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心功能评估及处理
- 格式:ppt
- 大小:1.55 MB
- 文档页数:32
围手术期处理一、合并症的围手术期处理1.心血管病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
高危患者,术前完善心脏彩超,心梗6月内不建议择期手术,心力衰竭患者,最好在心力衰竭控制3~4周后在实施手术。
术前继续口服降压药物至术前,检测血压,控制血压在160/100mmHg以内。
术前1周停用利血平等长效降压药,房颤伴心率〉100者,术前应用心房纤颤伴心率增快(100次/分以上)者,术前应用毛花苷C或口服普萘洛尔,尽可能使心率控制在正常范围;冠心病出现心动过缓(心率50次/分以下)者,术前可皮下注射阿托品0。
5~1mg增加心率。
2.脑血管病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
近期有脑卒中病史者,择期手术推迟2周-6周。
3.肺功能障碍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
高危患者,术前完善肺功能检查,术前戒烟,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择期手术推迟至治愈后1-2周,急诊手术,可加用抗生素,阻塞性肺疾病,应用支气管扩张剂,喘气发作者,择期手术应推迟。
4.凝血功能异常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
术前7天停用阿司匹林,术前2—3天停用非甾体抗炎药,术前10天停用抗血小板药物噻氯匹啶和氯吡格雷.血小板小于5×109 ,需要输注血小板,使血小板达到7。
5以上,脾亢所致者不建议输注。
易栓患者术后需应用抗凝药物,间断气袋加压下肢。
5.肝功能不全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6.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药物选择,避免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及、非甾体抗炎药。
7.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
术前停服2—3天停服长效降压药如氯磺丙脲,口服降糖药物或应用胰岛素至术日晨,术后禁食病人以静脉输注葡萄糖加胰岛素维持正常糖代谢,维持血糖轻度升高(5。
6-11.2mmol/L,尿糖+~++),如应用降血糖药或长效胰岛素,均应改用短效胰岛素,可皮下注射,4~6小时一次。
8.营养不良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
(轻34-28 中27-21 重〈21)白蛋白低于30g/l,需应用肠内或肠外营养()。
9.妊娠期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
围手术期监测和处理并存心律失常病人在围手术期需要观察心电变化,必要时应持续监测。
病情严重时还应监测中心静脉压、肺动脉楔压、心排血量及尿量等,利于及时调控,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对性质严重的心律失常如高危室早、室速及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心律失常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者必须立即处理。
2.1窦性心动过速心电图表现为:窦性心律;脉搏为100~160/min。
病人紧张、疼痛、浅麻醉、发热、低血容量及输液过量、缺氧、药物等均可引起窦性心动过速。
治疗重点在于寻找并消除病因,必要时可选用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等。
2.2窦性心动过缓心电图表现为:窦性心律;脉搏为40~60/min,也有低于40/min的。
常由于窦房结激动降低和传导异常而致,如术中刺激迷走神经、冠心病、颅内高压、黄疸等。
当心动过缓且有血流动力学异常时可静注阿托品治疗,必要时可应用异丙肾上腺素治疗。
2.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心电图表现为:P>160/min,心律齐整,QRS时间在0.10秒以内。
PSVT可发生于无器质性心脏病者,预激综合征、风湿性心脏病合并二尖瓣狭窄、低钾、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使用各种方法刺激迷走神经,常可终止PSVT;血压正常时可用心律平、普萘洛尔或维拉帕米等,严重者可采用电复律或超速抑制。
2.4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电图表现为:3次或3次以上快速而连续的搏动,其QRS时间≥0.12秒,T波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P波比QRS波群慢且无固定关系。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多发生于并存器质性心脏病的病人,如心肌病、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
一旦发生应仔细判断病因,积极进行治疗,并做好电击除颤的准备。
利多卡因是首选药,1~2mg/kg稀释后静注,5分钟后可重复。
效果不佳也可选用普鲁卡因酰胺(静脉给药不超过50mg/min)或溴苄铵(5mg/kg静脉缓注)。
2.5过早搏动胃肠道及胆道疾患、急性感染、手术及麻醉、导管介入、电解质紊乱、低钾等是引起过早搏动的主要原因。
围手术期处理一、围手术期处理概述(一)围手术期概念入院→手术→出院时间。
(二)围手术期处理内容1 手术前处理2 手术后处理3 手术后处理二、手术前处理(一)明确诊断1 明确诊断的途径1.1 病史的询问1.2 体格检查1.3 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2)影像学检查(3)内镜(4)病理学检查2 明确诊断的内容(要求)2.1 外科疾病的诊断(1)原发疾病诊断(2)疾病发展/转移病灶的诊断2.2 他科疾病的诊断3 明确诊断的意义3.1 外科疾病明确诊断的意义(1)能否手术(手术禁忌症)(2)如何手术(3)何时手术3.2 他科疾病疾病明确诊断的意义(1)能否手术(手术禁忌症)(2)他科协助(请他科会诊充分术前准备)(二)手术耐受力判断(有无禁忌症)1 手术耐受力好(无手术禁忌症):各个脏器功能良好2 手术耐受力不良2.1 手术耐受力不良经过充分术前准备可以手术2.2 手术耐受力不良经过充分术前准备也不可以手术(三)术前讨论1 术前讨论的意义:集思广益,防漏补缺,完善方案。
2 术前讨论的内容2.1 诊断是否明确2.2 手术指证是否具备2.3 是否有手术禁忌症(反手术指证)2.4 手术方案2.5 手术意外情况的处理3 术前讨论的组织形式3.1 医院组织(分管院长和医务处)3.2 科室组织(科室主任和治疗组)4 术前讨论的记录和签字(四)手术前的谈话、签字与请示1 与患者的谈话1.1 谈话的必要性:我国医疗政策的转变(必须向患者交代)1.2 谈话内容(1)手术术式、并发症、利益与风险的告之(知情权及其选择权)(2)手术期间的注意事项和配合(3)精神的安慰1.3 谈话的方式:知识性、关爱性、艺术性结合。
2 与病人家属的谈话2.1 必要性1.2 谈话内容:同上1.3 谈话的方式:知识性、关爱性、艺术性结合。
2 手术同意单的书写与签字2.1 病人的签字2.2 代理签字(家属、法人)2.3 同时签字(五)术前准备1 心理准备2 生理准备2.1 适应性训练(1)床上大小便的训练(2)咳嗽的训练(3)甲状腺手术肩部垫高训练(4)戒烟训练2.2 皮肤准备洗澡、剪指甲、备皮2.3 肠道准备(1)一般肠道准备术前8~12小时禁食;术前4小时禁水。
围手术期护理评估制度
一、所有的手术患者均要进行围手术期评估,由责任护士负责落实。
重大手术、新开展的手术、疑难手术等特殊手术由责任组长或护士长评估。
二、对急诊手术患者,在配合医生抢救的同时,做好重要脏器功能的评估,重点观察患者意识情况、有无水电解质失衡,及时测量生命体征,通知患者禁食、禁饮,并给予患者必要的心理支持。
三、对择期手术患者,应评估患者的健康史、身体情况、心理情况、饮食等情况、家属对手术的支持、关心程度及经济承受能力、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睡眠情况、诊断检查情况、手术名称及麻醉方式,术前准备医嘱完成情况、术前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四、患者手术中护理评估要点包括:患者意识、生命体征、心理状况、手术环境温度、湿度评估、手术相关设备、器械及用物的评估、无菌区域无菌状态的、手术体位、补液、输血情况的评估。
五、患者术后回病房第一时间应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评估患者意识、疼痛等麻醉恢复情况、静脉输液情况、管道及
切口引流情况、伤口敷料情况、自理能力、活动耐受力、用药情况、术中出血、输血及全身皮肤情况患。
六、术后需动态评估患者意识、生命体征、手术切口情况、疼痛情况、饮食睡眠情况、大小便情况,专科情况根据专科特点进行评估。
七、责任护士在评估过程中,必要时与医生及其他专业人员沟通。
八、结合护理计划及时完成评估,正确、及时书写护理记录。
九、上级护士定期检查评估质量,医院及科室质控组将围手术期患者的评估纳入管理,定期检查,持续改进。
围手术期患者评估制度
一、所有经手术治疗的患者均需进行围手术期护理评估
二、评估内容
(一)术前评估内容
1.健康史:一般资料、现病史、既往史、用药史、婚育史、家族史等。
2.身体状况: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辅助检查结果,病人生
命体征,饮食、睡眠、排便情况等。
3.心理社会状况:病人及家属对手术相关知识了解情况,评估患者对疾
病和手术的认知程度。
(二)术中评估内容
1.手术开始前评估
(1.)巡回护士:评估手术病人是否正确、手术部位标识、术前用药及准备情况,禁食、禁水、消化道准备、备皮、备血、药物过敏试验、输血及手术同意书签署情况、病人皮肤及体位摆放是否符合规范、无影灯、各手术用物及仪器是否完好处于备用状态。
(2.)器械护士:评估手术器械是否完整、手术用物是否准备齐全在有效期内等。
2. 手术中评估
(1.)巡回护士:评估病人的手术体位及皮肤受压情况、术中出血、输液及手术用物供给等。
(2.)器械护士:评估手术进展、术中用物及标本的保管等。
3. 手术结束后评估
(1.)巡回护士:病人皮肤受压情况、术后各管道的固定、伤口包扎及标本保存、登记情况等。
(2.)器械护士:评估手术器械的完整性及数量的正确性等。
(三)术后评估内容
1. 手术情况:手术方式、麻醉类型、手术过程是否顺利、术中出血。
2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