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桃花源案例研究
- 格式:ppt
- 大小:18.50 MB
- 文档页数:100
中式训练营 | 寻匠心之美,造桃源盛景明代文徵明有一幅画作《桃源问津图》,全图远山冈峦,叠翠连绵,屋舍村宇掩映其间,像极了陶渊明笔下的那处世外桃源。
文徽明《桃源问津图》在城市中建一方山林居所,生活在隐于市的桃花源,已经成为更多高端消费者的追求。
融创中国一直以来为传统中式建筑在当代的传承和发扬而努力,苏州桃花源、上海桃花源、玖溪桃花源等作品,让东方生活美学在此复兴。
12月6日,融创上海区域中式训练营第三期开营。
融创邀请苏州桃花源、南京桃花源、玖溪桃花源三项目的负责人为大家分享了营造过程中的故事。
壹|以桃源寻匠心造园一名构园,重在构字,含意至深。
深在思致,妙在情趣,非仅土木绿化之事。
园林建筑物的顶,假山的脚,水口,树梢,都不能草率从事,要着意安排。
桃花源作品的成功,在于融创集顶尖团队之力,始终怀着一颗匠心去营造园林。
苏州桃花源项目负责人胡嘉俊向我们讲述了苏州桃花源营造过程中,那些精益求精的故事。
苏州桃花源实景图在桃花源的施工过程中,太湖石堆砌,古建木作、漆作、瓦作等环节十分重要。
为保证产品品质,融创中式团队与工匠们一起坚守施工现场,无数个夜以继日的打磨下,最终呈现出完美的品质。
苏州桃花源最终能够呈现出东方大美的姿态,离不开匠人们的精工,更得力于融创中式团队的精益求精。
对于园林建筑来说,必要的维护和保养十分重要。
苏州桃花源实景图以苏州桃花源一期庭院门为例,门扇面板采用小山纹花梨木饰面,为保证木材含水率及烘干时间,庭院门加工周期必须确保60天。
为防止后期门扇部分油漆脱色、起皮现象,工程部建立了跟踪检查机制,并及时逐一修复。
为保证示范区绿化乔木质量,项目工程和设计人员在5个月的时间内,多方搜集苗木资源,足迹遍及周边江浙沪、远至广东的超过100个苗圃基地、苗木市场。
桃花源是有生命力的建筑,苏州桃花源多处的木构、亭廊、池台等肌体,不是一劳永逸的产品,而是在时光的打磨中慢慢散发光泽。
贰|于湖山造盛景以无形之诗情画意,构有形之水石亭台。
苏州桃花源价值体系重构思路一个背景:接手这个项目时,这个项目已经推广了2年多,关于宋卫平的理想和抱负,还有桃花源前期营造时对于建筑的考古、典籍的寻源、匠人的断代、用材的苛刻以及工艺的抢救,方方面面都已经有了非常深入的解读。
我们认为,项目线上的大诉求“东方国宝,全球孤品”一直站着,毛细血管级的营造故事也梳理得很好,但独独,中间缺一个有标签感的整体价值体系。
一个契机:这个项目进入第三年后,转入推广对于中式园林的收藏。
收藏什么?仅仅是园林吗?苏州毕竟不缺园林盘,而这个项目做第一是铁定的,不仅仅是区域第一,还应该是全国第一。
正好,我们做了大批量的客户访谈,发现本案的外省甚至全球级的客户购买总金额超过一半,而迂回曲折地来买一座园林大宅,最大的标签锁定在对于“苏州”的向往。
苏州的中国文化“后花园”气质,苏州的养老,苏州的无压,背后是众所周知的,历代达官显贵、商贾文人一波接一波的苏州回归潮,在古代,被称为“拙政”或者“退思”。
一个思考闭环:苏州桃花源,微缩姑苏2500年,微缩之后,买家买到的看似是一座园林大宅,但却是在收藏整座苏州,他的历史、文脉、格局、风水、宜居、诗意等等。
从“微缩姑苏2500年”到“收藏姑苏2500年”,进而,携苏州让世界铭记。
平江图(平江古城-苏州老城始自北宋的一个规划蓝图)特点:中国乃至世界最早最完整的碑刻城市格局图反映苏州水陆并行、河街相邻城市布局的起源图采用“三宫、九观、二十四坊”的规划思路,“宫”是政治建筑(已消失)、“观”是信仰建筑(比如苏州观前街的玄妙观就是其一)、“坊”是民生建筑(比如苏州目前存在的很多“坊”,滚绣坊、富仁坊、嘉余坊等等)亮点:1.园林,原先有200多座,建国到现在剩下50多座,世界遗产级的很多。
苏州是一座大园林,而这200多座园林就是小园林,点缀其中。
2.中轴,人民路,即以前的卧龙街,乾隆御道,城市文明中轴。
3.水巷,最著名莫过于平江历史街区,是河街相邻的体现,也是2014年苏州获得“李光耀世界城市奖”的三大获奖地之一(另两个为园区金鸡湖和吴中区石湖)4.街巷,数不胜数的名人故居以及名人巷道穿插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