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江大桥
- 格式:docx
- 大小:12.39 KB
- 文档页数:1
写钱塘江大桥的作文篇一《钱塘江大桥之旅的那些事儿》钱塘江大桥啊,那可是个很有名的地儿。
我记得有一回,专门跑去看它。
那天,天气还不错,有点小太阳,不冷不热的,正适合去看大桥。
我一路哼哧哼哧地走到桥边,一看到这桥,眼睛都放光了。
这钱塘江大桥看起来就特别结实,全是那种厚重的钢梁结构,横横竖竖的钢梁交织在一起,像是个超级大的钢铁拼图。
桥身长长的,横跨在钱塘江上,江水在桥下悠悠地流淌着,看起来很平静。
不过我知道,这钱塘江的潮水可是出了名的汹涌,只是当时没赶上潮水来的时候。
我沿着桥开始溜达,桥下有好多桥墩呢。
我好奇地数了数,数着数着就给数糊涂了,桥墩又粗又大,稳稳地扎在江水里,就像一个个忠诚的卫士在守护着大桥。
走着走着,我看到一个小角落有一些铁锈,看来这桥也是经历了不少风霜呢。
我想,这就跟人脸上有皱纹似的,是岁月留下的痕迹。
桥边来来往往的人还不少呢。
有一个大爷,骑着个自行车,晃晃悠悠地从桥上经过,嘴里还哼着不知道什么年代的小曲儿。
我凑上去跟大爷搭话,说大爷这桥是不是特了不起。
大爷白了我一眼说,那可不,这桥比他年龄都大呢,见证了多少事儿啊。
大爷的话让我忽然觉得这桥充满了故事。
我在桥上站了一会儿,望着远处的水面和周围的景色,心想这钱塘江大桥不仅是个交通枢纽,更像是一个沉默的老朋友,默默地看着来来往往的人和发生的故事。
真想下次有机会还来看看它,再摸摸那些冰冷又充满历史的钢梁。
篇二《钱塘江大桥:钢铁与江水的对话》决定去看钱塘江大桥,是因为朋友说那地儿可有意思了。
于是我就去了,没抱多大的期待,但见到它后却被深深吸引。
当我站在桥头的时候,风呼呼地吹着,我的头发都被吹得乱七八糟的。
我打量着这大桥,感觉就像在打量一个巨人。
这大桥的钢索有点粗呢,我拿手比了比,都没法把它整个握住。
那钢梁上面有着一些细小的划痕,我寻思着是不是曾经有调皮的飞鸟在这上面捣蛋,或者是运货的船只不小心擦碰了一下呢?不过这些小划痕可丝毫不影响大桥的坚固感。
关于浙江钱塘江大桥的导游词尊敬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美丽的杭州市,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著名的浙江钱塘江大桥。
浙江钱塘江大桥,全长36.48公里,是中国第一条跨越大型潮汐河流的公铁两用桥梁。
它横跨浙江省杭州市和宁波市之间的钱塘江口,连接着杭州湾和东海之间的陆路。
自1994年开始修建,于2008年建成通车,是中国自主设计、自主建设、自力建造的第一座超大型跨海大桥。
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座壮丽的建筑吧!首先,让我们感受一下钱塘江大桥的壮美景观。
站在桥上,远眺左侧是浩渺的杭州湾,右侧是浩瀚的东海,蜿蜒的钱塘江像一条银色的大蟒蛇,缓缓流淌而过。
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都能欣赏到独特的美景,给人一种宁静和神秘的感觉。
钱塘江大桥的设计概念源于古代杭州的高楼壮阔。
桥梁主体采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月亮弯”造型,犹如一弯新月横跨在钱塘江上。
桥身由上方的主桥和下方的联络通道组成,主桥由两座大型悬索桥和六座梁桥组成。
其中,南北两座大型悬索桥分别为世界上第二长和第三长的大型悬索桥,令人惊叹。
钱塘江大桥的建设不仅是一项工程壮举,更是一项技术创新。
在设计与建造过程中,工程师们面临着许多挑战,如大潮汐、强风、地质条件等。
为了确保桥梁的稳定和安全,他们采用了许多创新的技术手段和材料。
例如,主塔的混凝土采用了中国特种水泥,能够承受长期浸泡在海水中的腐蚀。
另外,主索材料采用了高强度钢丝,比普通钢丝的拉力更大,保证了桥梁的稳定性。
除了壮丽的景观和技术创新,钱塘江大桥还具有重要的交通意义。
它连接了杭甬高速公路和绕城高速公路,成为杭州市通往宁波市的主要交通干线。
每天,数以万计的车辆和列车从这里穿行,大大方便了两市之间的人们的出行。
此外,钱塘江大桥还是一座重要的旅游景点。
桥上设有观光平台和观测站,游客们可以近距离欣赏到钱塘江大桥的美景,并了解到关于桥梁的知识与历史。
每年,许多游客慕名而来,尤其是夜晚,在桥上观赏灯光秀的时候,桥上的美景更是令人陶醉。
写钱塘江大桥的作文《钱塘江大桥》“哇,爸爸,那就是钱塘江大桥吗?好壮观呀!”我站在江边,兴奋地扯着爸爸的衣角喊道。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们一家人来到钱塘江畔,我终于见到了心心念念的钱塘江大桥。
江水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就像无数颗钻石在闪耀。
而那座大桥,就像一条巨龙横跨在江面上,雄伟而又壮观。
爸爸笑着摸了摸我的头说:“对呀,这就是钱塘江大桥,它可是很了不起的哦!”“真的吗?那它有什么了不起的呀?”我好奇地追问。
妈妈也凑过来,微笑着说:“宝贝,这钱塘江大桥可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呢!它经历了很多风雨,却依然坚固地屹立在这里。
”我瞪大了眼睛,满是敬佩:“哇,这么厉害呀!那当初建造它一定很不容易吧?”爸爸点了点头,开始给我讲述起钱塘江大桥的故事:“那时候呀,条件很艰苦,但是那些工程师和工人们不怕困难,努力钻研,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题,才建成了这座伟大的桥。
”我一边听着爸爸的讲述,一边望着眼前的大桥,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
我仿佛看到了那些忙碌的身影,在烈日下,在风雨中,为了这座桥挥洒着汗水。
“嘿,你们看,那边有火车开过来啦!”弟弟突然兴奋地叫起来。
我们一起望向大桥,只见一列火车呼啸着从桥上驶过,那声音震耳欲聋。
火车就像一条铁龙,在大桥上奔腾着,充满了力量。
“哇,太酷啦!”我忍不住欢呼起来。
“哈哈,等会儿我们也去桥上走走吧。
”爸爸提议道。
“好呀好呀!”我和弟弟拍手叫好。
我们沿着江边的小路,来到了大桥上。
走在桥上,风呼呼地吹着,我的头发都被吹乱了。
我看着脚下的江水,心中有些害怕,但又觉得很刺激。
“宝贝,别怕,有爸爸在呢。
”爸爸握住我的手,给了我力量。
“嗯,我才不怕呢!”我挺了挺胸膛,继续向前走。
我们在桥上漫步,一边欣赏着江景,一边感受着大桥的雄伟。
我不禁想,这座大桥就像是一座连接过去和现在的桥梁,它见证了历史的变迁,也承载着人们的希望和梦想。
“钱塘江大桥真的好棒啊!”我由衷地感叹道。
2023年钱塘江大桥2023年钱塘江大桥是浙江省杭州市的一项重大工程。
该大桥位于钱塘江上,连接了杭州市区和富阳区,成为两地之间的重要通道。
这座大桥不仅具有交通枢纽的功能,还成为了当地的一座地标性建筑。
钱塘江大桥的建设开始于2019年,历时四年,耗资巨大。
这项工程的目的是为了缓解杭州市区和富阳区之间的交通压力,提高地区间的交流和发展水平。
该大桥的设计理念是融合自然与人文,兼顾美观与实用。
钱塘江大桥采用了现代化的桥梁设计和建造技术。
桥梁的主体结构由钢材构成,具有很强的强度和稳定性。
同时,为了保护环境,大桥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了生态保护和绿色环保原则。
大桥两侧设有自行车道和人行道,方便市民出行和休闲。
该大桥的特色之一是它的桥面设计。
大桥的桥面采用了复合材料,具有防滑和抗老化的特点,保证了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桥上还设有观景平台,游客可以欣赏到钱塘江的壮丽风景。
在夜晚,大桥的灯光装饰烘托出浪漫而宜人的氛围。
钱塘江大桥的建成将对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首先,该大桥将缩短杭州市区和富阳区之间的距离,便利市民的通行,促进两地之间的贸易和人员流动。
此外,该大桥还将吸引更多游客来此游览观光,提升地方旅游业的发展水平。
然而,钱塘江大桥的建设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该大桥会对钱塘江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需要做好生态保护工作。
另一方面,大桥的维护和管理也是一项重要任务,需要确保桥梁的安全和使用寿命。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相关部门将进行严格的环境监测和管理工作。
同时,还将制定维护和管理计划,对大桥进行定期检修和维护,确保其安全可靠。
综上所述,2023年钱塘江大桥的建设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程。
它将成为杭州市的重要地标和交通枢纽,促进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同时,该大桥还充分考虑了生态环境和绿色原则,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实现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相信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钱塘江大桥将为当地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美好未来。
钱塘江大桥读后感受
今天我们学了《钱塘江大桥》的课文,哇塞,我觉得特儿感动!这座桥呀,是我们中国人自己造的!课文里说,设计师茅以升爷爷和工人叔叔们一起克服了好多困难儿,比如海水拍打桥墩,“哗啦啦”地超级大声,工人们都得站稳才不被冲下去。
我想,他们可真勇敢!
还有呀,茅爷爷说,咱们中国人就得自己动手建大桥,不能总靠外国人。
我觉得他说得太棒了!造桥的叔叔们顶着太阳,“呼啦啦”地挥着锤子和铁锹,“叮叮当当”地干活,连休息都不多。
我要是也能帮忙就好了!
最让我难过的是,抗战的时候,大桥被炸了,但茅爷爷说,那是为了保护国家,我觉得特别舍不得,但也特别佩服他们!
现在钱塘江大桥修好了,每次我看到桥,我都觉得它特别坚强,就像一个守护我们的英雄。
我以后也要像这些人一样,勇敢又厉害!哼哼,长大我也要造大桥!
—— 1。
中国桥梁钱塘江大桥观后感去看了钱塘江大桥之后,我这心里就像钱塘江的潮水一样,一波一波地澎湃着。
刚到钱塘江大桥跟前,就感觉这桥像个沉默的巨人,稳稳地趴在江上。
你瞧它那钢铁的骨架,一节一节的钢梁,就像是巨人的肋骨,结实得不得了。
这桥身看起来有点旧旧的,可那正是岁月的痕迹啊,就像一个脸上写满故事的老人,每一道锈迹、每一块磨损的地方,都是它的勋章。
走在桥上,我就忍不住想象当年建桥的时候得有多难。
那时候的技术肯定没现在发达,工人们得多辛苦才能把这么个大家伙给弄起来呢?茅以升先生那可真是了不起,感觉他就像个超级魔法师,指挥着大家把各种材料变成了这座伟大的桥。
我脚下的每一块桥面,都像是在诉说着当年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说不定还能听到工人们喊着号子的声音呢。
从桥上往下看,江水滔滔地流着。
钱塘江的水可真是有气势,那浪一层赶着一层,像是在比赛谁跑得更快。
这时候再看大桥,就觉得它更牛了,这么汹涌的江水,它就这么纹丝不动地横跨在上面,简直就是在和大自然叫板呢。
而且,它不仅是连接两岸的交通要道,还是个“老资格”的观景台。
站在桥上看江景,那视野真是绝了,一边是江水奔腾,一边是城市的风景,感觉自己就像个拥有全世界的大富翁。
这座桥还有个特别厉害的地方,就是它经历了那么多风风雨雨,战争啊,自然灾害啊,它都扛过来了。
就像一个打不倒的硬汉,被打倒了又重新站起来。
听说它还被炸毁过又重建,这就像凤凰涅槃一样,每一次重生都变得更强大。
钱塘江大桥啊,你可不仅仅是一座桥。
你是中国人智慧和坚韧的象征,你就像一个无声的老师,告诉我们只要有决心、有智慧,就没有干不成的事儿。
看完这座桥,我就觉得自己浑身充满了力量,好像也能像这座桥一样,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坚定地站在那儿,什么都不怕。
这一趟可真是没白来,钱塘江大桥,我可算是被你给征服了!。
钱塘江大桥钱塘江大桥,又名杭州湾大桥,是中国浙江省的一座悬索桥,横跨钱塘江,连接杭州市和宁波市。
钱塘江大桥被誉为中国最长的悬索桥,也是全球第三长的跨海大桥。
钱塘江大桥的建设初衷是为了解决杭州市和宁波市之间的交通瓶颈。
早在上世纪50年代,杭州市和宁波市就开始计划修建一座跨越钱塘江的大桥。
然而,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和其他因素的影响,该项目一直未能得以实施。
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钱塘江大桥的建设成为可能。
1984年,中国政府正式启动了该项目的建设工作。
为了确保大桥的施工质量,中国政府特地邀请了世界上最有经验的桥梁工程师参与设计和施工过程。
工程师们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终于于1991年完工并投入使用。
钱塘江大桥全长36.48公里,其中悬索桥部分长22.27公里,桥面宽35米,拥有六车道。
大桥的主塔高达206米,是世界上最高的钢结构主塔之一。
桥面的最大设计速度为100公里/小时,能够承载大型汽车、火车和轮船等重型车辆的通行。
钱塘江大桥在建成后,极大地改善了杭州和宁波之间的交通状况。
过去,杭州和宁波之间的交通主要依赖汽车和船只,时间长且不稳定。
有了钱塘江大桥的存在,两个城市之间的交通时间大大缩短,从而促进了两地经济的发展和人员的流动。
此外,钱塘江大桥也成为了杭州和宁波之间的一座重要地标。
每年,数以万计的游客慕名而来,欣赏大桥的壮丽景色。
无论是白天的蓝天白云,还是夜晚的繁星闪烁,都为钱塘江大桥增添了无限的魅力。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钱塘江大桥也开始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由于大桥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桥面的磨损程度加剧,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
此外,大桥的承载能力也成为了一个问题,随着交通流量的增加,大桥的承载压力也逐渐增大。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政府已经提出了一系列的措施和计划,力求保证大桥的安全和正常运行。
综上所述,钱塘江大桥作为中国最长的悬索桥之一,不仅在技术上具有重大意义,也对于杭州和宁波之间的交通和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钱塘江大桥钱塘江大桥于1935年4月开始建设,1937年10月全部竣工。
桥全长1453米,上层为双车道公路,车道宽6.1米,两侧人行道各宽1.52米;下层为单线铁路。
正桥18孔,跨距66米;桥下距水面有10米空间,可以畅通轮船。
在铁路和公路桥之间,有10.7米高的M形钢架,承托公路桥面,既分承了运载的重力,又凝聚了桥身的承应力;立体几何结构,巧妙地美化了这条千米“苍龙”。
桥身联接北岸青山巨塔和南岸广袤平原,江、山、水、塔、桥……和谐地构成一幅雄伟壮丽的立体图画。
钱塘江大桥的建成,粉碎了非洋人不能建造铁桥的神话,成为中国建桥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建桥并非一帆风顺,茅以升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打桩。
要把长长的木桩打进厚达40多米的泥沙层,站在江底岩石上才算成功。
他首先设计了一艘打桩船,不幸遇杭州湾狂风巨浪,触礁沉没;他又赶制了第二艘打桩船,仍然定位不准,辛苦一天,只打成一根桩。
按设计要打1400根桩,这样要打到何时才能完成?沉了一艘船,进度又很慢,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很大。
此时,深明大义的茅母,风尘仆仆地赶到杭州,以唐僧取经遭遇九九八十一难终获成功为例对他进行开导,极大地鼓舞了他的斗志。
茅以升特制了江上测量仪器,解决了木桩定位问题,再用“射水法”打桩。
即把钱塘江的水抽到高处,通过水龙带将江底泥沙层冲出一个洞,然后往洞里打桩。
用“射水法”打桩,一昼夜可打桩30根,工效大为提高。
浮运沉箱,是关键的基础工程。
长18米、宽11米、高6米的钢筋混凝土沉箱,像一个无顶的大房子,重达600吨。
要把这样的庞然大物从岸上运到江里,然后准确地放在木桩上,由于潮大水急,难度极大。
有一个沉箱,在四个月内就先后数次被冲到下游的闸口电厂,上游的之江大学等处。
后来根据一位工人的建议,把每个3吨重的6个铁锚改为每个10吨重,在海水涨潮时放沉箱入水,落潮时赶快就位,结果十分顺利,一举成功,600吨重的箱子稳稳地立在木桩上。
茅以升充分发挥80多名工程技术人员和900名工人的智慧,攻克了80多个难题。
中国桥梁钱塘江大桥观后感
你要是没去看过钱塘江大桥,那可就亏大啦!我去看了一趟,那感受啊,就像被塞了一肚子的惊叹号。
刚到那儿,一眼望过去,钱塘江大桥就像个沉默的巨人横跨在江面上。
它的桥墩啊,稳稳地扎在江水里,感觉就像扎进了大地的心脏,不管江水怎么折腾,它都纹丝不动。
这让我不禁想到,这桥就像个倔强的老头,风风雨雨几十年,就是不服输。
你再看桥上,火车和汽车还能同时跑呢,就像两个小伙伴,一个在上面跑,一个在下面蹿,互不干扰。
我就站在那儿看了一会儿,火车“轰隆隆”地开过去,那气势就像一条钢铁巨龙在桥上奔腾,整个桥都跟着微微震动,像是在给火车加油助威。
汽车呢,就显得小巧灵活多了,在桥上川流不息,像一群忙碌的小蚂蚁。
了解了一下这桥的历史,那更是不得了。
茅以升先生建造这桥的时候得多不容易啊,就像在战火纷飞中给钱塘江披上了一件钢铁铠甲。
这桥还经历过炸毁又重建,就像一个打不死的小强,有着顽强的生命力。
它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从战火硝烟到现在的繁荣昌盛。
站在桥上,江风吹过来,感觉自己像是跟这座桥融为了一体。
我能想象到当年建桥的工人们,顶着巨大的压力,一砖一瓦地把这座桥给垒起来。
这座桥可不仅仅是一个交通枢纽啊,它更像是一本活着的历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故事。
从钱塘江大桥离开的时候,我还忍不住回头看了好几眼。
它就静静地待在那儿,守着钱塘江,迎接着来来往往的人们。
我觉得这桥啊,就像一个老朋友,下次有机会,我还得去看看它呢。
钱塘江大桥钱塘江大桥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是连接杭州市区和宁波市区的一座钢筋混凝土制桥梁。
它横跨钱塘江,全长36.58公里,是中国现代化桥梁的骄傲之一。
钱塘江大桥建于2003年,于2008年建成通车。
它是世界上最长的横跨海湾的跨海大桥之一,也是目前国内最长的大桥之一。
钱塘江大桥的建设采用了中国先进的设计和施工技术,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创新,成为中国现代桥梁建设的杰作。
钱塘江大桥具有重要的交通和战略意义。
由于钱塘江是杭州湾的入海口,大桥的建设填补了杭州湾区交通的空白。
它不仅方便了杭州和宁波两个城市之间的人员和货物流动,也加强了杭州湾区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联络。
同时,大桥也起到了防洪和改善航运条件的作用,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钱塘江大桥的设计和施工凝聚了无数工程师和建筑师的智慧和汗水。
在设计阶段,他们充分考虑了钱塘江的特点和潜在的自然灾害,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洪和防风设计措施。
在施工过程中,他们攻克了许多技术难题,如深水桩的施工、激流环境下的钢箱梁浇筑等。
他们不畏艰难,不断追求技术突破,最终创造了钱塘江大桥这一世界级的建筑奇迹。
钱塘江大桥的建设也对环境保护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
在建设过程中,施工方采用了先进的排污处理设备,严格控制对钱塘江水体的污染。
此外,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对渔业资源的影响,大桥设计中还加入了鱼道和农作物休养地。
这些环保举措使得钱塘江大桥不仅是一座交通建设工程,更是一项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结合的绿色工程。
钱塘江大桥的建成对于杭州市和宁波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它缩短了两个城市之间的通行时间,方便了居民和企业的互动,促进了两地的经贸合作。
大桥的开通对于旅游业也起到了促进作用,吸引了更多的游客来到这两座城市观光和消费。
同时,钱塘江大桥也成为了当地居民骄傲的象征,代表着杭州和宁波的发展进步。
总之,钱塘江大桥是中国现代化桥梁建设的杰作,也是国内最长的大桥之一。
它不仅连接了杭州市和宁波市,也加强了杭州湾区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联系。
钱塘江大桥研究报告小学
钱塘江大桥是中国浙江省杭州市的一座重要的交通大桥,连接了杭州市中心与萧山区。
下面是一个关于钱塘江大桥的小学研究报告。
一、钱塘江大桥的位置和建造
钱塘江大桥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横跨钱塘江,连接了杭州市和萧山区。
它是一座公路桥,于1937年开始建造,并于1939年竣工。
钱塘江大桥是一座斜拉桥,主塔高57.6米,长1680米。
它是中国第一座跨越大江的公路大桥,也是当时亚洲最长的钢桁斜拉桥。
二、钱塘江大桥的重要性
钱塘江大桥的建成,极大地促进了杭州市中心与萧山区之间的交通发展。
它不仅缩短了两者之间的距离,也提高了交通的效率。
钱塘江大桥还是连接中国南方和北方的重要公路之一,对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也成为了杭州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参观。
三、游览钱塘江大桥的注意事项
游览钱塘江大桥时,首先要确保自己的安全。
遵守交通规则,不要随意踏入车道。
其次,注意桥面上的安全标识和指示牌,遵循相关规定。
最后,可以选择在桥上的观景台上观赏江景,但要注意保持安静,不要打扰其他游客。
四、我的观点
我认为钱塘江大桥是一座非常重要的建筑物。
它不仅方便了人
们的出行,也成为了杭州市的地标之一。
我很喜欢在桥上观赏江景,感受到它的壮丽和美丽。
我希望有机会再次去参观钱塘江大桥。
●钱江一桥——钱塘江大桥〓(直)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六和塔附近。
1934年8月8日开始兴建,1937年9月26日建成。
茅以升为总设计师。
桥长1453米,分引桥和正桥。
正桥16孔,15座桥墩。
大桥总工程师罗英曾出过一个上联:“钱塘江桥,五行缺火”欲征下联(颐和园亭,四处有口)始终无人应对。
抗日战争时期,为阻挡日本侵略军,钱塘江大桥于1937年12月23日被炸断,茅以升曾挥泪写下了“斗地风云今变色,炸桥挥泪断通途,五行缺火真来火,不复原桥不丈夫”的诗句。
这里也是观赏著名的钱塘潮和六和塔的好地点。
●钱江二桥——彭埠大桥ⅹ位于杭州四堡。
铁道部“中取华东”连接沪杭、浙赣、宣杭、萧甬铁路的重点工程,是世界上第一个在强涌潮河段上修建的一座公路、铁路在同一平面,而又完全分离并列的特大桥。
铁路桥位居上游侧,公路桥位居下游侧,两桥中心距16.4米。
基础采用钻孔桩,正桥桩径为1.5米和2.2米,引桥桩径为0.1米。
●钱江三桥——西兴大桥〓(推)位于杭州钱江四桥(复兴大桥)、庆春过江隧道之间,总长5700米,主桥1280米,南北高架引桥4420米,双向6车道。
大桥建成后成为连接杭州老城区和滨江、萧山两个新区以及萧山机场的重要通道之一,减轻了钱江一、二桥压力。
●钱江四桥——复兴大桥〓(直)位于钱江一桥下游4.3km处。
桥型方案为双层双主拱的钢管混凝土组合系杆拱桥。
主桥跨径布置按计算跨径为1145米,其中85米为下承式系杆拱桥和上承式拱桥的组合,190米跨为下承式系杆拱桥和中承式拱桥的组合。
●钱江五桥——袁浦大桥ⅹ位于杭州绕城公路南线,地处三江口(钱塘江、富春江、浦阳江)附近。
2000年12月开工,2003年底通车。
全长3126米,双向四车道,是钱塘江流域目前惟一一座弧形“弯”桥。
五桥主体合龙,意味着全长123公里的杭州绕城高速公路连接成“环线”。
原先需穿越杭州市区过境的车辆可直接走环线,大大缓解了杭州城内交通压力。
钱江五桥主桥墩基础深水大体积混凝土承台施工,采用双壁钢围堰进行设计、施工。
钱塘江大桥的观后感
去看了钱塘江大桥之后,我就像被打通了任督二脉,满脑子都是对这座桥的惊叹。
站在钱塘江大桥跟前,第一感觉就是这桥真够“硬气”的。
它就那么稳稳当当地横跨在江面上,像个沉默的巨人,任由江水在脚下奔腾咆哮。
你看那桥身的钢铁结构,一根根钢梁像是巨人的骨架,充满了力量感。
摸一摸那些冰冷的钢铁,我都能想象到当年建造它的时候得费多大的劲儿。
听说这钱塘江大潮可是相当厉害的,那汹涌的潮水就像一群发疯的野马奔腾而来。
而钱塘江大桥呢,就这么年复一年地经受着潮水的考验,它肯定在心里默默想着:“你潮来就潮来呗,能奈我何?”这种淡定和坚韧,真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沿着桥走一走,我又发现这桥不仅实用,还挺有美感的。
它不是那种单调的、只有功能性的桥。
阳光洒在桥面上,那些钢梁的线条显得特别硬朗又不失优雅。
从桥上往远处看,钱塘江的景色尽收眼底。
江水波光粼粼,江上偶尔有船只驶过,感觉就像一幅流动的画卷,而钱塘江大桥就是画卷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再一想到这桥背后的故事,那可就更让人肃然起敬了。
这桥是茅以升先生主持建造的,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建造这样一座桥得克服多少困难啊。
而且听说后来为了阻挡日军,还忍痛炸桥,这就像是一位勇士在关键时刻做出的悲壮抉择。
这桥就像是一个有故事的老人,默默地见证着历史的变迁,它身上的每一处痕迹似乎都在诉说着过去的岁月。
总之呢,钱塘江大桥在我眼里,已经不只是一座连接两岸的交通设施了。
它更像是一个传奇,融合了人类的智慧、勇气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看了这座桥,我觉得自己好像也沾染上了一点它的“英雄气概”,走路都带风了呢!。
钱塘江大桥,又名钱江一桥,是杭州市的一座跨钱塘江水,润物者也。
它即给予了大地生命,同时又滋润了世间万物。
人们榜山而住、依水而居,日出而作、日落而归,每一个生命都在水的精心呵护下得以延续与大放光彩。
滴水成河,积水成渊,点滴的水流汇聚成了大江大海,将大地神州划分成五彩缤纷的调色盘。
而一座座的桥又将它们彼此紧紧链接在一起。
水赋予万物生命,桥梁便给予了生命灵魂与思想。
杭州,作为一座坐落于钱塘江上的城市,自然有着众多别具一格的桥梁,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下那些横跨钱塘江的“大桥”吧!横跨钱塘江的大桥共有九座,分别是:钱塘江大桥、彭埠大桥(钱塘江二桥)、西兴大桥(钱塘江三桥)、复兴大桥(钱塘江四桥)、袁浦大桥(钱塘江五桥)、下沙大桥(钱塘江六桥)、之江大桥(钱塘江七桥)、九堡大桥(钱塘江八桥)和江东大桥(钱塘江九桥)。
每座桥的设计风格截然不同,给你视觉上的体验也是大相庭径。
此外,每座桥都有着属于它独有的历史意义,因此,当你在欣赏每座桥梁的宏伟壮观时候,最好去了解下其相关的历史背景,这样会让你有着更深的感悟与理解。
·钱塘江大桥钱塘江大桥(Qiantang River Bridge),又名钱江一桥,是中国浙江省杭州市境的一座跨钱塘江双层桁架梁桥,位于西湖之南,六和塔附近钱塘江上,由中国桥梁专家主持设计,是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双层铁路、公路两用桥。
·彭埠大桥彭埠大桥(Pengbu Bridge),又称钱塘江二桥,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境内,是“中取华东”连接沪杭、浙赣、宣杭、萧甬铁路的重点工程,是世界上第一个在强涌潮河段上修建的一座公路、铁路在同一平面,而又完全分离并列的特大桥。
·西兴大桥西兴大桥(iing Bridge),又称钱江三桥,是中国浙江省杭州市境的一座跨钱塘江斜拉桥,是连接杭州老城区与滨江、萧山两区及萧山国际机场的重要通道之一、西兴大桥西兴大桥的江边夜景无疑是所有的这九座桥中最为美丽、壮观的,这得益于它所处的地理位置优势。
钱塘江大桥
钱塘江大桥
今天早上,我来到了钱塘江大桥。
今天的天气真好,蓝蓝的天,白白的云。
在明媚的阳光下,大桥显得十分壮观。
波涛滚滚的江水中,15个巨大的桥墩稳稳地托住桥身,仿佛一条钢铁巨龙卧在大江上面。
大桥分两层,底下一层是铁路,上面一层是公路,公路两侧是人行道。
我沿着人行道,走近正桥。
看见桥头堡里站着两位武警叔叔。
正桥笔直的公路上,一对对喇叭灯,像等候检阅的仪仗队,站得整整齐齐。
我扶着栏杆,站在大桥上往下看:西边是巍峨的六和塔,东边是钱塘江四桥。
远处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随着波浪时起时伏。
从桥上下来,我看到了茅以升的纪念碑。
听大人们说,茅以升是著名的桥梁专家,钱塘江大桥就是由他设计的。
以前,我国的造桥技术落后,很多大桥都是外国人造的,直到1937年,再茅以升的主持下,中国人才自己设计建造了第一座现代化大桥,那就是钱塘江大桥。
人们为了纪念茅以升,所以在钱塘江大桥旁立了这座纪念碑,好让我们永远记住他。
我抬头望着雄伟的钱塘江大桥,不禁赞叹道:茅以升爷爷真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