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的预防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2
大气颗粒物PM2.5及其源解析大气颗粒物PM2.5及其源解析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空气污染成为全球各地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
大气颗粒物PM2.5是其中最为严重的一种污染物,它不仅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还对气候变化、生态系统和能源消耗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旨在对PM2.5的组成、来源及其与环境的关系进行解析,以期为空气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PM2.5的定义和特点PM2.5,即可吸入颗粒物,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固体或液体颗粒物。
与较大颗粒物相比,PM2.5更易穿透呼吸系统进入人体内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更大。
此外,PM2.5还具有很强的持久性,能够悬浮在空气中较长时间,其传播距离相对较远。
三、PM2.5的组成PM2.5的组成复杂多样,主要包括有机物、无机物、重金属、以及细菌和病毒等。
其中,有机物是PM2.5中最主要的成分,包括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元素有机碳(EC)。
无机物包括硫酸盐、硝酸盐、铵盐等,这些盐类是气溶胶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PM2.5中还含有一些健康风险较高的重金属元素,如铅、汞等。
四、PM2.5的来源PM2.5的来源基本可以分为自然源和人为源两大类。
自然源主要包括植被的挥发物、土壤颗粒、海盐颗粒等。
人为源主要包括工业活动、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生物质燃烧等。
这些人为源释放出的颗粒物经过大气的输送和转化作用,最终形成PM2.5。
五、PM2.5的影响与预防措施PM2.5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免疫力下降等。
此外,PM2.5还对大气能见度、气候变化等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减少PM2.5污染,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
首先,对于工业和交通源的控制,应加强排放标准和监管,推动清洁生产和可持续交通。
其次,可使用燃煤减排和清洁燃烧技术,减少生物质燃烧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同时,提倡绿色出行,鼓励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和非机动车出行,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产业科技创新 Industrial Technology Innovation48Vol.2 No.10产业科技创新 2020,2(10):48~49Industri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大气中PM2.5的主要组成及其危害与预防张闫佳(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0)摘要:近年来,科研人员们越来越关注愈发严重的空气污染与人体各种疾病尤其是肺部疾病之间的关系。
而在空气的污染这个过程中,发挥最大“作用”的就是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物质—PM2.5。
PM2.5是一种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可深入肺部,刺激和腐蚀肺泡壁,从而损害肺功能。
目前,关于PM2.5的组成研究较为麻烦,因为其组成及来源十分复杂,按季节分类又会出现较大差别。
因此,研究PM2.5的组成及其对各方面的影响—主要是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进而帮助国家应对当前的空气污染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文章将以PM2.5的组成部分开始讨论,从多个方面探讨PM2.5的危害。
最后,建议大家限制接触空气污染,并共同呼吁建立一个与健康的预防环境。
关键词:PM2.5;空气污染;主要组成;危害中图分类号:X5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6164(2020)10-0048-02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对PM2.5危害的研究仅仅开始于10年前。
据报道,PM2.5主要出现在京津冀经济区、长三角、珠三角、东北三省、四川盆地等人口密集地区。
它严重影响了公众的身心健康。
数据显示,从2010年到2014年,每日PM2.5浓度超过100μg·m-3的天数,超过总天数的50%。
此外,随着细颗粒物浓度的增加,日死亡率显著增加。
对目前粒子暴露剂量-反应关系的meta分析显示,PM10每增加10个单位单位,发病率增加0.38%。
Qian等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1995年~2003年发表的流行病学文献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PM2.5每增加100 mg/m3,居民发病率增加12.07%。
气溶胶预防与控制一、背景介绍气溶胶是指空气中悬浮的固体或液体微粒,其直径一般在0.001微米至100微米之间。
气溶胶的存在对人体健康和环境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例如,细颗粒物(PM2.5)是一种常见的气溶胶,其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可以进入人体呼吸道并对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气溶胶的预防与控制对于维护人体健康和改善环境质量至关重要。
二、气溶胶预防措施1. 室内空气净化器:选择具有高效过滤功能的室内空气净化器,能够有效去除空气中的细颗粒物和有害气体。
定期更换过滤器,保持净化器的正常运转。
2. 通风换气:保持室内外空气流通,可以有效稀释和排除室内空气中的气溶胶。
定期开窗通风,或者安装机械通风设备,如新风系统等。
3. 空气湿化:保持适宜的室内湿度,可以减少气溶胶的悬浮时间和沉降速度,从而降低气溶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使用加湿器或者植物等方式增加室内湿度。
4. 室内装修材料选择:选择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含量较低的装修材料,减少室内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气溶胶的释放。
5. 定期清洁:定期清洁室内物品、地面和空气净化器等,可以有效去除室内空气中的灰尘和气溶胶。
三、气溶胶控制措施1. 空气过滤器:安装高效空气过滤器,能够有效去除空气中的细颗粒物和有害气体。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过滤器类型和规格。
2. 排放源控制:减少或控制气溶胶的排放源,如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废气处理、车辆尾气排放控制等。
采取合理的排放控制措施,减少气溶胶对环境的污染。
3. 空气净化设备:在特定场所,如医院、实验室等,安装空气净化设备,能够有效去除空气中的细菌、病毒和有害气体,保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4. 气溶胶监测:建立气溶胶监测系统,对空气中的气溶胶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记录。
通过监测结果,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保障环境质量和人体健康。
5. 教育宣传:加强气溶胶预防与控制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气溶胶的认识和防护意识。
通过宣传教育,促使公众自觉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PM2.51109401049 史君燕一、概念PM,英文全称为particulate matter(颗粒物)。
PM2.5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 微米的颗粒物,也称细颗粒物、可入肺颗粒物。
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其在空气中含量(浓度)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
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
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比表面积大,活性强,易附带有毒、有害物质(例如,重金属、微生物等),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科学家用PM2.5表示每立方米空气中这种颗粒的含量,这个值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
2013年2月,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将PM2.5的中文名称命名为细颗粒物。
细颗粒物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有机碳(OC)、元素碳(EC)、硝酸盐、硫酸盐、铵盐、钠盐(Na+)等。
大气中的含碳粒子是由有机碳(OC)和吸光的元素碳(EC)组成,元素碳的化学结构类似于不纯的石墨,有机碳是细颗粒物中含量最高的组分。
二、来源1、自然来源自然来源则包括:风扬尘土、漂浮的海盐、花粉、真菌孢子、细菌以及自然界中的灾害事件,如火山爆发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的火山灰,森林大火或裸露的煤原大火及尘暴事件都会将大量细颗粒物输送到大气层中。
2、人为来源人类既直接排放PM2.5,也排放某些气体污染物,在空气中转变成PM2.5。
直接排放主要来自燃烧过程,如发电、冶金、石油、化学、纺织印染等各种工业过程、供热、烹调过程中燃煤与燃气或燃油排放的烟尘。
在空气中转化成PM2.5的气体污染物主要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气、挥发性有机物。
其它的人为来源包括:道路扬尘、建筑施工扬尘、工业粉尘、厨房烟气。
在室内,二手烟是颗粒物最主要的来源。
颗粒物的来源是不完全燃烧,因此只要是靠燃烧的烟草产品,都会产生具有严重危害的颗粒物,使用品质较佳的香烟也只是吸烟者的自我安慰,甚至可能因为臭味较低,而造成更大的危害;同理也适用于金纸燃烧、焚香及燃烧蚊香。
四、PM2.5的预防PM2.5潜伏于空气中 预防起来有点困难 但也不是无法预防。
近几年许多气象台站将以“PM2.5”等颗粒为物质基础的“霾天气”分为三级,对外发布有关“霾”的天气预报效果还是不错的。
“霾”天气预报一般分为三级“轻度霾、中度霾和重度霾”湿度标准都是一样的,即空气相对湿度小于或等于80%,区别主要在能见度上。
其中轻度霾是指能见度大于5千米且小于10千米的霾天气;中度霾是指能见度大于2千米且小于等于5千米的霾天气;而重度霾则是指能见度小于等于2千米的霾天气。
如果预报结果为中度霾,居民就要减少不必要的户外活动,并适度减少运动量与运动强度,以减轻霾天气对健康的危害。
如果是重度霾,居民就应关闭门窗,尽量避免户外活动,从而预防呼吸道疾病发生;即使是轻度霾天气,外出步行或骑车时最好戴上口罩等防护用具,从而直接减少“PM2.5”的吸入。
空气质量检测标准应该以公众健康为本,通过完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监测,提高监测信息的透明度,提高全社会对大气污染问题的关注,促进每位市民共同行动起来,为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作出自己的应有努力。
【训练设计
1.每年夏收季节,农民在田间大量焚烧秸秆,致使当地出现烟雾天气,部分地区的空气质量一度达到中度污染,这再次引起了人们对秸秆综合利用和环境问题的关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秸秆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会形成酸雨
B、秸秆燃烧产生的大量烟尘 会使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增加
C、推广秸秆饲料和食用菌生产,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D、有序发展生物质能、秸秆建材等
2. 环境保护、以人为本。
国家环境保护部对外公布《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征求意见稿 将于2016年1月开始全面实施新标准 其中影响空气质量的一组主要污染物是()
A、NO2、N2和可吸入颗粒物
B、CO2、N2和O2
C、SO2、NO2和可吸入颗粒物“含PM2.5”
D、CO2、O2和SO2
3. 秋冬交界时节,我国北方地区灰霾天气频发PM2.5颗粒物是形成灰霾的罪魁祸首。
社会公众对PM2.5指数未能纳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产生担忧。
则
⑴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大雾天气导致呼吸病人增多,因为雾霾可使空气中增加大量的()
A、二氧化碳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硫
D、可吸入颗粒物
⑵频发的雾霾天气催热了防PM2.5,专用口罩的网上销售,医生指导晨练爱好者灰霾天最好待在家里,若要外出必须戴好口罩。
常用的三种口罩过滤孔径如下 ①普通16层纱布口罩在100微米左右 ②单层无纺布口罩在10微米左右 ③N95专业口罩在0.1微米左右。
则选择更有效的口罩是()(填序号),其中口罩的作用是()由此你对过滤有何新的认识呢()。
过滤不一定是固液分离或过滤实质上是大小颗粒分离的过程等⑶佩戴防PM2.5专用口罩使用了活性炭 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___ 作用。
4、2011年12月5日,环保部制定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第二次公开征求意见结束,大家普遍赞成将PM2.5(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接近于2.5×10-6m的颗粒物)纳入常规空气质量评价。
下列有关PM2.5说法不正确的是()
A PM2.5表面积大能吸附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
B PM2.5在空气中形成了气溶胶
C 实施绿化工程,可以有效地防治PM2.5污染
D 研制开发燃料电池汽车 降低机动车尾气污染 某种程度可以减少PM2.5污染
5、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
以下有关对PM2.5的认识错误的是()
A 会导致城市人为能见度下降,产生阴霾天气
B 其颗粒小 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 因而对人体健康影响更大
C 光化学烟雾、酸雨、臭氧层破坏等与PM2.5的存在可能有关
D 是形成沙尘暴天气的主要因素
【参考答案】1-2题 A、C 3题 ⑴D ⑵③ 过滤不一定是固液分离或过滤实质上是大小颗粒分离的过程等 ⑶吸附 4题 B; 5:D(沙尘暴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丰富的沙尘源、强风和极不稳定的大气 前者是由于草原沙化 土地荒漠化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