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美容机构卫生监督检查标准
- 格式:ppt
- 大小:1.83 MB
- 文档页数: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19号——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医疗美容服务,促进医疗美容事业的健康发展,维护就医者的合法权益,依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医疗美容,是指运用手术、药物、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者侵入性的医学技术方法对人的容貌和人体各部位形态进行的修复与再塑.本办法所称美容医疗机构,是指以开展医疗美容诊疗业务为主的医疗机构.本办法所称主诊医师是指具备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条件,负责实施医疗美容项目的执业医师.医疗美容科为一级诊疗科目,美容外科、美容牙科、美容皮肤科和美容中医科为二级诊疗科目.医疗美容项目由卫生部委托中华医学会制定并发布.第三条凡开展医疗美容服务的机构和个人必须遵守本办法.第四条卫生部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全国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含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下同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美容服务监督管理工作.第二章机构设置、登记第五条申请举办美容医疗机构或医疗机构设置医疗美容科室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一具有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二有明确的医疗美容诊疗服务范围;三符合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四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第六条申请举办美容医疗机构的单位或者个人,应按照本办法以及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办理设置审批和登记注册手续.卫生行政部门自收到合格申办材料之日起30日内作出批准或不予批准的决定,并书面答复申办者.第七条卫生行政部门应在核发美容医疗机构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同时,向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对下级卫生行政部门违规作出的审批决定应自发现之日起30日内予以纠正或撤销.第八条美容医疗机构必须经卫生行政部门登记注册并获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后方可开展执业活动.第九条医疗机构增设医疗美容科目的,必须具备本办法规定的条件,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的程序,向登记注册机关申请变更登记.第十条美容医疗机构和医疗美容科室开展医疗美容项目应当由登记机关指定的专业学会核准,并向登记机关备案.第三章执业人员资格第十一条负责实施医疗美容项目的主诊医师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一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经执业医师注册机关注册;二具有从事相关临床学科工作经历.其中,负责实施美容外科项目的应具有6年以上从事美容外科或整形外科等相关专业临床工作经历;负责实施美容牙科项目的应具有5年以上从事美容牙科或口腔科专业临床工作经历;负责实施美容中医科和美容皮肤科项目的应分别具有3年以上从事中医专业和皮肤病专业临床工作经历;三经过医疗美容专业培训或进修并合格,或已从事医疗美容临床工作1年以上;四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第十二条未取得主诊医师资格的执业医师,可在主诊医师的指导下从事医疗美容临床技术服务工作.第十三条从事医疗美容护理工作的人员,应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一具有护士资格,并经护士注册机关注册;二具有2年以上护理工作经历;三经过医疗美容护理专业培训或进修并非合格,或已从事医疗美容临床护理工作6个月以上.第十四条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可以委托中介组织对主诊医师资格进行认定.第十五条未经卫生行政部门核定并办理执业注册手续的人员不得从事医疗美容诊疗服务.第四章执业规则第十六条实施医疗美容项目必须在相应的美容医疗机构或开设医疗美容科室的医疗机构中进行.第十七条美容医疗机构和医疗美容科室应根据自身条件和能力在卫生行政部门核定的诊疗科目范围内开展医疗服务,未经批准不得擅自扩大诊疗范围.美容医疗机构及开设医疗美容科室的医疗机构不得开展未向登记机关备案的医疗美容项目.第十八条美容医疗机构执业人员要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遵守医疗医疗美容技术操作规程.美容医疗机构使用的医用材料须经有关部门批准.第十九条医疗美容服务实行主诊医师负责制.医疗美容项目必须由主诊医师负责或在其指导下实施.第二十条执业医师对就医者实施治疗前,必须向就医者本人或亲属书面告知治疗的适应症、禁忌症、医疗风险和注意事项等,并取得就医者本人或监护人的签字同意.未经监护人同意,不得为无行为能力或者限制行为能力人实施医疗美容项目.第二十一条美容医疗机构和医疗美容科室的从业人员要尊重就医者的隐私权,未经就医者本人或监护人同意,不得向第三方披露就医者病情及病历资料.第二十二条美容医疗机构和医疗美容科室发生重大医疗过失,要按规定及时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第二十三条美容医疗机构和医疗美容科室应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不断提高服务水平.第五章监督管理第二十四条任何单位和个人,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并经登记机关核准开展医疗美容诊疗科目,不得开展医疗美容服务.第二十五条医疗美容新技术临床研究必须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组织有关专家论证并批准后方可开展.第二十六条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医疗美容项目备案的审核.发现美容医疗机构及开设医疗美容科的医疗机构不具备开展某医疗美容项目的条件和能力,应及时通知该机构停止开展该医疗美容项目.第二十七条各相关专业学会和行业协会要积极协助卫生行政部门规范医疗美容服务行为,加强行业自律工作.第二十八条美容医疗机构和医疗美容科室发生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第二十九条发布医疗美容广告必须按照国家有关广告管理的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第三十条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依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管理办法有关规定予以处罚.第六章附则第三十一条外科、口腔科、眼科、皮肤科、中医科等相关临床学科在疾病治疗过程中涉及的相关医疗美容活动不受本办法调整.第三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在本办法施行1后年内,按本办法规定对已开办的美容医疗机构和开设医疗美容科室的医疗机构进行审核并重核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第三十三条本办法自2002年5月1日起施行.。
医疗美容机构卫生监督检查要求医疗美容机构是为了满足人们对外貌和身体的美化需求,开展各种美容和整形手术以及相关的医疗服务的机构。
由于医疗美容涉及到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所以卫生监督检查对于医疗美容机构来说至关重要。
以下是医疗美容机构卫生监督检查要求的具体内容:1.医疗设备和设施的检查:检查医疗美容机构是否购置了合格的医疗设备,并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
检查医疗设施是否安全、合理、符合卫生要求,并检查各项设施的功能是否正常。
2.医护人员资质的检查:检查医疗美容机构的医生、护士等医护人员是否具有相关的职业资质和执业证书。
检查医护人员是否持续接受相关培训和学习,确保其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的更新。
3.操作规范和操作记录的检查:检查医疗美容机构是否制定了相关的操作规范,并要求医护人员按照规范进行操作。
检查医疗机构是否在每一位患者的病历中记录了详细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4.诊疗设备和药品的使用和存储管理的检查:检查医疗美容机构是否使用合格的诊疗设备和药品,并检查其存储管理是否符合相关要求。
检查诊疗设备和药品的过期情况,避免使用过期的药品和设备。
5.患者健康档案的管理和保密的检查:检查医疗美容机构是否建立了健全的患者健康档案管理制度,并保障患者健康档案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检查医疗机构是否在患者健康档案中记录了详细的病情和治疗过程,以及患者的个人信息和隐私。
6.感染控制和废物处理的检查:检查医疗美容机构是否建立了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避免交叉感染。
检查医疗机构的废物处理是否符合相关的卫生规定,避免对环境和公共卫生造成污染。
7.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的检查:检查医疗美容机构是否建立了患者投诉处理机制,并对投诉进行及时处理和反馈。
检查医疗机构是否对患者提供了高质量的服务,以及患者对服务质量的满意度。
8.其他相关要求的检查:根据具体的卫生监督检查要求,还可以检查医疗美容机构是否依法取得相关的执业许可证和经营许可证,以及是否建立了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
医学美容科标准一、医疗安全1.医学美容科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确保医疗过程的安全性。
2.医学美容科应建立完善的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包括患者身份识别、医疗设备安全使用、药品管理等,确保医疗过程的安全性。
3.医学美容科应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医疗设备,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4.医学美容科应加强对药品的管理,建立药品管理制度,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
二、医疗质量1.医学美容科应建立完善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
2.医学美容科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医疗方案,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3.医学美容科应严格执行医疗操作规程,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4.医学美容科应加强对医疗质量的监督和管理,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三、患者权益1.医学美容科应尊重患者的人身权利和隐私权,保护患者的个人信息和就医记录。
2.医学美容科应向患者提供充分的医疗信息和咨询服务,帮助患者了解治疗方案和预期效果。
3.医学美容科应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和需求,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4.医学美容科应建立完善的投诉处理机制,及时处理患者投诉,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
四、医疗记录1.医学美容科应建立完善的医疗记录管理制度,确保患者就医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医学美容科应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医疗记录表格和文件,规范记录患者的病情、治疗过程和效果。
3.医学美容科应定期对医疗记录进行检查、评估和管理,确保记录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4.医学美容科应保护患者的隐私权,对患者的就医记录进行保密管理。
五、医疗道德1.医学美容科医务人员应遵守医德规范,尊重患者的权利和尊严,对患者一视同仁,提供人性化服务。
2.医学美容科医务人员应诚实守信,不夸大治疗效果,不隐瞒治疗风险和并发症。
3.医学美容科医务人员应保守患者隐私,不泄露患者个人信息和就医记录。
4.医学美容科医务人员应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关注公共卫生事业发展,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贡献力量。
医疗机构监督检查要点(1)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是否有效(2)医疗机构是否按规定时间校验 (3)医疗机构的名称、地点、法定代表人、诊疗科目等是否与执业登记的内容一致;(4)医疗机构的牌匾是否与核准登记的名称相同; (5)医疗机构是否伪造、涂改、出卖、转让、出借《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即是否存在出租、承包或者合作经营科室的行为或者存在非法设点或者未经变更执业地点进行行医(6)医疗机构核准登记诊疗科目是否与实际开展的诊疗科目一致;(7)是否存在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引产的行为(8)是否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9)人流、引产、药流等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或者母婴保健执业技术服务是否许可目的内容、项目、从业人员及资质、服务对象、使用器械药品、医学技术手段,病历、检查治疗单、检验单、处方、收费单等。
问询当事人执业登记和核准诊疗科目情况,改变地址执业或者超范围执业的时间、内容、项目、从业人员及资质、使用器械药品、医学技术手段,服务对象、数量和收入等;采集有关书证:《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相关病历、处方、检查治疗单、检验单、收费单等。
项目、服务对象、使用器械药品、医学技术手段,相关病历、检查治疗单、检验单、处方、收费单等。
问询当事人和非卫生技术人员的聘用关系,非卫生技术人员的数量以及从事的时间、内容、项目、使用器械药品、医学技术手段,服务对象、数量和收入等;等。
记录从事医疗行为的主体所开展的内容、时间、项目、从业人员的聘用及资质、服务对象、使用器械药品、医学技术手段,相关病历、检查治疗单、处方、检验单、收费单等。
采集有关书证:《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相关病历、处方、检查治疗单、检验单、收费单、合作合同协议等。
机构资质:检查机构的《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及有效期、许可范围;人员资质:检查从事母婴保健技术服务人员的合格证书及内容,如《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等;c 执业行为:通过执业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病历、检查单等资料,检查母婴保健服务执业许可范围和实际开展项目、出具医学证明文件的真实性和擅自进行胎儿性别鉴定等行为。
美容美发场所卫生规范正文:---------------------------------------------------------------------------------------------------------------------------------------------------- 美容美发场所卫生规范卫监督发〔2007〕221号(卫生部、商务部2007年6月25日发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依据为加强美容美发场所卫生管理,规范经营行为,防止传染病传播与流行,保障人体健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一切从事经营服务的美容美发场所,但不包括开展医疗美容项目的场所和无固定服务场所的流动摊点。
第三条用语含义(一)美容场所,是指根据宾客的脸型、皮肤特点和要求,运用手法技术、器械设备并借助化妆、美容护肤等产品,为其提供非创伤性和非侵入性的皮肤清洁、护理、保养、修饰等服务的场所,包括等候、洗净、美容等区域和专间。
(二)美发场所,是指根据宾客的头型、脸型、发质和要求,运用手法技艺、器械设备并借助洗发、护发、染发、烫发等产品,为其提供发型设计、修剪造型、发质养护和烫染等服务的场所,包括等候、洗发、理发、烫染等区域和专间。
(三)公共用品用具,是指美容美发场所和美容美发操作过程中使用的,与顾客密切接触的物品。
美容用品用具包括美容棉(纸)、倒膜用具、修手工具、眉钳、刷子、梳子、美容盆、美容仪器等物品;美发用品用具包括围布、毛巾、刀剪、梳子、推子、发刷、胡刷等物品。
(四)健康危害事故,是指美容美发场所内发生的因空气质量、水质不符合卫生标准、用品用具或设施受到污染导致的群体性健康损害事故。
第二章场所卫生要求第四条选址美容美发场所宜选择在环境洁净,具备给排水条件和电力供应的区域,场所周围25米范围内应无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扩散性污染源。
精心整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19号)——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医疗美容服务,促进医疗美容事业的健康发展,维护就医者的合法权益,依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管理办法》《制塑。
域内医疗美容服务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机构设置、登记第五条申请举办美容医疗机构或医疗机构设置医疗美容科室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一)具有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二)有明确的医疗美容诊疗服务范围;(三)符合《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四)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六条申请举办美容医疗机构的单位或者个人,应按照本办法以及《医疗机《医的专业学会核准,并向登记机关备案。
第三章执业人员资格第十一条负责实施医疗美容项目的主诊医师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一)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经执业医师注册机关注册;(二)具有从事相关临床学科工作经历。
其中,负责实施美容外科项目的应具有6年以上从事美容外科或整形外科等相关专业临床工作经历;负责实施美容牙科项目的应具有5年以上从事美容牙科或口腔科专业临床工作经历;负责实施美容中医科和美容皮肤科项目的应分别具有3年以上从事中医专业和皮肤病专业临床工作经历;第四章执业规则第十六条实施医疗美容项目必须在相应的美容医疗机构或开设医疗美容科室的医疗机构中进行。
第十七条美容医疗机构和医疗美容科室应根据自身条件和能力在卫生行政部门核定的诊疗科目范围内开展医疗服务,未经批准不得擅自扩大诊疗范围。
美容医疗机构及开设医疗美容科室的医疗机构不得开展未向登记机关备案的医疗美容项目。
第十八条美容医疗机构执业人员要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遵守医目。
务水平。
第五章监督管理第二十四条任何单位和个人,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并经登记机关核准开展医疗美容诊疗科目,不得开展医疗美容服务。
第二十五条医疗美容新技术临床研究必须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组织有关专家论证并批准后方可开展。
美容美发场所卫生规范卫监督发〔2007〕221号关于印发《住宿业卫生规范》等规范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商务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商务局:为了进一步加强住宿业、沐浴业和美容美发业的卫生管理,规范经营行为,提高卫生管理水平,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卫生部、商务部组织制定了《住宿业卫生规范》、《沐浴场所卫生规范》和《美容美发场所卫生规范》,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以上3个卫生规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1.住宿业卫生规范.doc2.沐浴场所卫生规范.doc3.美容美发场所卫生规范.doc二〇〇七年六月二十五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依据为加强美容美发场所卫生管理,规范经营行为,防止传染病传播与流行,保障人体健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一切从事经营服务的美容美发场所,但不包括开展医疗美容项目的场所和无固定服务场所的流动摊点。
第三条用语含义(一)美容场所,是指根据宾客的脸型、皮肤特点和要求,运用手法技术、器械设备并借助化妆、美容护肤等产品,为其提供非创伤性和非侵入性的皮肤清洁、护理、保养、修饰等服务的场所,包括等候、洗净、美容等区域和专间。
(二)美发场所,是指根据宾客的头型、脸型、发质和要求,运用手法技艺、器械设备并借助洗发、护发、染发、烫发等产品,为其提供发型设计、修剪造型、发质养护和烫染等服务的场所,包括等候、洗发、理发、烫染等区域和专间。
(三)公共用品用具,是指美容美发场所和美容美发操作过程中使用的,与顾客密切接触的物品。
美容用品用具包括美容棉(纸)、倒膜用具、修手工具、眉钳、刷子、梳子、美容盆、美容仪器等物品;美发用品用具包括围布、毛巾、刀剪、梳子、推子、发刷、胡刷等物品。
(四)健康危害事故,是指美容美发场所内发生的因空气质量、水质不符合卫生标准、用品用具或设施受到污染导致的群体性健康损害事故。
医疗美容医院管理规范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美的追求不断增强,医疗美容行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然而,在这个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管理方面的问题。
为了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提高医疗美容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加强医疗美容医院的管理规范显得尤为重要。
一、医疗美容医院的设置与审批医疗美容医院的设置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
首先,选址应合理,交通便利,环境整洁卫生。
医院的建筑面积、科室设置、设备配备等应满足开展医疗美容服务的需求。
在审批方面,医疗美容医院必须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并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申请和审批。
审批过程中,卫生行政部门会对医院的人员资质、医疗技术、设施设备等进行严格审查,确保其具备开展医疗美容服务的条件和能力。
二、人员管理(一)医务人员资质医疗美容医院的医务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执业资格和专业技术水平。
主诊医师应取得美容主诊医师资格证书,其他医务人员也应取得相应的执业证书。
同时,医院应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参加培训和继续教育,不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二)人员培训为了提高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医疗美容医院应制定完善的培训计划。
培训内容包括医疗美容相关的法律法规、专业知识、操作技能、职业道德等。
培训方式可以采用内部培训、外出进修、学术交流等多种形式。
(三)人员考核医院应建立健全人员考核制度,定期对医务人员的工作表现、业务能力、服务态度等进行考核。
考核结果与医务人员的薪酬、晋升、奖励等挂钩,激励医务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质量。
三、医疗质量管理(一)医疗服务规范医疗美容医院应制定详细的医疗服务规范,明确各项医疗美容服务的操作流程、技术标准、注意事项等。
医务人员在开展医疗美容服务时,应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二)医疗文书管理医疗文书是医疗服务的重要记录,包括病历、处方、检查报告等。
医疗美容医院应加强医疗文书的管理,确保医疗文书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和规范性。
各类卫生监督监测检验收费标准一、食品卫生:(一)、换在卫生许可证:国营(含三资企业)75.00元;集体与个体55.00元;个体摊点45.00元(二)、从业人员健康体检:肝功能:6.00元;乙肝(五项):25.00元;甲肝抗体:12.00元;胸片:28.00元;静脉采血:2.00元;肛拭:0.50元健康证:1.20元;沙门氏菌:30.00元;志贺氏菌:20.00元;共应收:124.70元;现实收:82.00元(三)、食品检验:1、粮食:感观:2.00元;※马拉硫磷:30.00元※磷化物:11.00元;※二硫化碳:8.00元六六六:30.00元月DDT:30.00元氰化物:25.00元;氯化苦:8.00元砷:25.00元;汞:25.00元黄曲霉毒素:100.00元每件应收:245.00元,加评价:367.00元—441.00元2、食用植物油:感观:2.00元,砷:25.00元汞:25.00元酸价:30.00元黄曲霉毒素B1:100.00元过氧化值:30.00元※棉籽油中游离棉酚:20.00元,羰基价:30.00元※浸出油溶剂残留量:40.00元※苯并(a)芘:40.00元每件应收:242.00元,加评价:363.00元—435.60元3、酱油:感观:2.00元铅:25.00元砷:25.00元黄曲霉毒素B1:100.00元氨基酸态氮:20.00元总酸:8.00元食品添加剂(苯甲酸):30.00元细菌总数:15.00元大肠菌群:16.00元致病菌:18.00元每件实收:259.00元加评价:388.50元—466.20元4、白酒:感观:2.00元铅:25.00元甲醇:20.00元杂醇油:15.00元乙醇浓度:10.00元氧化物:25.00元食品添加剂:30.00元锰:25.00元每件应收:152.00元,加评价:288.00元—273.60元5、发酵酒:感观:2.00元二氧化硫残留量:25.00元铅:25.00元黄曲霉毒素B1:100.00元细菌总数:15.00元大肠菌群:16.00元致病菌:18.00元乙醇:10.00元每件应收:211.00元,加评价:311.50元379.80元6、糕点(瓜子):感观:2.00元铅:25.00元砷:25.00元黄曲霉毒素B1:100.00元酸价:30.00元过氧化值:30.00元食品添加剂(糖精纳)30.00元细菌总数:15.00元大肠菌群:16.00元致病菌:18.00元霉菌计数:30.00元每件应收:321.00元,加评价:481.50元—577.80元7、蜜饯:感观:2.00元二氧化硫残留量:25.00元铅:25.00元砷:25.00元糖精纳:30.00元苯甲酸:30.00元色素:30.00元菌落总数:15.00元大肠菌群:16.00元致病菌:18.00元霉菌计数:30.00元铜:25.00元每件应收:271.00元,加评价:406.50—487.80元8、肉类罐头:感观:2.00元锡:25.00元铜:25.00元铅:25.00元砷:25.00元苯甲酸:30.00元无菌试验:30.00元每件应收:162.00元,加评价:243.00元—291.60元果梳罐头:感观:2.00元锡:25.00元铜:25.00元铅:25.00元砷:25.00元食品添加剂:30.00元每件应收:132.00元,加评价:198.00元—327.60元9、酱腌菜:感观2.00元铅:25.00元砷:25.00元亚硝酸盐:15.00元水份:15.00元食品添加剂:30.00元大肠菌群:16.00元致病菌:18.00元每件应收:131.00元,加评价:196.50—235.80元10、蜂蜜:感观:2.00元铅:25.00元锌:25.00元细菌总数:15.00元大肠菌群:16.00元致病菌:18.00元霉菌计数:30.00元每件应收:131.00元,加评价:196.50元—235.80元11、冰糖:感观2.00元蔗糖分:22.00元砷:15.00元铅:25.00元铜:25.00元二氧化硫:25.00元细菌总数15.00元大肠菌群:16.00元致病菌:18.00元每件应收:173.00元,加评价:259.50元—311.40元12、冷饮:感观:2.00元铅:25.00元砷:25.00元铜:25.00元糖精纳:30.00元细菌总数15.00元大肠菌群:16.00元致病菌:18.00元每件应收:156.00元,加评价:234.00元—280.40元13、皮蛋:感观:2.00元铅:25.00元砷:25.00元汞:25.00元铜:25.00元锌:25.00元细菌总数:15.00元大肠菌群:16.00元致病菌:18.00元HP值:5.00元每件应收:181.00元,加评价:271.50元—325.80元14、含乳固体饮料:感观:2.00元铅:25.00元砷:25.00元汞:25.00元蛋白质:30.00元脂肪:25.00元大肠菌群:16.00元细菌总数:15.00元致病菌:18.00元六六六:30.00元DDT:30.00元每件应收:312.00元,加评价:468.00元——501.60元15、含乳液体饮料:感观:2.00元脂肪:25.00元蛋白质:30.00元糖精:30.00元铅:25.00元细菌总数:15.00元大肠菌群:16.00元致病菌:18.00元每件应收:191.00元,加评价:286.50元—343.80元16、水质检验:色度:3.00元浑浊度:5.00元PH值:5.00元总硬度:10.00元砷:8.00元硒:10.00元汞:15.00元镉:15.00元铬:10.00元铁:10.00元锰:10.00元锌:12.00元※铜:10.00元铅:18.00元销酸盐(氮)18.00元硫酸盐:20.00元氯化物:10.00元氟化物:8.00元氰化物:20.00元余氯:5.00元挥发性酚:18.00元细菌总数:15.00元大肠菌群:16.00元溶解性总固体:12.00元阴离子合成洗涤剂:18.00元肉眼可见物(臭和味):4.00元每件应收:305.00元,加评价:457.50元17、食醋:感观:2.00元醋酸:9.00元游离矿酸:3.00元砷:25.00元细菌总数:15.00元大肠菌群:16.00元致病菌:18.00元铅:25.00元黄曲霉毒素B1:100.00元苯甲酸:30.00元每件应收:243.00元,加评价:364.50元—437.40元18、味精:感观:2.00元麦夫酸纳:11.00元铅:25.00元砷:25.00元锌:25.00元每件应收:88.00元,加评价:132.00元—158.40元19、酱卤肉:感观:2.00元细菌总数:15.00元大肠菌群:16.00元致病菌:18.00元每件应收:51.00元,加评价:76.50元—91.80元20、餐具:大肠菌群:16.00元致病菌:18.00元每件应收:34.00元,加评价:51.00元注:打※号表示未开展的检测项目。
医疗美容质量控制与评价基本标准为加强医疗美容质量的监督管理,规范医疗美容行为,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维护就医者合法权益,根据卫生健康委的要求,结合实际,制定本标准。
一、工作目标在卫生健康委医政处及医院发展中心的领导下,由医学美容质量控制中心(下简称医美质控中心)牵头,组织医学美容质控专家委员会成员对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医疗美容科(室)、市属民营医美机构相关工作进行督查考核,逐步提高质控对象医疗美容专业的管理水平,在病历质量、医疗安全、专业技术、服务能力等方面实现同质化管理,促进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医疗美容专业的健康发展。
二、医疗美容质量控制督查流程及标准(一)督查范围对全市设置医疗美容科的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由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发证的民营医美机构(含美容医院、医疗美容门诊部及医疗美容诊所)实行业务指导,质量监督、考核和评估。
(二)督查人员组成由医学美容质量控制中心批准及授权的,具有美容主诊医生资质的高级职称专家、主治医师、药学人员、院感人员组成医疗美容质量控制督导检查小组(下简称医美质控督查小组),按照区(市)、区域质控管理需求开展工作。
(三)督查周期及方式根据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总体安排,由医美质控中心牵头,每半年开展一次常态化检查或重点工作专项督导检查。
由医美质控督查小组按照分工,负责对区域内医美机构进行医疗美容质量控制的现场督查,一般可采取听取汇报、实地查看、查阅资料、医患访谈、现场笔试、实操考核、调取数据等方式。
(四)督查内容1.依据《美容医疗机构、医疗美容科(室)设置标准》(见附件1),对距离审批时间超过5年的医美机构在机构设置、科室设置、人员配置、硬件配备等方面进行核查,并据实填报复核表(见附件2),以便及时发现存在否决指标的质控对象(见附件3)。
2.围绕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按照规章制度落实、质控管理、人员培训与技术准入、围术期管理、医疗文书、特殊药品管理、医疗安全、院感管理、患者权益与隐私保护等方面进行督查(见附件4)。
医疗美容综合监管执法工作方案为进一步加强我区医疗美容行业监管,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促进我区医疗美容产业高质量发展,按照《关于印发省进一步加强医疗美容综合监管执法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部署,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我区卫健系统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医疗美容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省进一步加强医疗美容综合监管执法专项行动方案》总体要求,根据工作实际,按照职责分工,进一步加强医疗美容行业监管,提升政务服务和行业自律水平,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二、重点任务1.加强机构审批监管。
单位或个人申请举办医疗美容机构或医疗机构申请开设医疗美容科室,必须按医疗机构审批程序办理或变更《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并取得相应诊疗科目核定后方可开展执业活动。
卫生行政部门要严把“准入关”,对医疗美容机构(含内设医疗美容科室的医疗机构)的名称、诊疗科目、人员、设备等基本准入资质情况进行核查,对达不到基本标准条件的,限期整改,整改仍达不到标准的,依法注销。
2.加强违法行为查处。
综合执法监督所应设立医疗美容违规违法行为举报电话,畅通投诉举报渠道,要加强线索收集,落实网格化、属地化监管,严肃查处市场监督管理等部门移交的生活美容机构、其他未取得相应资质的机构(个人)开展医疗美容服务行为,严肃查处利用宾馆酒店、会所、居民住宅等场所违法开展医疗美容行为,严肃查处医师到非医疗机构开展医疗美容服务行为,严肃查处医疗美容机构及医师超范围执业行为,严厉打击非法行医等违法犯罪活动。
加大医疗美容机构许可、处罚等信息公开力度,将违法犯罪的机构(个人)纳入社会信用体系实施联合惩戒。
杜绝零办案。
3.加强广告发布监管。
发布医疗美容广告必须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
医疗美容机构的医疗美容服务广告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查并取得《医疗广告审查证明》,广告内容须经卫生行政部门卫生监督审核,仅限于《医疗广告管理办法》规定的项目。
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2016年修正)正文:----------------------------------------------------------------------------------------------------------------------------------------------------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2002年1月22日卫生部令第19号公布根据2016年1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令第8号《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修改〈外国医师来华短期行医暂行管理办法〉等8件部门规章的决定》修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医疗美容服务,促进医疗美容事业的健康发展,维护就医者的合法权益,依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医疗美容,是指运用手术、药物、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者侵入性的医学技术方法对人的容貌和人体各部位形态进行的修复与再塑。
本办法所称美容医疗机构,是指以开展医疗美容诊疗业务为主的医疗机构。
本办法所称主诊医师是指具备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条件,负责实施医疗美容项目的执业医师。
医疗美容科为一级诊疗科目,美容外科、美容牙科、美容皮肤科和美容中医科为二级诊疗科目。
医疗美容项目由卫生部委托中华医学会制定并发布。
第三条凡开展医疗美容服务的机构和个人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卫生部(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全国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含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下同)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美容服务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机构设置、登记第五条申请举办美容医疗机构或医疗机构设置医疗美容科室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一)具有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二)有明确的医疗美容诊疗服务范围;(三)符合《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四)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六条申请举办美容医疗机构的单位或者个人,应按照本办法以及《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办理设置审批和登记注册手续。
医疗美容卫生制度医疗美容卫生制度第一条为规范医疗美容服务,促进医疗美容事业的健康发展,维护就医者的合法权益,依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医疗美容,是指运用手术、药物、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者侵入性的医学技术方法对人的容貌和人体各部位形态进行的修复与再塑。
本办法所称美容医疗机构,是指以开展医疗美容诊疗业务为主的医疗机构。
本办法所称主诊医师是指具备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条件,负责实施医疗美容项目的执业医师。
医疗美容科为一级诊疗科目,美容外科、美容牙科、美容皮肤科和美容中医科为二级诊疗科目。
医疗美容项目由卫生部委托中华医学会制定并发布。
第三条凡开展医疗美容服务的机构和个人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卫生部(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全国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含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下同)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美容服务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机构设置、登记第五条申办美容医疗机构或医疗机构设置医疗美容科室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一)具有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二)有明确的医疗美容诊疗服务范围;(三)符合《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四)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六条申请举办美容医疗机构的单位或者个人,应按照本办法以及《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办理设置审批和登记注册手续。
卫生行政部门自收到合格申办材料之日起30日内作出批准或不予批准的决定,并书面答复申办者。
第七条卫生行政部门应在核发美容医疗机构《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同时,向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对下级卫生行政部门违规作出的审批决定应自发现之日起30日内予以纠正或撤消。
第八条美容医疗机构必须经卫生行政部门登记注册并获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后方可开展执业活动。
第九条医疗机构增设医疗美容科目的,必须具备本办法规定的条件,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的程序,向登记注册机关申请变更登记。
项目监督检查内容定性依据1. 执业许可证管理符合要求2.人员资格管理(未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符合要求聘非《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二十八条3.医疗机构诊疗活动管理符合要求超范围,除急诊和急救外《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二十七条4. 健康体检管理符合要求1. 医师管理符合要求消处方权后开具药品处方的2. 外国医师管理符合要求3.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医师管理符合要求4. 台湾医师管理符合要求5. 乡村医生管理符合要求重复使用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卫生材料的《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6. 护士管理符合要求允许未取得护士执业证书的人员在本机构从事诊疗技术规范规定的护理活动的《护士条例》第二十一条第(一)项7. 医技人员管理符合要求1.符合要求2. 抗菌药物管理符合要求3. 医疗器械管理符合要求医疗技术管理 3.医疗美容管理符合要求方的是药品处方)2. 病历管理符合要求医疗机构资质管理医务人员管理药品和医疗器械管理医疗文书管理1. 处方管理符合要求3.医学证明文件管理符合要求1. 医疗质量管理符合要求2. 医疗事故管理符合要求3. 院前急救管理符合要求精神卫生 1. 精神卫生法管理符合要求心理咨询人员从事心理治疗或者精神障碍的诊断、治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第二十三条第二款中医机构 1. 中医机构管理符合要求质量管理处理依据处理内容自由裁量《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四十八条、《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八十一条1、责令其立即改正,并可处3000元以下罚款;2、处以3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并可以吊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处理内容第2点须有下列情形之一:(一)任用2名以上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活动;(二)任用的非卫生技术人员给患者造成伤害。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四十七条、《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八十条1、予以警告,责令其改正,并可以根据情节处以3000元以下的罚款;2、情节严重的,吊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