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水系统的设计问题说课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81.00 KB
- 文档页数:12
水循环说课稿人教版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旨在使学生理解水循环的基本概念、过程及其在地球系统中的重要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掌握水循环的基本环节,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和径流。
2. 了解水循环对地球生态环境的影响。
3. 认识到水资源的宝贵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4.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科学探究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学法1. 教学内容- 水循环的定义及其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
- 水循环的各个环节:蒸发、凝结、降水、地表径流、地下水流动。
- 水循环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
- 水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2. 学法指导- 通过观察和实验,直观感受水循环的过程。
-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动画、视频等,帮助学生形象理解水循环。
- 开展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增强学生对水循环重要性的认识。
-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水资源保护的现实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提问“水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引起学生的兴趣。
- 简要介绍水循环的概念,并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 讲解新知- 详细讲解水循环的各个环节,并通过实验或动画演示来加深理解。
- 讨论水循环对气候、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3. 学生活动- 分组进行水循环模拟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 小组内讨论水循环的每个环节及其意义。
- 角色扮演,模拟水资源管理者,探讨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4. 课堂小结- 总结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和特点。
- 强调水资源的有限性和保护水资源的必要性。
5. 布置作业- 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水循环的短文,阐述其对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 设计一份水资源保护的宣传手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 观察学生在实验和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 通过提问和小组展示,了解学生对水循环知识的掌握情况。
2. 结果评价- 检查学生的实验记录和课堂笔记,评估其对水循环过程的理解。
- 通过作业和测试,评价学生对水资源保护意识的提高和知识的应用能力。
水循环说课稿参考水循环说课稿参考一.背景分析(一)说教材分析《自然界的水循环》作为高中地理教材必修1第3章《地球上的水》的开篇内容,涉及内容既是水资源基础知识,激发学生求知欲,又为后面章节的学习作铺垫。
本节课由“相互联系的水体”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两部分内容组成。
“相互联系的水体”部分内容主要是对水圈的构成、自然界的各种水体之间的关系作了简要的介绍,为学习水循环的学习作基础知识方面的铺垫。
“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部分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紧紧围绕“水循环示意图”以海陆间循环(又称大循环)为主介绍了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分析了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二)说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具备由盲目阶段向自觉阶段发展过渡的心理特点;他们的认知能力的发展将接近于成熟,能运用抽象的适用形式、逻辑的推理方式去思考解决问题,可进行独立探究活动和研究性学习。
高一学生对一些地理表面现象的认知较多,对原理性认知较少。
学生已有知识是知道自然界水体存在形态、能够概括出地球的圈层结构和各圈层的特点;已有的技能是有一定的读图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基本掌握了物质三态变化,对物态变化中吸、放热也有一定的了解;学生要掌握的是水循环过程及其意义、河流的补给等内容。
(三)说教师自身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教师只有清晰地认识自己,意识到自身的优缺点,才能更好的扮演好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帮助者。
根据MBTI心理类型理论,在四个指标,八个偏爱所组成的16种类型中,我是ENFP型,所以我的教学风格是情感型。
在解决探究性问题时,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成绩、性别等组成异质小组,采用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交流,营造一种自由、活跃、和谐的环境,从而使教学效果达到优化。
二.教学目标(一)说课标本节课所涉及的内容标准是“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其中“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为“了解”的水平;“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为“理解”的水平,为本节课的重点。
水循环说课稿人教版PPT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理解水循环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 学生能够识别并描述水循环中的主要环节:蒸发、凝结、降水和径流。
- 学生能够通过实例说明水循环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
2.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等活动,探究自然界水循环现象的能力。
-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分析水循环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对水资源保护的意识。
- 培养学生珍惜水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与分析1. 水循环的概念- 介绍水循环的定义,即水在地球表面和大气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
- 通过图解和实例,让学生直观感受水循环的动态过程。
2. 水循环的主要环节- 蒸发:介绍水由液态转变为气态的过程,包括蒸发和植物的蒸腾作用。
- 凝结:解释水蒸气在遇冷时转变为液态水滴或冰晶的过程。
- 降水:讲述水滴和冰晶在大气中聚集到一定程度后,以雨、雪等形式降落到地面的现象。
- 径流:阐述降水后,水分通过地表和地下流动,最终汇集到江河湖海的过程。
3.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分析水循环对地球气候、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 探讨水循环在不同地理环境下的特点,如热带雨林、沙漠等。
4. 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讨论水资源的有限性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 探索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的方法和策略。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2. 实验演示: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直观观察水循环的过程。
3.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组讨论水循环的相关问题,培养合作与交流能力。
4. 多媒体辅助:利用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地球上水资源分布的图片,引起学生对水资源的兴趣。
- 提问学生对水循环的初步认识,为后续教学做铺垫。
2. 讲解新知- 详细讲解水循环的各个环节,并结合实例加深理解。
水循环的课程设计导言:水是生命之源,而水循环是地球上水资源的重要循环过程。
了解水循环对于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科学探究能力至关重要。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掌握水循环的相关知识,本文将针对水循环的特点以及相关环境问题,设计一节课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
一、水循环的概念介绍(15分钟)在课程开始时,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介绍水循环的概念。
让学生了解水循环是地球上水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循环运动,包括蒸发、凝结、降雨等过程。
同时,带领学生思考水循环的重要性,并激发他们对环境保护的关注。
二、水循环的主要过程解析(30分钟)接下来,教师可以详细讲解水循环的主要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雨、入渗和径流等环节。
在讲解过程中,可以利用实例和动画图示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水循环的运行机制。
并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环境条件下水循环的差异以及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三、水循环与环境问题的关系(35分钟)在了解了水循环的基本原理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水循环与环境问题之间的关系。
比如,浇水过度会导致土壤流失,雨水的酸化会对生物造成伤害等。
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充分思考不同环境问题对水循环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四、实践活动:观察降雨过程(40分钟)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水循环的理解,可以安排一次观察降雨过程的实践活动。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一个开放场地,使用透明容器收集雨水,并观察雨水的蒸发、凝结和入渗等过程。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更加深入地体会到水循环的动态变化,同时增强实践能力和观察力。
五、总结与反思(10分钟)在课程结束前,教师可以进行课堂总结,并要求学生回答一些问题以检查学生对水循环知识的掌握程度。
同时,鼓励学生从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和感受展开自由发言,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和环境保护实践中。
最后,提醒学生需要继续加强对水循环的学习和关注,共同保护地球的水资源。
结语:通过本节课程的设计,学生能够初步了解水循环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环境问题,培养对水资源的珍惜意识,并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水循环教案及说课稿教案标题:探索水循环——水循环教案及说课稿教学目标:1. 了解水循环的基本概念和过程;2. 掌握水循环的关键词汇和概念;3. 能够描述水循环的过程,并理解其中的关联性;4.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水循环的基本概念和过程;2. 能够描述水循环的过程,并理解其中的关联性。
教学难点:1. 理解水循环的关联性,包括蒸发、凝结、降水等过程;2. 能够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描述水循环的过程。
教学准备:1. 幻灯片或教学板书;2. 水循环的实物模型或图片;3. 水循环的相关视频或动画。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幻灯片或教学板书呈现一个关于水循环的图片或动画,引发学生对水循环的兴趣。
2. 提问学生是否知道水循环是什么,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二、呈现(10分钟)1. 利用幻灯片或教学板书,简要介绍水循环的定义和过程。
2. 呈现水循环的实物模型或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来理解水循环的过程。
3. 播放水循环的相关视频或动画,加深学生对水循环过程的理解。
三、讲解(15分钟)1. 通过幻灯片或教学板书,详细解释水循环的各个环节,包括蒸发、凝结、降水等过程。
2. 引导学生思考水循环中的能量转化和物质转移,以及各个环节之间的关联性。
四、实践与探究(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水循环的环节进行深入研究。
2. 每个小组根据所选择的环节,设计一个小实验或观察活动,来展示该环节在水循环中的作用。
3. 学生进行实验或观察活动,并记录实验结果或观察到的现象。
4. 小组之间互相分享实验结果或观察到的现象,并进行讨论和总结。
五、归纳与展示(10分钟)1. 学生通过小组分享和讨论,归纳出水循环的关键词汇和概念。
2.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水循环的关联性和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以图文形式,用自己的话描述水循环的过程,并标出关键词汇和概念。
2. 鼓励学生查找更多关于水循环的资料,拓宽对水循环的理解。
《水循环》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水循环》。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水循环》是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中的重要内容。
这部分知识对于学生理解自然界的水的运动规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节课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两个方面。
教材通过文字描述、示意图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理解水循环的相关知识。
二、学情分析在知识储备方面,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对自然界的水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于水循环的具体过程和地理意义的认识还比较模糊。
在学习能力方面,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和逻辑思维能力,但对于抽象的地理概念和原理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学习兴趣方面,学生对于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理现象通常具有较高的兴趣,但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和保持。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绘制水循环的示意图,并说出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和过程。
(2)学生能够解释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水循环示意图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增强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2)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生活的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
(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教学难点(1)水循环各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
(2)水循环地理意义的综合分析。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多媒体展示水循环的示意图、动画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
循环水处理方案培训讲学首先,循环水的处理方案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确立循环水的循环质量标准,包括水质要求、回用水标准和排放标准等。
第二,要了解循环水在生产过程中的使用情况、排放情况和可能的污染源,并针对其特点和问题制定处理方案。
第三,要对循环水处理系统的工艺流程、设备选择和操作管理等进行全面考虑和设计。
在循环水处理方案的设计中,应根据循环水的水质特点和处理目标选择相应的处理工艺和设备。
常用的处理工艺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等。
物理处理主要是通过过滤、沉淀、悬浮物去除等手段,使循环水的颗粒物和浊度降低。
化学处理主要是通过投加化学剂,如消毒剂、除垢剂和pH调节剂等,对循环水进行处理。
生物处理主要是利用生物菌群降解和分解循环水中的有机物和氨氮等污染物。
除了处理工艺和设备选择外,循环水处理方案还需要考虑到操作管理和监测控制等方面。
操作管理是指对循环水处理系统进行规范的操作和维护,包括定期巡视、清洗设备、更换滤料和调节药剂等。
监测控制是指对循环水处理过程和水质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以及根据监测结果调整处理工艺和操作措施。
循环水处理方案的培训讲学应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
在理论培训中,应介绍循环水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技术,以及处理工艺和设备的选择和应用等知识。
同时,还应介绍循环水的水质标准和环保法规,并讲解循环水处理方案的设计和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在实践培训中,应组织参训人员进行实地考察和操作演练,以加深对循环水处理方案的理解和掌握。
为了提高培训讲学的效果,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措施。
首先,要设计合理的培训课程和内容,根据参训人员的不同背景和需求进行分类和设置。
比如,可以将培训内容分为基础理论知识、实际案例分享和操作技巧等模块。
其次,要采用多种培训方法,包括讲座、案例分析、讨论和实地实训等,以提高参训人员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最后,要及时总结和评估培训效果,根据参训人员的反馈和评价进行改进和调整。
总之,循环水处理方案的培训讲学是一个系统性和综合性的过程,需要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实践经验和操作技巧等多方面的内容。
人教版水循环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说课人教版地理教材中关于水循环这一部分的内容。
水循环是自然界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它对于地球的气候系统、生态系统以及人类的生活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及评价与反思六个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位于人教版地理教材的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二节“水循环”。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水循环的概念、过程及其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对水循环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水在地球上是如何不断运动和变化的,以及这一过程对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水循环的基本过程和类型,了解水循环对地球环境的意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数据来探究水循环现象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养学生珍惜水资源、保护水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
2. 教学难点:水循环过程中涉及的物理现象和化学反应,以及这些过程对地球环境的复杂影响。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将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和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直观的图片、视频资料以及实验演示,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水循环的过程。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水循环的动画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并简要介绍水循环的概念。
2. 讲授新知详细讲解水循环的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和径流等环节,并解释每个环节的物理原理。
3.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水的蒸发和凝结过程,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理解这些现象。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水循环对地球环境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活动,记录不同地点的水循环现象,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高中地理说课稿水循环(精选5篇)高中地理说课稿水循环(精选5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中地理说课稿水循环,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地理说课稿水循环篇1一、说教材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和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
地理环境有气候、地貌、水、土壤、植被等要素构成。
水是地理环境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
《陆地水与水循环》这节内容通过对陆地水体类型的介绍,水体类型转化规律的分析和水循环原理的剖析,使学生能对地球淡水资源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本节教材的特点之一,是从帮助学生认识地理环境的角度出发,注重阐明地理过程及地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
本节内容是第三单元的重点。
二、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不同类型水体之间相互转化规律,理解水资源的性质,使学生明白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水资源数量是有限的,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2、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和海陆间循环的意义。
理解人类是如何水循环规律来化害为利,造福人类的。
能力目标1、通过水体类型及其转化等图表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利用图表和数据的基本方法和技能;通过水循环等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运用地理基本概念、原理分析评价地理问题。
2、利用水循环过程的学习,学会绘制地理示意图。
德育目标通过陆地水体有关知识的学习,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环境观和资源观,使学生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及其规律。
2、海陆间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因为这些知识是学习河流水文特征的基础,也是学生正确理解水资源性质的前提。
更能使学生对我国的“三峡水利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教学难点1、河流水的补给以及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相互转化规律。
2、海陆间水循环的意义。
水循环说课稿一、说教材本文《水循环》在现代自然科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地理学科的基础内容,同时也是初中阶段学生对地球水循环系统认识的关键章节。
本节内容主要围绕水循环的概念、过程、作用及其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展开,旨在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水循环的基本知识,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科学探究能力。
(1)作用与地位水循环是地球表层系统中物质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地球生态平衡、调节气候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水循环》这节课不仅有助于学生构建系统的地理知识体系,还能引导他们关注自然环境,提高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2)主要内容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水循环的概念:介绍水循环的定义,使学生了解水循环是什么。
2. 水循环的过程:详细讲解蒸发、降水、径流等水循环的主要环节,让学生明白水是如何在地球上不断运动的。
3. 水循环的作用:阐述水循环对地球生态系统、气候等方面的积极影响,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4. 水循环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分析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水资源保护。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学生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水循环的概念、过程及其作用;(2)掌握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3)认识到水循环对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性,提高环保意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合作能力;(2)运用图表、实例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水循环的过程;(3)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分享,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明白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3)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环境问题,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三、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水循环的概念、过程及其作用,以及水循环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教学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水循环在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新人教版水循环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新人教版地理课程中的“水循环”一章。
本章节是地理学科中关于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水循环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水在地球系统中是如何运动和转化的,以及这一过程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水循环的基本概念,掌握水循环的主要过程及其在自然环境中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数据来探究水循环现象的能力,提高地理信息的获取和处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他们珍惜水资源、保护水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水循环的概念及其重要性(1学时)2. 水循环的主要过程:蒸发、凝结、降水、径流(2学时)3. 水循环与人类活动的关系(1学时)4. 水资源的保护与管理(1学时)三、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本节课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水循环的相关知识。
2. 实验教学: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理解水循环的过程。
3.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水循环案例,分析其地理意义和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4.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水循环相关的研究任务和讨论活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水循环的短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为后续教学内容做铺垫。
2. 讲解水循环的概念- 清晰地阐述水循环的定义,并通过图片和图表展示水循环的过程。
3. 实验演示- 利用简单的实验设备,模拟水循环的过程,让学生观察蒸发、凝结等现象。
4. 案例分析- 选取实际的水循环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其地理意义和对环境的影响。
5. 小组讨论- 分组讨论水循环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以及如何保护水资源和水环境。
检查各轴承温度正常,厂家无特殊规按时,执行下表标准:检查电动机的温升不超过下表数值(环境温度40℃):检查各轴承振动正常,制造厂无特殊规定那么执行下表标准:循环水系统的运行概述及标准1、系统概述一、1 循环水系统采纳带冷却水塔的单元制循环水供水系统。
循环水泵位于主厂房与冷却塔之间,露天布置,循环水补水取至昭平台水库,要紧向凝汽器、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汽轮机润滑油冷却器、汽动给水泵润滑油冷却器等提供冷却水,并供全厂工业用水。
13.1.1.1 每台1000MW机组配置一座逆流式自然通风冷却水塔,三台并联运行的循环水泵,出口门采纳缓闭式液控止回蝶阀,出口门后合用一根(以后决定塔池深度) mm外径的循环水母管,至汽机房前分为两根()mm外径的循环水管,先进入低背压凝汽器,再经高背压凝汽器后合为()m外径的管道排至冷却塔。
13.1.1.2 为知足机组扩大单元制运行要求。
两台机组的循环水供水母管之间设有两只串联的电动联络门,两台机循环水泵入口导流池之间设有联络门。
13.1.1.3 每台1000MW机组凝汽器循环水管路装有二套胶球清洗系统,以保证凝汽器钢管的清洁。
二、水泵性能参数.1 每台1000MW机组配二台水泵并联运行时,为水泵铭牌工况点,每台泵设计运行工况保证点为:H=27m、n=370r/min、循环水系统大体要求13.1.3.2循环水系统可在一台循环水泵或半侧凝汽器运行的情形下低负荷运行。
事故时循环水泵的许诺反转速为额定转速的120%,反转时刻不能超过2min;许诺堵转(出口门完全关闭)时刻不超10s;循环水泵许诺在反转转速为额定转速的15%条件下启动。
要紧设备标准(1A段接一台,3400KW,1B段接两台6800KW)操纵与爱惜循环水泵爱惜以下任一条件知足,循环水泵跳闸循环水系统报警要紧连锁2、循环水系统功能组循环水泵顺序启动13.2.3.1 循环水泵顺序停止3、旋转滤网顺序启动第三节循环水系统的运行循环水泵启动前的预备13.3.1.1 检查所有工作票终止,现场清理干净。
鲁教版水系统与水循环说课稿一、引言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对于维持生物生存和推动经济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次说课将介绍鲁教版水系统与水循环的相关内容,帮助学生了解水的重要性以及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
二、主体内容1. 水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水系统是由水源、水库、水渠等构成的一个完整的系统。
- 水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水的来源、储存和分配。
2. 不同水源的特点及利用方式- 水源包括地下水、河流水、湖水等。
- 不同水源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利用方式,根据地理条件和实际需求进行合理利用。
3. 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水循环是地球上水分从地表蒸发成为水蒸气,再通过降水形式返回地表的过程。
- 水循环的意义在于维持地球的水资源平衡,促进自然界物质的循环利用。
4.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 直接影响包括大量用水和水污染等,间接影响包括森林砍伐和城市化等。
三、教学方法和重点- 通过图示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水系统和水循环的概念。
- 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 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倡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
四、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检验学生对水系统与水循环的掌握程度。
- 鼓励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并激发学生对水资源保护的思考。
五、教学反思- 根据学生的研究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 结合实际案例和生活实践,加深学生对水系统与水循环的认识。
以上是本次鲁教版水系统与水循环说课稿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水的重要性以及保护水资源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