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数学小括号
- 格式:pptx
- 大小:3.75 MB
- 文档页数:12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认识小括号》教学设计教学背景简述《小括号》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第 74 页例 3 的学习内容。
本节课由实际问题情境引入,在学生尝试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入小括号,体会学习小括号的必要性。
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掌握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会列综合算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在本节课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 10 以内的加减法,20 以内进位加、退位减,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本单元还刚刚学习过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
并且学生已经学习了不带小括号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另外,在第一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大量的图文应用题,所以对于主题图的观察与理解并不困难,他们能运用所学的知识独立解决问题。
但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对于信息的选择和使用存在着差异。
小括号的学习是本节课的新内容,如何借助学生的生成,产生认知冲突,经历、探究小括号产生的过程,感受引入新的符号的必要性,并且能正确的理解小括号的作用,掌握运算顺序,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根据学生的经验和学习困难,形成本节课的教学策略:1、把算理融入情境中,加深学生的理解,突破重难点。
一年级学生理解小括号的意义离不开情境的支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熟知的现实生活情境进行教学,让学生明确两种不同的解题思路。
从而改变学生已有的“从左往右算”的算法,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感受引入小括号的必要性,并在交流、比较的过程中理解小括号的意义,感受数学符号的简洁性、统一性,培养学生初步的符号意识。
2、在对比练习中,巩固小括号的意义,掌握运算顺序。
通过具体、真实的情境进行演绎,巩固小括号的意义。
使学生对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从而掌握运算顺序,巩固新知识,并会列综合算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学习目标1、认识小括号,知道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能正确计算含有小括号的两步加、减混合运算。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小括号9篇小括号 1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三步混合运算的计算;2、用三步计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运算顺序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难点: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运算顺序的理解。
教学资源:小黑板、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师:首先我们来回忆一下,昨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生答)在进行计算时,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生答)指出: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也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小括号中的计算还要遵循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
2、揭题:今天,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继续来探究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师板书: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二、自主探究1、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1)看图,说说: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2)学生独立计算,指名一人板演。
(3)指名板演学生说说想法,集体订正。
2、完成“想想做做”第7题(1)看图,说说:图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2)理解“边长4分米的方砖”:为边长为4分米的正方形地砖。
(3)小组讨论:怎样求“需要多少块方砖”?(4)汇报交流:使学生明确,要求需要多少块这样的方砖,先要求出铺地的总面积和所用的每块方砖的面积。
(5)独立完成计算,指名板演。
(6)集体订正。
3、完成“想想做做”第8题(1)轻声读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说说:你是怎样想的?(3)集体订正。
4、完成“想想做做”第9题(1)理解该统计表,说说: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明确题意。
(2)师解释一下“2月份共生产22天”的含义,使学生明白:2月份的生产天数与实际天数不是一回事。
(3)分别计算前两个问题(用计算器计算),然后交流这两题的解题思路,进一步理解相关的运算顺序。
(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回答,再根据所提的问题列式计算)三、总结质疑今天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吗?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认识中括号,以及中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掌握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自主探索的兴趣,获得发现数学结论的成功体验;3、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
一年级下册数学小括号
在一年级下册的数学课程中,小括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小括号由两个圆括号组成,通常用于分组运算。
小括号的作用是改变运算的优先级,使得其中的运算先于其他运算进行。
在数学中,小括号通常用于加减乘除以及代数式的运算中,以确保运算的正确性。
小括号的使用方法很简单,只需要将需要分组的数字或代数式用小括号括起来即可。
例如,计算表达式3 + 5 ×2 时,应该先计算5 ×2,然后再将结果与3 相加,即(3 + 5) ×2 = 16,而不是3 + (5 ×2) = 13。
除了分组运算外,小括号还可以用于表示坐标轴上的点,例如(2,3) 表示x 坐标为2,y 坐标为3 的点。
总之,小括号是一年级下册数学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掌握它的使用方法对于正确完成数学运算至关重要。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小括号》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教学点:认识小括号,初步了解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正确计算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
2、能力训练点:能准确判断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能准确地计算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
加强数学语言训练,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判断地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小括号及其作用。
教具学具:投影片、口算卡。
教学过程:一、铺垫孕伏1、直接说得数。
15-6=17-8=5+4=8+4=5+6=11-4=2、说说14-8-3、8+6-7、15-7+5的计算顺序。
二、探究新知1、导入引导学生回忆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加、减两步式题。
2、教学例2。
⑴出示糖果投影图从图上看到了什么?⑵同学们拿出圆片,代表五角星,在桌上摆一摆。
想一想:怎样算出还剩几个呢?如何列算式呢?相互之间可以讨论一下。
⑶引导学生说出不同的解题思路① 从10个里面去掉2个,再去掉3个,剩下5个。
② 把2个和3个合起来一共是5个,再从10个里面一起去掉5个,还剩5个。
③ 样列算式呢?板书:10-2-3=10-(2+3)=第一种算法:先算10减2,再减3。
第二种算法:计算中要先计算2+3,但这一步在后面,这就需要改变运算顺序,因此要在先计算的这一步加上一个小括号。
板书课题:小括号师生共同根据小括号的作用,列出两种算法的算式。
10-2-3= 10-(2+3)=④ 引导学生计算。
10-2-3=先算10-2=8,再算8-3=5。
(板书结果)10-(2+3)=先算2+3=5,再算10-5=5。
(板书结果)三、全课小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明确:我们学习了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的计算方法:在一个算式里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板书)教师指出:这个括号与前面的填括号的题不同,如5+()=11是要在括号里填一个数6,而10-(2+3)括号里给出了数和加号,是要先算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