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主要河流污染状况
- 格式:docx
- 大小:18.48 KB
- 文档页数:3
我国主要水体的污染现状及原因我国的水污染问题已经处于一个相当严重的局面。
根据水利部1997年的统计,全国河流中,污染河长,已占总河长65405km的42.7%。
与1984年相比,十几年来受污染河流的长度翻了一番。
10多年过去了,2008年中国环境质量公报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地表水污染依然严重。
七大水系水质总体为中度污染,浙闽区河流水质为轻度污染,湖泊(水库)富营养化问题突出。
海河、辽河、淮河、巢湖、滇池、太湖污染严重,七大水系中,不适合作饮用水源的河段已接近40%,其中淮河流域和滇池最为严重。
工业较发达城镇河段污染突出,城市河段中78%的河段不适合作饮用水源;城市地下水50%受到污染,水污染加剧了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对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危害。
我国主要水体的污染现状如下:1、河流污染水利部门对全国10万公里河流的调查结果表明,中国90%以上的城市水污染严重。
水体中的Hg经微生物的作用,能够转化成毒性更大的甲基汞,会使藻类植物改变颜色、海鱼大量死亡。
不仅仅是Hg,其他大部分重金属如Pb、Cr等也和即一样会危害生物的正常生命活动。
汞在水中转化成甲基汞后,富集在鱼、虾体内,人若长期食用了这些食物就会危害中枢神经系统,有运动失调,痉挛、麻痹、语言和听力发生障碍等症状,甚至死亡。
生物的富集作用是指一些污染物(如重金属、化学农药),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大量积聚的过程。
这些污染物一般的特点是化学性质稳定而不易分解,在生物体内积累不易排出。
因此生物的富集作用会随着食物链的延长而不断加强。
2、湖泊污染我国湖泊普遍遭到污染,尤其是重金属污染和富营养化问题十分突出。
多数湖泊的水体以富营养化为特征,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总氮、化学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
在几大湖泊中,75%以上的湖泊富营养化,尤以太湖、巢湖和滇池污染最为严重。
太湖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水质尚好,80年代后期开始出现轻污染,特别是1987年以后,污染趋势更为严重,水体中有机污染指标和水体富营养化指标升高。
我国水污染现状与治理对策摘要:全面研究了我国水污染的现状及产生原因,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提出了防治水污染的对策,希望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关键词:水资源;水环境;水体污染;治理对策;可持续发展引言水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前提,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如今,地球生态环境已被人类活动严重破坏,尤其是水污染的严重性尤为突出,已向人们敲响了警钟。
1我国水资源现状1.1水资源贫乏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且制约经济发展。
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m³,占全球水资源的6%,名列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占有量只有2200m³,居世界第119位,世界人均水资源8800m³,是世界水平的1/4,被列为世界上最缺水的13个国家之一。
全国有10个省区人均水资源不足1000m³。
(人均水资源不足1000m³为贫水国家,不足500m³为绝对贫水国家)。
1.2水资源开发与利用极度不合理流域内,流域之间水资源利用分配不合理。
目前,有很多城市因为对水资源进行过渡开发利用,导致水资源在上下游和左右两岸相互不兼顾。
无法统筹考虑整个流域的用水秩序。
严重影响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和经济损失。
在水资源丰富的流域,居民浪费水的现象及其严重,水资源利用率低。
而在水资源匮乏的流域却经常断流,干涸,从而造成了居民无水可用的窘境,严重影响到了生活生产,也使生态环境和树木植被无法得到保障。
1.3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我国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原因造成降雨在全国范围内的不均匀性,南方雨水充沛,年平均降雨超过1000mm,甚至常年发生洪涝灾害;而北方内陆地区降雨量稀少,年平均降雨量少于400mm。
这种降雨的不均匀性造成了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匀性,并最终导致了南北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其次,径流分布的不均匀也间接导致了国内水资源分布的不均匀。
中国河流水质现状及其环境健康风险评估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水资源的国家,境内流经众多河流。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的推进,我国许多河流的水质出现了严重问题。
本文将就中国河流水质现状及其环境健康风险进行评估。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中国河流水质的现状。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大部分的中国河流水质状况远远不及国家标准要求。
水质不达标的主要原因是工业和农业排放的废水,以及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
这些污水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化学物质和微生物等,对水质造成了严重污染。
此外,还有一些地方存在非法建设和乱占用河道的现象,破坏了河流生态环境。
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中国河流的水质严重下降,部分水域已经无法饮用和供水。
其次,我们需要评估中国河流水质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的风险。
污染的河流不仅对环境生态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还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大量的废水排放导致水体中富营养化现象加剧,引发了水华和赤潮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河流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同时,河流水质不达标也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了威胁。
由于饮用水源受到污染,人们容易感染肠胃疾病和其他水传播疾病。
此外,污染物还会通过水生生物进入人体,例如一些含有重金属的鱼类,长期摄入会对身体健康产生潜在危害。
面对中国河流水质现状及环境健康风险,我们怎样应对呢?首先,我们应加强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制定与实施,建立起严格的排放标准和监管机制,对工业、农业和城市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废水排放进行有效管控。
同时,要加大对非法建设和乱占用河道的打击力度,保护好河流的生态环境。
其次,我们应加强水资源的管理与保护。
建立起水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管理的长效机制,加大对水资源的保护力度,推动节水型社会的建设。
此外,要注重河流的生态修复,通过植被恢复和河道的整治,提高河流的自净能力和生物多样性。
最后,我们还应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通过教育宣传和科普活动,提高公众对环境污染和水资源保护的认识,培养环保习惯和行为,共同构建良好的环境保护氛围。
河流健康调研报告河流健康调研报告根据最新调研结果,我国许多河流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在本次调研中,我们选择了几条具有代表性的河流进行观察和测评,结果发现水质污染、生物多样性下降以及生态系统破坏等问题依然存在。
首先,水质污染是目前许多河流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通过采集水样并进行检测,我们发现在调研范围内的河流中,有超过70%的水质被划分为劣五类,即严重受到污染。
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包括工业废水、农业用水以及生活污水等。
这些污染物的排放导致了水中重金属、有机物和有害物质等的大量积累,严重影响了河流水质的健康。
其次,生物多样性下降也是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
在调查的河段中,我们发现原本丰富的鱼类、水生植物和底栖生物的群落数量明显减少,一些物种甚至面临灭绝的风险。
这是由于河流的生境破坏、生态平衡被破坏以及水体污染对生物的直接伤害等引起的。
生物多样性的下降对于河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性带来了不可逆转的损害。
最后,生态系统破坏是河流健康面临的另一个重要挑战。
调研中发现,部分河流的河岸带被过度开发,导致岸边的湿地和河水之间的自然界限消失,这对于水体过滤和保护生物栖息地起到了关键作用。
此外,大量的水土流失和河道改道等人为活动也对河流的健康产生了消极影响。
这些破坏不仅减弱了河流的自净能力,也进一步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综上所述,我国许多河流的健康状况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为了保护河流健康,我们需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和监督,加大水环境治理和污染防治力度,推动河流生态修复和水生态系统保护,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河流的健康,提供清洁的水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造福于人民群众的生活。
贵州省乌江干流思南段水质状况及主要污染物贵州省乌江干流思南段是贵州省最重要的河流之一,其水质状况及主要污染物对于水环境保护和河流生态环境的改善至关重要。
乌江干流思南段的水质状况较为复杂。
根据贵州省环境保护厅的调查报告显示,在乌江干流思南段的水体中,总磷、总氮、化学需氧量(COD)、悬浮物等主要污染物的浓度均超过了国家和贵州省的相关标准。
主要污染物主要包括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城市生活污水及河道非法倾倒的污染物。
乌江干流思南段沿线拥有众多工业企业,这些企业排放的污水经过处理后排入乌江干流。
一些小型工厂或个体经营者缺乏环保意识,在处理工业废水方面存在不合规情况,导致一部分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河流中。
农业面源污染也是乌江干流思南段水质状况不佳的原因之一。
农民在耕作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这些化学物质通过土壤的吸附和冲刷作用进入水体,导致思南段水体中氮、磷等含量较高。
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也对乌江干流思南段造成了污染。
城市的日常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排入河流,但由于城市污水处理厂设施的不完善和管理的不到位,部分污水未能得到很好的处理就被排放到河流中。
河道非法倾倒污染物也是乌江干流思南段水质不佳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些不法分子为了省事或为了迅速处理废弃物,将污染物非法倾倒到乌江干流中,严重影响了水质的健康状态。
为了改善乌江干流思南段的水质状况,相关部门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加强工业企业的环保意识,强化工业废水的治理,确保排放的污水符合国家和贵州省的相关标准。
推行农业面源污染的综合治理,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提倡有机农业的发展。
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管理,完善污水处理设施,确保城市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
加强对河道非法倾倒行为的监管和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营造良好的水环境治理氛围。
在水质改善的过程中,公众的参与和宣传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开展水质知识宣传和教育活动,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和水质保护意识,形成广泛的社会共识,共同参与到水环境保护中来。
我国水资源污染情况我国江河流域普遍遭到污染,且呈发展趋势。
对全国55000km的河段调查表明,水质污染严重而不能用于灌溉的河段约占23.3%,45%的河段鱼虾绝迹,85%的河段不能满足Ⅲ类水质标准,生态功能严重衰退。
河流1998年对我国176条城市河段监测数据显示,52%污染严重,主要污染指剽COD、BOD5、氨氮、挥发酚和古油类,其次为重金属。
据中国环公报数据,中国七大流域水质状况从坏到好的次序是辽河流域、海河流域、淮河流域、松花江流域、黄河流域、珠江流域、长江流域。
淮河191条支流中近80%的河段河水泛黑发绿。
湖泊近30年污染呈迅速增长趋势。
大型湖泊污染程度由重到轻依次为滇池、巢湖、南四湖、洪泽湖、太湖、洞庭湖、镜泊湖。
滇池中氮、磷污染严重,富营养化问题突出,全湖水质劣于V类,蓝藻泛滥日益严重。
海洋污染严重表现在赤潮发生频率增加及泛滥范围扩大。
我国60年代赤潮仅发生几次,而至90年代则发生了360多次,60年代淑及的面积是很小的,而1997年7月,渤海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一次赤潮大爆发,面积达46km 2,延续时间近1个月。
地下水全国城市供水30%源于地下水,北方城市达89%,近20年城市地下水质普遍恶化。
1992年调查显示北方90%以上的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其中28%已不适合饮用。
饮用水亦被污染饮用水的安全性与人体健康直接相关,我国城镇附近水体受污染率已高达90%,对数亿人口饮用水的安全性构成重大威胁,导致疾病、劳动力丧失、残疾甚至早亡。
刘鸿亮院士介绍说,国内外由水中检出的有机污染物已有2000余种,其中114种具有或怀疑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三臻物质”。
我国各地的水源中一般都能检出百余种有机污染物,其中常含有“三致物”,经自上而下为水厂的传统工艺处理后不能去除,相反会因为加氯消毒而形成危害更大的氯代有机物。
水中致病微生物会导致大模的疾病暴发和流行。
农村缺逐饮用水处理设施的地方,肠道传统发病率达87%~95%,居各种传染病之首。
我国河流污染状况及防治对策水是生命之源,但是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几何增长、现代工业废水的乱排乱放、城市垃圾、农村农药喷洒等等,造成河流污染严重,本来已是极少的淡水资源加剧短缺,无法为人所用。
据统计,目前水中污染物已达2千多种(2221)主要为有机化学物、碳化物、金属物,其中自来水里有765种(190种对人体有害,20种致癌,23种疑癌,18种促癌,56种致突变:肿瘤)。
在我国,只有不到11%的人饮用符合我国卫生标准的水,而高达65%的人饮用浑浊、苦碱、含氟、含砷、工业污染、传染病的水。
2亿人饮用自来水,7000万人饮用高氟水,3000万人饮用高硝酸盐水,5000万人饮用高氟化物水,1.1亿人饮用高硬度水。
海河海河:七大水系污染之首现状:海河流域位于中国华北地区,包括海河和滦河两大水系。
海河水系主要由漳卫河、子牙河、大清河、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蓟运河等到组成,还包括陡骇河、马颊河等到平原排涝河道;滦河水系包括冀东诸河。
根据《全国环境质量报告书》(1993)的统计结果,海河水系最主要污染物为氨氮,其次为高锰酸盐指数和生化需氧量,另外,石油类污染亦相当严重,逐渐被视为主要污染物。
目前海河水系污染严重,劣Ⅴ类水质断面占50%以上。
主要污染河段为沧州的子牙河和南运河、北京的北运河、张家口的洋河以及天津的海河。
原因:海河流域包括河北省大部分地区、山西省的东北部、山东省的北部、内蒙古的小部分地区及北京、天津两市,总面积31.90万公里2。
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291.8亿米,集中在7~10月份(约占70%),人均水资源量为全国平均值的10.5%,是全国水资源供需矛盾最突出的地区。
海河水系由于地表水利用程度不断提高,河道下泄流量锐减,加上城市和工业排污量增加,各河平均污径比已高达0.12 。
许多河段水体污染严重。
辽河辽河:辽河水系总体水质较差,劣Ⅴ类水质断面占40.6%污染原因:一是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的不利影响。
长江污染调查报告长江污染调查报告一、引言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河流之一。
然而,近年来,长江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给人们的生活和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本文将对长江的污染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以期引起人们的重视和关注。
二、长江污染的原因1. 工业污染长江流域是中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许多工厂和工业企业位于长江沿岸。
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环保措施,这些企业排放的废水和废气严重污染了长江水体和周边环境。
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有机化合物等,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
2. 农业污染长江流域是中国最重要的农业区之一,农业活动对水体质量产生了巨大影响。
农业化肥和农药的使用过量导致了农田径流中的养分和农药残留进入长江水体,引发了水体富营养化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此外,农田的农膜垃圾也成为长江污染的一大隐患。
3. 城市污染长江流域的城市化进程加速了城市污染的形成。
城市生活垃圾的大量产生和不合理处理,使得长江流域的垃圾问题日益严重。
垃圾填埋场和垃圾焚烧厂的排放,以及城市排水系统中的污水和污泥,都对长江水体的质量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三、长江污染的影响1. 生态破坏长江是中国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许多珍稀的动植物依赖于长江的生态环境生存。
然而,长期以来的污染导致了水生生物的大量死亡和栖息地的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受到了严重威胁。
2. 健康风险长江是许多城市的主要水源,污染的长江水对人们的健康构成了巨大威胁。
水中的有害物质会通过饮用水、食物链等途径进入人体,引发各种健康问题,如肝肾疾病、癌症等。
3. 经济损失长江是中国重要的经济支柱,长江流域的工业、农业和渔业为国家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污染导致了渔业资源的减少和农田的质量下降,给当地经济带来了巨大损失。
四、应对长江污染的措施1. 加强法律法规政府应加强对长江流域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加大对违法企业的处罚力度,提高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长江流域的污染原因、现状及应对措施长江流域地处我国中南部。
干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和上海十一省(市、自治区),注入东海,全长6300余km。
支流伸展到甘肃、贵州、陕西、河南、广西、广东,福建、浙江八省区。
流域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五分之一。
流域内湖泊众多,总面积2.2万,占流域面积的1.2%。
长江水量巨大,多年平均径流量9560亿m3,地下水资源2463亿m3,约占全国径流总量的35%,人均水量2460 m3。
尽管长江水量大,但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单位面积年径流量鄱阳湖洞庭湖水系最大,金沙江、汉江水系及长江三角洲平原最小。
水资源年内分配也极不均匀,汛期水量占全年水量的70-75%,最大最小月平均流量可相差12-20倍。
长江水资源总量约1万亿m3,是我国最重要的水资源,它不仅是本流域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同时担负着通过南水北调缓解北方缺水问题的重任。
然而,随着上海浦东开发与三峡工程的兴建,流域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在诸多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下,水文条件、资源与环境特征不断发生变化,产生了种种水环境问题,如水污染,洪涝灾害,泥沙淤积,水土流失,地下水污染及咸水入侵等。
因此,客观评价流域主要的水环境问题,分析其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对于流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及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据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调查统计,长江流域污水排放量1998年为189亿吨,2000年上升到234亿吨,递增23.8%;全流域仅有50%左右的水功能区达标。
其后果是干流形成近600公里长的岸边污染带,直接威胁城市用水安全;湖泊富营养化仍在发展,水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从2001年开始,水利部组织大量资深专家深入调研,探寻集中解决造成水污染的突出问题,提出实施有望从根本上遏制长江水质恶化的“5531工程”:加快干流的上海、南京、武汉、重庆、攀枝花五大城市的污水治理;抓好黄浦江、汉江、湘江、嘉陵江、沱江五条支流以及太湖、巢湖、滇池三大湖的治理力度;切实抓紧“白色污染”防治。
我国环境污染的现状一、自然环境污染1、水污染我国江河湖泊普遍遭受污染,全国75%的湖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90%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南方城市总缺水量的60%~70%是由于水污染造成的;对我国118个大中城市的地下水调查显示,有115个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
三门峡市以黄河为水源,由于受市区污水排放的影响,源水水质劣于V类水质标准,藻类大量繁殖生长,“三氮”含量严重超标,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
汉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近年污染也明显加重,90年代的水质监测表明,氯化物、硫酸盐、化学耗氧量、“三氮”含量显着高于80年代。
中国七大水系的污染程度依次是:辽河、海河、淮河、黄河、松花江、珠江、长江,其中42%的水质超过3类标准(不能做饮用水源),全国有36%的城市河段为劣5类水质,丧失使用功能。
大型淡水湖泊(水库)和城市湖泊水质普遍较差,75%以上的湖泊富营养化加剧,主要由氮、磷污染引起。
全国生活饮用水水质也存在一定问题,全国水质普查全项合格率很低,约在10%。
我国目前还有1.2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卫生条件没有得到任何改善。
南方仍有部分地区的农村饮用沟塘水、河水,其“三氮”含量高,与上消化道瘤高发密切相关。
水利部部长汪恕诚形象化的表述是:“有河皆干,有水皆污”。
2、大气污染中国大气污染的程度和危害度丝毫不亚于水体污染。
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污染:(1)二氧化硫。
中国的资源消耗主要以煤炭为主,随着煤炭消耗量的增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急剧上升,由二氧化硫排放引起得酸雨污染范围也不断扩大,直接造成我国粮食、素菜和水果减产,林木死亡,土壤和水体酸化。
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甚至引起人体呼吸系统疾病,造成人群死亡率增加。
(2)烟尘、粉尘。
烟尘的主要排放源也是火电厂和工业锅炉,由于我国目前许多电厂使用的大多为低效除尘器,因此烟尘排放量居高不下,严重危害大气环境。
(3)机动车排气污染。
受经济增长的推动,我国机动车近年来数量增长迅速,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排放总量逐年上升。
中国七大河流水系污染污染状况是什么样的中国内陆河流众多,主要有七大河流水系,分别是:长江,珠江,松花江,黄河,淮河,辽河,海河。
这些水系自古以来为华夏文明的繁衍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随着近代工业化的进程,这些水系的污染问题逐渐显现出来,那么,中国七大河流水系污染污染状况是什么样的?
为便于衡量水质状况,方便评价水体,我国把水体分为如下几类: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贵鱼类保护区、鱼虾产卵区;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一般鱼类保护区及游泳区;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区域。
据此标准,我国七大水系、主要湖泊、近岸海域及部分地区的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河流以有机污染为主,主要污染物是氨氮、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挥发酚等;湖泊以富营养化为特征,。
《我国水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篇一一、引言水是生命之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
然而,近年来我国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已对人民的生活、生产环境以及生态环境保护造成了严重威胁。
本文将探讨我国水污染的现状,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二、我国水污染现状1. 河流污染:我国许多河流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包括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污染物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入河流,导致水质严重下降。
河流的富营养化现象明显,导致水生生物死亡,水体黑臭,影响景观和生态系统。
2. 湖泊富营养化:湖泊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湖泊面临严重的富营养化问题。
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排入湖泊,导致藻类大量繁殖,影响水体的生态环境。
3. 地下水资源污染:地下水资源污染主要包括由于工业排放、农业活动以及垃圾填埋等原因造成的地下水污染。
由于地下水自净能力较差,一旦被污染往往难以恢复。
三、水污染原因分析1. 工业污染: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水含有大量有害物质,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当直接排入水体,造成严重的水质污染。
2. 农业污染: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化肥、农药等物质随着雨水进入河流、湖泊,对水体造成污染。
3. 生活污染: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活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但由于污水处理设施不完善,部分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水体中。
四、治理措施1. 加强政策法规: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违法成本,严厉打击各种污染行为。
同时,推动政策落实,确保各项政策得到有效执行。
2. 加大投资力度:增加对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投资,提高污水处理能力。
同时,加强污水处理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提高污水处理效率。
3. 推进循环经济:推广循环经济模式,鼓励企业实现资源的再利用和废物的减量化、资源化。
通过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降低企业污染物排放量。
4. 宣传教育:加强水污染防治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鼓励公众参与水环境保护活动,共同保护水资源。
5. 建立监测体系:建立完善的水质监测体系,实时监测水质状况。
2023年水污染调查报告引言: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但随着近年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水的品质和数量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水污染也越来越严重。
面对这一现状,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水环境保护政策,同时开展了水污染治理工作。
本篇报告对我国主要水域进行了全面调查,以评估为我国水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一、调查区域介绍:1.黄河流域(西起青海,东至山东)2.长江流域(西起青海,东至上海)3.珠江流域(西起贵州,东至广东)4.淮河流域(南起江苏,北至安徽)二、水污染现状:1.黄河流域黄河流经的省份经济相对落后,农村和工业废水排放多,水环境质量普遍较差。
在调查区域内,河南省和山西省的水环境质量最低,水体中总磷总氮浓度高,是水污染的重要因素。
同时,我国黄河河源地区的土地沙漠化,坡面土壤流失严重,也加剧了黄河的水污染问题。
2.长江流域长江流域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地处南方水源地带,但随着工业经济的飞速发展,这一区域的水环境质量普遍低下。
江苏省和上海市是长江流域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个别河段的重金属和有机物浓度甚至超过了国家标准。
此外,长江下游地区的农村环境也非常不利,化肥农药过量使用和农村污水排放是水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3.珠江流域珠江流域地处华南,是我国通商口岸最多、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
但同时,流域内的水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
广东省和广西省的水环境质量较差,污水直排珠江的现象愈发突出。
不仅如此,珠江流域内的水生态系统也受到了严重影响,许多稀有珍贵生物如天鹅等日益减少。
4.淮河流域淮河流域地处江淮平原,是我国主要粮食产区和工业基地之一。
调查发现,淮河流域内的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淮北和安徽等地的水环境质量普遍较差,尤其是农村环境问题非常突出。
同时,淮河流域内也存在着一些特殊的污染问题,如煤矿洗选废水、伏牛山矿区酸性矿山排放等。
三、治理方案:针对以上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了以下的治理方案:1.加强地方政府的环境保护意识,制订更为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切实维护水环境的权益。
我国主要水体的污染现状及原因我国的水污染问题已经处于一个相当严重的局面。
根据水利部1997年的统计,全国河流中,污染河长,已占总河长65405km的42.7%。
与1984年相比,十几年来受污染河流的长度翻了一番。
10多年过去了,2008年中国环境质量公报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地表水污染依然严重。
七大水系水质总体为中度污染,浙闽区河流水质为轻度污染,湖泊(水库)富营养化问题突出。
海河、辽河、淮河、巢湖、滇池、太湖污染严重,七大水系中,不适合作饮用水源的河段已接近40%,其中淮河流域和滇池最为严重。
工业较发达城镇河段污染突出,城市河段中78%的河段不适合作饮用水源;城市地下水50%受到污染,水污染加剧了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对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危害。
我国主要水体的污染现状如下:1、河流污染水利部门对全国10万公里河流的调查结果表明,中国90%以上的城市水污染严重。
水体中的Hg经微生物的作用,能够转化成毒性更大的甲基汞,会使藻类植物改变颜色、海鱼大量死亡。
不仅仅是Hg,其他大部分重金属如Pb、Cr等也和即一样会危害生物的正常生命活动。
汞在水中转化成甲基汞后,富集在鱼、虾体内,人若长期食用了这些食物就会危害中枢神经系统,有运动失调,痉挛、麻痹、语言和听力发生障碍等症状,甚至死亡。
生物的富集作用是指一些污染物(如重金属、化学农药),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大量积聚的过程。
这些污染物一般的特点是化学性质稳定而不易分解,在生物体内积累不易排出。
因此生物的富集作用会随着食物链的延长而不断加强。
2、湖泊污染我国湖泊普遍遭到污染,尤其是重金属污染和富营养化问题十分突出。
多数湖泊的水体以富营养化为特征,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总氮、化学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
在几大湖泊中,75%以上的湖泊富营养化,尤以太湖、巢湖和滇池污染最为严重。
太湖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水质尚好,80年代后期开始出现轻污染,特别是1987年以后,污染趋势更为严重,水体中有机污染指标和水体富营养化指标升高。
长江流域水质总体良好。
105个国控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类、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88.6%、6.6%、1.0%和3.8%。
长江支流水质总体良好。
大支流中,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沅江和汉江水质为优;大渡河、沱江、湘江和赣江水质良好。
但岷江眉山段、湘江衡阳段和赣江南昌段为轻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均为氨氮。
省界河段水质为优。
20个断面中,Ⅰ~Ⅲ类和Ⅳ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95.0%和5.0%,无Ⅴ类和劣Ⅴ类水质。
2.黄河流域
黄河水系总体为中度污染。
44个国控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类、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68.2%、4.5%、6.8%和20.5%。
主要污染指标为五日生化需氧量、石油类和氨氮。
黄河干流水质总体为优。
黄河支流总体为重度污染。
主要污染指标为五日生化需氧量、石油类和氨氮。
省界河段为中度污染。
11个断面中,Ⅰ~Ⅲ类、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63.6%、9.1%和27.3%。
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
3.珠江流域
珠江流域水质总体为优,33个国控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84.9%、12.1%和3.0%。
珠江干流水质总体良好,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石油类和溶解氧。
珠江支流水质总体为优,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高锰酸盐指数和五日生化需氧量。
松花江流域总体为轻度污染,42个国控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类、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47.6%、35.7%、4.8%和11.9%
松花江干流总体为轻度污染。
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和石油类。
松花江支流总体为中度污染。
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氨氮。
5.淮河流域
淮河流域总体为轻度污染,86个国控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类、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41.9%、32.5%、9.3%和16.3%。
主要污染指标为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石油类。
淮河干流水质总体为优。
淮河支流总体为中度污染。
主要污染指标为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和总磷。
淮河水系主要支流总体为中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
省界河段为中度污染。
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和石油类。
6.海河流域
海河流域总体为中度污染,62个国控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类、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37.1%、11.3%、11.3%和40.3%。
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氨氮。
海河干流总体为重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氨氮。
海河水系其它主要河流总体为重度污染。
主要污
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氨氮。
省界河段为重度污染。
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氨氮。
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
7.辽河流域
辽河流域总体为轻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五日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石油类、高锰酸盐指数和总磷。
37个国控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类、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40.5%、16.3%、18.9%和24.3%。
辽河干流为轻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五日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和石油类。
辽河水系主要支流总体为轻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五日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和石油类。
辽河流域省界断面为轻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氨氮。