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机的发展历史
- 格式:doc
- 大小:44.00 KB
- 文档页数:3
全世界剑杆织机的发展历程全世界剑杆织机的发展历程早在150年前,有梭织机逐步代替手工织布,那时有梭织机比手工织布的产量高1倍。
1844年开始出现无梭织机,柔性剑杆织机起始于1925年,二战后,50年代至60年代实现商品化生产,并逐步取得显著进步,目前剑杆织机引纬率达到1500m/min以上。
剑杆织机主要是为解决引纬方法而设计,包括刚性、柔性及可伸缩式的引纬方式。
其主要产品是服装用面料,与其它引纬方式比较,剑杆织机的引纬方式适应于多色引纬,可以生产12色引纬的多式花样图案的产品,包括以往各种类型的纱线、生产各种类型的织物。
积极式的剑杆驱动,可以对许多引纬比较困难的纱线完成引纬。
刚性剑杆织机引纬系统的最大优点是积极将纬纱传递到织口中心而不需要任何引导装置,刚性剑杆织机占地面积小,主要是筘幅宽度有一定的限度。
柔性剑杆织机引纬系统的适应性强,应用范围广,引纬率显著增加,筘幅宽达460cm。
20世纪最后15年,电子计算机引入织机,微电子CAD-CAM体系得到广泛应用,使微电子技术、信息传递技术与织造技术形成完美的结合,许多电子装置及系统与织机的结合成为剑杆织机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微电子技术在剑杆织机上的广泛应用,包括引纬技术等。
一些引纬元件大为改进,体积小巧、重量又轻。
由于微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剑杆织机的速度及引纬率大大提高。
在各种引纬方式中,如片梭引纬、剑杆引纬、喷气引纬及喷水引纬系统中,剑杆引纬速度除喷气引纬外也是很高的。
20世纪后50年剑杆织机取得显著进步,特别在1995年米兰及1999年巴黎展览会上,向世界展示了最新型的高科技剑杆织机。
1963年至1999年间,剑杆织机在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上展出时的运转速度及引纬率有很大的变化。
如柔性剑杆织机引纬率从1963年的315m/min上升到1999年的2000m/min;转速从1971年的200r/min上升到1999年的800r/min。
刚性剑杆织机引纬率从1963年的400m/min上升到1999年的1300m/min,转速由1971年的300r/min上升到1999年的650r/min。
纺织科技史论文学院:纺织与材料学院专业班级:08级纺织工程9班*名:***时间:2011年5月11日绪论 (1)摘要 (2)纺织设备的历史变迁和发展趋势研究 (3)1 纺织技术及机械发展史 (3)1.1 古代纺织技术及机械发展 (3)1.1.1 中国古代纺纱机械发展概况 (3)1.1.2 中国古代织机发展概况 (6)古代织造技术的最高成就——提花机 (6)谁人织出云中锦,薄如蝉翼贵如金!——中国古代云锦技术 (7)1.1.3 中国古代纺织品后整理 (8)1.1.4 中国古代印染技术发展 (8)1.2 中国近现代纺织技术及机械发展 (10)1.2.1 中国近代纺织技术及机械的发展 (10)1.2.2 中国现代纺织技术及机械的发展 (11)1.2.2.1 喷气织机 (12)1.2.2.2 喷水织机 (13)1.2.2.3 剑杆引纬织机 (14)1.2.2.4 片梭织机 (15)1.2.2.5 多梭口织机 (16)2 新型纺织机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17)2.1 无梭织机代替有梭织机是世界织机发展的总体趋势 (17)2.2 机电一体化是织机发展的必然趋势 (17)2.3 连续引纬方兴未艾,前景十分广阔 (17)2.4 我国引纬技术设备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18)2.4.1 多渠道加快发展无梭织机 (18)2.4.2 多档次全面发展无梭织机 (18)结束语 (19)参考文献 (20)近年来,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长较快,占世界纺织贸易的比重逐渐增加。
2001年-2008年的全球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年均增长率达8.60%,其中中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年均增长率达19.42%。
但受到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呈现负增长。
今年以来,受到全球经济复苏步伐的逐步推进等影响,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呈现较快的恢复性增长,2010年1-7月,出口额达1128.2亿美元,同比增长23.2%。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纺织工业抓住了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加充分地发挥中国人力资源优势和产业体系完整、结构不断调整优势,大规模吸引先进技术、资金和先进管理经验,同时积极提高企业研发创新能力,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
西方纺织业的发展历史1.起源纺织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最早的纺织品是使用人工打结制成的绳子和布匹。
古代的纺织技术在丝绸之路的传播中逐渐传播到欧洲。
在中世纪,纺织品逐渐成为了欧洲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成为了西方城镇发展的重要动力。
2.工业革命18世纪时,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纺织业经历了重要的转变。
最先引入机械化生产线的是纺纱产业。
英国的瓦特在1769 年发明了蒸汽机,这种新技术使得机械化纺纱得以实现。
另外,1793 年,美国的惠特尼发明了棉花清洗机,可以迅速地分离纤维和种子。
这种机器的发明极大地提高了棉花纺织品的生产率。
3.工业化19世纪时,随着工业化的深入,纺织业的机械化程度也不断提升,纺织工艺也越来越精细。
19世纪中叶,爱尔兰的凯利发明了电动织机,使得纺织业更加依赖机器生产。
随后,化学技术的进步,如染料的研究,进一步推动了纺织业的发展。
4.国际化20世纪初,美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纺织产品生产国。
然而,二战后,美国和欧洲的纺织业逐渐被亚洲的纺织制造业所取代,主要是因为亚洲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低廉。
随着全球化的加深,西方国家的纺织业也逐渐向亚洲国家转移,如中国、孟加拉国、越南等。
5.可持续发展现代纺织业对环境的影响,如水污染、环境污染等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欧盟和北美国家对纺织品进行限制,迫使纺织业进行改善。
现代纺织业在生产过程中,做出了很多改进,如回收利用的物料、使用更环保的工艺,来降低生产的环境影响。
6.总结纺织业在西方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工业革命和机械化的出现,使得纺织业从手工制作转向了机械化,提高了生产率,推动了工业化进程。
随着全球化和环保意识的加深,现代纺织业也不断进行着改进和调整,追求可持续的发展。
织布机的发明是什么时候?一、织布机的起源织布机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织布机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纺织业的生产方式,为人们的生活和经济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那么,织布机的发明到底是在什么时候呢?二、古代织布机的出现古代人类首次使用的织布机器是简单的手工织布工具。
根据考古学家的研究,最早的手工织布机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
这些手工织布机器多数是由简单的织布架和梭子组成,使用起来相对原始且效率低下。
三、纺锤式织布机的诞生在近代史上,真正意义上的织布机的发明可以追溯到约公元1733年的英国。
当时,约翰·凯伯傻给纺锤织布机的发明被认为是一次革命性的创新。
纺锤织布机的出现,标志着纺织业从手工作坊向机械化生产的跨越。
而这一发明也被普遍认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韦夏式织布机的问世与纺锤织布机相隔不久,约翰·韦斯利兄弟发明了韦夏式织布机。
这一织布机的出现进一步提高了纺织业的生产效率并且加速了纺织业的机械化生产进程。
韦夏式织布机通过改进纺锤织布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使得织布的速度大幅度提升,并且降低了劳动强度。
五、织布机的现代化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织布机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和发展。
从19世纪中叶开始,各种各样的新型织布机相继问世。
例如,据说第一台采用蒸汽动力的织布机是在英国的格拉斯哥制造的。
蒸汽织布机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纺织业的生产效率,也推动了工业化进程的加速。
六、织布机的应用与前景织布机的发明不仅仅对纺织业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整个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如今,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织布机也在不断发展和改进。
例如,计算机控制的自动织布机的出现进一步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未来,织布机将会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为纺织业带来更多的创新和发展。
综上所述,织布机的发明时间虽然无法确定具体到哪一天,但可以肯定的是,织布机的出现对人类文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丝绸纺织技术的历史发展过程:从远古走来的绫罗绸缎丝绸纺织技术,那可是咱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就像一条绚丽的彩带,贯穿了数千年的历史长河,编织出无数动人的故事。
我曾有幸参观过一个丝绸博物馆,在那儿,仿佛开启了一场穿越时空的丝绸之旅。
一进馆,就看到了一些介绍远古时期丝绸起源的展品。
解说员小姐姐告诉我们,早在远古时代,人们就开始尝试利用蚕茧了。
传说黄帝的妻子嫘祖,那可是个聪明的女子,她偶然发现蚕吐丝结茧后,就琢磨着怎么把这些丝利用起来。
那时候的人们,估计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兴奋。
我旁边的一位大叔笑着说:“这古人可真有创造力,从小小的蚕茧里能搞出这么大名堂。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商周时期,丝绸纺织技术有了初步的发展。
在一个展柜里,摆放着一些商周时期的丝绸残片。
我仔细看着,虽然历经岁月,这些残片依然能看出当时纺织工艺的精细。
这时候,有个年轻的小伙子问解说员:“姐姐,这些丝绸在当时是不是只有贵族才能用啊?”解说员点点头说:“没错,那时候丝绸的产量还很低,而且纺织工艺复杂,所以丝绸可是非常珍贵的物品,只有王室贵族才有资格享用,普通百姓可没这福分。
”我不禁想象着,那些贵族们穿着华丽的丝绸服饰,在宫殿里穿梭的场景,那一定是美轮美奂。
到了汉代,丝绸纺织技术迎来了一个大飞跃。
馆里有一台仿制的汉代织机,这织机看起来很是精巧。
一位老专家在织机前给我们演示着汉代的纺织方法。
他一边操作,一边说:“汉代的织工们可厉害了,他们发明了很多新的纺织技术,像提花技术,能在丝绸上织出各种精美的图案。
这织机上的这些部件,就是用来控制丝线的走向,从而织出复杂图案的。
”我好奇地问:“那这些织工得学多久才能掌握这么复杂的技术啊?”老专家笑着说:“那可得学上好几年呢,这可是个精细活,一点都不能马虎。
”旁边有个学纺织专业的学生感叹道:“这汉代的丝绸纺织技术就已经这么先进了,我们现在的很多技术都是在古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啊。
”唐代,可是丝绸纺织技术的鼎盛时期。
中国纺织技术发展简史
中国是世界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在科学技术方面,我们的祖先为人类作出过辉煌的贡献。
纺织生产在历史上经历过两次飞跃,第一次是一缫丝、纺纱、织造等手工机器为特点的手工机械化,第二次是以动力机器为特点的大工业化。
大约在公元前500年左右已完成了第一次飞跃,并且领先势头一直延续到十八世纪。
现在正处于第三次飞跃的前夕,这里展示的是我国纺织史的一个缩影,继往开来,温故知新。
中国古代纺织技术的发展,可以分为原始手工纺织时期和手工机器纺织时期两个基本阶段。
手工纺织阶段: 从远古到公元前22世纪, 人们利用纺坠纺纱,原始腰机织布,手工机器纺织阶段: 从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1870年,在手工机器纺织时期,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竹笼机、大花楼机、多锭大纺车等都可代表当时世界纺织生产的最高水平。
秦汉到清末,蚕丝一直作为中国的特产闻名于世。
大宗纺织原料几经更迭:从汉到唐,葛逐步为麻所取代;宋至明,麻又为棉所取代。
这个时期里,手工纺织机器逐步发展提高,出现了多种形式:如缫车、纺车由手摇单锭式发展到多种复锭(每台3~5锭)脚踏式;织机形成了素机和花机两大类。
花机又发展出多综多蹑(踏板)和束综(经线个别牵吊)两种型式。
石器时代:
汉代。
织机的发展历史
织布机,又叫纺机、织机、棉纺机等,最初的织布机是有梭织布机,无梭织布机技术自19世纪起就着手研究,自50年代起逐步推向国际市场。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许多新型的无梭织机陆续投入市场。
无梭织机对改进织物和提高织机的效率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世界各国被广泛采用,并加快了织造设备改造的进程,许多发达国家无梭织机的占有率已达80%左右,出现了以无梭织机更新替代有梭织机的大趋势。
织布机,织机的俗称。
最早的织布机,是席地而坐的踞织机(也叫腰机)。
使用方法是用足踩织机经线木棍,右手持打纬木刀在打紧纬线,左手在作投纬引线的姿态。
这种足蹬式腰机没有机架,卷布轴的一端系于腰间,双足蹬住另一端的经轴并张紧织物,用分经棍将经纱按奇偶数分成两层,用提综杆提起经纱形成梭口,以骨针引纬,打纬刀打纬。
腰机织造最重要的成就就是采用了提综杆、分经棍和打纬刀。
这种织机虽然很简单,但是已经有了上下开启织口、左右引纬、前后打紧等3个方向的运动,它是现代织布机的始祖。
人们在织布的生产实践中,又逐步革新成功创造了脚踏提综的斜织机。
它的图像,在汉代画像石上多次出现。
这种斜织机已经有了一个机架,经面和水平的机座成五六十度的倾角,而且采用了脚踏提综的开口装置。
织布的人可以坐着操作,手脚并用,生产率比原始织布机一般提高10倍以上,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织布机。
在纺织工业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多种形式的无梭织机,有剑杆织机、片梭织机、喷气织机、喷水织机、多相织机、磁力引纬织机等。
与有梭织机相比,无梭织机生产的织物在产量、质量、品种等方面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在大部分织造领域取代有梭织机,这个步伐进一步加快,已经从发达国家的纺织工业扩展到发展中国家。
从国际无梭织机的技术发展和纺织工业的需求看,喷气织机高速化、宽幅化、系列化方面的进步较快,除在量大面广的棉织行业广泛应用外,在色织、提花等织物应用日益广泛,而剑杆织机的品种适应性、织物花色品种变化、适织范围更广泛等方面具有优势,这两种织机成为纺织工业应用数量最多的两类机型。
织机的种类
中国织布机械的产品发展参差不齐,其中圆纬机及经编机发展较快,横机、袜机相对较
慢,钩编机发展较快。
国产圆纬机中使用量大面广的基本产品已比较齐全,有单面、双面圆纬机、罗纹机和人造毛皮机等系列。
单面圆纬机中有四针道、毛圈(正包和反包)、衬纬、多功能单面机等。
筒径在过去常用的30英寸基础上发展成最大可达38~40英寸,机号也从细针距的E28发展到E32~E36;双面圆纬机中有棉毛机、上二下四段双面机、提花双面机等;罗纹机已自成系列,棉毛机和罗纹机可以实现相互转换;电子提花圆纬机有了突破,填补了中国空白;人造毛皮机已有毛条喂入式和割圈绒式两种,电脑提花人造毛皮机已批量生产供应。
按织造的引纬方法分类可分为有梭织机和无梭织机两大类。
有梭织机是采用传统的梭子(木梭或塑料梭)引纬的织机。
梭子的体积大、份量重,被往来反复投射,机器振动大、噪音高、车速慢、效率低。
无梭织机的引纬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剑杆、喷射(喷气、喷水)、片梭、多梭口(多相)和编织等方式。
剑杆织机
剑杆织机用刚性或挠性的剑杆头、带来夹持、导引纬纱。
剑杆织机除了适宜织造平纹和纹路织物外,其特点是换色方便,适宜多色纬织物,适用于色织、双层绒类织物、毛圈织物和装饰织物的生产。
喷气织机
喷气织机用喷射出的压缩气流对纬纱进行牵引,将纬纱带过梭口。
喷气织机最大特点是车速快、劳动生产率高,适用于平纹和纹路织物、细特高密织物和批量大的织物的生产。
喷水织机
喷水织机利用水作为引纬介质,以喷射水流对纬纱产生摩擦牵引力,使固定筒子上的纬纱引入梭口。
喷水织机是具有速度高、单位产量高的特点,主要适用于表面光滑的疏水性长丝化纤织物的生产。
片梭织机
片梭织机以带夹子的小型片状梭子夹持纬纱,投射引纬。
片梭织机具有引纬稳定、织物质量优,纬回丝少等优点,适用于多色纬织物、细密、厚密织物以及宽幅织物的生产。
喷气织机国内外发展趋势
喷气织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国内大面积引进以来,逐步成为无梭织机的一种主导机型。
经过近20年的发展,无论从转速、幅宽、品种适应性各个方面都有了巨大的发展。
国产喷气织机经过技术引进、合作生产、自主开发已初具规模,织机的品种规格有了较大的发展,
已进入稳定阶段,随着自动找断纬、变频调速技术、电子送经、电子卷取、电子多臂在喷气织机技术中的普遍采用,转速的明显提高,织造适应范围的扩展,产品质量稳定,已能满足国内纺织企业织造不同织物的需求。
与国外机型的主要差距在织机转速和幅宽方面。
目前,国外织机转速在750—1000r/min,国内喷气织机转速在600~800r/min,幅宽目前只能到360cm,另外,在人机智能化方面我们仍有一定的差距,键盘显示没有国外同类产品的信息量大。
但针对国内市场广大用户的使用要求,与进口织机相比,在织物适应性、织造工艺适应性及织机的维护操作等方面没有太大差距,国产喷气织机完全可以满足用户织造高品质织物的需求。
近年来,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无梭织机蓬勃发展,而喷气织机是目前发展最快的一种无梭织机,喷气织机以其高速、高效、低噪音、织物风格优良、操作方便、先进的自动化功能、领先的机电一体化技术等一系列优势,不断显示出强劲的竞争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据资料统计,我国现有各种织机一百多万台,无梭织机的比例仍然很低,且绝大部分为进口织机,与世界先进国家80%的无梭织机的拥有量相比差距很大。
随着我国加入WTO为了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纺织企业技术改造步伐进一步加快。
我国纺织工业技术改造已经形成了无梭织机替代有梭织机的趋势,2005年国内纺织企业喷气织机进口约占无梭织机进口总量的50%。
由此可以看出,纺织工业对喷气织机的需求迫切,喷气织机市场潜力巨大。
根据对国内近百家国有大、中型纺织企业和沿海地区众多乡镇、民营企业的调查了解,喷气织机年需求量占新增高档无梭织机总需求的40%~50%左右,市场前景十分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