 岁;化学奖是 41.7 岁;医学奖是 39.1 岁;全部平均 38.9 岁在 25—45 岁之间,做出重大贡献的可能性 ( 几率 ) 是比较大的,尤其是 37 岁左右几率最大。
最佳年龄不断增大: 25——28——32——37。
第二节科学研究作为一种职业活动的特征职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
职业活动区别于业余活动的基本特征包括稳定的工作场所、较长的工作时间、需要专门的知识或者技能、对服务对象的责任、交换劳动获取报酬、共同的行为规范等。
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科学逐步由业余发展为职业。
科学研究又具有与别的职业活动的不同特点,因此它是一种特殊的、专门化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